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专栏 > 精选中国新闻消息

精选中国新闻消息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精选中国新闻消息

微信扫码分享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选中国新闻消息一

ok3w_ads("s005");

关键词:社会文化史;新闻史;良友;上海都市文化

中图分类号:g2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29(2007)05-0131-05

一门学科的建立,往往依托于科学的研究方法。新闻史学也是如此。20多年来,中国新闻史研究成绩卓著,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得力于一批学者对研究方法的探讨,有学者认为要“运用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为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理念……”,也有学者倡导新闻史学应以“人”为研究对象;还有学者提出新闻史研究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以完备其学科体系。由此,本文试图在多维视野的基础上,提出社会文化史的研究思路,与同仁商榷。

一、引子

根据唐海江《政治文化视角与近代新闻史研究》一文的归纳,改革开放以来,大陆新闻史学界的研究视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阶级分析视角,即以阶级分析法为主导的致思路径,强调报刊的阶级范畴;二是本体研究视角,即以新闻传播的相关分支为研究本体,以寻求新闻自身的发展规律;三是现代化视角,即以大众传播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为主脉,分析其现代化本质。

在此学术背景下,唐提出第四种视角——政治文化视角。可以说,它一方面调动了传受之间的互动机制;另一方面深入新闻事件背后“人”的内心世界,包括政治理想、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进一步挖掘人和事件背后的客观规律。

以上四种视角各显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缺点,即对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不够。

阶级分析视角以阶级划分模式为研究范式,把新闻史视作与政治史、阶级斗争史并行的意识形态,虽然较准确地把握了新闻史本质属性,却缺乏丰富性。

现代化视角为扩展新闻史研究范围提供重要手段。如覃晓慧研究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认为它“不是从政治态度方面探讨,也不是放在为某个党派服务的狭隘的观念中,而是放在国人为现代化奋斗的历史主题中去研究……探讨《大公报》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闾小波《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传播媒介》(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一书分析了报纸的现代化功能。还有学者对报刊做一种文学的考察,探讨文学与报刊的互动以及文学观念与新闻观念的消融与共生。可是,“现代化”视角过分关注核心群体及其精英意识,忽视了边缘人的存在。

本体视角从分断代到分小专题,可使某一时期的新闻业或某一主题得到深刻挖掘。然而,这种研究往往陷入一种封闭的、零散的小生产操作模式,难以展现社会整体的精神文化面貌。

政治文化视角避免了上述缺陷,既关注了事件,也关注了人,而且关注了二者之间的政治文化联系。不过,在新闻传播史上,除了政治文化因素,社会生活、大众文化、社会伦理等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影响新闻史的重要部分,忽视了后者,对传受、上下层文化之间关系的分析也就会缺乏鲜活的内容。政治文化视角大多涉及政治制度对传受心理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强化政治化的思维模式。

新闻业受生产力和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的影响,因而,新闻史研究必须将经济史、阶级斗争史纳入对象体系;可是,这些对象无不活跃于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中,社会文化规范着传播者、内容文本和接受者,因此,新闻史研究应重视社会文化史研究,多维地深化其研究内涵。

二、“社会文化史”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分析

历史以两个层面的形式存在:一是人类所经历所创造的一切过程,指的是人类生活的全部过去,即历史的本体;二是指人类对自己过去全部生活历程的思考和理解,即历史的认识。完美的研究应是认识与本体的同一,是研究者穿透“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处”。年鉴学派曾疾呼历史学家们必须重视社会生活的研究。尽管“丰富生动的日常生活不等同于科学严谨的历史研究,而科学严谨的历史研究则必将从丰富生动的日常生活开始”。

目前有学者认为社会史研究,往往忽视文化因素,导致内容贫乏,阐释浅薄;而文化史研究,一是只注意精英文化,即思想史的研究;二是只注意物化文化,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的分类研究。这些角度忽视了整体性的文化内涵,若二者结合起来,能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着眼,以展现社会整体的精神文化面貌。因此,新闻史研究引入社会文化史视角,可使研究尽可能地符合历史本体的真实和历史文明的全体,是一种可行的研究范式。

社会文化史,是介于社会史和文化史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作为一种新的史学研究视角,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被提出。1989年,美国历史学家林,亨特(lynn hunt)主编《新文化史》一书,第一次明确地举起了“新文化史”(newcultural history)的旗号。亨特为该书所作的导论《历史、文化和文本》,从历史编纂的角度申明了新文化史研究的主旨,被看作是新文化史的一篇宣言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刘志琴在《复兴社会史三议》(《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和《社会史的复兴与史学变革——兼论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共生共荣》(《史学理论》1988年第3期)二文中,在中国首次倡导社会史与文化史的结合,认为“从社会史领域探索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发展和改造,这是观念变革最能动的深层结构,也是文化史研究进一步深化的总趋势”。李长莉《社会文化史:历史研究的新角度》一文中认为社会文化史是人与人、社会之间的生活方式及其观念的历史,要综合运用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生活、大众文化与思想观念相互关系的变迁。

将社会文化史视角用于新闻史研究,对其概念的把握应视新闻史的研究本位而定。具体而言,在新闻史的研究中,社会文化史内涵可有四个方面的体现: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生活、社会文化心态、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文化各种样式滋生、发展的背景,是社会文化各要素相互影响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生产者诉诸于文化产品而形成的文化产业链,通俗地说,就是社会文化竞争市场;而且,它还包括文化生产的技术手段和装备设施,从而营造不同的文化活动场所。社会文化环境是构成社会文化史视角的主导要素。社会文化生活是指大众文化的生活方式,包括社会的制度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播形式、娱乐消闲方式等。社会文化心态是指社会倾向性强烈且具有公众特征的届时文化行为意向及社会心理动态形式,主要是在群众中自发产生、普遍流行的经验文化意识。它即时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动变,从而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政治倾向性。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是指历史形成的民族情感、意志、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审美情趣等所规范的某种意向、时尚和趣味。

社会文化视角为新闻史研究提供了较好的途径,以《良友》为对象,可见其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文化史视角有助于解读画报经由图像体现出来的关于各个历史时期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娱乐生活、宗教信仰等,为新闻史在营造媒介与社会互动机制方面,即新闻史记录习俗变革、社会文化因承以及社会历史演变进程方面,提供较好的分析范式。社会、文化、媒介三者之间的历史互动是这种视角的理论框架。在此之前,尽管有学者从画报与社会的关系人手,研究画报中体现出的社会风情及文学流派,如叶晓青从《点石斋画报》看社会结构流变,吴福辉从《良友》看报刊与文学的关系,将《良友》看作文学的载体和文学家们的公共空间,展示《良友》的文学的传播功能。李欧梵将《良友》作为印刷文化的代表,分析其对都市现代性建构的巨大推动力。这些研究大都程度不一地忽视了各种文化现象之间的联系,而社会文化史视角可以弥补这种缺陷,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更详实地解释报刊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共处,将社会文化心态、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社会文化风尚与报刊的言论、图片、漫画和照片等新闻文体结合起来考察,为画报的发展创造新的解说方式。

其次,社会文化史视角关注了科技对画报发展的影响,也就关注了画报在不同时代的传播活动。技术不是报刊传播的决定力量,但就画报而言,印刷术、摄影术、美术等是重要的因素,它的进步影响报刊质量、传播内容的选择和美感传达。这是区别于其他报刊的重要方面,也是以前的报刊研究所没注意的。就社会文化环境而言,影响画报的文化因素,一是报业市场和文学体裁、绘画、摄影、电影戏剧等多种文化样式形成的文化市场,二者构成竞争格局,最终为画报发展提供文化资源;二是造纸业、印刷术、摄影术、绘画术等设施,为画报的版面组合、内容扩展、艺术美感提供技术保障。中国画报带着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痕迹款款走来,使中国画报历史沿革的书写增加了具体的厚重感和技术含量。

再次,社会文化史视角突出了社会文化心态、价值观念在媒介和社会互动机制中的桥梁作用,既重视报刊内容对人们的文化心态、价值观念的具体记录,也关注它们对文化边缘人群体的集中反射,即对报刊传播主体——投资创办人、报刊总编传播思想和经营理念的影响。这种研究视角能深入传者和受者、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精神领域,并对之加以社会文化史的意义分析,是深刻阐释新闻现象与各种文化现象之间关系的有效途径。

