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学科资料 > 语文 > 财政学考试练习试卷及答案★

财政学考试练习试卷及答案★

白云滩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财政学考试练习试卷及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第一篇:财政学考试练习试卷及答案

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2、扩大再生产是指()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 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

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 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

3、国债最早产生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称作()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算 D.单式预算

5、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起始于()

A.资本主义建立时期 B.第一次产业革命 C.第二次产业革命 D.20世纪30年代

6、预算管理体制侧重于处理()

A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D.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

7、经过一个财政预算年度运行后,出现的财政赤字是()

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 C.公共赤字 D.赤字政策

8、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9、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 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

10、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应该主要来自于()

A.接受捐赠 B.行政收费 C.强制征税 D.社会成员自愿交纳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包括()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中长期预算 D.项目预算 E绩效预算

2、公共物品可分为哪两类()A.纯公共物品 B.大众物品

C.混合物品 D.剩余物品 E.计划物品

3、国债属于()

A.财政范畴 B.税收范畴

C.信用范畴 D.财务范畴 E.流通范畴

4、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的内容有()A.文教科卫事业费 B.行政国防费

C.工交商等部门事业费 D.社会保障费用 E.财政补贴

5、转移性支出包括()A.固定资产投资 B.社会保障支出

C.行政事业支出 D.财政补贴支出 E.捐赠支出

6、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财政收入包括()

A.税收收入 B.国债收入C.企业收入 D.规费收入 E.国有资产管理收入

7、税收的特征是()

A.强制性 B.公平性C.无偿性 D.固定性 E.简便性

8、属于商品税的具体税种有()

A.增值税 B.消费税C.营业税 D.关税 E.财产税

四、简述题

1.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的第一类混合物品应采取怎样的提供方式? 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流转税的性质及特点?

4.决定财力和财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6.公共需要具有哪些特征?

7.影响国防费开支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包括哪些? 2.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形式上看,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国债收入 D.收费收入

2、纳税主体为()

A.纳税人 B.负税人 C.国家 D.征税对象

3、税收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对财政最有利的国债发行价格是()

A.溢价 B.折价 C.平价 D.市场交易的即期价格

5、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A.社会公共需要 B.私人需要 C.混合需要 D.国有企业的需要

6、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

A.财政收支平衡 B.国际收支平衡 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D.充分就业

7、“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主要适用于()

A.经济项目 B.政治军事项目 C.公共事业项目 D.基础设施项目

8、从社会产品的使用过程看,财政的重置投资是指()A.满足社会消费后,剩余部分的社会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B.剩余产品(M)中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C.剩余产品中用于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 D.由C转化而来的用于弥补生产资料消耗的简单再生产的投资

9、能够保证国家政治职能得以实现的财政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10、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A.国债期限长而私债期限短

B.国债用于规模大的项目而私债用于规模小的项目 C.私债有明确的财产为担保,而国债无财产担保

D.国债是政府发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私债以盈利为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建国以来.我国曾经实行过的预算管理体制有()A.统收统支体制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D.分税制 E.分权制

2、财政赤字可能对经济带来的影响表现为()A.扩张需求 B.促进经济增长

C.形成通货膨胀 D.增加收入 E.形成收入再分配

3、从理论上讲,下列哪些情况下,财政赤字不会引起总需求扩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A.私人储蓄>私人投资 B.私人储蓄<私人投资 C.出口>进口 D.出口<进口 E.私人储蓄=私人投资,且出口=进口

4、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

A.物价相对稳定 B.收入合理分配 C.经济适度增长

D.增加就业 E.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5、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公共产品 D.社会分配不公 E.宏观经济波动

6、公共物品可的提供方式可采取哪几种()

A.政府生产,政府提供 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提供)C.政府生产,私人提供 D.私人生产,私人提供

E.政府生产,一部分由政府提供(免费使用),一部分由市场提供(交费使用)

7、衡量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主要有()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E.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8、下列具体支出中,能够体现国家政治职能的支出项目是()A.行政管理费 B.文教事业费 C.国防费 D.社会保障费用 E.财政补贴

四、简述题

1.简述瓦格纳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法则。2.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3.现代国债的功能是什么? 4.简述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

5.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是什么? 6.简述“拉弗曲线”的政策涵义。7.简述政府预算的原则。

五、论述题

1.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2.论述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习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限为()

A.元月1日-12月31日 B.4月1日-次年3月31日 C.7月1日-次年6月30日 D.10月1日-次年9月30日

2、财政政策的主体是()

A.政府 B.财政部 C.企业及行政机关 D.财政工具

3、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解决()

A.中央地方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利润划分

C.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划分 D.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利益划分

4、衡量财政收支平衡的正确方法是()A.(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B.经常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C.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D.(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

5、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6、纯公共物品只能由什么来提供()

A.市场 B.政府 C.企业 D.社会组织

7、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有()A.不断增长的趋势 B.不断下降的趋势

C.绝对量增长而相对量下降 D.绝对量减少而相对量增长

9、税收客体是指()

A.纳税人 B.负税人 C.国家 D.征税对象

10、商品税的征税对象是()

A.商品流转额 B.商品收益额 C.商品利润额 D.商品增值额

二、多项选择题

1、按照财政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财政政策类型具体包括()A.内在稳定的财政政策 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E.中性财政政策

2、国债规模包括()

A.历年累积的国债总额 B.历年已清偿的债务总额

C.当年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D.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E.按计划准备发行的国债总额

3、编制国家预算的原则有()

A.公开性 B.可靠性

C.计划性 D.统一性 E.年度性

4、分级包干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A.加剧地方投资,导致经济过热 B.加重重复建设

C.加剧中央干预 D.加重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 E.扩大地区间贫富分化

5、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

A税收 B.公债C.投资 D.补贴 E.公开市场业务

6、下列具有外部正效应的是()

A.路灯照明 B.煤汽管道泄漏

C.农业新品种开发形成的粮食增产 D.农药化肥的运用带来的农作物增产 E.核裂变原理的发现及原子能的应用

7、文教科卫支出属于()

A.投资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E.生产性支出

8、按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劳务)交换为标准,财政支出可分为()A.积累支出 B.消费支出

C.补偿支出 D.购买支出 E.转移支出

四、简述题

1.导致政府失灵的根源是什么?

2.试分析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对经济的影响。3.简述税收的替代效应。

4.试述“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内容。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是什么?

6.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有何经济分析意义? 7.简述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

五、论述题

1.试述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2.计算哈伯格三角形面积

习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类支出称为()A.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生产性支出 D.非生产性支出

2、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作为无偿性的财政支出,属于()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转移性支出

3、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税收 B.公债 C.公共支出 D利率

4、公债的排挤效应是指()

A.发行公债使认购者实际收入减少 B.发行公债使银行存款减少

C.发行公债使货币流通量减少 D.发行公债使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减少

5、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中央与地方的收支范围划分上 B.地方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C.地方是否拥有独立的立法权 D.各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划分

6、所谓“硬赤字”是指()

A.通过发行国债弥补的赤字 B.通过向国外借款弥补的赤字 C.通过向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弥补的赤字 D.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的赤字

7、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8、对混合物品,较好的提供方式是()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 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

C.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 D.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

9、税收转嫁中的前转是指()

A.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供货商 B.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购买者 C.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投资人 D.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本企业员工

10、能够更准确反映政府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动的因素有()A.经济发展水平B.技术水平

C.价格水平D.分配制度和政策 E.经济体制

2、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将税收划分为()

A.从量税 B.从价税C.价内税 D.价外税 E.共享税

3、我国实行比例税率的税种有()

A增值税B.企业所得税C个人所得税 D.营业税 E.消费税

4、衡量国债规模(限度)的指标主要有()A.国债负担率 B.国债依存度

C.国债发行率 D.还本付息率 E.国债换手率

5、我国分税制中的共享税是()A.增值税 B.消费税

C.资源税 D.关税 E.证券交易税

6、从财政与银行的关系看,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存在于()

A.财政扩大支出,企业与个人减少支出 B.财政扩大支出,银行减少贷款 C.财政扩大支出,银行扩大贷款 D.财政扩大支出,私人增加储蓄

E.财政扩大支出,私人扩大投资和消费

7、公债的调节作用体现在()

A.排挤效应 B.替代效应C.货币效应D.收入效应E.支出效应

8、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物品是()A.纯公共产品 B.混合产品 C.私人产品 D.国有企业生产的产品 E.私人企业生产的产品

四、简述题

1.具有外部效应的第二类混合物品应采取怎样的提供方式? 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

3.如何理解所得税的性质与特点? 4.简述拉弗曲线及其原理。5.简述国债的偿还资金来源。

6.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理论。7.简述政府投资的必要性。

五、论述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论述税收的替代效应并用图示之。

习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

1、能够反映国家征税深度的指标是()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

2、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商品价值中的()

A.C部分 B.C+V部分 C.V+M部分 D.C+M部分

3、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

4、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属于()

A.积累支出 B.消费支出 C.补偿支出 D.投资支出

5、发行国债使民间货币转移到财政,并通过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称作()

A.排挤效应 B.货币效应 C.收入效应 D.支出效应

6、我国现行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

A.统收统支体制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D.分税制

7、社会经济总体平衡的目标是()

A.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B.实现货币收支平衡 C.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D.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8、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9、国有国营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或单位)()

A.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 B.垄断性国有企业 C.大中型国有企业 D.小型国有企业

10、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

A.失业问题 B.公费医疗 C.教育收费 D.住房商品化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主要包括的内容有()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国家安全支出 D.国防支出 E.外交支出

2、公共物品不同于私人物品的特征是,公共物品具有()A.非竞争性 B.非盈利性

C.非排他性 D.强制性 E.无偿性

3、下列能正确反映价格变动与财政收入相互关系的表述有()A.价格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使名义财政收入增加,实际财政收入也增加 B.价格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增加,但实际财政收入减少 C.价格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和实际财政收入都增加 D.价格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和实际财政收入都减少

E.价格上涨率等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增加,但实际财政收入不变

4、衡量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有()

A.税收总收入占GDP的比重 B.税收总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 C.税收总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企业所得税占企业实现利润的比重 E.企业纳税额占企业收入的比重

5、增值税的类型有()

A.生产型 B.收入型

C.消费型 D.积累型 E.累进型

6、按国债的流动性不同,国债可分为()A.自由国债 B.强制国债

C.可转让国债 D.不可转让国债 E.无息国债

7、实行分级预算管理体制的理论依据是()

A.经济发展存在阶段性 B.宏观经济存在波动性 C.公共需要的受益范围有层次性 D.国家计划的缺陷性 E.国家政权有级次性

8、公共支出的主要内容有()

A.行政国防支出 B.文化科教支出

C.社会公益事业支出 D.财政投资支出 E.社会保障支出

四、简述题

1.“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

5.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6.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分析意义。7.简述国债的发行方式。

五、论述题

1.如何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并试画出各自的社会需求曲线。2.论述税收的收入效应并用图示之。

习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决定财政”这一命题反映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B.财政收入随价格的增长而增长

C.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分配制度决定 D.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

2、能够实现税负转嫁的税被称为()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中央税 D.地方税

3、最早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4、我国现阶段公平分配是指()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权力分配 D.按对社会的贡献分配

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A.不断扩大 B.日渐萎缩 C.基本不变 D.无规则波动

6、教育需求是()

A.私人需求 B.团体需求 C.纯公共需求 D.准公共需求

7、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A.个人所得税 B.社会保障税 C.企业所得税 D.公积金

8、能够体现税收“纵向公平”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9、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

A.销售收入 B.营业收入 C.纯收入 D.级差收入

10、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称作()

A.国债负担率 B.国债依存度 C.国债清偿能力 D.国债限额比

二、多项选择题

1、转移性支出包括的内容有()

A.基本建设支出 B.社会消费性支出

C.文教科卫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E.财政补贴支出

2、研究和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的三个问题是()A.投资规模要适度 B.投资时机要适当

C.投资结构要合理 D.投资观念要更新 E.要讲求投资效益

3、下列表述符合“税收支出”含义的有()A.税收支出是将税收取得的收入用于特殊项目的支出 B.税收支出是特殊的财政补贴

C.税收支出是政府给予纳税人的税收优惠而形成的财政收入的损失 D.税收支出是将税收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困难企业和居民的补助 E.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支出

4、下列属于财政转移性支出的类别是()A.国防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税式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E.财政补贴

5、拉弗曲线说明的经济含义包括()

A.高税率会有效增加财政收入 B.高税率会损害经济发展 C.高税率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 D.低税率是税制设计的最佳选择 E.高税率取得的税收可能与低税率取得的税收相等

6、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曾出现过()A.加法 B.减法

C.乘法 D.扣额法 E.扣税法

7、国债的发行方式有()

A.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B.公募拍卖方式

C.连续经销方式 D.直接推销方式 E.综合方式

8、从财政政策乘数原理分析可以得出的政策指导意义有()A.增加财政支出对总需求有成倍扩张 B.增加税收使需求成倍缩减

C.减少税收使需求成倍扩张 D.平衡的财政政策不具有扩张效应

E.增税的同时也增加等额的支出,同样有扩张效应

四、简述题

1.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请解释其理由。2.简述教科文卫支出的必要性。3.试述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4.简述国债的发行条件。

5.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有哪些? 6.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7.政府投资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五、论述题

1.试述税式支出有哪几种形式?

