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秀8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秀8篇)

红尘戏语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秀8篇)

微信扫码分享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金笔头网为您带来了8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一

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被关在一个地方50年,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样的一个工作,如果有一天突然告诉你被释放了,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感动,开心还是感到不知所措?

让我们回到这部电影中,电影主要讲述了我们的主人公Andy因被律师冤枉而关到监狱,但他满怀希望,不想这样在监狱待一辈子,最后在一个大雨夜逃出监狱,而重获自由。

今天我主要讲讲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画面,第一个是汤米被狱警队长打死的画面,最后给出的理由是因为逃狱,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好像被什么抓住是的,明明监狱长这时候已经知道Andy是被冤枉的,但为了一己私利,为了自己绿油油的钞票,就消除一切不利的因素,或许一条人命在他看来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第二个画面是布鲁克斯在刑满释放以后因不适应外界环境,而穿戴整齐上吊自杀,这个就是在开头提出的问题电影给的答案,有时候如果我们没有了生存的意义,不知道为什么而活,又没有什么理想的时候,或许就如他一样吧。在电影中还要一个对比,Red在被批准可以出狱的时候,也和布鲁克斯一样,不适应周围的环境,但他想起了Andy说过需要他,为了那个承诺,也为了追求美好,最终与Andy相遇,电影在这里也就结束了。

看完整部电影,像我们传递了一个道理:希望是美好的,人只有有了希望,才能更好的活下去吧。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二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最能够缓解压力,那么我相信“看电影”会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呼朋唤友,又或者和所爱的人浪漫约会,看电影都会是非常不错的一件事。

而要是还能够在海滩边上观影,那么我相信这将会是一生中非常难得的体验。

就如同即将召开的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一样,在沙滩旁观影,相信会是一场光影的饕餮盛宴。

而说到沙滩、海边,就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片尾时,Red和Andy在海边“重逢”时的那种充满了自由味道的美感。

很开心能够在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片单“经典重现”单元中看到这部我至少刷了20遍以上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自从1994年弗兰克—德拉特将它搬上荧幕之后,这部电影就和《教父》一直争夺IMDB第一的位置,而近些年来,这部电影更是蝉联影史第一。

而这部“影史第一”的影片,自然少不了大量的影评文章出现,然而看过无数遍这部影片的我,却从没看过,更没有写过这部电影的影评文。

只因为我认为:不看透,才精彩。

“内心向往自由的人,永远不会被束缚”

之所以一直没看《肖申克的救赎》影评文,是因为内心一直对这部影片保持着至高的敬畏。

因为每次看这部电影时,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而至于到底感触到了什么?其实根本说不上来,又或者我内心并不愿意真正想要“看懂”。

甚至每个人生阶段,每个人生经历不同,在看这部影片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可能这就是“影史第一”的魅力所在吧。

之前看过一则富有哲理的漫画:有些人身在监狱,却内心自由;而有些人看似自由,却如同坐牢。

这像极了我们身边那些每天被自己“束缚”着的人,虽然是自由身,却总是被感情、被烦恼、被压力给束缚着。

而还有更多人,其实是被“太明白”给束缚着。

就好比说,当一个人已经很清楚结局的时候,那么他在走向这个结局的过程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但是他又不得不朝着那个“已知”的结局走下去,所以这时候他并不“自由”。

由此在我看来,真正的自由其实就是对“未知”的探索过程。

内心向往自由的人,永远不会被束缚;没有束缚的前提,就是“不看透”。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那句台词一样:“他的步伐和谈吐简直是异类,他像是在公园散步,无忧无虑,仿佛身披隐形衣。”

哪怕Andy身陷囹圄,内心充满“希望”的他,不像是在坐牢,更像是在“公园里散步”。

“人生最精彩的,就是未知的多变性”

影片中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老布。

老布因为害怕出狱,拿刀威胁赫伍,Red曾说过:“老布没有疯,他只是体制化了,他坐了五十年牢,成了井底之蛙,他念过书,在狱中有地位,出狱就成了废人,双手犯关节炎的囚徒,想向图书馆借书都会被拒绝。”

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够出狱是一种自由,而对于老布来说,出狱更像是一种“判刑”。

因为他知道出狱后,自己不可能适应外面的社会。所以他很清楚自己未来的路,太明白所以没希望。

Red跟老布相同的地方是,在假释出狱时,Red跟老布一样患了“体制化”的病。

然而不同的是,Red要兑现对Andy的承诺,而那个承诺看似平淡无奇,却让Red充满了“未知”的惊喜。

在Andy给Red的信中写道:“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也正是如此,Red重拾希望,踏上了未知的和Andy重逢的旅途。

而人生最精彩的,不就是对于未知的多变性的尝试和探索么?

