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说的甜蜜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微信扫码分享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通用16篇)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1

  课  题

  2.3.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课  型新  授

  教学

  媒体多媒体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过程

  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能够把维护各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1.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和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2.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教学

  重点一国两制

  教学

  难点一国两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引出本课内容一、        五十六各民族是一家(板书)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提问: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小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        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1.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主人。我国各民族之间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学生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活动一:①、邮票展示的服饰属于哪个民族?答: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族。②、除了上述民族外以,我国还有哪些民族?答:汉族、壮族、苗族、回族、满族、白族、布依族、水族等五十四个民族。③、介绍一个你感兴趣的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等。搜集相关材料,说明我国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2.分析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前提条件

  物质保障

  政治

  保证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

  关系:三、        实现中国和平统一(板书)1.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展示材料:XX年3月4日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绝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中国台湾人民的方针坚决不变;第四,反对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小结:表明我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分裂,积极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台湾问题。2.“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展示历史资料:香港回归的视频资料澳门回归的视频资料小结:总结“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3.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板书)提问:是什么时间制定的,它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小结: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课堂小结: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属于一个中国,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作为青少年,要为实现祖国统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标注在课本上。讨论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内在联系。阅读材料后,回答:“四点意见”表明我国政府解决中国台湾问题的立场是什么?观看史料,谈自己的感受。讨论“一国两制”的意义。讨论:《反分裂国家法》颁布的意义。说出::自己能为国家的和平统一做点什么?理清知识体系,明确责任。形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民族尊严和自豪感。感受国家统一与青少年成长的密切关系。总结本课内容并对青少年提出要求。

  作

  业

  布

  置

  1、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答:a、要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b、要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c、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2、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认识上面两幅图片的含义吗?(教材43页)

  3、香港特区区徽:洋紫荆是香港的像徽,将它放在红底上象征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花瓣上的五颗星代表港人热爱祖国,全旗使用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

  澳门特区区徽:区徽上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澳门古称“莲岛”,莲花象征澳门,五星照耀下莲花含苞怒放寓意澳门将兴旺发达,绿底象征和平与安宁,弧形排列的五星象征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莲花、大桥、海水是澳门的自然景观。

  4、现阶段,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现阶段,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5、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

  答:诗中强烈反映了长期以来,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充满的无限思念之情,实现祖国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即渴望祖国早日统一。6、列举史实说明中国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答:(1)、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中国台湾。(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3)、清朝施琅挫败分割中国台湾的阴谋。(4)、1884年,清政府设置中国台湾府,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5)、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在国际法上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中国对中国台湾的主权。

  板

  书

  设计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分析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反思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2

  年级: 初三            科目:思想品德               主编人:课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学生学习流程

  训练题目专区

  批注感悟一、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掌握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懂得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理解“一国两制”方针,知道我国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二、前置知识及本节内容在章节中的位置作用:前置知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和党的基本路线。位置作用:本节内容是该课的第三框,通过学习懂得处理好民族关系有利于祖国的建设,从而为增强爱国情感奠定基础。三、预习效果检测:填空题四、反馈一:五、重点内容研究:1、核心问题呈现:(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2)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3)青少年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4)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5)“一国两制”的含义;(6)我国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的态度。2、阅读右边题目,自我理解并作出正确选择:3、在小组内提出并交流你的问题,合作探究4、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5、有哪些问题请教老师?6、把你认为重要的和老师点拨的内容整理到批注栏7、现在做练习题六、反馈二七、老师认为这一堂课的难点是:我们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八、整理消化九、当堂检测(同桌互查,并记分。)十、反馈三导入:你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有哪些?选一个你所熟悉的,向同学介绍它的服饰特点、风俗习惯等。三、填空(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划出)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   个民族。                 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民族  .     .    .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                         。4、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要                        、                    、                  ,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5、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                       ”的基本方针,简称“          ”。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        和       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制度,香港、澳门、中国台湾保持原有的          制度和          长期不变。6、               ,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五、选择题1、XX年5月,中国共产党荣誉主席连战、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先后访问大陆,进一步深化了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c、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2、拉萨发生“3.14”打砸抢烧事件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紧密团结各族群众,迅速依法采取措施,果断平息了这场暴力事件。这一正义行动(    )①依法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②有利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③有利于早日实现两岸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XX年5月28日,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北京举行了会谈。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扎扎实实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质进展。这一“希望”(    )    a表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c意味着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    d强调和平交往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4、XX年1月1日起,国务院最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施行。《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地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这表明(    )a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是自治地方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c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7、《现代教育报》p31一、我来选择二、1、我来回答三、我来理解十一、消错区(教师的教后反思)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3

  【课标要求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以活动探究为主,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并归纳、提炼出主题。

  【学生分析

  中学生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本课将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认识社会现象,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坚信中国台湾一定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2、能力目标: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最终要落实在每个人实际行动中。

  3、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2、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教学方法】

  音乐熏陶法、视频播放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等。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达到情感体验与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反复播放flash 《爱我中华》

  导入语:欢快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这个欢乐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欢乐、带着自豪、带着美好的祝愿走进我们的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1过渡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哪一个民族是最盛大的一朵民族之花?

  学生回答:汉族

  问题:你了解我们的汉族么,知道汉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学生回答: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问题:有哪些文化典籍?

  学生回答:四大名著、史记、汉书……

  2过渡语: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它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自己的文化典籍,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同时汉族也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民族,除了汉族之外,在我国还生活着五十五个民族,由于人口相对汉族来说较少,我们称她们为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结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图片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

  大屏幕出示几幅少数民族的图片,请学生共同辨认是哪一个少数民族。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几个活动和几幅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感性认识, 。

  3过渡语: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民族面貌(出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关系。然而有些少数民族还有或大或小聚居区。在相对较大的聚居区内我国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

  问题:请仔细阅读民族分布图,找出我国共有哪几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什么?

  学生交流,归纳得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藏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教师总结:我国在包括自治区在内的所有民族聚居区实行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阅读教材42页最上面一段文字,找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提出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设计意图】

  利用我国民族分布图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出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4、过渡语: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引导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迎来了民族关系的新时代。

  问题:阅读教材42页中间大字部分找到新时期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学生阅读交流,归纳得出: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师总结:我们都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也先后有过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的时候,可见今天的平等与团结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做才能有效地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平等与团结呢?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发言: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不歧视少数民族、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

  教师总结: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浇灌了我们灿烂的民族之花,实际上尊重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不履行这个责任和义务会怎样呢?

  学生简单交流:受到法律制裁

  教师总结: 仅仅是受到法律的制裁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展示相关犯罪份子被法律制裁的图片

  教师总结:这件事情发生之后,相关人员不但受到法律制裁,还遭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谴责。因此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维护民族团结,绝不能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西藏地区发生的事件,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我国政府对待民族问题的具体态度,明确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质疑探究、感悟升华

  1、过渡语:我国是一个民族较多的国家,只有民族团结了,我们才能奢求祖国的统一,而为实现祖国的统一,五十中华儿女为此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请阅读教材43到44页一段,找到是谁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学生阅读教材得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导语:接下来,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企盼祖国统一的历史

  展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问题:香港和澳门回归之前风别属于英国和葡萄牙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受其影响回归前的港澳地区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这会不会给港澳地区带来制度冲突,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如果不会那又是得益于什么方针政策?

  播放视频“香港回归十年的辉煌历程”

  结合视频和图表让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个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            社会主义制度       祖国大陆

  两种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中国台湾地区

  【设计意图】

  利用视频和图表简明扼要的使学生对一国两制的内容有所了解。

  3、导语: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我们的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是令人值得骄傲的事,然而祖国的统一大业并没有完全实现。

  多媒体播放《乡愁》

  教师:一首《乡愁》,勾起了遥远的记忆,有人说这哪里是乡愁,明明是国愁,老师为什么把乡愁叫做国愁,愁什么?

  学生回答:愁中国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

  教师:最近国际社会上经常有人宣扬中国台湾不是中国领土,中国台湾是不是中国领土,请你拿出自己的证据?

  学生回答: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中国台湾、地理学家发现中国台湾是地壳运动后从大陆脱离的、中国台湾生活着高山族……

  教师:中国台湾回归祖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借鉴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经验,解决中国台湾问题我们应该本着什么原则、运用什么方针?

  学生回答:一个中国的原则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教师:其次我们还要坚定自己的立场,站稳脚跟。

  展示海峡两岸先行开放旅游航点分布图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视频《乡愁》可创设视听情境,展示中国行政区地图引发学生对中国台湾问题深深的思考。通过海峡两岸先行开放航点分布图,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台湾回归祖国是两岸人民民心所向。

  三、归纳总结、指导践行

  播放背景音乐《外婆的澎湖湾》

  1、利用板书归纳本课重点知识

  2、教师总结:浅浅的海峡,阻不断两岸人民的统一之情。具有5000多年历史中华民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彰显着强大的凝聚力,相信有了民族的团结,有了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祖国的统一大业最后必将完成!