2.分析“暗补”且购买数量无限制的补贴对需求的影响。

习题一答案

一、AAACD BBABC

二、AB,AC,AC,ABC,BDE,ABCDE,ACD,ABCD

四、1.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的第一类混合物品应采取怎样的提供方式? 答:这种混合物品的提供可以考虑采取两种方式来提供:一是市场提供,即通过向使用该物品的消费者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弥补成本;(2分)二是由政府提供,政府通过征税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提供该物品,免费供社会公众使用。(2分)这两种方式到底哪一种好,这要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取决于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损失同收费成本和收费效率损失的对比。(1分)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

答:(1)覆盖面的社会广泛性;(1分)(2)参与上的强制性;(1分)(3)制度上的立法性;(1分)(4)受益程度的约束性。(2分)3.如何理解流转税的性质及特点?

流转税是泛指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流转税有下述四方面的特征:(1)课征普遍;(1分)(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2分)(3)实行比例税率;(1分)(4)计征简便。(1分)

4.决定财力和财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国家政权的结构。一般来说,单一制国家的财力和财权的集中程度要高于联邦制国家。(1分)

(2)国家的性质与职能。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以公有制为基础,国家既是政权机构又是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代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和所有者职能。这就使得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力和财权的集中程度,通常要高于资本主义国家。(2分)

(3)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中央政府财力和财权的集中程度普遍在逐步加强。(1分)(4)国家的经济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整个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其制约。(1分)

5.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答:特点:(1)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1分)(2)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1分)(3)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产业和领域。(1分)

范围: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按财政支出项目分类,生产性投资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还包括增拨流动资金、挖潜发行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非生产性支出主要是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办公用房建设。(2分)6.公共需要具有哪些特征?

答:(1)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1分)(2)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享用;(1分)(3)享用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1分)(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2分)

7.影响国防费开支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1分)、国家管辖控制的范围大小(2分)、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情况等因素决定国防支出水平。(2分)

五、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包括哪些?

答: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按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松、紧类型,其松紧组合有四种形式,各有其不同的配合效应:

(1)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搭配,即“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策支出规模,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而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增加货币的供给,来影响和拉动社会总需求。这种“双松”政策配合的结果,能够比较迅速地激发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但要注意实施过程中往往容易带来经济增长过热和通货膨胀。(3分)

(2)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搭配,即“双紧”政策。紧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税收,压缩政策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抑制投资和消费支出。这种政策的组合效应,会有效地制止需求增长过猛和通货膨胀,抑制经济增长过热势头,但可能带来经济的滑坡,失去增加。(3分)

(3)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搭配。松的财政政策,有助于克服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紧的货币政策能缓和松财政政策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这种政策的配合,可以在保持经济一定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但这种政策组合的长期实行,会造成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对汇率和国际收支产生不良影响。(3分)(4)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搭配。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限制社会集团和和个人消费,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松的货币政策能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这种政策的组合,能改善资源配置,并有助于资金积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加。但如果松紧掌握不好,货币政策过松,难以抑制通货膨胀。(3分)2.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答:(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2分)

所谓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政府通过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运用,可以达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资源运用效率较高、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

(二)财政配置资源的必要性(2分)

资源配置也就是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构问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市场会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均衡自发地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但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和缺陷,市场自发形成的配置状态,不可能实现最优的效率结构。具体表现在:

第一,市场对满足诸如行政、国防、司法、公安等纯社会公共需要是无能为力的,而这些部门又是社会和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需的。

第二,市场原则是等价交换,它要求利益边界和所有权的精确性。而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具有外部效应,它是一种社会公众的集体需要,每个人享受的份额无法精确计算,即使收费享受也难以和每个人享受的相对称。就这个意义说,财政是一种模糊经济学。

第三,市场经济只有具备充分的竞争条件才可能达到效率配置的最佳状态,即使市场体系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也不具备这种条件。

第四,对于非竞争性产业、耗资大而周转慢以及起主导作用的产业的投资,也要由财政提供社会公共需要来保证。

因此,只有市场配置和财政配置相结合,才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财政的配置职能正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三)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3分)1.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资源在部门之间配置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及其合理化程度。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及其调整,主要是依靠两个途径:一是调整投资结构,二是调整资产存量结构及资源使用结构(企业的生产方向)。财政对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和调节,也是通过两个相应途径,采取两个相应的手段来实现的。一方面通过调整国家预算支出中投资结构,如增加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相应减少对加工工业部门投资等,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制定财政、税收政策和投资政策,来引导和协调社会资源的流动与分配,达到调节现行资源配置结构的目的。

2.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客观现实。其原因不仅在于历史的、地理的和自然条件方面的差异,而且还在于市场机制导致资源往往向经济发达地区单向流动,从而使落后地区更落后,发达地区更发达。从整体上看,这样不利于经济长期均衡稳定的发展。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财政分配,即财政补贴、税收、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等手段,实现资源在各个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

3.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政府部门是指分配与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凡不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均称为非政府部门。财政在这方面的职能作用,主要是通过它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集中的比重实现的。而这个又取决于必须由政府通过财政提供的社会共同需要规模的大小。而社会共同需要的规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经济度和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政治、文化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与此同时,政府部门所支配的资源,即财政资金规模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调整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要符合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便是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一项内容。

(四)发挥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应遵循的原则(3分)

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使之符合高效资源配置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政府投资规模主要指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表明政府对社会总投资的调节力度。而政府投资结构和保证重点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投资整体效率。4.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对生产性投资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非生产性项目要以最少费用原则达到同一目标。在组织收入要降低成本等。(五)执行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工具(2分)

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有财政收入手段,如税收、利润上缴;有财政支出手段,如投资、补贴;有国债、政府预算等。

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支出、税收、公债、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和政策,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习题二答案

一、AABAA CBDAC

二、ABC,ABC,AD,ABCDE,ABCDE,ABE,AB,AC

四、1.简述瓦格纳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法则。

答: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这个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本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3 分)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会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1分)所谓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工作。(1分)2.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答:(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及其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就多,一般而言,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2分)(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是分配的客观条件,而在客观条件既定的条件下,还存在通过分配进行调节的可能性。(2分)(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的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所以,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GDP分配的变化也是影响财政收入增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1分)3.现代国债的功能是什么?

答:(1)弥补财政赤字;(2分)(2)筹集建设资金;(2分)(3)调节经济。(1分)

4.简述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

答:(1)调节投融资功能;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用,不仅支持了国家建设,而且还可以利用基金向个人融资,解决个人资金不足的问题。(1分)(2)平衡需求功能;社会保障支出能自动地随着国民经济运行变化情况呈现出反方向增减变动,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2分)(3)收入再分配功能;社会保障通过垂直性分配和水平性分配手段收入的再调节,尽量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1分)(4)保护和配置劳动力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是保护劳动力再生产和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及有效配置的重要制度之一。(1分)5.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是什么?

答:(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的、正确的结论;(1分)

(2)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不过是总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2分)

(3)总量平衡中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或者说属于市场行为,也就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2分)6.简述“拉弗曲线”的政策涵义。

答:(1)说明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1分)(2)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1分)

(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即表现在图中的A点,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也就是最佳税率;(1分)另外,画出图形2分 7.简述政府预算的原则。

答:(1)公开性;(1分)(2)可靠性;(1分)(3)完整性;(1分)(4)统一性;(1分)(5)年度性。(1分)

五、1.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答:

(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通过对收益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的目标。(3分)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1)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2)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4分)

(三)执行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工具:(1)税收;(2)转移支付;(3)购买性支出;(4)各种收入政策。(5分)2.论述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答:(一)财政补贴对需求的影响 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这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两种形式(明补和暗补)来说明。所谓“明补”,是对于政府给消费者因产品涨价所损失的购买力提供的现金补偿的一种俗称。特点:

(1)它是直接把补贴金发给消费者;

(2)它不是通过降低补贴品的价格,而是通过增加消费者的收入,让他们按原来的价格去购买更多的商品。(2分)

从图中可以看到,实行“明补”后,预算线(价格钱)的斜率不变,但收入上升了,所以使预算线向外平移了,由原来的KL外移到K/L/,与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1在S点相切,S较之于原来的消费者均衡点Q是一个代表着更高满足水平的均衡点。与S点相对应,消费者对E的消费量从原来的OM上升到ON,对于Z的消费量从OF上升到OG;这说明,消费者在得到“明补”后对于两类商品的购买量都会上升。(3分)

“暗补”是无限制的实物补贴的一种俗称,它是消费者以低于市场价值的价格购买商品时所得到的补贴。(2分)

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政府对E实行了补贴,亦就是降低了E的售价,居民用同样多的货币就可以买到更多的E,从而使KL线位移至KL/,这表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提高了。现在由于存在对E的“暗补”,预算线KL/与无差别线U1在R点相切,与R点相对应的消费量分别为对ON与OG,这表明在暗补的条件下,消费者对两类商品(补贴品与非补贴品)的消费量都增加了。(3分)(二)财政补贴对供给的影响

财政补贴还可以改变供给结构。这一作用是通过改变企业的产品价格,从而改变企业盈利水平发生的。

习题三答案

一、AAACC BDADA

二、AB,ACD,ABDE,ABDE,ABCD,ACDE,BC,DE

四、1.导致政府失灵的根源是什么?

