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二 > 初二下册历史期中重点知识归纳

初二下册历史期中重点知识归纳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初二下册历史期中重点知识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

#初二# 导语】一个想要学习的人如果没有喜欢学习并且热爱学习而获得知识的体验,那么这个人就只能依靠强记硬了这个办法是最低端的方法这个学习的方法会限度的降低我们的学习效率,那么,即使在面对对于我们自己有着极其重要的学习知识的时候,我们也不太会主动的去学习了。这篇关于《初二下册历史期中重点知识归纳》的文章,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初二下册历史期中重点知识归纳 篇一


  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农学家。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3.书法艺术: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4.绘画: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的两大石窟。

  大运河的开通:

  (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初二下册历史期中重点知识归纳 篇二


  1.对农业的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

  (2)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时间:1954年—1956年

  (2)方式: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三大改造的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三大改造的缺点: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3.初二下册历史期中重点知识归纳 篇三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成立1949.10.1

  1、筹备:第xx届中国人民政协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

  ①通过“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

  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3、意义

  (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注意理解)

  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国际):

  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代表:1951、阿沛阿旺晋美

  (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

  (1)必要性(原因):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

  (2)时间:1950.10——1953.7

  (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

  (4)意义:

  ①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②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③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④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

  3、土地改革

  (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

  (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祥见课本13页)

  ①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消灭地主,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②巩固人民政权

  ③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成功的探索

  1、“一五计划”(1953——1957)

  (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2)基本任务:(一个重点,两个相应)

  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及商业,相应地培养人才;

  (3)成就①工业方面:

  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B、形成东北工业基地、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在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②交通运输业方面:武汉长建大桥、川藏、新藏、青藏公路(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工业化开始起步。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颁布:1954.9第xx届全国人大

  (2)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意义: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反映人民利益。

  3、三大改造1953——1956底

  4、中共八大1956

  (1)内容:①主要矛盾②主要任务(要知道具体内容)(2)意义:良好开端(详见课本27页)

  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1958年开始评价:

  (1)积极: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建成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望

  (2)消极: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严重失误,那时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初二下册历史期中重点知识归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二下册历史期中重点知识归纳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