“老油条”其实就是职场版的“老布”

我们常说:“做人要有梦想。”

虽然可能这个梦想明明遥不可及,但它依然能够给我们带来前进的动力。

反而如果什么事情都“触手可及”,那么或许这并不能叫“梦想”,顶多只能算是“目标”。

身在职场的我们,其实跟《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些被关在肖申克监狱的人是一样的。

时间久了,很多人就会像老布一样,患上“体制化”的病——在职场上,被称之为“老油条”。

职场版的“老布”几乎每个公司都有,他们被职场的各种教条给教化,所以他们为了适应职场,变成了“老油条”。

而之所以他们会成为“老布”一般的人,更多还是对于自己人生之路或者职业生涯的“看透”,已经没有了更多的希望。

无论多么艰难,无论走到了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不要放弃”希望“。

认命不是我们该有的心态,哪怕希望可能会把我们憋疯。

这就是我对《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最大感触。

电影是世界的财富,是全世界赋予观众精神的一道盛宴。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三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600字(一)

最近看了部好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感触颇多。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安迪的银行家因被污告杀人,无辜入狱,谋划了二十年成功越狱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监狱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线索。而正是拥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个囚犯才有能力有决心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作了囚犯后,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没有的。至少他会时不时地召唤自由的降临。在阳台上,阳光尽情散在他和朋友肩头;他让音乐飞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无人问津的角落,告诉每一个不自由之身,听,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写了一段自由传奇——那就是他一手复舒的图书馆。在里面每一个不自由的人至少拥有一个读书的自由权。正如影片所说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翅膀太过耀眼。是的,安迪正是这种鸟。自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鸟,怎肯永屈于栏杆之下,毕竟鸟会飞。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鸟的翅膀,记得那夜电闪雷鸣。有五十个橄榄球场的长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况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恶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过皮囊一张,何况只是脏了囚衣。正如破茧的蝴蝶,安迪从下水道钻出时,上帝赐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这双翅膀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它真实的如同手脚。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让雨水冲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恶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电闪雷鸣,泪和着雨一起殒落。

一个人因有了希望才会想拥有自由。当希望占据一个人的心时,他就会想"我需要自由"。毕竟自由有种魅力,它可以去触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这点,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东西,会令人发疯。他学会忘记希望,告诉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铜墙铁壁,足以让一切希望成为笑话。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失去希望的自由人。当他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时,他选择了死亡。死亡解脱自己又无碍于他人。生死对自己已毫无意义,对于他人又值什么呢?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老头子罢了。相同的命运似乎也要降临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几张钞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辞世的房间,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蓝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伟大的,一个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个人自救的同时,又实现他人的救赎,那是圣人。芝华塔尼欧某个海岸边,有家小旅馆,旁边有一条旧小艇。上面站着一个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来了,该出发了。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600字(二)

趁着记忆还新、感受最真的时候,写下对这部经典之作的所感吧

肖申克的救赎,很久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片子了,一部励志之作。看完之后主人翁的点题之句一直萦绕在耳边:只要心怀希望,就会永远有希望。

安迪,一位大银行家,有着对数学和数字天生的敏感,不幸的是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遭人谋杀,而自己却被误认为是凶手,两次无期,被判到了肖申克监狱。于是长达二十年的监狱生活开始了!像剧中说的,他并没有认为来到监狱是一种煎熬,反而觉得像是在公园散步一样,是如此的淡定!这二十年,是安迪进行自救的二十年,锤子、海报、以及帮典狱长"逃税"…一切都是他预置好的,只等那个暴雨夜晚的来临,伴着闪电雷声逃离出了肖申克监狱…

在剧中,有几段儿,我一直有点疑惑,就是安迪在狱长反对的情况下,还毅然的播放那段音乐,我是没有弄清楚那是怎样的一段音乐,是向往自由和解放?还有一段就是安迪一直都很想在监狱建造一个图书馆,由于资金的匮乏,他便一周一周的向有关部门写信进行申请资金,最后便是一周两封…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去,试想一下,安迪建造这样一个图书馆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到了好多监狱里很多的人知识水平都不高,甚至停留在很久以前,像老布一样出狱之后根本适应不了当今的社会,甚至不能生存,最后的结局只有一种——老布自杀了。还有,剧中一直在强调一个词"希望",也可能安迪是想让监狱里的所有人心里都怀着希望吧,怀着生存的希望,无时无刻!