答:(1)政府干预的公正性并非必然;(1分)(2)政府某些干预行为的效率较低;(1分)(3)政府干预易引发政府规模的膨胀;(1分)

(4)政府干预为寻租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1分)(5)政府失灵还常源于政府决策的失误。(1分)2.试分析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答:(1)从直接的生产和消费社会财富角度来看,这两类费用纯属社会财富的“虚耗”,因为,行政活动和国防活动是非生产性劳动,从而与生产性劳动相对立。就此而论,这两类支出越少越好。(1分)(2)从财富生产的社会条件看,国防保护了人民生产与生活的安全,行政活动维持了生产与生活的秩序,因而,用于这两类活动的费用又不是在“虚耗”社会财富。(2分)(3)从社会经济的循环周转来看,生产是产品的创造,消费则是产品的实现,而且,若无消费,生产不仅是一种无内容的概念,而且也不能正常进行。行政活动和国防活动,正是全社会消费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当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以完全吸收掉同期的产出时,行政费和国防费的增加,有增加消费和支持生产的作用;而当社会的消费需求超过同期产出时(供给不足),增加行政费和国防费,则有通货膨胀的效果。(2分)

3.简述税收的替代效应。答:替代效应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1分)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1分)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1分)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2分)4.试述“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内容。

答:“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1分)

从收入方面来看,主要是收缴分离,规范预算外收入并减少各部门和单位的资金占圧。对合理的预算外收入,不再自收自缴,实行收缴分离,纳入预算或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取消现行各执收单位自行开设和管理的各类预算外资金过渡账户,改为由财政部门委托的代理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汇缴专户,该账户只用于预算外收入的收缴,不得用于执收单位的支出。(2分)从支出方面来看,主要是收支脱钩。即执收单位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单独编制预算,交由财政部门审批。(2分)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1)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是国家集中一部分GDP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而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财政居于主导地位,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向上影响社会需求的形成;货币政策并不直接参与GDP的分配,而只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它主要是通过信贷规模的伸缩影响需求的形成。(2分)(2)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财政在形成投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而银行的作用在于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1分)(3)两者在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造”货币的能力,唯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是中央银行。6.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有何经济分析意义?

答: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经济分析意义:⑴两者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及收入的再分配的影响不同;(2分)⑵两者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的效益约束不同;(2分)⑶两者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不同。(1分)

7.简述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

答:(1)调节投融资功能;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用,不仅支持了国家建设,而且还可以利用基金向个人融资,解决个人资金不足的问题。(1分)(2)平衡需求功能;社会保障支出能自动地随着国民经济运行变化情况呈现出反方向增减变动,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2分)(3)收入再分配功能;社会保障通过垂直性分配和水平性分配手段收入的再调节,尽量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1分)(4)保护和配置劳动力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是保护劳动力再生产和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及有效配置的重要制度之一。(1分)

五、1.试述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答:

(一)稳定与增长职能的含义: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以达到充分就业,实现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3分)

(二)财政的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必要性:主要源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能自动实现,因为总需求水平是由无数个消费者、企业等各个成员所决定的,同时各个微观主体的决策也是有赖于许多其他难以预测的因素,因此,客观上需要政府通过运用财政手段调节社会需求水平,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3分)

(三)稳定与增长职能的主要内容:(1)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2)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3分)

(四)、执行稳定职能的主要工具:(1)预算收支政策;(2)内在稳定器;(3)财政收支政策。(3分)2.计算哈伯格三角形面积。

答:画图4分

F D

C S/ P/

P A B S D

O Q

ΔABC的面积为税收的超额负担。在无税时消费者剩余ΔFPB的面积,税后消费者剩余ΔFP/C的面积。税收收入为矩形P/PAC的面积.(2分)

P/=(1+t)P SΔABC= AB·AC ΔP=AC=tP

需求曲线DD的弹性为η,η=

AB=ΔQ=η··Q=η··Q=η·t·Q SΔABC=η·t·Q·tP=t2·η·Q·P

ΔABC叫哈伯格三角形。(整个推导过程6分)

习题四答案

一、AADDB DCDBB

二、ABCD,CD,ABDE,AB,ACE,CE,ACD,AB

四、1.具有外部效应的第二类混合物品应采取怎样的提供方式?

答:这类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首先在于判断外部效应的大小,(2分)当外部效应很大时,可视为纯公共物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1分)不过为了提高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并为了适当减轻政府负担,对大多数混合物品采取混合提供方式是一种较佳的选择。(2分)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答:

(一)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1)社会补偿功能;(2)社会稳定功能;(3)社会公平功能。(2分)

(二)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1)调节投融资功能;(2)平衡需求功能;(3)收入再分配功能;(4)保护和配置劳动力的功能。(3分)3.如何理解所得税的性质与特点? 答:(1)税负相对公平;(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4)课税有弹性。4.简述拉弗曲线及其原理。答: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图形2分)

该曲线的重要意义:

(1)说明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1分)(2)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1分)

(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即表现在图中的A点,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也就是最佳税率。(1分)5.简述国债的偿还资金来源。

答:(1)增加税收;(2分)(2)发行货币;(2分)(3)动用历年结余——设立偿债基金;(2分)(4)借新债还旧债。(2分)

6.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W·W·Rostow)的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答: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w.w.Rostow)则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他们认为,(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这些投资,对于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起飞”,以至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2分)(2)在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无沦是在发展的早期还是在中期,都存在着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阻碍经济的发展。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也需要加强政府的干预。马斯格雷夫认为,在整个经济发展进程中,GDP中总投资的比重是上升的,但政府投资占GDP的比重,会趋于下降。(2分)(3)罗斯托认为,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对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7.简述政府投资的必要性。(1分)

答:(1)政府投资是克服市场在资金配置中所存在的某些“失灵”表现的必要手段。(1分)(2)政府投资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2分)(3)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条件下,政府对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资,还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2分)

五、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无效或缺乏效率。(2分)(1).在垄断条件下市场失灵;(2分)(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2分)(3).存在外部性条件下市场失灵;(1分)(4).市场本身的不完全性;(1分)

(5).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偏好不合理问题;(1分)(6).在信息不充分条件下市场失灵;(1分)

(7).市场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的发展;(1分)(8).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收入公平分配问题。(1分)2.论述税收的替代效应并用图示之。答:替代效应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4分)

由此可见,由于政府对食品征税而对衣物不征税,改变了纳税人购买商品的选择,其最佳点由P1移至P3,这意味着纳税人减少了食品的购买量,相对增加衣物的购买量,从而改变了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也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下降。(4分)画图4分。

衣物 I3

I1

A

P1 PO

E B 食品

习题五答案

一、DCBBB DDBBB

二、ABCE,AC,BCE,AE,ABC,CD,ACE,ABCE

四、1.“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这个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本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3 分)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会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1分)所谓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工作。(1分)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答:(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及其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就多,一般而言,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2分)(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是分配的客观条件,而在客观条件既定的条件下,还存在通过分配进行调节的可能性。(2分)(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的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所以,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GDP分配的变化也是影响财政收入增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1分)

3、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答:(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1分)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1分)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1分)(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1分)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1分)4.简述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

答:(1)社会补偿功能。社会保障的补偿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两个方面。社会救济的目的在于保障最低生活水平,具有鲜明的扶贫特征。社会保险的直接功能就是对劳动者在其生命周期遇到各种失去收入的风险后,进行的一种补偿,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2分)(2)社会稳定功能;社会保障通过保证劳动者乃至全体国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乃至统治秩序的稳定。(1分)(3)社会公平功能。社会保障通过其资金的筹集和待遇的给付,把一部分高收入的社会成员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生活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手中,达到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2分)

5.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政府采购制度从三个层次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第—个层次是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来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1分)第二个层次是从政府部门的代理人角度来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选优,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2分)第三个层次是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入了招标、投标的竞争机制,使得采购实体与供心商之间的“合谋”型博弈转化为“囚徒困境”型博弈,大大减少厂他们之间的共谋和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厂商)和采购实体是最大利益者而国家是最大损失者的问题。(2分)6.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分析意义。

答: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经济分析意义:⑴两者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及收入的再分配的影响不同: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2分)⑵两者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的效益约束不同: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而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1分)⑶两者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不同: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段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所以,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而微观经济主体在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显然,它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2分)7.简述国债的发行方式。答:(1)固定收益出售方式: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按预先确定的发行条件推销国债的方式;(1分)(2)公募拍卖方式: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推销国债的方式;(1分)(3)连续经销方式:这是一种推销机构受托在金融市场上设专门柜台经销并拥有较大灵活性的国债发行方式;(1分)(4)直接销售方式:是一种由财政部门直接与认购者谈判出售国债的推销方式;(1分)(5)组合方式:是一种综合上述各种方式的特点而加以结合使用的国债推销方式。(1分)

五、1.如何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并试画出各自的社会需求曲线。

答: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印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带来的利益;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2分)以下文字说明各2分,图形及说明各3分。

纯私人物品:

(1)商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数量之和(2)私人物品在个人之间是可分的 纯公共物品:

(1)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支配公共物品的总量(2)公共物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 2.论述税收的收入效应并用图示之。答: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3分)

若政府决定对纳税人课征一次性税收(如个人所得税),税款相当于AC乘以衣物价格或BD乘以食品的价格,那么,该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由AB移至CD。CD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I2相切,切点为P2。在这一切点上,纳税人以其税后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3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而使纳税人在购买商品的最佳选择点由P1移至P2,这说明在政府课税后对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而不改变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3分)图示3分。

衣物

I1

A

I2 P1 C

PO D B 食品

《财政学》试卷-6-答案

一、ABBAA DBDCA

二、DE,ACE,BCE,CDE,BCDE,ABE,ABCDE,ABCE

四、1.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请解释其理由。答: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在市场上,谁有钱就可以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钱多多买,钱少少买,无钱就不能买。总之,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而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称之为“搭便车”现象。(2分)

政府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的运行机制是迥然不同的。政府主要是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公共物品。征税是可以精确计量的,如按率征收或定额征收,但是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每个人的纳税额与他对公共物品的享用量是不对称的,不能说多纳税就可以多享用,少纳税就少享用,不纳税就不享用。相对于市场买卖中利益边界的精确性而言,纳税人负担与公共物品享用之间的关系缺乏精确的经济依据,带有模糊数学的性质。(3分)2.简述教科文卫支出的必要性。

答:(1)首先,这几类支出都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如果由市场提供会产生市场失灵,导致这类产品提供不足;(12分)(2)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是来源于教育;(2分)(3)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以及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有必要政府进行卫生方面的支出。(2分)3.试述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

答:商品课税有下述四个方面的特征:(1)课征普遍;(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3)实行比例税率;(4)计征简便。(以上每点各1分)商品课税的优点是税源充裕,课征方便,并可以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但由于商品课税与商品价格相联系,在国内会干扰市场运行并形成分配不公,在国际间会阻碍资金、劳动力和商品的自由竞争和流动。(1分)4.简述国债的发行条件。答:国债的发行条件,是指国家对所发行的国债及其与发行有关的诸方面以法律形式所作的明确规定。(1分)(1)国债的票面金额和发行价格;(1分)(2)国债的利率;(1分)(3)国债的发行数额;(1分)(4)国债的还本及付息期限。(1分)

5.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有哪些?

答:(1)增加税收;(2分)(2)向银行借款或透支;(1分)(3)发行国债。(2分)

6.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答:(1)经济性因素;经济性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2分)(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2分)(3)社会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1分)7.政府投资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答:(1)政府投资不能对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造成扭曲和障碍;(2分)(2)政府投资不宜干扰和影响民间的投资选择和投资偏好;(2分)(3)政府投资要着眼于有利于社会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的增进。(1分)

五、1.试述税式支出有哪几种形式?

