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专栏 > 有关双减政策的教师论文优秀6篇

有关双减政策的教师论文优秀6篇

狂想曲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有关双减政策的教师论文优秀6篇

微信扫码分享

有关双减政策的教师论文 篇一

对“双减”政策的一些看法

“双减”政策发布时,我的补习班正好上完了,所以不能完全享受“双减”所以我唯一享受到的也只有暑假往前的"教育机构不得布置作业”了,其实这个政策根本没有起到效果,当时老师一本正经的说:“同学们,虽然政策下来了,但我觉得大家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所以以后的作业正常写。”就这一句软话,我们班的同学照样写起了作业。

现在的作业非常少,之前周末作业好歹要写作文吧个1个小时吧,现在周末作业半小时搞定。

因为我没有真正的体验“双减”中关于补习班的部分所以说我问了问我身边能真切体验“双减”中关于补习班的限制的朋友。

第一位是深受补习班伤害的李子明(为防止报复,故用化名),因为补习班他基本上没有什么空余时间,而且他所上的数学班比较坑人,收较高的资料费(好像是全国统一操作,我们补习班也是一样)。为了让补习班不再影响自己,他举报了这个补习班。现在他过得比之前好多了。

第二位朋友感受到了更好的效果:之前他周末下午都没空,现在突然有了大把的时间,现在我们同学一起玩的时候一般都有他。

如此可见,双减政策十分奏效,现在国家是真刀真枪的和补习班干起来了,但如此轻松真的好吗?

我认为有一些补习班还是有必要的,比如英语。大概三年级时我学习英语很吃力,虽然知道大概怎么做,但总是不明所以,只是知道要这么做。后来我报了一个英语班,搞清楚了怎么做,怎么记住,为什么这样做,对我帮助很大。但其实真的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吗?未必,也就只是每周五的2小时,每周2~3小时的作业罢了,这些补习班并非一无是处,如果能在学生的手中控制,按照学生的意愿,还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在的政策把补习班封死了,我认为并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有关双减政策的教师论文 篇二

双减政策是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减负政策,具体指全面压减孩子作业负担,还需要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一减轻作业负担,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作为教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在这个政策下,应该如何提升自身的教育力呢?四年级语文教研组有以下几点思考,跟大家分享。

一、思想上:明确育人目标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我们的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师,要明白自己的使命绝对不只是教书,还有育人。一册书有教完的时候,培育一个人,却不能以某个学期、学年的结束为结束。

教师需要从思想上认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思考教师的职责、学生的成长与人类的未来之间的关系。自己为何选择当教师?教师岗位的现实与自己的人生理想有多大的差距?如何使两者更接近?自己的工作价值如何体现,是体现在学生的考试与升学上,还是体现在他们的健全发展与人生幸福上?该不该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自己实现业绩的工具或自己获得收益的机会?需要以什么方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如果自己被别人当作名师,那是因何而名?能不能不让学业成绩形成对师生的双向绑架?如何确保自己的能力与行为不突破自己的为人底线?若干年后而非仅仅当下,自己在学生心中留下的是什么样的形象?自己能不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

若干年后而非仅仅当下,自己在学生心中留下的是什么样的形象?自己能不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对这些问题做更多的思考,才能更稳妥地确立自己的立身准则和使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校准自己的人生方向,更加智慧地应对“双减”这一政策。

二、课堂上: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在备课中应有针对的备课,在教学中也应有针对性的教学。

备课时,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语文上,要尤其注重当堂、全班达成基础性的教学目标,课上应该达成的目标不应该拖到课下,拖到孩子回家。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的差异,对于在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充分利用延时的时间确保其跟上进度。

三、作业布置上:少而精、精而有趣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学校、教师、家长必须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得布置超过国家课标难度的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教师不得参加校外有偿补课等等。对于国家规定的明令禁止的红线,每个教师都必须了然于心,时刻自警、自省、自勉、自励,要把国家的政策精神切实落实到行动上、工作中。

学生的作业少了,教师的负担是不是相应减轻了呢?其实,所有学校和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教师的责任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的着眼点和教学重点必须从以往只做好课本知识的传授,更多地转移到对人的培育上来,而且必须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为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作出相应调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关键角色。

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教师必须控制好纸笔作业的总量,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然而,要做到作业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动活泼的“口头”作业,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费更多的时间,做更深入的教学研究,课前准备要更加充分,教材研习要更加透彻,知识要点要更加突出,学生的情况要全面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安排。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尽量避免出现机械、单调、重复性无效作业或惩罚性作业,尽量缩减一些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练习。

