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元气怼人 点赞 分享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 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 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 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 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 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重点:

  1、学习使用标点符号。

  2、写好钢笔字。

  3、成语积累。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2、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3、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教学重点:

  1、学会使用标点符号。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学用字词句——第一题。

  1、 审题。

  (1)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师生明确题意。

  2、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文章的感受。

  4、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5、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6、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文章断句,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7、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8、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标点。

  9、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

  1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

  二 学用字词句——第二题。

  1、 出示三个字:未、允、夹。学生读字,观察字型。

  2、 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独体字,外形上呈三角形。)

  3、 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

  4、 教师范写:夹。

  5、 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教师巡视指导。

  6、 反馈: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7、 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成语积累,初步它们的了解意思。

  2、读背古今贤文。

  教学重点:

  学会成语和贤文,并且能练习使用。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成语。

  1、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检查成语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妄、蠢、厉

  3、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

  (1)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2)按兵不动: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3)轻举妄动:妄,盲目。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4)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

  4、学生再次认真读成语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每排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每行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动”;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关;有些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1)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集体背。

  6、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战争的成语,扩充积累。

  二 读读背背——古今贤文。

  1、 回忆已经背诵过的古今贤文,集体背诵。

  2、 学生自由读古今贤文,扫清字词障碍。

  3、 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

  (1) 小组学习:在小组里,每人读一句,说说理解,互相补充。

  (2) 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

  (3) 反复读,加深理解。

  (4) 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 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三、想想做做。

  1、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

  2、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性。

  3、了解表格要求。

  (1)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

  (2)根据内容讨论: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查工作。

  (3)  分小组,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4、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调查,作好记录。

  5、集体交流,各自汇报调查结果。(汇报时,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落叶树及落叶树的种类;什么是常青树及其种类。)

  6、 讨论:结合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的种类及种植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7、 将建议可行化:小组合作,会画的,会写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园绿化建议。

  8、 评选最佳建议。(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学习“横折斜钩”和“横折弯钩”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横折斜钩”和“横折弯钩”的运笔写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内容。

  1、教师出示要学写的两个笔画——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2、 学生书空笔画。

  二 指导书写。

  1、 指导学生读帖,观察、分析两个笔画的书写要点。

  (1) 横折斜钩: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弯后回锋向上轻快挑出。

  (2) 横折弯钩: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细,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转势向下行笔,略粗,作弧形弯后向右行笔,至钩处缩笔回左稍驻蓄势,再提笔向上挑出。

  2、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两个笔画。

  3、 学生自己练习书写,体会。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 反馈笔画的书写情况,学生再练写。

  5、 练习书写带有笔画的汉字。

  (1) 读帖,分析字在格子中的位置,观察笔画在字中的写法。

  (2) 教师范写。

  (3) 学生临帖,练写字:风、九。

  (4) 指名书写字,集体评议。

  (5) 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练习六(学习字词句)》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认读生字,了解词语意思,注意词串之间的联系,明了房间与用具之间的关系。

  2 、创设情境,让学生用表示有关用具名称的词语说话,让词语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3 、写生字卡,能贴在相应的物体上。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这一课是要让学生建立事物与词语之间的联系,养成在生活环境中主动识字的习惯;用学过的词语结合自己身边的环境生成语句的练习,也是让词语走进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使用语文。这是很重要的学语文、用语文的途径。如果将实物都搬进课堂,那比较烦琐,也是不现实的,现在,我以校园网为依托,利用多媒体、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讨论,指导学生把学语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客厅

  1 、小朋友,你们想到沈老师家去做客吗?

  2 、欢迎你们,看,这就是我家的(客厅),谁来读一读?多种形式读。

  你想去看一看吗?那就跟我来吧!请第一只小蜜蜂来当我们的向导,带我们进入。你们看,这客厅里的东西还真多呢,你只要点击什么,它就会跳出它的名字,我们来读一读,你们也可以这样自己看一看,读一读,开始吧。(门锁、门铃、沙发、茶几、电视、屏风)

  3 、你们喜欢我家的客厅吗?相信听了我的介绍,你们会更喜欢的。你们看,这是一张沙发,松松的,软软的,躺在上面多舒服呀!每天回家我总要躺在上面休息一会儿,你们喜欢它吗?谁来读好它。

  谁愿意来当一回我家的小主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的东西呢?(同时多媒体出示有拼音的字词)同时奖励礼物5 组。

  ( 评析:由参观老师的客厅导入,看一看,点一点,读一读,学生通过操作自由学习,寓教于乐。并让学生身临其境,当一回小主人,来介绍一下客厅,由词到句,培养说话能力。)

  4 、你们想看看你们的奖品是什么?快点打开它,和同组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哦,原来是一些字宝宝呀,天热了,这些字宝宝把小帽子脱掉了,你还认识他们吗?小小组快点读一读吧!读得真认真呀!哪一组愿意开火车领大家读?

