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 > 《简爱》个人读书心得笔记通用(九篇)

《简爱》个人读书心得笔记通用(九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简爱》个人读书心得笔记通用(九篇)

微信扫码分享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简爱》个人读书心得笔记通用一

《简爱》是一部自传色彩极其浓厚的长篇小说,它以平实却又震撼人心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生的价值=自尊+爱。

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却又毫不低俗。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新社会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她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却为人们所赞赏。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舅母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谩骂与毒打。我们很难想象她到底经历了什么,但我知道这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对其尊严的无情践踏。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切的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的人格力量。

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爱情。她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加强了他的人格魅力。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正真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正因为如此,在罗切斯特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的地位低贱而感到自卑,反而是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就不被别人尊重。也这是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又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才使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且慢慢爱上了她。他的真心也赢得了简的真心,并接受了他。

但过程并不平稳。其实罗切斯特已有妻子,简默默地离开了。当简再度归来,庄园毁了,罗切斯特也成了一个身染残疾之人。但正是在这样的大条件下,简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

《简爱》展示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自尊与爱。

《简爱》个人读书心得笔记通用二

暑假中,我读完了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

《简爱》讲述了心地善良的简爱即使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也依然乐观坚强的追求幸福和平等,并且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幸福的故事。

简爱自小就过着穷苦的生活,遭到亲人的毒打,紧闭,在困难时期被人嫌弃,入学后又受到冷酷的校长惩罚,心灵受到摧残,甚至被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但是她从同样受到惩罚的好友海伦身上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力量,变得格外刚强。她没有在屈辱中沉沦,而是不断地奋发进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老师和同学得到了理解。简爱就像一棵生长饱受阻挠的小树,在艰难的环境下成长。

在桑菲德尔家时,面对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简爱总是从容面对,不失自己的尊严。

简爱虽然是一个平凡的女子,但是她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自己依然可以追求自由。简爱虽处在上层社会的人的家中,但是她的心灵却没有被上层社会的腐败观念所侵蚀,她是不做金钱的奴隶。圣约翰向简爱求婚,但理由只是简·爱适合做一位传教士的妻子,简为了追求自由,拒绝了他。当初简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并没有和罗切斯特结婚,在得知罗切斯特在大火中为救自己的妻子而双目失明,身体残疾时,简无私的为罗切斯特付出了自己的爱。

简是一个下层社会的人,但是她身上所表现出。宽容,大方,自尊,坚强,却是与上层社会思想狭隘,装腔作势的贵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一旦精神上沉沦,腐朽,所走的路,便是失败的。只有像简爱那样,无论何时都要磨练自己,慢慢走向成熟,绝不为了生存而低声下气,立于不败之地。

简自小不幸的遭遇令人同情,但她反抗压迫,不顾一切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精神令我们感动。简爱是一位勇敢的女性,她不像海伦一直忍受着痛苦,而是站起来顽强反抗。简是自己的生命变得丰富多折,她伟大的精神让她的生命闪闪发光,那样她那不平凡的遭遇,犹如一杯圣水,正慢慢地净化我们的心灵。

《简爱》个人读书心得笔记通用三

你以为我贫穷、卑微、不美、瘦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你想错了、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像《简爱》这样深入人心的却不多、它以一种让人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众多的读者、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们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同时影响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同的待遇、里德夫人的嫌弃、约翰的辱骂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自尊的践踏。但简爱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怨恨、内心充满阴霾、相反的、她的内心因此而变得更加强大、这早就了她应对困难坚强不屈的品格。

文章中的伊丽莎自私任性、却受到尊敬、乔治亚娜好使性子、心肠狠毒、却能得到所有人的纵容。约翰什么坏事都做、纵然与他的母亲做对、也不会使她迁怒、而简爱无论做什么都全力以赴。不敢有一点闪失。却还是被人骂。得不到他们的喜爱。这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的无情与冷漠。

简爱并不因为自己的身份卑微而感到自卑、并认为自己与罗切斯特是平等的、她纯洁、高尚的心灵使罗切斯特深深地爱上了她、并开始了对她的追求、然而、在他们结婚的当天、简爱得知他已有妻子时、她毅然的离开了他、他放下了金钱和地位、我想、此刻的社会上、很少会有人做出与简爱相同的抉择、利益的诱惑蒙蔽了人们的双眼、只是大多数人选取了利益而不是离开。

