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鸡毛信》读后感精彩8篇

《鸡毛信》读后感精彩8篇

安乐窝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鸡毛信》读后感精彩8篇

微信扫码分享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金笔头网为您带来的8篇《《鸡毛信》读后感》,可以帮助到您,就是金笔头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鸡毛信读后感 篇一

前几天,我看了《鸡毛信》这本书。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抗日小英雄海娃的故事。我非常喜欢海娃,他的勇敢、机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娃是一个放牛娃,也是一名儿童团团长,他负责给乡亲们报信,每当鬼子进山的时候,他都会及时推倒报信树和稻草人,乡亲们看到后就立即转移,一点吃的都不会留给鬼子。有一天,爸爸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让他送给八路军的张连长,海娃想了想,选了一条安全的路出发了,没想到迎面碰到鬼子也走这条路,海娃担心鸡毛信被鬼子发现,他灵机一动,用布条将鸡毛信绑在羊屁股上,然后继续前进。鬼子抓住他问他是不是小八路,海娃说:“什么,我不懂!”,鬼子没办法,就抓海娃一起走。到了晚上,,鬼子们都有被子盖,而海娃只有稻草,什么吃的都没有,好可怜!海娃趁鬼子睡着后赶紧跑,可是第二天又被抓回来,再跑,还是被抓了回来……海娃一路与鬼子机敏地较量,终于将鸡毛信交到了张连长手中,海娃却晕了过去。最后,张连长根据鸡毛信里的信息,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还抓了鬼子的司令呢。

我觉得小海娃很勇敢,他遇到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将信送到八路军手中,我很喜欢。

读《鸡毛信》有感 篇二

《鸡毛信》是作家华山创作的,这一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海姓的十四岁儿童。为了保护绝密鸡毛信,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最终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将鸡毛信安全送到了张连长的手中。

这一故事的情节惊险生动,一波三折,总是一阵一阵扣动着我那紧绷着的心弦。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海娃他是怎么样面对可怕的日本鬼子而又表现得那么从容不迫,不慌不忙的呢?我想这也许就是依靠着他那种过人的镇定、机敏和常人无法想象的勇敢。他总是能够骗过鬼子不让鬼子对他起疑心。他又总是能够小心谨慎让鬼子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他总是坚信着自己一定能够勇敢地闯过各种难关,并将鸡毛信安全地送出去,完成好任务。也许是面对死亡他也不会懦弱地后退。这就是坚持不懈的强大力量。 从故事的内容中,我还读出了他对紧急事情的处理能力,像把鸡毛信藏在羊的肥尾巴下,以及把鬼子骗入攻击地等事例,都可以体现出他过于常人的处理棘手事项的能力。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向海娃那样,不会去惧恼凶神恶煞似的敌人,也不会去惧怕各种困难的事情。就算我们是祖国花朵。但不经历风雨的洗礼,不接受苦难的磨练,又怎能见到彩虹,成为国家栋梁。

读《鸡毛信》有感 篇三

假期,我在家里饱饱地看了几天书,有小说、有历史故事、有科学故事、有童话故事等,但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革命故事――《鸡毛信》。

这篇文章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放羊娃海娃为了传送鸡毛信和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侦察员爸爸交给海娃一封插有三根鸡毛的信,让他火速送到三王村指挥部张连长手里,可没想到在送信途中遇到了鬼子,海娃万般无奈只好把信捆在羊尾巴下,最后经过重重困难,终于将信送到张连长手中。张连长根据鸡毛信的内容,将鬼子一网打尽。

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要为海娃临危不惧的精神点赞。虽然当时鬼子已经行进到了山口,可他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地把鸡毛信藏在羊尾巴下。鬼子搜查时,面对那黑洞洞的枪口,他仍然镇定自如地回答着鬼子的各种盘问。我想如果是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恐怕早就吓得瘫坐在地上,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吧。

我还要赞扬当时全民抗日的革命精神。当时,军民一条心,共同抗击日本鬼子,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使得日本鬼子在广大民众这道铜墙铁壁面前兵败如山倒,最终被英雄的人民赶出了我们的领土。

看完这篇文章,我思潮起伏,再一次感慨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看看今天的我,每天生活在蜜罐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学习上碰到一点点困难就哼哼唧唧、和爸爸妈妈讨价还价或投机取巧、偷工减料。再想想海娃,仅仅比我大两岁,面对敌人的刺刀和困境却依旧那么冷静、那么勇敢、那么坚强!所以,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更应该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知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成为世界上最闪亮的那颗星星!

