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拱手江河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篇1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引言

  【赢得XX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的因素】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魅力

  第一节     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活动一】讲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子、汉赋、唐诗、宋词、宋元曲、明清小说等等

  (1)、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活动二】列举中华文化事例并作介绍。

  ①、方块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②、故宫是我国古代皇家宫殿的标志性建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③、京剧。④、编钟。⑤、粽子。⑥、丽江纳西族文化…………。

  (2)、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

  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

  称谓 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

  思想家 孔子 整编《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经)、儒家学派创始人

  军事家 孙武 《孙子兵法》

  文学家 曹雪芹 《红楼梦》

  …………  

  ——为什么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答:因为他们用自己光辉的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都从不同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典籍

  科技工艺

  (3)中华文化的构成     文学艺术

  道德伦理

  …………

  【活动三】列举言语或格言对为人做事的影响

  如:a、吃一堑 长一智  说明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b、车到山前比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是激发身处逆境中的人民的勇气、鼓舞其斗志的良药。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言语或格言都充满辨证思想的成语。

  (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中华民族优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

  ②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2、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活动四】与传统美德有关的成语或故事,说出它们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

  苏武牧羊——爱国主义       徙木为信——诚实守信

  负荆请罪——宽以待人     都反映了爱国、贵和、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

  表现 内容

  奉献精神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爱国情操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崇高志趣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昂扬锐气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浩然正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广阔胸襟 厚德载物、道济天下………

  英雄气概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

  社会理想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为政风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活动五】练一练:名言警句于传统美德连线

  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 e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d   )          b、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注重道德内省 (   a   )    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胜者强;君子强学而力行)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c  )    d、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苟利国,不求富贵)

  捍卫道德尊严(  b  )                   e、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崇尚人伦和谐道德传统(  f   )    f、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礼之用,和为贵)

  (2)中华传统美德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作为传统美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例:南京路上好八连

  第二节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活动一】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用人物或事例说明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

  答:“中国的脊梁”就是指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奉献自己一切的人们。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孔子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也”;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芒。但“中国脊梁”并非只有英雄人物,千千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当中华民族遭到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分歧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如洪秀全、孙中山等等;为保卫祖国,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中国的脊梁,如王利伟等;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中国的脊梁;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并搏的工人,是中国的脊梁;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中国的脊梁………。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为什么?因为一个民航组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质,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活动二】朗诵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该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描绘了“九•一八”以后,中华儿女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捍卫祖国大好河山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热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歌颂了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答;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答:(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它所赋予新的时代气息,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爱国主义就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最诚挚最深厚的感情。

  填表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名言警句 历史典故

  团结统一 “定于一”、“尚统一”、“一天下”  郑成功收复台湾

  爱好和平 “和为贵”、“与人为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昭君出塞等和亲政策

  勤劳勇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卧薪尝胆、吃一堑,长一智

  (3)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不解力量之源

  【活动三】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毛泽东的这段话?什么是长征精神?

  答:(1)“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a、宣言书:它向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蒋介石等是完全无庸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b、宣传队:它向11个省大约两亿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c、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中,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2)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公里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新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2、民族精神我传承

  【活动四】○这些中国留学生的行为为什么会赢得热烈的掌声?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于国家利益的事。○当雄壮的国歌奏响时的感受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2)面队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即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2)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活动五】在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我们可以说:

  ﹡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要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评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心骨”作用等等

  请你结合和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1)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a、明确传统文化中哪些应该抛弃,哪些是该继承的,该从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在于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a、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灿烂文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孕育了极富有生命力的优良传统。b、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传统中吸取营养,才能陶冶情操,塑造民族性格,使民族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3)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a、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既不能因为它带来机遇而丧失警惕,更不能因为它带来挑战而畏缩不前。b、任何时候的民族精神都不是从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风雨中经受磨炼而不断发展的。c、只有大胆地吸收其他民族的优良文化成果,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不断发扬光大。

  ☆井冈山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典型题目:

  1、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从“愚公移山”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奋斗。

  (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理解。(4分)

  答: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XX年翻两番,达到40000亿美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左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列举一位我国古代或近代史上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和相关史实,谈谈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5分)

  答:例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民族精神的内容很丰富,就你最有感触的一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你该怎么做?(5分)

  答:我们要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学习中要做到乐观开朗、自强自信。遇到挫折不气馁,不退缩,如考试失败后不能心灰意冷,要善于找到差距,弥补不足,争取成功。

  2、阅读古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说它出自何处?大意是什么?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它告诉我们在新时期应怎样做?