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切忌只有单调的书面作业,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各种体验类作业形式不仅是学生所喜爱的,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本学期四年级语文有一个神话故事单元,我就布置了一次“故事分享会”的作业,各组推荐一个代表争得“最佳小组”印章,同学们都特别喜欢;教师还要认真批改作业,加强面批面改,做好学生的答疑辅导。

四、增加教师自主空间

双减后,留给教师的自主空间太少,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没有足够的时间研究学生和教学。很多教师的时间都被“捆死”在班级里,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双减”《意见》提到“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依然只是局部的改变,还远远不够。比如,在现有“双减”政策下,一名小学班主任每天早上7:00出家门去上班,7:30到校,课间、午休都要“泡”在班里,还要教课,放学后还要再管理课后服务,而且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这样,教师每天在校时间基本上11个小时,工作量大,时间长,很可能身心俱疲,没有教研时间。

这样必然让教师陷入疲劳战,长时间必然损耗教师的能力,很难提升教学质量和效能。

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使教师更高效能、更有质量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才有可能真正抑制住对校外培训的不合理需求,才是对校外培训机构最有效的治理,对“双减”政策最有效的落实。

“双减”的落实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这里只谈到了关于提高教师教育力的一些思考,我们还需要更多探索,共同加油。

有关双减政策的教师论文 篇三

“双减政策”下的思考与收获

前一段大家都在热论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政策:一是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小学生的校外辅导负担。国家从政策方面来管制,促进教育更好发展。于我个人的职业而言,也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巨大挑战。

我们学校在这一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是一直践行,不断反思,逐步优化,今天就想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个双减政策的切实参与者和执行者,我想从教师角度聊聊我在“双减政策”下的“喜忧参半”。

作为教师的我。喜在每天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增多了,对于班级学生的观察更细致了,比如作业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面批,能够及时处理学生的作业问题,学生作业质量上去了,知识记得更牢固了;再比如对待班级待优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帮助她了;当然大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更强了,很是热情高涨。忧在那些班级里的“小调皮”身上,于他们而言,仿佛只是在学校里玩的时间更长了;忧在本就不经常督促学生学习的家长更不再过问了,甚至在学校完成作业的学生开始在上学日打游戏了;忧在家长认为把学生彻底的交给学校就可以了,而学生连刚刚培养好的读书、写字等习惯得不到加强而松懈了!

甚至听到其他老师说,家长打电话问为什么孩子的作业为什么没有写完,近而指责老师不作为等情况!想到这里,我是害怕的!我怕我班的家长们对“双减政策”进行想象的解读,怕他们再不理解这一政策实施的根本意义,陷入一个把学生的成长全都交给老师就可以的奇怪思想;幸好!他们没有!幸好!学校就“双减政策”向所有的老师进行了详细解读,制定了一些列的相关要求和措施。也幸好!我遇到的家长们如此的配合!让我们在这一教育政策下能够家校合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真是感谢我那一群可爱的家长们!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教师这样做:

1、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巧设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层次和学习状况的学生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或“个性化”作业等;

2、课后延时过程中,为让学生劳逸结合,健康成长,还有了“营养一杯奶”的活动;

3、把时间还给学生-金笔头网§ ,激发内驱力,让学生懂得取舍;学生在当天学习任务完成后可以进行一些相应活动:阅读、画画、五子棋、飞行棋等……

家长这样做:

1、积极主动地协助老师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习惯;

2、重视对孩子的陪伴,用心去和孩子沟通,助力孩子成长;

3、与学校相互配合,支持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遇到问题积极沟通,有效解决!

在理念引导下的行动,学生的成长是看得见的!这更是家校共育的结果。“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教育不是结果,而是生命开展的过程。”在生命与生命相互碰撞的过程中,闪现着各种美妙的火花,家长在学着做更好的家长,老师在学着做更专业的老师,学生在学着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关双减政策的教师论文 篇四

“双减”政策之我见

2021年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出台,标志着中国教育界新一轮全面改革犹如一声炸雷突然地出现在世人眼前。

我们国家政策的制定需要适应国情,适应社会发展。那么双减政策中提到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过重的作业负担,也就意味着现在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那么作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仰,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而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有着天道酬勤,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在教育中也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长在骨肉里的;我们的焦虑、以及被贩卖利用的焦虑,让我们争斗的心被挑起,这是留在血液里的;在教育资源有限,增量不足,整个社会对存量资源争夺加剧的国情下的不得不,是写在我们脸上的。

