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优秀9篇)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优秀9篇)

安乐窝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优秀9篇)

微信扫码分享

这部《美丽心灵》是基于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为原型改编而成的。金笔头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9篇《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美丽心灵观后感1000字 篇一

朋友向我推荐了一部电影《美丽心灵》,这是一部让我看过了第一遍还想再看第二部的影片,那股莫名的感动一直停留在心中,让人寻味。这部描写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在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了四项大奖。相信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会感受到爱情的力量,理性的光辉。

约翰。纳什,一个智商过人的天才,在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期间就提出了均衡论,也正是这一理论,让他拥有了惠勒实验室。但是他的理性思维和他的情感思想发展极不平衡,他不会与人交际,却崇尚理性和逻辑,最终这种不平衡导致了他的精神分裂,他在数学上的极高的天赋和在其他方面的无知使他被拉向了两个极端,从而奔向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无法自拔。

查而斯,一个和纳什一起生活了多年的好朋友,也是这个孤僻天才的唯一的朋友,他伴随着纳什走过事业的低谷,获得成功,又伴随他找到了心爱的人。纳什逐渐走进了幻境,并且无法自拔,最终他发现这个一直伴随着他的,给他莫大鼓励的,分享他心事的好朋友居然从来都不存在过。这个真相让纳什痛苦不已,甚至不愿意去相信他是不存在的。试想,一个人的愉快的美好的记忆本来就少,然而有一天,有人告诉你,这些美好的记忆根本就是虚构的、不存在的时候,那将是怎样的致命的一击。

纳什的思想里为什么会分裂出这样一个人物呢?答案是:查尔斯是纳什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我,他乐观、随性,他的性格、人生观、处事方式与纳什截然不同,而这些恰恰是纳什压抑的自我,在查尔斯的身上得到释放。

在纳什分不清楚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幻境的时候,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给了他莫大的帮助,始终对他不离不弃。记得其中有这样的一段情节,让我泪流满面:

“你想知道什么是真的?”艾丽西亚问。纳什点头。

艾丽西亚用手抚摸着纳什的脸,“这个”,又握起纳什的手抚摸自己的脸,“这个”,她握着纳什的手放在自己的心口上“这个,这个是真的。也许……能从梦中醒来的部分不在这儿,”又把自己的手放在纳什的心口上“而是在这儿,我需要相信,奇迹是可能的。”……

没有什么比理解和信任更具有力量的东西,凭着意志力,纳什决定对那些幻境中的朋友们视而不见,他在没有光芒的隧道里毅然坚定的前行,不知不觉中,能够自然的与人交流,在沉默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若贝尔奖的获得者。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发现不是均衡论,而是爱的等式。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另一个自我,它时常与我们的理性斗争,他要求欲望,要求反抗、要求权利,要求放纵……我们都需要坚定的勇气去对它们视而不见,即使它们会伴随我们一生的出现在我们的思想里。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二

《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在面对困难时,毫不畏惧,经过十几年的艰难努力他战胜了不胜,并于1994年获得了若贝尔奖。之后纳什进入普林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

什么是美?看过《美丽心灵》之后,答案在脑海中渐渐清晰。

美是对兴趣的坚持。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约翰?纳什是个孤独的天才数学家,他不善交际,经常旷课。他整天沉迷于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他深信这才是他应该从事的事情。也许在一般人看来,他不是个好学生,甚至疯狂。然而,纳什毕竟是一位英才的非凡人物,在普林斯顿大学——世界数学中心,他广泛涉猎数学王国的每一个分支,如拓扑学、代数几何学、逻辑学、博弈论等等,深深地为之着迷。纳什经常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自信和自负,充满咄咄逼人的学术野心,并撰写出了关于博弈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的理论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个已经被人们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变得陈旧过时了,纳什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在这个高速竞争的时代,我们每天都面对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常常心力憔悴而疲惫不堪。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人来到这世上,应快乐地度过,坚持自己喜欢的,只要我们虔诚地去努力,乐观地去对待,不懈地去奋斗,我想一定会得到成功的希望。