答:(1)税收豁免: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2分)(2)纳税扣除:纳税扣除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2分)(3)税收抵免:税收抵免是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2分)(4)优惠税率:乃是对合乎规定的企业课以较一般为低的税率;(1分)(5)延期纳税:指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合乎规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1分)(6)盈亏相抵:指准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盈余,以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或是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年度已纳的部分税款;(2分)(7)加速折旧: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列较多的折旧;(1分)(8)退税:指国家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1分)

2.分析“暗补”且购买数量无限制的补贴对需求的影响。

答: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政府对E实行了补贴,亦就是降低了E的售价,居民用同样多的货币就可以买到更多的E,从而使KL线位移至KL/,这表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提高了。(3分)

现在由于存在对E的“暗补”,预算线KL/与无差别线U1在R点相切,与R点相对应的消费量分别为对ON与OG,这表明在暗补的条件下,消费者对两类商品(补贴品与非补贴品)的消费量都增加了。(3分)下图6分。

第二篇:财政学试卷

财政学试卷一(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1分×7)

1、公共商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的是__________收入。

3、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1分×11)

1、从社会总产品价值的构成来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A、C部分 B、V部分 C、M部分 D、V+M部分

2、在财政收入中,通过信用方式得的收入是()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专项收入

3、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

A、商品的供求关系 B、商品价格的自由浮动 C、商品的供求弹性 D、税种

4、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

A、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B、具有不同的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C、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D、收入的公平分配

5、把税收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是()A、税收曲线 B、洛伦兹曲线 C、收益曲线 D、拉弗曲线

6、古典财政学的创始人是()A、威廉.配第 B、魁奈 C、亚当.斯密 D、大卫.李嘉图

7、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A、按国有资产存在的形式分类 B、按国有资产存在的地域不同分类 C、按国有资产有无实物形态分类 D、按国有资产是否参与经营活动分类

8、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主要是管理国有资产的()A、产权 B、经营权 C、法人财产权 D、处置权

9、反映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取得的收入和用于维持政府公共活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以及发展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支出的预算是()A.经常预算 B.资本预算 C.社会保障预算 D.其他预算

10、反映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取得的收入、其他建设性收入和国家用于进行经济建设支出的预算是()A.经常预算 B.资本预算 C.社会保障预算 D.其他预算

11、我国的预算批准权力机构是()A.各级政府 B.国务院

C.各级财政部门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三、多项选择(2分×14)

1、依考察的层次和角度不同,税收负担可分为()A、宏观税负 B、中观税负

C、微观税负 D、某个阶层税收负担

2、在考察税收的量能负担原则时,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测度有以下标准()A、收入标准 B、支出标准 C、财产标准 D、受益标准

3、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A、强制性 B、随机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4、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其涵义是指()A、课税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 B、课税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最大 C、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最小 D、税收完全是中性的

5、税收对经济运行的间接调节采取的措施主要有()A、设置税种 B、调整税率 C、规定减免税政策 D、强制征收

6、税收与公债的区别主要有()A、税收是无偿而公债是有偿的

B、税收具有强制性,公债是信用关系,采取自愿形式 C、税收固定,公债可多购可少购 D、税收依法征收,公债不依法举债

7、财政收入中的公债收入包括()

A.发行公债和国库券 B.发行金融债券 C.发行股票 D.向外国政府借款 E.向国际组织借款

8、世界各国的预算程序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草案拟订 B.预算编制 C.预算批准 D.预算执行 E.国家决算

9、按照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可将公债分为()A.中央公债 B.地方公债 C.公债券 D.国内公债 E.契约性借款

10、由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的项目是()。

A、财产保险 B、养老保险 C、医疗保险 D、失业保险 E、工伤保险

11、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有()。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储备积累式 E.公积金制

12、世界各国发行公债的方式大体有()A.行政分配方式 B.直接出售方式 C.委托出售方式 D.承购包销方式 E.公募招标方式

13、偿还公债的资金来源通常有()

A.经常性财政收入B.预算结余 C.借新债还旧债 D.偿债基金 E.公债投资收益

14、政府可选择使用的公债偿还方式主要有()A.一次清偿法 B.抽签偿还法 C.市场购销法 D.以旧替新法 E.公募招标方式

四、名词解释(2分×2)社会保障 分税制

五、判断(1分×10)

1、公共投资在量上相当于复式预算中的资本预算支出。

2、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领域是不能相互逾越的。

3、一般而言,私人投资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公共投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

4、BOT是政府吸引社会资本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一种有效方式。

5、高等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应由国家财政拨款的方式供应。

6、国防经费使用效率衡量的重点是既定目标下的利润最大化。

7、应用性科学研究的经费应由财政保障供给。

8、在中国,公共消费支出就是财政经常预算中的经常性支出。

9、城乡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统筹是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征收方式的改革方向。

10、采取明补方式的财政补贴可以改变补贴商品与非补贴商品的需求结构。

六、简答(5分×4)

1、简述财政的特征。

2、试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3、试分析公债的财政效应。

4、简析复式预算的优缺点。

七、论述(10分×2)

1、试述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对经济的不同影响。

2、为什么要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

参考答案:

一、填空(1分×6)

1、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2、税收

3、平等、确实、便利、节约。

二、单项选择(1分×10)

1C 2C 3B 4A 5D 6C 7D 8A 9A 10B 11D

三、多项选择(2分×15)1AC 2ABC 3ACD 4ABC 5ABC 6ABC 7ADE 8ABCDE 9CE 10BCDE 11ABCDE 12ABCDE 13ABCD 14ABCD

四、名词解释(2分×2)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帮助社会成员克服因非理性风险造成的物质生活困难,维持其基本生活条件,依法进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活动。

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

五、判断(1分×10)

1、错

2、错

3、对

4、对

5、错

6、错

7、错

8、错

9、对

10、错

六、简答(5分×4)

1、简述财政的特征。

(1)强制性;(2)无偿性;(3)国家主体性。

2、试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一)生产力发展水平;

(二)经济管理体制和收入分配政策;(三)政府的职能范围;

(四)经济周期循环与宏观经济调控;(五)价格因素;

(六)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会引起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如在发生内外战争时,国家必须动员各种财力以稳固政权或维护国家利益,因而财政收入规模会急剧扩大。

3、试分析公债的财政效应。(一)用于弥补经费预算赤字(二)用于资本项目

(三)与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四)控制债务规模、避免债务危机

4、简析复式预算的优缺点。

复式预算: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上以上的预算,通常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复式预算制的优点有:

(1)便于考核预算资金的来源和用途;(2)有利于分析预算收支对社会供求的影响;

(3)由于资本预算投资伸缩性较大,有助于使预算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杠杆,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复式预算的主要缺点则包括:

(1)复式预算中资本预算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举债,如果举债规模控制不当,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2)经常预算支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收入,税收在整个预算收入中占很大比重,这样容易掩盖支出浪费的现象;(3)把政府预算划分为不同的子预算,会给预算编制带来一些困难,如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科目的划分标准难以统一。

七、论述(10分×2)

1、试述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对经济的不同影响。购买支出的含义; 转移支出的含义。

由于这两类支出遵循的交换原则不同,因而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购买支出直接影响资源配置:(1)影响资源配置总量:(2)影响资源配置结构。转移支出间接影响资源配置。购买支出间接影响收入分配;转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

在财政支出结构中,购买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强;而转移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收入分配的功能就越强。

2、为什么要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

(一)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的需要;

(三)企业提高效率需要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

(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财政学试卷二(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1分×18)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A.社会 B.国家 C.市场 D.企业

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A.社会总产品价值 B.物论劳动价值 C.必要劳动产品价值 D.剩余产品价值

3、我国分税制把增值税划为()

A.中央税 B.地方税 C.中央地方共享税 D.直接税

4、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A.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购买公债 C.企业发行股票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5、在下列预算中,属于历年制的是()A.当年的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B.当年1月1日至12月1日 C.当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 D.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6、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失业保险

7、实行“以支定筹”、“略有积累”原则的社会保险资金筹资模式是()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公积金制

8、财政补贴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是()A.按补贴对象分类 B.按补贴环节分类 C.按补贴性质分类 D.按补贴目的分类

9、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A.纳税人不同 B.课税对象不同 C.纳税环节不同 D.税率不同

10、把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是按()分类 A.课税对象的性质 B.税负能否转嫁 C.价税关系 D.计税标准

11、允许将当期固定资产折旧从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额中予以扣除的增值税称为()A.生产型增值税 B.流通型增值税 C.收入型增值税 D.消费型增值税

12、组织清产核产、产权登记、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等基础管理工作,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进行监督检查,行使这一职责的主体是()A、监事会 B、政府有关经济部门

C、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D、经国务院授权的全国性总公司C

13、能够使公债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明显区别开来的,是公债的()A.自愿性 B.有偿性 C.灵活性 D.直接返还性

14、政府调节农产品价格的原因是,农产品市场是()。A 发散型蛛网市场 B 收敛型蛛网市场 C 封闭型蛛网市场 D 完全竞争市场

15、国家将发行的债券统一售与银行,再由银行自行发售的方法,称为

A.公募招标方式 B.委托出售方式 C.行政分配方式 D.承购包销方式

16、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通过竞拍来购买公债,这是属于()A.承购包销方式 B.委托出售方式 C.公募招标方式 D.行政分配方式 17、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公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是()A.地方承购包销 B.委托出售 C.行政分配 D.中央银行承购包销

1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收支划分的方法通常采用()A.统收统支 B.分税制 C.分级包干 D.包税制

二、多项选择(2分×11)

1、下列属于财政收入现象的有()A.税收 B.财政拨款

C.行政性收费 D.财政补贴 E.国债

2、美国心理学家A·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包括()A.生理需要 B.文化需要 C.社交需要 D.物质需要 E.安全需要

3、资源配置机制的构成部件包括()A.决策机制 B.信息机制 C.动力机制 D.运行机制 E.协调机制

4、公债的效应主要包括()

A.挤出效应 B.引致效应 C.外部效应 D.财政效应 E.货币信用效应

5、根据课税对象不同,税收可分为()A、财产税 B、所得税 C、商品税 D、行为税

6、公债主要运用于以下方面()

A.弥补财政赤字 B.进行公共项目投资 C.行政管理支出 D.调节金融市场的运行 E.相机干预宏观经济运行

7、按举债形式划分,公债可以分为()A.契约性借款 B.不可转让公债 C.可转让公债 D.建设性公债 E.发行公债券

8、在考察税收的量能负担原则时,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测度有以下标准()A、收入标准 B、支出标准 C、财产标准 D、受益标准

9、以下关于复式预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复式预算的最主要特点是把全部的财政收入按经济性质分列和汇集平衡 B.我国目前采用复式预算

C.复式预算不利于进行经济分析和有选择地进行宏观经济控制 D.复式预算符合预算的完整性原则和传统的收支平衡观念

E.复式预算中,资本预算总是平衡的,而只有经常项目的收支才可能有差额

10、世界各国的预算程序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草案拟订 B.预算编制 C.预算批准 D.预算执行 E.国家决算

11、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包括()A.发行货币 B.增加税收 C.发行公债 D.向银行借款 E.动用历年财政结余

三、名词解释(2分×5)社会保障 财政补贴 扩张性财政政策 分税制

政府间转移支付

四、判断(1分×10)

1、一般来说,税源宽广、税基流动性较强的税收,应由地方政府实施征管。()

2、支出的划分决定事权的划分,而收入的划分又制约支出的划分。()

3、非配套补助一般适用于区域外溢性比较强,或受援地政府财政困难较大,难以保障的项目。

4、正常情况下,专项补助有利于实现公共资金分配的纵向和横向公平。()

5、公债作为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点。()

6、国债是公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也包括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7、我国的消费税实行价外税。()

8、非配套补助一般适用于区域外溢性比较强,或受援地政府财政困难较大,难以保障的项目。

9、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发行公债的方式,称为承购包销方式。()

10、对定向发行的公债宜采用直接出售方式。()

五、简答(5分×4)

1、简述公共商品的特征。

2、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3、为什么增值税会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

4、简述国有资产的形成途径。

六、论述(20分×1)

1、试从财政收入结构的角度探讨提高中国财政收入水平的途径。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1分×18)

1、B

2、D

3、C

4、B

5、D

6、B

7、C

8、D

9、B

10、B

11、C

12、C

13、B

14、A

15、D

16、C

17、C

18、B

二、多项选择(2分×11)

