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专栏 > 学前教育论文(最新9篇)

学前教育论文(最新9篇)

元气怼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学前教育论文(最新9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9篇《学前教育论文》,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学前教育论文 篇一

关于小学教师职前师德培育的经验

前言

每每看到网上报道某地区某校某教师侵犯小学生,某教师惩罚学生方式不妥致学生受到伤害,某地区学校学生食物中毒或学生自杀的新闻事件……作为一名培养小学教师的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我的心在滴血。虽然我痛恨网上报道的这些负面的新闻事件,但这毕竟是令人痛心的事实。

因为工作的需要,我有幸到国内一所重点高等师范院校进修。在进修期间,进修学校的一名学生不小心把我的脚烫伤了,可是,在我治疗期间这名学生居然对我不闻不问……更令我吃惊、伤心的是,这个烫伤了我的脚的学生对我说的那一番话:“我们这一代就是这么自私,我精神上也有很大的压力,我顾不了你的感受,这是100块钱,这个够你后期治疗的了,你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后遗症……”要知道,这名学生可是国内重点、一流师范大学培养的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啊!

“师范教育好比工业之中的重工业,机器中的工作母机,它是国家教育建设的根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师范教育作为实现普及教育和培养建设人才的工作母机,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这名国内重点师范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所说的、所做的不得不引起本人对教师教育的思考,尤其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对小学教师的培养,以及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培养与建设。因为小学是儿童养成习惯、打好基础的阶段,小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本人认为对于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德育的培养与建设,师范院校起着基础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由于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迅速发展,高等院校创办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大专学历、本科学历乃至研究生学历的小学师资,对不断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优化小学的教师队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每所高校都把德育看得很重,还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德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本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部分职前教师品德低下的现象,是因为我们的德育有些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理解范围,有些甚至是“假、大、空、远”,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或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容易形成各种不良习惯,最终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导致他们在为人处世时会表现出不尽如人意的一面,这又导致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和不满。我们的德育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空喊口号,应该是在“爱自己”的基础上,从“小事”“简单的事”来体现的,是处处可见、时时渗透的,它需要榜样人物的引导,需要每个人以道德为准则,以法律为约束,以身作则来要求自己。本人根据亲身经历及工作的经验,试从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面谈谈自己关于小学教师职前师德培养的建议或想法。

一、优化小学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是高校办学的主体,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等院校的生存之本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校首先应该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教学水平,并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的教师队伍。高校的教师,尤其是师范院校的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未来的教师。

二、以实践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模式

现在有的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做得特别好,如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但有些院校还有待改进。这里本人提出一些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想法。

如在开学之初的两周军事训练后用2-3天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请来小学校长、名师、专家学者,介绍小学教育教学现状、经验、教改与发展及对未来师资要求,使学生产生专业向往,并树立以优秀教师为榜样,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责任感,为养成良好师德奠定基础。

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至第四学期,通识课与基础课课时较多,这一时期主要学习理论课与专业基础课。有些理论课理论性比较强,要适当地与实践结合,如聘请小学校长、名师做讲座,或聘请小学校长、名师到大学任教,还可以组织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参观名校教学展示活动、地区教学名师的学科教学竞赛等,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理论的重要性,感受到基础课的实用性,从而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自己将来的职业,为将来成为教师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及职业道德基础。

第五至第六学期主要以见习为主,第七学期以实习为主,专业课和基础课相对较少,课程主要开设教学论、课堂管理等,为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做准备。在见习或实习时大学要与小学共同进行。这期间要有专业的带队教师和优秀的小学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学校生活,参加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教研工作,参与学校及班级的其他活动。在见习和实习期间,专业的带队教师和小学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们看到榜样的作用,看到在真实的学校及常态课下,我们的教师如何关爱学生,而学生是如何可爱,如何地对知识充满渴求,他们是多么地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点拨,由此培养了师范生对自己专业的爱、对教师职业的爱、对学生的爱,这也就对他们的职业道德产生了影响。因此,大学的带队教师和小学的指导教师要用行动使我们的师范生感受到教师的职责与荣誉,从而养成良好的师德。所以在见习和实习时,一定要挑选富有责任心、爱心和职业道德的教师来担当带队教师。

三、师范院校加强与小学合作

众所周知,小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一方面小学教学需要来自大学的学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小学是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与大学共同培养和指导师范生专业成长的职责。因此,师范院校应加强与小学合作,建立自己的学校基地,加强彼此的了解和互动,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在这一方面有的师范院校做得比较成功,如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但对于一些地方院校来说,与小学合作仍存在各种困难,还有待于改进。本人认为在建立学校基地时要选择一些条件艰苦的小学,当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去这些条件艰苦的小学见习、实习的时候,以现实的案例教育那些即将为人师表的学生,使他们的心灵有所震撼,从而培养他们的师德。同时,师范院校的教师也可以在这些小学参与教师研讨活动,组织实习生讨论,或根据实际需要在小学的课堂中执教或支教,一方面为这些学校的小学教师带去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改善了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也把这些小学教育教学的各种问题反馈到大学,加强大学对这些小学真实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反思,改进教学策略。

此外,呼吁国家和相关部门关注这些条件艰苦的小学,呼吁我们的大学生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艰苦地区的孩子到这些学校去支教。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磨炼大学教师的意志,提高大学教师的师德。同时,这些学校优秀的小学教师也可以在大学选修课程,更新知识和观念,参与大学教师的科研课题,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并反思教学,使自己处于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甚至可以将优秀的小学教师聘为大学的兼职教师,将生动的教学实践经验带入大学课堂。这能够让小学教师看到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他们的职业感也会更强,从而也间接地培养了他们的师德。在校的大学生可以感受到优秀教师的风采,同时也可感受到只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学生,努力工作,最终就会得到认同并有所收获,获得精神上的快乐,从而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职前德育,为形成良好的师德打下基础。

总之,德育是处处渗透的,不是一两门课、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不是一个榜样、两个榜样就能起到作用的,它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同时也需要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在其位,谋其政”,让我们每个教师都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孩子做点有意义的事吧!

