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专栏 > 空灵与凝重并存-最新年文档

空灵与凝重并存-最新年文档

文豪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空灵与凝重并存-最新年文档

微信扫码分享

空灵与凝重并存-最新年文档

空灵与凝重并存

在晚明众多的小品文作家中,张岱无疑是其中集大成者。读其散文,给人的感觉是轻松、随意而富于灵动。此类风格清新、内容丰富的作品,确实拥有很多的读者。可是性灵不可能是一个作家的全部,一个作家也不可能只有一种艺术风格。细细品味张岱的文章,外表空灵的背后蕴藏着深深的痛苦与哀愁。

一空灵

空灵属于虚实这一美学范畴。空灵的含义,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美学家宗白华认为,空灵是指意境包含的那个“灵的空间”。张岱论文,很早就注意到“空灵”一格,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表现:

1 境界的空旷幽静

张岱认为自然美“空灵”的典型意象是西湖。人与自然比邻而居,遂得以常常看风景。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高更有塔希提岛。张岱的选择则是杭州西湖。他的一生与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尝言:“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张岱熟悉西湖就像熟悉自己的亲人,张岱对待西湖也像对待自己的亲人。如同每一位作者都有其心中的一方净土,西湖就是张岱心中所能固守的最后的精神家园。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湖就是张岱的生命。所以,张岱在他的散文中总是竭力地去装饰她、

空灵与凝重并存-最新年文档

打扮她、表现她,使得这些描写西湖的散文显得格外空灵晶莹。我们就以他描写西湖的佳作《湖心亭看雪》为例,欣赏其小品文的空灵风格: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叠用几个“一”字,别具匠心地选取了几个表示微小的量词如“痕”、“点”、“芥”、“粒”等,用之以极小反衬天地的广大无边。全文不到二百字,笔墨简洁疏淡,将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巧妙地蕴涵于平淡而雅致的叙述之中,真是景亦空灵,文亦空灵。

张岱也曾以西湖为例,在《西湖梦寻》(卷一)《明圣二湖》中对于境界的空旷幽静作了精彩分析:

“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雪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何逊晴光滟潋。”

一般游湖者都喜欢在春夏、花朝、晴明之时出游,至秋冬、月夕、雨雪之时则“冷落矣”、“星散矣”、“寂寥矣”,而为什么张岱就是喜欢在秋冬、月夕、雨雪之时去游西湖呢?因为西湖在这时最为安静,没有平日的嘈杂喧嚷,一扫日常的艳缛丽,悄然无声,安静到了极点,人的心也静到了极点,只有这时西湖才露出了她的真容,她的美质,她的个性。因此一

空灵与凝重并存-最新年文档

般游湖的庸庸众人,“其于西湖之性情,西湖之风味,实有未曾梦见”。西湖之美究竟表现在哪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固不必泥于张岱之说,但这充分表现了张岱追求空旷幽静的风格。

2 风格的轻快随意

空灵的第二个表现就是风格的轻快随意。如《天镜园》:

“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这小小的天镜园被写得美极了,幽静与碧绿是天镜园的基调,作者读书其中,可谓绝佳享受。可是“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船工的一声吆喝“捞笋!”打破了天镜园的宁静,但同时也带来快乐的生活情趣,因为春笋“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也是另外一种享受。这一处的生活细节犹如一首轻快随意的小插曲,使人读之不忘。

3 追求平淡自然

张岱追求空灵,但与晚明一些文人追求空灵而堕入空泛不同,张岱注意到空灵应有其基础――“坚实”。所以他在文学创作中大多写寻常生活琐事,平淡而简单,体现了其坚实的生活基础。

空灵与凝重并存-最新年文档

平淡是一种不工而工的境界,出于自然而内蕴千锤百炼的功夫。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平淡是豪华散落后的质朴,千帆过尽后的恬然,万象过眼后的明澈。张岱散文的一大特点是切近日常生活,每于寻常琐事娓娓道来,却令人把玩不尽。

如《金山夜戏》写他有一次心血来潮,半夜带着戏班来到金山寺的大殿里演戏,一时锣鼓喧天,全寺的僧人都起来看戏。接着,张岱写了一细节:

“有老僧……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这位老僧人半夜被吵醒,以手拭眼、半梦半醒、不发一言的形象多么栩栩如生!《目连戏》写演出时,万余观众齐声呐喊,“熊太守谓是海寇卒至,惊起,差衙官质问,余叔自往复之,乃安。”观众喧闹非凡,竟然使得熊太守以为海盗到来而“惊起”,这个细节使得目连戏演出的盛况如在眼前,也平添几分趣味。

再如《斗鸡社》:

“天启壬戌间好斗鸡,设斗鸡社于龙山下,仿王勃《斗鸡檄》,檄同社。仲叔秦一生日携古董、书画、文锦、川扇等物与余博,余鸡屡胜之。仲叔忿懑,金其距,介其羽,凡足以助其膊者,无遗策。又不胜。人有言徐州武阳侯樊哙子孙,斗鸡雄天下,长颈乌喙,能于高桌上啄粟。仲叔心动,密遣使访之,又不得,益忿懑。一日,余阅稗史,有言唐玄宗以酉年酉月生,好斗鸡而亡其国。余亦酉年酉月生,遂止。”

空灵与凝重并存-最新年文档

仲叔的“忿懑”、“心动”、“益忿懑”通过张岱平淡却不失幽默的描述如立纸上。此外,张岱的一些小品文,如《梅花书屋》、《不系园》、《严助庙》等全是作者读书或经历过的场所,他用质朴而不假雕饰的语言娓娓道来,他经历的那些场景也就随着笔触的远近深浅而一幕幕展现在读者的脑海里,生动而真实。

二凝重

张岱在晚明是名士,是纨绔子弟;明亡入清,他却成了明朝遗民。因此张岱的作品往往具有风流得意与惆怅痛苦两种不同的况味。这交织起来,就成了张岱散文那种空灵而不乏凝重,潇洒和诙谐又间有悲凉的风格,正如美人鱼赤足在刀尖上舞蹈,惨痛而美丽。

周作人在《再谈俳文》中说张岱:“他的目的是写正经文章,但是结果很有点俳谐;你当他作俳谐文去看,然而内容还是正经的,而且又夹着悲哀。”周作人先生真是一语中的。

1 深厚的人生感悟

“庾信文章老更成”,张岱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经过了大喜大悲的巨变,文章中多了一些深厚的积淀,虽说是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但是深厚的感情还是不时微微流露。所以《陶庵梦忆》、《西湖梦寻》饱含故园之思、身世之悲,文章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作者对于人生、历史和文化的洞察彻悟。

《陶庵梦忆》中写到的一些习风民俗、西湖香火等等,处处流露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如《西湖香市》:

空灵与凝重并存-最新年文档相关文章:

空灵与凝重并存-最新年文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空灵与凝重并存-最新年文档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tougao/137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