  【设计意图】

  直观、系统的板书,可以清晰的体现知识点,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通过教师寄语配上熟悉的音乐,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在此处得到升华。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4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用录音播放几首少数民族歌曲片段,引入新课内容,也可由教师简单跳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来引入新课。)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在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得出:)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用“三个离不开”来阐述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2、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以活动中导入,使学生体会到各民族在创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方面所具有的权利,从而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

  (再从法律的角度加以阐述)

  (2)、自觉维护民主团结

  (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作到“三个尊重”

  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从两幅图案入手,了解并体会祖国统一及“一国两制”)

  (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板书)

  (教师讲述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并用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的制度的事例,来说明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板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由学生朗诵“一国两制”的说明。使他们对此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再请学生深情并茂朗读相关连接内容,从而说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具有的生命活力。)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板书)

  一国两制

  (并明确告诉学生:)

  坚持一个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板书)

  (再从连、宋打破僵局,访问大陆到目前中国台湾民众意愿来说明祖国完全统一的必然趋势。)

  (与学生一起简要回顾第三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学生预习第四课内容。)

  预习提纲:①当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要发展,应当怎么办?中国如何走发展之路?

  ②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哪些基本国策?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5

  总第八课时

  【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型的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能力目标

  ◆培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

  【预习导学】

  1、填空:(1)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_”,简称为“_____________”。

  (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3、“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它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的意义?

  5、我国政府针对中国台湾问题的“四个绝不”政策是什么?

  【问题探究】

  1、活动一:欣赏教材p41一组邮票和彩图

  思考:1)、你能说出这一组邮票中展示的服饰分别属于我国哪个民族吗?(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族)

  2)、看谁说得多:除了上述民族外,我国还有哪些民族?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针对这一民族国情,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是什么?

  上述问题解决后可由学生小结本目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活动二:合作探究(各民族一律平等)

  要求学生搜集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方面的资料,完成图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加深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平等”作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得到法律的认可。这些具体的规定使这一原则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思考: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分别是什么?

  3、活动三:维护民族团结重在行动

  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教师归纳小结:1)自觉做到“三个尊重”;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同学;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这些都是属于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情。)2)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此类题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皆可得分。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归纳一下做法:从意识和行动两大角度来谈,让学生有路可寻。

  4、活动四:双徽争艳

  学生交流:两幅图片的象征意义。教师结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帮助学生加深对“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认识。

  展示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与稳定的图片。

  通过这一活动,认识到“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正确性,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5、活动五:体验“乡愁”

  请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理解交流:你是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的?

  思考:一个中国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我国政府对台政策是什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得意义?教师小结归纳内容。

  【例题精析】

  [试题1]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人民欢聚一堂。”这是一首赞美青藏铁路——民族团结之路的民歌。

  请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简要评析] 这是XX年河南省的中考试题。以歌曲为背景,将教材知识与背景材料紧密相连,考查学生对民族团结方面知识的理解,回答本题必须紧紧抓住关键词“民族团结”来组织答案,同时还要结合材料进行一定的分析。

  [参考答案] ①材料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③青藏铁路的全线铺通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举一反三:XX年5月20日,新疆日报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新疆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国民经济以年均增长10.3%的速度向前发展,到XX年全区生产总值达3494亿元,比1978年增长16.4倍,人均生产总值16860元,以当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2217美元,首次突破美元大关。

  目前,全区共有少数民族干部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2%。全区5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43个民族乡的州长、县长、乡长全部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干部担任;99个县(市、区)长中,有81个是少数民族干部。

  某校看了上述新闻材料后,为了使学生能充分认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决定让每班出一期黑板报。具体内容如下:a:新闻材料感悟.b: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每个华夏儿女的义务,作为中学生的你准备以什么实际行动去维护民族团结?

  ⑴请你写出黑板报中a项任务的具体内容。

  ⑵请你就b项任务中的如何加强我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几个金点子。

  ⑶请以中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作为本次黑板报的结尾。

  【目标检测】                            

  1.我们党和政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                                                                   

  a. 平等、自由、互助              b. 民主、团结、进步

  c. 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d. 民主、自由、发展

  2.(常州)近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各中小学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为公民,维护民族团结必须( )

  ①信仰其他民族的宗教              ②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            ④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无锡) 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50多年来,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广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充分体现了。        (     )

  a.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b.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4.(贵阳市)一位网友发表了一首有关两岸关系的诗歌(节选):“……/咱娘在生前可一再叮嘱/咱们家历代姓‘中’名‘国’/……/兄弟呀/‘中国’两个字比你我生命更重要/……”这说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

  a. 反对分裂活动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

  5.XX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12周年纪念日。香港回归祖国10多年来,仍然保持着自由港的特色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被公认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这说明                                           (     )

  a.“一国两制”对任何国家和地区都适用  b.“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发挥了巨大优越性

  d.香港的完全自治调动了“港人治港”的积极性

  6.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仔细品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这首诗歌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个方面? 

  (2)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党和政府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请你用事实说明这一方针是正确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课后训练】

  1.(泰州)XX年12月5日起,中国台湾海峡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这表明                   (        )

  a. 海峡两岸关系已无任何障碍      b. 分裂活动已不复存在

  c. 海峡两岸谋求合作共赢 d.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目标已经实现

  2.(龙岩)XX年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回暖:XX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梦终于实现;XX年12月23日,赠台熊猫“团团”、“圆圆”入住台北市立木栅动物园;XX年5月17日,首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这一发展态势表明     (      )

  ①两岸“三通”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③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④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 .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

  ①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②有利于把党和国家的总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③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破坏活动,巩固国家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维护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族青少年应  (      )

  ①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②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③努力做到“三个尊重”

  ④自觉行使维护民族团结的权利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XX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4周年。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建设成绩显著,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                                        (      )

  ①党的民族政策是新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保障

  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是新疆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基础

  ③完全依靠国家的帮助和支持        ④勤劳智慧的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材料一:“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带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聚一堂……”这首《天路》唱出了西藏人民幸福的心声。

  XX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50周年。50年来,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西藏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制度保障;经济上,1959年到XX年,西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42元提高到13861元,年均增长89%,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文化上,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了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充分尊重。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9分)

  【质疑反思】

  参考答案

  第一课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1、一个人应当做的和不应当做的事情。

  2、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的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角色,责任,角色,责任,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4、表现:(1)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2)约定守时;(3)信守诚信;(4)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5、p12中间一段。

  【例题精析】举一反三:c

  【目标检测】

  一、√×√√×√  二、daad  三、(1)坚持做完值日卫生工作,因为值日卫生工作是来自班集体交付的任务,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纪律,按时完成学校任务。(2)给老大爷让座。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扮演文明好市民角色的要求,是一项道德义务。(3)应该主动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作为子女有孝敬父母的义务,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4)坚决拒绝。因为国家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作为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纪律,按时上学接受义务教育,坚决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是我们的责任。

  【课后训练】

  一、bcdcbd 二、按时去,不能让别人等你:①重诺守时,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②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而找借口,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你也要迟早承担这种不负责任的后果。③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三、(1)保护奥运火炬顺利传递。这一责任来自分配的任务、对他人的承诺等。(2)我认为扮演最成功的角色是学生。因为我认真学习,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提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能力拓展(1)勇担过错和守信都是负责任的表现。(2)责任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品行。(3)对青少年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学会负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有助于青少年获得幸福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青少年实现远大的理想。所以,三种不同的调查对象会有一致的认同。

  第一课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

  1、回报,无形的财富,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时间,精力、金钱,责备,处罚。2、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走向成熟。3、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4、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5、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例题精析】举一反三:(1)爸爸付出了时间、精力和金钱。(2)爸爸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因为他棉队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具有奉献精神。

  【目标检测】

  一、 二、bdabd三、不矛盾。只要我们把并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事情当做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把事情做得出色。

  【课后训练】

  一、bdbcab二、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但同时也要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同时当我们承担责任时,也会以为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这就是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三、这种观点不对。责任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明确责任是充实生活的内容,承担责任就创造出了快乐,有责任就有快乐。承担责任不言代价有回报,是那些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今天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履行责任从不言代价与回报,正因为有他们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四、(1)代价:耽误自己的学习和娱乐时间、精力;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即使有时坚持原则办事,也有人埋怨你;甚至学习成绩下降等。(2)回报:良好的自我感觉和他人的赞许;管理能力得到锻炼;能积累经验等。(3)自己做出了选择,就应该义无返顾地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制订出工作和学习计划,尽量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第二课 第一课时 

  【例题精析】1-3 adb

  【目标检测】1—8 cdcaa  bdb

  【课后训练】9—20 da dcadc  bcbab

  21.材料分析题

  (1)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2)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22.实践探究题

  (1)同学们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会变的自私自利、意志消沉、学习成绩下降,不利于同学们的健康成长。(2)同学们要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召开班会对好人好事多表扬,树立良好班风;在班级实行责任制,定期进行评比,使同学们树立责任感。

  第二课 第二课时 

  【例题精析】1-4  b d a c

  【目标检测】1—8  cddaa  cdb

  【课后训练】9—20 dc bcabd  dccac

  21.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要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2.树立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他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不言代价和回报。(答到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第五课时例题解析答案:

  1、[参考答案](1)面对责任,有的人勇于承担,有的人则选择了逃避。

  (2)①信守承诺;②勇担过错;③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④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更好地履行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2、[参考答案]:(1)责任是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或不应该做的某此事。不同的社会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在家庭中,父母有抚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孝敬父母的责任。成长带来责任,随着我们不断成长,应承担的责任将越来越多。我们要有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集体和社会负责。