美是对信念的坚持。在盛名的顶峰,纳什得了精神分裂症,让他在以后的30年里,一直饱受思维与情绪错乱的困扰。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为了承担家庭的重担,为了照顾儿子,为了满足妻子的需要,为了坚持自己的爱好,而停止了吃药。并在别人的嘲笑与医生的不赞同下,坚强地活着与心理疾病做斗争。这是对人生的信念。人的一生中,挫折和困难会时刻萦绕着。然而,人的信念不同,活法也就不同。那些选择退缩或逃避的人,整天浑浑噩噩,怎有心情去体会生活的乐趣?怎有精力去发觉自己的潜力?怎会对社会有所贡献?当我们选择挑战和克服苦难,就应另当别论了,因为苦难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历炼一次,丰富一次;使我们更加坚强,让我们有机会认清自己,然后有所作为。就像纳什,选择面对,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然后度过了人生中黑暗的时期,最终迎来了光明。

美丽心灵观后感作文1200字 篇三

《美丽心灵》是一部以纳什生平经历为基础而创作的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西尔维雅·娜萨儿撰写了同名传记。英俊而又怪异的纳什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并开始享有很高的声誉。但在他盛名的顶峰,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他极力追求学术上更高成就的道路发生了巨大起伏。应对这个许多常人无法抵抗的痛苦折磨,纳什在深爱着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的自始至终不离不弃的帮忙下,与精神分裂的折磨顽强抵抗。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奋斗,他最终获得了伟大的成就,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他的故事感动并激励了很多人。

1947年,年轻的纳什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潜心研究数学。他性格怪异行为古怪,不喜欢社会交际,对上课也没有兴趣,仅有他的舍友是最了解他的人。纳什所有的精力都沉迷在寻找一个真正有意义的理论,他对自我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心,有着很高要求和压力,他深信这才是有意义的事情并要求自我必须做出成果。他在一次偶然的社交聚会中得到灵感,撰写出了关于博弈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的理论做出了不一样的解释,从此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之后,纳什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工作。在当时冷战的社会背景下,他渴望展示自我出众的才华,发挥自我的优势。神秘的威廉·帕彻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此时,纳什也收获了自我的感情,在与自我的舍友及其外甥女见面之后,他鼓足了勇气,与年轻漂亮的艾丽西亚结婚。由于纳什一向在秘密的进行破译任务,总是有间谍在追杀他的错觉,他开始变得惊慌失措。然而这一切都只是他的幻觉,在一次哈佛的演讲中最终真相大白,纳什一向患有精神分裂症。

原先,纳什的舍友、舍友的外甥女以及神秘特工威廉·帕彻都只是他的幻觉,全都是他想象出来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精神分裂症,让他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一向饱受精神与情绪错乱的困扰,分不清现实与幻想,往昔才华横溢的天才,变的行为古怪、乱写乱画、撕杂志、留下各种奇怪信息,满怀痛苦和忧伤。正如电影中罗森医生说的:“真正痛苦的,不是亲爱的人离开或死去,而是根本就不存在。”纳什和他的妻子都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折磨之中。可是,几十年来,他的妻子艾利西亚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对他不离不弃,陪他一齐挺过了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经过多年顽强的努力斗争,他渐渐康复,并获得卓越的成就,走上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的领奖台。

纳什拥有超人的智慧,却是个孤独的天才。他极力追求成功,对自我的压力与要求造成了他害怕失败,不能理解失败。在影片中纳什充满自信地理解汉森向他挑战,却在输了棋之后慌乱中打翻棋盘,不能理解事实,他与幻想中的室友谈起这件事时仍然耿耿于怀。在电影里还有许多纳什畏惧失败时的焦虑表现,他在写不出得到认可的论文时,挫败感使他一头撞向写满复杂公式的玻璃窗。纳什追求成功,追求荣誉,甚至所以变得执着与倔强。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四

3月20日晚,在教学楼3栋504教室我观看了心理教育电影《美丽心理》。这是一部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我第一次看就被影片给深深的震撼了。

