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专栏 > 最新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推荐)

最新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推荐)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最新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推荐)

微信扫码分享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推荐)一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最新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推荐)二

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六月一个夏天清晨,我陪着好朋友林子方到西湖边,把他送走。等林子方离西湖远去时,我才发现六月期间的西湖和别的季节就是不相同。春天时,西湖上只有好几片娇嫩的荷叶,显得有些冷淡。秋天荷叶开始变黄了,就像是死亡降临在西湖。而冬天西湖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枯枝败叶,到处都销声匿迹了。

我认为,只有夏天时的西湖,才能鲜得与众不同。那是因为夏天时西湖的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机,远远望去,就像一片茫茫的大草原,直通天际。仔细一看,才会发现,西湖里的生命,是碧绿的荷叶和鲜红的荷花。它们把整个西湖都遮盖得严严实实,偶尔才会露出一点儿缝隙。一条带花的鱼儿跳出水面,几滴水珠落到荷叶上,在太阳的照耀下银光闪闪,就像是金银剃透的钻石。

一阵风吹来,西湖里成千上万的荷花都带着它那碧绿的舞裙跳起舞来。看着它们不停地向左右两边晃动着,真像一位名副其实的舞蹈家。看着看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春天时写荷花的.一首诗——《小池》,上面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但现在的荷花都在含苞欲放。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这么多荷花中几乎没有一朵是相同的。风又轻轻吹过,荷花又跳起舞来。它们有的像个粉色的盘子,里面有几颗五光十色的宝珠、的像个害羞的小女孩,躲在舞裙下就是不肯露面、还有的像个舞蹈家,在绿色的舞台上跳个不停,总也跳不够。

呀,这是多么美丽的一片景象啊!我爱这千变万化的西湖。

s("content_relate");

最新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推荐)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师教学反思

这首诗很奇怪,它是一首送别诗,从题目中可以解读出,它的中心词是“送”可是,看破这二十八个字,却难以找到一点送别时的气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课前也浏览了网友的一些相关的帖子,有的说是写景是为了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依恋之情,有的更离奇,说是杨万里这是话中有话,明摆着是暗中教林子方平步青去之术,只可惜林子方不喑其道……真是众说纷纭,究竟应该把哪种解读,带给学生,思前想后,我觉得还是应该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来玩味一番。既然是因课文而得来的问题,还是让学生到课文里去找吧?

 

在教授这首诗时,按照常规教学,从诗题入手,先解读诗题,找出题目的中心词“送”,确定它是一首送别诗,由送别开始回忆、复习曾经学过的送别诗,学生尽数了所学过的所有送别诗如《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接着再让学生设疑,眼明手快的同学就提出问题:老师,既然是一首送别诗,为什么它和我们刚才背诵的一些不同呢,从中找不到一点送别的场景和情感?我没有马上顺着她的思路展开,而是先肯定她的提问,鼓励学生好好学学这首诗,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诗意,品出诗情了,再来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教学最后,我把刚才学生提问拎了出来,既然是送别诗,为什么找不到送别的气息呢?

理解了诗意,学生开始议论开来:

生一:我想诗人一定是想让林子方再看看这西湖美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多美啊,希望他不要忘了这西湖边的美景,更不要忘了西湖边有他的老朋友,记得常来观景叙旧。

生二:我觉得是借景抒情,借西湖边的美景,来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同样美好。

生三:我也觉得是借景抒情,西湖边的荷叶多美啊,映日荷花,别样红,接天莲叶,无穷一碧,好花还得绿叶配,没有绿叶,花就显得孤单,没有花,光有叶也显得单调,诗人与友人的关系就像花和叶的`关系,彼此是相互依恋,相互陪衬。

……

看着学生侃侃而谈,我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荷花和莲叶他们想到映衬才体现出了没有,眼前的荷花是美丽了,“无穷碧”以外的荷花也是美丽的,因为有荷叶在映衬,诗人与友人的关系,就似这莲叶与荷花,无论是眼前还是以后,都是美好的,不会因为距离的改变而疏谈,正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堂课最后以同学的解疑而结束,虽然我们的答案可能会有所牵强,但课堂本生就是一个思想的迸发的场所,没有好与不好,只有想与不想,只要学生投入地思考了,思维得到启迪与锻炼,也就完成了这堂课的任务。

s("content_relate");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07-0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学反思11-2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01-07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09-27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07-12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01-2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说课稿11-2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01-2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07-16

最新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推荐)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而且学过了叶圣陶的《荷花》这一课,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五年级学生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

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一)设计清单,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