  5 、这些字宝宝可真调皮,玩着玩着就迷路了,你能把他们送回家吗?你们看(演示拖动字宝宝放入相应的位置,如拖对会出示声音“谢谢”,如拖错则会回到原来的位置)请小朋友先返回,让第二只小蜜蜂领我们进入。

  (评析:借用字宝宝这一可爱的形象,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以校园网为依托,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活跃了身心,又掌握了知识。)

  二、健身房里玩一玩

  小朋友学得真棒,我要带你们一起到我家的健身房里轻松一下吧,不过,你要先读准它们的名字,你们看,这是(跑步机),怎么跑的?这是(杠铃),这个词很难读的,谁也能读好?谁来举举看,这又是什么呢?(划船器),谁来做做看,做得真象,让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吧!(音乐)

  跑步机,跑起来,握紧手,一二一,一二一……加快速度跑起来,一二一,一二一……

  举杠铃,举起来,起,落,起,落,加把劲,举起来……

  划船器,划呀划,左一下,右一下,划起来……

  小朋友,锻炼得开心吗?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健身器材也来到了我们的家庭。如果我们坚持锻炼,我们的身体呀,一定会炼得棒棒的。

  (评析:好动好玩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做一些适当的游戏,调整学生的心理现象,我安排这一健身房,小朋友们随着音乐边唱边跳。生动有趣的游戏既起到了课中操的作用,又让学生学到了几个新词,有效地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三、布置卧室, 介绍交流

  1 、刚才小朋友参观了我家的客厅和健身房,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呢?不过,很遗憾,我们家小妹妹的(卧室)还没布置好呢?我呢已经买了好多东西,不知道你认不认识他们,小朋友先返回,请第三只小蜜蜂带我们去认一认吧?赶快认一认。( 枕头、被子、电脑、台灯、书橱、玩具、衣架、花瓶)

  2 、你认识他们吗?如果他读准了他的名字,我们就跟着他读一读,开双轨车(同时出示无拼音的词语),让我们一起念一念他们的名字。

  3 、我呀,看到这么多东西,都不知道怎么布置了,你能帮帮我的忙吗?为了能布置得更漂亮,电脑博士还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些好东西,你们看,有(空调、窗帘、书桌、椅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布置这个卧室,赶快动手吧!等会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4 、学生自由操作,练习说话。

  5 、交流:你介绍得可真棒呀!如果能按一定的顺序就更好了。

  你考虑得真周到呀!

  你们真是一群既聪明又勇敢的孩子,沈老师为你们鼓掌,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成立一个小喇叭队,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把你布置的卧室介绍给你的好朋友听,介绍给沈老师听,勇敢的小朋友还可以介绍给客人老师听,让客人老师帮助你说得更好呢!让我们比一比,谁的胆子大,声音响,说得好!

  (评析:语文教学中,要有大语文观,注重课内课外延伸。重视教学要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此时,我为学生校园网中提供了一个“布置小妹妹的房间” 这一生活情境,请求孩子们帮助,一下子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布置好房间,介绍给大家听,还能让大家给你补充,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生字,抄写字卡

  1 、指导书写“橱、卧、瓶”

  说的真好!你们还想把它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让他们也来认识这些字吗?我有一个好办法:你可以把他们抄写在卡片上,回家后贴在相应的地方。到时,你就是小老师啦!

  不过,这些字中有几个字比较难写,(出示词语),比如说“橱、卧、瓶、脑”等,你有信心写好它们吗?我们先一起来学这个“橱”字,电脑显示笔顺,学生书空。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红色的字都比较难,不过,你可不要着急,电脑博士可是个热心的人,他会帮助你的,你只要点击这些红色的字,他就会教你的。先自己学一学,用手写一写。学会了就可以在卡片上漂漂亮亮地写下来了。

  2 、学生自己书写。

  3 、小朋友,回去以后,我们可以把这些词语卡片贴在家里相应的地方,经常看看读读认认,这样我们就能牢牢地记住它们啦!不过,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好多这里没有的东西呢,不认识,不会写怎么办?……对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办法来认识更多的字。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一同学习教难的字,突破了难点,给学生一个拐杖,接着让学生在电脑上自主学习较容易的字,并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多种识字的方法,符合新课程生活中学语文的要求。)

  教后反思

  1 、生活与语文相融

  本节课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一开始,就把课堂内容的视角投向生活。由“你们想到沈老师家去做客吗?”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从点一点鼠标,看一看动画,读一读名字,很快就学会了一些新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当一回小主人,来给大家介绍客厅,由词到句,学生的说话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提高。整堂课就是一个参观老师家的过程,也融合了一个学习的过程。既而的健身房符合现代生活的趋势,也让孩子增长了见识,同时亲身体验了玩“跑步机、划船器……” 的乐趣,学得开心,学得快乐。而最后,我让孩子争当小小设计师,自己布置小房间,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个性化的设计,看到了孩子介绍自己的设计头头是道,看到了孩子是了不起的。我没有让课堂内容结束在下课的铃声中,而是让他们学会认字的方法,带着使命离开课堂,让孩子在课后继续把课上的内容化作更实在的行动,在生活中认字,认识更多的字。这样的课堂又回到了生活。

  2 、网络和语文结合

  利用多媒体“人——机”互动的学习环境,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中获知,又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媒体展现的内容进行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专家评点:创造多种情境,利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生活学用字词句,生动扎实。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拼写音节,写出词语。

