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000字(优秀3篇)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000字(优秀3篇)

颜值担当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000字(优秀3篇)

微信扫码分享

观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篇一

抗美援朝是上个世纪的一件大事。“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果断决策下,我们英勇的志愿军战胜了装备特别精良的美国王牌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抗美援朝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稳定的发生环境,对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战。

有关抗美援朝的事迹,相信除了经历过惨烈战斗的志愿军战士们以外,大多中国人所了解的“抗美援朝”都是资料或者耳闻,随着时间流逝,这场英勇而激烈的战斗会被大家逐渐遗忘,这无疑是对那些用生命换来和平的英烈们最大的遗憾和不公平。

忘记历史,忘记苦难,忘记先烈就意味着背叛。

《长津湖之水门桥》,把抗美援朝战斗中的一段战役用电影的形式搬上银幕,让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可以坐在电影院亲身感受战争激烈与残酷的场面和战士英勇不屈的精神。

因为春节节期间,《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档期几乎场场爆满,为了避开观影高峰,我跟闺蜜8号晚上在万达影院看了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

在观看之前,因为看了很多关于电影的宣传片,只是很想了解战役更多故事情节,但看完之后,那种激烈而残酷的场面和志愿军英勇不屈的精神让我震撼感动,终生难忘,这应该是拍摄电影的初衷吧!

电影开头,战士伍千里抱着参加抗战而牺牲的大哥伍百里的骨灰,给父母跪下,眼泪滴落在地板上,虽没有语言,却似乎看到一种复杂心理,有对战争的痛恨,有对父母的不舍,更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时候,收到紧急入队的通知,画面转到伍千里一个人站在小船里的背影,四周山水平静,这短暂的安宁氛围瞬间被美军的飞机打破,残酷的战争开始!画面的转变,也是和平与战争明显差别的切身感受。

在美式轰炸机震耳欲聋的轰炸下,偷偷跟着伍千里跑到部队的弟弟伍万里,亲眼看到好友张小山被炸身亡的惨烈场面,易烊千玺扮演的伍万里当时的惊恐,悲伤,绝望,心如刀绞全部写在脸上,让观看者佩服他的演技,更让人不觉泪目。

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零下41度的冰天雪地里,寒冷侵袭加上食物被炸,只能啃着冻成冰球的土豆充饥,伍千里用身体捂化开土豆给弟弟吃,这个场面让人非常感动,本应该在父母跟前安享天伦,尽德尽孝的年纪,为了保家卫国,承担了流血牺牲的使命,与现在吃穿不愁生活安逸的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样感动的画面还有很多,年轻战士杨根思在长津湖战役中率领三排打退了敌方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抱起炸药冲向地方与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牺牲前写下的三个“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导演特意给这三句话一个特写镜头,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热血沸腾,并凝聚成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

朱亚文扮演的“梅生”本来已经回家,但听到国家有难,没有多想,骑着单车赶到部队,为了不让妻儿担心,把自己的军功章还有女儿的照片带在身边,他的一句台词“战场的二次恐惧,书上说的,像当新兵的时候害怕,那感觉一模一样”道出了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那种不可退让,没有选择的坚挺意志和为大家舍小家的爱国情怀却至情至深流露出来。

战斗再次打响,雷公搬走标识弹的时候,嘴里哼着“人人都说,那个沂蒙山好。.。.。”,最后不幸被美军炸弹击中,临终时一直在喊“疼,疼死我了,。.。.。.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至今那个悲惨壮烈的场面仍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种切骨揪心的疼。而伍千里拿出小本子,要把雷公的名字用红色笔迹圈出来,却万分不舍而失声痛哭的画面,让我一下子泪奔,哭得不能自已。

电影尾声,美军南逃沿途看到的场景,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四十多度的阵地上手握武器,始终保持着准备作战的姿势,仿佛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这个已成为一座丰碑,一个文化符号的冰雕连不仅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肃然起敬,更让每一位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胆战心惊。

长津湖被称为史上最惨烈的战斗之一,这部电影拍出了战争的残酷,拍出了志愿军的英勇无畏,拍出了中国军队敢打必胜的精神,拍出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信念,更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然而,有人评论说电影场面过于血腥,那是没有看到真正的战斗场面比电影更惨烈更血腥。也有人说,如果中国军队不支援朝鲜,就不会牺牲那么多人,但最后的结果一定会让你亲自体验战争的残酷,战争后流离失所,满目疮痍的凄惨,而不是坐在电影院里观看战争。

“如果我们不打这场战争,就会让我们下一代来打,我们现在是替下一代打”这才是全剧最让人触动心弦,感人肺腑的一段话,是呀,如果没有这些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或许我们真要面对那些真实的血腥战争,哪里还有现在幸福安逸的生活?难道不值得珍惜,不值得敬佩吗?