最后,社会文化视角是社会史和文化史的有机结合,既有对社会结构及其运动变化客观面貌的描绘,又有对人们社会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之间文化联系的分析,因此,它既能剖析新闻业在社会环境中的整体演变规律,又能抓住新闻现象转折的细节原因,增强了新闻史的动态感和真实性。如《良友》刊登封面人物,自创刊始,一直以明星名媛为主,突显追求美与时尚的编辑理念,以适合被称为“东方的巴黎”、“西方的纽约”的上海及其人们的文化享受和审美趣味。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将军、士兵、与抗战有关的妇女封面代替了这种美与时尚的追求,表现其真实记录时代的可贵品质。

三、研究思路粗描:以民国《良友》画报为个案的探讨

确立了社会文化史的研究视角及意义,现试图以民国《良友》画报、上海都市文化为研究对象,初步描摹社会文化史的研究思路。

民国《良友》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大型画报,1926年2月创刊于上海,至1945年1月停刊。文章试图以此为个案,探讨其与上海都市文化的关系。

第一步:阐述《良友》初生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分析其面世的都市文化背景。主要论述上海20世纪20年代催生创办人出版理想和编辑实践的社会文化要素,包括四个层次:一是上海特有的商业优势和地理位置,引起对世界时尚文化的热烈追逐,这种早从《点石斋画报》就已开始的文化趋向,到此时愈演愈烈。这种文化趋向熏陶了一大批有较高文化素养、渴望社会信息的消费者群体。同时,上海是一个拥有大量移民的都市,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国内人口密集度、异质度最高的城市,人们的职业结构十分复杂,都市文化生活表现出“商业化、多元化、大众化”的特点,因而其信息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良友》能一举成名,成为上海文化产业中的翘楚。二是上海发达的报业和文化市场,在上海文化领域进行报业竞争和资源重组,最终以画报为平台,各种艺术形式共生共荣,构筑了《良友》高的增长点。三是上海交通、通讯便利,最容易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设施和新的理念,从而加强画报内容的丰富性,美化画报的版面语言。四是报刊主编及其文化圈。上海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和避难所,他们因地域、职业、志趣的不同,形成了一个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文人活动圈。《良友》五任主编,从伍联德、“鸳鸯蝴蝶派”的周瘦鹃到新文学后起之秀的梁得所、马国亮、张沅恒,他们秉承各自不同的追求旨趣,塑造了《良友》不同时期差异较大的面相,制约其发展前景。

第二步:分析《良友》的经营策略与上海都市文化内部差序格局的对应关系,透射出《良友》在上海都市文化市场和社会演变中的具体角色。《良友》是探讨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媒介,其互动关系首先表现在上海都市文化市场不同时期《良友》的经营策略中。报刊的行业定位、空间定位、受众定位融合成总的文化定位,它是《良友》在上海都市文化市场中的生存基点,也是其开始渗入上海都市文化生活的切入点。由此以后,报刊采用增加新闻信息量和非新闻性文化内容,如出版物、广告、中外名画古画等经营手段,拓展报刊的多层市场发展空间。这是《良友》传播主体与上海都市文化市场不断磨合的过程,既是上海客观文化环境的产物,又有主持者自身所属阶层的主观烙印。

第三步:分析《良友》画报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信息文本与上海都市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海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租界的特殊政治地位所催生的社会文化生活,形成了上海追逐时尚和摩登的消费主义结构,以资产阶级为目标读者对象的《良友》试图选择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扩大边缘读者对象,不仅满足具有雄厚经济实力、教育程度高、现代性强的资本家群体的信息需求,而且加强职员、中小商人、专业人员、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等职员群体价值观、行为观的目标指向。因此,探讨《良友》的内容选择,能较好地分析其与文化定位的吻合度以及对民国上海都市文化的表现力。这种探讨应从三方面展开:上海社会风尚与风俗、上海市民社会心态及上海市民审美情趣。在中西新旧文化冲突和融合中,世态民情、风俗习尚、社会热点和民众思潮的起伏变化,民众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的演变等都是研究必须涉及的内容。同时,《良友》大大拓展了上海空间领域的局限,放眼全球选择信息内涵,以世界文化景观投射上海文化景观。这些都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

第四步:《良友》画报的多重功能分析。作为承载了民国上海客观文化环境痕迹和报刊主办者所属阶层文化气质烙

印、营造上海都市文化全息景观的《良友》,在近二十年的奋斗中,发挥了重大的社会功能,如政府监督功能、文学社团公共空间舆论场功能、知识智慧传播功能、理想生活摹本功能等等。

概括起来,文章的分析思路有两条主线:一是从《良友》文本及其传播主体人手,研究其对民国上海都市文化的建构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价值指引。二是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特殊的文化环境和具有特殊气质的文化消费者群体,以及商业文化、工业文明对新兴文化产业的冲击等文化特征人手,研究其对《良友》文本内容的选择、编辑理念、传播手段、传播渠道的规范和制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见证《良友》的发展轨迹。

四、社会文化史视角的具体化运用

社会文化史视角综合了社会史和文化史两种范式的优势,借鉴了社会人类学和心态史学的研究方法,赋予新闻史学与以往不同的研究视角。

社会整体观或文化全息史观。一般而言,文化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二是各种社会文化制度、组织、结构;三是精神文化,包括世界观、宗教、神话、艺术等。社会是一个全息统一结构体。《良友》是一部上海的风情录,给我们提供的视觉形象和都市信息是全息的,它所刊登的照片、绘画代表了民国上海政治、经济、文化、心态的变迁和激荡。分析《良友》与社会的互动时,坚持社会整体观或文化全息观,既要尽可能地挖掘隐含的全部信息,也要具备“一滴水可以见大海”的窥视眼光。社会整体观或文化全息观是社会文化史视角的理论基础。

功能研究法。一般地说,事物要能够生存,必须有存在的效用。《良友》为了充分发挥其功能,便尽可能与社会整体的需要取得协调一致。报刊编辑理念的确定、主编的多次更换、内容的选择、版面艺术美感的营造、图片文字所占版面比重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如出版《孙中山纪念特刊》、《北伐战争》、《日本侵略中国》等,以发挥其发布即时信息的功能;策划“名人生活回忆录”、“上海地方生活素描”、“西游记”等栏目,在刊登战争画面的同时,照登好莱坞明星的中国之行、西北妇女的服饰等,在新闻敏感性之外,凸现了社会文化功能。所以,采用功能分析法,要寻找《良友》“官方与民间、政治与文化、文字与图片、高雅与流行”的巧妙契合点,准确评价其在上海都市文化建构过程中的历史功用。

心态史学分析法。对历史人物进行心理和心态研究是心理历史学的两个分支,心理史学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基石,以个性心理学为研究对象,偏重于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精英人物;而心态史学根源于法国年鉴学派的“新史学”,以集体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为研究对象,偏重于不被人注意的集体无意识状态,即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共有的理念和意识。《良友》借鉴心态史学法,既要重视传者、受众的动机和价值观念对编辑理念的影响,又要重视社会文化集团、文化阶层的精神风貌、和平与战争年代人们的精神变化与报刊的关系。具体而言,既要论述图像所反映的上海都市文化心态,又要关注这种心态在报刊主办人身上所产生的力量及其对报刊的影响。总之,按照传播者←→社会文化←→受众的循环网络,它们形成了“主编、都市文化、报刊”的历史互动机制。

符号学分析法。由苏格拉底、柏拉图奠定了传统的符号学发展至今,仍停留在由符号到符号、语义到语义的“游戏”中,缺乏将之置于人类历史现象的深层解释。然而,人类历史是一种人既“生产”又“消费”符号、对自然赋予人类精神世界的符号表达,如建筑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物化符号,社会生活、民俗习惯、时尚等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社会化符号。因此,符号学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符号事实出发,就能容易理解人类社会的符号化生存本质。印刷媒介的文字、图画、照片是一种符号,大众传播对有关符号进行选择、制造和传送,新闻史研究就是解读它们所蕴涵的符号意义。如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并使用符号学分析《良友》广告的消费主义结构意识和消费文化流行趋势,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以上方法论的指引下,社会文化史视角被运用于新闻史研究领域,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历史心理分析法、计量统计分析法等以及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五、社会文化史视野研究画报必须注意的问题