  2、技能按指定的字组成三个词语。能仿照例句缩写词语。

  3、能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的句式和“专心致志、兴高采烈、不顾一切”写句子。能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4、能正确的朗读并背诵有关的格言和谚语,了解其教育意义。

  5、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训练第1 ── 4题

  第二课时:训练第5 ── 7题

  ▲教学过程 :

  ㈠、训练第一题

  ①指名读拼音。(读准字音,发现音误,及时纠正。)并齐读。

  ②这些相应的词你会写吗?哪几个字要特别注意。(藏、凳、贯)

  ③交流答案。(抽几本在实物投影仪上展出,大家批改、评议)

  ㈡、训练第二题

  ①说说课文中学过的相关词语,再口头组词。

  ②选几个写下来。别写错别字。

  (注意“强”在课文中是第2声。)

  ㈢、训练第三题

  ①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②学习例句:“星光”指星星的光,所以“星星的光”可以缩写成“星光”。

  ③读四个短句,说说可以缩写成什么词语?

  ④写下来。读一读。

  ⑤你能举出类似的词句吗?

  ㈣、训练第四题

  ①读题,明确题意

  ②读读“专心致志、兴高采烈、不顾一切”这几个词,理解词义。

  ③充分思考后指名试说,评议、订正。

  ④各自写下了,同桌交流。

  ㈤、训练第五题

  ①读题,明确题意。

  ②学习例句,辨析异同。(句式不同:陈述句变成反问句。句子的意思没变。)

  ③学生独立改写句子。后同桌相互检查。

  ④错句提出来,在班上一起分析原因,引导学生自己订正。

  ⑤齐读答案。

  ㈥、训练第六题

  ①告诉学生,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很有意思。

  ②你理解句子的意思吗?一起交流,尽量让学生自己理解句子,学生不能解决的才有老师指导。

  ③练习朗读和背诵。

  ④你还了解哪些类似的格言和谚语,背给同学们听一听。课外再去收集一些,互相交流。

  ㈦、训练第七题

  ①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②一起读读五个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独立思考句子的顺序,再标上序号。

  ④交流,分析,纠正。

  ⑤连起来读这段话。

  课外延伸:配套课件中的题目训练。◆[2003年11月11日]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学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

  2. 读背古诗和成语。

  3. 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折”。

  4. 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学习并运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自由读并交流。

  (3)查字典,看读得对不对;体会一字多音,并大体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①发人深省:xing 思考,检查。

  ②丢三落四:la 丢下,丢失。

  ③亲密无间:jian 空隙,隔阂。

  ④心宽体胖:pang 舒坦,健壮。

  (4)根据字意,理解词意,再读体会。

  2.第二部分。

  (1)小组合作读通句子,并给带划线的字注音:称(cheng)霸一方,兴(xing)风作浪。

  (2)查字典,了解这两个字的另外读音,并组词。

  称chen:对称,称心。兴xing:兴趣,高兴,兴高采烈。

  (3)再读句子。

  3.第三部分。

  (1)自渎句子,注意带点字不同的读音。

  (2)给带划线字分别注音,并交流。

  ①自行车(xing) 银行(hang)

  ②盛满水(cheng) 盛开(sheng)

  ③水浒传(zhuan) 传说(chuan)

  ④好读书(hao) 好书 好好读书(hao)

  4.在课文或课外读物中找一找,或你知道那些字是多音字,在小组中交流。

  答、应、劲、喷、晃、因、折、乘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说说字的结构。

  2.仔细观察,看看有何发现?

  (1)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部分大小相当,应写在竖中线两边;

  (2)左高右低才站得稳;

  (3)区别单耳旁和双耳旁

  (4)写好特殊笔画:了(横折弯钩)。

  3.学生描红、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评价。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读读背背

  1、 教学第一部分

  (1) 出示八条成语并自由读。

  (2) 你已经掌握了哪条成语?当小老师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它的意思。

  (3) 栉雨沐风:栉,梳子,梳头。以风梳头,以雨洗发。形容在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

  见风是雨: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未风先雨:还没有刮风,就先下雨,比喻事情还未进行就对结果乱加猜测议论。

  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处境凄惨悲凉。

  (4) 分析理解词语的结构和使用范围。

  1) 都是“a风b雨”式的结构

  2) 有的指自然现象,如和风细雨、暴风骤雨;有的则不是指自然现象,而是隐喻某种事物或现象,如栉风沐雨,见风是雨等。

  (5) 读读背背

  2、 教学第二部分

  (1) 出示古诗《竹石》,练读

  (2) 师范读,并简介:这是郑燮写的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3) 生质疑,师相机点拨讲解。

  (4) “咬定”:比喻根基扎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磨,指折磨;坚劲:指坚定强劲;“尔”指那。

  (5) 这首诗赞美了竹石坚定顽强的精神。

  (6) 自由朗读并试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 学习“折”的写法,折有横折、竖折、撇折等

  2、 指导“横折”的运笔方法

  横折是横和竖连着写的复合笔画。宜用左尖横起笔,行笔至“折”处稍停,向右上微提笔锋,然后向右下顿按,再向下中锋行笔,略向内折。

  3、 指导竖折的运笔方法。

  4、 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教学重点:将制作过程讲清楚明白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 揭示话题:介绍我的小制作