1、ACE 2ACE

3、ABCE

4、ABDE

5、ABCD

6、ABDE

7、AE

8、ABC

9、ACDE

10、ABCDE

11、ABCDE

三、名词解释(2分×5)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帮助社会成员克服因非理性风险造成的物质生活困难,维持其基本生活条件,依法进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活动。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无偿地对经济组织和城乡居民所实施的财政补助支出。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扩张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的基本前提是社会总需求不足,社会总供给过剩,社会生产能力闲置,通货紧缩。

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转移支付是在各级政府间或不同地区的同级政府之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一项制度。

四、判断(1分×10)

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6、错

7、错

8、对

9、错

10、对

五、简答(5分×4)

1、简述公共商品的特征。

(1)非排他性,即无法排斥他人对同一个商品的消费;

(2)非竞争性,即当增加一 个公共商品的消费者时,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消费水平。

2、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一)税种因素。税负转嫁与商品价格变动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对于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的联系较为紧密的税种,其税负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价格的联系不密切或不直接的税种,其税负则较难转嫁。从主要税类看,一般来说,商品课税容易转嫁,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而所得课税难以转嫁,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二)商品的供求弹性。商品的供求弹性是指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供给或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具体为商品价格变动程度与商品供给量变动程度(供给弹性)或与商品需求量变动程度(需求弹性)的比值。对于供给弹性而言,一般来说,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生产者在调整和确定生产数量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并最终能使其在所期望的价格水平上将商品销售出去;而供给弹性较小的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数量的回旋余地较小,从而难以控制商品销售价格水平。对于需求弹性而言,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大,商品价格更多的取决于买方;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购买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小,商品价格更多的取决于卖方。显然,从税负转嫁的角度看,对供给弹性大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若把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结合起来分析,则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可以转嫁出去;而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只能由自身承受。在个别情况下,若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则税负由销售方和购买方等量承担。

(三)课税范围。一种税的课征范围不同,税负转嫁的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课税范围广的商品税容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若一种税对所有商品都同等课征,购买者无法找到不征税的替代商品,只能接受因课税而形成的商品加价,因而税负容易转嫁;若一种税只对部分商品课征,且购买者可以找到不征税的替代商品,则这种税的税负难以转嫁。

3、为什么增值税会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 因为增值税具有以下特点:

一、征税范围广泛,税源充裕

二、实行多环节课税,但不重复征税

三、具有税收“中性”效应

四、相关经济主体在纳税上具有相互制约性

五、便于出口退税

4、简述国有资产的形成途径。

(一)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投资和国家财政拨款所形成的资产,包括国家预算内和预算外,中央、地方、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性投资积累所形成的资产,以全民所有制名义负债获得的净资产,以及国家财政对非生产性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拨款所形成的资产。上述资产都属全民所有制性质,应为代表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

(二)根据国家主权原则自然占有的经济资源所形成的国有资产,如领土、领海、领空及其所属的一切自然资源(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这些资产既可以由国家直接利用,也可以在确保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根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准予各种组织和个人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偿或无偿使用。

(三)国家依据法律无偿占有的资产。主要包括

1、根据国际惯例,在对外关系中得到馈赠、援助、转让等所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

2、根据国家法令,取得以国家为对象的捐献、转让等所形成的国有资产。

3、依法没收、接管、索取国内外单位和个人资财而形成的资产,如没收非法所得、接管无主资产等。

4、根据所有权再生产的原则,上述国有资产的附着物(例如土地上生长的原始森林等)、伴随物(如商誉等)、孳息物(如资产溢价和自然增长、资产收益及其再投资等。)

七、论述(20分×1)

1、试从财政收入结构的角度探讨提高中国财政收入水平的途径。

(一)财政收入形式

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可分为税收和非税收两大类,税收收入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非税收入指企业收入、费用收入、公债收入等。

财政收入方式是和一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密不可分的。一般说来,国有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收入中的国有财产收入和国有企业收入较多。联邦制国家的政府收入中,税收收入占绝大多数,扣除债务收入后,一般税收收入占到政府收入总额的90%以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方式的结构变化,是和经济体制的变化相一致的。在进行了两次利改税和1994年的新税制改革后,税收已在中国财政收入中占据了很高的比重。今后在严格国债风险规律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国债这一收入形式的比重。

(二)财政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收入来源分类方式主要是为了体现财政收入从何处取得,反映各种收入来源的经济性质,同时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反映各种收入来源的变化趋势。按这一分类,中国各时期各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如下: 1.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

财政收入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是与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大体吻合的。建国初期,个体和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来自于两者的财政收入占40%以上。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比重急剧增加。“一五”时期来自国有经济的财政收入达69.4%,来自集体经济的达9.8%,个体和私营经济则退居次要地位,之后的经济体制使国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最高曾达90%以上,80年代初仍达82%。1979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集体和其他经济成分有了较快的发展,提供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目前,目前国有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仅占财政总收入的50%左右。2.财政收入部门构成分析

建国50年来,工业和农业两大生产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始终占国民收入总额的80%左右,两大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占居较高的比重。但我们应当看到,除工农业以外的其他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近年增长速度很快,目前已占整个财政收入的50以上。因此,在注重从工农业部门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根据有关部门的生产规律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从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及其他部门筹集财政资金,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财政收入级次结构分析

按财政收入征收的政府级别的不同,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鉴于中国的政权体制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地方又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级市)、县和乡镇四级政府,一般是有一级政府就有一级财政,因此中国的财政收入也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地方财政中又包括了上述四级。从财政收入的征收级次上看,许多国家都是由中央政府征集较多份额,然后再拨付给地方政府使用.中国1994年的分税体制也是在朝这方面努力,通过分税制改革,按事权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范围,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形成保证中央收入正常增长的良性机制,从而逐步提高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财政收入的区域结构分析

财政收入在空间上可以按照行政区划(各省、市、州等)分类,也可按照区域划分。在中国可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划分财政收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财政收入也呈现出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较高比重,并逐年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提供的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较低份额。三个区域财政收入呈较大差距是与不同区域客观条件的差别和向东部倾斜的政策环境分不开的。但随着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扶植中、西部地区的政策的推行,中、西部财政收入比重会有所提高,财政收入的区域结构不平衡有所改善。

财政学试卷三(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1分×18)

1、把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是按_____分类。()A.课税对象的性质 B.税负能否转嫁 C.价税关系 D.计税标准

2、允许将当期固定资产折旧从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额中予以扣除的增值税称为()A.生产型增值税 B.流通性增值税 C.收入型增值税 D.消费型增值税

3、财政收支指标的确定只以社会经济的预算发展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这叫A.增量预算 B.单式预算 C.零基预算 D.复式预算

4、从预算的形式结构来看,财政预算可分为()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B.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C.普通预算和特别预算 D.总预算和分预算

5、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这种预算叫()A.单式预算 B.增量预算 C.复式预算 D.零基预算

6、由机器设备、建筑物、铁路、桥梁等劳动手段组成的国有资产属于()A、有形资产 B、生产性固定资产 C、无形资产 D、非生产性固定资产

7、中介层次的管理组织与政府层的管理组织的关系是()A、代理关系 B、产权关系

C、隶属关系 D、产权受托和委托关系

8、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金额享有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指的是()。A、终极所有权 B、出资者所有权 C、出资者经营权 D、企业法人财产权

9、国家将发行的债券统一售与银行,再由银行自行发售的方法,称为()A.公募招标方式 B.委托出售方式)(C.行政分配方式 D.承购包销方式

10、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通过竞拍来购买公债,这是属于()A.承购包销方式 B.委托出售方式 C.公募招标方式 D.行政分配方式 11、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公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是()A.地方承购包销 B.委托出售 C.行政分配 D.中央银行承购包销

12、内债的应债主体主要是()

A.一国的国民收入 B.一国的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

C.政府机构 D.外国投资者

13、公债发行额 / 财政支出×100%=()A.公债负担率 B.偿债率 C.公债依存度 D.借债率

14、政府调节农产品价格的原因是,农产品市场是()。A.发散型蛛网市场 B.收敛型蛛网市场 C.封闭型蛛网市场 D.完全竞争市场

15、公共投资范围的拓展,与()的理论有关。A.斯密 B.凯恩斯 C.科斯 D.诺思

16、BOT投资方式指的是()。

A、建设、转让、经营 B、建设、经营、转让 C、转让、建设、经营 D、经营、转让、建设

17、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救济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公平

18、实行“以支定筹”、“略有积累”原则的社会保险资金筹资模式是()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公积金制

二、多项选择(2分×11)

1、财政预算的基本特征有()A.法定性 B.精细性 C.完整性 D.性 E.公开性

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内容有()

A.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B.增加税收 C.扩大国债发行 D.增加财政结余 E.实行赤字预算

3、由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的项目是()。

A、财产保险 B、养老保险 C、医疗保险 D、失业保险 E、工伤保险

4、按照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可将公债分为()

A.中央公债 B.地方公债 C.公债券 D.国内公债 E.契约性借款

5、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

A、二者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 B、二者的资金来源不尽相同

C、二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 D、二者的保险原则不同 E、是否缴纳保险费

6、世界各国发行公债的方式大体有()A.行政分配方式 B.直接出售方式 C.委托出售方式 D.承购包销方式 E.公募招标方式

7、偿还公债的资金来源通常有()

A.经常性财政收入 B.预算结余 C.借新债还旧债 D.偿债基金 E.公债投资收益

8、政府可选择使用的公债偿还方式主要有()A.一次清偿法 B.抽签偿还法 C.市场购销法 D.以旧替新法 E.公募招标方式

9、根据课税对象不同,税收可分为()A、财产税 B、所得税 C、商品税 D、行为税

10、税收按计量标准分类可分为()A、价内税 B、价外税 C、从价税 D、从量税

11、下列属于流转税的有()

A.增值税 B.盐税 C.关税 D.消费税 E.房产税

三、名词解释(2分×5)公债 分税制 复式预算 原始赤字 公共消费支出

四、判断(1分×10)

1、当基尼系数G=O时,收入分配绝对不公平。

2、高等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应由国家财政拨款的方式供应。

3、国防经费使用效率衡量的重点是既定目标下的利润最大化。

4、应用性科学研究的经费应由财政保障供给。

5、在中国,公共消费支出就是财政经常预算中的经常性支出。

6、城乡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统筹是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征收方式的改革方向。

7、采取明补方式的财政补贴可以改变补贴商品与非补贴商品的需求结构。

8、累进税率主要适用于流转税。

9、国债是公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也包括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

10、一般来说,税源宽广、税基流动性较强的税收,应由地方政府实施征管。

五、简答(5分×4)

1、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的定位。

2、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

3、试区分税收权力划分的属地原则与属人原则。

4、试分析公债的财政效应。

六、论述(20分×1)

最优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我国税收制度的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1B 2C 3C 4B 5A 6A 7D 8B 9D 10C 11C 12B 13C 14A 15B 16B 17C 18C

二、多项选择(2分×11)

1ABCDE 2ACE 3BCDE 4CE 5ABCD 6ABCDE 7ABCD 8ABCD 9ABCD 10CD 11ACD

三、名词解释(2分×5)

公债:即公共债务,是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或解决正常财政收入的不足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

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

复式预算: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上以上的预算,通常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原始赤字:是指政府总支出减去净利息支出后超过政府经常性收入的部分。原始赤字=预算支出—净利息支出—经常性预算收入=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出—经常性预算收入。

公共消费支出:所谓公共消费支出是指财政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用于提供公共消费性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它等于经常预算中的经常性支出。但在中国,由于经常性支出包含了非生产性投资,因此,其公共消费支出与经常支出的统计口径有所不同。

