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高三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一轮复习中,考生依据课本对基础知识点和考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扫描,已建构起高考基本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思维方法。二轮复习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要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依据考纲,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找准自己的增长点,提高复习备考的实效性。金笔头网为你整理了《高三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希望可以帮助你学习!

1.高三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

  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呼吸作用的意义

  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

  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

  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呼吸作用产生ATP的生理过程

  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高三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质主要是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如磷脂)。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3.高三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葡萄糖:

  ①葡萄糖的结构:分子式C6H12O6;实验式CH2O;结构式: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特点:葡萄糖结构中含有-OH和-CHO,应该具有-OH和-CHO的性质,葡萄糖是多羟基醛。

  ②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有甜味,但甜度不如蔗糖,易溶于水,稍溶于酒精,不溶于XX,存在于甜味水果、蜂蜜、人体血液中。

  ③化学性质: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等)氧化生成葡萄糖酸;能加氢还原为己六醇。葡萄糖分子中有五个醇羟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还具有醇的其它性质,如与活泼金属反应、消去反应。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酵生成乙醇。

  a、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和与Cu(OH)2反应;

  b、加成反应:与H2加成生成己六醇;

  c、酯化反应: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例如与乙酸反应生成五乙酸葡萄糖酯;

  d、发酵反应(制酒精):C6H12O62CH3CH2OH+2CO2↑

  e、生理氧化:糖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能源,机体所需能量的70%是食物中的糖所提供的。人体每日所摄入的淀粉类食物(占食物的大部分),最终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4.高三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5.高三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3、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5、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这个星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9、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生物的稳态。

  10、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

6.高三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2、减数第一次与减数第二次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染色体不再复制。

  3、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

  4、性别决定的类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5、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8、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高三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高三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高三年级日记:最后一个夏天

高三年级写物作文【三篇】

开封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高三年级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三年级历史说课稿

高三年级必修二物理知识点

高三年级日记400字:只给自己的话

高三年级英语作文范例

高三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试卷

高三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