  (2)不该乱丢。乱丢弃废物,不仅破坏环境卫生,也丢掉了公民的社会责任和基本道德。应该捡拾。用自己捡拾废弃物的行动,可以影响他人共同爱护公共环境。对乱丢废弃物的行为,我们要规劝或制止。爱护公共环境是我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目标检测答案:1、d  2、c  3、a  4、b

  5、(1)信守承诺;(2)勇担过错;(3)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4)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课后训练:选择1-3  b b b

  4、[答案](1)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消费者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

  (2)国家立法机关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的力度;经营者要提高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六课时参考答案:

  目标检测:1-5 dddaa  6、略    7、略

  课后训练:1-5dbaab

  6、[参考答案](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为“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也可以)。

  第七课时参考答案:

  【例题精析】

  举一反三: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折腾;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不懈怠。(3分)

  2、(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3分)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需要大力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所以要积极进取不懈怠。(2分)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折腾。(2分)

  【目标检测】1 a  2 b  3 b  4 a   5 b  6、略。

  【课后训练】1 c  2 c  3 c  4 d  5 d

  6、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社会主义实现了长期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切充分说明,我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

  ⑵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第八课时参考答案:

  举一反三:⑴新闻感悟: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有力的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②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⑵金点子: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必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援助。 ⑶见教材p43正文第一节。

  【目标检测】1、c 2、d 3、a  4、b 5、b 6、(1)爱国主义或团结统一。(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保持了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

  【课后训练】1、c  2、c  3、d  4、a  5、c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有了制度保障体现了民族平等;在经济上,西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42元提高到13861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文化上,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了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充分尊重体现了民族团结。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6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明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理解“一国两制”方针的内容

  4、理解我国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能够用事实说明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懂得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教学重点:

  1、 认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教学难点: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我国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导入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自古以来,五

  十六个民族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共同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民族团结的花儿最鲜艳,民簇团结的果实最甜蜜,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团结的国家最昌盛。今天我们来学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课教学

  老师问: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有五十五个民族称之为少数民族,为什么把他们叫做少数民族呢?

  学生回答:因为这些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族的人口少

  老师问:你知道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学生回答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民族服装、舞蹈的邮票,请他们说一说从服装上看这是哪些民族?

  请学生说一说他们最熟悉的民族以及这个民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老师用通许县城南街居住的回族为例,来说明:经过几千年的迁徙、分化、融合,汉族与少数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有些民族有大的或小的聚居区,我国在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并让学生讨论:实行这个制度有什么意义?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进行总结:我国在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个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少数民族的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繁荣;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学生填写课本42页的表格,然后让学生说明这个表格说明了什么?

  (少数民族在政治、文化上与汉族享有平等的权利)

  用多媒体展示材料:1、中央决定广东省帮助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以来,广东给予广西很大的帮助。1998年广东不但在财政上援助广西扶贫金9000万元,而且鼓励广东企业到广西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开发,共签订投资项目60多个,总投资达17。55亿元

  2、“十五”期间,在国家的扶持、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努力下,西藏自治区按照“三纵两横、六个通道”骨架公路网的设想,投资100多亿元,建设近100个工程项目。

  请学生思考:从刚才的填表和上述两个材料,来总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老师总结:正是国家在民族区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让学生举现实生活中听说过的或见到过的事例来说明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和谐。

  老师讲述,在和谐的背后也有不和谐之音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七、五新疆维吾尔族乌鲁木齐市打砸抢烧事件    西藏三、一四打砸抢烧事件

  让学生谈谈对这两个事件的看法

  重点是让学生看清这两个事件的反动本质和罪恶目的

  学生思一思:维护民族团结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中学生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1、做到“三个尊重”

  2、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

  3、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三、

  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诗朗诵《乡愁》

  有人说,这哪里是乡愁,明明是国愁,你是怎么样来看待这首诗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期盼国家统一)

  学生阅读课文44页回答问题:用多媒体展示

  1、 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我国结成的最广泛的统一爱国战线是什么?

  2、 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我国制定的方针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3、 这一方针是否得到了实施?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1、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国是国家的主权完整、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制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中国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 得到了实施,香港、澳门的回归,说明了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是什么?

  一组代表阐述、其它组进行补充。

  老师总结: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关于中国台湾问题的四点建议。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四、拓展运用(用多媒体显示)

  1、单项选择

  手机虽小,却能折射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小薇为自己的手机设置了一段彩铃:“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这段歌词的寓意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

  c、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d、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2、观察与思考

  XX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4周年。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建设成绩显著,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你认为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说一说:你知道的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友好发展的事例。

  五、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或者是感悟,老师总结。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用事例衬托法。

  教学中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赋予学生重要的价值取向。比如在讲反对民族分裂时用多媒体展示了“七五”事件和“三一四”事件的图片。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情景,产生共鸣。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本节课知识点多且涉及范围太广,针对性不强,因此我把情景导入设置为歌曲《爱我中华》导入,并启发学生把歌词内容和民族国情联系起来,既亲切易调动积极性,针对教学内容也贴切。另外,结合历史、地理知识,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答,既完善了教学内容,又巩固了知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最终要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在日常行动中自觉做到“三个尊重”;从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我国历史、时事中有关民族融合、发展的材料,并引导他们关注当今国际社会的民族问题。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探究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提示学生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并尽可能做好ppt课件:

  1、收集并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体会歌曲中表达的生活情感。

  2、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特点、文化成就,重点关注“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

  3、分小组结合所学历史、地理知识,收集反映我国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学习的史实;分小组收集个别国家和极少数分裂分子企图利用民族问题分裂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相关材料。

  4、当今国际社会涉及种族冲突、国家解体的事件,并思考这些事件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活动1:用录音播放几首少数民族歌曲片段,引入新课内容,也可由学生或教师简单跳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来引入新课。

  还可以阅读教材p41上的图,回答其中的问题。

  (答:①邮票上的民族分别是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族。②汉、蒙古、回,峨、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服、仇、舍、高山、拉枯、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伍佬、羌、布朗、撒拉、毛南、化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南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路巴、基诺。③例如,朝鲜族,风俗习惯等略。)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问题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① 我国有56 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②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疆域辽阔的大地上,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中国的民族面貌;③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用“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来阐述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活动2:阅读教材p42上的表格并完成填空

  (答:各民族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阅读教材上的相关链接。再从法律的角度加以阐述)

  活动3: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答:关心少数民族同学,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注意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和他们一起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等。)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做到“三个尊重”)

  问题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什么样的基本政治制度?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人了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③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从两幅图案入手,了解并体会祖国统一及“一国两制”)

  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板书)

  (教师讲述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并用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的制度的事例,来说明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板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由学生朗诵“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使他们对此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再请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相关链接内容,从而说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具有的生命活力。)

  问题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答:①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这一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②含义:“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中国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③意义:“一国两制”的提出,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问题4: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这说明了什么?

  (答:这说明:① “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活动4:你是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的?请说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

  (答:它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爱国和思乡之情及期盼祖国统一的美好心愿;由此可感受到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更是每个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板书):一国两制

  (并明确告诉学生:)

  坚持一个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板书)

  问题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解决中国台湾问题,实现栩国宪全统一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答: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②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洲.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中国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课后练习:

  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什么样的基本政治制度?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4、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这说明了什么?

  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解决中国台湾问题,实现栩国宪全统一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6、《高效速练》第三课第三框。

  板书设计: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我国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两个方面的基本情况、重大成就和主要方针政策。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从这一逻辑出发,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基本状况,从而增强国情认识;有利于让学生懂得国家的稳定、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从而感受民族凝聚力;有利于让学生理解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和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方针政策,从而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本框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方法

  遵循一个总原则: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物示人。

  注重两个特点:注重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形成科学正确的观点。

  立足两个基础: 一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成长情况。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叛逆性强,对一些社会问题开始关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缺乏深刻的感受与体验。更缺乏理论上的深刻、全面的把握。二是立足于农村实际教育教学水平。一些先进的教学设施农村是不具备的,应立足于教材本身的挖掘和加工。因此,本框教学选择的教学方法主要是:(1)情境教学法;(2)讨论法;(3)讲授法。

  三、教学程序

  本框有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我主要设计了四个大的程序步骤来实施教育教学: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1、依托教材(p41的图片),提出问题:

  (1).你能说出上面的服饰属于我国哪个民族吗?

  (2).除此外,我国还有哪些民族?能说出一些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建筑房屋、代表人物、饮食爱好等特点吗? (交流分享)

  2、创设情境,升华提高: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爱我中华》,

  请学生谈在这首歌中的认识和感悟。(总结我国的民族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轻松地步入课堂,在活动中体验知识,同时学会和提高收集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1、合作交流: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快速阅读教材,结合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合作完成教材p42的图表,说明以上事实和新型民族关系形成的原因(引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思维拓展:维护民族团结只是国家和大人的事吗?我们青少年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配合人民币背面文字图片,引出“三个尊重”)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大家庭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大团结,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联系时政,拓展延伸

  1、师范读《乡愁》

  2、学生探究分析:

  (1)你是如何解读《乡愁》的?