四、判断(1分×10)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对

7、错

8、错

9、错

10、错

五、简答(5分×4)

1、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的定位。定位于克服市场失灵:(1)优化资源配置;(2)促进公平分配;

(3)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稳定。

2、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一)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强制力,以国家颁布的税收法律、法令为依据进行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与凭借经济权力取得的其他财政收入,如公共收费、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等,有着根本区别,凭借经济权力取得的收入归根到底要以交易行为为基础,而交易行为具有自愿性。税收的强制性使财政收入具有必要保障,避免因公共商品消费上的“搭便车”行为使公共需要无法满足。(二)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家征税并不直接以向纳税人提供相应数量的公共商品或纳税人分享相应的公共商品利益为依据,即不具有“等价交换”的性质,就国家与纳税人的具体关系而言,国家向纳税人征税是无偿的,而纳税人消费公共商品也是无偿的。二是指国家所征税款为国家所有,不需要直接归还给纳税人,即不构成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三)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按事先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征税对象、征收标准和课征办法等实施征税。一般来说,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应税收入,发生了应税行为,拥有了应税财产,就必须按预定的标准缴纳税款,不得违反。同样地,国家也要按预定的标准对纳税人征税,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征收标准。税收的固定性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使政府vswenku活动的必要支出得以保证。

3、试区分税收权力划分的属地原则与属人原则。

税收管辖权是国际税收的基本范畴。如何选择和确定税收管辖权,是处理国际税收关系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税收管辖权实际上是一种征税权,即国家在征税方面拥有的主权。从国际关系看,税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里的具体体现。由于国家主权所依托的政治权力的行使范围是有限制的,税收管辖权的运用也有其边界。

国家政治权力涉及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国疆域,二是本国公民或居民,据此,形成税收管辖权的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地域税收管辖权,又称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有权对来源于本国的收入征税,无论这种收入归谁所有。这被称为税收权力划分的属地原则。

另一种是公民或居民税收管辖权,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有权对本国公民或居民征税,无论其收入从何处取得,这是税收权力划分的属人原则。

各国对税收管辖权的选择和行使,是以有利于维护本国权益和经济利益为原则的。从实践上看,大多数国家都同时行使以上两种税收管辖权,但不同国家在税收管辖权的具体运用上会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由于对外投资少,引进外资多,其收入往往是在本国疆域内创造的,所以较为强调地域税收管辖权;而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多,引进外资相对较少,来自国外的收入比重较高,因而较为强调公民或居民税收管辖权。

4、试分析公债的财政效应。(一)用于弥补经费预算赤字(二)用于资本项目

(三)与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四)控制债务规模、避免债务危机

七、论述(20分×1)

最优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我国税收制度的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一)直接税与间接税的相互配合

直接税主要是所得税,间接税主要是商品税,直接税和间接税在功能上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一般来说,直接税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同时对商品比价关系的扭曲性影响较小,因而是一种良税;而差别商品税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也是所得税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无论是所得税还是商品税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在一国税制中,究竟是以所得税还是商品税为主体,取决于政府收入目标、税收征管能力和税收政策中公平与效率目标的权衡等因素。

对于在既定的税收征管能力下实现一定的政府收入目标,实行以设计良好的商品税为主的税制是有效率的。在考虑税收公平与效率目标的权衡时,实行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有利于体现税收的公平,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实行以商品税为主的税制则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率,并发挥政府对市场的积极干预作用。(二)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最适商品课税研究当政府以商品税来筹集收入时,应当如何设计商品税的税率,才能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从直观上看,似乎对所有商品课征同一税率的商品税不会产生扭曲效应,更符合效率原则。然而,经济理论研究表明,从效率的角度看,对全部商品实行统一税率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因为在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时,按同一税率课税对商品价格和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并不相同。因此,为了减少税收的额外负担,应当实行这样的课税准则: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应当课以较高的税率,对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则课以较低的税率,即商品税税率的高低应与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小呈反比。这一课税准则称为“逆弹性法则”,由于该课税思想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拉姆齐在1927年提出来的,故又称为“拉姆齐法则”。该法则为实行差别性的商品课税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是,由于按“逆弹性法则”设计税率受政府的信息把握能力和税收征管能力的限制,因而是不可能充分实现的。同时,“逆弹性法则”只考虑效率而不考虑公平问题,显然并不完全合理,如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低,若课以较高的税收,因其税负具有累退性(低收入者的收入中有较大一部分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其负担的税款占其收入的比重高于高收入者),与税收的公平原则是相悖的。所以,在兼顾各种因素的情况下,最适商品课税并不能避免税收的扭曲性。例如,为使商品税具有再分配功能,应对生活必需品实行低税或免税,对奢侈品适用高税率。(三)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最适所得课税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设计所得税率才有利于实现税收的公平与效率。一般认为,实行累进的所得税制,并与政府的社会保障转移支出相结合,是符合公平原则的。但如果把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替代关系考虑进来,累进程度较高的所得税会削弱工作、劳动的积极性,扭曲人们在工作与闲暇之间的选择,带来税收的额外负担。因此,边际税率过高的所得税制并不可取。

为使所得税率结构能在公平与效率上取得最佳平衡,从理论上说,最优的税率结构应处于使收入再分配带来的福利(效用)与累进税制削弱激励机制造成的效率损失相抵的边际点上。对此,一种呈倒“U”型的所得税税率模式是较为合理的选择,其具体内容是:按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要求,对中等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可以适当提高,因为提高这一阶层的税率能比提高高收入阶层的税率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并能使对这两个阶层的征税所造成的效率损失保持在同等程度上,相反,对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应实行较低的边际税率,因为降低低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有利于增进低收入者的福利,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而降低高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则可以强化对经济主体的刺激,促进效率的提高,增进总的社会福利。

当然,由于倒“U”型的所得税分析是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前提下进行的,并且从管理上看,要计算出最佳税率,政府就要充分掌握纳税人的效用水平、收入与闲暇的边际替代率等信息,而这有很大的难度,并且这些信息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实践中,还没有哪个国家完全按照最适所得税理论来设计本国的税收制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国家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所得税制度的改革,不少措施是符合最适所得课税理论要求的,如许多国家大幅度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个别国家(美国)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曲线也略呈倒“U”型。(四)最适税收征管

最适税收征管将税收征管的难易程度和征税成本的高低引入到最适课税的分析中,并将征管因素作为衡量一个税种乃至一种税制是否优化的标准之一。在理论分析上最优的税种或税制,若征管难度较大或征税成本较高,在实践上也往往并非是“最适”的;相反,一种扭曲性较大但易于管理的税种或税制,可能成为政府组织收入的重要工具。这表明只有将征税成本因素与效率、公平等原则并列加以考虑,才能实现一个真正可行的优化税制结构。之后结合中国情况来谈。财政学试卷四(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1分×16)

1、经常预算的收入形式主要是()

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企业收入 D.事业收入

2、资本预算的收入形式主要是()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 C.债务收入 D.事业收入

3、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对于政府财政预算行为准则的解释,可概括为()A.预算平衡论 B.周期预算平衡论 C.功能财政论 D.凯恩斯主义

4、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无法确定

5、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

A、商品的供求关系 B、商品价格的自由浮动 C、商品的供求弹性 D、税种

6、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

A、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B、具有不同的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C、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D、收入的公平分配

7、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救济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公平

8、只产生收入效应不产生替代效应的补贴方式是()A、对生产环节补贴 B、对流通环节补贴 C、暗补 D、明补

9、实行“以支定筹”、“略有积累”原则的社会保险资金筹资模式是()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公积金制

10、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三层次是(),用以满足人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商业保险

11、现代财政预算最早出现于()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12、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并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这是财政预算的()A.公开性 B.法定性 C.时效性 D.完整性

13、法律规定的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这说明财政预算具有()A.公开性 B.法定性 C.完整性 D.时效性

14、把税收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是()A、税收曲线 B、洛伦兹曲线 C、收益曲线 D、拉弗曲线

15、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

16、组织清产核产、产权登记、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等基础管理工作,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进行监督检查,行使这一职责的主体是()A、监事会 B、政府有关经济部门

C、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D、经国务院授权的全国性总公司

二、多项选择(2分×12)

1、由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的项目是()。

A、财产保险 B、养老保险 C、医疗保险 D、失业保险 E、工伤保险

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有()。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储备积累式 E.公积金制

3、按政策目的财政补贴可分为()。A.价格补贴 B.企业亏损补贴 C.居民生活补贴 D.财政贴息 E.税式支出

4、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

A、二者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 B、二者的资金来源不尽相同

C、二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 D、二者的保险原则不同 E、是否缴纳保险费

5、在考察税收的量能负担原则时,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测度有以下标准()A、收入标准 B、支出标准 C、财产标准 D、受益标准

6、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

A、强制性 B、随机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7、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其涵义是指()A、课税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 B、课税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最大 C、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最小 D、税收完全是中性的

8、世界各国发行公债的方式大体有()A.行政分配方式 B.直接出售方式 C.委托出售方式 D.承购包销方式 E.公募招标方式

9、政府可选择使用的公债偿还方式主要有()A.一次清偿法 B.抽签偿还法 C.市场购销法 D.以旧替新法 E.公募招标方式

10、我国分税制按税种把收入划分为以下几类()A.中央税 B.地方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E.中央地方共享税

11、我国分税制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的税种有()A.增值税 B.资源税 C.营业税 D.消费税 E.证券交易税

12、专项补助主要包括()

A.无限额配套补助 B.一般均衡补助 C.非配套补助 D.有限额配套补助 E.财政补贴

三、名词解释(2分×4)预算管理体制 公共投资 社会保障 财政补贴 基础产业

四、判断(1分×10)

1、中国的预算实行跨年制。()

2、中国的预算体系由四级预算组成。()

3、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征收的税种。()

4、累进税率主要适用于流转税。()

5、达到起征点的,仅就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6、公债的有偿性决定了公债的自愿性;公债的自愿性和有偿性,又决定和要求发行上的灵活性。

7、能够充分吸收集中性的社会闲置资金的公债发行方式是直接出售方式。()

8、正常情况下,专项补助有利于实现公共资金分配的纵向和横向公平。()

9、商品课税难以转嫁。()

10、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税负容易转嫁。()

五、简答(5分×4)

1、简述财政产生的条件。)(2、简述公共需求的特点。

3、税收抵负与税收饶让的区别。

4、试述分税制的内涵与特征。

六、论述(20分×1)

1、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1分×16)

1、A

2、C

3、A

4、A

5、B

6、A

7、C

8、D

9、C

10、C

11、B

12、A

13、C

14、D

15、B

16、C

二、多项选择(2分×12)

1、BCDE

2、ABCDE

3、ABCDE

4、ABCD

5、ABC

6、ACD

7、ABC

8、ABCDE

9、ABCD

10、ABE

11、ABE

12、ACD

三、名词解释(2分×5)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一国财政体系中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预算收支范围及管理职权的划分和相互间的制衡关系 公共投资:公共投资是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需的资产而花费的财政支出。公共投资支出在量上相当于复式预算中的资本预算支出。由于前述原因,在中国,它还应包括经常预算中的非生产性投资。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帮助社会成员克服因非理性风险造成的物质生活困难,维持其基本生活条件,依法进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活动。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无偿地对经济组织和城乡居民所实施的财政补助支出。

基础产业:基础产业是指能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包括各类交通设施(如铁路、公路、桥梁、机场、航道、码头等)、水利设施、通讯设施及城市公用事业(如水电气供给系统、排污系统、城市交通系统)等。基础工业主要指能源工业(煤炭和原油开采、水电、火电、核电生产等)和基本原材料工业(如钢铁、建材、石化等)。

