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五年级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五年级# 导语】要想学习好,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以下是金笔头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mán yuàn  lí bā  wǔ yuè  yí hàn  mó tiān dà shà
  (  ) (  ) (  ) (  ) (     )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1)一片孤城万仞山(  )

  (2)渭城朝雨轻尘(  )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4)五千仞岳上摩天(  )

  (5)南望王师又一年(  )

  3.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凉州词》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戍守边关士兵的思乡之情。

  (2)《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作者对“遗民”的同情以及对南宋朝廷的失望。

  5.诗词鉴赏。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边塞秋天的景象与江南一带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然寒冷,但有羌管奏鸣,生活很有情趣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范仲淹的名句,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埋怨 篱笆 五岳 遗憾 摩天大厦

  2.(1)形容极高

  (2)湿润、沾湿

  (3)快要天亮

  (4)碰到天

  (5)南宋朝廷的军队

  3.(1)黄河好像从白云之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立在高山中。这两句展示了边塞广阔壮观的风光。

  (2)源远流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向大海,巍峨耸立的的华山送入云霄触及青天。这两句一纵一横,鲜明地展现了中国北方的雄伟壮阔。

  4.(1)唐;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唐;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宋;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1)D

  (2)答案示例一:喜欢前一句。这个词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将士们戍边的艰辛和他们因为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非常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示例二:喜欢后一句。这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写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观,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效命,为人民效力。(符合文意即可)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一、关于《从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玉门关,是一座军事要塞。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百战”是虚数。

  D.本诗的结尾没有体现出悲伤的情调。

  二、根据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完成练习。

  1.根据意思写诗句。

  (1)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练习。

  (1)前两句诗中的“_________入”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_________摩”字突出山的高峻;从第三句的“_________泪尽、胡尘_______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________南望、又一年________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2)全诗以“_________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3.根据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1)“河”,指_________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五岳,东岳_________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_________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_________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_________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_________嵩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课文中指的是_________。

  三、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请发挥想象,从《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改写成一篇短文。(自由发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二、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1)入摩泪尽、胡尘南望、又一年 (2)望

  3.(1)黄河 (2)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华山

  三、1.B

  2.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3.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四、略

【篇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一、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二、默写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将晓       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篱门       快要天亮。

  迎凉       篱笆的门。

  三万里河     指华山。

  五千仞岳     指黄河。

  摩天       远眺南方。

  南望       指宋朝的军队。

  王师       指碰到天,形容极高。

  四、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填空。

  这首诗前两句用_____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_____”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_____”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_____”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答案】

  一、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荒凉、严寒、空旷、阴沉

  2.立誓破敌,决战决胜

  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将晓:快要天亮。 篱门:篱笆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三万里河:指黄河。 五千仞岳:指华山。 摩天:指碰到天,形容极高。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四、夸张 热爱 泪尽 望 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