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长征》电影观后感【精彩7篇】

《长征》电影观后感【精彩7篇】

颜值担当 点赞 分享
《长征》电影观后感【精彩7篇】

微信扫码分享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时久、规模大、行程远、困难巨、影响广,为中外战争史上所仅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金笔头网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长征》电影观后感》,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长征观后感 篇一

6月28日,为纪念建党92周年,弘扬“长征精神”,会宁所全体党员参观了位于宁夏固原市境内六盘山主峰之上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此次活动以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教育为契机,深入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当会宁所党员到达宽阔的纪念馆广场上时,眼前赫然竖立着由红一、二、四方面军的军旗组成的影壁墙,在阳光下,“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的八个题字显得更为闪亮。拾级而上进入的是长征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分别名为“红军不怕远征难”、“红旗漫卷西风”、“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四部分内容。这些内容通过红军长征中的遗物、图文资料,以及行军路线图……一一展示出来,带给每一位党员的不仅仅是长征途中生命谱写胜利的震撼,也让党员们身临其境的进行了一场身与心的洗礼。

今天的我们只能从图片、文字和讲解中了解那段艰苦而又雄壮的历史,观者自可以云淡风轻、“置身事外”,走到群楼街道中又是一种为现实的生活,但是半个世纪前祖辈所经历的战争与磨难是应当一遍遍去重温,那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接力。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那些熠熠生辉、充满力量的字眼——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严守党的纪律、艰苦奋斗、顾全大局……在今天的时代里同样值得我们坚持和发扬。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一种我们值得怀念于颂扬的精神,更是一面洗涤和净化心灵的“镜子”,教会每一个党员如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真正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警示。

《长征》观后感 篇二

在这个季节里,我们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是《我的长征》,影片中的结局对那个只有11岁的少年太残忍了!

他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死去,却没有能力救他们,而是只在一边哭泣。但唯一一件让他欣慰的事是他还有人关心,还有人重视他,以致没有让自己完全意志失落,那就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领导。

他的夫人为他生下一名女儿,主席却必须把她扔掉,他的夫人被抬走后,可见他虽然用书躲着泪光闪闪的眼睛,但在观众的眼里,依然显露出他悲伤的神情。

我虽然不记得那个少年的名字,但我依然记得他的脆弱,大家都在努力作战,可他却让我们失望,我承认,刚开始,我对他很失望,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们刚开始也这样觉得。但后来,我对他的看法改变了!他不再是那个胆小鬼,而是打领头仗的小英雄,因为那时的他已经16岁了……他对自己说要为死去的姐姐和姐夫报仇……

在那座铁链桥上,他和战士们在那座桥上爬着前进,他们用尽自己的力量去杀掉敌人,为了自己被杀掉的亲人,为了自己,为了祖国,牺牲自己的勇士们报仇!

我们没有什么好炫耀的,我们只是尽自己的极限去做好任何一件事,这是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结尾!不错,我们确实没什么炫耀的,难道我们炫耀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吗?不,有人比我们厉害!

我们唯一能炫耀的,就是教在乡下的那些没钱的孩子读书,给他们讲故事,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不至于被外界排除的可能性,而他们为我们讲解春夏秋冬的奇事,让我们深一步了解乡下!当自己要离开脚下的这片土地的。时候,所谓的朋友,我体验过了,在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可能都没有失去亲人和失去朋友更痛苦的吧!

弯弯月光下,让我们在月亮的疼爱中忘记难过,有人会在身边陪我掉眼泪。她会唱歌给你听,告诉你蒲公英的歌声,蒲公英唱的歌!在她的鼓励下,我和蒲公英一起歌唱,从今以后不会再悲伤!就像蒲公英一样飘向远方……

“失败无所谓,只要你肯努力,就能成功,你看那在星星那边起飞的风,它会比任何人都幸福,因为它从天地初开是就去追寻幸福。亲自体验过的痛苦,自己会比任何人都清楚哦!”

我一定会努力,在作文和学习上争取更大的进步!

长征观后感 篇三

星期五的下午,学校在校内组织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我的长征》。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飞夺泸定桥这一段。只见战士们穿着破烂的草鞋,在铁索桥上艰难地移动着每一寸脚步。上有飞机投弹轰炸,桥面又有枪炮阻击。可是,凭着红军对人民的忠诚,坚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最后还是夺下了泸定桥。

这让我恍然大悟:我们拼命的喊学习苦、学习累,难道比当年的红军吃野菜、穿破鞋、流血牺牲还苦吗?今天我们在明亮的教师中读书,吃饱穿暖,难道我们不应该用实际行动去报答革命先烈吗?难道不应该更努力更勤奋的学习吗?