参考文献

[1] 胡艳。建国以来师范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教育学报,20xx(5)。

[2] 王雪光。高师院校应建立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基地[J].现代教育科学,20xx(9)。

[3] 韩法宝。 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鲁东大学硕士论文,20xx.

[4] 袁美荣。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制定和实施[J].大学教育,20xx(1)。

[5] 林立,等。小学师资素质结构的调查研究与中师生的培养对策[J].上海教育研究,1993(1)。

[6] 吕立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规划与实施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20xx(4)。

学前教育论文 篇二

摘要: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美术素养以培养儿童的美术能力。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情况看,美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较为有限,学生在课程内的学习难以达到未来工作岗位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基于此,该文对当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课程的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学习途径

儿童美术教育是将审美和教育相结合,并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审美活动提高儿童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促进儿童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幼儿美术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美术素养。

一、《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

美术素养是指个人了解与学习美术知识之后,所形成的与之相关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以及参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包括与之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个人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它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这是因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为一种涂鸦式的抽象画形式,具有模糊性与不具体性等特点,这些与抽象绘画艺术的构成形式非常相似。对儿童的这种抽象绘画进行赏析,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因为这时画得像不像已经不能作为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了。抽象绘画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形式,它所描绘的对象大多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观者需要从点、线、面的构成与色彩的搭配等方面赏析绘画作品。所以,幼儿园教师需要立足大的美术观、把握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此外,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等日常工作中,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审美能力。2.基本的造型能力在美术范畴中,造型能力是指能够准确、概括、完整地把握物体造型的能力,通俗的理解就是对创作对象形状的观察、理解以及对物体外在和内在的形体结构的把握。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可见造型能力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造型能力可以说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如果连基本的造型能力都不具备,抛开绘画课程不说,就连欣赏课程或者手工课程都难以展开。如,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很多时候需要对作品中的造型进行赏析。又如,在开展折纸活动时,对于折纸图解的空间性解读和对折叠处在整个纸张中的大概比例的把握也对教师的美术造型能力提出了要求。此外,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一般需要教师参与其中,有些环节甚至需要教师绘制完成,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3.灵活运用色彩的能力儿童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更容易被鲜艳的色彩吸引。在美术教学中,缤纷的色彩对于儿童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对色彩的好奇心,积极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能够较好地感知色彩在各种对比、调和中产生的变化,并能根据需要正确地掌握和配置色彩关系,灵活运用色彩和搭配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阶段人们并不能完整地解释人的情感与色彩之间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折射出人的心理状态。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心理系教授格罗姆在研究儿童通过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的实验中,发现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是喜欢用色彩表示不同的心境状态。所以,幼儿园教师在正确把握色彩的情感知识后,能够通过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进一步了解儿童的情绪和心境。4.扎实的手工制作能力手工制作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包括纸艺、布艺、泥塑等内容。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书中提到要“解放孩子的双手”。手工活动对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概念以及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手工活动都是以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为基础,简化制作工具后发展而来的,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制作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制作。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虽然各高职院校在具体的美术课程学习模块与学时上有所差别,但总体的学习内容都是以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在美术素养方面的要求为基础,由美术鉴赏、图案、绘画、手工几个方面整合而成。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美术课程设置情况如下:本课程的名称确定为“美术应用与实践”,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学生在第一学年完成基础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美术欣赏和手工制作等。第二学年完成“应用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有简笔画、泥工、装饰画以及各种绘画形式的学习。第三学年完成“职业能力模块”共计32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美术教学法、教玩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

美术活动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美术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这以前,美术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不受重视,即便开设了美术课程,也是倾向于技能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十分片面的,而且课时量较少。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情况看,除了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其他学生的美术素养较为缺乏。而美术高考生也只是经过了几年美术造型基础的学习,这样的美术教育是有偏差的。总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存在不足。基于这个情况,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包含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大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此外,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数量较多,按照教学计划,每周只有两个学时的美术课程学习时间。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课程呈现出学生美术基础差、课程学习内容多、课时量少等问题。美术课程学时是在整个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后安排的,要想通过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量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拓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学习的途径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习途径拓展的措施

1、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

一般来说,兴趣小组是将课程教学中表现较为突出且对本课程有着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组织起来,在课余时间开展课程学习活动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学生人数有限,但是带来的积极效应是能够放大的。因为小组成员参加学习活动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小组成员通过兴趣小组能够获得成长,进而受到其他学生的关注。这个过程中,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定能被带动起来。同时,教师可以将这种正面的影响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请兴趣小组的成员担任组长协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兴趣小组时,小组学习内容可以结合美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并超前于班级的学习进度,这样兴趣小组成员在辅导其他学生时就能更加准确、有效。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不仅能够提升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于提升小组成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展美术兴趣小组学习活动前,应该配备负责教师。小组的负责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前做好计划,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特点,主要安排绘画、手工、欣赏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可以参考小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点,为学生的兴趣与特长的发挥营造良好的氛围,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在学习时间和地点上要有具体的规定,兴趣小组管理应规范化,保证学生准时参加活动,这样小组的学习活动才能持续开展。

2、举办画展

利用校园资源举办画展,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场所,如走廊、空教室、教学楼大厅等,这样有利于画展的持续举办。画展看似只为个别学生提供了展示美术才能的机会,实际上它对于渲染校园艺术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都是有帮助的。举办画展前,应在校内广泛征集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拟定一个主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不限制作品的表现形式,绘画、摄影、手工均可,为学生的创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特长与个性。虽然最后展出的作品数量有限,但在征集过程中,为画展做准备的学生人数肯定是多于这个数量的,这样就可以增强整个学生群体对于美术的关注与兴趣。同时,为了不打击落选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展示所有投稿学生的作品。

