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化学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化学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三# 导语】高三化学是一个新的起点,新高三一轮复习从零开始,完整涵盖高中所有的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开学后我们要复习元素化合物相关知识,高考中四道大题中的工业流程和实验探究均立足于这部分内容进行考查。金笔头网高三频道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金笔头网高三频道。

1.高三化学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o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2.高三化学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

  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3.高三化学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金属活动性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l2O3为XX氧化物,Al(OH)3为XX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

  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CO32—+H+=HCO3—

  HCO3—+H+=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CO32—+H2O+CO2=H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Ca2++CO32—=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

  五、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4.高三化学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氨气及铵盐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NH3↑+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XX、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NH4NO3+NaOHNaNO3+H2O+NH3↑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5.高三化学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两种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分散系分为九种:

  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三种之间性质的比较(表):

  常见的胶体及其应用

  制Fe(OH)3胶体的三个要点:饱和FeCl3溶液、沸水、逐滴加入

  明矾净水原因;明矾水解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

  丁达尔效应的实例:

  离子反应:会判断哪些是离子反应(方法见下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定义:(和还是或)只指化合物

  酸、碱、盐、水和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硫酸钡、氯化银等难溶盐)

  电离方程式及酸、碱、盐的定义。

  碳酸氢钠、硫酸氢钠的电离不同。

  离子反应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离子反应,先从是否在水溶液中进行考虑,再看是否有某种物质可以电离出离子.)

  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沉淀、气体、水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四步(写、改、删、查)

  改: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其中氢氧化钙要注意,说是澄清溶液则要改写.

  常见的微溶物质:Ca(OH)2CaSO4Ag2SO4MgCO3等不改写,仍写成化学式。

  气体、水、单质、金属氧化物、弱酸、弱碱、沉淀(包括微溶的)一般都写成化学式。

  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电荷总数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

  若离子之间可以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则不能共存.反之则可以共存.

  注意题干:无色或酸性或碱性

  其中常见有色离子:

  Cu2+蓝MnO4-紫红

  Fe2+浅绿Fe3+棕黄

  不能与H+大量共存的有:OH-(大量)、Ac-、HCO3-、HS-、S2-、SO32-、HSO3-等。

  不能与OH-大量共存的有:H+(大量)、NH4+、Mg2+、Al3+、Ca2+、Fe3+、Cu2+、Fe2+、HCO3-、HSO3-等。

  氧化还原反应: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得到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得到还原产物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看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高三化学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高三化学考点总结

高三化学基本理论必修二知识点

推荐高三化学备课组下学期工作计划范文通用

2023年高三年级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高三化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6篇)

2021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三篇(通用)

高三化学教师教学总结模板

2016高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高三化学备考知识点整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化学上册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gaozhong/gaosan/18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