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

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二)背诗导入,揭题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会背的诗歌很多,从学生的原来基础入手,导入新课,既能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从相同类别的诗歌入手,这样学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带领下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初读古诗,把握韵律

即使学生能背诵,那也是一时的强记而已,所以初读古诗的环节也要做实。由于本诗的课题也较长,涵盖的信息较多,学生的正确朗读也是理解课题的基础,而课题中的“晓”字,也是学生该重点掌握的。

本首诗在节奏方面不是太难,因此就简化成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句中停顿来读出古诗的节奏,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体会到古诗的节奏美。让每一个学生反复地读几遍,在指名读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才是准确的、。

(四)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预习,理解诗歌的意思环节就简单多了。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对“毕竟”、“无穷碧”、“别样红”这些词语的追问,让学生明白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诗意时,教师预设好哪些重点词语是必须明确和牢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在解意时要力求字字到位,语句通顺。

(五)再读古诗,进入诗境。

本首诗所描写的情境优美,古诗中存在的留白内容,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写话的语文基本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点,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回忆好词,这样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顾及时一部分写话能力较差的同学,同学让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让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学习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也颇有收获,有法可依。

(六)品评赏析,领悟中心

文章绝非无情物,古诗更是如此。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诗歌的中心就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引领学生在古诗的题目上找到“送”和内容上表现“美”这样进行辨析,让学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断地深化中心,真正扣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七)检测反思,总结方法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

1、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

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这样的基础题,同时还设计了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这样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针对层次较高的同学,我设计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如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我想这样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学生需求。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试着按学程导航的模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指点为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提高。

最新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推荐)五

1. 每见晨光晓,阶前万井烟。——五言·出自唐·朱景玄《四望亭》

2.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白居易

3. 晓钟声断严妆罢,院院纱窗海日红。——七言·出自唐·花蕊夫人《宫词》

4. 星含兵气动,月傍晓烟昏。——五言·出自清·朱彝尊《晓入郡城》

5. 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聚晓鸦。——七言·出自唐·崔峒《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6. 晨兴见晓月,更似发云阳。——五言·出自唐·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7.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五言·出自唐·白居易《夜雨》

8. 晴看石濑光无数,晓入寒潭浸不流。——七言·出自唐·刘希夷《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

9.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七言·出自宋·王禹偁《寒食·今年寒食在》

10.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七言·出自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

11.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七言·出自唐·张籍《寄和州刘使君》

12.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苏轼

13. 晓听钟鼓动,早送锦障泥。——五言·出自唐·刘复《春雨》

14.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五言·出自宋·汪洙《神童诗》

15.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陆游

16.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七言·出自唐·白居易《卖炭翁》

17. 《晓过鸳湖》

18.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苏轼

19. 雾青山月晓,云白海天秋。——五言·出自唐·张祜《题虎丘寺》

20. 惊起晓庭际,莺啼桃杏花。——五言·出自唐·吉师老《题春梦秋归故里》

21. 晓木千笼真蜡彩,落蕊枯香数分在。——七言·出自唐·李贺《新夏歌》

22. 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五言·出自唐·杜牧《长安夜月》

23.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五言·出自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24.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朱熹

25.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

26. 夜江清未晓,徒惜月光沉。——五言·出自唐·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

27. 解缆春风后,鸣榔晓涨前。——五言·出自唐·沈佺期《早发平昌岛》

28. 天教胡马战,晓云皆血色。——五言·出自唐·李贺《感讽六首》

29.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七言·出自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

30.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七言·出自唐·白居易《咏菊》

31.

32.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五言·出自南北朝·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33. 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五言·出自唐·孙頠《宿烟含白露》

34.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五言·出自唐·刘长卿《代边将有怀》

35.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6. 自晓谷神通此道,谁将理性欲修真。——七言·出自唐·吕岩《七言》

37. 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七言·出自唐·李山甫《牡丹》

38. 月晓已开花市合,江平偏见竹簰多。——七言·出自唐·萧遘《成都》

39. 遥望戍楼天欲晓,满城冬鼓白云飞。——七言·出自唐·杜牧《闺情代作》

40. 云鸿方警夜,笼鸡已鸣晓。——五言·出自唐·元稹《表夏十首》

41. 栋里不知浑是云,晓来但觉衣裳湿。——七言·出自唐·陈润《宿北乐馆》

42. 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五言·出自唐·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43. 《晓起》

44. 清代:查慎行《晓过鸳湖》

45. 永言欲攀之,莫晓石桥路。——五言·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4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五言·出自唐·孟浩然《春晓》

47.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48. 春心滴破花边漏,晓梦敲回禁里钟。——七言·出自唐·花蕊夫人《宫词》