3、互联网课程学习

21世纪,人们的生活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影响人们的交往、工作和学习等方面。互联网有着资源丰富多样、时空跨越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优势,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学时安排的有限性和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决定了教师只能讲授基础知识,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课后,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并要求学生根据网络课程继续学习。教师提供的互联网教学视频应该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巩固课堂练习或延伸课堂练习。同时,教师可以借用微信平台向学生分享美术相关的有趣的信息,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完成的美术作业发到朋友圈,通过朋友圈与教师、同学、朋友甚至家人交流学习情况。互联网不仅能够为美术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改进师生交流的方式。

4、充分利用美术馆等社会公共资源丰富学生的美术欣赏活动

美术馆具备独特的教育资源,即艺术收藏品。美术馆开展的教育活动多样,除了陈列艺术品的形式,还有名家讲座、艺术家公开制作、开放工作室、公演会等,这是很多高校都无法具备的。美术馆有着相对先进的设备,部分美术馆还配有讲解员,并且场地较大,相较于美术课堂,可以展开大规模的美术活动。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利用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将美术馆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大多数学生的观展经验较少,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展活动。参观画展看似简单,不过是进入美术馆后走到每件艺术品跟前看一看,但学生如果以这种无目的的方式参观展览,最后有可能一无所获。所以,教师应该分三步对学生的观展活动进行引导:第一步,在学生参观以前,教师应该为美术馆的艺术展做一个导览,向学生介绍展览的基本情况和参展画家的简介。第二步,为学生分析、讲解艺术展的典型作品。第三步,针对此次艺术展览作品进行再创作。观展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展后的感受,再请学生根据此次艺术展中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作品,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5、手工体验馆

美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鉴于课程课时量较少,而且学校资源有限,如陶艺类的课程内容是无法在课堂上展开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到陶艺店或其他手工体验馆学习、体验。虽然这种学习形式需要消费,但新鲜的内容仍然能吸引学生。任何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方法、步骤的确定,从动手制作到不断修改和调整,都是一个提升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创作过程中,个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融是其他学科都无法取代的。此外,绘画与手工看似相去甚远,其实内容是相通的,主要通过色彩、造型进行创作。所以,制作手工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美术综合素质的过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将绘画、欣赏和手工等内容压缩成一门课程,而且在学时安排上仅为每周两个课时,要想进一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拓展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途径就显得非常迫切。笔者认为,通过上述学习途径,可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基金项目:20xx年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化项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习途径研究。主持人:赵一婷。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美)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李苏,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

[3]樊钰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xx(5)。

[4]孙彦。论学校美术教育与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关联性。大众文艺,20xx(3)。

[5]晁树梅。有效组织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方法。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xx(9)。

[6]范帆。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利用微信平台展开“微信教育”探讨。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4)。

学前教育论文 篇三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应用情感教学方法,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理念,尽量为达到良好的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效果提供保障。践行过程中,学生需要及时掌握当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情感教学方法,将情感教学措施准确落实到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当中,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情感教学;方法措施

幼儿身心尚处于萌芽发展阶段,事物辨别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稍显欠缺。可以说,这个阶段所采取的教学措施以及教学理念,往往会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当前教学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人员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通过不断贯彻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并从多个方面针对教学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分析,为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

一、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

情感教学主要以情感教学原则为基准,通过践行素质教育理念,让幼儿在课堂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情感教学角度进行学习,更好地消化钢琴知识内容,实现钢琴教学目标要求。鉴于情感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知识内容并优化钢琴教学资源,满足素质教育对钢琴教学工作的指导要求[1]。以下是笔者结合相关经验,针对情感教学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的总结与归纳。

(一)深化钢琴教学效果。近些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学前教学工作逐渐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愈加看重教学工作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工作应该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导向,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理念及原则,尊重幼儿课堂主体地位以及个体间的差异性,确保幼儿学习能力与生活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对于钢琴教学工作而言,要求专业学生应该从情感教学角度入手规划与部署,让幼儿在学习过程通过融入情感,提升个人钢琴技术水平与演奏效果。从实践情况来看,学前教育钢琴教学通过渗入情感教学理念的方式,基本上可以有效将情绪情感贯穿于钢琴教学活动当中,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积极学习情绪,深化个人对钢琴教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与运用能力[2]。

(二)符合幼儿认知心理。幼儿身心发展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与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幼儿具有良好的想象力与行动力。幼儿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并存的教学手段,如情感教学手段等,确保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对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日后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情感教学手段,在钢琴课堂教学工作渗入情感教学理念,消除幼儿对钢琴知识学习的陌生感,确保幼儿音乐核心素养以及钢琴知识运用能力得以加强。

(三)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在授课时运用情感共鸣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调节自身的情绪和状态,能够让学生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以达到最好的弹奏效果,这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教学体验。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也能够感受到愉快的情绪,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加深师生间的情感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上课质量和听课效率。

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原则

情感是人类情绪表达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我们对世界万物的切身体会,它是一种主观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产生影响。在钢琴教学中情感教学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要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过分干预,要适度引导。情感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情感教学方式强调教师与幼儿之间必须构建良好的互动协作关系。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让幼儿学习钢琴知识的同时,也能渗入自己的情感态度,确保幼儿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得以形成。实践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根据钢琴教材内容以及旋律等,与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积极融合,从而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钢琴曲风曲调。需要注意的是,情感教学侧重点往往放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方面。针对于此,建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在课堂教学工作中高度尊重幼儿主体地位,为幼儿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3]。

三、钢琴情感教学的价值

(一)教育价值。钢琴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让学生自主接受教育的环节。教师通过优美动听的钢琴演奏,引起学生的关注,加深学生对钢琴的印象。随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教授学生技巧和乐理知识。通过这样的引导,让他们充分了解钢琴曲目中的情感表达,以达到情感共鸣。

