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五年级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练习题及答案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练习题及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五年级# 导语】《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不管是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不管是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到“用你自己的矛刺你自己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来用以形容别人或自己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又用以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以下是金笔头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练习题及答案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吾盾之(  )

  (2)吾矛之(  )

  (3)曰(  )

  (4)弗能也(  )

  (5)于物无不也(  )

  2.翻译句子。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

  《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故事,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寓言故事,请你讲讲故事的内容,并说说故事包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古文阅读。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①楚人有江者(  )

  ②从其所者入水求之(  )

  ③不亦乎(  )

  (2)翻译句子。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坚硬 (2)锋利 (3)有人 (4)回答 (5)穿透

  2.(1)有人问:“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

  (2)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3.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

  4.《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是说一个人的羊圈破了一个洞,结果羊被狼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补羊圈,他并不接受建议,结果羊又少了一只,他后悔没有听邻居的建议,这才重新补羊圈,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怕做错事,知错就改,为时不晚。

  5.(1)①过江 ②雕刻 ③疑惑

  (2)船停下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岂不是很糊涂吗?

  (3)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练习题及答案

  一、解释句中加粗的字。

  1.楚人有盾与矛者,之曰。(  )(  )

  2.其人也。(  )(  )

  二、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点段落品析。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也(穿透)

  C.吾矛之(好处)

  D.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卖;夸耀

  2.不;回答

  二、

  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三、

  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四、

  示例:我的同学看到别人带了个足球踢,嫉妒了,因此,说:“我最讨厌踢足球了。”第二天,我带了个足球,我们玩的时候,他说:“带我一个,我最喜欢踢足球了。”同学都说:“你不是讨厌踢足球吗?”他张口结舌,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篇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练习题及答案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 )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 )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 )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       卖。

  鬻        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        楚国人。

  陷        锋利。

  利        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        回答。

  弗        用。

  应        不。

  三、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誉其矛曰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盾之坚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人弗能应也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莫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之矛,陷子之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人能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

  一、yù dùn máo wú xiàn fú

  二、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三、

  (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

  (5)的。

  四、

  1.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 战国 思想 韩非子

  2.(1)……的人。 (2)穿透。 (3)用。 (4)不。

  3.(1)夸耀它说。 (2)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4.(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缩写故事》作文三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松鼠》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珍珠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例文3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练习题及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xiaoxue/wunianji/149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