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无风无月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通用6篇)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篇1

  教师寄语: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其影响。

  2、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妥协退让造成的。

  3、让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问题导入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指的民族英雄是谁?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是怎样失败的?

  自学探究

  阅读课本p16—18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

  1、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后签订《    》条约。

  2、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______。

  3、 _________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在 _______对中国居民进行野蛮的大屠杀。

  5、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的三国是 _____ _____ _____。

  6、1895年率中国台湾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义军首领是________

  7、“中国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中,中国台湾归日本在《 》中规定的,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要 _____, 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探讨比较: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在内容、危害、影响上的异同。

  尝试性练习

  小试身手,你能行!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执掌清政府实权的是( )

  a、慈禧太后     b、 光绪帝     c、 咸丰帝     d 、李鸿章

  2、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

  a、 林则徐     b、康有为     c 、邓世昌     d、孙中山

  3、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大臣是( )

  a 、左宗棠     b、李鸿章     c 、慈禧太后     d、林则徐

  4、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

  (1)俄国      (2)法国      (3)英国      (4)日本

  a、(1)(2)(3)      b、(1)(2)(4)      c 、(1)(3)(4)      d、(2)(3)(4)

  5、下列四条约中,规定赔款白银二亿两给一国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

  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               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     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7、下列条约中,内容涉及到割占中国一行省的是( )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瑗珲条约》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完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困惑?请都写下来吧。

  巩固性练习

  1、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武器落后                  b 、许多将领贪生怕死

  c、清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d、日本突然袭击

  2、《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碍最为严重的是( )

  a、 赔款白银二亿两             b 、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

  3、下列哪些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殖民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有人说“李鸿章是卖国贼,他的一生是罪恶的一生”请你判断一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何评价李鸿章?

  延伸与拓展

  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台湾是1895年被日本割占的,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祖国的怀抱,被日本侵占整整50年,请结合历史上大陆与中国台湾的联系,给中国台湾中学生写一封信,谈一下对今日中国台湾问题的看法。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篇2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对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上联,李鸿章对的下联。那伊藤博文和李鸿章是何许人也?这幅对联又是在什么情形之下作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自主探究,整体把握】

  依据《同步学习与探究》探究过程部分,自主学习5分钟,解决基础知识,疑惑问题组内讨论释疑解惑。

  【走进黄海,感受悲壮】

  看影片《黄海大战》片段,设计学生活动:模拟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请你为邓世昌写出颁奖词。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去感受历史事件,激发自身的探究精神,积极思考。 通过为邓世昌写颁奖词让学生更切身的去体会他们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

  【角色扮演,体验屈辱】

  学生活动:分角色扮演谈判中的伊藤博文和李鸿章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更直观形象的展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侵略者的憎恶之情。

  旁白:1895年4月10日,李鸿章一行再次登上春帆楼。

  伊藤:停战很多天了,期限很紧,议和条款应赶快签订,我已经准备好修改的粗略条款。中堂你看一看,只有同意和不同意两句话。

  李:  难道不允许分辩吗?

  伊藤:只管辩论,但是条款不能减少。

  李:  贵国既然知道我国为难的情形,那你们的要求应该衡量我们能否达到。

  伊藤:日期太紧,所以把我要做的事毫无隐瞒的告诉你,免得引起辩论。

  李: “核计贵国的开销数目,远不到二万万两。我国负担这样的巨款,必定要借洋人的钱。洋人的借款利息很重,中国实在没有偿还这种债务的能力。”

  伊藤:“借债还款,那是中国的责任。”

  李: “赔款还希望再减五千万,中国台湾不能割让呀。”

  伊藤:“如果这样,立即派兵到中国台湾。”

  李:无语。

  旁白:1895年李鸿章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请政府割辽东半岛、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学生讨论:分析《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认识到《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一史实。

  知识卡片: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中国台湾。

  ——丘逢甲《春愁》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中国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中国台湾》

  教师导学:今天中国台湾岛内有一小股势力兴风作浪,妄图将中国台湾分裂出中国,你能用我们学过史实对他们加以抨击吗?

  【解读史料,感悟历史】

  材料一: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陆、海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补充造船费用。

  材料二: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出什么教训?

  【反思完善,巩固落实】

  联想游戏:由……我想到了……,以此来小结本节课内容

  【教师寄语】

  国人犹记百年前, 甲午海战败师还;屈辱历史已铸成, 落后腐朽是必然;年少仍然需努力,国家富强立新功。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篇3

  以下是关于八年级的历史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综合组赵老师的这节课,算的上是践行“生命课堂”理念的示范课,“好”从“简约”二字体现出来:

  1、教学设计——简约

  仅仅16页的PPT,包含了课前引入、走进历史、走出历史、巩固提高四个环节。去除了不必要的图片、文字、音视频等资料的修饰,使课堂条理更加清晰,易于学生整体感知的形成。

  2、教学风格——简约

  整个课堂让我们感觉听课轻松,老师上课也很轻松。听课轻松,与老师的天然的亲和力、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一阵见血的问题设计、易放易收的课堂掌控能力等等,是分不开的。老师上课轻松,与她充分的课前准备,深入的教学研究分不开,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相信赵老师的精彩呈现,是她辛勤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她称得上是三尺讲台上的“资深舞者”。