  (2)让人们乡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从中国台湾问题引出祖国统一问题 )

  3、时政再现

  (1)图片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区旗。说说两幅图片的含义。

  (2)针对情境,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这些图片反映哪两件历史事实?它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其涵义是什么?两件历史事实的发生有什么意义?(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意义、影响和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4、展示漫画图片,学生探究分析:

  (1)如果有人在你面前宣扬“两国论”,你准备如何批驳。

  (2)我们靠什么来解决中国台湾问题?

  (3)结合课本有关内容和自己所收集到的“”言论内容,请你就阴谋能否得逞谈谈看法(指出两岸关系的可喜变化和《反分裂国家法》)。

  【设计意图】加强师生互动,感受祖国统一的前进步伐,体会到党和国家制定的“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寓理于情,以情导理。

  (四)巩固小结,谈收获

  1、通过本框题的学习我的收获是什么?

  2、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

  【设计意图】总结深化内容、凸显重点难点,明导行动方向。

  四、教学效果:

  从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来看,只要学生们能够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所设计的问题,那么肯定会取得比较的学习效果,同时,本堂课的所有教学目标都能顺利地实现,达到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扎实掌握知识,实现“双赢”的目标。

  五、教学反思:

  对于本框内容的教育教学,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要相信我们的学生,要放手我们的学生,要认真聆听他们的声音,要用心去感受他们的感知,这样老师才能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学生也才会听其言,信其道。二是要注重发挥老师的参与性作用。老师不仅仅是组织者,合作者,在适当的时候要露一手自己的特长,有助树立老师的威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相信各位专家和老师一定会根据我的不足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会一直努力。谢谢大家。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9

  教学目标

  关于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民族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的主要自治权、我国的主要宗教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正确性、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够从国内外的事例的比较中说明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有关政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我国民族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观念,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积极学习科学理论,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关于的教材分析

  一、本节结构:

  本节共设四个框题。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概况、民族政策,第一个框题《民族及其基本特征》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框题《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讲了我国民族概况,即讲我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同时也为第三、四框题"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原因分析]使学生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和拥护党的民族政策,是本课的主要目的之一。

  [理论剖析]1)随着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消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们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三个基本原则。

  2)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我国,56个民族对我国历史发展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因此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3)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反对共同的敌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哥哥民族的共同愿望。

  4)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现56个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才能最终实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5)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民族区域自治

  [原因分析]这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学生一般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比较生疏,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作为本节的重点、难点。

  [理论剖析]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2)要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族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作为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执行国家法律和大政方针,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民族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国家保证宪法、法律赋予的管理本民族地区自治权的实施。

  第四、国家统一领导和享有民族自治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我国民族分布有自己的特点;

  第三、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三、知识的内在联系:

  1、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内在联系

  1)任便和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一个国家只要存在两个以上的民族,就会存在民族问题;

  2)每个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

  3)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关,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4)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政策体现了这个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民族利益也常常是促使不同国家相接近或互相敌对的基本原因。

  2、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自治权;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不同点:

  (1)两者解决的问题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民族政策为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妥善解决香港、澳门、中国台湾问题,为实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

  (2)1)两者实行地区不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定地区,特别行政区是在香港、澳门、中国台湾等特定地区;

  2)两者权限不同。民族自治区有民族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3)两者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关于的教法建议

  一、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教师可通过展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或通过视频材料,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导入  新课关于“民族的形成”可采用议论、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关于“民族的基本特征”这部分内容教师应讲清三点:一是各自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讲清认识民族四个基本特征的意义;三是讲清民族与种族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可采用议、读、讲、练地步教学法。

  二、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可通过播放歌曲《56个民族56朵花》或《大中国》导入  新课。关于“我国民族概况”的教学,可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先引导学生讨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再讲述我国民族形成的历史,这部分内容教材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因此可采用直观教学法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可采用录像导入  法:播放关于波黑内战的录像导入  新课。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关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部分内容可采用自学阅读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分别从基本原则的含义、确立的原因、重要性以及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熟悉的、有说服力的事例,深刻理解并领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在讲民族平等原则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贯彻民族平等原则,在我国主要是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要分析,在我国各民族在享有权利方面已经实现了真正平等,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对少数民族要结帮助和照顾,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但这不是有没有平等权利的问题,而是充分不充分的问题。

  关于民族团结,教学中可着重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特别是从加强民族团结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的生活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要学生从中体会,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正因为它和国家前途命运如此密切,也就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为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提供保证,才能增强国力。教师可结合原南斯拉夫等国家的例子加以说明和印证,从中体味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关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应重点讲三点:(1)把坚持共同繁荣原则和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联系起来。社会主义本质是使全体人民最终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就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达到共同繁荣。(2)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有的民族比较先进,民族素质提高较快,有的民族则和先进民族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坚持共同繁荣原则才能最终达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3)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为民族平等和团结提供保障。

  最后,要把三原则联系起来,说明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忽视了哪个原则,都会影响其他原则的贯彻,都会影响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把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及经济特区加以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这样给学生一种直观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比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关系

  民族区域自制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不同点

  目的

  社会稳定,解决民族问题

  和平统一祖国

  发展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权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范围

  主要是五大民族自治区

  港、澳、台

  主要是沿海开放城市

  联系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

  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都不是国家主权实体

  民族区域自治是宪法规定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教学中要重点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主要是讲清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要明确,它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所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同时,国家要保证民族自治权的实施。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容易将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混淆的情况,联系已经学过的“一国两制”内容,对两个概念的区别加以解释。特别行政区是解决国家统一,恢复香港、澳门主权的方针、政策。二者都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但自治权的程度不同,内容不同,一是“一定的自治权”,一是“高度的自治权”、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一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治权也不是等于国家主权,自治权要在维护国家主权下行使。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教学中可侧重分析教材提出的第一和第二点。可以将我国和原苏联的国情相比较,俄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的时间比我们短得多,大约只有400多年历史,俄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0%,并且聚居比较集中,俄国少数民族地区资本主义比较发达,有的甚至超过了俄国东部地区。经过十月革命,许多民族实际上已经分离为不同国家,所以十月革命后,苏联采取了联邦制以便把各国联合起来。相比之下,我国的国情和原苏联不同,在我国,适宜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材讲了四点。中心是正确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在讲完四点之后,教师可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叙多年来,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主权,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民族自身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没有发生大的民族纷争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因。

  在讲解民族自治区时,要有意识与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能力及比较能力。

  首先,比较它们的含义不同、范围不同、权限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其次,他们之间存在相同点:一是都是马克思注意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是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是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的自治区。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10

  一、民族的产生

  1、民族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2、民族产生的根源: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换的需要

  3、民族产生的过程:生产力发展——氏族制度的解体——自由迁徙成为可能——必备条件形成

  4、民族产生的必备条件:四个基本特征

  二、民族的含义

  1、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理解:民族问题的认识和处理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在当代,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政策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民族与国家本身就是共一个词:nation

  2、民族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关系

  部落、部落联盟是在氏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们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的共同体。而民族是建立在共同地域基础上的人们的共同体。

  3、民族与种族的关系

  广义上的民族包括种族,种族是纯生物学上的一个概念,主要从肤色、头发、五官等生理特征来界定的;民族还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主要从语言、地域、心理素质等来界定

  4、民族与阶级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所以,阶级可以理解为一个经济共同体,而民族是一个地域共同体。

  5、民族是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不同于其他共同体,它是一种稳定的共同体,其稳定性表现在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上面。

  三、民族的基本特征

  1、具有共同语言基本特征的含义、原因

  指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同语言作为所有成员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活动和交往的工具。没有共同语言,人们就无法进行交流。

  2、没有共同语言不是一个民族,但一种语言可以被几个民族使用

  3、具有共同地域基本特征的含义、原因

  指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没有共同地域,就没有生存的地理空间。

  4、具有共同经济生活基本特征的含义、原因

  指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没有共同经济生活,就失去了把人们联系起来的物质基础

  5、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含义、原因

  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没有共同心理素质,民族就失去了精神文明

  6、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

  7、四个基本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

  共同地域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为其他方面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又促进前二者的发展。

  8、一个民族并不是同时具备这四个基本特征

  四、我国民族概况

  1、我国民族的数量、构成、称呼

  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五、我国各民族的历史作用

  祖国统一、疆域开拓、文化创造、抵御侵略、新中国的缔造

  第二框

  一、民族关系

  1、民族关系的两种类型

  2、我国民族关系发生质变的原因

  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关系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2、民族平等原则的含义、原因和具体内容

  3、我国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已经得到真正的实现,但并不是说各民族事实上不存在不平等

  4、民族团结的含义、原因和妨碍因素

  5、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含义、决定因素和实现措施

  6、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增强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

  7、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第三框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1、前提、权力、范围、主体、机关、性质

  2、民族政策与民族原则的关系

  3、民族自治区与特殊行政区的关系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联邦制度的关系

  二、民族政策的决定因素

  1、我国的国情主要包括我国的历史特点

  2、还包括我国民族的现实情况(民族分布特点)

  3、政治基础是政治认同感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权力结合

  2、哲学结合

  3、国民结合

  4、感情结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11

  【课标内容】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维度“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

  4.6“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4.8“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内容结构】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维护民族团结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最终要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在日常行动中自觉做到“三个尊重”;从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我国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特色、文化成就等材料并尽可能做好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爱我中华》flash引入

  听了歌曲之后有何感想?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特点。

  考考你

  你对少数民族了解多少呢?