四、判断(1分×10)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对 7对 8错 9错 10错

五、简答(5分×4)

1、简述财政产生的条件。

(1)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2)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3)财政产生的根源是公共需求。

2、简述公共需求的特点。

(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

(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3、税收抵负与税收饶让的区别。

抵免法是指一国政府允许本国纳税人用在国外缴纳的税款,冲抵应汇总缴纳的本国税收的方法。其指导思想是承认地域税收管辖权的优先地位,但不放弃公民或居民税收管辖权。这是一种减除国际重复课税最为通行的方法。

在实际运用上,抵免法又分为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两种。直接抵免是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缴纳的税款直接给予的抵免,适用于同一经济实体的跨国总分机构之间。间接抵免是对非统一核算的母子公司,将国外子公司在所在国缴纳的税款,从居住**公司应纳税款中给予的抵免,这种抵免通常按母公司从国外子公司取得的股息或红利,计算该股息或红利应分担的税款进行间接抵扣。

在运用抵免法的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税收饶让的内容。所谓税收饶让,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获得的税收减免优待,视同实际已纳税款而准予抵免的一项措施,多见于签订有税收协定的国家之间。实行税收饶让,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

4、试述分税制的内涵与特征。

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其要点是: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在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职责的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范围;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划分方法主要按税种划分,也可对同一税种按不同税率分配或实行共享制;对预算收入水平的差异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加以调节。现代分税制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要求不同级次政府提供不同的公共商品,同时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分税制为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范运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分税制的特征:(一)规范性(二)层次性(三)法制性

六、论述(20分×1)

1、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财政收入的绝对额都是逐年递增的,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但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跌宕起伏。财政收入的相对额,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或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一)放权让利阶段的财政收入(1979年—1993年)

在纵向上,从1978年开始,政府多次对企业进行了放权让利改革,在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方面,向企业倾斜。但由于国有企业运行状况不佳,微观效益不理想,而不得不加大放权让利的力度,以激励企业行为。这使得财政预算内收入占GDP的比重不可避免地呈直线下降趋势。

在横向上,通过改革经济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体制,扩大了部门财务自主权,把一些本应纳入国家预算内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交给各个部门,实行自收自支,形成了大量的预算外管理资金,调动了各部门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预算外资金挤占了预算内收入,肢解了财政预算,分散了国家财力,增加了宏观调控难度。

放权让利造成了财政预算内收入的下降。因此,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预算内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逐年递增,但其增长速度显然不及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在改革初期,财政收入对国民收入的弹性值平均为0.067。也就是说,财政预算内收入的增长未能赶上经济增长的步伐,结果造成了财政预算内收入相对规模的持续下降。致使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中央宏观调控不力。

对1979—1987年国民收入增长因素的测算表明,技术进步对于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15%左右。1979—1987年间,中国财政收入绝对额增加1115亿元,其中来自技术进步等集约性因素所得为350亿元,约占31.4%,来自其他因素变化(资金和劳动投入)所得为370亿元,占34.1%,来自价格上涨所得占33.2%。也就是说,尽管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较低,但它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据粗略测算,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是其他因素的2.8倍。

(二)转制阶段的财政收入(1994年至今)1994年,中国进行了根本性的税收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公共收入体系,有效地阻止了财政预算内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下滑的势头。财政收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值也有所回升,1995年为0.6。1996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开始出现止跌回升的态势。

这一时期,中国统计指标体系也逐渐由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过渡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财政收入的口径与国外有一定差异,现行的财政收入仅指预算内收入,不包括预算外收入和所谓的体制外收入,预算外资金主要由收费和基金构成,体制外收入主要包括非规范收费和摊派,而这些收入均属于政府收入或公共收入。如按调整口径粗略地测算,1995年全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致可调整为17.8%。1995年起,国家逐步实行“费改税”试点工作和清理整顿各种基金和收费项目。

1996年又进一步强化了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将一批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和基金转化税收征收,纳入预算内管理。1997年政府将13项基金和附加纳入预算内管理,减缓了预算外资金绝对规模的增长。

1998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分配制度的完善,经济秩序逐渐好转,同时加强税收征管,规范了政府行为,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整个“九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加1000多亿元。1997年的财政收入相当于改革前十年财政收入之和。

(三)点评

财政收入既是一定量的资金,也是财政分配的一个过程;既可以作为一项政策来使用,也可以作为一种制度存在。抛开财政收入的其他属性,单独来谈财政收入是没有意义的。

由于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降低,经济效益越高,剩余产品价值所占比例就越大,可供财政分配的产品就越多。因此,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有较为直接和明显的影响作用。但中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技术进步占了较高比重,其中在美国和日本等国高达80%左右。因此,今后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的经济效益是增加中国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

尽管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了回升的局面,但中国目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是较低的,这制约了政府职能的发挥,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规范政府分配行为和社会收入分配秩序,尽快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统一和规范财政收入体系,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的有关法律法规,逐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所有的公共收入纳入预算内统一管理,从而规范政府行为,解决公共收入体系的离散性问题。从中国财政收入的历史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体制、政府职能转换、分配政策和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作用。

家乡 校园生活等等 一般英语面试挺基础的1、你来自哪里;

2、你的家乡和武汉有什么不同之处

3、你家乡的传统和特色;

4、大学期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英语被问了三个: 1﹑你最喜爱的课程是什么?

2﹑你对我们学校民商了解多少?(上一个问题回答的民法)

3﹑你修过几门和民法有关的课?英语是介绍我的家乡浙江英语自我介绍 然后问了一个英语重要吗 为什么?英语问题是简要介绍你的家乡英语只有自我介绍英语:自我介绍,对市场营销概念的理英语:为什么你要选经济法。英语问了我“毕业后会干什么?”what is your favourite sports?英语:1.what's the difference of TV programes between now and in the past? 英语:1,电视对老人和小孩的影响

2、如果考上财大你有什么计划?英语面试:自我介绍,然后提问了一个问什么考中南财大英语 生活,对比小时候的life还是现在的life happy 应该就是这个,但中间有个词不会英语是

中外小孩比较英语就是那些套路题,首先自我介绍,第二为什么选这个专业,第三,那个老师说的啥我也不是很确定,应该是如果你还有机会选择的话,你会选择学什么?英语 就随便聊聊 老师很好 问问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 考研怎么准备的 以后有什么打算 之类之类英语:

1、talk about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英语:你是如何准备考研的?英语:自我介绍、谈谈你的学校、家乡英语:自我介绍 你为什么选民法英语:家乡1.如何推进我国财政政策的民主化与法制化

2。消费税与增值税的关系英语问题:1.最喜欢的节日

1、英語:你認為走上社會以後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麽? 英語:無非都是談談你的家鄉 以前的學校啊 爲什麽選這個學校這個專業之類的 英语:介绍家乡英语是介绍下家乡(刚进去问是来自哪个省的,后来叫我介绍就直接介绍省的了)英语题目是你的强项和弱项是什英语问题有自我介绍和为什么选择财大英语面试,有来武汉原因,个人爱好,家乡{我济宁的,说了一下孔子,谢谢孔子,有机会一定上香}。你选民诉的原因,等等,只要考前好好准备,面试时你会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我的失误是,本人听觉不好,有个问题是按照老师口型及眼神回答的,还有就是太紧张了,显得底气不足,没有自信。记得向自己熟悉的语域靠拢。老师很仁慈,面试也很照顾学生。绝不让你尴尬。至今心存感激。还有,英语面试老师的口语真的很好,有机会去中南一定请教。英语:你最喜欢的电影英语问题 本科毕业的学校英语,自我介绍,然后问是不是本地人啦,在本地生活了多久啦,我很囧的就说从出生开始算有21年...英语:很简单,介绍自己,那个学校,来自哪,老师的英语都很溜英语题目是你有没有养过宠物英语面试题目:TV对小学生和青少年的影响英语大概有四个问题,1你为什么讨厌法律史?

2如果面试被刷了,你会怎么办? 3为什么报考我们学校的民商法专业? 4忘了英语:谈论家庭英语: 你的家乡、学校。

你为什么选择刑法

比较一下武汉和长沙英语就自我介绍英语

第一个没听懂,老师读了两遍也没听懂,就随便答了两句,貌似没答对,老师表情很不好。第二个是你的同学怎么描述你的 英语题:你认为英语重要吗?为什么?英语问假期里爱做什么。和假期里愿意陪父母多还是朋友多英语题:

说一下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缺点英语文的是来自哪儿,介绍一下,那里最有名的是什么英语:1.why you choose our univrisity英语:介绍你的家乡(信阳),然后介绍河南(我是河南的),最后,我都不好说啊,老师说前几年有人写了一本关于河南的书,你怎么看??

郁闷吧??英语基础:which holiday do you like best?why? 英语面试问我的大学院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喜欢哪个明星,对他的作品有什么看法? 面试当时好紧张,出了考场很后悔。其实面试的老师都很和蔼的,一点都不可怕,没必要把自己和老师都弄的紧张兮兮的。。问题也不是很难,都可以说出几句自己的见解

最大的感触就是:放开点,自然一些,面试高分应该不是很难拿到。。希望2011年的学妹学弟们加油~~~ 有时间多来浓情看看

浓情人,真的都很好英语:1,你认为英语对你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重要吗?为什么

第三篇:财政学答案

财政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生产

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2转移性支出

是指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3国债负担率

通常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债限度的指标之一。

4税收超额负担

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二、简答题

1、简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分为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两部分,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政府投资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政府自身的地位和职能决定的。

(1)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不赢利或低利,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提高国民整体效益。

(2)政府财力雄厚,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投资大型项目或长期项目。

(3)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农业、能源、通讯、交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领域内,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增长。

2、简述国债的功能。

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它以政府的信誉为担保,具有较强的可靠性,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国债具有以下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上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

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第二,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当然,也不能把国债视为医治财政赤字的灵丹妙药,这是因为:第一,财政赤字过大,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第二,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2)筹集建设资金

国债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还具有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这两种功能可以从以下角

度加以区分:

第一,社会制度和财政类型不同。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具有明显的生产性,国债发行具有明显的筹集建设资金的作用;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公共性财政,国债发行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较为明显。

第二,国债发行方式、目的和用途不同。有些国家在国债发行时就明确规定了国债收入的目的和用途,如日本就将公债明确分为赤字公债和建设公债。

第三,国债收入的性质不同。如果把国债当作一种临时性、应急性的收入,国债就是主要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如果把国债当作一种稳定的、长期的收入,主要就是经济建设支出。

(3)调节经济

国债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这部分财力用于生产建设,将扩大社会的积累规模,改变既定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用于消费,则扩大社会的消费规模,使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向消费一方转移;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就是政府平衡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关系的过程;短期国债可以作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手段。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债已经成为财政政策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我们在发挥国债积极功能的同时,必须注意国债的适度规模。因为国债毕竟只是财政收入的一个补充性来源,过分依赖国债反而会引起不良后果。

3、简述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大于其经常性收入的情况。就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而言,财政赤字已经是一种世界性经济现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也是连年出现,财政赤字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信用体系即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来实现的。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和财政赤字规模大小有关,但更主要还是取决于赤字的弥补方式。弥补方式不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也就不同。

①通过银行透支或借款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一般会增加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基础货币,但财政借款并不一定引起货币供应过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需要必然增加,从而要求增加货币供应量,因此,只要财政借款控制在由货币系数决定的基础货币增量的限度内,就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后果;另一方面,如果银行在向财政贷款的同时,控制贷款的总规模,也不会发生货币供应过量的问题。