  2、 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 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

  (1) 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及特点、制作的设想等

  (2) 要说的有条理,说的具体。

  二、练习

  1、 小组展示自己的小制作

  (1) 以小组为单位,练说评出最佳。

  (2) 全班巡回展,布置教室,同学评分,评说。

  2、 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

  1、 评价:以鼓励为主。

  2、 评出最佳制作奖和最佳推荐奖。

  四、总结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篇5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给不同结构的形声字区别形旁和声旁。

  2、能给同类词语进行归类,会辨析学过的近义词,能正确搭配词语。

  3、能区别一组3个句子的不同意思,并仿照例句写句子。

  4、能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给短文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掌握形声字的造字特点,能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时,语言要简洁。

  教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第1题。

  1、指名读这些字,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逐个说说哪部分是声旁?哪部分是形旁?

  3、归类:不同的字形结构,形旁。声旁的组合也不同。

  左形右声:挣( )( )( )

  左声右形:鸦( )( )( )

  上形下声:荠( )( )( )

  上声下形:堡( )( )( )

  4、按上述类别,再分别填入三个学过的字。

  二、教学第2题。

  1、独立练习。

  2、交流讨论:为什么划出了“馋、暗堡、饿、财主”这此词。

  第一组:均是表示人体外形的词语,“馋”是表示人的心理特征的词。

  第二组:均是武器,“暗堡”是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

  第三组:均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而“饿”是形容人感受的词。

  第四组:均是一种职业,“财主”不是一种职业。

  三、教学第3题。

  1、读词语,说说三个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为语意轻重的程度不同,“请求”比“要求”要恳切,“乞求”比“请求”更为迫切。)

  2、选词填空。

  四、教学第4题。

  1、让学生观察:左边一竖排的( )要填什么?右边一竖排的( )要填什么?

  2、提醒学生词语搭配要得当。

  3、学生自填,

  4、交流。

  五、在《作业 本》上完成以上作业 。

  第2课时

  一、教学第5题。

  1、读例句,分析:三句话的意思有什么异同?(相同的是都在说荠菜很好吃。不同的是表达的语意逐句加深。)

  2、看例句,在表达方式上,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3、照样子练习。

  4、交流。

  这本书的内容有趣。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趣。

  这本书的内容,别提多有趣了。

  二、教学第6题。

  1、复习学过的标点。

  2、复习顿号和省略号的使用方法。

  3、学生自点标点。

  4、校对。(特别指导:“我的成绩……是……几秒?”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所以用省略号。)

  三、教学第7题。

  1、复习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按照“概括--归并--取舍”的步骤概括短文的段意。

  (1)读短文。

  (2)写出自然段段意。

  (3)归并自然段段意。

  (4)判断两个自然段段意有没有主次之分,进行取舍。

  四、在《作业 本》上完成第5-7题。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篇6

  《练习6》 教学设计 

  作者:ygr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624 

  【教学要求】 

  1、 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 照样子,练写铅笔字。 

  3、 熟记四条成语和古诗《长歌行(节选)》。 

  4、 知道所收集标志的意思。 

  5、 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讨论书中图标表示什么天气。

  (2) 把图标与天气相连。 

  (3) 讨论“霜雾雷雪”为什么是雨字头。 

  3、 练习 

  (1) 把雨字头的字写出来

  (2) 动手画图标

  (3 )收集有关天气的图标

  4、 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莫  菜  算”。 

  (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 出示标志,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并说出它的意思。

  (2) 动手画这些标志

  (3) 讨论:见到这些标志,我们应该怎样做。 

  (4) 扩展练习:我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标志,它代表什么意思,并画出来,介绍给同学们。

  二、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 

  (2) 教师范读。 

  (3) 学生自读。 

  (4) 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人一己百:别人做一次,自己做一百次。 

  勤能补拙:勤快能弥补笨拙。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同桌练习背诵。 

  4、 反馈。            

  (二)古诗《长歌行(节选)》

  1、审题 

  (1)、 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要求。 

  (2)、 说说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句子。 

  ①指名试读。 

  ②教师范读。 

  ③解释意思。 

  ④学生练读、背诵。 

  (2)、学生读第二句话。 

  ①指名试读。 

  ②教师范读。 

  ③解释意思。 

  ④学生诗读、背诵。 

  (3)、 学生读第三句话。 

  ①指名试读。 

  ②教师范读。 

  ③解释意思。 

  ④学生试读、背诵。 

  3、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三句话。 

  (2)、 指名读。 

  (3)、 练习背诵。 

  4、反馈。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审题 

  二、指导 

  1、读题目内容

  2、丁大勇去看李小燕同学会说些什么?

  3、王小娅优势不能去,请丁大勇带信,丁大勇该怎样对李小燕说?