简爱是大多数读者所敬佩的就应是她的品格、她独立、坚强的品格、让很多人赞叹不已。

小说设计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被毁了,他自己也变成了残废、但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在与个人尊严与爱之间产生矛盾、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里弗斯的求婚,而选取了罗切斯特、这说明了她对罗切斯特的真心。

而如今、在穷与富之间、在爱与不爱之间、很少会有人像简爱一样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这篇小说不仅仅使读者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同时也使读者产生了共鸣,使读者受益匪浅。

《简爱》个人读书心得笔记通用四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矮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一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胸怀一样充实。

——简爱

每次读《简爱》,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她没有好看的外表,却有强大的灵魂,她遭受苦难却没有日渐消沉,她身处黑暗却创造了光明。简爱是一个平凡的人却不平凡活着,她独立,渴望自由和平等,一个时代的黑暗并不能熄灭她心中的光明,我想这是值得敬佩的。

简爱出生于牧师家庭,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自小被寄养在舅舅家受尽欺侮歧视。后在洛伍德慈善学校毕业后任教,因为无法认同那里的虚伪和冷漠辞职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庄园的主人叫罗切斯特,他的深奥神秘吸引了简爱,而简爱独立的性格也同样吸引了他,于是两人相爱了。然而在即将结婚时,却被告知罗切斯特已有一位疯妻,简爱不能忍受这一切选择离开,后来因相思之情决定重回庄园,虽然此时罗切斯特被疯妻害得一无所有,还烧伤了眼睛,两人仍重归于好。

虽然《简爱》已经读了很多遍,但每一次都有很深的感触。简爱对生活充满热情,富有同情心,她的不平凡之处在于她普通却没有泯然众人矣,没有在周围的冷漠中泯灭人性,无论身在何地,都保有一颗纯洁的心灵。她同样没有在人生打压下选择顺从屈服,而是敢于跟不公平的对待叫板。而她的爱情丰富而又理智,这样一个简爱,何人不爱。

"宁当槐树生,不做菟丝死",菟丝依附它物而活,槐树独自生存。看到这句话就想起了简爱,她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在那个封建的时代,冲破了舆论世俗的枷锁,活出了自我。她从来不是一味的自怨自艾,而是敢于斗争,无论处于何种境遇,她都没有选择妥协,和自我消沉,她只是用她那坚强独立的心扛起一切,从容面对这一切悲惨的遭遇。正如鲁迅先生口中的勇士一般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不想被世俗轻易定义,那就要打破束缚解放自己。自由独立,不是平白得到的,而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得来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纵万物流转,我心亘古不变。 简爱身边充满冷漠,无情,但她并没有被同化,她始终保持自己一颗纯洁独立的心灵,包容着生命中一切苦难,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活的坚强而伟大。用一句流行语来说就是:好看的外表千篇一律,独特的灵魂万里挑一。

我们不需要依附谁而活,活着也不是为了取悦谁,既然生而为人,就要有一种"人"的姿态,就要有独立崭新的人格,才能在芸芸众生中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简爱》个人读书心得笔记通用五

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越尊重自己。

——题记

今年寒假,我重读了《简·爱》,深深地感受到书中的女主人公简·爱的一生是黑白相间的,黑在她悲惨的命运,白在她高尚的品德:她被舅母一家欺负,但她从未被他们打败,舅母将其赶出去,但她依旧能坚持自己的那一份尊严,在舅母生命的最后时刻得到了舅母的和解与尊重。她一开始在伍洛德义塾被误解,但她没有自暴自弃,凭借着自己的清白,向所有的人证明自己是被冤枉的。她因此赢得了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尊重和喜爱。后来她去到了桑菲尔德庄园,被罗切斯特先生捉弄,被达官贵族们鄙视。但她并没有为这些打击而动摇,反而更加勤恳地工作,用自己的高尚品格赢得了罗切斯特先生的爱。

在最后,她却又被命运所捉弄,无法与自己所爱的罗切斯特先生结婚,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却差点饿死,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那个已经失去了以前的妻子、庄园和健康的罗切斯特先生。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她和罗切斯特先生结婚了。故事在他和罗切斯特先生平等地举行了一次小小的婚礼而宣告结束。

作者用整本书向我们述说着自己的主旨:自尊自爱。屠格涅夫说过:“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是的,唯有自尊自爱,我们才有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和支持;唯有自尊自爱,我们才能获得美好的未来;唯有自尊自爱,我们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放眼现代社会,自尊自爱,方能完善自我,方能成就事业。不用说先前的绿地高管和秘书张雨婷被张雨婷的丈夫实名举报事件,更不用说网红们为了赚流量而化的“家暴妆”,无不应了那句“谁自尊,谁就会得到尊重”。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恋爱,我们都应该像主人公简爱一样,自尊自爱,这样才能在学习上学有所成,在工作中一帆风顺,在恋爱里得偿所愿!