  答:(1)、出自朱柏庐《治家格言》。(2)、大意是: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之不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3)、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4)、它告诫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这种传统美德,反对懒惰奢侈、贪图享受的恶习。

  3、请你说说中华文明有哪些独特的文化?(不少于三个)

  答:(1)年画是中国特有的画种。如“年年有鱼”。(2)女书。(3)武术。(4)古代诗歌、汉赋、唐宋传奇等。(5)独特的中国戏曲如京剧、昆剧、越剧、粤剧、豫剧、黄梅剧、川剧等。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篇2

  一、认清目标  明确要求

  知识与技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查找资料、链接所学历史知识把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并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本课知识脉络

  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识记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难点: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自主学习   认真准备

  课堂预习(15分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预习题,并在教材中做出相应的标记)

  (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2)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3)请你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容。

  (4)请你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

  (5)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影响?

  (6)请列举中华传统美德。

  (7)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

  提出质疑:(2分钟)(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那些不懂的或者你发现的问题请写下来)

  四、互动交流: (13分钟)

  五、课堂检测(10分钟)

  (一)填空题

  (1)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________  、___________。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中。

  (2)独具特色的_________、浩如烟海的____________,名扬世界的__________异彩芬呈的____________,充满智慧的__________,完备而深刻的_________等,共同组成____________的中华文化。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华文化,是世界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4)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二)分析说明题

  汉语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除了其特有的书法,对联、诗词等艺术形式外,还有能极为准确的表达语意的成语,这更是其他语言文化所不能比拟的。

  1、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

  2、 请说出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 并列举一些代表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至少三个成语)

  3、 请说明中华文化的影响

  4、 你还知道哪些中华文化特有的文化形式,试举二、三例。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教材以真实的案例开篇引领学生去思考、感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教材选取了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开发和建设引领学生认识民族自治地方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教材介绍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以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本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明确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知道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是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形成原因、地位,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作用。

  学情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个概念初三学生是比较生疏的,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离我们生活很遥远,虽然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如: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等了解的很多,但是要做到更好的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文化的认同感,并且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各民族有好往来,必须对民族关系、民族政策进一步了解,从而认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遵循“以活动带动学生学习”的思路,把活动作为实现教学目标和连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载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把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此,本课共设计了五个活动:

  活动一:听歌悟理。

  让学生听《爱我中华》,思考两个问题:你从歌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获得了什么感悟?学生得出了“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平等、团结,和谐相处”等结论,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教师在出示三则材料(历届人大代表少数民族比例、中心向西藏赠予“民族团结宝鼎”、东西合作的重大工程)让学生“深入分析”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活动二:东西论坛。

  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站在东部和西部的角度上,分析各自的优劣,明确东西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得出: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是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教师再进一步列举前苏联、南斯拉夫、伊拉克、卢旺达因民族不团结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并与中国进行比较,加深对这一结论的熟悉。

  活动三:自主探究

  让学生探究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形成原因、地位、作用这四个问题。教师根据材料中关于内蒙古取得的巨大成就重点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作用。

  活动四:走进生活

  让学生设想:假如你们小组有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在平时的交往中你应该留意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确我们应该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同学,与少数民族同学平等相处。

  活动五:我的收获

  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从知识、能力和行动上对学生提出要求。

  之所以把活动作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主要形式,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没有活动,熟悉将不能顺畅进行。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去充分思考,运用原有的知识进行思维,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熟悉水平,这比老师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很多。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提高学生学习爱好是提高学科成绩的重要条件。根据初中生特点,多组织活动无疑是提高其爱好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活动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途径。为了完成活动,学生必须全身心投入,充分启动思维,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将得到极大提高。

  需要留意的是,活动首先是学生的活动,其次才是教师的活动,学生应该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多数时候只是起点拨、引导作用。要相信学生能够完成绝大部分任务,假如教师的干预过多,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处理

  (一)关于基础知识的处理

  首先,从获取的途径上来看,应该主要以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应该设计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得出结论。如在本课《听歌悟理》环节,通过设置欣赏歌曲《爱我中华》这一情境,学生在探究中能够比较轻松的得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这一结论,这自然要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效果要好。

  其次,在把握策略上,要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只有让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有助于加深理解,进而牢固记忆和应用。

  再次,在学习习惯上,要让学生学会记课堂笔记。

  另外,在指导策略上,要有侧重点。对一些不必要的知识要大胆舍弃,以突出重点。

  (二)关于基本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设置问题情景,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1.合理选取情景材料。首先,材料要有有用性,材料要有针对性,要围绕学习目标而设计,为完成学习任务服务;再次,材料要有时代性,要选取最新的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