故事的结局也是亮点,特别是最后瑞德去那颗树下寻找安迪留给他的东西,一封信、一些钱,好像这些都不是很重要,但我觉得安迪留给瑞德的是希望,是活下去的希望,至少是安迪拯救了他!

只要心怀希望,就会永远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四

我是看了一篇观后感“认识”的这部电影,今天晚上才真正拜观了这部被称为十大必看经典电影之一的作品。作者扣人心铉的剧情安排,导演大胆细腻的表现手法,把整个片子想要表达的道理深刻地印在观众的脑海里,甚至长存人心。于是我也想写一篇观后感,不想做为结束,因为天知道我还会再看几遍,不,也许天都不知道我哪天才能真正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

剧情就不多介绍了,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瑞德的旁白:“有的鸟毕竟是关不住的,当它羽翼丰满,当它飞走,你会由衷庆祝它重获自由。”是啊,在他们心中,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内心中的希望引领着他们越过重重难关,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也好羡慕这样的角色,自己总是朝着目标努力,却总是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而满足以至于长时间停步不前,我想自己缺乏的就是报着那必胜的信念和希望,那颗追求梦想的心,何时才能提速远洋,航向那片让人忘却记忆的海洋。

记得曾经有人问我: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我愕然不知如何做答,于是他告诉我是“珍惜现在”。同样的问题,我也问过许多人,也得到不同的答案……我想我还没有资格去回答这句人生的问卷,但我认为,目前对我来说最宝贵的是希望,是用双手创造出的幸福。

我想我还会再看这部作品,那也许是我消沉的时候。我想我会不断地看下去,当我不再消沉,他已映在我心里。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五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位影迷。可是当我偶尔看到《肖申克的救赎》后,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尽管影片的大部分场景只是在灰色基调的里,可是你却丝毫感觉不到压抑,看《肖申克的救赎》就像听一位老朋友的娓娓诉说。或许是因为当前我的情绪多少有些低沉的缘故吧,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剂困境中的强心针。

由于典狱长利用安迪的知识和才能为他洗钱,那个他妻子的真正凶手的出现也未曾给安迪带来一丝,那个可怜的孩子在典狱长与他在狱墙外的一次谈话后而永远的消失(越狱),所以安迪注定是一辈子不能离开肖申克的。在我们看来安迪应该彻底了,然而命运青睐有准备的人,一把藏在圣经里的岩石锤,一张挂在墙上足可以封住洞口的海报,再加上20年的时光(凿洞用了19年),终于给了安迪。相信,更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不仅救了自己,救了好友瑞德,也了的美国司法。

以下仅谈谈看《肖申克的救赎》的几点体会:

1、改变人!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体制化”。该片中被体制化的象征人物是图书老布,他被关押了50年,这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光阴。然而,当他获知自己即将刑满时,近乎崩溃,他竟要制造一起“”事件,因为他已经离不开这座,他要继续留在肖申克。

使他们完全有时间被所征服,老布成为的一部分,一旦脱离了原有的,一切失去了意义。他从内心深处依恋着那间了他的的,所以在出狱后,完全迷茫了,他终于选择了来寻求自己永远的。

2、即便别人有错误,也要在自身找找原因

安迪的妻子了他,难道都是妻子的错吗?安迪成功越狱后也不得不反思了自己,从某种程度讲,是他导演了这场悲剧,安迪不是直接的杀妻凶手,心理却背负着深深的,他先前在事业、后来在肖申克都是是成功者,然而他却是一个失败的婚姻经营者。

3、勿以貌取人。

安迪外表柔弱,以至于第一夜劳瑞为他输掉了两包烟。当上空飘着《费加罗的婚礼》的时候,所有都惊呆了。最难忘是当狱友们在楼顶上喝着安迪用勇气和智慧换来的啤酒时,安迪倚着矮墙那一次难得的微笑,就如同刺破的一缕强光。这个世界终究是少数精英的世界。