《简爱》个人读书心得笔记通用六

眺望远方,只见夕阳徐徐落幕,看着手中刚刚读完的《简?爱》,不得不由衷地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脑海中充斥着书中的点滴:里德太太的残暴,谭波儿小姐的善良,海伦的逆来顺受……这便是简?爱的童年,一颗追求自由、幸福的种子早已在简?爱的心中萌发。简?爱在桑菲尔德与沼泽山庄的故事更是跌宕起伏,成年的简?爱对于幸福、对于爱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时,简?爱对幸福的渴望已如一股热泉,源源不断地迸发着青春的热情,虽时有低谷,但总是高潮迭出……

一个无财无貌的孤儿凭借自身的努力,“有情人终成眷属”,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该如何追求幸福?

有人说:幸福源于生活;有人说:爱与被爱是幸福的真谛;也有人说:幸福存于奋斗之中……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与创造幸福的能力。《简?爱》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兴许,追求幸福便是一种精神满足的过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淡泊、宁静地追求志向亦是一种幸福。“孔子云:何陋之有?”以古代圣贤自比,《陋室铭》里的洒脱何尝不是刘禹锡追求幸福的结果?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真是一种别样的自得!你说,陶渊明的闲情雅致,不正是幸福的体现吗?

[轮廓,人,跳跃,人,影子,喜悦,庆祝,幸福,黄昏,朋友,团体,三,极小,对称,黑暗,日落,乐趣,爆炸,吹,妖精]

幸福是多元化的,可以像简?爱一般,对爱情炙热地追求,亦可如孔子所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那样朴素。

也许就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无论何种幸福,都是在不安的追求之中。我们只有在奋斗与思考中,才能绝境翻盘,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我相信,在蔚蓝天空下的白云中,就藏着自己苦苦追求的幸福

《简爱》个人读书心得笔记通用七

“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

——罗伯特·骚塞

“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的站到上帝面前。”

——夏洛蒂·勃朗特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传世之作《简·爱》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她用自己在文学道路上伟大的成就有力地反驳了骚塞的偏见。书中的言语看似寻常,却反映着主人公简·爱朴素而倔强的内心。

书中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位失去父母的孩子,但无情的命运未曾泯灭她心中自强不息的熊熊火焰,她抓住了改变命运的钥匙——知识,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历尽风霜,饱经磨砺,终于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与爱情。

万紫千红的百花丛中总有最艳丽的一朵,字字珠玑的书中总有最精彩的一幕。在我看来,《简·爱》中最精彩的一幕便是简·爱的婚礼被取消,她感到晴天霹雳时的思想斗争,当时的简·爱虽难以割舍对罗切斯特的感情,但她知道,与其和罗切斯特先生没有尊严地在一起,还不如永远地分离,她虽然知道麦田远方的路充满困难,但她愿意独自闯荡一番,这体现出她刚柔并济的性格特点。

为什么出身卑微的简·爱会不畏权贵?为什么柔弱单薄的简·爱不怕路途的艰辛?不道一声“再见”,不流一滴眼泪,便毅然而然地选择离开?因为简·爱有着平等独立的精神品质,她向陈腐的偏见宣战,用知识和信念充实自己,使自己走上独立的人生之路,不妄自菲薄,不趋炎附势,她追随自己内心的选择!她相信自己的爱情之花会美满地绽放!她从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这之间有泪水与汗水的交织,充满了喜怒哀乐。书中她那句脍炙人口的话语:“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的站到上帝面前。”如同涓涓流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

《简·爱》像一盏灯塔,引导者女性不被金钱诱惑,不为权势屈服,做一个有尊严、有知识、有自信的女性!

