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天宫课堂第二课学生观后感400字(精彩8篇)

天宫课堂第二课学生观后感400字(精彩8篇)

甜味剂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天宫课堂第二课学生观后感400字(精彩8篇)

微信扫码分享

天宫课堂第二课学生观后感400字 篇一

今天下午,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直播的的“天宫课堂”,这已经是天宫课堂的第二课了,依然是精彩无限,神奇有趣。

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好几个太空实验,我看得目不转睛。太空“冰雪”实验,液桥实验,油水分离实验等,太奇妙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油水分离实验。因为平常妈妈做的菜里,油花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本身就不能融合。因为油比水的密度小。但在太空里,油竟然和水融合在一起了。只见王亚萍老师晃动着装满油和水的瓶子,黄色的油和透明的水很快就融合在一起。而在北京、拉萨和新疆地区同时做实验的同学们却怎么晃动瓶子,油和水都不能融合。本身这已经很令人惊奇了。更奇妙的是重新令油和水分离。叶光富老师用手抡起瓶子呈圆圈式转动,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又让油和水像一开始那样分离了。这样的现象太奇妙!

其实天宫课堂主要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学习这些有趣的知识了。宇宙充满奥秘,知识浩瀚无垠,唯有努力探索,才能揭开那些神秘的面纱。

天宫课堂第二课学生观后感400字 篇二

我喜欢初春的风,它永远都是那么温柔,几分春暖花开中还透着几分凉意。配上这个季节独有的新绿,美好的仿佛永远都不会结束,抓住一缕春风,就好像抓住了整个春天。

但是突如其来又或者是说反反复复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脚步。作为一名初中生,居家学习依然不能影响什么。今天,我跟着太空员们飞上了太空,在那里,我学习到了许多物理知识。

本次太空之旅我将观看五个项目和天地互动环节。这次学习我探究了失重状态下饱和溶液结晶现象,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油的密度比水大。在地球上,油肯定是浮在水上面,两者自然分层,这主要与浮力有关。但是在失重的太空环境下,油可能会混在水里,无法分离,这让我很吃惊。在直播结束时,航天员叔叔阿姨教我们知识的样子还在我的脑海中回放,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星辰大海,永无止境。我为中国航天员的无私奉献和辛苦付出致敬,为他们时刻为人民效劳致敬。

天宫课堂第二课学生观后感400字 篇三

2022年3月23日,在万众瞩目下,在同学们的期待中,中国空间站第三次授课正式开课。

又一次看到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我感到万分亲切。在上一次的天宫课堂中,我们欣赏到了太空水球的奇妙实验现象,而在这一次的太空授课中,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更加让我体会到了物理的奥秘。

然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空间站里的科学设施,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生物实验柜,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背后都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汗水。从被发达国家封锁技术,到1992年提出“三步走”战略,到如今的“嫦娥奔月”“天问”问天、中国空间站成功发射,我们星辰大海的目标逐渐实现。

什么是真正的乘风破浪?是敢于大胆尝试,勇于自我突破,是怀揣梦想,永远向前,在高精尖的航天人群体中,拼搏奉献如同血液一样流淌在他们的身体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青年要像中国航天人一样,将小我融入大我,用实际行动书写“硬核”担当。

天宫课堂第二课学生观后感400字 篇四

千百年来,多少人曾在白昼仰望过皓日,在夜晚仰望漫天繁星,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近百年来迅速进步着。今朝,注视着浩瀚的苍穹,有着期许,也有着自豪,宇宙,有中国人的足迹。

2022年3月23日15时40分,神州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宫课堂”第二课,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的现象,并与地面师生进行了互动,全国中小学生再一次体会到了太空的神奇。

两次天宫课堂的授课,作为一名中学生,作为一名天文爱好者,我切实地感受到了太空的魅力,但更多的却是心底浓浓的骄傲。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名学生问道是否也可以长大后成为一名航天员时,我的心里竟有开心的乐符跳动着,这就是大国的方向——呈现宇宙的奥秘,激发少年们的梦想。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少年,也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在未来的未来,人类一定会越来越接近这神秘,接近人类的初始,宇宙的起源。

映着晨光,心中渐渐泛起层层思索,我们都很幸运,也更幸运。

天宫课堂第二课学生观后感400字 篇五

今天下午,我在家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这是“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继去年12月首次授课后的再一次在中国空间站为我们全程现场直播!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整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三名老师为我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航天员老师们向我们展示了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的“太空冰雪”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的“液桥演示”;还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的“水油实验”;还有“冰墩墩”参与的太空抛物实验,最后介绍和展示了空间科学设施。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中,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中,水油分离现象消失了,只能通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这次“天宫课堂”,我不仅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和宇宙的神秘,更感受到了祖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力的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富则国富,我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天宫课堂第二课学生观后感400字 篇六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

今天,她再次主讲天宫课堂第二课。这次的课堂一共有四个实验,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一个有关水的张力的实验——液桥演示实验。王亚平老师先往两块透明的板子上挤了一些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两块板上的两个水球融在一起,最后慢慢地拉开,哇!一条晶莹剔透的水桥出现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哈哈,其实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在太空中,亚平老师在第一课向我们展示过一个水做的“地球”,它和水桥的原理是一样的。同时三位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天宫”里的科学设施,它们的功能五花八门,但也一应俱全。

我中华之飞天梦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夸父追日,到万户飞天的壮举,敦煌石窟的仕女飞天壁画,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飞向太空,在星河中遨游,免不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我们将来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螺丝钉”。

天宫课堂第二课学生观后感400字 篇七

盼望着,期待着,《天宫课堂》终于要和我们见面了,节目把课堂搬到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由天核心舱中的三位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我们带来一堂特别的“太空授课”。

2022年3月23日,15点30分的时候,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的直播。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仅仅知道水油不相溶液体因此在地面有重力的环境中水和油是分层的。但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又会怎样呢?我不禁想到这个问题。很快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和叶光富叔叔变解开了我心中疑问,就是想办法制造人工重力,制造局部的人工重力,其实这也不难,让物体旋转起来就好了,比如,用手甩一下,也能短暂实现。就像叶光富叔叔那样。知道了答案的我,豁然开朗,竟不知道在太空中也可以做到水油分离,我可真的是”井底之蛙”呀!

6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吃苦、战斗、奉献的精神。于吾辈而言,吾辈应学习他们的精神,传承航天事业!

天宫课堂第二课学生观后感400字 篇八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外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是人类现代才能完成的壮举。宇航员王亚平,叶光富在失重环境下为大家做出晶莹剔透的小冰球;用离心力让太空中的水油分层;演示重力消失后增长的液桥……

主讲员王亚平将手中的冰墩墩向外轻轻一抛,冰墩墩作文吧便沿着之前的轨迹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就这样,在太空中,人类轻松验证出了在地球上无法验证的牛顿第一定律。同时,宇航员们也为我们介绍了核心舱内高微重力,无容器实验机柜等空间科学设施,展示了本次任务中开展的空间科学实验进展。

神舟十号天宫课堂在我们心中播下了科学梦想的种子,我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身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用好科学,为实现伟大的中国复兴梦不懈努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天宫课堂第二课学生观后感400字》,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天宫课堂第二课学生观后感400字(精彩8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guanhougan/guanhouganfanwen/16856874881555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