《良友》是一种综合性的、以图像为主的画报,因此,解读图像资料是研究画报的主要手段,解读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其一,研究画报时不可任意图解图像而歪曲了原来的基本真实,也不可以某幅图像所反映的个别真实来印证自己缺,少普遍性的文字结论。在试图从画报中发现社会文化的历史状态而努力探询视觉意象时,研究必须还原到历史的当代语境中。因此,把握画报所存在及其透射的时代特征和背景分析,都是深刻解读画报的基础性条件。不了解中国尤其是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就不可能把握《良友》图片后面的事件。

其二,《良友》集中了文学、摄影、绘画等多种艺术门类,它们均有自己的过去形态,于是,研究前必须了解文学史、摄影发展史、绘画史等,以培养对图像的艺术鉴赏能力,更准确地挖掘图片背后的历史。同时,图片中表现的航空、体育、建筑等方面的知识,各自对应着所属的学科。因而,解读《良友》图像,必须以多学科视野,探索上海都市文化的整体脉络。

其三,在解读《良友》图像时,必须注意图像真实与媒介真实的问题。摄影家、画家、文学家等以照片、画、文字营造的图像真实与编辑家对其进行编辑而营造的媒介真实是不同的概念,它们对社会的反映有时一致,有时交叉,有时相异。这无疑增加了解读图片的难度。

作为一种研究视角,社会文化史重对社会文化的历史描摹,然而,政治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特殊时期,它甚而战胜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导要素。如北洋军阀和抗日战争时期,政治、战争主题和战地文化影响着《良友》图片内容选择和版面安排。所以,从社会文化史角度探讨《良友》对上海都市文化的建构,既不可过分强化政治文化的地位,也不可忽视其历史功用。

《良友》画报对应着民国上海都市文化的复杂景观,决定着社会文化史的视角不应拘于某种特定的研究方法,而应当是多维的、综合的,无论是社会史学、文化史学、人类学、传播学等,只要于新闻史研究是科学的、有用的,都可以借鉴,对近现代新闻史的研究是这样,对当代新闻史的研究也是这样。

(责任编校:彭大成)

作者简介:吴果中(1969-),女,湖南安化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新闻学博士。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史中国新闻视野史研究社会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精选中国新闻消息二

ok3w_ads("s005");