应该说,此政策出台配合上新高考改革,是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对教育界影响最为深刻的变革。为什么呢?首先,此次变革直接导致了一个行业的消失。其次,它会改变中国接下来上百年的社会结构格局。

少子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家庭教育支出过重、社会结构问题等一些列社会矛盾下,“双减”政策应运而生。

对学生而言,减少的课业负担会给素质的全面发展留出更多的空间,生活不仅是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更有诗和远方等艺术品鉴。全面的素质培养也会造就更多各行各业的人才,更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对我而言,双减政策无疑让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减少作业的布置,并不减少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更强的专业能力,更能抓住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或者培养孩子探究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听课习惯和自学习惯。

在摆脱了繁重的作业压力下,如何让学生爱上我的学科,将它运用到实际中,将它作为生活的伙伴,将它成为幸福的助力,是我探求的终极目标。如果我能做好这些,那么我感觉自己能更好的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成为一名更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

有关双减政策的教师论文 篇五

我心中的双减

“双减”到底是什么呢?“双减”就是指我们写作业的时间和作业量会减少许多,减轻我们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当这个政策出现的时候,我们辅导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的辅导班要么停课,要么上网课,所以现在我们在学校都在讨论一些关于辅导课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会问,你们辅导班上课吗?线上还是线下?你妈妈给你报的辅导班,现在还在上吗?在哪上?

双减也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一起出去玩耍,开阔视野。还可以用空余时间上一些自己喜欢的兴趣班。

其次就是,以前的作业都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而现在很快就可以完成所有科老师布置的作业。

最后,因为现在辅导课的课程减少了,所以爸爸妈妈的经济上也减轻了极大的负担。

虽然双减政策有许多优点,但世上的事情并不是都是十全十美的,双减政策也一样,他也有缺点。第一点是:双减,让一些本来就不用心学习的人,觉得不用太努力了。但实际上学校减轻了压力,但现实中的中考,高考的压力都还存在,为了实现考上大学的梦想,我们要努力,不能松懈,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要给自己一些前进的动力;第二点就是:那些学习不好的人,可能报的有补习班,还可以再学一点,但是双减政策一下来,那些学习不好的也上不了辅导班,学习就会越来越差。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利大于弊,我们只有正确面对减负后的学习生活,就可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就像古话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就是: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小船,如果在你驶向成功的彼岸。所以我们要勤奋刻苦的学习,不要因为双减而退回起点。

有关双减政策的教师论文 篇六

双减政策学习心得

如果减少了课外作业,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没有了辅导班,没有了考试,现在连作业都没了。其实家长这种焦虑是旧的教育方式在桎梏着我们的思想,以前我们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想着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学出人头地。现在是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学习成绩不是考核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没有过硬的素质教育,孩子就是成绩再好,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波折。

据资料显示,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50%,而且还有一部分向重度抑郁发展。这说明以前盯着考试成绩的教育方式必须得改变了,注重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一、作为家长,怎样消除焦虑迎接双减呢?

1、转变思想观念,转移培养重心。

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与上不上辅导班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双减工作是要求我们在减轻孩子学习负担的同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好的学习成绩,还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高尚的情操的人。

2、要经常与老师沟通,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长对取消书面考试的焦虑有一定的道理,是因为没有了考试,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一个评定标准,无法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学习成绩不是判定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准,平时我们要注意与学校经常联络,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而且不仅仅关注学习成绩,还应该关注孩子德育、智育、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情况。

教育改革是一个大的工程,作为家长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思想,配合教育改革,相信国家,相信自己的孩子,也要相信自己在新的教育环境下,也一定能用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

二、双减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改革实践和“双减”工作探索表明,有效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家校联合联动不可或缺。“双减”工作具体举措,既对学校提出要求,也对家长寄予期待。比如,《意见》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提出“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关键在教育理念的转变。从教学实际出发,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要求不得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都表明作业改革要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体现“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导向。

“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也需要全国一盘棋、多部门合力推进。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双减”工作将不断取得新进展,朝着让人民满意的方向稳步前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有关双减政策的教师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有关双减政策的教师论文优秀6篇相关文章:

有关双减政策的教师论文优秀6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有关双减政策的教师论文优秀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