②用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效应,依认购者的不同而不同。

(2)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需求

财政赤字一般说会扩大社会总需求,但这也必须结合财政赤字构成总需求的不同方式来分析。财政赤字构成总需求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作为新的需求叠加在原有的总需求水平之上,使总需求扩张;二是通过不同的财政赤字弥补方式,替代其他部门需求而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第二种方式只会改变总需求结构,而不增加总需求规模。

(3)中国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问题

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是指政府部门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投资引起的非政府部门投资和消费的相应减少,即政府部门投资的增加挤出了非政府部门的一部分投资和消费.(4)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

发行国债是世界上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普遍做法,但是以债务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来源,债务会随着财政赤字的增长而增长。另外,债务是要还本付息的,债务的增加也会反过来加大财政赤字。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对国债的发行和管理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放任国债规模过

分扩大。

总的来说,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它既是一种财政调节经济的手段,也是财政困难的体现。

4简述国家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的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公开性。国家预算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形式公开,为人民所了解并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方法,依据充分确实的资料,并总结出规律性,进行计算,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列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造假帐、预算外另外预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虽然一级政府设立一级预算,但所有地方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因此,要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应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5)性。政府必须按照法定预算编制国家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同时不允许将不属于本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的国家预算中。

上述预算原则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一个国家的预算原则一般是依据预算本身的属性,并与本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通过制定预算法来实现。

论述题:

简述中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分税制改革是采取整体设计、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的,通过几年的运行,已初见成效,但需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转换的根本问题,也是实行分级预算体制的前提条件,包含三个层次内容:第一,总体上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第二,各级政府事权的划分;第三,各级预算主体支出职责的划分,一般应遵循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

各级政府事权划分和各级预算主体支出职责的划分,集中体现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结合,清晰而明确的划分,既包含利益分配,也包含权利分割,短期内难以达到完善境地,只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达到目标模式。

(2)规范收入划分

现行某些收入划分不符合规范原则,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仍需不断调整:第一,分税制与税制是密切相连的,税制调整了,分税及其相应的收入划分,也必须随之调整。第二,按税种划分收入和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分税效应是完全不同的,现行分税制的企业所得税仍是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的,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而改为分率分成或比例分成将是必然选择。第三,凡属于税源普及全国或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税种划归中央税是分税制的通则。第四,通过税制调整健全地方税系应列为分税制进一步完善的一项重要目标。

(3)集权与分权关系的调整

分级预算体制的集权与分权关系,主要体现在收支划分上面。从支出方看,多数支出项目是由地方执行和管理,所以地方支出在总支出中占较大比重;从收入方看,为了均衡横向

不平衡,贯彻中央宏观政策,中央财政收入应占主导地位。分税制改革的实质意义不在于中央组织收入占主导地位,而是要求中央实际可支配收入逐步达到适当的比重(比如40%左右)。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在增量分配中中央多集中一些只能起到微调效应,关键是逐步减少以至最终取消按既得利益的税收返还。

(4)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途径,首先是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而后通过增量与存量同时并举的微调向目标模式逼近。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目标模式的选择。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模式:一是单一的纵向转移支付;二是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的混合模式。从我国目前的国情看,横向转移虽是一种可选择的模式,但仍要立足于纵向转移的完善。第二,纵向转移的微调。首先是改进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其次,进一步将维护既得利益的多种方法简并为“税收返还”一种方法。更为妥善的方法是将税收返还基数逐步纳入按因素法计算的拨款公式,每年纳入一定比例,若干年后全部过渡为按因素法计算的转移支付制度。第三,推进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目前还不可能建立全国统一的省对下的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只能给以原则性和政策性指导,尊重分级管理赋予省级政府的自主权和调控权,适度体现统一领导的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待时机成熟,再规范全国性的省对下的转移支付制度。

试论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税制改革?

1、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向规范。

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权限和责任进一步明确,预算约束趋于硬化;按税种划分收入,使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界限趋于明晰,减少了相互挤占的情况;建立了转移支付制度,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解决了纵向平衡、横向平衡以及专项补助。

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分税制将消费税划为中央税,营业税等划为地方税,增值税作为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在制约地方盲目发展烟、酒高税产品的同时,鼓励地方发展高效农业和第三产业,推动地方由注重发展速度和规模转向更加注重经济效益。

3、“两个比重”逐步上升,中央财力有所增强

由于进一步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较好的调动了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实行分税制以后中央与地方分配格局的变化,主要是加大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也就是增强了中央对地方财力调控的力度。

4、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地方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

快速增长。

5、随着相关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分税制也在不断完善,主要是进一步明确

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的划分,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四篇:财政学考试

一、填空题

1.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始终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偏好显示问题;二是 偏好加总问题。

2.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整个预算周期的开始。

3.“拉弗曲线”阐明了税率、税收收入和国民产出之间的关系。

4.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纳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行为及过程。

5.单纯使用市场价格计算成本效益不能正确反映投资项目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因而必须采用调整后的市场价格即影子价格来代替。

6.公共规制(政府管制)的主体主要是政府行政机构。

7.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这样的投票人称作中间投票人或中位选民。

8.由于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收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因此施加这种成本或收益的个体并没有为此而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这一情形就称为外部性。

9.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10.财政补贴,按补贴的透明度划分,可分为明补和暗补。

11.对于交通堵塞、电话占线、电网超负荷跳闸等问题,政府可通过高峰负荷定价法缓解之。

12.个人所得税可能对劳动供给和储蓄带来消极影响,这主要取决于个人所得税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对比程度。

13.理性选民假说有助于解释“选民理性的无知”和“投票冷漠症”现象。

14.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它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

15.负外溢性指的是将成本外加给社会的那类行为与活动。

16.在现代税收理论中,得到公认的两大税收基本原则是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

17.公债政策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重要联系,是连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桥梁和纽带。

18.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支出的绝对额不断增长善,而且还表现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不断提高上。

19.中国于1994年起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1、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两种性质的分配,一是一般性(经济)分配;二是权利(财政)分配。

2、人类社会的需求总体上可分为 公共需求和私人需求。

3、衡量收入差异的指标是基尼系数。

4、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是一种互补、互替和互动 的关系。

5、从理论上说,公共收费主要是针对准公共商品的私人收益部分征收的费用;而混合商品中效益外溢部分的成本则主要通过税收来弥补。

1、预算的基本程序有四个阶段:编制、审批、执行、决算。

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

3、按政府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

4、与国家管理支出相比,国防支出的特点是需求的外生性与供给的内生性和资金密集型。

1、国家管理支出的管理方式有全额经费包干,结余留用、部分经费包干,结余留用和总额控制,结余上缴。

2、财政的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国家主体性。

3、按支出是否获得等价补偿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支出;转移支出。

4、制约财政收入规模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

1、政府财政支出包括和。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

2、公共商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3、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层次是,最高层次是。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4、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和。直接税、间接税

5、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两种重要形式是和。税收;公共收费

1、税收制度的主体是税种,根据税制的复杂程度,税制可分为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

2、中国传统财政学的主要理论是国家分配论。

3、政府支出规模随经济规模增大而增大,这是 瓦格纳 法则。

4、财政补贴的环节有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

5、专项补贴可以分为无限额配套补助;有限额配套补助;非配套补助三种形式

1、资源配置的动因在于解决社会需求无限性;资源稀缺性的矛盾。

2、最早开征增值税的国家是 法国 于 1954 年开始实行增值税的课税制度。

3、购买 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

4、宏观财政政策通常包括三种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_。

1、广义的资源配置包括资源配置和资源配置。静态;动态

2、影子价格是依据市场价格计算的资源配置处于时的结算价格。帕累托最优配置

3、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4、生产和提供公共商品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委托(公共部门或私人部门)生产.政府统一提供

5、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基本方式。一般均衡补助;专项补助

1、资源配置机制的类型有市场机制;非市场机制。

2、由资源配置机制决定的经济模式有:市场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混合经济模式。

3、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介入,由此决定了财政主要应发挥三种职能,这就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_。

5、经济稳定主要是__中央_政府的职能。

第五篇:财政学B 试卷

附表xj-02:

广 东 商 学 院 试 题 纸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考试时间共

课程名称:财政学(A卷)课程代码:030013

课程班号:09统计1、2班,10经济学1、2、3、4班,10国际金融1、2班,10社会保险1班

共 3 页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卡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衡量的是()

A、国债依存度B、国债负担率C、国债偿还能力D、国债安全性

2、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是指()

A、“三公”支出B、非生产支出C、行政管理支出D、财政支出

3、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这是:()

A、生产型增值税B、收入型增值税C、发展型增值税D、消费型增值税

4、最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决策标准是()

A、净现值标准B、成本最小化C、利润最大化D、配置最优

5、政府以国家信用为依托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A、政府性基金B、国债C、税收D、罚款

6、()最常见的划分方式是将政府预算划分为经常性预算和资本预算两个部分

A、单式预算B、复式预算C、增量预算D、零基预算

7、下列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

A、基础教育B、国防C、卫生防疫D、医疗

8、凯恩斯学派的减税主张是从()出发,主张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目标是刺激广大的()收入者的()。

A、供给效应,平均税率,高,投资供给

B、需求效应,平均税率,低,消费需求

C、供给效应,边际税率,高,投资供给

D、需求效应,边际税率,低,消费需求

9、政府从个人和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的生产性服务并由政府直接使用的支出称为()

A、购买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生产支出D、基础支出

10、下列税收转嫁方式中,属于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是:()

A、消转B、前转C、后转D、税收资本化

11、西方经济学中著名的“拉弗曲线”讨论的是()问题。

A、税负转嫁B、经济波动C、收入不公D、最优税率

12、政府的作用是“守夜人”即()

A、政府主要注意晚上安全B、政府要干预经济

C、政府是廉价政府D、政府要宏观调节

13、根据投资的乘数作用原理,乘数与()同方向变化,同()呈反方向变化。

A、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C、边际投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投资倾向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A、不断下降B、不断增长C、先下降后增长D、先增长后下降

15、法律未做规定的未来公共养老金属于:()

A、直接显性债务B、或有显性债务

C、直接隐性债务D、或有隐性债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卡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些属于转移性支出()

A、社会保障支出B、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支出C、税收支出D、国防支出

2、下列原则属于税收效率原则的有:()

A、受益原则

B、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C、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

D、能力原则

3、所得税存在哪些缺陷:()

A、会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B、所得税的开征及其财源受企业利润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

C、所得税的累进课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纳税人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D、计征管理比较复杂,需要较高的税务管理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往往遇到困难

4、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从静态角度将财政支出划分为()

A、补偿性支出B、投资性支出C、消费性支出D、积累性支出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我们常说的个人所得税中的3500元是起征点。

B、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

C、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税收分为商品课税、资源课税和财产课税三类。

D、价内税容易造成对价格的扭曲。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A、自身的投资规模B、自身的投资方向

C、自身的投资来源D、自身的投资结构

7、政府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理由有:()

A、减少贫困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B、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

C、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

D、私人保险市场的缺陷与不完整

8、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

C、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由于税收支出是一种隐蔽型财政补贴支出,因此税收支出不可估。

B、税收抵免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收负担。在累进税制下,纳税人的所得越高,这种抵免的实际价值就越大。

C、加速折旧使税负前轻后重,使政府损失了一部分收入的“时间价值”。

D、照顾性税收支出在于扶持国家希望发展的亏损性或微利企业以及外贸企业。

10、我国分税制改革有待完善的问题有:()

A、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B、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

C、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D、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瓦格纳法则

2、李嘉图等价定理

3、财政补贴

4、国家预算

5、财政投融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2、如何理解财政支出的效率?

3、简述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4、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5、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不同政策组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的定位。

财政学考试练习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财政学考试练习试卷及答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财政学考试练习试卷及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xuekeziliao/yuwen/7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