一月 ●外国记者自由采访 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及国台办、港澳办制定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和《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台湾记者在祖国大陆采访规定》、《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港澳记者在内地采访办法》自2007年元旦至2008年10月17日施行。2月1日南方周末报道“三规定最关键处,都是其在第6条所做的‘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上述几类记者在采访时不需向各自的主管部门申请;二是可以按规定离开驻地自由跨省采访”。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说新规定“适用于中国各个省份”。报道透露“中国1980年就批准外国媒体在华开设常驻机构,外国记者不能自由采访,这成为外界批评中国的‘口实’”。“新规定是在奥运采访名义下,与奥运会惯例接轨,但依然被视为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一项标志性事件”。国新办主任蔡武2006年12月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如这样一个暂行的规定在未来的一年多实践中证明是好的”,“我想一个好的政策就没有必要把它再变了”。
●高法明确“虚假宣传”内涵
1月18日新华社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并于2月1日起施行“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明确“经营者具有下列行为之一,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一)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二)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做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三)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并规定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1月23日的集体学习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
●解放日报集团“即时播报”
1月30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解放日报集团自2006年12月11日起,由集团所属各报选出24名精干记者,在完成报纸写稿任务的同时,每天必须从新闻现场把最新的新闻以最快的速度用电话、电邮、短信、msn等方式发给数字传播中心,然后由数媒中心编辑、配发到解放网、i-news等新媒体上,通过网媒让新闻滚动起来。处理好即时播报和报纸报道的关系,就是处理好速度和深度的关系,通过即时播报,报纸和网络相辅相成、优势互补。这一首创被认为是解放日报集团发展新媒体的又一战略性举措。解放日报集团社长尹明华认为“发展新媒体是为了拉动传统媒体的转变和增长,促使报纸能够在互联网和宽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获得新的进步”。
●报业适用企业财务通则
人民日报计划财务部主任韩景顺接受中国报业记者采访时说,1月1日起施行的通则分别从政府财政、投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详细规定各自职责,能够较好地满足报业改革后产权方面出现的各种新情况的需要。可以逐步地建立起资本权属比较清晰、财务关系比较明确、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新型财务管理体制。关于企业集团可以实行内部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规定,对加强和完善各报社尤其是报业集团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关于收益分配的有关规定,对治理报业领域的商业贿赂、保障职工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于企业薪酬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规范和加强各报业单位的激励机制、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可资借鉴。
●假记者乱象
1月9日,中国贸易报山西记者站聘用人员兰成长在大同被矿主组织人员殴打,两天后死亡,引发舆论对此前当地发文打击“假记者”的关注。2月1日新京报报道,至少从2000年起,假记者风潮兴起,当地非法煤矿、官煤勾结现象成为假记者泛滥的土壤。这些假记者“热衷的事主要是:干预农村选举,帮人打官司,护送超载车辆通过治超点,敲诈勒索企业主管等”。并援引中国经济时报报道说,在这些吃“宣传费”及“灭火费”的大腕记者中,还有一小部分媒体从业人员充当起了违法违规企业和单位的顾问与“危机公关部长”,专门帮这些单位协调所谓的“社会关系”。“众多党报驻大同记者站记者表示,报业体制改革不彻底,众多媒体的尴尬处境,逼迫它们默许了地方记者站‘效益是首要衡量标准’的操作潜规则”。“媒体为了利益,默许了发行人员和采编人员的角色混淆,只要上缴广告收入、完成发行量,就算是优秀,而各级宣传部门对媒体记者站也是‘只管不理’,只告诉你什么能报道,什么不能,对于经营等问题根本不管不问,造成了各类记者站、办事处的混乱现状”。“记者站招聘的没有编制,没有工资的发行员、通讯员,为了完成发行任务,却承担起了‘舆论监督作用’,以负面报道的威胁,换取广告、发行量。”“一些记者站招聘的发行、广告人员,任何法律法规都不懂,甚至连字都不会写,纯属文盲”。吕梁被移送司法机关的44名假记者中,自己伪造证件的不到10人,其余的都是报社或下属记者站给无业游民发放的所谓记者证、采访证。9月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8月4日,稽查人员在209国道运城市万荣县通化收费站检查,3个小时内,查出19名假记者,查扣仿制、自制新闻记者证及新闻采访牌20多个。8月28日上午,运城市文化新闻出版稽查大队执法人员在该市禹都收费站设点排查,两小时内查出9名持伪造证件的假记者。
二月
●关于宣传文化增值税和优惠政策的通知
中国报业第2期报道,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通知指出,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的机关报和机关刊物,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新华社和军事部门的机关报纸和机关刊物,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一个单位一报一刊。
●“管理媒体并非什么都不让报”
1月16日,广州市委副书记张桂芳在广州市政法工作会议上说:“虽然广州资讯和媒体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造成一些治安问题被迅速扩大化。”2月6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国华在广东人代会上说,“我们每天都会接到各个地方各个部门打来的电话,要求这个不报那个不报,我们基本也考虑他们的要求,但是长期这样,这个不报那个不报并不是好的管理办法。新闻管理应该怎样做?有些人说,案件上升跟记者有关系。案件上升跟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系,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跟记者没有关系。从新闻管理的角度来说,记者怎么使用?张德江书记说得好,他说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管理媒体不是什么都不让报”。“舆论监督不能没有,如果没有舆论监督,社会的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他们靠舆论监督引起社会关注、促成问题的解决。各级行政部门也要提高承受能力、注意跟媒体沟通。现代社会信息发达,想要把资讯全部封锁起来是不可能的,以前可以做到,现在就没办法。”
三月
●互联网执政与新闻执政
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互联网上向总理提问已超过100万条,点击人次超过2600万,并说曾就网上一个政协委员关于要建立儿童医疗保险的建议写了批语。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在学习时报撰文称,应将领导干部接受互联网的挑战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联系起来。他说:“互联网政治的发展,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主动顺应这个历史潮流,掌握主动,要把互联网政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式,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各级、各地官员在如何处理网络言论上仍存在多样的态度和理解。7月26日南方周末刊登熊培云文章认为“中央领导人希望网络能成为民众与中央沟通的平台”,“与其把互联网视为挑战,不如顺势而为,使其变成可以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机遇。所谓‘互联网执政’不过是‘新闻执政’的拓展。”国务院新闻办的官员亦表示,中国政府应对新闻媒体的态度已由“媒体控制”、“媒体管理”过渡到现在的“媒体合作”。
●中国对外传播力还明显不足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第3期刊国新办副主任王国庆在国家软实力构建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认为我国是传媒大国,媒体数量确实不少;又是传媒弱国,在国际传播实力方面处于绝对弱势地位,只相当于美国的14%左右。国际上以汉语为传播符号的信息量也仅占总量的5%左右。
●“茶水发炎”报道的反思
3月,中新社浙江分社和浙江电视台《新闻007》栏目的记者乔装患者,以龙井茶水冒充尿液送到10家医院化验,并公开报道6家医院从茶水中检测出红、白细胞,引起舆论关注。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认为该报道有悖于媒体记者的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误导公众。6月中国新闻出版报陈力丹和第8期《现代视听》陈力丹、高学巍撰文认为,在“茶水发炎”事件的形成和进展中,记者们扮演着事件推动者的角色,是“陷阱新闻”。这种介入式暗访的形式,即使为了公众的利益,也要慎用。认为“这件事情明显地是记者违规采访”,并提出“厦门记者雨中拍摄骑车人跌倒,到记者假报情况试验‘110’的警察灵不灵,以及电视台的人员街头测验人的道德水平的偷拍‘准’新闻节目,都违反了新闻职业规范。”“‘职业敏感’如果不同时用‘职业道德’来约束,会导致单纯职业主义。”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内部有一条这样的规定:“无论如何,秘密调查都是一种欺骗,新闻不是欺骗的通行证,我们不能以目的的正当为由而不择手段。秘密调查不能用作一种常规的做法,也不能仅是为了增添报道的戏剧性而使用”。
●“最牛钉子户”报道反思
全国“两会”通过《物权法》后,媒体以重庆“钉子户”为典型案例多角度报道。3月29日中国青年报陆高峰撰文认为,有关“钉子户”的拆迁纠纷和利益诉求,有被媒体扩大化的嫌疑。“很少看到有媒体对事件理性的分析、客观的报道,以及对事件报道造成的舆论膨胀所作的克制疏导”。《新闻记者》第5期王多撰文认为,“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已经抛弃了对事件本身的关注,抛弃了对物权法解读的本义。”“媒体在对这次事件的报道中,……引导功能偏弱。比如把当事人一家描述成‘捍卫私产的典范’。这样的舆论制造不是出于认真的调查、理性的总结,而是带有情绪化的主观判断,极易误导受众。”该文并认为一些主流、权威媒体如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既控制了数量、又把握了质量,对事件的分析非常理性、科学、客观。第6期《新闻战线》刊登深圳特区报刘绩辉文章认为,在此事件报道中,事件曝光使当事各方理性克制自身行为;各家媒体报道互为补充引导读者明智判断;媒体通过报道节奏引导公众情绪;后期报道纠正前期报道中不确切、不客观甚至错误信息等媒体行为对问题的妥善解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实现了拆迁户、开发商、有关部门的多赢。
●进一步规范报社记者站管理
3月30日,新闻出版总署和中纪委驻总署纪检组联合发出的通知要求,未领取“新闻记者证”的人员不得在记者站从事新闻业务活动。聘用时间未满一年的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应在持有记者证的记者带领和指导下进行。报社记者站人员须为报社正式在编人员或者与报社签有聘用合同的专职人员。记者站不得自行聘用工作人员。不得有以新闻报道为名要求采访对象订报纸、做广告,或以“曝光”相要挟采访对象索取财物等行为。记者站人员变更后,报社应立即注销并收回变更记者(包括离任和新任记者)持有的原“新闻记者证”并在15日内将人员变更情况报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报纸记者站参加年度审核时,还应报送该站记者本年度发表新闻报道的目录和样报。7月8日新华社报道,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报社记者站人员进行重新登记,并建立记者站人员档案,通过当地主要媒体对所在地记者站的名称、地址、通讯方式、站内人数、站长姓名等有关情况进行公告,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违规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撤销该记者站。
●杨丽娟追星报道反思
4月4日中国青年报再次反思2006年3月22日兰州晨报首报杨丽娟追星到2007年3月26日杨父跳海自杀1年间,国内媒体以圆梦为名义多次深度介入和疯狂炒作的行为。4月6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晋雅芬报道,媒体对于此事件已经给予了太多关注,一些媒体更是从旁观者变成事件进程的推动者、参与者、策划者甚至另一主角。钱江晚报总编辑李丹分析“介入和资助能够让他们获取优先采访权,或以杨家母女为新闻道具,挖掘出独家的重磅新闻”。5月10日南方周末刊发杜骏飞文章认为,“媒体应该更为关注和报道什么?在百度,可以查询到杨丽娟的相关网页多达1000万篇,超过了绝大多数当下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类的严肃题材的报道网页”。并非仅仅会屈从于权力、资本,丧失精神力量的某些传媒也会臣服于低俗文化的凶猛。来自受众的某些不良文化趣味构成了对传媒取向的激发,但传媒的信息服务旨趣所选择的是低俗而非高尚,却是文明社会的真正致命的危险。《青年记者》6月下半月号刊姜玮文章认为,在杨丽娟事件中,媒体由单纯的记录者转变为推动新闻事件发展的参与者,先前的新闻策划就演化成媒体“策划的新闻”。“媒体的随意策划、盲目起哄,毫无立场的爆炒卖点、娱乐公众,最终会招致受众的反感,葬送媒体的公信力。”
四月
●关于媒体舆论监督
4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表示,媒体不是中纪委,媒体不是审计署,媒体不是调查组,你不能要求他们每句话都说得对。只要有事实依据,就要高度重视媒体监督。接受监督要主动。4月20日中国青年报刊登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文章《让媒体说话天塌不下来》说,作为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只有和媒体建立一种和谐互动的良性关系,通过媒体多说早说主动说,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才能推进民主法治社会的进程。“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以媒体为代表的舆论监督都是符合宪法精神的一种制度性设计,也是表达公民意愿、推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应有之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讲过: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无处不在的眼睛,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无处不在的喉舌。”民主与法制社总编辑李明信说:政府不护短,媒体才好监督。