  课件展示:小游戏

  环节一:

  看谁眼疾手快,最先指出教材p41的四张邮票分别是下列邮票中的哪一张?邮票中展示的服饰是哪个民族?对这个民族你了解一些什么?

  环节二:

  少数民族歌曲竞猜? 你知道这些歌曲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吗?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服饰等。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本课的必要性。

  课外拓展

  除了上述民族之外,我国还有哪些民族?

  选一个你感兴趣的民族,介绍其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学生课件展示)

  总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正像歌曲中唱到的一样,56个民族56枝花,56个民族是一家。

  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

  结论

  我国各民族分布有何特点?(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分布图)

  我国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另两项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为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铺垫

  分析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表明了什么?(见附录)

  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增强本课的现实意义。引出国家为什么那么重视民族问题?

  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5名。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13.91%。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只有几千人的珞巴、门巴、赫哲族也都有自己的代表。截至1998年,我国有民族干部270多万人。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少数民族占21%;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少数民族干部占9.6%;在国务院领导成员和部长中有3人为少数民族;155个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席、州长、县长或旗长由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增强本课的现实意义。引出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各民族政治上平等。

  理性看待民族问题。

  西部大开发战略(多媒体展示图片)

  西藏运输兵张良善的感人故事(多媒体展示图片)

  援藏大学生田浩的故事(多媒体展示图片)

  因为有这些默默奉献的人所以西部发展很快(青藏公路今昔对比图片)

  结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增强本课的现实意义。引出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各民族共同繁荣。

  拓展活动:走进生活

  维护民族团结,我们还可以做什么(以本班少数民族学生为切入点谈具体的做法)?

  将本课所学拓展到课外,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结

  略。

  以竞赛的形式深化知识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知识落实到位

  附录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民族区域自治有宪法保证)

  材料二:目前,全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已经制定了133个自治条例、280个单行条例和65个交通规定和补充规定。

  (民族区域自治有法律保证)

  材料三: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12

  教学目标

  关于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民族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的主要自治权、我国的主要宗教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正确性、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够从国内外的事例的比较中说明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有关政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我国民族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观念,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积极学习科学理论,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关于的教材分析

  一、本节结构:

  本节共设四个框题。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概况、民族政策,第一个框题《民族及其基本特征》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框题《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讲了我国民族概况,即讲我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同时也为第三、四框题"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原因分析]使学生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和拥护党的民族政策,是本课的主要目的之一。

  [理论剖析]1)随着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消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们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三个基本原则。

  2)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我国,56个民族对我国历史发展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因此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3)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反对共同的敌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哥哥民族的共同愿望。

  4)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现56个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才能最终实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5)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民族区域自治

  [原因分析]这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学生一般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比较生疏,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作为本节的重点、难点。

  [理论剖析]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2)要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族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作为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执行国家法律和大政方针,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民族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国家保证宪法、法律赋予的管理本民族地区自治权的实施。

  第四、国家统一领导和享有民族自治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我国民族分布有自己的特点;

  第三、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三、知识的内在联系:

  1、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内在联系

  1)任便和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一个国家只要存在两个以上的民族,就会存在民族问题;

  2)每个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

  3)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关,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4)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政策体现了这个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民族利益也常常是促使不同国家相接近或互相敌对的基本原因。

  2、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自治权;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不同点:

  (1)两者解决的问题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民族政策为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妥善解决香港、澳门、中国台湾问题,为实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

  (2)1)两者实行地区不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定地区,特别行政区是在香港、澳门、中国台湾等特定地区;

  2)两者权限不同。民族自治区有民族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3)两者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关于的教法建议

  一、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教师可通过展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或通过视频材料,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导入  新课关于“民族的形成”可采用议论、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关于“民族的基本特征”这部分内容教师应讲清三点:一是各自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讲清认识民族四个基本特征的意义;三是讲清民族与种族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可采用议、读、讲、练地步教学法。

  二、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可通过播放歌曲《56个民族56朵花》或《大中国》导入  新课。关于“我国民族概况”的教学,可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先引导学生讨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再讲述我国民族形成的历史,这部分内容教材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因此可采用直观教学法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可采用录像导入  法:播放关于波黑内战的录像导入  新课。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关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部分内容可采用自学阅读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分别从基本原则的含义、确立的原因、重要性以及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熟悉的、有说服力的事例,深刻理解并领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在讲民族平等原则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贯彻民族平等原则,在我国主要是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要分析,在我国各民族在享有权利方面已经实现了真正平等,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对少数民族要结帮助和照顾,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但这不是有没有平等权利的问题,而是充分不充分的问题。

  关于民族团结,教学中可着重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特别是从加强民族团结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的生活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要学生从中体会,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正因为它和国家前途命运如此密切,也就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为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提供保证,才能增强国力。教师可结合原南斯拉夫等国家的例子加以说明和印证,从中体味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关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应重点讲三点:(1)把坚持共同繁荣原则和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联系起来。社会主义本质是使全体人民最终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就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达到共同繁荣。(2)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有的民族比较先进,民族素质提高较快,有的民族则和先进民族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坚持共同繁荣原则才能最终达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3)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为民族平等和团结提供保障。

  最后,要把三原则联系起来,说明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忽视了哪个原则,都会影响其他原则的贯彻,都会影响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把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及经济特区加以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这样给学生一种直观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比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关系

  民族区域自制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不同点

  目的

  社会稳定,解决民族问题

  和平统一祖国

  发展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权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范围

  主要是五大民族自治区

  港、澳、台

  主要是沿海开放城市

  联系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

  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都不是国家主权实体

  民族区域自治是宪法规定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教学中要重点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主要是讲清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要明确,它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所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同时,国家要保证民族自治权的实施。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容易将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混淆的情况,联系已经学过的“一国两制”内容,对两个概念的区别加以解释。特别行政区是解决国家统一,恢复香港、澳门主权的方针、政策。二者都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但自治权的程度不同,内容不同,一是“一定的自治权”,一是“高度的自治权”、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一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治权也不是等于国家主权,自治权要在维护国家主权下行使。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教学中可侧重分析教材提出的第一和第二点。可以将我国和原苏联的国情相比较,俄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的时间比我们短得多,大约只有400多年历史,俄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0%,并且聚居比较集中,俄国少数民族地区资本主义比较发达,有的甚至超过了俄国东部地区。经过十月革命,许多民族实际上已经分离为不同国家,所以十月革命后,苏联采取了联邦制以便把各国联合起来。相比之下,我国的国情和原苏联不同,在我国,适宜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材讲了四点。中心是正确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在讲完四点之后,教师可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叙多年来,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主权,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民族自身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没有发生大的民族纷争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因。

  在讲解民族自治区时,要有意识与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能力及比较能力。

  首先,比较它们的含义不同、范围不同、权限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其次,他们之间存在相同点:一是都是马克思注意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是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是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的自治区。

  关于“民族及其基本特征”的教学设计示例

  复习提问

  本书前言中提到,政治是阶级的大事,国家的大局,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那么,民族和宗教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什么关系?我们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和宗教概况以及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有什么意义?(设计第一个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地位,本课知识与上面学过的知识的联系,设计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调查研究,摸摸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情况,以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个框题“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板书

  第一框题 (板书

  民族及其基本特征(板书

  (图画导入  法)(教师展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图片。展示图片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注意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提问:同学们能看出图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学生讲出其中的一些少数民族名称。)

  民族是我们经常讲的一个词,什么是民族?并不是一下子能说清楚的。下面我们先看看民族是怎样形成的,民族有些什么基本特征。

  或(趣例导入  法)播放视频:南斯拉夫内战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南斯拉夫内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看了录象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同学们的感想一定很多,我的感想也很多,但我最想说的是10个字:“一朝战火起,倒退几十年”,可见,“民族、宗教无小事”,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学习和掌握关于民族和宗教的知识就至关重要。从这节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

  一、民族的形成(板书

  (这部分的知识可采用议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座的同学都属于我们56个民族中的一个,有谁知道民族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发表看法)

  关于民族的形成,教材作了简要概括,还用一段楷体字,具体说明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共同体如何一步步发展,最后形成民族的过程。请同学们在阅读了这段材料后来归纳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发表看法)

  媒体显示:民族产生示意图

  (教师结合图表分析)在人类历史上,民族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原始社会里,基本的社会组织是氏族,那时并不存在民族。原始社会末期,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提高了劳动效率,社会上有了剩余产品,于是产生了私有财产。从此,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部落战争频繁发生,亲近的各部落为了掠夺其它部落或者防御其它部落的掠夺,就联合起来结成部落联盟。部落联盟使各部落互相杂居,逐步融合,人们间的关系也由地域关系逐步取代血缘关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氏族制的解体,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人们的共同体便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发展为民族这种新的共同体。

  我们通过了解民族的形成过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议论)

  至少应该明确下面两个观点:

  1、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板书

  需要说明的是,“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的表述,只是民族的一般含义,不是完整的民族定义,作为中学生我们掌握到这个层次就可以了。

  2、民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板书

  从民族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后还会有一个逐步消亡的过程。

  二、民族的基本特征(板书

  (这部分的内容可采用议、读、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先展示某一个民族典型特征的画像让学生辨认,然后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①你是根据什么判断这个画像上的人是族的?