《简爱》个人读书心得笔记通用八

多揣的命运中,总有勇敢的我们!——题记

放下那本印着欧式花纹的小说,闭上眼睛,新潮澎湃。

《简爱》是由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曾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女性的第二本《圣经》”。该书讲诉了一位从小失去双亲的英国女子简爱,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平等,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整本书语言优美,用词明朗,在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一种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种力量。作者以生动形象的外貌、动作描写和细致传神的心理描写,将一位勇敢、坚强、自尊、独立的大女人形象刻化地淋漓尽致,让我对书中的简爱十分崇拜。

她并没有美丽的容貌,但她却拥有智慧、勇敢的灵魂,和骨子里不甘向世俗屈膝的勇气。尽管命运没有给简爱无限的好运,但却给予了她与生俱来的勇敢与坚韧。

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许多原因,没有勇气而与机会失之交臂。记得那一次,我参加了兴趣班组织的演讲比赛,在家准备了两个星期的我本以为可以好不紧张地完成这次演讲。可世事难料,当我站上讲台时,底下的同学和老师纷纷朝我看来,我没有心思猜想他们目光是否善意,只觉得倍感压力,脑中像有无数头野马疾驰而过,将我的头绪一一迁走,只留下一片空白飘荡在我的脑海中。就在我快要放弃时,简爱那坚毅的似乎在我眼前一闪而过。我想到简的一生那样艰难,遇到多少难题不都解决了吗?而我只不过一场比赛而已,我顿了顿,恢复了勇气,大声地完成了演讲,获得了一片掌声。

是啊,虽然我们不能决定处在怎样一个环境下,但生活让每个人都有一次改变自己的机会。你有多少勇气,便会成就不一样的人生高度。

读读《简爱》呢,与简爱的灵魂交流,它会让你明白,在这多揣的命运中,勇气是多么可贵!

《简爱》个人读书心得笔记通用九

眼看下个月书屋剧院又要来杭巡演。上一回看的是《呼啸山庄》,因为书是十几年前看的,剧情也忘了大半,整场下来,几乎是在对白里找回忆,体验不佳。这次的剧本是《简·爱》,也是我读过的第一本世界名著。莫名觉得有些情怀,于是最近做起了功课,把书捡起来重读。

以前读《简·爱》,只读到了一个故事,一个瘦弱的倔强女孩的成长经历,仅此而已。这次重读,发现曾经忽略掉太多细节。勃朗特的笔触十分细腻,无论是英国的田园风光,人物的心理旁白还是长篇幅的对话,我相信她自身一定有着丰富而灵敏的情感,否则落笔不会如此深刻而到位。我在微信读书上留下了很多划线和笔记,这里会做一些摘抄,请原谅我将把这篇读书笔记写得非常个人化。

1、我记得曾经我非常爱读简在罗沃德寄宿学校的章节。一个相貌平平,瘦小倔强的孩子,爱憎分明,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强烈的情绪表达欲望。当她遇到海伦,浮躁和戾气才渐渐被安抚。两个十岁出头的女孩,本该最是天真无邪,却因为生活的艰辛和磨难,时常说出不符合年龄的话来。比如海伦说:

人生在世,谁都会有一身罪过,而且必定如此。但我相信,很快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在摆脱腐朽躯体的同时,也会摆脱这些罪过。到那时,堕落与罪过将会随同累赘的肉体离开我们,只留下精神的火花——生命和思想无法触摸的本源,它像当初离开上帝使万物具有生命时那么纯洁。

简将海伦形容为“有万丈光芒的星球”,她充满智慧的宽阔前额总是保持着平静,说出的话富有哲理,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我想作者代替海伦说了很多。根据勃朗特的生平,年少时期严苛的寄宿学校生活和宗教学习带来了挥不去的阴影,文学作品总是要基于真实的经历,才会长出血肉和骨头。据说海伦这个人物的原型是勃朗特的姐姐,不管真实与否,在写作这方面,写的越多越会发现,其实是在写自己。拆分矛盾的声音,整理繁杂的思绪,我相信简和海伦身上融合了作者自身的特性,鲜明不屈的性格交织着宽厚善良的本质。作为读者,跳出这个故事本身,寻觅纸张背后的光与影,也是一种乐趣。

2、在《简·爱》的书评里,大多都会强调,这是一本有关女性独立自主的书。这个角度确实说得不错,简一生坚持自己的原则,自立自强,不依附男人,也不迷恋财富。作为十九世纪中叶的文学作品,是非常具有先进性和独特性的。女权主义的兴起大约在20世纪初,勃朗特在《简·爱》里突出的自我意识和觉醒,富含着现代主义中强调的“个体”特性。我们在1949年才读到波伏娃的《第二性》,虽然两本书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早问世近100年的《简·爱》,它的“颠覆与激进”,想必给当时的文坛投下了一块巨石。也正是因为这本书所具有的现代性和先进性,以至于在现下读来,还是会引起共鸣和思考。