●网络电台的三角格局
《现代视听》第4期刊登栾轶玫文章提出,个人网络电台、商业网络电台、政府网络电台共同构成了目前中国网络电台的三角格局。目前国内有代表性的个人网络电台主要是网友出于兴趣开设的个人播客广播,如以“音乐、娱乐”为主打内容的“荧火虫网络电台”等,着重于促进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广度和深度。商业网络电台如21cn等具有强大资本支持;先进技术;成熟商业运作经营;组织线上线下活动,着重于网络的多元化营利途径的探索。政府网络电台则依托于国家级媒体网站或地方政府媒体网站发展,以占领青少年的舆论阵地,提供多元化的娱乐服务为主要目标。文章透露,“2005年6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批示:‘网络上的新事物层出不穷,互联网新媒体网络电台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增强。如何兴利抑弊,善加利用,需很好研究。’”
●媒体移动化是大趋势
《中国记者》杂志第4期评论员文章提出,传统媒体形态与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的结合,更是媒体移动化的佐证。新闻短信、手机报、手机电视等从整体上看,正在形成一条新价值链,诸多产品形态正在融合中分化,形成新产品链。媒体移动化的趋势同样体现在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成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的同时,越来越快地先成为“网络上的国家”,必然影响舆论格局与媒体走向。媒体移动化是不能忽视的历史趋势。要保持舆论影响力和对舆论格局的掌控能力,必须从战略层面研究并投入。
●有线电视数字化要坚持公益性
综合媒体报道,广电总局在《全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进展的情况通报》中明确规定,要求上调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应以基本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为前提,并应为用户免费配置一台数字机顶盒。并强调,坚持有线电视的公益属性,坚持整体转换,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以行政手段强行关断模拟信号。针对部分地“强制关闭模拟信号”的做法,要求至少保留6套模拟频道,转播中央、省和当地电视台的主要节目,并确保这些节目的传输质量,供没有机顶盒的用户接收,以切实维护有线电视用户的合法权益。对包括低保户在内的低收入家庭给予相应的资费减免优惠,保证低收入人群能够享受到有线数字电视服务。
●中国财经媒体现象
4月2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财经媒体特有的20到30岁年轻记者采访50到60岁白发企业家的“中国特色现象”引发了中日媒体从业者热烈争论。
上海证券报高级研究员张持坚在第5期《新闻记者》杂志撰文透露,上海期货交易所前任老总说他接待过的日本经济记者说“中国经济记者权力真大”,“想报什么就报什么,想怎么报就怎么报,有的报道一看内容就知道记者‘超越权限’了;有的报道则很‘外行’,话说不到点上;有的轻率地、主观地作判断、下结论,误导受众、影响市场等等”。和讯网总编辑杨斌说媒体内部的机制等原因导致“封口费”在业界普遍存在。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说,中国记者对财经题材的把握,没有达到国际财经媒体的水平。“我们一些记者的公司报道,基本上是以企业自己的宣传和公关公司的发布素材为主要的报道切入点。而国际财经媒体的报道,只是以这些公司定期的财务发布为常规的切入点。”
五月
●查处非法网络电视台
第5期《青年记者》杂志报道,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依法查处非法“网络电视台”有关情况的通报》,曝光了7家在北京发现的擅自进行视听节目传播活动的非法“网络电视台”。4月2日经济观察报报道,2007年3月20日广电总局要求各地广电行政部门严惩第8家非法网络电视台―――“中国国际中文电视台”网站。在广电总局公布的《获准开办网上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单位名单》中,只有66家网站获得了相关批准,基本都是电视台和有线经营者。并透露,目前公开提供视频播放服务的公司几乎都是采取与广电合作的方法,处于灰色地带。崔保国教授在第6期《中国报业》撰文指出,广电总局此举意义在提醒非国有资本的传媒市场开拓要注意最基本的政策底线。
●消息来源匿名与媒体审判
第5期《中国记者》刊李隽琼文章提出,财经新闻报道中存在不直接抨击对象的隐匿的“媒体审判”现象。文章举例分析媒体审判,如无处不在的“消息人士”;不审慎的揭短报道;凭蛛丝马迹揣测案件结果。这不仅损害我国法治化进程,损害媒体审判对象利益,更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第5期《新闻记者》杂志刊上海证券报高级研究员张持坚文章介绍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西雅图时报》新闻采访部高级主任编辑巴那金斯基针对消息来源“匿名”情况说,“这在美国是不允许的。因为这关系到媒体的公信力。你不标明消息来源,谁知道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消息来源要有名有姓,而且尽量用直接引语。
●舆情与舆论、新闻的联系
5月9日新民晚报载文提出,网络言论并不等同于大众舆论,但却可以作为舆论的重要参照物。第6期《新闻记者》刊丁柏铨文章提出,舆论、舆情的共同底蕴,是民众的群体性心声和意愿。舆情的主体是民众,而舆论的主体,既可以是民众,也可以是官方。舆情重在“情”(情状、状况),属于客观存在形态的范畴;舆论则重在“论”(广义的议论),是得到公开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意见。新闻传媒及其刊播的新闻,对舆情主要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通过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舆情,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二是对舆情采取视而不见的回避态度;三是在新闻报道中对舆情进行扭曲处理。
●知情权成为可诉权利
综合媒体报道,将于2008年5月1日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政府机关应当主动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博客新闻化与博客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传播》杂志第5期刊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英文章认为,博客新闻化是博客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的;是博客优秀的传播方式必然带来的。博客的个人性自由化的特点导致了新闻报道往往真假难辨、客观性淡化。5月2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就《博客服务自律公约》征求意见,鼓励博客服务提供者对博客作者实行实名注册,是否公布或公开使用自己的真实信息,由博客作者与服务提供者约定。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制定有效的实名博客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博客用户资料。
六月
●“新闻源不等于新闻本身”
4月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重庆市委书记汪洋针对重庆市领导同志活动报道和会议报道改革说,“在信息化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主流媒体再不改进,读者就可能抛弃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牟丰京认为,改革的意义在于党报要遵循新闻规律办报。必须改变党报传统的话语体系,真正遵从新闻规律写稿。4月5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张遇哲文章认为,作为当地发展的决策者,领导的活动往往牵涉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有许多内容是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只是很多时候没有选取合适的角度去报道。要想做活做好领导活动报道,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让位”,帮媒体卸下思想上的枷锁,使其拥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同时媒体记者也要端正态度,创新思路,学会跳出活动写活动,从中选取百姓关注的新闻点,把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南方传媒研究》第6辑曹轲撰文提出,官方新闻不等于官方会议和官员讲话。报纸上会议消息多领导讲话多,并不等于官方新闻多。翻开我们的报纸,很少有报道能告诉读者,为什么要开这个会,为什么是这个机关发布,为什么这个时候会这么做,有没有不同的考虑、不同的声音。作者认为,关键是“领导”与“群众”的角度不变,报道的思路不变,官样文章照旧,放到那个版都一样。
●民生新闻
《青年记者》杂志6月下半月号刊王立纲文章提出,“一个社会的发展不只是需要关注吃喝拉撒”,“千万不要只沉缅于日常的琐碎鸡毛蒜皮之中,必须看一看远处,这才是媒体更重要的职责所在。”同期柴素芬撰文认为,民生新闻虽然以百姓生活点滴为报道的基点,但同时应兼顾国家的大背景大环境,以此增加新闻的权威性和厚重感。6月12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刊曹轲发言提出,民生新闻是题材,但不光是煤气涨价公交车改道柴米油盐这些东西;民生新闻是视角,是态度,是一种新闻价值取向。
●文化产业的三份报告
第6期《中国报业》报道,时任中宣部副部长李从军致辞“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战略论坛”指出,要以创新文化管理体制为重点,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论坛期间中宣部改革办发布《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状况报告(2007)》提出,全国35.1%的地级市已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广东、浙江两省已全面推开。出版发行业改革走在前列。媒体剥离转制明显快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改革尚无成熟经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等单位进行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构建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探索。非公有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坚定不移推动流通网络整合。确保不让改革者吃亏。国家统计局《200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初步测算结果的统计报告》显示,2006年文化产业增长超过当年gdp增长速度6.4%,对gdp的贡献为3.41%,拉动gdp增长0.36%,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123亿元,其中新闻服务、出版发行、版权服务、广播影视服务、文化艺术等核心层产业的增加值提高,占42%,达到2038亿元,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远低于发达国家。商务部发布的《2006年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百亿美元,达103.2亿美元。
●数据
新闻出版总署计财司《200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06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38种,其中全国性报纸221种,省级报纸816种,地、市级报纸882种,县级报纸19种。按内容分,综合性报纸809种,专业报纸1129种。共出版期刊9468种,其中综合类479种。
田聪明在新华社2007年工作会议讲话透露,2006年全社经营利润超过9亿元,其中80%来自新闻信息产品营销。新闻信息产品有效用户62400家,其中海外有效用户11797家;覆盖187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地市以上媒体覆盖率100%。依托新华网和多媒体数据库的手机短信用户1500万,网群用户6000多家,多媒体数据库有效用户超过2万家。
国家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末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498座,其中广播电台267座,电视台296座,教育台46座,广播电视台1935座。有线电视用户13862户,209个城市开展有线数字电视业务,用户1262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2%。张海涛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上说,2006年,经批准开播的付费节目133套(付费广播16套,付费电视117套),有线付费电视用户173万户。
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06年报业广告经营额312.6亿元,增长比率达22.1%,增幅之高位列各传统媒体之首。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传媒集团等7家报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8家报业集团利润总额过1亿元。房地产、药品、食品、化妆品和汽车是2006年广告投放额前5位行业。广电总局计财司统计年报显示,2006年全国广播影视总收入达1099亿元,其中广告收入527亿元,增长12.49%。广播59亿元,电视453亿元,分别增长16.67%和11.51%。网络收入252亿元。中央电视台创收139.8亿元,其中广告92.7亿元。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200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消费市场总规模约2767.46亿元,其中广告收入49.8亿元人民币,搜索引擎收入15.71亿元。博客2080万,其中活跃博客315万。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截至2007年6月底,互联网普及率达12.3%,网民数达1.62亿,半年来平均每分钟新增近百网民,25岁以下网民总规模8294万人。信产部7月23日发布统计显示,到2007年6月底,手机用户过5亿户,短信发送量为2790亿条。手机网民4430万人。
据第7期《新闻战线》报道,2006年底,全国高校设新闻专业教学点661个,在校生超过13万人。