就像片中那句脍炙人口的台词: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几十年里,人们只有承受,当绝大多数囚徒早已,慢慢失去了对的渴望的时候,可在安迪的内心世界一直坚守者自己最初的,那就是对生活的向往。偌大的肖申克,漫长的时光里,只有一个安迪改变了肖申克的世界。

4、不放弃,相信更要相信自己

“希望是人最美好的东西,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随。”

走进肖申克,典狱长的第一句话就是:“把灵魂交给神,把身体交给我。”可是真正的还不是肖申克的高墙,而是被们被的体制化所逐渐打磨掉的勇气与希望。

然而,当安迪冒着被长推下顶的,用替逃税为伙伴换来啤酒时,当安迪6年给写信终于迎来了肖申克的图书馆和讲习班的时候,当上空飘起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的时候,原因只有一个:无论我们曾经怎样的沉沦和不羁,怎样的失去,但千万不要放弃理想,放弃那份希望,人类追求与的脚步是无法的。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六

人生,不外乎两种选择,忙着生,或忙着死。

——题记

二十年,一个无辜的银行家因被指控杀了妻子与情夫判了无期徒刑,没有杀人的他在监狱用了整整二十年,挖通了监狱的墙,在黑暗中匍匐前进,终于重获了自由。同伴、学生的死令他沉沦,未来的美好,好友瑞得的陪伴,令他欢欣。他,就是安迪杜佛伦。

信念

谁能想象,压根没有罪的一个人,在最严厉监狱—肖申克监狱,即将度过余生,这是多么悲催,我坐在电视前,看着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杜佛伦被戴上手铐,走进监狱,打抱不平的同时,却又会有些惋惜,如果是我,不如自行了解,死个痛快。但安迪没有,他坚毅的性格让他没有消沉,我知道,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持着他,让他用坚强来面对这发生的一切,他用坚强的心寻找着一切可能求生的机会,他结识了朋友,凭借自己职业的特殊帮着监狱的警卫做着逃税的工作,这样,他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在狱中谋得求生之道,现在想来,若不是自己的渴望,他又怎得以求生,若不是信念的支持,他又怎得以与警卫结成良好关系?安迪选择了勇敢的活下去,我却办不到,高高的围墙,冰冷的闸门,没有自由,没有心灵,况且自己还是无辜的,有谁能承受这具大的忧愁,这深邃的冤屈,努力存活呢?

安迪他凭着自己建立起的关系,在狱中宿舍张贴海报,谁曾料想,在那张美女海报下有一个洞呢?安迪就这么白天工作,晚上彻底不眠地挖着洞,我无法理解,一个小小的鋘锤,不足手掌大小,又怎能成功挖出逃路的洞,现在看来,是信念让他一分一秒地工作,一夜一页地努力,点滴积累,便铺出救赎之道,他用信念救赎着自己,可谁曾料想,这被瑞得戏称百年挖完的路竟花了二十年。

生死

瑞得,老布,尽管这电影中穿插了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配角,却同样激发了我对生死的解读。

“忙着生,或忙着死。”

电影中的这句台词至今印象深刻,人生的确不外乎两道路,忙着生,或忙着死,救赎的道路也只有两条,生、死。安迪选择了生,他用生的力量,救赎着自己,而老布,他在监狱呆了50年,才假释离开,却因无法再监狱外生存而最后上吊自杀。影片中老布将养了二十年的鸟放出监狱的镜头令我深有感触,自由之鸟飞离苦海,而人却只能停留不动,老布的死,我不认为是消极,他失去了他的所有,正如影片中瑞得所说,老布已经体制化了,他离不开这个监狱,老布的年龄已经无法挽回,当他哆嗦的手将头挂上吊绳,我被震撼了,这是死之救赎,他用死,救赎了自己。而瑞得,当他逃离了监狱,住着老布住过的房,做着老布干过的工作,当他看到老布自杀时所刻下的“老布来过”,当他感到自己一无所有,安迪呼唤了他,他与安迪的诺言——离开监狱后去找一样东西,还未实现,瑞得离开了,他离开了他的住处,在他临走时,刻在那四字旁的“瑞得也来过”令我一笑,却又放佛懂了许多,生与死,就这么摆在了一起,两个人的命运,生与死的交错间,放佛看到了人生的叉路口。