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手拉着手,心连着心,用实际行动去迎接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吧!

长征观后感 篇四

现在的我们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新时代,有父母的疼爱,有老师的关心,且全国上下一片和谐。可是在上世纪前、中期却不是这样的,当时有许多国家要瓜分我国,可在那种贫穷动荡的环境下却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黄继光就是其中的一位。

黄继光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失去父亲,是个苦孩子,饱受了人间的辛酸。在他12岁的那年,他的家乡遇到了一场大旱,他被迫外出逃荒。当他 18岁的时候毅然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在反击中,遇到敌人暗藏火点的疯狂阻击,部队冲锋都没有成功。眼看就要天亮,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就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在战斗中,有两名战友牺牲了,情况十分危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四枪,他先昏了过去。可敌人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地爬到敌人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他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WWW.HUZHIDAO.COM★。他的名字和事迹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作为新世纪的一代,祖国的希望,我一定好好学习,要把黄继光等革命前辈的那样无畏牺牲自己,保卫国家的大爱精神发扬光大!

长征观后感 篇五

今天下午,我们看了一场电影,叫做《长征》。

这不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叫王瑞的16岁孩子当红军后经历了万里长征这件事。在这次长征中,他仅剩的三个亲人相继离他而去,爸爸、姐姐、姐夫,(其他的亲人在这之前就已经被敌人杀死了)包括他的朋友,一个都没有剩下。可他却没有退缩,没有背叛党,没有选择找一个隐蔽的地方过安静的生活。这时为什么?为了信念。

“跟着党走!”这是男孩王瑞的父亲和连长对他说的话。为什么要跟着党走?因为红军要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烟火,只有欢声笑语的幸福生活。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就需要“跟着党走” ,和许多和自己一样怀有共同梦想的人实现梦想。、

“当兵就要当红军······”这是在集市上歌舞团的人唱的。何为红军?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并且不怕任何艰难阻险,只为让他人过上幸福安定生活的人叫做红军。为什么“当兵就要当红军”?因为党的人民需要像这样的人,他们不要那些当兵只为混口饭吃而又什么都怕,什么都不敢的人。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入党!

现在的我们,能过上这样好的生活,全因为红军们的牺牲。没有他们,何来今日的我们?

《长征》观后感 篇六

今天看了电影《长征》。对于影片的艺术成就、历史意义、现实作用,我就不去分析了。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问题: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堵截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民党的军队,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保留了珍贵的火种?是什么让本来是执行战略大转移的一支队伍,在漫漫的万里长征中却扮演了播种机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论散播到千万户家庭呢?

电影《长征》片长三个小时,分上、下两集,向观众展示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场景。影片宏伟壮观,深入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役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影片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因为受限于电影片长的原因吧。故事是从湘江河畔,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军队撤退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所以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挤在湘江桥上,几天几夜部队也没有能完全通过湘江。然而,时间就是生命,在红军的上头敌人的飞机在狂轰烂炸,后面有几十万追兵正汹涌而来,前方,蒋介石在加紧布置几道拦截的防线。红军长征的第一道本来不是难关的难关就这样横在了全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面前。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挡住了国民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央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要不然,此役红军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在渡过湘江之后,影片安排了一个特写镜头,一个红军的后卫战士在敌人蜂拥包围住他的时候,毅然拉开了胸前手榴弹的弹弦,但是没有爆炸场面的刻画,镜头转向了印满红霞的天空,不知道这可是象征烈士流淌的鲜血?第一道本来是长征途中最容易渡过但却因为人为的策略因素而造成的难关被克服了。湘江战役后,红军连克国民党军队的四道防线,但是自身的伤亡也非常惨重,八万之师拼得只剩了三万之士,虽然是胜利了,但按照这样的打法别说陕北会师,没到四川就得全军覆没。即使这样,红军能突破国民党的四道防线几十万大军的拦截,原因何在呢?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在一个集体当中,如果战略指挥出了问题,大家都乱成一团,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没有凝成一股劲的凝聚力,没有哪怕牺牲个人也要保全集体的信念,那么这个集体决不会走得很远,而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就具备有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能够令决策失误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中华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国际形式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更应该汲取和发扬,不要先自乱了自己的阵脚,大家团结一致,发扬红军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强国强军,保证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之林更好的发展。