相关热词搜索:新闻业回望中国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精选中国新闻消息三

新闻消息写作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是关于最近所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二、新闻的分类:

(1)消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

(2)通讯:对某个人物或事件进行具体、形象、详细、深入的报道。

(3)二者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不同点:通讯的内容生动形象,感情色彩浓。

三、消息的分类

•按新闻所报道事件的性质来分,有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事件性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时间性强,如动态消息等。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对,报道的是一个阶段持续发展的事物。如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

•按报道内容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教育新闻、文艺新闻、社会新闻等。

•按媒体分,有报刊消息(文字、图片、图文)、广播消息、电视消息、网络消息等。

四、消息的写作格式

(一)总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是一种头重脚轻的结构,它把最重要的材料或事件总体情况介绍放在篇首,后面再开始叙述事件的详细内容或其他相关情况。

这种消息的开头就是“一句话新闻”。参看范文

(2)金字塔结构

它往往按时间顺序来安排事实,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后发生的放在后面。这种结构叙事条理清晰,现场感强,但缺点是开头平淡,消息的重点不突出。冻死的孩子重新复活

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名叫麦肯罗的孩子,今年只有二岁半。一月十九日,在家里人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他穿着一身睡衣,只身来到零下二十九度严寒的室外。家里人发觉后把他抱回屋里时,麦肯罗的一部分血液已经‘冻结’,手脚也都僵硬了。当他被送往医院时,体温已下降到十五点五度。但是,在经过了包括使用心肺泵等先进设备抢救以后,麦肯罗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像这样处于低温状态下的人能够死而复生,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参加抢救麦肯罗的医生对此感到惊叹不已。现在,除了他的左手可能会有冻伤后遗症以外,其它恢复都很正常,估计三、四周内,即可恢复健康。

(二)标题

(1)标题的形式:

a、单行标题:这种标题称为正题,只有一行文字,表示和消息最主要的内容。范文2

b、双行标题:

正题+引题:引题一般用来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一般没有实际的新闻内容。

出生率过低困扰俄罗斯

“世纪婴儿”将获赠小轿车

正题+副题:副题一般用来补充注释和说明主题,同样具有新闻内容。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里根总统表示哀悼

c、完全标题:正题+引题+副题

第一位在奥运会上破举重世界纪录的中国选手

唐灵生堪称举坛金刚

力举170公斤“忘情”地挺立10秒钟

(2)标题写作的要求

a、准确性

b、概括性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建立学院十周年暨南京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四十一周年庆典活动在贻芳报告厅隆重举行(学会用简称)

成名人长相好有钱

——英国儿童觉得最美妙的三件事(用书面语)

c、生动性

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 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修辞)

异性陪读风靡校园感情游戏还是情感快餐?(形式)

练习:分析下面的新闻标题:

i、彩灯映照笑脸歌声洋溢大厅

中央领导同志和首都小朋友喜庆六·一

ii、改革春风吹同走富裕路

无锡称为脱贫致富模范市

无锡今年4000多困难户向贫困告别

iii、动物园猛兽伤人

三只饿虎撕咬饲养员

(三)导语

(1)导语与电头

导语指的一般是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它用最简明的语言把消息基本的、核心的内容概括出来,其目的是吸引读者往下看。

找出范文的导语。

在导语的前面一般还会有“电头”。如“新华社12月6日电”或“本报讯”。

(2)导语的写法

a、叙述式:它以凝练的语言,扼要而直接地将消息中主要的事实叙述出来,是导语最基本、最常见的写法之一。如范文。

新闻写作中有“六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如何how。写叙述性导语的时候要把安排好前五个要素。

b、描写式:以展示事物的形象和事件的场景为主要特征。写作时常抓取某一生动形象、鲜明的色彩或有特色的细节加以描绘。但描写时应简洁而传神、力避过分雕饰。

•本报讯 多么威武神气的猫头鹰!一对大眼睛正在扫射着什么,翅膀微微耸起,看来它准备振翼飞扑过去,抓住那狡猾的大田鼠。这只用棕榈树桩因材施艺而雕琢成的猫头鹰,最近飞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上海民间艺术展览会”上栖息。

c、评论式: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评论,揭示其意义。

中国在体育方面已不再是“东亚病夫”,相反,她在新德里举行的亚运会上已经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体育强国。

(四)主体

(1)消息主体的写作顺序

a、按时间顺序排列。根据事情发生的先后来安排消息的相关内容。

b、按逻辑关系安排。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发展来安排材料。

(2)消息主体的重点

新闻事件最重要的部分,在消息的主体中要加以突出,要有详有略。

(五)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使用它的目的在于突出主题、深化主题、丰富所报道的内容,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背景材料一般是介绍知识、补充情况,帮助读者了解消息中涉及的人或事物。不是每篇消息都需要背景材料。

看看范文中有没有背景材料。

(六)结尾

结尾是消息的最后部分。

(1)自然结尾,随着主体的结束而结束。

(2)概括结尾,概括主体的内容。

(3)议论结尾,对消息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背景结尾,介绍相关背景材料结尾。

五、消息的写作要求

(1)真实准确,用事实说话

火星上发现地球人

中国早已秘密送人类上火星生活

(2)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孩子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选择应该让我们警醒。我们当今的社会成名教育、拜金主义、以貌取人现象泛滥,整个社会的取向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不健康的生长环境。沉浸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怎能不产生这样的想法呢?我觉得成人们在这方面首先负有责任,毕竟孩子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采取具体的措施关注并改变这一情况。

(3)简明扼要。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中等身材,微胖,他缓缓地走到话筒前,清了清嗓子,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

精选中国新闻消息四

三!新时期大学生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新时期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成长,在经济不断增长!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不断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大学生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进步和变化感到欣喜和自豪,他们自身表现出良好的素质,但是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代和环境的变化给新时期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复杂的影响“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社会制度,就会存在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国家走向了消亡,阶级社会中的意识形态才会最终走向彻底终结“0¹现阶段,世界上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意识形态的斗争,主要是社会主义中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和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挑战”

1.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

当前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表现之一就是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主要是民主社会主义和普世价值的影响,2007年的/民主社会主义救中国0热潮,再到2008年的/普世价值热0,都是鼓吹走改旗易帜邪路的错误思潮“/民主社会主义并不是什么新东西,长期在国际社会流行”其核心思想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反对公有制主体地位,主张以私有制为主体;反对一党制,主张多党制“0º/把资本主义文明看做是不可超越的终极存在,是-普世价热播者的意识形态前提;把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文明的轨道,是他们热衷传播-普世价值.的根本目的”0»不管是民主社会主义还是普世价值,它们都否定社会主义道路,主张搞资本主义“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较量的主要问题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还是将改革扭转到资本主义方向上去,有的人甚至直截了当地反对共产党领导,主张实行西方多党制模式等等”新时期大学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与日俱增,给他们提供了空前的信息量,为大学生创造了进行全方位比较后进行各种选择的条件,同时也受到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如何正确认识西方错误的社会思潮,树立科学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培养白己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信念,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选择“