  ②划分不同民族的依据是什么?是以他们的长相以及服饰为依据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引导:长相、服饰是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特征的,但不能认为划分民族的依据就是长相服饰。长相服饰与划分民族的依据之间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长相、服饰属于民族的外部特征,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才是民族内在本质的东西,要正确划分不同的民族必须抓住其内在的特点和本质,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这些问题阅读课本101页最后一段到10页倒数第二段。

  (媒体显示)

  下列各题分别反映了民族的哪些特征?

  1、我国维吾尔族80%以上的人口住在新疆南部

  2、在古代,蒙古部落过着游牧生活,以“黑车白帐”为家,逐水而居

  3、“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4、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过泼水节

  (学生阅读后归纳)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分别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板书

  (学生发言)民族的第一个特征是:共同的语言。是指民族内部用以彼此交流思想和互相往来而通用的语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分析)共同语言是一个民族稳定的重要特征。没有共同语言就不能共同从事生产,也不能实现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也就不能结成一个民族。语言促进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稳定。

  在我国,民族识别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从语言的识别而确定的。比如汉族语言主要是汉字的定型和书面声韵的统一,这是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又经两汉、三国、隋代的发展,成为至今通用的汉民族语言。蒙古语言是到14世纪初形成更准确的蒙语,成为至今通用的蒙文,从而促进了蒙古经济文化的发展。

  (学生分析)“我国维吾尔族80%以上的人口住在新疆南部”反映民族的第二个特征:共同地域。因为共同地域是民族形成的前提,民族的其它特征都是以共同地域为基础形成的。

  (学生分析)“在古代,蒙古部落过着游牧生活,以‘黑车白帐’为家,逐水而居”反映民族的第三个特征: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经济生活是人们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发生的密切的经济联系,这种经济上的联系,把本民族的人们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形成统一的民族市场。经济上的联系是人们聚拢在一起的纽带,也是民族其它特征形成的物质基础。

  (学生发言)“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过泼水节”反映了民族的第四个基本特征:共同的心理素质。是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如“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过泼水节”。

  (教师总结)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物质生活条件、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等在精神面貌方面的反映,在民族的四大特征中,民族的心理素质是最具稳定性、代表性的,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刚才观看的“南斯拉夫内战”、还有大家熟悉的海外“唐人街”,还有在我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海外华侨等,这些都说明:民族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民族清洁既可以发挥经济作用,也可以造成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处理民族关系。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对民族的凝聚力非常大,主要表现为都认为是本民族的一员,热爱自己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对传统的风俗习惯的浓厚感情。俄国沙皇政府曾在西伯利亚搞了一个移民区,把一些波兰人强行移居到那里。日子一长,这些人已经不会说一句波兰话了,但是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波兰人,并且对俄罗斯人怀着波兰人的仇恨。又如我国的回民,是13世纪初叶大量迁入的阿拉伯、波斯、中亚人在不断和汉人、维吾尔人、蒙古人融合中逐惭形成的。东迁初期,通用职权拉伯语和波斯语,由于长期和汉人杂居,逐惭学习汉语、汉文。但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共同信仰成为维系其长期存在的牢固纽带。

  民族的四个特征,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已经不很明显了,每一个民族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或与其他民族日益趋同,但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仍作为维系民族共同体的纽带而长期存在下来。这是因为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总要设法巩固其共同心理,总要强调一些和其它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赋予强烈的感情,甚至升华为民族的标志,把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风格,经过艺术加工,加以宣扬,成为一见即知是某民族的特点。例如一看见献哈达,我们就知道这是藏族是了庄重的待客礼仪;看见泼水节,就知道是傣族的节日。所以,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繁衍兴旺的标志,民族文化成为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一旦民族文化失去特色,被另一民族的文化所同化,势必削弱本民族的凝聚力,这对这一民族无疑是一个灾难,因此,尊重一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就是对这个民族的尊重,珍惜本民族文化,就是热爱本民族的最好表现,就是对本民族的最热诚的贡献。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民族的同化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不幸的?

  (学生讨论,可举例说明,教师做总结:从人类的进步的角度看,落后的民族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恰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民族的四个特征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民族的这四个基本特征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民族产生、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反过来,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的巩固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

  四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板书

  (教师分析)四个基本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从民族形成的一般过程来说的,但是某一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特征将会有变化,有些民族四个特征不一定齐备。同进,不同民族,也有不同程度上的共同性,这些都不影响四个基本特征作为识别民族的科学依据。

  在学习和把握民族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民族和种族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种族的特征是一种生理现象和自然现象,而民族则是一种社会现象。种族是个生物学概念,是以人的生理特征(如肤色、发色、眼色、体形等)为划分标志的不同人种,这些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民族则是一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在同一种族里可以包含不同民族,如共同色人种中有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一个民族里面可以包含不同种族、如美利坚民族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作总结:

  请同学们结合本堂课讲的内容,回去思考一下民族和阶级、国家的关系,下一堂课讲新课前请一些同学来回答。

  复习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以 为基础。( )

  A、血缘关系 B .氏族关系 C.地域 D.部落联盟

  2.氏族是 的产物。 ( )

  A.私有制服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国家发展 D.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

  3.在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中,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素质

  4.识别和划分民族的基本依据是 ( )

  A.民族的四个特征 B.生理遗传特征 C.血缘关系 D.地域关系

  参考答案:

  单选题:1.C 2.D 3.D 4.A

  关于“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社会调查

  调查目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5千年辉煌文明史的缔造过程中,在抗击外强侵略、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斗争中,在反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论现代民族还是古代民族,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活动一:调查我国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边疆的事例。

  地区

  抗敌的历史与人物

  藏族地区 

  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民族 

  中国台湾的高山族 

  蒙古族地区 

  其他地区 

  活动二:调查分析各族人民如何共同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完成表格二:为祖国建立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英雄人物及事迹

  姓名

  民族

  事迹                                       

  活动三:历朝历代有哪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独立和富强作出巨大贡献、永留青史的中华英才。

  完成图表:举例指出各民族有哪些功勋卓著,彪炳千古的英杰人物,各是什么民族。

  诸子百家

  (文学科学艺术家)

  天之骄子(历朝明主、政治家、政治活动人士)

  英烈丰功

  (战将英豪)

  名垂青史

  (其他历史人物)

  调查步骤:

  1、全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课题的调查,同时,各组之间分工合作;

  2、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小组合作,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材料,了解有关情况。学生根据各自的调查结果和认识程度,填进表格内。

  3、撰写探究报告和学习体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见解,并与同学交流。

  对教师的建议

  协助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及从信息中获得新认识

  评价重点

  1、学生是否对问题产生探究兴趣,并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调查与讨论。

  2、是否能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有事实依据的见解。

  3、是否能较完整地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4、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13

  教学目标 

  关于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民族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的主要自治权、我国的主要宗教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正确性、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够从国内外的事例的比较中说明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有关政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我国民族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观念,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积极学习科学理论,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关于的教材分析

  一、本节结构:

  本节共设四个框题。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概况、民族政策,第一个框题《民族及其基本特征》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框题《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讲了我国民族概况,即讲我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同时也为第三、四框题"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原因分析]使学生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和拥护党的民族政策,是本课的主要目的之一。

  [理论剖析]1)随着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消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们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三个基本原则。

  2)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我国,56个民族对我国历史发展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因此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3)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反对共同的敌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哥哥民族的共同愿望。

  4)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现56个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才能最终实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5)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民族区域自治

  [原因分析]这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学生一般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比较生疏,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作为本节的重点、难点。

  [理论剖析]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2)要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族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作为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执行国家法律和大政方针,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民族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国家保证宪法、法律赋予的管理本民族地区自治权的实施。

  第四、国家统一领导和享有民族自治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我国民族分布有自己的特点;

  第三、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三、知识的内在联系:

  1、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内在联系

  1)任便和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一个国家只要存在两个以上的民族,就会存在民族问题;

  2)每个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

  3)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关,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4)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政策体现了这个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民族利益也常常是促使不同国家相接近或互相敌对的基本原因。

  2、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自治权;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不同点:

  (1)两者解决的问题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民族政策为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妥善解决香港、澳门、中国台湾问题,为实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

  (2)1)两者实行地区不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定地区,特别行政区是在香港、澳门、中国台湾等特定地区;

  2)两者权限不同。民族自治区有民族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3)两者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关于的教法建议

  一、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教师可通过展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或通过视频材料,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导入  新课关于“民族的形成”可采用议论、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关于“民族的基本特征”这部分内容教师应讲清三点:一是各自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讲清认识民族四个基本特征的意义;三是讲清民族与种族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可采用议、读、讲、练地步教学法。

