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阅读 > 文章阅读 > 人生感悟 > 鲁迅书籍装帧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浅析

鲁迅书籍装帧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浅析

文豪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鲁迅书籍装帧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浅析

微信扫码分享

鲁迅书籍装帧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浅析

赵思山

(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甘肃兰州730f)70)

摘要:鲁迅书籍装帧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我们今天再看鲁迅书籍装帧艺术,之所以仍倍感亲切,正在于鲁迅书籍装

帧艺术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呈现,也正是因为他没有忽视传统的美

学精髓,一切创新与对时代感的把握,都建立在一定的传统美学观

上。其作品至今仍为人们喜爱。

关键词:鲁迅书籍装帧;传统文化;审美;现代化;视觉转换在鲁迅书籍装帧作品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一种神韵,一种魅力,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这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精神。这种融入到书籍中的精神,是在悠久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的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功能、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体现。在鲁迅书籍装帧设计中,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不仅表现于对传统图案的简单引用,还升华为对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

继承。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鲁迅书籍装帧艺术中的完美呈现

1.形神兼备的审美功能的体现

鲁迅书籍封面设计的精美,正文版式设计的流畅,不仅予读者视觉上美的享受,心灵上美的熏陶,而且在阅读时会产生愉悦感,从而达到“体舒神怡”、形神兼备的功能。他在校《苦闷的象征》排印样本时说:“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而近来中国的排印的新书则大抵没有副页,天地头又都很短,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也无地可容……,在这样‘不留余地’空气的围绕里,人们的精神大抵要被挤小。”鲁迅的“读书之乐”,正是“体舒神怡”审美功能的体现。读书不但增长知识,还能通过装帧设计获得愉快的心情。

2.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审美价值的体现

鲁迅书籍装帧的很多作品吝用色彩,一般一到两套色,还有很多为单色印刷。这不仅因为受当时印刷条件的限制,更深层的原因,即在于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实用与美观统一的审美价值。中国绘画美学观念多沉稳大方,少浮华艳丽,多含蓄内敛,少张狂纷乱。这种审美观在鲁迅那里也得到了体现。鲁迅的许多书籍封面都采用单色形式,笔墨单纯,画面清新淡雅,富有韵味,从外在形式到内容都很好地传达了书籍的内容主旨。鲁迅书籍装帧护书有道,款式典雅、厚薄得宜,封面设计朴实端正,生动地展示了“文质相一”的传统美学。

鲁迅对制版印刷很熟悉,对印刷的质量十分讲究。他不仅

中国书籍装帧独有的气韵之美。

鲁迅书籍装帧中的书卷气是设计者与作者气质的一种综合。为了传承传统韵书卷气,鲁迅在一些书籍中以书法、印章设计为封面。使得这些书除新颖外,还透着浓浓的“书卷气”,成为民国书籍中所特有的一道风景。如他为自己设计的许多杂文集,封面白底黑字,偶尔加盖一枚朱文印章,黑白红所构成的效果最有“书卷气”了。除了书法、印章设计的封面外,还有‘些封面设计采用传统水墨画的手法。传统绘画的笔墨效果,以其含蓄、稳重、空灵的品质代表了传统文人的审美风格。鲁迅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书卷气”,既反映出装帧设计中深邃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了一种中国特有的装帧审美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精神表征。

“体舒神恰”“文质相一”“气韵生动”,这些传统的美学观并没有因时代变迁而消失。人类审美心理存在“保守性”的一面,人们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会按照传统形成的趋向延伸,成为一种审美“定势”。今天再看鲁迅书籍装帧艺术,之所以感觉亲切,就是因为他没有忽视传统的美学精髓,一切创新与对时代感的把握,都建立在一定的传统美学观上,都注意了人们审美心理的“连续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鲁迅书籍装帧艺术中的现代化视

觉转换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是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书籍装帧艺术来说,既有传统文化内蕴的现代化转换,也有一个传统视觉符号的现代化转化问题。完全照搬传统视觉符号元素,显然缺乏时代感。那么,只有基于现代审美心理和趣味进行选择、改造、加工,才能为今日的人们所接受。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至今仍为我们所喜爱也正是基于此。

利用我国传统书法装帧书衣,是我国独有的一大特色。鲁迅书籍装帧艺术与中国传统书法可以说有不解之缘。利用汉字的字体、字形、字号等对汉字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是鲁迅装帧艺术的一大风格,他也曾不止一次地以书法装饰书衣。一颗红色名章便能使书面活了起来。他对汉字表现功能的这种探讨,对于我们今后的书籍装帧仍具有启迪,相信这种形式今后还会运用下去。