鸡毛信读后感 篇四

今天,我读了《鸡毛信》这个故事。

海娃十四岁了,是龙门村儿童团长。有一天,海娃赶着羊群在大树底下放哨。爸爸叫海娃送一封上面插着三根鸡毛的信到三王庄给张连长,海娃知道这是重要的、紧急的信。他就赶着羊群出发了。走到半路他看见山上的消息树倒了,就知道有鬼子了。海娃就把羊群赶到了大路上,他看见抢粮的鬼子正往这边走,越来越近,海娃一点也不害怕,他把老绵羊的尾巴拧成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老绵羊的尾巴上。鬼子抓住他,把他全身都搜了一遍,连鞋子也没放过。他们让海娃给他们带路。到了晚上,鬼子把羊杀了几只,吃饱喝足睡觉去了。海娃趁着鬼子睡熟了,把鸡毛信解下来放进兜里,轻手轻脚地跑了。海娃一口气跑到了山梁下,一摸口袋发现鸡毛信没了。他跑回大山梁,找到了鸡毛信。却又被鬼子抓住,叫他回去给鬼子带路。他把鬼子带到了埋伏圈里。枪声响了,海娃受伤晕倒了过去,等他醒来他看到了张连长。张连长告诉他说,他送来的鸡毛信很及时,根据里面的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

这个故事告诉我要向海娃一样遇见困难不要害怕,要想办法克服。海娃生活在战争年代,他没有机会上学,而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可以坐在教室里读书。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习。

鸡毛信读后感 篇五

前几天,我看了《鸡毛信》这本书。抗日小英雄海娃的形象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活跃起来。海娃不仅是一个放牛娃,还是一名光荣的儿童团团长。抗日战争期间有一天,爸爸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让他送给八路军的连长。海娃选了一条安全的路便出发了,但他没想到迎面遇到了鬼子,看到这里我的心被提到了嗓子眼。当海娃一次一次趁鬼子睡着时逃跑,又一次一次地被抓回来,我被他的坚持勇敢所折服。海娃最后终于把信送到张连长手里后却不幸被子弹射中晕了过去,我内心忐忑不安。海娃!你是我心中的英雄!小海娃很勇敢,他遇到困难勇往直前,毫不畏惧,他的勇敢、机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娃当时才十二岁和我现在一样大,可他又和我不一样,他遇事的临危不惧,他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坚持、沉着把一封对八路军非常重要的鸡毛信安全的送到了连长手上,完成了一个对十二岁孩子来说很艰难的一件事。看了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在越危险的情况下,就越是要临危不乱、沉着冷静。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我们要好好学习、热爱祖国。

鸡毛信读后感 篇六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鸡毛信》。影片中的情节曲折生动,深深触动了我。

影片主要讲得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龙门村里有名儿童团员叫海娃,他的任务是每天上山去放哨、放羊。一天,爸爸对海娃说:“海娃,这里有一封非常重要的鸡毛信,你要把它送到对面山下的三王庄的张连长手中。”海娃对爸爸说:“爸爸,你放心,我一定会尽快把信送到张连长手中的。”说着就抽着羊鞭上山去了。海娃找了一条最安全的路。可没想到还是碰到了鬼子,他心急如焚,一会儿把鸡毛信塞到石头缝里,一会儿把鸡毛信装到口袋里,一会儿把鸡毛信掖到衣服里,可这些办法都行不通,正在焦急之时,他突然看见了肥肥的羊尾巴,于是灵机一动,把信夹到了羊尾巴底下,这下海娃可放心了,他抽着羊鞭继续走。鬼子军官走到他跟前,问:“小孩,你是干什么的,知不知道八路在哪?海娃嘀咕着:”我只是个放羊的,八路是什么,我不知道。“鬼子军官立刻龇牙咧嘴的说:”搜,搜!“鬼子兵立刻对海娃搜起身来,抖的抖,掏的淘,摸的摸,什么都没搜出来,可鬼子想吃烤羊肉,就伸手要去抓羊,海娃急忙吹了声口哨,羊就和海娃一起飞奔上去,可他和羊还是被鬼子抓住了。晚上鬼子们都睡着了,海娃趁机逃了出去,可还是被鬼子抓了回去,鬼子让海娃带路,可海娃趁鬼子不注意逃了,鬼子开枪了,海娃忍着疼痛把信交到了张连长手中。张连长通过信中的重要信息,瓦解了鬼子一个个据点,取得胜利。

通过观看《鸡毛信》,我懂得了我们要像海娃那样机智、勇敢;面对事情要沉着、冷静;对待事情要认真,就像海娃那样坚持不懈,就能取得胜利!

《鸡毛信》读后感 篇七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鬼子要进村抢粮食。海娃看到日本鬼子要来,他把树放倒为大家报信,大家就把粮食搬走了。

爸爸让海娃去送一封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带着信出发了。海娃在路上碰到了日本鬼子,鬼子把海娃抓了起来。晚上,日本鬼子吃了几只羊,海娃带着信逃走了。路上他不小心把信弄丢了。当海娃把信找到时又被鬼子抓走了。最后他逃跑了并把信送给了八路军。

我钦佩海娃机智勇敢的精神。

鸡毛信读后感 篇八

今天,我读了《鸡毛信》这个故事,讲得是抗日战争的故事。海娃是一个放羊娃,一天他接到一个重要的任务,要给张连长送一封信。在送信的途中遇到了敌人,他连忙把信藏在了羊屁股底下,为了能够及时的把信送出去,他把敌人引到了狭窄的山间小路,然后他带着信飞快地跑到山上,并及时地把攻打炮楼的信交到了张连长手里。张连长收到信后,马上集合队伍以最快的速度攻下了敌人的炮楼,取得了胜利。

看完这本书后,我被机智,勇敢的海娃深深打动。我要向海娃学习,珍惜现在的一切,努力学习,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以上内容就是金笔头网为您提供的8篇《《鸡毛信》读后感》,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鸡毛信》读后感精彩8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duhougan/zgmz/1685565585149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