  二、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可通过播放歌曲《56个民族56朵花》或《大中国》导入  新课。关于“我国民族概况”的教学,可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先引导学生讨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再讲述我国民族形成的历史,这部分内容教材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因此可采用直观教学法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可采用录像导入  法:播放关于波黑内战的录像导入  新课。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关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部分内容可采用自学阅读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分别从基本原则的含义、确立的原因、重要性以及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 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熟悉的、有说服力的事例,深刻理解并领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在讲民族平等原则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贯彻民族平等原则,在我国主要是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要分析,在我国各民族在享有权利方面已经实现了真正平等,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对少数民族要结帮助和照顾,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但这不是有没有平等权利的问题,而是充分不充分的问题。

  关于民族团结,教学中可着重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特别是从加强民族团结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的生活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要学生从中体会,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正因为它和国家前途命运如此密切,也就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为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提供保证,才能增强国力。教师可结合原南斯拉夫等国家的例子加以说明和印证,从中体味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关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应重点讲三点:(1)把坚持共同繁荣原则和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联系起来。社会主义本质是使全体人民最终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就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达到共同繁荣。(2)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有的民族比较先进,民族素质提高较快,有的民族则和先进民族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坚持共同繁荣原则才能最终达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3)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为民族平等和团结提供保障。

  最后,要把三原则联系起来,说明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忽视了哪个原则,都会影响其他原则的贯彻,都会影响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把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及经济特区加以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这样给学生一种直观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比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关系

  民族区域自制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不同点

  目的

  社会稳定,解决民族问题

  和平统一祖国

  发展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权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范围

  主要是五大民族自治区

  港、澳、台

  主要是沿海开放城市

  联系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

  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都不是国家主权实体

  民族区域自治是宪法规定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教学中要重点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主要是讲清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要明确,它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所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同时,国家要保证民族自治权的实施。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容易将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混淆的情况,联系已经学过的“一国两制”内容,对两个概念的区别加以解释。特别行政区是解决国家统一,恢复香港、澳门主权的方针、政策。二者都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但自治权的程度不同,内容不同,一是“一定的自治权”,一是“高度的自治权”、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一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治权也不是等于国家主权,自治权要在维护国家主权下行使。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教学中可侧重分析教材提出的第一和第二点。可以将我国和原苏联的国情相比较,俄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的时间比我们短得多,大约只有400多年历史,俄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0%,并且聚居比较集中,俄国少数民族地区资本主义比较发达,有的甚至超过了俄国东部地区。经过十月革命,许多民族实际上已经分离为不同国家,所以十月革命后,苏联采取了联邦制以便把各国联合起来。相比之下,我国的国情和原苏联不同,在我国,适宜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材讲了四点。中心是正确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在讲完四点之后,教师可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叙多年来,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主权,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民族自身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没有发生大的民族纷争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因。

  在讲解民族自治区时,要有意识与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能力及比较能力。

  首先,比较它们的含义不同、范围不同、权限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其次,他们之间存在相同点:一是都是马克思注意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是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是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的自治区。

  关于“民族及其基本特征”的教学设计示例

  复习提问

  本书前言中提到,政治是阶级的大事,国家的大局,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那么,民族和宗教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什么关系?我们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和宗教概况以及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有什么意义?(设计第一个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地位,本课知识与上面学过的知识的联系,设计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调查研究,摸摸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情况,以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个框题“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板书)

  第一框题 (板书)

  民族及其基本特征(板书)

  (图画导入  法)(教师展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图片。展示图片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注意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提问:同学们能看出图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学生讲出其中的一些少数民族名称。)

  民族是我们经常讲的一个词,什么是民族?并不是一下子能说清楚的。下面我们先看看民族是怎样形成的,民族有些什么基本特征。

  或(趣例导入  法)播放视频:南斯拉夫内战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南斯拉夫内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看了录象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同学们的感想一定很多,我的感想也很多,但我最想说的是10个字:“一朝战火起,倒退几十年”,可见,“民族、宗教无小事”,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学习和掌握关于民族和宗教的知识就至关重要。从这节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

  一、民族的形成(板书)

  (这部分的知识可采用议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座的同学都属于我们56个民族中的一个,有谁知道民族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发表看法)

  关于民族的形成,教材作了简要概括,还用一段楷体字,具体说明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共同体如何一步步发展,最后形成民族的过程。请同学们在阅读了这段材料后来归纳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发表看法)

  媒体显示:民族产生示意图

  (教师结合图表分析)在人类历史上,民族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原始社会里,基本的社会组织是氏族,那时并不存在民族。原始社会末期,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提高了劳动效率,社会上有了剩余产品,于是产生了私有财产。从此,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部落战争频繁发生,亲近的各部落为了掠夺其它部落或者防御其它部落的掠夺,就联合起来结成部落联盟。部落联盟使各部落互相杂居,逐步融合,人们间的关系也由地域关系逐步取代血缘关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氏族制的解体,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人们的共同体便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发展为民族这种新的共同体。

  我们通过了解民族的形成过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议论)

  至少应该明确下面两个观点:

  1、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板书)

  需要说明的是,“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的表述,只是民族的一般含义,不是完整的民族定义,作为中学生我们掌握到这个层次就可以了。

  2、民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板书)

  从民族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后还会有一个逐步消亡的过程。

  二、民族的基本特征(板书)

  (这部分的内容可采用议、读、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先展示某一个民族典型特征的画像让学生辨认,然后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①你是根据什么判断这个画像上的人是族的?

  ②划分不同民族的依据是什么?是以他们的长相以及服饰为依据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引导:长相、服饰是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特征的,但不能认为划分民族的依据就是长相服饰。长相服饰与划分民族的依据之间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长相、服饰属于民族的外部特征,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才是民族内在本质的东西,要正确划分不同的民族必须抓住其内在的特点和本质,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这些问题阅读课本101页最后一段到10页倒数第二段。

  (媒体显示)

  下列各题分别反映了民族的哪些特征?

  1、我国维吾尔族80%以上的人口住在新疆南部

  2、在古代,蒙古部落过着游牧生活,以“黑车白帐”为家,逐水而居

  3、“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4、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过泼水节

  (学生阅读后归纳)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分别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板书)

  (学生发言)民族的第一个特征是:共同的语言。是指民族内部用以彼此交流思想和互相往来而通用的语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分析)共同语言是一个民族稳定的重要特征。没有共同语言就不能共同从事生产,也不能实现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也就不能结成一个民族。语言促进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稳定。

  在我国,民族识别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从语言的识别而确定的。比如汉族语言主要是汉字的定型和书面声韵的统一,这是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又经两汉、三国、隋代的发展,成为至今通用的汉民族语言。蒙古语言是到14世纪初形成更准确的蒙语,成为至今通用的蒙文,从而促进了蒙古经济文化的发展。

  (学生分析)“我国维吾尔族80%以上的人口住在新疆南部”反映民族的第二个特征:共同地域。因为共同地域是民族形成的前提,民族的其它特征都是以共同地域为基础形成的。

  (学生分析)“在古代,蒙古部落过着游牧生活,以‘黑车白帐’为家,逐水而居”反映民族的第三个特征: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经济生活是人们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发生的密切的经济联系,这种经济上的联系,把本民族的人们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形成统一的民族市场。经济上的联系是人们聚拢在一起的纽带,也是民族其它特征形成的物质基础。

  (学生发言)“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过泼水节”反映了民族的第四个基本特征:共同的心理素质。是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如“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过泼水节”。

  (教师总结)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物质生活条件、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等在精神面貌方面的反映,在民族的四大特征中,民族的心理素质是最具稳定性、代表性的,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刚才观看的“南斯拉夫内战”、还有大家熟悉的海外“唐人街”,还有在我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海外华侨等,这些都说明:民族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民族清洁既可以发挥经济作用,也可以造成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处理民族关系。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对民族的凝聚力非常大,主要表现为都认为是本民族的一员,热爱自己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对传统的风俗习惯的浓厚感情。俄国沙皇政府曾在西伯利亚搞了一个移民区,把一些波兰人强行移居到那里。日子一长,这些人已经不会说一句波兰话了,但是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波兰人,并且对俄罗斯人怀着波兰人的仇恨。又如我国的回民,是13世纪初叶大量迁入的阿拉伯、波斯、中亚人在不断和汉人、维吾尔人、蒙古人融合中逐惭形成的。东迁初期,通用职权拉伯语和波斯语,由于长期和汉人杂居,逐惭学习汉语、汉文。但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共同信仰成为维系其长期存在的牢固纽带。

  民族的四个特征,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已经不很明显了,每一个民族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或与其他民族日益趋同,但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仍作为维系民族共同体的纽带而长期存在下来。这是因为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总要设法巩固其共同心理,总要强调一些和其它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赋予强烈的感情,甚至升华为民族的标志,把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风格,经过艺术加工,加以宣扬,成为一见即知是某民族的特点。例如一看见献哈达,我们就知道这是藏族是了庄重的待客礼仪;看见泼水节,就知道是傣族的节日。所以,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繁衍兴旺的标志,民族文化成为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一旦民族文化失去特色,被另一民族的文化所同化,势必削弱本民族的凝聚力,这对这一民族无疑是一个灾难,因此,尊重一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就是对这个民族的尊重,珍惜本民族文化,就是热爱本民族的最好表现,就是对本民族的最热诚的贡献。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民族的同化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不幸的?

