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高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高二# 导语】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以数学为例,除去不同学校教学进度的不同,我们会在高二接触到更为深入的函数,也将开始学习从未接触过的复数、圆锥曲线等题型。金笔头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领悟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中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段和方法,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的现代作家,他们又是怎样来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呢?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高晓声(1928~),江苏省武进县人。1950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收田财》。1957年,高晓声因和江苏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作者,提出“干预生活,探求人生”的口号,发表了体现“探求者”文学主张的小说《不幸》,不久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原籍农村劳动。1979年,重新回到了文学队伍。长期艰苦的农村生活成了他创作的丰富源泉。1979年一年内,他就发表了《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等十一篇小说三.字词识记:(幻灯投影)

  四.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学生讲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给三部分命小标题。

  (一).昔日漏斗户,今日娇娇人;

  (二).有心卖货生灵光,无钱买帽出错招;

  (三).病遇吴县长,头回享“清福”

  五.赏读第一部分:(讨论问题)

  ①课文开头两句有何妙处?读这句话当持怎样的语调?

  提示:开头两句采用民间诗歌语句形式,一个“漏斗户主”,一个“悠悠”的神情,身份和神态两相对照,诙谐幽默之味油然而生,从而奠定全文情感基调,以幽默风趣的语调,挖掘农民真实的内心世界。语调轻松,问题却深刻而沉重。

  教师可以范读这两句话(配唢呐曲子,模拟“陈奂生”走路的姿态)。

  ②“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这样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烘托人物愉快轻松的心情;渲染改革开放给农民生活带来的显著变化。

  ③开放前后,陈奂生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大不相同”?而如今他的精神生活有怎样?

  提示:根据第五六自然段概括其生活变化;他的精神生活无非就是佩服“陆龙飞”的一张嘴,希望自己总有一天能说会道,能神气起来。这恰好说明农民生活上脱贫了,但精神生活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④陈奂生不会打听,不会说,他把这点当作的毛病,你怎样看?

  提示:认识到两点,一是农民的老实憨厚,一是农民想改变自己的精神生活。

  六.赏读第二部分:

  ①这一节作者安排有何巧妙之处?

  (学生回答,说出一二处即可)

  ②卖帽不成这件事的背后有何意图?

  提示:暗中说明农民由于长期处于被禁锢的小农经济之中,根本就不懂得买卖的计划,从而对以前的政策表明了作者的批评态度。

  ③作者安排卖油绳少了三角钱这一情节,又说明了什么?

  提示:可以理解成做生意生疏,或社会风气不好等,表明精神文明确实是个社会问题,既有必要性,又有迫切性。我们在注重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得注意抓精神文明建设。

  ④陈奂生生病这一情节,实际在前文已有暗示,请找出相关语句。

  提示:“今年好象变娇了,上两趟寒流来,就缩头缩颈,伤风打喷嚏,日子不好过,非买一顶帽子不行。”

  七.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

高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及作者的基本常识,了解点染的手法,体会本诗层次之美。

  2.反复吟诵,体会音韵情感,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诗词意境,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体会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词中重点词句的赏析,运用想象体会诗意之美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用具:板书、PPT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导入:宋词文体导入,引出作者及背景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今天我们就来讲宋词。(词的介绍)词出现于隋唐,到了宋代经济发展,勾栏瓦舍兴起,由于娱乐需要,这些逐管弦而歌的曲子词(板书:曲子词。词又称曲子词)开始兴盛(展示PPT)。起初多是民间艺人为演唱而自己填词,后来扩展到文人雅士之中,按谱填词很快成为一种风气(注意是“填”,作诗填词)。我们一般把词分为那两个流派?(婉约和豪放,展示PPT)词调蕴藉者为婉约,气象恢弘者为豪放。那么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大家能想到哪位(辛弃疾苏轼等),婉约呢?(李清照,温庭筠,柳永)还有柳永,那个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婉约派代表人物。

  (二)作者及背景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柳永,看课后注释1.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因为排行第七所以又叫做柳七。他常出入于歌楼舞馆,和歌女们关系都很好,所以他很多作品都是为歌女所作。柳永仕途不顺,他曾作一首词《鹤冲天》,自诩“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还说自己“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被宋仁宗看到,就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但柳永真的甘于这种沉醉烟柳巷陌的生活吗?从注释二看(写作背景)(谒见:见地位或辈分比较高的人)他想见孙何,还写诗投赠是为了什么?(能帮到他),那这首词一定要能吸引到孙何的注意,一定要能打动他。那接下来你们就是孙何,写作这首词就呈现在你们面前了,你们看看能不能被打动。

  朗读课文,注意断句,揣摩一下怎么读才更有味道,之后我会请同学示范朗读。

  (三)朗诵文本,整体感知

  1.展示基础知识PPT

  2.学生范读,点评(从断句节奏和情感上看)

  3.提示朗读注意(“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读了好几遍细心的同学可以看出来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揭示出所咏之地,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都市的繁华,有总领的作用),所以要停顿一下为下文蓄势,两个字一断等,重点字词,“盈”,“图将”等,情感要饱满,语气较轻快,但具体一些地方要舒缓)

  4.再齐读一遍

  (四)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朗读评价,我没在读的时候有没有那种杭州美景扑面而来的感觉,下面我给大家找了几幅图片,大家来来试试用望海潮里面的诗句来给图片拟标题。

  (PPT展示图片)

  图片是简单的,诗的语言却韵味无穷,有人说望海潮,一句即一景,而诗歌中所描述的景物,就应该是(意象)。下面请大家再次细读文本,从这一幅太平盛世中杭州的繁华图景中找出你认为特别出色的画面,品味其用墨的精妙(语言)之处。

  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烟,水雾,“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孟浩然》歌词“春雨如酒柳如烟”,就是比喻柳树本身,初春柳树刚抽芽的时候,明年初春的时候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我们学校的柳树。烟柳画桥,淡雅中不失华丽,风帘翠幕层层叠叠,参差,阁楼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坐落在烟柳画桥之中,替我们展示了整个城市的风貌。)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这里写得是钱塘堤岸和潮水,云:像云一样的,写出了树之葱郁。绕,环绕,写出了堤岸的弧线,绵延迤逦。怒涛,浪潮之大。卷,动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波涛比作霜雪,写出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孟浩然“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3.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竞相展现自己的豪华,物阜民丰的繁华之景)

  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三秋,时间,十里,空间,从时间和空间上写出了西湖之美景。)

  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弄,玩赏,“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泛,荡漾,飘荡。嬉嬉,欢乐的样子。人民游乐的情景,安乐,怡然自得。)

  6.官员之乐,吟赏烟霞(风雅)。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祝愿之语,含蓄点出了写作目的,总括全篇,实属巧妙之辞,无关格调高低。)

  (五)梳理结构(总结文本),体会作者情感

  最终这篇文章落在这个“夸”上。那我们下面来总结一下他到底夸了什么,提示一下,上阙和下阙有区别。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