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感动中国》观后感(优秀4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优秀4篇)

天涯浪子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感动中国》观后感(优秀4篇)

微信扫码分享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感动中国》观后感》,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感动中国2011》优秀观后感 篇一

今天下午唐老师给我们看了《感动中国20xx》,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你有没有被感动呢?听了我讲之后,我想你一定也会被感动的。

我被孟佩杰所深深地感动了。孟佩杰在八岁的时候,她的养母就瘫在床上了,孟佩杰就担当起养家的重任,她烧饭时,因为不够高,要站在小椅子上烧,她不知摔倒了几次,不知有多少伤痕,她的养母看了非常心疼。孟佩杰说:“人要向前看,只有向前看才永远不会跌倒。”这名话让我铭记在心,在她每次出去时,她都会帮她养母把裤子换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在她被大学录取时,她背着她的养母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在贫困面前,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是个孝女当家,听了孟佩杰的故事,你是不是被感动了呢?

吴菊萍,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很熟吧,她为了接住从十楼掉下来的孩子,手骨折了,但她说:“那个孩子也是她生命中的一部份”。她挺身而出,不怕危险,接住生命,她就是最美妈妈——吴菊萍。

听了这些故事,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一定会铭记在心,向她们学习的。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二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感动中国这个片子,我看了以后,觉得很感动。

第一位感动中国的人是一位老爷爷,他已经病逝了,可他的故事却在后代里广为流传:他是一位从事原子核试验的军人,他制造的原子核成功了,他欣喜若狂。可是,现在的他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当他得知自己的病情时,坦然极了,直接问医生:“我还有多少时间?”这位老爷爷的病情一天天恶化,但他一直坚持工作。到最后的时刻,如果不做手术就支撑不下来了,可是老爷爷还是拒绝了医生的建议,他说了一声“我们坐核研究的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老爷爷晚上那一觉就再也没有醒来,永远的与世长辞了。

第二位感动中国的人是一位中学教师,她的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不能自理。之前,那一位教师把他的母亲单独放在家里,可是那位母亲自己走丢,找不回来了,他就再也不敢把母亲单独放在家中了。于是他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带母亲一起上班。但他怕出生危险,于是拿出母亲曾经用来背他的绑带,把母亲绑在他的背上。从此他就在校舍里照顾母亲了。他对那位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把我深深的感动了。

第三位是一位十二岁的女孩,患了绝症,可她在临终前的唯一愿望只是把自己健康的器官捐给需要的人。当时在农村里是很荒唐的想法,但她的爸爸妈妈还是遵守了她的意愿。

第四位是一位干部,但他不像其他一些贪官一样。他经常帮助农民工找到工作为了侦查农民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作,而不顾自己的身份去喂猪。他待农民工都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农民工也很感动。

这四个人让我很感动,我也要做一个感动中国的人。

《感动中国2011》优秀观后感 篇三

《感动中国》这个节目中出现了许多事迹、行为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有的已经过世,有的年龄还不大,他们每个人都不一样,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着最为动人的故事。

有一个院士参加了几十次核试验,可他却得了场重病,住在了301医院,他就是林俊德。在医院里,他请他的妻子黄建琴把他平日里用来工作的电脑拿到病房中来,他要继续工作。在5月4日,医生说按他的病情现在得做化疗,可是林俊德却拒绝了做化疗这个提议,理由就是,“这样不便于工作”。在5月26日,由于他的病情恶化,医生把他转入了另一个病房,可他要求医生重新把他转入普通病房,理由还是“这样不便于工作”。5月29日,医生说他需要动手术,不动手术不行,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拒绝了,一直放弃做手术。而且,他还一直坐着,医生和家人让他坐下他都不肯,他说“躺在床上的就是病人,坐起来的就是正常人。”在5月31日的晚上林俊德说是该休息了,他躺下了,但这一躺却就永远也起不来了。