老布选择了死,瑞得与安迪选择了勇敢地活,抱着信念的活,其实,生与死的救赎,就这么摆在你的面前。“忙着生,或忙着死”,命运的交错,生死的岔路,安迪他选择了生,他用信念坚持挖了整整二十年的地道,不曾想过放弃。而老布,他选择用死来摆脱这禁锢,生,死都是一种方式,一种救赎的方式。

希望

我不清楚那首歌唱的什么,我也不必清楚,那歌声就是那么美,透彻心扉的美,放佛高墙不再,所有的囚犯都获得自由之心,远离了这痛苦,这凄冷,忘却记忆,感受到的只有希望,只有那无尽的希望,音乐,就是这么纯粹,尤其是对于囚犯,没有知道含义的必要,只是欣赏就好,他可以给人信念,给人希望,给人自由,给人以活下去的动力。

当安迪将一片唱片通过广播播到了全监狱,音乐给了囚徒们自由的心,没有一个人继续工作,他们感受到了希望,尽管安迪受到处分,但这更刺激了安迪求生的希望和活下去的信念,正如他自己所说,“希望是个好东西,永远不会流逝。”他深切体会了为监狱长洗钱的愧疚,而自己的学生却因知道杀害安迪妻子真正凶手而被监狱长残忍谋杀,监狱长只是不想让安迪走,而安迪内心的求生欲更加强烈,于是不久后,他逃离了监狱,揭发了监狱长,自由地生活下去了。

希望,造就了安迪内心的自由之心,它让安迪用了二十年,不屈地挖着洞,它让一个本想放弃的小伙儿,成长为一个百折不挠的成年人。不能没有希望,希望带给人生,带给人动力,正如影片最后瑞得和安迪相见的那片海,纯洁,清澈,比梦中还蓝,给人自由,给人动力,给人以忘却记忆的温暖,这便是本质的希望,这是令人神往的希望。

也许,安迪只是一个幻想出的人物,但至少他令我了解,生、死,两种的救赎,把握权在我们手里,命运的成败,在于我们是否有信念,有希望。有了他们,生与死的抉择,命运的转向,将走上不同的道路。忙着生,或忙着死,只要有了信念,有了希望,二十年凿通自己的通道,独自爬过五百米长的烂臭下水道,又岂为难事,只要有心救赎,自由就在前方。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七

在肖申克的监狱里,高耸的围墙,阴暗的环境,苛刻的管理,狱霸的暴力,无时无刻不在敲打和吞噬着人们的灵魂。肖申克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人性、没有希望的世界。这里没有生气,没有人性的关怀,就好像一潭死水,没有变化,这里的人们如行尸走肉一般日复一日地生活。就如影片中的典狱长说的“把你们的精神交给上帝,把你们的躯体交给我。”如瑞德的话说,“这些围墙很有趣的,开始你恨它们,接着你适应了它们,时间久了,你开始离不开它们,那就是被体制化了。”老布一样在监狱中待了五十年,出去以后反而不能适应外面的生活,对自己感到绝望,最后不得已上吊自杀。瑞德和老布都曾经想到过要再次犯罪,这样他们就可以再回去那个熟悉的地方,可以再向以前那样继续生活。习惯的枷锁已经悄悄地套住生活的头颅,而忽视了生活的其他色彩,人无法适应生活的改变。

电影中有两个触动人心灵的画面。一个是1949年的春天,重修工厂屋顶后,“一群在工厂上面装修的罪犯,早上十点坐在屋顶上,享受着清凉的啤酒和肖申克最严密的保护,这种事在肖申克从未发生,我们坐着喝着啤酒,阳光洒在肩头,觉得是个自由人(free man),感觉就像在装修自己家的屋顶,我们就像造物主。”安迪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朋友们争取到一点点的幸福,露出笑容,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同时瑞德他们真正第一次感到了自由的快乐和美好。