影片是以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为故事原型的。纳什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后,他对上课、社交完全不感兴趣,整天就是沉迷在对数学的探讨世界里。当同学们一个个都已经发表了论文的时候,他却还在为自我的毕业论文而烦恼,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他幻想出了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与他一齐缓解这些精神压力。有一天,纳什在一个酒吧里从大家对一个金发美女的追求中得到灵感,随即撰写出了博弈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这使他名声大噪。而纳什也得到了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工作。

在此期间,他遇到了艾莉西亚,并与她陷入了热恋,最终两人成为一对恩爱的夫妻。接下来,纳什幻想出了威廉。帕彻——一个国防部官员,并且纳什加入了一个绝密的计划。此后的纳什一系列反常的行为引起了妻子跟外界的揣测。最终在孩子出生后他被送进了医院。纳什患上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是异常痛苦的。经过十几年与病魔的斗争后,纳什慢慢的学会了忽略幻想出来的人。之后,他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影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的出纳什幻想出一个与他很要好的室友,的精神分裂症都与他压力大、只在自我的世界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当我们应对压力时,我们要学会放松,把压力缓解,并且要进取的和他人交朋友,融入社会中。

纳什在与病魔斗争中,一向对他不离不弃的是他的妻子。在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感言中,他最感激的就是他的妻子。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一个好的家庭和一个好的妻子是很重要的,而我们也要学会感恩。

从影片中我获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干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纳什对学术的坚持不懈,他的妻子及他与病魔斗争的坚持不懈。虽然我们的坚持不懈成不了像纳什那样的天才,可是我相信,只要努力,只要坚持,我们也会取得成就,让人生精彩无限。

美丽心灵观后感作文500字 篇五

电影《美丽心灵》讲的是:一个孤独的天才数学家约翰、纳什不善于交际,整天沉迷于一件事:寻找一个有真正创意的理论。他经常显示他与众不同的自信与自负,并撰写出了关于博弈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的理论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但不幸的是,他得了精神分裂症,让他在以后的30年里一直饱受思维与情绪错乱的困扰。当他的妻子知道他得了精神分裂症后,他的妻子没有放弃他,而他亦没有自暴自弃,坚强地与自己的心理疾病作斗争。

所谓的美丽心灵,美在纳什对兴趣的坚持。他一直坚信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是他应该从事的事情。他为此坚持不懈,终于把人们接受了150多年的理论推翻,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也美在纳什对自己信念的坚持。纳什得了精神分裂症后,他没有自暴自弃,勇敢地去面对。他为了他的家人以及他的兴趣爱好,停止了吃药。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他,他都坚强地活着并与自己的疾病作斗争。这就是他对人生的信念。

在看完电影后,我才知道在当今时代,一部分人为了追求物质财富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些什么。我们应该要像纳什一样坚持自己喜欢的事物,并为此不懈地奋斗,这样我的精神世界才不会空虚,人生才不会有遗憾!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六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不可以简单地看外貌长相,而要看人的内心;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心灵美》是一本有关心理咨询方面的书。本书摆脱了传统心理学相关书籍的条框束缚和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以文学方式呈现。通过解决一个个困扰青少年心理的问题,给读者暗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旨在培养青少年在面对心理挫折时,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书的主人公是一名高中女孩,名叫于欣兰。她美丽文雅,聪明伶俐,能歌善舞,是家长口中常常用来激励自家孩子学习和做人的榜样。她妈妈死于癌症,只剩下她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爸爸相依为命。然而不幸的是,在一次车祸中,她失去了一双修长的双腿,而肇事司机也随之逃逸。这突如其来的车祸,加之对妈妈的无尽思念,让她萌生了结束生命的念头。就在决定结束生命前,一个轻生男孩的电话重新点燃了她生的欲望,同时也打开了她心灵的另一扇窗户。从此她开始无私地帮助身边的同学们解决心理问题。最终,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考入了首都医科大学,并立志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医生。