利用我国传统图像装帧书衣,也是开辟了设计艺术天地之一途径。鲁迅先生曾建议陶元庆和钱君甸在装帧设计中多采用民族图像,钱君甸深有感触地说:“这些精美的画像拓片,对我的启发很大,后来在许多封面中运用了这些画像的构图和技法。”鲁迅自己也身体力行,在一些装帧中采用传统图像。他甚至都在译本上独出心裁地化用中国古代图形。如鲁迅先生为爱罗先坷的童话集《桃色的云》设计封面,他就用汉画人物禽兽及流云的造型组成带状装饰置于书的上半部,将其印成红色,颇具东方韵味。红色的带状装饰像彩霞,像浮云,也像舞台上的幕布,这就与“桃色的云”书名相契合,也给读者以暗示这是一部具有丰富想象性的童话剧。古代图像运用于此,非但没有觉得隔膜,而且还卜分贴切。这乃是因为对传统图像化用得恰倒好处。这是很值得我们玩味的。

一个民族的艺术家总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思维及手法将那个民族的气质呈现出来,并将这种民族风格一脉相传。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艺术并不只是注重古代的文字图形等等,他所关注的是整个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并以此构成了其书籍装帧艺术的基础和底蕴。鲁迅书籍装帧的民族风格来自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受到了绘画、装饰、书法、国画、篆刻、版画等一系列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美学元素的影响,呈现出的是古朴、简约、淡

雅的美。

亲自设计封面,而且还参与印刷的工序。他认为“封面设计固然

重要,但若放松了对于印制的要求,也不会产生出好的封面与好的书籍来。”印刷质量直接影响书籍的质量,没有好的印刷,就不会有字迹清晰、阅读舒适的书籍,功能不在,’就谈不上什么外在的形式了。鲁迅的书籍装帧除了追求封面设计的精美,也从没放弃书籍功能上的要求。印刷精良、设计精美使转籍“文质相一”,是鲁迅书籍继承传统书籍的精华所在。鲁迅书籍装帧体现了传统书籍装帧形态向现代书籍装帧形态的转变,他的设计包括充分展示书的外观性,外在形式与内在神态完美的结合,使其“形神兼备,文质相一”。

3.喻书卷之气于作品的审美情趣的体现

“书卷气”是中国文化“气韵生动”艺术理论发展过程中,由“气韵”演化出的一个审美概念。中国文化中的“气”充斥在虚空之中,循环在自然之内,也显现在书籍装帧作品的形神之间。鲁迅书籍装帧也在设计中将虚与实、疏与密、曲与直、分与聚、起与伏等形式的运动变化,转化为生生不息的气韵,营造出

如果说前者是直接的遗产,可以直接采用:后者则是间接的

包装设计打出“情感’’牌

徐明君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241I)oo)

摘要:当代产品包装越采越受到广泛重视,产品包装在设计的过程中已经被融入了很多情感要素在里面,就产品包装而言,已从单纯的实用性转向审荚性的包装。随着现代消费者审美水平的不断提

高,产品的包装情感化设计已成为重要的营销手段之一。本文就以上

性的创意需要有能够激发情感的形式来完成。

比如在太平猴魁茶叶的包装中,在设计之前,销量一直不是很好,后来经过笔者的市场调研发现,原包装最主要的就是缺乏情感要素的表达,缺少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再进行重新定位设计的时候,不难发现国人对茶文化的讲究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针对这一特点,就注定包装中必须要体现中国特色的元素。书法这一流传了几千年的技法,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要素之一,通过对“太平猴魁”四个字的书法化,大大加深了包装中中国元素的表达,再配以书法形式的编排,一幅古色古香的画面就呈现在了消费者面前,其中所流露出的文化和情感大大切合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不知不觉中在包装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情感桥梁。

由此可见包装设计的情感性,就是利用视觉语言和视觉形象传达良好的信息,调动情感,更加亲切自然地表现主题。我们可以从大自然和文化生活中去吸取营养,启发灵感;也可以从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中去发现真、善、美的本质,从中提炼出美好的情感语言符号,融入我们的设计中。设计师是创造美韵工程师,信息的接受者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设计师只有牢牢地记住这一点,才能真正满足包装设计情感性的要求。