(二)审美价值。学前教育中的钢琴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思维,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在情感教学时,学生需要对练习的曲目了解熟悉,再反复地听、品,用耳朵和心灵理解、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自身的审美体验。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是紧密相连的,需要学生静下心来用心感受,才能真正体悟钢琴音乐的美。

四、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问题

根据当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反馈情况来看,部分课堂教学效果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尤其体现在情感教学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情感教学方法的应用原则以及要求掌握度不够,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熟练,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导致课堂教学工作无法按照预期的目标顺利开展,耽误教学进度。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未与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没有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消化理解,存在填鸭式教学问题等。第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并未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情感启发方面表现得较为匮乏,无法让幼儿真正地融入钢琴演奏过程中,课堂营造出的气氛效果不佳。第三,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系统学习过钢琴的学生很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较为欠缺,不能很好地掌握钢琴技巧,加之没有集中注意力学习钢琴,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在进行情感教学时,学生的听课效果较差,对情感教学产生消极影响。第四,钢琴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学前教育主要以教授算术、识字、英语等为主,对音乐类的教学并不注重。因此,很多学生对钢琴这个乐器还是一知半解,更勿论钢琴情感教学的层面了。这些问题都制约了钢琴教学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受到了打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能一味地说教,这会让钢琴的情感教学难上加难,给教学带来负面作用。我们要提升社会和学校对于钢琴教学的认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握好学生的情绪,用温和耐心的语言激励学生,达到情感教学的目标。

五、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措施

(一)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增强钢琴教学效果。为确保钢琴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严格按照情感教学原则及方法,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了解当前幼儿的学习动态,及时解决幼儿钢琴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幼儿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应该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钢琴学习中。除此之外,应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从多个方面对钢琴教学进行规划与分析。由于幼儿音乐节奏感、识谱能力不强,在钢琴学习方面存在诸多阻碍。为克服幼儿畏难心理,幼儿教师应该根据钢琴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教学目标,让幼儿融入钢琴情感教学氛围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帮助幼儿确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幼儿音乐核心素养。一般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开展钢琴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主动结合本节课音乐作品的曲调风格、流派音色等,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结合音乐作品的语调、语速等因素,表达钢琴作品的思想感情与内涵。针对于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适当地简化学习内容,确保幼儿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钢琴知识。

(三)丰富教学内容及方法,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安排钢琴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阶段幼儿技能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选择合理的练习曲目,如《小红帽》等辨识度较高的钢琴曲目。可以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演奏,提高幼儿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尽量在情感氛围的作用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加强情感联系。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观的学习心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教学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心态。在进行钢琴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满足感和喜悦感,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对学生采取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用鼓励式、前瞻式的语言评价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和学生的情感联系。同时,要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不能用过高过严的要求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产生自卑、退缩心理。

五、结论

总而言之,鉴于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建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明确情感教学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将情感教学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最大化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同时,从多个方面对幼儿钢琴学习过程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确保幼儿主体地位以及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卢璐。对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研究[J].黄河之声,20xx,(13):43.

[2]张海波。对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研究[J].戏剧之家,20xx,(32):173.

[3]李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情感教学探讨[J].北方音乐,20xx,38(03):156-157.

作者:吴静单位:琼台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论文 篇四

【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手段是顺应时代发展、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手段和对电钢琴主控系统的剖析,对面临新形式、新环境下教师应积极转变心态,调整原有上课模式,提高课堂效率表达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信息化;主控系统;电钢琴实训室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专业培养对象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钢琴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的教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学前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对于钢琴弹奏基本是零基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入校前不会弹奏钢琴或仅受过一些不规范或短期的训练。由于学制所限,钢琴课程仅有两年半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要培养出上岗快、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是我们钢琴教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建设电钢琴实训室的意义

传统的钢琴教学采取“一对一”个别授课的教学方法,但在学前专业近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看,如果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首先,钢琴师资严重短缺。其次,钢琴造价高,很多中职学校的条件本身有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所以,建设电钢琴实训室,开展集体课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钢琴信息化教学主要途径就是建设一间先进的实训室,这里拥有主控系统、电脑、电子示教板、投影、音响等设备。常规教学中每个老师每节课要面对20几个学生,在一对一教学环节中其她同学要自由练琴,此时教师很难做到全面兼顾,学生在练琴期间有可能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白白浪费时间,完不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方面同样的知识点至少要重复两次以上,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如果在电钢琴实训室上课以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信息化手段如何应用

系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主控系统及对应软件将多部电钢琴连接起来,通过耳麦实现授课。学生之间毫无干扰,且经过技术处理音质可达CD音质,零延迟、超保真、可集体授课、分组授课、一对一授课、自习、分组自习、编辑教室、监听、通话、示范、呼叫、保存及下发教材等功能。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兴趣,减轻了教学强度,提高了教学质量,降低了教学成本。在多人教学模式下,数码电钢琴有着传统钢琴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实用性。不但在手感,音色上包含了传统钢琴的所有特点,而且,多台电钢琴配合周边设备组成的教学系统结构合理,操作灵活,还可结合视频同步画面的方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

(一)授课

系统完全还原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学生琴是否发声。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通过学生控制器呼叫老师进行交流,同时在授课时还可以进行乐曲欣赏和课程录制等内容。学生可通过投影仪看到老师的示范动作。

(二)自习

教师可任意选择某一学生监听他的练习情况,同时可以单独为他辅导,形成一对一教学模式。可以通过选择工具栏上面的录音功能键对学生进行录音,以便课后老师了解学生对课堂的内容理解掌握情况。

(三)监听

教师在授课和练习过程中可以选择某一个或某一组学生进行监听,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同样在监听过程中学生的练习和授课不受干扰。

(四)呼叫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呼叫,教师可以即时解答。

(五)示范

教师可以选择某一个学生或某一组学生作为全班的当前示范对象。当示范学生演奏结束后,全班同学可进行点评。

(六)录音

本系统可对学生终端输入音频进行数字录音,实现了所听即所录的功能。一次可同时录1-5位学生或一组学生练习和考试情况。录完的内容可自动保存定义目录硬盘,方便老师课后检查。