第二次是安迪播放了别人捐赠的唱片,而这而这个唱片的音乐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使肖申克的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自由,透过瑞德的视角道出,“我到今天也没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着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我想那是如此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美得让你心痛。我告诉你,那音乐飞翔比在这个灰暗地方的任何一个人梦想的都要高远,像一只美丽的小鸟,飞进了我们这灰色的鸟笼,让这些围墙都消失了,在那一刻,每个在肖申克的落伍者,感到了自由。”但是,这令典狱长很愤怒,安迪被关禁闭两周,当被放出来以后,别人问他是否值得时,他却说是他最美好的时光,因为有莫扎特先生的陪伴。在头脑中,在心中,“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他们不能把它从你这边夺走。”在肖申克的人,好像一切被剥夺的了,心灵好像被掏空,只剩下躯壳。自己什么也没有,但是心中藏有的希望,自由是任何人夺不走的。“在这个世界上,不是用石头围成,有些东西,在内心不能到达、不能触摸的,属于你。(安迪语)”这就是“hope(希望)”。在这里,音乐使得这些长期封闭在狭小世界里的人冲破了艰难的束缚,体验到了自由的感觉,音乐、希望、自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体。

通过瑞德的三次假释的审查,可以清晰地看出安迪对瑞德的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在一点一滴中形成的。第一次,“你因被判终身监禁已在此二十年,你感到后悔吗?”“是的,绝对有,先生。我是说,我得到了教训,我敢说我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不再危害社会。这是神的真理。”结果,瑞德没有合格。第二次,“你觉得自己被改造了吗?”“是的,先生。毫无疑问,老实说我已改过,我不再危害社会,上帝可以作证,真的改变了。”可以看出,回答和第一次如出一辙,结果可想而知并没有通过。而在第三次,可以看到瑞德真正的变化,“你因终身监禁被关了40年了,你觉得你已改过了吗?”“改过?让我想想,我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没有一天我不感到后悔的,不是因为我在监狱,或者你认为我该这样,我回首过往,一个年轻的愚蠢的孩子犯了大罪,我想和他谈谈,我想和他讲讲道理,告诉他做人道理,但已经不能了,那孩子已无影无踪,只剩下这个老人,我得这样生活下去。”从这可以看出,瑞德的回答已和前两次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不是说表面上的话,而是真正地从内心认识到了当年所犯下的错误,怀有对自由的向往。最后,瑞德假释出狱了,但是他常常感到对于社会的不适应,甚至想重新回到肖申克中,而安迪的一封信改变了瑞德的想法。安迪对瑞德说“希望是件好事,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瑞德改变了,在去寻找安迪的路上,心情激动,感受到了自己是一个自由人,重新拥抱生活,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瑞德曾说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而最后他在重新启程的同时,也拥有了希望,“我希望我能成功越过边界,我希望看见我的朋友,和他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我梦中那样的蓝,我希望……”当两个老朋友相遇时,他们在广阔的天空下,蔚蓝的大海边尽情地拥抱,这时,他们获得了新生,朝着未知的结局,开始了漫长的旅途。安迪在拯救了自己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的朋友,共同向着新的生活迈进。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八

看这部电影还在上高一,我记得是我们语文老师给我们用多媒体播放的。当时只是想着终于有空娱乐放松一下了,对影片的印象并不深刻,而且没有认真观看。唯一记得特别清楚的一个画面是:和安迪一起进入肖申克监狱的那个第一个哭的胖子被狱长暴打的画面。我当时害怕极了,吓得心砰砰直跳,所以就不敢往下看了。

现在在看了无数电影之后,再次观看这部影片,我不再恐惧,更多的是一种赞叹,赞叹安迪的忍耐力和毅力。安迪有一种充满希望、渴望自由的小火苗,在自己的心里慢慢生长。他相信HOPE(希望),所以他在一开始就经营着出去的计划,故事结尾真的是出人意料,令人惊叹。

安迪的故事在瑞德的旁白讲述之下,也更加深刻、更加易于理解。

希望这是个很美好的词语。活着如果没有任何希望和期待,可能会一直沉沦,萎靡不振。如果有了希望,我们会拼命争取,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值得。

影片的最后是一个很美好的画面,瑞德申请无数次假释后终于成功出狱。他去找到了安迪告诉他的那棵树,最后在太平洋岸边找到了安迪,两个好朋友终于再相见。他们自由了。

听说影片的美好结局是制片人后来加上去的,因为预演的时候,观众强烈建议制片方给一个美好的结尾。很感谢这个结局,让我们相信美好,相信希望。

我很喜欢那句: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最后感叹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是变量,要学会为自己赋值,我们有千千万万种变化,一切选择都要我们自己决定。希望我们眼里有光,笑里全是坦荡。

上面内容就是金笔头网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秀8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guanhougan/guanhouganfanwen/1685655461153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