的现象对包装情感化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包装;设计;情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主要方式,超市的出现使商品和顾客之间不再那么遥远,商品所具有的实用性不再是最先吸引顾客目光的首要因素。现在的消费者在超市中推着手推车,在网络中点击鼠标.面对几种、几十种之间质量差距并不大的商品,这时,谁会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青睐?人们在面对一些新鲜的事物时往往就会凭直觉选择,这时商品外在的包装就显的尤为重要了。在商品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单纯实用性的包装已经远远不能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今情感要素的逐步进入,已然使包装设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情感时代。通过产品包装设计的情感流露达到让消费者认知品牌、识别产品、认同品牌、忠诚品牌的目的,不断扩大市场销售份额,这是更好地服务消费者的一个重要营销手段。

一、包装设计中创意的情感体现

包装设计虽然强调信息传达的功能性,但也绝不是板着面孔去说教。在信息传递的同时它还要给人以情感上的感染和满足。所以,包装设计的情感性原则是视觉语言的精神功能体现。

在包装设计传达情感性的构思中,创意是至关紧要的。创意是设计师根据信息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构思过程。有了好的创意,就会使视觉语言鲜明生动、精彩奇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有出色的创意,必须先对信息有深刻的理解,然后运用丰富的联想和对信息与媒介做出正确的定位。就拿米包装来说,丰富的绿色变化充分体现了产品的宣传属性,画面中以版画形式出现的水乡图片,无时无刻不在向消费者传达来自农村、绿色纯天然这一情感属性。正好切合现在大众亲近自然、崇尚健康生活的全新理念。不知不觉将包装中所表达的情感传达给消费者,达到于消费者心灵相通的理想境界。

总之,包装设计传达的情感性可以激发人们更多的联想,可以大大提高包装设计的感染力。成功的情感性传达离不开独特的创造性,没有创造性的视觉形式,也就失去了感人的力量。每一个新的创意都应有新的思路、新的形式、新的意境、新的审美价值,因循守旧千篇一律甚至模仿抄袭是视觉传达的大忌。

三、包装设计中情感体现的意义

情感的表达要以包装外形作为载体,而一个产品的包装所带来的设计情感又是通过包装设计中各种丰富的文化、设计元素来实现的,因此商品包装的文字、图片、颜色及造型,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新奇的“视觉元素”:而这些元素必须要有一定的特征和含义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从而产生一定的情感。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有一个分析与选择的过程,人们对产品包装设计情感的诉求往往就决定了人们对产品的使用和审美价值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在消费审美文化,而这一文化情感的出现就是人类商品生产和交易活动的必然产物,审美活动本身就变成了消费,我们去买时装,逛商店,听音乐,看电影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一种审美活动,所有的一切都和包装设计息息相关。在设计与情感密不可分的当今时代,人们对包装设计的认识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实用包装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消费者的目光却转向了令人心动、使人心神激动的情感包装上来,在消费文化的同时,包装设计所传达出的情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二、包装设计中形式的情感体现

成功的创意背后离不开思维和想象,情感需要借助形象思维才能达到情与形的结合。以形式为因素,通过视觉语言的“情感设计”,赋予包装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浓郁的人情味,从而以情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形式既是视觉的对象,信息的载体,又是感情的媒介。在创意的过程中,形象思维可以帮助设计师产生鲜明、生动、的视觉符号和视觉语言。可以说,形式是保证创意视觉化的条件;情感

【1】易忠/包装设计【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8

【21邱冬梅/论包装设计的情感化【A】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6.27卷

作者简介:

徐明君,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平面、视

觉传达设计。

遗产,需要创造性地吸取转化。在很多情况下,后者更为重要。有如此丰厚广裹的文化传统做底蕴,何愁我们的书籍装帧艺术不能独具韵昧呢,何愁它们不能在国际舞台上独树一帜呢?这就要求我们当代的书籍装帧设计师们不单只是用些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做点缀,而且更要通过化用民族文化特有的符号图像,采用民族文化的形式,营造民族特色的意味,以满足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等等方式,从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中去吸取灵感和神韵。

参考文献

【1】《鲁迅蓑帧系年》杨永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2】钱君甸《忆念鲁迅先生》

【3】张泽肾.民国书影过眼录(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4作者简介

赵思山,甘肃省玫法学院艺术学院教师。

鲁迅书籍装帧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浅析相关文章:

鲁迅书籍装帧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浅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鲁迅书籍装帧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浅析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wenxueyuedu/wenzhangyuedu/renshengganwu/10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