(七)分组练习

教师通过编辑教室功能将全班任意一位或几位同学分组可使分组同学之间互联互通实现同学之间互助练习。教师可随意监听点评,而且每组之间互不干扰。

三、教师应转变传统教法,适应新时代要求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首先要求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设备,做到准确播放视频录像,用耳麦准确倾听学生演奏的不足,及时传达教学资源的传送,其次,集体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就不能是仅仅熟悉乐曲和讲课的内容,同时要周密地安排和设计好整个的教学过程,怎样讲解要点和难点,如何总结,是集体课组织教学的关键。要能把整堂课时间都安排得极为严密,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随着教师的要求而转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差异,以保证教学质量。总之,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能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创建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真正将学生引入美妙的音乐殿堂。其次,能提高钢琴教师对于集体课教学的掌控能力,不仅仅从弹奏技术,更是拓展教师从事多媒体教学业务平台,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学前教育论文 篇五

摘要:在基础教育中,幼儿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主体性而言,幼儿教育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阶段,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基于此文章针对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理念;幼儿教育;应用分析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对传统的教育已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化受到了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要做好教育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同时还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上出发,做好主体性教育。

一、主体性教育

对于主体性教育来说,就是要坚持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出发,保证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同时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创建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启发与引导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主体性教育的影响下,还可以塑造好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学习与发展。但是还应明确的是,主体性教育要求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接受教育的人为主体,同时还要尊重与承认其主体地位[1]。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同时也要顺应培养人的教育规律,以此来满足社会的价值取向。从静态的层面上来说,开展主体性教育可以有效实现教育的目标;从动态的层面上来说,则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着属于自身的理念,注重帮助学生生成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幼儿存在着一定的向师性,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主体性学习形式,培养好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二、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措施

(一)保证教学形式的主体性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受到年龄等方面的影响,其认知能力与目的性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学形式的过程中,就要做好引导工作。

1、创建出游戏教学情境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的学习特点等方面出发,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以此来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主动地去接受学习。所以,想要促进幼儿实现主动学习,就要掌握好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学习上的优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掌握好幼儿的学习特点,这样才能承担起教育的责任。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疲劳等现象,所以也就使得其认知过程存在着随意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游戏来进行教学,通过游戏的影响,有效吸引幼儿的目光,帮助幼儿完善知识结构,让幼儿成为学习中的主人[2]。

2、开展模仿练习

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模仿的阶段,且存在着好奇心与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模仿来增强其感性认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可以让幼儿进行模仿的对象,同时还要不断地观察幼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对一些存在模仿不良行为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帮助幼儿生成主体性

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幼儿存在着一定的个别性与特殊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深入掌握好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幼儿实现主体性的生成。

1、挖掘出幼儿潜在的素质

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幼儿创建出适宜的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潜能的发展,同时还要确保教育的意义,健全幼儿主体性。教师要坚持从幼儿的实际发展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保证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2、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好幼儿的个性。一方面,教师要具备一颗包容心,冲破传统意识上的影响,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幼儿在实际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如幼儿在选择玩具的过程中存在着倾向性的选择,所以教师就要做好研究与分析工作,培养好幼儿的个性[3]。主体性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基础,分析好现阶段中幼儿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正确地引导幼儿,为幼儿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影响幼儿,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清珠。主体性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安顺学院学报,2009,11(5):45-47.

[2]雷红云。对幼儿主体性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5):14-15.

[3]李瑞瑾。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主体性发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138-139.

学前教育论文 篇六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否合格以及就业前景的重要标准。但就目前现状,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提升是势在必行的。对此,本文结合四川民族学院学前教育本科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分析出影响学前教育本科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因素有:学生自身定位不明确、练习时间少、实践应用机会不够、设施设备缺乏、检测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等。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进行学习态度引导、建立健全检测机制、重视实践以及完善教学设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以期提升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技能,增强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教师们面对的是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个体学习兴趣差异大的学前儿童,在实践中要求幼儿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以满足不同幼儿的教育需求。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是指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经过练习而获得顺利完成学前教育活动时所应掌握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中的艺术技能“说、唱、弹、跳、画”对幼儿活动的开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侧重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中的艺术技能入手,分析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技能的因素,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学前教育本科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现状

在办学以来,系部一直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着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树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幼儿教师专业技能为主线,优素质、厚基础、强技能、重能力”的办学理念,以期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十分重视,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教师的考核上非常重视,系部还组织创办了合唱团、艺术团等团队,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鼓励促进学生的练习提升,并且每学年将开展一次“师范技能系列比赛”(其中包括说——儿童故事讲演比赛,唱、跳——儿童歌舞编创比赛,画——绘画、儿童简笔画比赛等),也鼓励学生参加学院的大学生艺术节,让竞赛来促进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重视及练习提高。

各个班级每周也会进行专业技能的主题训练。并且每周系部也会组织学生到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当地的幼儿园进行实习,让他们充当小老师,让学生能提前体验教师的职责并更进一步地了解幼儿。这些措施确实对增加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技能的学习机会及营造学习氛围有所帮助,但结合学生的表现情况及反馈意见,要达到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仍旧还需要一定的努力及改善。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学前教育本科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学习还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课后自主技能训练时间少

通过调查访谈我们了解到,有5%的学生在简笔画的掌握上表现出具有很大的困难,只有3%的学生可以十分熟练地掌握简笔画画法,达到无需临摹的程度;在舞蹈的学习上,能够编创一段符合要求的幼儿舞蹈的学生仅有23%。这说明本专业学生在绘画和舞蹈方面的学习掌握得还不够熟练,缺乏练习。在钢琴学习中,无论是基础乐理知识、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是练习情感,大家反应遇到的困难较多,因为练习时间太少。在专业技能的课后训练提升问题上,84%的学生认为自己技能无法提高的原因是课后训练时间不足。