  3、新授课程——简约

  第一环节:自学成才——学生自主预习新课内容,对学生提出了问题由其它同学帮助解答;

  第二环节:知识通关——同桌相互提问,巩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环节:走进历史——黑板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即甲午中日战胜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学生小组群学交流之后,老师问题层层引导,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过多的语言,更多的是学生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对问题分析的精彩的呈现。

  4、教学风格——简约

  看得出她对课堂的追求,不在“全面”二字,而是一个“精”字,因此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能清晰抓住重难点,让学生去深入探究,让学生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抽象思维、空间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这节课堂上,学生通过《南京条鱼》和《马关条约》内容的对比,推论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精彩纷呈,听课的老师们也都赞叹不已,一方面对学生知识储备、分析能力的赞叹,另一方面赞叹一位好老师对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发挥着多么大的作用,赵老师做到了!

  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价都用到了“简约”这个词,简约除了能让学生容易形成整体感知,还可以消除学生由于大量信息涉入而担心应接不暇或者无法吸收的焦虑情绪,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更高。同时学生对自己经过深入探究深入加工过的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容易形成长久的记忆,减轻课后充电的负担。这个“简约”我想也与学校的生命课堂理念相融合,追求朴素的教育,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小组合作交流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课堂环境安全有序,学生个个想争做小老师,学生的学习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篇4

  一、学生分析

  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

  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

  (1)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

  (1)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1、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同时,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操作,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构思:

  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做了变动,教学线索安排如下:

  战争起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启示

  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六、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展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提出问题:“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残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2、战争起因。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战争的经过。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然后展示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

  4、战争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5、战争影响。教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认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篇5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

  ⑴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⑵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

  ⑶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⑷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中国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

  2.⑴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

  ⑵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

  ⑶《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重点与难点】

  重点:1.黄海大战。2.《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二、【自主先学】(12分钟)

  1.1分钟浏览课本绿标题及正文,快速写出本课主要讲述的什么战争?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认识了哪位民族英雄?

  问题:(1)                 (2)                  

  战争:                   

  民族英雄: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黄海大战: 时间          民族英雄            结果                  。

  (2)威海卫战役:结果             ;后果:1895年,清政府派________去日本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条约》。

  (3)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间         年。

  中方代表:             ;日方代表:            ;签约地点:            

  内容: ①                    ②                          

  ③                                   

  ④                                           

  三、【展示点拨】(15分钟)

  (一)分组探究

  1.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

  2.从课本形势示意图上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3.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4.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一位英雄的故事。

  5.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比较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异同。

  6.结合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7.总结本课内容。

  (二)展示点拨。

  四、【知识整合】(5分钟)

  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        、侵略        称霸世界的梦想。            

  时间:         年 。 

  时间:      年     月。

  地点:黄海大东沟

  黄海大战  结果:1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      与二百名战士壮烈牺牲。

  2日本舰队遭到重创  

  背景:日军夹攻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时间:       年

  地点:日本马关。

  签约人:中方        ;日方         ;

  《马关条约》        1割       、        、         给日本。

  2赔款日本军费白银          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          。

  4增辟通商口岸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五、【分层作业】(7分钟)

  a层【基础达标】

  1.甲午中日战争的“甲午”是指  (   )

  a.1893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6年

  2. 右图人物是在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他是 (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丁汝昌

  3.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是      (   )

  a.战舰装备落后

  b.日本海陆两路的进攻

  c.军队士气低落

  d.清政府腐败无能

  4.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海上实力的一次大较量。当时参战的中国海军是(   )                 

  a.福建水师 b.北洋舰队

  c.南洋舰队 d.广东水师

  5.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双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6. 因签订《马关条约》而被国人唾骂的清府官员是     (   )

  a.袁世凯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

  7.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中国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允许外国在我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是          (   )

  a.《北京条约》        b.《中法新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 甲午战争结束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层【能力提升】

  10.(07•山东济宁模拟)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七子之歌•中国台湾》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群弟我就是中国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读了这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作,请你说一说:

  (1)中国台湾是怎样割占的?    

  (2)诗中“郑氏”指的是谁?“酷炎的夏日”指什么?

  (3)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4)中国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来少数分子大搞活动,你能用史实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有力的反击吗?

  效果评价:优(   )   良(   )  中(   )  差(   ) 评价者:

  需要改进和强化之处:                                                

  六、【拓展升华】(4分钟)

  1、除了知识方面,你还有哪些收获:

  ①学习方法上                                                        

  ②情感认识上                                                     

  参考答案:

  a层:1、b  2、c  3、d  4、b  5、d  6、c  7、c  8、c  9、c

  b层:答案(1)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中国台湾岛给日本;(2)郑成功;日本的殖民统治;(3)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4)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230年三国时期的吴国曾派大将卫温到过中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盘踞38年之久的中国台湾。后来清政府对中国台湾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篇6

  一、学生分析

  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

  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

  (1)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

  (1)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1、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同时,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操作,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构思:

  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做了变动,教学线索安排如下:

  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启示

  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六、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展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提出问题:“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残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2、战争起因。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战争的经过。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然后展示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

  4、战争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5、战争影响。教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6、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认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6481115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