不过既然是个人解读,我想我也可以有自己的关注重点。小时候不懂感情,从来不曾思考为什么罗切斯特先生会与简在一起,而不选择英格拉姆小姐,这部分对我来说,仅仅是一本有关爱情的小说该有的happyending。这次读来,发现跨越阶级与偏见、对抗财富与年龄的,是契合的灵魂,无私的付出,毫无保留的表达以及彼此间的尊重、信任和欣赏。这本书夹杂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些句子实为感动,例如罗切斯特先生说:

有时我对你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尤其是当你像现在这样靠近我的时候。仿佛我左面的肋骨有一根弦,跟你小小的身躯同一个部位相似的弦紧紧维系着,难分难解。

又比如,简离开桑菲尔德府后,在沼泽居扎根下来,她的自白:

我觉得自己成了附近地区的宠儿……生活在众人的关心下,也如同“坐在阳光下,既宁静又舒心”。在这段时间的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我的心涌起感激之情,而不是颓唐沮丧。可是,读者呀,让我全都告诉你吧,在平静而充实的生活——白天为学生做出高尚的努力,晚上心满意足地独自作画和读书,之后我常常匆忙地进入夜间奇异的梦境……梦中我依旧一次次遇见罗切斯特先生,随后我感到投入了他的怀抱,听见了他的声音,遇见了他的目光,碰到了他的手和脸颊,爱他而又被他所爱,于是重又燃起在他身边度过一生的希望,像当初那么强烈,那么火热。随后我醒了过来,于是我想起了自己身在何处,处境如何……沉沉黑夜目睹了我绝望的痉挛,听见了我怒火的爆发。到了第二天早上九点,我按时开学,平心静气地为一天的例行公事做好准备。

在强调阶级差别的大环境下,简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情感无疑是“自我觉醒”最好的体现。她最经典的一句话:“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矮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她确实做到了。在离开桑菲尔德的日子里,工作忙碌之余,简还不忘拾起画笔,学习语言,生活的丰富让读者一度怀疑是否桑菲尔德和她的主人已然成为了过去式。直到这一段独白,内心无法填补的破碎才显露出了冰山一角,任时间流逝,却冲不淡藏在心里的思念和情感。倾听自己,直面内心的想法,也需要勇气。大多时候,我们只是由着时间走过,仿佛待在原地才最安全,也许是怕听得太清楚,而又迈不出那一步。读到简决定回桑菲尔德那一刻,这本“老古董”书居然让我有些泪目。

3、最后想写一些纯粹个人的感受,也欢迎大家留言来和我交流。

《简·爱》这本书虽然强调了自我意识,但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限制。也许跟强烈的宗教文化有关,他们重视赎罪、宽恕,甚至过分强调原则与道德。因此故事的发展也有着明显的倾向,在人物的刻画上缺乏弹性。我想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回头看现代,无论是女权、平权还是尊重个体的思想,均在向历史制高点发展。几年前我在写lgbt论文的时候,对性取向的平权还觉得十分新鲜,如今却是一个时常被拿来讨论的话题了。这个群体不再是渺小而沉默的,即使在中国,得益于网络和新媒体,年轻一代的思想尤其活跃与开放,接纳程度也一再提高。

前几日在微博读到马斯洛的一些思想,说到对于新鲜事物,应该接受自己无知的状态,而不必感到局促不安,不必硬把眼前尚不明朗的事物强嵌于老旧的思维框架里,以此安抚自己的焦虑。我想现代对平权的发展,以及个人意识的挖掘,还远没有到顶峰,但它的攀登速度却异常地快。我很高兴处在这一波发展的历史洪流里,即使对它的方向与结果无从而知。

近几年,个人意识的重点不再聚焦在“我”身上,而是衍生出了众多上帝视角的作品,比如《海边的曼彻斯特》和《三块广告牌》。人物的塑造日渐丰厚,人性的刻画明暗交织,对与错,幸与不幸,在真实的生活里也许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我想,这是真正的觉醒,不是一味的只关注“我”,也不再刻意粉饰表面的光鲜,而是愿意去探讨、去面对难以掩盖的光亮和不愿提及的阴暗。过分强调自身的想法和立场,非常容易变得狭隘,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不该被混为一谈。我们需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也要客观地面对肉体与精神的脆弱和缺陷。

如何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如何与过去和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一生都会活在矛盾里,但请不要放弃探索和面对的勇气。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简爱》个人读书心得笔记通用(九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xindetihui/dushuxinde/16848679001206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