读完本书后,我的眼里噙着泪,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书中涉及的话题众多,如亲情、爱情、友情,也谈及复仇、恩怨甚至死亡等。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她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处理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稳重和老练;面对危险时表现出的淡定和坦然;甚至被她原谅最大仇人时所表现出来的宽宏大量而折服。

最令我深有感触的是本书自始至终都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要懂得珍惜、学会感恩。当你把父母的呵护,老师们的培养,朋友的陪伴等这一切都看成是理所当然时,你就不会觉得它们是重要的或有意义的。只有等你永远失去时,才后悔莫及。

我发现自己一直被爱包围着。有温暖而舒适的家,有把我当成公主的爸爸,有个时刻关心我的妈妈,有不断提醒我要努力奋进的老师,还有那些天真无邪的小伙伴们。

偶然间,我突然发现十年的时光很快,自己还没好好地躺在爸爸怀中撒娇,爸爸就开始变老了。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七

电影是关于数学家约翰-纳什的人物传记片。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期间,他一直都致力于有创造性的数学理论研究,虽然他身边的同学大都发表了论文,但纳什一直都鄙视他们的论文没有什么创新性。经过苦心研究,纳什终于发表了一篇关于博弈理论的论文,从此纳什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但好景不长,由于精神分裂所导致的幻觉使得他的生活和学术研究陷入了困境,最后不得不被强制送入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出院之后,由于每天需要服用治疗药物,纳什在药物的影响下无法正常思考数学问题,也无法满足妻子艾丽西亚的性生活需求。纳什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于是偷偷地将妻子给的治疗药物给藏起来,结果导致幻觉再度出现,后来被艾丽西亚发现。就在艾丽西亚决定将纳什再次送进精神病医院治疗时,纳什拦住艾丽西亚并说明自己已经发现那些出现在自己眼前的人都是幻觉,艾丽西亚最终决定和纳什一起通过精神和毅力克服幻觉的困扰,最后纳什渐渐地摆脱了幻觉带给他的影响,并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电影剧情总体来说是比较励志和暖心的,看到纳什受到精神分裂的困然经历而感到揪心,但有个不离不弃的妻子始终陪伴者他,这也是纳什最大的幸运,克服困难并获得成功的结局也让人感到圆满和充满正能量。

后来在豆瓣上看了一些影评,是关于电影剧情和主人公真实经历的差别,据说现实中的纳什所经历的要比电影中更加悲惨,他的妻子并没有像电影中那样一直坚守在纳什的身边,他的儿子也没有上过哈佛,而是遗传了纳什的精神病。电影剧情与现实往往相差甚远,现实也往往要比荧幕上残酷的多,但也正是有了电影对真实生活的反映和加工,使现实中的我们得以享受电影带给我们的希望和憧憬,而不会被生活的残酷一面浇灭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美丽心灵观后感作文700字 篇八

丘吉尔说“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依然不减热情”,我想这句话已经很好地表达了这部电影的主旨。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这是我唯一可以肯定的事情”。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学术研究也好,治愈病症也好,对一件事情投以热情和专注并坚持不懈地努力,结果未必是我们所期望的,当然,也可能达成目标。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在结束时最终定格在某个状态;过程却呈现出各种动一态来和留下生命的轨迹,我们参与其中。

有些东西(比如病症)是不能消除的,它甚至会伴随我们一生,我们会因此而灰心气馁自暴自弃吗?还是损耗巨大精力终其一生与之搏斗?或者,像Nash一样承认事实,接纳自己,好与不好,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已经发生的和还没发生的,害怕有什么用呢?背着痛苦来逃避痛苦,又能往哪逃呢?不如在痛苦袭来时,经历它,感受它。

从某种意义上说,Nash确实曾得到过查尔斯的帮助,虽然他只存在于Nash的精神世界中。看到Nash满怀感激地流着泪向查尔斯和他的小侄女拥抱道别,我真愿意相信,他们的友谊存在过!信仰支撑起一个人的信念,有了勇往直前的动力和勇气;信仰也可能成为精神的枷锁,在现实与理想间苦苦挣扎。可以体会,当约翰知道查尔斯——他这辈子最好的朋友并不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他视为最高荣誉为之奋斗的事业竟也是镜花水月,他真挚的情感的幻灭,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可我们也知道,不管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一切都是在活着的情况下才有意义的,而活在幻境中不是真正地活着。