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并不是通过几节理论课就可以提升的,钢琴、舞蹈、视唱、绘画、讲儿童故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有赖于长期的实践练习。学生专业技能练习时间太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会进行自我学习的规划,对课余时间分配不当,没有危机意识,自我管理松懈;另一方面教师不够严格,考核机制不完善,在课程模式中平时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70%,课堂考核比较随意,在平时也没有专门的专业技能达标测试,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练习重视度不够高。

2、学生自身定位不明确,专业认同度低

由于部分同学还未从高中的老师直接授予的传统模式下转换过来,不懂得自我学习的方法及自我管理,从而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并不知道该干什么,整天无所事事,也让惰性不断滋长;同时因为学校地势原因与外界环境的交流不便,使得学生不清楚就业形势的严峻,从而降低了紧张的危机意识;也因不清楚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及目标,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不知道该如何去练习提升自我,导致自身定位不明确,学习比较茫然。并且因为新入学学生对本专业认识不足,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学前教育就是陪小朋友玩,没有真知实干,认为此工作工资太低,处在一个社会地位比较低的层次,产生看不到值得憧憬的未来的消极情绪,而且有部分同学在入学时就非自愿选择本专业,产生一些抵触心理,导致学生专业认同感低。

3、实践应用机会不够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根基,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本院校学前教育本科学生虽然每个假期都会进行社会实践,但是大多从事的都不是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活动。而且系部与相关实训基地的合作正处于前期阶段,能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机会较少,普及面不够广泛,这也导致本专业大部分学生对于幼儿园实际情况及幼儿实际教学情况不了解,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即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无法感同身受地理解到所学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在态度根源处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练习、提升。

4、考核检测机制不完善

我院学前教育技能训练缺乏相关专业考评人员、缺乏相应的考核方案以及技能水平检测机制,没有明确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考核要求,即练习什么,如何练习,练习达到怎么的水平、等级都没有明确详细的规定,使得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缺乏一定的目标及明确定位。虽然教师编写有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但大纲主要供教师教学所用,学生甚少了解,也不能等同于检测标准。而且每个年级的学生所学的课程进度内容都有不同,因此,单一的统一竞赛也无法真正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完善考核检测机制,让学生按照专业标准进行练习以达到相应目标是提升专业技能效率的重要措施。

5、技能训练硬件设备缺乏且未做到资源整合

专业技能训练的硬件设施即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包含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即幼儿园、幼儿培训机构等。目前我校与三所幼儿园建有合作关系,但合作联系不够紧密,未能良好利用,组织学生进行见习实习的时间和机会较少。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本专业分别在两个校区教学,而技能训练的设备仅有形体实训室4间,电子数码钢琴实训室2间(总共70台电子数码钢琴),画室一间,手工实训室一间,这些训练设备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而且随着系部的发展今后的学生人数也将不断增加。对于相关实训室的配备,我校音乐舞蹈系和美术系有相关的丰富资源,但是校内并未做到资源共享,在资源整合方面有待提升。

6、专业师资队伍薄弱

本学院目前拥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176位,系部总的生师比为29:1,已经远远超过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学校设置规定》中专任教师总数生师比不超过18:1的要求。且学前教育专业教授艺术技能的老师共3位,分别教授钢琴声乐、美术课程和舞蹈形体,而有些班级有60名学生,由于教学场地设备及教学时间关系,有时还需要分批进行教学,这无疑加重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也使得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及接受的教育质量有所下降。但因用人机制的问题,教师编制岗位有限,学校招聘相关专业教师数量有限,这也导致本专业教师压力过大。

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技能的提升策略

1、进行技能学习态度的引导与自我管理教育

进行态度教学前,学生的认知结构首先要有关于新态度对象的观念或认识。加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认知与学前教育事业的认同感,提高专业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在开学前、教学中开设有关于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就业以及如何做好自我管理的讲座,让学生更加了解本专业、学会自我管理,或者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导论课》、邀请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增强对本专业的兴趣与认同感,购买相关的期刊以及网络资源也是有效的措施。

2、重视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践机会

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标准》中指出要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实践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心智,还可丰富学生的教学、实践经验,也使学生能更好地将实际与理论结合,能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技能。

为学生提供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比如:在课堂教学有需要时便能根据情况及时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进行见习、在幼儿园开展讲课比赛时组织相应学生前往学习观摩、鼓励学生在假期深入幼儿园见习调查、学期末能组织学生在幼儿园进行为期两周的中期见习,这样不仅能获得相应教学经验,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能尽早发现幼儿与其他年龄段学生的区别,体会到课堂活动中的模拟实践与课外幼儿园见习的区别,使其更能抓住幼儿教学的方法与重点,在实践中学生也会尽快融入幼儿园增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因为实践的机会与时间增加,使学生能更全面参与感受不同年龄幼儿、不同领域的活动开展,学生的体会学习会更加深入客观更加系统科学。

3、建立健全课后技能训练及考核检测机制

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是任课教师进行技能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是学生技能训练应达到的结果,也是解决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技术性问题的有效措施,它对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艺术基础薄弱,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多关注课堂教学与平时训练和练习的结合。因此根据幼儿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出详细的专业技能的训练方式、意义、以及每一项技能每个阶段需要到达的目标要求并设立专业考核检测教师是十分必要的。

课后技能训练方法可采用:设置固定时间进行练习、同学配对以互相监督考评、教师随机监督、抽查。考核检测机制要求,设定不同的等级要求,让学生按照要求去练习,如:钢琴一级:学会正确掌握弹奏姿势及方法,学会正确识谱,掌握非连音、跳音、连音的弹奏方法。钢琴二级:准确掌握音乐节奏、分句,学会分辨不同的力度和音色,灵活地弹奏训练手指的伸引及连奏中手指重量的转移。或者明确练习相应要求的曲目,这样让学生更明确的自己的学习内容及目标要求,也能明晰教师的教学目标,这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也是一种监督与评定,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4、保证教学设施设备的充足性,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条件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改善教学条件,完善配套设施,增加电子钢琴、声乐实训室的数量,增设微格教室,校外实训基地,扩建画室、舞蹈教室等,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保证教学设施设备的充足,使学生的练习场地和设备都得到保证。并且应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校内资源共享,设施设备做到物尽其用。