2.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

文化霸权主义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又一表现”综合国力竞争使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凸显,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文化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上处于主动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必然将文化渗透甚至强行灌输不发达国家,使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国,加剧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文化的碰撞!冲突,西方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新近出现的/后现代文化0渗透在我国大学生的观念之中”受社会阅历和思想认识水平的限制,大学生容易被西方文化的表象迷惑而产生浅层认同,他们原有的道德观念的稳定性!合法性受到挑战,导致他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大学生理想信仰!道德信念的失落和价值观念的混乱“曾经在西方流行过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等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在大学生中有所蔓延,部分大学生误将个人主义理解为张扬个性,把利己主义看成是自尊等等,个别大学生甚至忽视或者轻视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

3./西化0/分化0图谋

/西化0/分化0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目的,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是他们采取的主要手段,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我国的根本制度,分裂中国“所谓/西化0,并不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而是西方敌对势力用他们经济!政治价值观模式和腐朽的意识形态占领与改造我国的根本制度;所谓/分化0,就是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手段分裂我国人民之间的团结统一,培植一个为之服务的阶层和代言人,二者互相联系”这是西方敌对势力的一贯方针,它与武装颠覆!经济渗透同等重要,而且在和平共处时期这是一种主要形式,其目的就是通过/西化0/分化0,对社会主

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0“自五十年代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对我国实施/西化0!/分化0的图谋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从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的/和平演变0到尼克松的/不战而胜0,再到克林顿的所谓/人权外交0!/网络新政0,都是为了推行他们/西化0!/分化0策略服务的,他们采取的形式就是意识形态的渗透”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这种渗透和反渗透!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表现异常尖锐,其目标就是与我们争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并且把/和平演变0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等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身上“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数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出生的,他们虽然有较广的知识面,但缺乏社会阅历,缺乏政治敏感性和敏锐性,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0!/分化0图谋缺乏应有的警惕性,有的大学生受到/西化0!/分化0意识形态的影响,看不到/西化0!/分化0策略在新形势的新表现和新特点,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特殊性和表现形式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造成新时期大学生信仰迷茫!信念模糊!价值扭曲,没有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肩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使命信心不足,值得高度重视”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不良风气对新时期大学生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当前社会的不良风气主要包括:社会生活中的腐败问题!信仰危机!缺乏诚信!缺乏责任感等“

1.腐败问题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2011年3月n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5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6透露:2010年,/全年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2909件44085人,同比分别增加1.4%和6.1%“其中,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224件,同比增加0.2%;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23人(含厅局级188人!省部级6人),同比增加2%”加大查办行贿犯罪力度,立案侦查行贿犯罪嫌疑人3969人,同比增加24.3%“0»此可以得知,社会生活中腐败问题严重,发生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势必严重影响新时期大学生”首先是导致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过程之中,一旦他们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耳闻目睹了各种腐败!消极现象之后,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抵触”这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怀疑,造成他们思想上的困惑!感情上的失落!行为上的扭曲;认为整个社会完全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美好,进而导致对人生!对社会失去了自信“腐败现象强烈冲击着大学生所受到的正面教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导致学生行为不端“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由于对于社会现象认识发生偏差,必然导致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上也出现问题,大学生效仿公职人员腐败的做法时有发生”在学校里,教师和管理人员手中的工作权力和威信,为大学生腐败开辟了道路,一些大学生唯级别是尊,唯老师是尊,把对权力的尊重和自身利益相结合,进行着权钱交易;同时,社会上的很多不公平竞争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提高自己能力的信心,从而不再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变得沉迷于吃喝玩乐中,荒废了学业“

2.信仰危机

/信仰危机是指对信奉与遵行的某一观念体系经过一定的困惑和忧虑,产生怀疑和动摇,甚至最终放弃了这一信仰,但尚未确立起或无法确定新的信仰的精神意识状态0¹”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理性与理想的适度张力的消失,大学生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因而怀疑理想,怀疑自己的思考,原有价值体系和信仰对象被消解,新的价值体系和信仰对象又未能及时有效地建构起来“在这种暂时的精神真空带里,必然会导致信仰的怀疑!迷失,或信仰的庸俗化,表现出对现实的困惑!忧虑甚至幻灭”部分大学生把自己与社会正常关系加以扭曲,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扭曲关系又走向了极端,极端自利的个人主义盛行,社会道德感的丧失;部分大学生把理性与非理性合理关系的颠倒,大学生对信仰的选择依靠理性,但在信仰危机时,崇尚非理性就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以潮流的选择代替自主选择,争相效仿新的潮流,大学生的个性淹没在社会潮流之中,并且以市场取向代替人生信仰的价值取向,大学生顺着/社会行情0而/自我塑造0,人生选择不再由人生信仰导向,而被所谓的/社会行情0所取代“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期,多元化的文化观念和价值理念始终处于冲突与融合的状态,不仅使大学生现实的价值选择难以确定,而且也必然导致终极价值选择的困惑,从而陷入信仰危机”信仰危机的恶性发展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旦陷入信仰危机,就会失去原有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它不仅将失去前进的巨大动力,而且还将造成社会混乱,甚至倒退,也有可能出现转折“以忧虑!怀疑!求真!至善为精神追求和观念指向的信仰危机,标志着大学生对自身命运的积极思考,也标志着大学生精神生命的更新”因而我们要科学地认识信仰危机,并积极地寻求更具有时代生命力的精神家园,实现精神世界的飞跃“因此,正确对待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尽快消除和解决信仰危机,建构具有新时期生命力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3.缺乏诚信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期,我国虽然遭遇到很多困难和危机,但诚信一直是

我们所推崇的基本素质“作为大学生群体,诚信是最基本的品质,诚信缺失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一是缺乏诚信观念,导致认识上产生偏差,就学会虚伪!欺诈,滋生/自私0!/冷漠0等不良行为;二是学业诚信缺失,学习既没有目标,也没

有兴趣,更没有动力,上课不认真,考试作弊情况严重,虽然处罚日益严苛,可

是作弊的人数却没有减少,论文东拼西凑,没有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好成绩,走

入社会后才发现没有发挥自己作用的真本领;三是经济诚信缺失,个别学生将家

长给足的学费拖欠不交,用于自己消费,为了获得助学贷款而去伪造家庭经济困

难证明,毕业后即使有偿还能力也不愿意偿还贷款,据统计,/在已到还款期的大

学生中有近20%的贷款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还款违约情况0-à;四是交往诚信的缺失, 大学生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没有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就是恋爱对象也有相

互利用和欺骗的情况,为了利益和荣誉,相互攻击,如果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

老师之间!大学生与其他社会角色之间彼此丧失了最起码的信任感,变得世态炎

凉和人人自危,如果遇到困难或灾难时,就会处于绝对无助的困境;五是就业的诚信缺失,个别大学生为了包装自己,伪造优秀的简历和求职信,无中生有,一

个班出现十几个/班长0及若干个/班干部0,涂改成绩,制造虚假等级证书,虚

构经历来增加求职的祛码,有的虽然己经签订就业协议,还与其他单位签订协议;

六是网络交往不诚信,网络具有虚拟化!匿名化等特点,有的大学生发布虚假信

息,制造病毒,毁坏他人荣誉,盗取他人数据和资料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诚信

缺失的表现,大学生缺乏诚信,严重威胁到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

4.缺乏责任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涌入,个人本位主义的思想

观念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起来“这种观念的影响滋生出许多不良的社会现

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树立产生了消极的作用,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沉重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自顾不暇,过多地关注自我,缺乏归属感!安全感和社会认

同感,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相当一部分学生从

大一就开始参加考证和考研辅导班,与考研!找工作无关的课程和活动不闻不问,培养和增强社会责任感也就无从谈起“中国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学生缺乏责任感,传统观念认为,父母可以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一切,只讲/奉献0不图/回报0,使