  2.科学设计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的要害。首先,难度要适宜,不宜过高或过低。其次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和层次性,逐渐上升,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体现面向全体的原则。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当中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

  1、采用情境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背景,让学生置身于其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好奇心和求知欲。

  2、 选择了学生关注的话题,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了他们对生活中时事的关注。

  3、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分析然后内化在他们的思想中,外化在他们的行为中。

  4、采用自主阅读体验,彼此交流,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而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

  不足之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面窄;合作学习对于一些小组来说只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的效果。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篇4

  一、中华文化 1. 各族人民是中华文化的缔造者。 2.  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3.  中华文化的组成(内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 4. 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化的力量如何?)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5.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6. 中华文化的地位: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7.  中华文化的作用(影响)?  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华传统美德 8.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表现): ①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  ④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  ⑤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 ⑦ 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   ⑧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⑨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 9.  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  10. 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  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弘扬民族精神  11. 为什么要具有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2. 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3. 民族精神的作用(为什么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 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  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14. 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  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② 新中国成立后: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等。  ③ 改革开放以来: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 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15. 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6. 如何弘扬、培养民族精神?  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篇5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的特征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穿越历史长河,世代相传,绵延不断。

  重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表现为“三性”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b、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原因:a、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有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a中华文化的构成中体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b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c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d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有异和兼收并蓄。

  ①所谓“求同有异”就是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②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3)包容性的意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这种包容性,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①汉字记载、史书典籍保存;

  ②中华文化所独有的包容性;

  注:在当代为什么要努力繁荣和发展我们中华文化?

  a、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b、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振奋我国民族精神,促进社会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c、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适应当代国际的需要。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三、中华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爱好和平(赢得世界赞誉)、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内在气质精神力量)。

  2、核心: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的作用: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精神?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②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③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促进民族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要求。

  ⑤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抵制外来思想文化影响,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策略)的需要。

  ⑥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强基固本,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

  七、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⑥我们人人都应当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共同叙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注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注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

  (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篇6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懂得新时期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②理解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懂得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④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2.能力目标  ①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伟大作用,引导学生要用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活动探究法、情感体验法、时政分析法等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愿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重要作用。5.教学难点: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二)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第二部分内容,学生在全面了解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后,教师需要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事物认知和理解能力,对国情国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水平有差异,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与运用能力有一定的欠缺。(四)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由教师讲解会显得很枯燥,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时政新闻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分析时政热点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一、  教学过程 (一)时政热点钓鱼岛事件导入新课9月7日,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同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发生相撞。我国被撞渔船“闽晋渔5179号”遭到日方扣押。船长詹其雄及14名船员被日方逮捕,中华儿女群起抗议…(二)讲授新课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环节一】:民族精神我感知(内涵)列举五千年发展中,”中国脊梁”以及他们身上流淌着什么品质和气节?                                              注:1.学生列举并感知,师生共同归纳完成p69表格;2.根据师生共同归纳完成p69表格后, 能否概括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内容名言历史典故热点事例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爱国主义   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69爱国主义(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过渡) 不同时期,民族精神有着不同表现,尤其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环节二】:民族精神我感悟(体现)老师展示不同时期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展示,归纳那时期民族精神体现的以及实质注:采用启发式、讲授法,边展示边启发,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材料(7图).二: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2)新中国成立后: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世博志愿者精神…

  (过渡) 正是伟大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中,虽历经无数考验,面临巨大的灾难—自然灾害外敌入侵,但中华民族在大难面前从未退缩过、屈服过,而是知难而进,在挫折中奋进,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

  【环节三】民族精神,我领悟(地位、作用、意义)注:先请同学们独立阅读课本p68-69,然后参与讨论并归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什么?

  三、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p68)。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p71)。 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力量之源。(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p69)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71)【环节四】民族精神,我传承时政点击钓鱼岛事件(续): 船长詹其雄在被拘留期间表现非凡注:1. 分析为什么说詹其雄船长是“英雄好汉”?他的力量源自于哪里?2.学生畅谈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从内容、形式、对文明成果态度等)四、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2.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v      时政点击危机又起:青年一代,任重道远(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可谓不惜代价、不计成本。两天多的时间里,渔政201、203两条船一共在钓鱼岛周围遭到了8艘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舰的跟踪、挤挡。)【环节五】课堂小结我们要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须过三关:第一关感知民族精神,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体现;第二关领悟民族精神,深入理解它的作用;第三关传承民族精神。第三关是我们学习本框的目的。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16231154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