5、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外聘教师数量,不断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校内教师资源整合,减轻专业教师教学的负担,让学生能接受“一对一”的高质量指导,对学生学习生活进行正确的指导规划,提升学习的质量,能更高效地学习、提升专业技能。

学前教育论文 篇七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有条不紊的推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共识。所以,在开展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学时,不仅要对音乐知识教授提高重视,还要充分关注素质教育要求,强化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本文结合学前教育实际,探讨了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

引言

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艺术教育作用日益显著,越来越受到师生、家长的关注与重视,尤其是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学在学生鉴赏能力培养方面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策略。

一、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现状

首先,缺乏合理的课程设置目标。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课程目标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现代的音乐素质需求不相符合,所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目标至关重要,即体现课程设置需要体现现代音乐教育要求,强化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其次,学生价值出现偏差。通过了解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存在重娱乐功能轻鉴赏功能的现象,他们热衷利用音乐缓解情绪,所以,大多数学生以追求流行歌曲为目标,对古典名曲缺乏兴趣,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再次,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音乐艺术鉴赏能力考核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基础,甚至有少数学生对音乐常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难以保持高涨的兴趣,端正的学习态度;最后,家庭教育对音乐熏陶有所忽视。学校教育相较于家庭教育而言在音乐熏陶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父母是启蒙教师,对孩子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若父母热爱音乐,时常播放高雅音乐,长期以往,孩子也会爱上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素养。但现实中,很多父母整日忙于工作,根本没有多余时间欣赏高雅音乐,即使有部分父母热爱音乐,也仅局限于流行音乐,不利于孩子音乐素养培养。

二、提升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提高对师资力量培养的重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其能力与素质的高低对学生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程度有着决定性影响,所以,理应提高对师资力量培养的重视,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提高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学的地位,使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实处,首先需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其次需要尊重学生个性与音乐造诣,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音乐基础与学习能力,对音乐领悟存在差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授学生唱歌技能的同时强化现代技术教学。

(二)体现音乐鉴赏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对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强化知识、技能教授,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是当务之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及的知识技能教授与传统音乐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教学过于依赖课本音乐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现代音乐教育应实施融合式教学,即在教学中融入鉴赏性与趣味性,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为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作铺垫。

(三)以音乐鉴赏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创新

要想促进音乐艺术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需要强化作品鉴赏,尤其要强化优秀作品鉴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新时期学前教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音乐课堂特征进行教材调整,使教学内容与音乐鉴赏相适应。同时,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弥补传统教学局限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教学内容、提升音乐艺术鉴赏能力。

(四)发挥现代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大量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当前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学存在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的问题,不利于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所以,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师应以开阔的视野主动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充分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学,制定合理科学、符合学生学习特征与需求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层次教学;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音乐鉴赏教学更具活力。

三、结论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学生人格塑造、思维创新、智力发展起着关键性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开设音乐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了解发现,当前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了学生音乐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所以,如何改善当前教学现状,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尹斌。论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xx(6).

[2]王娟娟。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专业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

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序列性解析 篇八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是针对处于小学教育阶段之前的幼儿园教育所设立的。中职学前教育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幼儿园。随着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的美育已被提上议事日程。美术课程是广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中国画作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增强美学素养、陶冶情操是大有裨益的。该文结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系统阐述中国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国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幼儿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是净化学生心灵、升华学生艺术境界的重要手段和必要载体。中国画是美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其趣味性在于作画的专业性和墨色的渗透性。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以童心与爱心洞察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努力学好中国画,以便为未来职业发展铺平道路。

一、推动教学内容灵活化、生活化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高水平、高情商的幼儿教师。众所周知,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对于幼儿早期思维启蒙至关重要。一直以来,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以手工制作和简笔画为主。这些内容均适用于幼儿从早期涂鸦到习练绘画的过渡,若幼儿学习时间过长,容易使幼儿逐渐热衷于把记忆的符号同周围事物区别开来,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感性思维。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美术的瑰宝,通过学习中国画,幼儿可以从小培养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进而感悟艺术神韵、体会美术精髓,这会在客观上推动我国传统美术的传承和创新。从这个角度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培养人才培养的战略眼光,加快综合型、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锤炼,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高度重视中国画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并同日常生活衔接,使中国画教学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要学好中国画,首先要从临摹上苦练“内功”。

中国画讲求临摹的功底,中国画教师在传授国画技巧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练好章法、笔法和墨法,善于汲取临摹的精神要义,以半创作的方式完成临摹教学;高度关注户外考察,给学生更多写生的机会;广泛搜集各类生活素材,实际创作时严格要求学生遵循中国画课堂教学中所讲的临摹笔墨、色彩、布局等美术语言,并要融入自身情感,善于发现国画之美。中职美术教师要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以学前幼儿喜闻乐见的生活化素材为教学案例,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如,在中国画课堂上,教师可尝试让学生创作一幅《猴子祝寿》,并提醒学生不但要追求外在形似,还要考虑神似和内涵。学生运用学过的临摹技巧和章法,结合生活中观察的猴子形象,通过对生活的领悟、理解和提炼激发创造潜能,使作品更富有生活趣味,更能体现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主旨。

