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

甜到心口 点赞 分享
《故都的秋》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故都的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郁达夫及其作品。

    2.了解《故都的秋》的艺术特色。

    3.诵读,积累语言材料。

    二、过程与方法

    1.强化诵读,训练语感。训练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把握文章意蕴,并作适当归纳的能力。

    2.领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

    3.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感情色彩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理解一个正直文人不满于现实又无法找到出路的苦闷心境。

    重点、难点

    《故都的秋》也是中国现代散文名篇,它充分显示了作者的个性气质和独特的生活感受、兴趣爱好、文化品位。作者到底描写了故都的哪些风物?抓住了这些风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从这些故都风物中折射了作者什么样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鉴赏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活动

    诵读、鉴赏

    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文章描写了故都秋天的哪些风物。自然风物的客观色彩和作者内心世界的主观色彩是如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体会文章情景交融、以情驭景的艺术风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可选取传统教材中峻青《秋色赋》若干段进行朗读。读后问:这段秋景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丰收,色彩绚丽,喜悦热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同样描写秋天景物的文章,我们看了郁达夫所描写的故都秋景与峻青笔下的秋景有何不同?

    二、简介作者及其艺术风格、本文的写作背景。(根据文意的需要来夹带介绍)

    郁达夫(1896—1945)现代著名作家,浙江省富阳人,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家庭的变故、国家的现状,激起了作者无限愤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战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等,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本文写于1934年8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淡,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游山玩水,留下了一些很好的游记。

    三、范读、感知

    播放课文朗读,学生看书默读,感知课文。

    四、诵读、感悟

    (选择重点章节学生和老师比较阅读,为什么老师和学生读的有差别?因为对课文的感情把握深浅有区别。)

    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诵读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当读到作者直接抒怀部分时更要认真感受作者的心意、情怀。要注意课文的文眼,即“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提纲挈领,笼罩全文,更要认真领会,循此线索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故都的秋》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