是什么成就了Nash,是Nash对数学坚持不懈的热爱,还是妻子不离不弃的伟大真爱,总之,爱是宇宙间存在的最高精神,它是人类的最高信仰。爱是不愿放逐的自由,爱是心甘情愿的责任,爱是全无条件的给与,爱是爱是一种天赋的能力。爱可以超脱苦难,爱使生命变得有意义。

美丽心灵观后感1100字 篇九

看了《美丽心灵》之后真的感触很大,以前看过一部有点类似的电影《心灵捕手》,同样的是不可一世的天才,一个精神出现问题,一个内心充满障碍,自闭,但结果都是好的,我们在影片中见证着他们的心灵接受洗礼,而我们的心灵也跟着接受洗礼。

对比一下JohnNash的曾经和后来。曾经的Nash争强好胜,性格内向却总是有强烈的表现欲,在学术上他自认为是天才,骄傲自大,甚至要求老板请爱因斯坦来倾听自己的学术观点,对大部分人瞧不起,认为讲课配不上自己的天分,看不起教科书,把教科书扔到了垃圾筒里,在自己的虚拟世界中担任着救世英雄的角色,仿佛没有了他世界就会灭亡一样。而后来的Nash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认清现实和虚幻之后,不再胡思乱想,乖乖的在图书馆看书,老老实实的为同学们讲课,没了那自大和看不起人的坏习惯,会认真友善的对待他人。这个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只有勤奋塌实,埋头苦干的人才能有所成就吗?差远了,这个不是教育小孩子努力读书考大学讲的故事,这与那些长辈一直教育我们的相反,其实JohnNash的学术颠峰正是他一生中最最轻狂的时候——让他拿到诺贝尔奖的不是其后来踏踏实实的工作,而是他20岁左右处于极端自负的时候在博弈论上的取得的学术成果。因此,最后Nash获得学术各界认可的那一段非常值得我们思索。

许多人非常同情Nash夫人,说她可怜,为Nash付出了太多,从而认为“美丽心灵”这四个字其实说得是Nash夫人,这个虽然说不上是一派胡言,但却也是对此电影一知半解之下得到的较为浅层次的结论。大多数的人是没有看出来JohnNash自己付出了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拒绝承认曾经最最亲密的朋友,他放弃了自己的狂傲,放弃了自己那“拯救世界的使命”,甚至放弃了自己某些生理功能。那不是被强迫的,而是他为了妻子,为了自己能够继续做学术工作,自己从内心去放弃这些东西,这是自己几乎完全否定过去的自己的生活和记忆。其实作为一个科学家,Nash放弃的东西当中最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研究兴趣:细心的人们都注意到了Princeton玻璃上原本一个个白色的几何图案已经变成了一个个代数方程。这对科学家而言简直是致命的,但他却不得不这么做,只为能够让那幻觉对他的影响更小。这是靠自己的内心来治疗自己,完成了这不可能的治疗,吧一直陪在自己身边最相信的人看做幻觉来无视,世界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得需要多强大的内心啊!

新的理论需要狂妄不羁,需要自负才能产生,才不会被旧的东西束缚住自己的思维,但生活不能如此啊!因此,如果你也是个天才,你也在20岁的时候惊喜的发现自己已经登上了科学的颠峰,但是没有人去欣赏你的理论反而都认为你在发疯,那么你应该怎么办呢?你得慢下来,也是伟大的东西就也需要时间去让世界接受,我们应该学习爱因斯坦的生活方试:简单,再简单!学术可以狂妄,可以不可一世,但生活要简单一点,这才是真实的生活,不华丽,但真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金笔头网的价值所在。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优秀9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guanhougan/guanhouganfanwen/16855410211484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