二、拓展教学手段

中国画教学讲求高度的悟性和审美水平,鉴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状况,教师不妨在教室、门厅、走廊等学生日常必经场所布置中国画环境,以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为主,充分发挥艺术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增强中国画学习氛围。学生经由仔细观察和思考,会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艺术内涵的理解,萌生更强烈的探究和鉴赏欲望。除了校内引导外,教师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前往本地的大型美术展览馆、博物馆等参观学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和感知中国画优秀画作的创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以及风格、手法等。回到课堂以后,教师可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解作品的色彩设置、线条章法、下笔节奏等事关画面整体美感的技巧,让学生对已欣赏并接触的著名国画作品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立体的印象。再者,教师可向中职院校有关部门申请,力求每学期至少开设一次国画学术讲座,邀请本地乃至全国中国画大家现场亲授,给学生解读国画奥秘,进而为学生开辟一个同著名中国画画家近距离交流的渠道。在日常授课时,教师可积极引导、热心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讲评并适度表现,以更加饱满的艺术热情诠释水墨的内涵和韵味。当然,为充分巩固学生学习中国画的效果,中职院校内部可举办不同主题的中国画绘画比赛,设立丰厚的奖品,激发更多学生踊跃报名参赛,让学生的中国画功底得到充分展现,力求获得更高水平和层次的提升。

三、积极选用新型原材料和工具

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新型原材料,必要时可用其他画种的颜料充当传统的中国画颜料。当然,亦可别出心裁,用特制的棉布替代宣纸作画。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待自身中国画基本功达到一定程度后,大胆选用新材料完成绘画,以充分发挥学生国画创作的想象力和兴趣,使作品产生更强烈的视觉观感。结语在新一轮美术教改浪潮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要高度注重中国画教学的地位,加大中国画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力度,注入更多正能量,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内生动力,从而培养更多优秀的幼师人才。

参考文献:

[1]邱化宾,林家望。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国画教学的思考。儿童发展研究,20xx(4)。

[2]吴晓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国画教学浅谈。职业,20xx(21)。

[3]于妍妍。中师学前教育专业“创意美术”活动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学前教育论文 篇九

从某种程度上讲,艺术教育是塑造和谐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特别注重将舞蹈艺术引入学校的教育体制中,而且尤其注重舞蹈艺术在儿童时期发展的作用,经过长时期的发展,西方的舞蹈教育学者创造了许多适用于儿童舞蹈教学的方法。相比之下中国的舞蹈教育起步比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儿童舞蹈教育体系。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艺术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舞蹈界以及教育界的不断关注了。

一、学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上舞蹈课的时间少。

相关的舞蹈教育学者指出目前我国的很多学校中上舞蹈课的课时相对比较少,基本上一周只有两个课时,如果一个学期按17周来计算的话,学生学习舞蹈的课时为34个课时。一学期34个课时对于舞蹈这门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舞蹈课课时的不足一方面会使得学生训练的时间缩短,另一方面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会缩减,长此以往下去学生的舞蹈技能不会得到任何提升。

(二)学生的舞蹈教材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教材是老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结构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对于学生来讲,如果没有教材,那么他们学习的课堂会变得枯燥无味,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就没有可参考的学习工具,学习起来会变得相当吃力。当前,在大部分学校中缺乏适合学前教育的舞蹈教材,他们往往采用的是专业舞蹈院校的教材,这就使得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偏离了教学实际情况,也不利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

(三)学校中舞蹈老师的专业性知识不强。

当前,我国很多学校的舞蹈老师基本上是由音乐专业的专职舞蹈老师所担任,这种现象一方面对学校来说是好事,从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学校在人事上的编制,但是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加剧了专业老师的高要求与学生低能力之间的矛盾。

(四)学生自身素质的局限性。

有的孩子在上学之前根本没有跳过舞,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简单的舞蹈节目也没有看过,可以说她们的舞蹈素质相对来讲比较差。舞蹈的展现很多时候是要依据人体的动作来完成的,舞者的动作是否优美会影响着欣赏者的感受。因此要想学好舞蹈就必须从小抓起,因为那时孩子们的骨骼还没长成,身体比较软,对舞蹈中的一些基本动作学习起来会相对容易的多。

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提出“美舞融合”的教学模式。

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一方面应注重技能教学,另一方面更应注重美育教学。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舞蹈老师应把音乐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音乐的美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适当的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节律性的肢体动作,从而进一步感受形体之美、力量之美以及神韵之美,最终达到“美舞融合”的效果。

(二)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整个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舞蹈老师一方面要教学生学习专业性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应该不断的揣摩学生的心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探索欲。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将学生“要我学”的心理转变为“我要学”的心理,树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树立“身教优先”的教学模式。

要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舞蹈老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舞蹈教学技能,用自身优美的舞蹈形象去感染每个舞蹈学者。众所周知,直观教学是学习舞蹈的主要方法,所以舞蹈老师既要做到“一专”又要做到“多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规范自身的舞蹈动作,提升自身的舞蹈素养。

(四)构建德育教育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舞蹈教学是以人体的肢体动作为手段的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在整个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老师要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老师也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学生灌输一些思想道德知识有助于之后他们人格的塑造。因为在从事整个舞蹈的行业中,舞者之间会存在相应的竞争,竞争就会有成与败,竞争也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则,竞争更需要懂得尊重对手,而这些原则都需要从思想道德品质上抓起。

三、结语。

当前,我国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更应该要求每一位舞蹈教育者不断的更新舞蹈观念、探索新方法,从而建立起一套与舞蹈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学前教育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学前教育论文(最新9篇)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论文(最新9篇)

学前教育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前言 学前教育的职业生涯规划书1500字(八篇)

学前教育心得体会300字 学前教育心得体会1000字(三篇)

学前教育个人实习日记范文8篇

2023年学前教育心得体会300字 学前教育心得体会1000字(三篇)

学前教育2月工作总结

2023年学前教育入学教育心得体会简短(4篇)

2023年学前教育毕业自我鉴定200字 学前教育毕业自我鉴定大专(7篇)

学前教育个人学期计划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工作总结 学前教育教研工作总结(三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学前教育论文(最新9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tougao/1686269206181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