  三、练习

  1、小组演练

  2、分组汇报,及时进行评议指导

  四、反馈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有6道题,分别进行了字、词、句、阅读的训练。

  第1、 2两题是字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辨析音形相近、意思不同、易混淆的字,正确地连字组词,认识一字多义的现象,依据不同语言环境给多义字据词定义。这样的训练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对于基础好的班级,教师可以更加放手一些,侧重规律的指导。

  第3、4、5题是词句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正确辨析意思相近、使用时极易混淆的词,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选词填空,遣词造句,按例句揭示的规律,用把表示时间的状语提前的方法改写句子。懂得省略号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作用。选词填空虽然常练,但仍应重视,因为这是学生经常遇到且经常不能把握的学习内容。后两题是本册新知识点,应该学扎实。

  第6题是阅读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读短文,回答问题,用连接问题答案的方法归纳短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这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

  二、教学目标

  1、 会区别8组形近、音近字的字义和用法。给“热”字据词定义。

  2、 会区别2组近义词的意义,选词填空,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3、 学会把表示时间的状语提到句子的前面,仿写句子;懂得省略号的三种用法。

  4、 会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连接问题答案的方法,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会给“热”字据词定义;恰当地组织语文字、连接问题的答案,归纳短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准备:《新华字典》,投影仪,小卡片。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1-4题

  (二) 教学过程

  1指导练习第1题。

  (1) 明确要求。本题要求学生选字连词。第(1)题供选择的四组字是形近字;第(2)题供选择的四组字是音近字。

  (2) 练习:

  ① 区别每组两个字的音、形、义:形近字通过字的部首区别字义;音近字则要知道字的意义区别用法。

  ② 用“\”划去一个不合适的字。

  (3) 完成作业,交流反馈。汇报时要说明划去某一字理由。

  2指导练习第2题。

  (1) 根据词句定义。

  ① 查字(词)典了解带点字有几种意思。

  ② 根据句意应选择哪一种意思?还要注意词语意义的区别,从而确定带点字的意思。

  ③ 根据语言环境推敲,组织文字填入空格。

  (2)尝试练习第(1)题。

  ① 查《新华字典》“热”有6种意义项;

  ② 根据第(1)句的意思,可选第(1)意义项:“情意深”;

  ③ 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加以推敲,可写:感情非常激动。

  (3)完成作业,交流反馈。出示答案:

  ① 感情非常激动;

  ② 气氛活跃;

  ③ 感觉温度比较高

  ④ 形容非常羡慕。

  3指导练习第3题。

  (1)“选词填空”中供选择的词往往有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部分,所以要辨析每一组两个词的不同意思。那么怎样辨析呢?特别要注意区别词语中不同的那个词素,词义侧重点往往在这个字中。

  (2)完成作业。

  ① 辨析每一组两个词的不同意思;

  ② 根据句意选用合适的词填空;

  ③ 有带点词语造句。

  (3)交流反馈。汇报答案时一定要学生辨析每一组词语,说说自己选用的道理,出示正确答案:①清秀 清香 ②悲痛 悲愤

  4指导练习第4题。

  (1) 读题审题。分析例句后明确改写的方法是调整词语的项序,将表示时间的词语“每到这一天”提到句了前面。改写后的句子与原句意思相同。

  (2) 完成作业,交流反馈。出示答案:①有天晚上,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早几天,姑娘们就在比试谁心灵手巧了。

  (3) 想一想,把这样的词语提到句子前面有什么用意?

  (4)我们在写一个句了时,如果要突出时间的重要性,就可以用这种形式。如《狼牙山壮士》中句子“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把时间写在句了最前面,是强调七连与敌人作战的时间长,和前一句子中的“坚持”相应。

  (5) 在课本里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5、6题。

  (二) 教学过程

  1指导练习第5题。

  (1) 教师指点。举例说明少略号的三种用法。例子可在关关课文中找。

  (2) 学生练习。先读读省略号的三种用法和3个句子,根据教师举例指点的方法完成作业,在括号里写上省略号3种用法的序号。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学过的课文里再找一些带有省略号的句子,分别标明省略号的作用。

  (3) 交流反馈,小卡片出示正确答案。

  2指导练习第6题。

  (1) 说说题目的意思。明确这个题目是要通过读短文,回答问题,学会连接问题的答案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2) 一读课文,完成第(1)题。让学生先带着这个问题分别用

  划出可用以回答谢①、②两个问题的语句,然后做作业。

  (3) 再读课文,先想想第(1)题两个小题的答案,再试着连接组织语句(可以用语句连接法和词语组接法分别试着说说),完成第(2)题作业。

  (4)交流反馈。通过评讲,出示正确答案:(1)①朱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大,有时还会说话。②我回答提问大心慌时,朱老师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看了朱老师的眼睛,我胆子大了,说话声音也响了。(2)朱老师的眼睛有时会说话,我回答提头号心慌时,她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使我胆子大了,说话声音也响了。

  (5) 爱动脑筋的同学可以思考一下,第(1)题的两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呢?所以,我们还要学会提问这样才能真正掌屋“整理问题答案归纳主要内容这一方法。”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篇8