“这样不便于工作”,这句话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是,里面却饱含着一个院士热衷于工作的一颗负责的心,虽然病魔能带走他的生命,但却永远也带不走他那能让世人一齐赞许的精神。“纵死终令汉竹香”这句话是《感动中国》赐予他的话,是对他那令人赞扬的精神给予肯定的话,也是能让他安心了的话。

有一位语文老师,他叫陈斌强。在他年仅8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去世了,而他的母亲又在后来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失去了语言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在他上班的路上,他拿出了已经很久没有用过的绑带,把他和他的母亲用这根绑带紧紧地系在了一起,载着她母亲到了学校。校长特地给了他一间单人的宿舍,为了方便他照顾母亲。每天早晨,他都要早些起来,帮助母亲穿衣、洗漱、吃饭,并且处理被单上的大小便,紧接着就去上课了。陈斌强还在他的每日安排表上写下了下课后去照顾母亲的时间安排,差不多每次上完课,他都会去照顾母亲,这就是他那伟大的孝心。“她可能不认识我是谁,也叫不出我的名字,但是,他知道这个人是对她好的,这样也就够了。”这是陈斌强说的一句话,他只想要母亲知道他对她是好的,仅仅这样就够了。

“孝更绝伦足可矜”如果你觉得他的孝心看似回报不大,那你就错了,其实对于他来说,这样的回报才是最好的,这回报就是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对他的极大的信任,以及看到母亲开心地生活着的时候的心情。

有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女孩,她叫何玥,虽然她已近不在世上了,但她却救活了好几个人的性命。何玥得了脑癌,她偶然间听到了医生与他父母的谈话,说她最多只能活3个月了,这是个多么令人悲伤的消息,但何玥勇敢地接受了它,并且在得知有许多人需要一个健康的器官时决定在死后靶器官捐献出去,她还把老师捐给她的钱和自己的零用钱也捐献了出去,就这样两个小伙子因此得救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被植入她的器官。

何玥年仅十二岁,在得了严重的疾病后还能不退缩,并且确定把自己的器官和钱全部都捐献出去,让那些需要它们的人能得到救治,她将会是那些因为她的器官而得救了的人心中的大英雄,而与此同时,也将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

世界上伟大的人不只这些,还有许多没有被世人发现的英雄,他们,感动了我们,激励了我们,温暖了我们,我们将会把他们,铭记在心。

《2011感动中国》读后感 篇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田世国为母亲捐肾的行为不但挽救了母亲的生命,也温暖了天下慈母的心。

田世国是个从小懂事、处处为父母着想的人。当他得知母亲身患尿毒症时,坚定地做出决定,将自己的肾给了母亲。田世国手术苏醒后说:“我有母亲了!”此时的他是多么地高兴,而读着他的故事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多好的儿子啊,多幸福的母亲啊!

田世国的故事感动着我,也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位孝敬母亲的好女儿。

李素兰奶奶已经年过半百,生活很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逢年过节总要给母亲添几件新衣裳,买一些好吃的糕点、水果。李奶奶家跟母亲家住得近,平时烧了好吃的总不忘叫母亲一起来品尝。母亲年纪大了,可还种了两亩地,李奶奶每次都是先帮母亲把活干完了,再回到自己家的田里忙活。李奶奶的母亲有老烂脚,每年都要发病,一发病就不能下床走路。每次都是李奶奶煮了饭菜送过去,风雨无阻。

有一次,李奶奶的母亲感冒迟迟不好,还引发了头晕。李奶奶不放心母亲一个人在家,可母亲又不肯住到她家去,于是她白天在自己家干活,晚上就搬到母亲家里,每晚跟母亲睡在一起,为母亲端茶送水,洗衣做饭,端屎端尿。在她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李奶奶的'母亲见人就说,她能活到这么大年纪,多亏了这个女儿啊!

是啊,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将我们抚养长大。等到父母年老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小时候父母照顾我们那样,去照顾他们,孝顺他们,让他们安享晚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感动中国》观后感》,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感动中国》观后感(优秀4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guanhougan/guanhouganfanwen/1685563607149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