观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篇二

昨天晚上看完《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年度重磅级的战争作品,云集顶级导演、编剧和主演,是一部合格的战争作品,如果不过分挑剔的话,也是一部优秀的战争作品。

毕竟那一场战争已经过去了70多年,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存世已经不多。而改开40多年来,因为和美国的商业关系,朝鲜战争的电影,差不多鲜少提及,几年来才陆续拍摄了几部。

其实所有的关系,都是相互的。美国人拍摄的电影,极少出现人们解放军形象,关于朝鲜战争的电影,更是寥寥无几。—— 美国人在中国周边,从朝鲜到越南,再到后来的阿富汗,其实一次比一次失败彻底。也是没脸在解放军面前表现“武德”。拍来拍去,大多数都是二战作品,暗戳戳地贬低前苏联,抬高自己的地位。

回到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差不多已经有几十年,没有用心去拍了,纪录片都是档案馆里二次剪辑整理出来的。现在拍摄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而且是大手笔去拍,本身也是国际形势变化的一部分。—— 对方已经撕破脸,我们也不必太照顾美国人的面子。

尽量实事求是地去再现那个时代的精气神,就是成功的好电影。当然,历史越久远,电影细节就越难以还原当初,比如演员的精气神。假如是50-60年代拍摄的电影,可以直接拉上参战过的一线部队拍摄。无需刻意表演,就是接近真实。—— 道具可以尽量还原历史,人的精气神还有气质,仅仅凭借一些老照片,演技再精湛的演员,也是不太容易还原的。

所以,不吹毛求疵地评论,这部电影可以打分9分以上。得高分是因为前面陈凯歌导演的部分,确实具备史诗般电影的那种气质。比如我印象很深的这么一个镜头,伍万里在火车上打开车门,火车身后就是蔓延的万里长城。火车、志愿军战士、万里长城,极强的画面感,万里江山如画,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历史沧桑感、时代使命感、人物的立体感,全都能够体现出来。—— 算是电影中的经典艺术深度的体现之一。

以前很多人都说,抗美援朝电影,没有好好表达志愿军,“为何而战”的思想源头。我想这部电影,应该表述得比较到位。而且很多大人物的话,都是我们熟悉的。比如,主席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气势就远比美军的战斗机、军舰,强大得多。

电影的节奏感,把控得很好,前面半小时表达的是在国内“入朝”之前的志愿军动员、集结和准备工作。从某种方面,也回答了志愿军的思想源头。

从进入朝鲜开始,转入战争的场景。当然,真实的战争,远比电影里能够拍摄出来的,更为残酷、血腥。这一次有八一厂压阵,又有军委背书,因此拍摄的尺度,已经放得比较大,算是非常难得的大场面、大制作战争片。

林超贤导演的战争片,我之前提到过,“红色暴力美学”。放在这部电影里,这个词不合适。客观一点评论,在当今世界的华人导演里,论及战争片的拍摄,林超贤算是翘楚之才。很多细节,拍摄得很到位,至少近年来,无论是中外的战争电影,鲜有细节如此到位的电影。

叙事过度发散,恐怕是这部电影被吐槽的原因。怎样拍好这样的战争片?那就是尽量接近历史事实。这是一个非常吃力的事。长津湖之战,除了战场本身,还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人物和事务极多,在短短两个多小时,要把这么多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并非易事。—— 何况,还要“形山神不散”,既要聚焦主要人物群体,又要兼顾战争宏大。这难免有一种什么都要交代清楚,但是又过分发散的感觉。

加上审核剪辑掉的一些部分,电影的后半部分,有一些内容过度显得突兀。这个确实和导演的功底关系不大,编剧兰晓龙估计也是尽量做了精简和压缩。作为“工业级”的电影,而且是多位导演执导的,难免会出现风格差。

所以,有人吐槽也正常。在我看来,前半部分(入朝之前)我给9.8分,入朝战争部分,可以打8.8分。综合评分在9.5以上。大概和猫眼电影,给出的评分相当。

这也说明,我的影评,大体上代表了大众的审美水平。既不会太专业,甚至故弄玄虚,也不会太假,为了表达与众不同,强行进行细节批判。—— 不管怎么样,这部电影,很值得春节期间,举家去看一看。

观《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篇三

活着真好——这就是我看完电影后的第一感慨。

枪炮声,爆炸声,听了一个多小时,我脑瓜嗡嗡的。156人的七连,只剩下伍万里一个。战争真的惨烈,我心情沉重不想说话。跟着散场的人群走回电影院的前台,听见小哥哥小姐姐热情洋溢地喊“欢迎光临万达影城,这边可以买票”“请出示健康码”,再往外走就是四楼上各家饭馆在招揽食客。熙熙攘攘的人群慢慢往前走着,说着,笑着。嗯,我又回到繁华热闹的现实中了。

71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吃得饱穿得暖。因为国家防控疫情有力,我们还可以戴着口罩出来逛街,看电影。这繁华是不是正如你们所期待的那样?