  一、 教学目标

  1、 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并写出相应的词语。

  2、 能区别形近字;能正确地搭配指定的词语。

  3、 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用“必将”和“各种各样……多得数也数不清”造句。

  4、 能给古诗填写诗句。

  5、 能阅读用并列段式写的一段话,说出短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电的用处的。

  二、教学过程

  1、 教学第一题

  答案:翻(滚)、(巨)石、富(饶)、海(滩)、威(武)、山(崖)。

  2、 教学第二题

  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让学生说说上下两个字的区别在哪里,打算怎么样记住他们。

  3、 教学第三题

  正确地搭配词语,训练学生的预感。

  a、 自己做练习

  b、 师生一起分析答案

  4、 教学第四题

  要求补充的内容要合乎情理。

  5、 教学第五题

  a、“必将”是指事物一定将要怎样发展变化。

  b、用“各种各样……多得数也数不清”造句时,要注意句子所叙述的事物是各种各样的,而数量上又是多得数也数不清的。

  6、 教学第六题

  要求为两首古诗补写上第2、4句。

  7、 教学第七题

  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读懂并列段式段落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篇9

  之一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3、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4、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

  7、说话:即席演讲。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自练。

  3、练习。

  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

  4、反馈。

  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教师指出,“不”字在不同的词语里,它的读音也有不同,那么,“不”字的声调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学生自己先默读第二行词语,自己读一读。

  (3)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一行词语中的的“不”字与下面一行的读音有什么不同?“不”字的声调与后面一个字的声调有什么关系?

  (4)请同学说说“不”字的声调与它后面一个字的声调的关系。

  (5)教师归纳小结。

  (6)学生齐读8个词语。

  2、反馈练习。

  四、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成语是汉语宝库里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有多种来源。其中一些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让学生讨论思考,找出这样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交流汇报,说出这样的成语,并简要地说出成语出处的寓言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一一检查这些成语是否符合本项的练习要求。

  3、练习。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成语正确、美观地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再请学生读这两个句子。

  2、指导。

  (1)教师板书这两组关联词语。

  学会与别人合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们善于把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2)学生体会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感知:前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后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就会有这样的结果。

  3、练习。

  把下面各组里的两句话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1)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取得好成绩。

  (2)我们多读课外书。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3)我们多读多写。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练习成语,要求读正确。

  (2)全班读成语。

  (3)让学生结合查字典说说成语大意。再读一读,体会每一行的两个成语是承接或相近的关系。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说说这道题有几个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古诗。

  (2)让学生尝试了解诗意。

  (3)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正确地理解诗意。

  (4)让学生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5)让学生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什么叫即席演讲?

  2、指导。

  (1)请学生读题目内容。

  (2)教师先选择一个合适话题,指点快速构思的要领,并让学生尝试这种方式准备,并在小组中练说,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3、练习。

  (1)让学生任选一个话题说一说。

  (2)推举代表在全班面前说一说。

  (3)公布即席演讲结果。

  二、教学第八题。(略)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生字词,建立图象与词语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走上生活实践中学习使用语文的道路。

  2. 积累成语、儿歌。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一样词语,师就出示一组词语卡片。

  3. 反复抽卡片读音。

  4. 去掉拼音读词。

  5. 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教师考考大家,你们能把词卡贴在图上相应的地方吗?

  6. 指名上来贴,齐读词卡。

  7. 说说看,你的卧室摆放了哪些东西?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

  2.是呀,山野上长满了树木,绿叶一大片一大片的,我们就说——(出示卡片:“漫山遍野,绿树成荫”。

  3.这么多的树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由一棵棵小树长成这样根深叶茂的大树的。

  4. 你能读出这种茂盛的感觉吗?指导有感情读词。

  5. 谁能用其中的一个成语造句?

  6. 学完了这四个成语,我们再来学学下面一首儿歌:自读儿歌。

  7. 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8. 指导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2. 学写铅笔字,认识“走之底”的写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 你们喜欢体育比赛吗?是什么?你们喜欢哪些体育明星呢?

  2. 带来照片吗?我们班今天就来搞个“小小体育窗”的展览,把你们带来的照片贴在展览板上,再介绍一下。

  3. 谁来当当这次展览的主持人呢?

  4. 自己在下面可以准备一下,同座位可以相互说说,补充一下。

  5. 请班上能力强的一位学生上来当主持人,在他的穿针引线下,学生依次上来介绍,师生共同评议。

  6. 师总结。

  二、教学第四题

  1. 指名读题。

  2. 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3. 那么怎么写好走之儿呢?可发认真观察一下。

  4. 师讲解“走之儿”怎么写好。

  5. 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6. 反馈检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参加过的活动。

  教具:教学挂图

  一、导入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哪一天的事情?小朋友说了哪些活动?他们的表情怎样?

  2.引导学生回想学校的活动。

  二、指导学生练说

  1. 先说好第一句话。

  2. 指导练说活动的内容。

  3. 学生自由练说。

  4. 指名说,师生评议。

  5. 同座练说,再指名说。

  6. 指名连说,再指名说。

  三、指导学生说一句表示喜欢这一次活动的话。

  四、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篇11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究了每个词语不同读音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词语、运用词语的效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文的意思,读出诗的节奏。

  3、写好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

  教学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语文与生活

  1、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相声片段

  请大家打开课本,读读相声片段。

  了解倒顺词的特点。

  2、积累与整合

  自由读六组词语

  指名读,说一说这六个词语的意思是否相同

  归纳一下:“演讲——讲演、样式——式样、代替——替代”的意思相同,另外三组的意思不同。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