湘江战役后,红军在通道得到了及时的修整,红军虽然没有完全摆脱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路线,但是毛泽东开始重新获得了发言权。在毛泽东和很多头脑清醒的红军领导人的坚持之下,改变行军路线,四渡赤水,占领贵州,并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彻底的纠正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战略方针,重新奠定了毛泽东在军队中的指挥权。此后的红军声东击西、指南打北完全打乱了蒋介石的军事部署,甩开围追堵截的敌人,大踏步向前。如果说“遵义会议”之前红军是有险无惊,那么“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更多的是有惊无险,强度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更多的是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红军自身的体能极限挑战,毛泽东军事指挥上的高明可见一斑。在和张国涛会师之后,虽然红军又经历了两条路线的选择,同时受到了张国涛分裂势力的威胁, 实现了长征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新的征程。

如果说遵义会议前,红军能突出重围依靠的是不怕牺牲的勇猛精神,那么遵义会议后取得的一连串胜利就得益于中共中央正确的军事路线路线和方针,应该总结为智谋的胜利。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是一群没有文化的土匪,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农民太穷了,反正也是死,所以打仗的时候玩命,让共产党拣了个大便宜,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大家知道,国民党的士兵很多也是被拉壮丁去的,家里也很穷,为什么同是穷人,在红军队伍里就能打胜仗,在白军队伍里就只能打败仗,这个事实不是胜过任何的雄辩吗?打仗讲究的是谋略,一时之勇是不能决定全局的。在《长征》这部影片中湘江之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要运用谋略,领导阶层没有一定深厚的文化功底是不行的。

我们看看长征中决定军队命运的领导人的文化功底吧!

李德是共产国际排来的,博古、张闻天都是苏联留学生,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都是海龟派大腕,毛泽东是湖南师范学校毕业等等,不举例那么多了,他们当时的这些学历可以说明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不可否认当时的共产党高层领导是人才济济的。正是由于这些人才的汇集出谋划策,红军才能从无到有,从有到壮大,最后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有谋无勇不行,有勇无谋也不能长久,只有智勇双全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看了《长征》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这些平凡的老百姓,也要时常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休养水平,提高自己承受失败的心里承受能力,培养自己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尽量做到智勇双全,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更加精彩,我们也更能为祖国贡献我们更大的力量大。

长征电影观后感 篇七

茫茫草原上,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似蚁群一样团结,从不放弃落后的同志;他们似河流一样流过许多土地,从没想过放弃;他们似钢铁一样无坚不催……他们是谁?他们是可爱的红军战士!

长征,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进行战略大转移,红军们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到达目的地,总共行军路程长达两万五千里,平日,我们连一点路都不愿走,可他们竟坚持了下来。长征中他们希缺食物,只能嚼树皮,啃皮带,吃野菜,挖田鼠,多么艰苦!连主席也要挨饿,但他们没有退缩,反而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去解放新中国。

他们走过荒芜人烟的草地,踏过峰恋雄伟的大山,游过水浪翻腾的急河。无论是在看似绝境的湘江一战中,还是在直冲云霄的五岭峰上,无论是在千里冰雪的岷山上,还是在波涛汹涌的金沙江旁,都是意志和精神牵引着他们,引领着他们爆发力量,全力以赴,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建筑了新中国,他们长征时可能会死亡,可能会重伤,但是,他们没有半点后悔没有丝毫抱怨,更没有丁点退缩的想法。所以,我们当代的年轻人不要被游戏侵占头脑,应该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我们要用这颗心去点亮祖国的未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毛主席写的这诗不仅是赞扬红军坚强的意志,更激励着我们这颗蓬勃向上,永不言败的心。我们生活中时时就有案例:有一次,我做奥数题。突然,一道题激发了我的兴趣。我赶紧抽出草稿纸演算了起来。半张,一张半,两张半……但我还没有将题算出来。就在我准备放弃时,脑海里突然呈现出红军长征的情景,他们那么苦,那么累,都挺了过来。而我这点小苦小累算个啥?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算出这道题。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十几分钟,我终于算出来了。瞧,这难道不是红军那种坚强的品质激励着我吗?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大无畏、坚强与乐观主义精神所打动,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不低头折节,用知识强国!用人才壮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长征》电影观后感》,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长征》电影观后感【精彩7篇】相关文章:

《长征》

《长征》教学设计

红军魂----读《长征》有感

小学语文《长征》练习题及答案

《长征》节选同步训练(精选6篇)

《长征》读后感600字优秀7篇

读《长征》有感

精选《长征》读后感_读书笔记(推荐)

《长征》观后感精选合集5篇

电影《长征》观后感800字 电影《长征》观后感优秀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长征》电影观后感【精彩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