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二 > 初二上册历史课本教案

初二上册历史课本教案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初二上册历史课本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一、导学目标:
(1)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的传入我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以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外国的火车轮船传入后对中国社会的主、客观影响。
(3)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作用,是历史的进步。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给中国带来的主、客观影响。
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三、导学建议:
本课安排1课时,可通过图表的形式来归纳整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所发生的变化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作用。
四、学法点拨:
问卷调查:改革开放前后,普通家庭在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分析变化发生的原因。

方面
内容
作用
交通、通讯的出现
交通
轮船和火车
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方便了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
通讯
有线电报、电话
成为传递信息和相互联系的方式
文化生活的变迁
照相、
电影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报纸
《中外新报》
《申报》
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弊的喉舌
文化出版机构
商务印书馆
广泛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社会习俗的变化
装束变化
强令男子剪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礼服
改变了不好的社会习俗,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礼节变化
废除跪拜之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称谓变化
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五、导学过程:
1、课前预习导学:
阅读:P104教材
质疑:西方文明刚传入中国时中国人为什么无不充满好奇呢?
2、课堂学习研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工业革命后,外国火车、轮船传入后,对中国社会的主、客观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出现的影响。
师生互动、共同研讨:如何看待西方社会文明的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作用
列举当时影片、报刊、杂志等(具体见上表)
答:外国的火车轮船传入后,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它更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历史的进步。
备课拾遗、个性思考:如何看待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答: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都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里才有,或者更只有少数富人才能去奢侈享受,再加上中国传统习俗的强大顽固势力在短暂的时间很难改变。
3、针对性练习:
基础题:
1、19世纪中后期,某官员从北京到上海出差,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有( C )
(1)火车(2)飞机(3)汽车(4)轮船
A、(1)(2)(3) B(1)(2)(4)、 C、(1)(4) D、(3)(4)
2、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D )
(1)女子可以不缠足(2)使用洗衣机(3)照相、看电影(4)男子剪辫子
A、(1)(2)(3)(4)B、(1)(2)(4)C、(2)(3)(4)D、(1)(3)(4)
能力题:
3、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A )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照片
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D、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的合影
初二上册历史课本教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二上册历史课本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