  让学生再举出意思相同、意思不同的例子。

  3、应用与拓展

  根据上面补充的内容,练习把补充的倒顺词,加入到相声片段里续说。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处处留意生活,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二、诵读与欣赏

  这是汉高祖刘邦在称帝后第七年返回故乡时所作,刘邦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开国君主,《大风歌》正是他英雄本色的显露。

  自由读

  范读,注意诗歌的停顿

  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

  理解诗歌的内容

  讲解:“兮”是古时候表示语气的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自由练读,小组合作,边读边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做到熟读成诵。

  全班朗读比赛

  集体评议、交流

  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感情

  三、写好钢笔字

  本次练习的内容是《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

  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描练兴趣。

  让学生整体观察、欣赏、感知这几行字

  提示注意点:要从字的布局、大小、形状去观察、揣摩,感受匀称美。

  指导学生按行书的运笔方法描练

  评议:同桌互相比一比,哪个描练的字漂亮。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学习了不少名言。可以互相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

  (二)学生讨论交流

  师创设情境。

  1、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2、 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

  3、 指生交流,并说出自己从这则名言中所受的教益和启示。

  4、 学生评议。

  5、 师总结。

  (三)指导学生做书签。

  适当加一些图案,起到一个美化作用。

  (四)总结。

  二、学写毛笔字

  本次练习写左右结构、中间大或中间小的字,例字是“撒、鞭”。

  讲解:这类字比较特殊,属于左窄右宽型,右边实际上又是左右结构,平时我们都把这类字分为左中或结构。

  学生练写

  教学后记: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习运用。

  5. 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

  6. 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7.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音序发查字典。

  教具学具准备:字典、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6。

  作业 设计:

  课内:查字典、认读词句、写字、读背、说话。

  课外:读背成语、谚语。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迎”。

  (2) 以查“迎”为例,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方法。

  a. 在“汉语拼音索引”里找到Y。

  b. Y的下面找到音节ying,看清后面的页码。

  c. 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找到音节ying,再按声调的排列顺序,查找“迎”字,并把所在的页码填到表中

  (3) 让学生口头组词。

  3. 练习。

  (1) 按用音序查字法(三步)查“神”字。

  (2) 按要求填表格。

  4. 反馈。

  (1) 检查学生查字典情况、填表情况。

  (2) 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

  a. 谁能用上“同意”说一句话?

  b. 句子中的“同意”还可以换个词说,意思不变。

  (2) 出示卡片“答应”。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2) 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1) 填空式练说:

  毛泽东是。

  孔繁森是。

  梅兰芳是。

  居里夫人是。

  (2) 口头填空,把句子说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认读汉字。

  (2) 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 指导书写。

  3. 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 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

  (2) 教师范读。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 集体背诵。

  (2) 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试读。

  (3) 教师范读。

  (4) 教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5) 教师启发学生:这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 学生反复练读。

  (7) 学生自由背诵。

  (8) 同位背诵。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背三句话。

  (2) 齐背三句话。

  4. 反馈。

  (1) 检查朗读。

  (2) 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 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 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5. 讨论并交流:你平时还见过哪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四. 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标志,比比谁认识的标志多。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篇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生字词,建立图象与词语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走上生活实践中学习使用语文的道路。

  2. 积累成语、儿歌。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一样词语,师就出示一组词语卡片。

  3. 反复抽卡片读音。

  4. 去掉拼音读词。

  5. 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教师考考大家,你们能把词卡贴在图上相应的地方吗?

  6. 指名上来贴,齐读词卡。

  7. 说说看,你的卧室摆放了哪些东西?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

  2.是呀,山野上长满了树木,绿叶一大片一大片的,我们就说——(出示卡片:“漫山遍野,绿树成荫”。

  3.这么多的树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由一棵棵小树长成这样根深叶茂的大树的。

  4. 你能读出这种茂盛的感觉吗?指导有感情读词。

  5. 谁能用其中的一个成语造句?

  6. 学完了这四个成语,我们再来学学下面一首儿歌:自读儿歌。

  7. 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8. 指导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2. 学写铅笔字,认识“走之底”的写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 你们喜欢体育比赛吗?是什么?你们喜欢哪些体育明星呢?

  2. 带来照片吗?我们班今天就来搞个“小小体育窗”的展览,把你们带来的照片贴在展览板上,再介绍一下。

  3. 谁来当当这次展览的主持人呢?

  4. 自己在下面可以准备一下,同座位可以相互说说,补充一下。

  5. 请班上能力强的一位学生上来当主持人,在他的穿针引线下,学生依次上来介绍,师生共同评议。

  6. 师总结。

  二、教学第四题

  1. 指名读题。

  2. 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3. 那么怎么写好走之儿呢?可发认真观察一下。

  4. 师讲解“走之儿”怎么写好。

  5. 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6. 反馈检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参加过的活动。

  教具:教学挂图

  一、导入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哪一天的事情?小朋友说了哪些活动?他们的表情怎样?