得大学生们从小习惯于接受,不懂得付出,淡化了责任意识”一些家一长对孩子的溺爱,在物质上为孩子透支性地付出,精神上却忽略教育,使独生子女形成感情

上的/以自我为中心0,养成了任性!执拗的坏脾气,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从而

影响其责任意识的养成“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对考分负责,对分数之外的事情都

不用负责,这种畸形的家庭教育自然淡化了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不

是大学期间养成的,中学期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主导下,学校片面重视

智育,轻视德育,学生过分追求考试分数!轻视文明修养“在大学期间的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社会责任感教育渠道单一,方

法缺乏有效性,内容缺乏时代性,形式缺乏多样性,不能使受教育的大学生产生

共鸣,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与社会实际接触不多,缺乏社会

经验与社会实践,看问题较片面,往往容易走向极端,不能冷静!客观!全面地

分析和看待各种社会问题“部分大学生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自我意

识水平不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

色”个别大学生往往单纯地站在自己的角度认识社会,却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及

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依赖!互相承担,他们貌似很关心社会,批判一些现象,但是他们单纯地否定现实,却从未想过如何将社会建设得更加完善!更

加美好“

(三)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潜在影响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发展处于健康!稳定!持续增长的状态,与此同时,社会不安定因素也有所增加和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人民的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社会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

制在不断完善,下岗失业成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项员工淘汰制度正常运行“

这两方面带来的问题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对新时期大学生产生了较大影响”

1.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改革开放30年最伟大的成就,就是经济保持着健康!稳定!持续的增长,但

与发展相伴随的就是社会成员的贫富悬殊“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

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6年的基尼系数

为0.496”中国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或者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

占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或者消费的份额高达50%,这突出表现

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

大!高低收入人群差距悬殊等方面¹“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

来虽然党和政府采取了解决民生的一系列措施,但从根本上!制度上还缺乏力度,富人越来越多,巨富现象越来越严重,给社会造成一些不安定和不稳定的因素“

造成这种局面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现实的城乡存在差距,东部地

区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以及国家优惠政策带来的富裕,垄断行业的地位带来的利润,市场经济体制下优胜劣汰机制使好的越来越好,差的亏损甚至破产,造成职工收

入有较大的差距“问题是富裕以后的地区和个人,不是按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运行,相反还有冒富嫌贫的倾向,最让

人痛心的是,由于体制漏洞和法制不健全的原因,导致出现权利寻租!权钱交易!

贪污受贿等现象,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社会贫富分化影响着高校的育人环境,导致大学生在校园里的贫富分化“一

是部分大学生思想贫富化,嫌贫爱富,看不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吃!穿!

用!行上讲档次!讲享受,形成不良的校园消费心理,同学之间盲目攀比”二是

大学的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蔓延,部分大学生认为人际关系就是赤裸裸的金钱

关系,某些大学生中流行的/为人民服务不如为自己服务0,/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0,有的女生还流行/学得好不如嫁得好0!/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0的观念“三是部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庸俗化,尊敬师长的行为庸俗,不是发

自内心的给老师送纪念品,而是希望老师给予/关照0;有的研究生

把导师叫做/老板0,把自己看成是老师的/打工仔0;同学之间解决问题的方式

就是吃饭,不把学业放在首位,而把搞好关系放在第一”社会的贫富差距直接影

响新时期大学生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精神的培养,影响人刁-的培养质量“

2.下岗失业问题的影响

下岗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给部分大学生以及大学生家庭带

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下岗失业问题是社会的老大难问题,是在中国现实状况下

经济高速发展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

面临的问题“下岗失业问题反映出许多社会问题,一是城镇登记失业率高居不下,2003年至200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4.3%!4.2%!4.2%!4.1%!4.0%!4.2%!

4.3%,近两年又在回升;二是劳动力总量供求失衡,据统计,2010年劳动力总量

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需求岗位新增4000万人,劳动

力的供需缺口在1000万人以上,失业人口不断增加,失业问题仍然是影响民生的大问题”

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加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产生重大的影响“下岗失业是造成城

市贫困家庭的主要原因,由于有了贫困家庭,因而产生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下岗失业问题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直接原因,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就业问题政府千方百计采取措施,无疑大学生就业占有优势地位,但平等地与具

有丰富经验的再就业人员竞争就业岗位,新时期大学生的优势明显不足“部分大

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雪上加霜,辛辛苦苦贷款读书,到头

来找不到工作”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根本原因,在于就业岗位短缺,学生多,岗

位少;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就业信息错位,学校!社会的就业信息存在区域性!

行业性的特点,没有形成全国的招聘用人机制“大学生应聘存在障碍的原因是学

校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错位,大学己有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培养方案不能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供需培养错位,新时期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估计不足,就业期

望值过高,大学生的家庭花费较大的代价培养大学生,期望毕业后能找一个好工

作!好岗位,大多数是以传统的观念来认识工作岗位的好坏,造成认识错位,影

响大学生的目标选择,也有大学生自己对岗位条件要求过高,错过选择时机等等”

下岗失业问题加重了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影响着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感到困惑,大学期间努力锻炼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毕业后准备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可是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对大学生的自尊

心和自信心是严峻的考验,也有个别大学生丧失信心“这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加强就业指导,更加勤奋地学习,掌握过硬本领,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时刻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不够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的素质存在问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这一实践活动的效果密切相关“大学生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主动性!积极

性没有得到发挥,究其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不够”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不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吸

引力!感召力,使大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并在其中

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示出来的影响力和魅力“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大学生作为思

想政治教育对象缺乏应有的尊重,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0”思想是行动的前提,观念是实践的先导,在教育内容确定后,教育形式和方法的采用,部分教师保留

着传统的观念,还是简单的/灌输0!/你打我通0,让学生被动接受,忽视对学生

人格的尊重!生命需要的尊重!学生智力的尊重,特别是学生作为主体的选择性

和创造性的尊重,很难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体验情感!意志!塑造人格,达到思想的升华“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跟不上大学生的思想变

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枯燥,理论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不被大多数大学生

认同,缺乏吸引力,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兴趣,相应地教育

效果大打折扣;在实施方法上采用显性灌输的传统教育方法,而隐性教育方式利

用不够充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存在着远离社会现实的现象,而一旦教育的目标

和要求变得高不可攀,也就失去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三是

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薄弱“调查对/您认为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0的回答,有13.2%学生认为是教师队伍,教师的政治立场!品德

修养!敬业精神,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日常的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最直接!

最强烈的影响,教师队伍需要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高要求,同样行政领导

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也需要在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个人素养!工作

经验等方面接受挑战,但是他们的成就感差,淡化了自己的本质工作意识,职业的认同度低,出现自我轻视现象”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艺术性,教育形

式流于空洞的说教,没有运用典型充分的材料及时对教育内容的本质内涵加以分

析!概括!延伸,使之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对大学生理性思维引向一个更深邃!

更崇高的境界不具备强有力的说服力,缺乏相应的渲染,没有引起大多数大学生的共鸣“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不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亲近!和谐的力量,一种感染!凝聚的力量,从而让大学生自觉接受和主动参

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彰显出来的独特的吸引

力和凝聚力”亲和力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良好效果的手段,也是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

自身人格魅力欠缺,部分教师品德素养较差,榜样示范作用不强”有的缺乏对大

学生具有亲和力的意识,不注重同大学生的角色互换;有的对大学生理解!宽容

与耐心不够,将自己置于权威的位置;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大学生之f白j的心理沟通“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模式不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发展形势”现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以校党委!

学生工作部!院系党组织!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线性管理,形式和方法单一,内容

传授单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亲和力,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对象的成长成才的特点及需要考虑不够,忽视了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能动性!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存在着与社会现实联系不够紧密!时代感不强,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在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方法上,理论说教的形式多,实践活动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

法少,启发式教育!互动式教育等方法运用较少,使得大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政治

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乏吸引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不够,直接影响大学生不能积极!主

动参与,或者参与其中受到的教育和影响较小,甚至产生排斥!抵触等倾向,导

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较差,使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受到极

大的影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精选中国新闻消息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tougao/1685672770154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