  (学生讨论,可举例说明,教师做总结:从人类的进步的角度看,落后的民族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恰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民族的四个特征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民族的这四个基本特征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民族产生、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反过来,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的巩固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

  四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板书)

  (教师分析)四个基本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从民族形成的一般过程来说的,但是某一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特征将会有变化,有些民族四个特征不一定齐备。同进,不同民族,也有不同程度上的共同性,这些都不影响四个基本特征作为识别民族的科学依据。

  在学习和把握民族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民族和种族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种族的特征是一种生理现象和自然现象,而民族则是一种社会现象。种族是个生物学概念,是以人的生理特征(如肤色、发色、眼色、体形等)为划分标志的不同人种,这些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民族则是一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在同一种族里可以包含不同民族,如共同色人种中有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一个民族里面可以包含不同种族、如美利坚民族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作总结:

  请同学们结合本堂课讲的内容,回去思考一下民族和阶级、国家的关系,下一堂课讲新课前请一些同学来回答。

  复习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以 为基础。( )

  A、血缘关系 B .氏族关系 C.地域 D.部落联盟

  2.氏族是 的产物。 ( )

  A.私有制服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国家发展 D.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

  3.在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中,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素质

  4.识别和划分民族的基本依据是 ( )

  A.民族的四个特征 B.生理遗传特征 C.血缘关系 D.地域关系

  参考答案:

  单选题:1.C 2.D 3.D 4.A

  关于“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社会调查

  调查目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5千年辉煌文明史的缔造过程中,在抗击外强侵略、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斗争中,在反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论现代民族还是古代民族,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活动一:调查我国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边疆的事例。

  地区

  抗敌的历史与人物

  藏族地区 

  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民族 

  中国台湾的高山族 

  蒙古族地区 

  其他地区 

  活动二:调查分析各族人民如何共同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完成表格二:为祖国建立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英雄人物及事迹

  姓名

  民族

  事迹                                       

  活动三:历朝历代有哪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独立和富强作出巨大贡献、永留青史的中华英才。

  完成图表:举例指出各民族有哪些功勋卓著,彪炳千古的英杰人物,各是什么民族。

  诸子百家

  (文学科学艺术家)

  天之骄子(历朝明主、政治家、政治活动人士)

  英烈丰功

  (战将英豪)

  名垂青史

  (其他历史人物)

  调查步骤:

  1、全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课题的调查,同时,各组之间分工合作;

  2、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小组合作,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材料,了解有关情况。学生根据各自的调查结果和认识程度,填进表格内。

  3、撰写探究报告和学习体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见解,并与同学交流。

  对教师的建议

  协助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及从信息中获得新认识

  评价重点

  1、学生是否对问题产生探究兴趣,并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调查与讨论。

  2、是否能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有事实依据的见解。

  3、是否能较完整地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4、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14

  第一框

  一、民族的产生

  1、民族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2、民族产生的根源: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换的需要

  3、民族产生的过程:生产力发展——氏族制度的解体——自由迁徙成为可能——必备条件形成

  4、民族产生的必备条件:四个基本特征

  二、民族的含义

  1、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理解:民族问题的认识和处理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在当代,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政策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民族与国家本身就是共一个词:nation

  2、民族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关系

  部落、部落联盟是在氏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们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的共同体。而民族是建立在共同地域基础上的人们的共同体。

  3、民族与种族的关系

  广义上的民族包括种族,种族是纯生物学上的一个概念,主要从肤色、头发、五官等生理特征来界定的;民族还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主要从语言、地域、心理素质等来界定

  4、民族与阶级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所以,阶级可以理解为一个经济共同体,而民族是一个地域共同体。

  5、民族是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不同于其他共同体,它是一种稳定的共同体,其稳定性表现在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上面。

  三、民族的基本特征

  1、具有共同语言基本特征的含义、原因

  指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同语言作为所有成员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活动和交往的工具。没有共同语言,人们就无法进行交流。

  2、没有共同语言不是一个民族,但一种语言可以被几个民族使用

  3、具有共同地域基本特征的含义、原因

  指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没有共同地域,就没有生存的地理空间。

  4、具有共同经济生活基本特征的含义、原因

  指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没有共同经济生活,就失去了把人们联系起来的物质基础

  5、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含义、原因

  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没有共同心理素质,民族就失去了精神文明

  6、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

  7、四个基本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

  共同地域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为其他方面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又促进前二者的发展。

  8、一个民族并不是同时具备这四个基本特征

  四、我国民族概况

  1、我国民族的数量、构成、称呼

  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五、我国各民族的历史作用

  祖国统一、疆域开拓、文化创造、抵御侵略、新中国的缔造

  第二框

  一、民族关系

  1、民族关系的两种类型

  2、我国民族关系发生质变的原因

  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关系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2、民族平等原则的含义、原因和具体内容

  3、我国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已经得到真正的实现,但并不是说各民族事实上不存在不平等

  4、民族团结的含义、原因和妨碍因素

  5、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含义、决定因素和实现措施

  6、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增强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

  7、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第三框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1、前提、权力、范围、主体、机关、性质

  2、民族政策与民族原则的关系

  3、民族自治区与特殊行政区的关系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联邦制度的关系

  二、民族政策的决定因素

  1、我国的国情主要包括我国的历史特点

  2、还包括我国民族的现实情况(民族分布特点)

  3、政治基础是政治认同感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权力结合

  2、哲学结合

  3、国民结合

  4、感情结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15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学习目标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记住: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作到“三个尊重”; 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简称“一国两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重点和难点

  重点: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难点: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的实际行动。

  课前预习: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

  3. 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①                                                                      

  ②                                                                     

  ③                                                                     

  4. 现阶段,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                     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6.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简称“           ”。

  7.                       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8.我国解决中国台湾问题的政策是什么?p45

  学习过程: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活动一:】①、邮票展示的服饰属于哪个民族?答: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族。②、除了上述民族外以,我国还有哪些民族?答:汉族、壮族、苗族、回族、满族、白族、布依族、水族等五十四个民族。③、介绍一个你感兴趣的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等。略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少数民族”:p41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p41-42

  2、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收集有关资料填写表格】

  现象

  表明

  在历届全国人大、政协中,各民族代表和委员均占一定比例

  各民族均享有平等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各民族均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教学

  各民族均享有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p42

  【 活动二】①、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惯,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②、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答:a、要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b、要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c、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2)、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p43

  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活动三】认识上面两幅图片的含义吗?

  (1)、爱国统一战线p43-44

  现阶段,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①“一个国家”p44②“两种制度”p44③“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p44

  【活动四】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

  答:诗中强烈反映了长期以来,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充满的无限思念之情,实现祖国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即渴望祖国早日统一。

  ④我国解决中国台湾问题的政策p45

  ☆列举史实说明中国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答:(1)、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中国台湾。(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3)、清朝施琅挫败分割中国台湾的阴谋。(4)、1884年,清政府设置中国台湾府,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5)、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在国际法上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中国对中国台湾的主权。

  课堂反馈

  不定项选择题

  1.现阶段,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    )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尊重中国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 

  c.保持中国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d.弘扬民族精神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同发展。其所以如此,是因为(  )

  a.我国确立了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b.我国人民能自觉做到“三个尊重”             

  c.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材料分析:

  XX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经过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当日,国家发布第三十四号主席令,公布这部法律。这部法律的出台,有利于遏制势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阅读回答问题:

  1、《反分裂国家法》出台的意义。(3分)

  2、请你谈一谈我国政府解决中国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4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16

  新课标九年级

  第三课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三个尊重”的含义。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能力目标  ○逐步形成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   ○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提高演绎推理思维、抽象思维、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我国各民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他们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课前准备】1、  了解、安排和落实课前5分钟的新闻播报的准备情况。(学生准备,属于常规教学的计划) 2、  要求学生收集参加各民族的服饰、代表节日;收集香港、澳门回归的图片;西藏和中国台湾问题的等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情景创设(导入)以知识竞赛的模式,展示学生提供的照片和老师自己收集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或认识我国作为多民族中国的国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图片,创设课堂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结论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少数民族”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分析课本内容,知识落实到位导读和分析课本①引导和组织学生一起阅读课本,填写活动内容p42【收集有关资料填写表格】现象表明在历届全国人大、政协中,各民族代表和委员均占一定比例各民族均享有平等的参政议政的权利各民族均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教学各民族均享有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②阅读和分析“相关连接”资料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课本和提炼知识能力。结论

  2、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①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分析课本内容,知识落实到位分析材料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时政热点材料: 西藏拉萨3-14事件 ①你是怎样看待拉萨3-14事件的? ②     如果你遇到藏族同胞,你会怎么做? ③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你有什么好建议?引导学生分析时政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所要学习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结论

  (2)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分析课本内容和概括归纳知识同时,全面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时政热点材料: ①     播放两岸民众反对中国台湾“入联公投”视频②     展示有关香港、澳门回归及其成就。通过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为进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创设学习和探究氛围。结论

  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①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②“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

  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香港、澳门、中国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3)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要求和历史必然:

  ①中国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

  ②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③两岸统一的要求和趋势

  分析课本内容,知识落实到位课堂小结

  回顾知识系统整理学习的知识,便于理解和记忆课堂延伸(课后作业)

  1、什么是一国两制?

  2、我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你有什么好建议?课堂的总结、巩固和延伸,为下堂课的学习做铺垫。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1613115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