49.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五言·出自唐·杜甫《春夜喜雨》

50. 夜雨长深三尺水,晓寒留得一分花。 ——陆游

51. 唐代:李商隐《板桥晓别》

52. 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七言·出自唐·李建勋《游栖霞寺》

53.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五言·出自唐·张祜《题润州金山寺》

54. 岭梅开后晓风寒,几度添衣怕倚栏。——七言·出自清·秋瑾《残菊》

55. 行朝半夜烟尘起,晓殿吁嗟一镜沈。——七言·出自唐·崔道融《悲李拾遗二首》

56.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七言·出自宋·杨万里《晓行望云山》

57.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五言·出自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58.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五言·出自唐·李白《观胡人吹笛》

59. 朋游情未已,彻晓不能眠。——五言·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60.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七言·出自唐·韦庄《暴雨》

61. 埋著蓬蒿下,晓月何冥冥。——五言·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6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五言·出自唐·杜甫《望岳》

63. 三啼凉秋晓,百卉无生意。——五言·出自唐·鲍溶《子规》

64. 前头船见不敢行,晓事篙题敛钱送。——七言·出自清·吴伟业《捉船行》

65. 纵横联句长侵晓,次第看花直到秋。——七言·出自唐·杨巨源《送人过卫州》

66.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五言·出自唐·刘禹锡《咏红柿子》

67. 五代:李煜《一斛珠·晓妆初过》

68. 晓吹翩翩动翠旗,炉烟千叠瑞云飞。——七言·出自唐·花蕊夫人《宫词》

69.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五言·出自唐·王贞白《白牡丹》

70.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七言·出自清·查慎行《晓过鸳湖》

71.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五言·出自唐·李正封《洛阳清明日雨霁》

72.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韩愈

73.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

74.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七言·出自清·龚自珍《秋心三首》

75.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五言·出自唐·杜牧《旅宿》

76.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五言·出自唐·贾岛《送天台僧》

77.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七言·出自唐·薛逢《长安夜雨》

78.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韩愈

79. 《渔歌子·晓风清》

80. 《卜算子·凉挂晓云轻》

81. 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七言·出自唐·韦庄《秦妇吟》

82. 闻莺才觉晓,闭户已知晴。——五言·出自唐·韦庄《春早》

83. 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七言·出自唐·韦庄《西塞山下作》

84. 黄泉无晓日,青草有时春。——五言·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85. 怀恩泪尽霜天晓,一片馀霞映驿楼。——七言·出自唐·杜牧《三川驿伏览座主舍人留题》

86. 百丈清江十月天,寒城鼓角晓钟前。——七言·出自唐·韩翃《送万巨》

87.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五言·出自唐·王维《晓行巴峡》

88. 晓来庭户外,草树似依依。——五言·出自唐·刘威《早春》

89.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五言·出自唐·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90. 晓露满红蓼,轻波飏白鸥。——五言·出自唐·王贞白《江上吟晓》

91. 来时晓出城东陌,城外风烟如塞色。——七言·出自唐·韦庄《秦妇吟》

92.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李煜

93.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五言·出自唐·崔曙《途中晓发》

94. 《春晓》

95. 《满庭芳·晓色云开》

96. 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五言·出自唐·刘禹锡《百花行》

97. 香焚薝卜诸峰晓,珠掐金刚万境空。——七言·出自唐·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98. 晓日西风转,秋天万里明。——五言·出自唐·刘长卿《喜晴》

99.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七言·出自明·王守仁《登大伾山诗》

100.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七言·出自宋·徐玑《新凉》

101.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五言·出自唐·柳宗元《溪居》

102.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七言·出自唐·薛逢《元日田家》

103. 宋代:杨万里《晓行望云山》

104. 深山夜雪晴,坐忆晓山明。——五言·出自唐·卢纶《偶宿山中忆畅当》

105. 山径晓云收猎网,水门凉月挂鱼竿。——七言·出自唐·许浑《村舍二首》

106.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

107. 宋代: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108. 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五言·出自唐·李世民《初夏》

109.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陆游

110.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五言·出自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11.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七言·出自宋·王安石《狼山观海》

112.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五言·出自唐·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最新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推荐)六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范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人教版部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15课的一首古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那碧色连天的荷叶和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娇润红艳的荷花,美丽动人。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诗中重点句分析。

(2)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望庐山瀑布》《咏柳》《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来欣赏优美的景象。

 

风景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

s("content_relate");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相关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07-12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说课稿11-2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01-2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01-2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07-1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09-27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范文03-1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范文03-29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08-27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11-01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新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推荐)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tougao/1685622514152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