  2.引导学生回想学校的活动。

  二、指导学生练说

  1. 先说好第一句话。

  2. 指导练说活动的内容。

  3. 学生自由练说。

  4. 指名说,师生评议。

  5. 同座练说,再指名说。

  6. 指名连说,再指名说。

  三、指导学生说一句表示喜欢这一次活动的话。

  四、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篇14

  佚名

  一、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有6道题,分别进行了字、词、句、阅读的训练。

  第1、 2两题是字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辨析音形相近、意思不同、易混淆的字,正确地连字组词,认识一字多义的现象,依据不同语言环境给多义字据词定义。这样的训练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对于基础好的班级,教师可以更加放手一些,侧重规律的指导。

  第3、4、5题是词句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正确辨析意思相近、使用时极易混淆的词,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选词填空,遣词造句,按例句揭示的规律,用把表示时间的状语提前的方法改写句子。懂得省略号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作用。选词填空虽然常练,但仍应重视,因为这是学生经常遇到且经常不能把握的学习内容。后两题是本册新知识点,应该学扎实。

  第6题是阅读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通过读短文,回答问题,用连接问题答案的方法归纳短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这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

  二、教学目标 

  1、 会区别8组形近、音近字的字义和用法。给“热”字据词定义。

  2、 会区别2组近义词的意义,选词填空,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3、 学会把表示时间的状语提到句子的前面,仿写句子;懂得省略号的三种用法。

  4、 会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连接问题答案的方法,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会给“热”字据词定义;恰当地组织语文字、连接问题的答案,归纳短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准备:《新华字典》,投影仪,小卡片。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1-4题

  (二) 教学过程 

  1指导练习第1题。

  (1) 明确要求。本题要求学生选字连词。第(1)题供选择的四组字是形近字;第(2)题供选择的四组字是音近字。

  (2) 练习:

  ① 区别每组两个字的音、形、义:形近字通过字的部首区别字义;音近字则要知道字的意义区别用法。

  ② 用“\”划去一个不合适的字。

  (3) 完成作业 ,交流反馈。汇报时要说明划去某一字理由。

  2指导练习第2题。

  (1) 根据词句定义。

  ① 查字(词)典了解带点字有几种意思。

  ② 根据句意应选择哪一种意思?还要注意词语意义的区别,从而确定带点字的意思。

  ③ 根据语言环境推敲,组织文字填入空格。

  (2)尝试练习第(1)题。

  ① 查《新华字典》“热”有6种意义项;

  ② 根据第(1)句的意思,可选第(1)意义项:“情意深”;

  ③ 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加以推敲,可写:感情非常激动。

  (3)完成作业 ,交流反馈。出示答案:

  ① 感情非常激动;

  ② 气氛活跃;

  ③ 感觉温度比较高

  ④ 形容非常羡慕。

  3指导练习第3题。

  (1)“选词填空”中供选择的词往往有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部分,所以要辨析每一组两个词的不同意思。那么怎样辨析呢?特别要注意区别词语中不同的那个词素,词义侧重点往往在这个字中。

  (2)完成作业 。

  ① 辨析每一组两个词的不同意思;

  ② 根据句意选用合适的词填空;

  ③ 有带点词语造句。

  (3)交流反馈。汇报答案时一定要学生辨析每一组词语,说说自己选用的道理,出示正确答案:①清秀 清香 ②悲痛 悲愤

  4指导练习第4题。

  (1) 读题审题。分析例句后明确改写的方法是调整词语的项序,将表示时间的词语“每到这一天”提到句了前面。改写后的句子与原句意思相同。

  (2) 完成作业 ,交流反馈。出示答案:①有天晚上,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早几天,姑娘们就在比试谁心灵手巧了。

  (3) 想一想,把这样的词语提到句子前面有什么用意?

  (4) 我们在写一个句了时,如果要突出时间的重要性,就可以用这种形式。如《狼牙山壮士》中句子“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把时间写在句了最前面,是强调七连与敌人作战的时间长,和前一句子中的“坚持”相应。

  (5) 在课本里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5、6题。

  (二) 教学过程 

  1指导练习第5题。

  (1) 教师指点。举例说明少略号的三种用法。例子可在关关课文中找。

  (2) 学生练习。先读读省略号的三种用法和3个句子,根据教师举例指点的方法完成作业 ,在括号里写上省略号3种用法的序号。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学过的课文里再找一些带有省略号的句子,分别标明省略号的作用。

  (3) 交流反馈,小卡片出示正确答案。

  2指导练习第6题。

  (1) 说说题目的意思。明确这个题目是要通过读短文,回答问题,学会连接问题的答案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2) 一读课文,完成第(1)题。让学生先带着这个问题分别用

  划出可用以回答谢①、②两个问题的语句,然后做作业 。

  (3) 再读课文,先想想第(1)题两个小题的答案,再试着连接组织语句(可以用语句连接法和词语组接法分别试着说说),完成第(2)题作业 。

  (4) 交流反馈。通过评讲,出示正确答案:(1)①朱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大,有时还会说话。②我回答提问大心慌时,朱老师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看了朱老师的眼睛,我胆子大了,说话声音也响了。(2)朱老师的眼睛有时会说话,我回答提头号心慌时,她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使我胆子大了,说话声音也响了。

  (5) 爱动脑筋的同学可以思考一下,第(1)题的两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呢?所以,我们还要学会提问这样才能真正掌屋“整理问题答案归纳主要内容这一方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