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年级物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高三年级物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年级物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高三物理知识点有很多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为了方便学习物理提高学习效率,金笔头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年级物理知识点笔记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三年级物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一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2.高三年级物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二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2.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XX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3.高三年级物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三


  电功和电热

  (1)电功和电功率:

  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电功W=qU=UIt,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P=W/t=UI,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

  (2)焦耳定律:Q=I2Rt,式中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单位是J。焦耳定律无论是对纯电阻电路还是对非纯电阻电路都是适用的。

  (3)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①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电功和电热是相等的。所以有W=Q,UIt=I2Rt,U=IR(欧姆定律成立),

  ②非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所以有W>Q,UIt>I2Rt,U>IR(欧姆定律不成立)。

4.高三年级物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四


  变压器

  1.理想变压器的构造、作用、原理及特征

  构造:两组线圈(原、副线圈)绕在同一个闭合铁芯上构成变压器.

  作用: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改变电压.

  原理: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

  特征:正因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工作的,所以变压器只能在输送交变电流的电能过程中改变交变电压.

  2.理想变压器的理想化条件及其规律

  在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两端加交变电压U1后,由于电磁感应的原因,原、副线圈中都将产生感应电动势,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忽略原、副线圈内阻,有U1=E1,U2=E2

  另外,考虑到铁心的导磁作用而且忽略漏磁,即认为在任意时刻穿过原、副线圈的磁感线条数都相等。

  3、规律小结

  (1)熟记两个基本公式

  (2)原副线圈中过每匝线圈通量的变化率相等.

  (3)原副线圈中电流变化规律一样,电流的周期频率一样

5.高三年级物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五


  电能的输送

  (1)关键:减少输电线上电能的损失:P耗=I2R线

  (2)方法:

  ①减小输电导线的电阻,如采用电阻率小的材料;加大导线的横截面积。

  ②提高输电电压,减小输电电流。前一方法的作用十分有限,代价较高,一般采用后一种方法。

  (3)远距离输电过程:输电导线损耗的电功率:P损=(P/U)2R线,因此,当输送的电能一定时,输电电压增大到原来的n倍,输电导线上损耗的功率就减少到原来的1/n2。

  (4)解有关远距离输电问题时,公式P损=U线I线或P损=U线2R线不常用,其原因是在一般情况下,U线不易求出,且易把U线和U总相混淆而造成错误。

6.高三年级物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六


  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φ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

  (3)特点:

  ○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φA>φB

  ○2根据电势能判断:

  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高三年级物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年级物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