第一部电影《长津湖》,过年期间我在iPad上看了个开头,就是伍千里抱着伍百里的骨灰回家探亲那一段。因为网络问题,卡住了,我也就没再看下去了。《长津湖》当时上映的时候观众都说哭的很难受,我怕这个,就没去看。

这次是公司倡议,所以我和我妹一起去电影院看了这一部。

去之前也做了点儿功课,看了UP主“沙盘上的战争”对长津湖战役的解说。得知这部电影的原著是兰晓龙写的《冬与狮》,我也花了一天时间把小说看完了。故事是离家十年的千里带着百里的骨灰回家探亲,因9兵团要入朝作战被紧急召回。小弟万里悄悄跟着,直到登上火车前一刻千里才发现。毕竟是秘密行动,要是把万里扔下火车,摔不死也得被哨兵打死,没办法只能让万里成了第七穿插连第677个兵。千里一直说打完了仗要送万里回家,这是他的执念,至死都是。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一开始就是我们志愿军的炮营被美军飞机轰炸,之后也有多次美军飞机携带燃烧弹轰炸我们志愿军,我们只能分散开躲藏以减少伤亡。我们没有空中力量,一直在挨打。要躲敌机,就无法自由行军和规模集结。大部队拆成小建制,无法抓住战机给敌人致命一击。

七连打下机场后,余从戎跟伍万里说那是他们的新装备,可以直上直下,眼里都是羡慕。伍千里说我们迟早也会有的,还会比他们的好。还有一个情节:他们对着夕阳朝着祖国的方向列队敬礼,呼喊“新中国万岁”。1950年,新中国还是弱的。在志愿军心里,他们对祖国满怀深情,充满期待,坚信未来的中国一定是繁荣昌盛的。

你经历过最冷的天气是多少度的?我是很怕冷的,所以我无法体会电影里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天气,志愿军战士是怎样熬过每一天的。这么冷的天气,什么不做都有冻饿而死的危险,他们还要跟重度机械化的美军王牌陆战一师作战,他们就是神!无法停止的冻伤减员、艰难的后勤、几乎没有的补给,参加这场战争的人是不是也清楚他们活着回家的可能微乎其微,那他们为什么还要打呢,不只是因为军令如山吧。《冬与狮》小说中谈子为说:“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打,我们只知道我们不得不战。我们祖国站起来了,伤痕累累,穷困不堪,并不理想。但是她给我最大的理想。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是她给我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我想好好打仗,好好打完眼前不得不打的仗。我们的儿孙应该有骄傲,我们该给我们的儿孙以骄傲,我们的儿孙该谦逊务实,但心中骄傲。”

我不知道七连他们绝望过没有,或许绝望多次又重新振奋多次也有可能。接收到炸毁水门桥的任务,历尽艰苦终于到了。10米宽的桥面经过反复3次爆破,已经炸坏了9米多宽,桥基和周围可以拿来修桥的树木志愿军战士都给毁了。按照逻辑推理,撤退美军肯定是过去不去了,只等大部队过来围歼他们,我们就胜利了。可谁也想不到的是:美军居然紧急从三菱重工订制了8节车辙桥组件,空投到战场,其中6件被美国成功回收(施工只需4件)。车辙桥组件从空投地点被运到水门桥,并立即开始施工,当晚6时左右完工通车,美军死里逃生。这就是虚弱的农业国与强大的工业国之间的差距。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凭着强大的爱国心和意志力,用肉身与钢铁对抗,确实血腥也确实残酷,但我们也赢了。谁敢说志愿军不是最可爱的人?

与抗日战争相比,我们对抗美援朝的了解好像不多。第一代领导人的决策是对的,御敌于国门之外,在朝鲜战场上把对新中国满怀恶意的美帝国主义痛击。看到伍千里他们炸毁水门桥的时候,我自私地想,幸好不是在中国作战,这水坝以后还是要用的。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看完电影,我对《英雄赞歌》这两句歌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幸我们出生在和平年代,远离硝烟与战火,不能回到过去帮他们打仗,那就在现在好好工作,为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吧。他们为了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换来我们的和平与安宁。我们也应该为我们的儿孙奋斗出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前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000字》,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000字(优秀3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guanhougan/guanhouganfanwen/1685571482149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