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课堂 > 安全知识 > 居家安全 > 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豪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明后主应广泛听取意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联想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琵琶行》中的两句“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3)屈原的《离骚》中,“______”一句表达了诗人因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楚的悔恨之情。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①人们都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中却总是无法容忍他人的错误,正是这

样的态度令犯错的人往往选择文过饰非

....。

②那些收成不好的农民和失业在家的工人,在当时米珠薪桂

....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新工作,生活将会愈发地艰难。

③总有一些人自以为道德高尚、怙恶不悛

....,就不按法律办事,依照自己的道德规范维护所谓的“正义”,最终害人又害己。

④因为央行出台了限制支付宝等支付平台的各种政策,所以支付宝决定自己开一个

网商银行,对此,各大国有银行一筹莫展

....。

⑤纵然每个人死后都会魂飞魄散

....、归为尘土,但生命依然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如果能享受它的美好,生命就拥有了意义。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其含义不仅仅是让制造业由“中国制造”

走向“精品创造”,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国人重温传统.

B. 2016彩色跑悉尼站开跑,吸引了近千人参加,彩色跑也被称为地球上最欢乐的

5公里跑,是一项崇尚健康、快乐和彰显自我的跑步活动.

C. 公车改革的目的是更高效、科学地监控用车,政府机关向滴滴购买出行用车服

务,旨在转变政府职能,以互联网方式管理政务的重要尝试.

D. 中国将进一步适应产业格局新变化,拓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增加

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离不开酒。②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③唐代文人之醉酒,④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⑤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⑥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①总是②如果③而④/⑤但是⑥从而

B. ①都②如果③/④固然⑤且⑥因此

C. ①可是②倘若③那么④既⑤/⑥所以

D. ①却②与其③所以④虽然⑤反而⑥/

第1页,共26页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生在世,①______。人,是社会的群居动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自己才能生存,②______。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要有,

③______,如果缺少了底线,全盘就会崩溃。

6.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你的感受,请针对后面的评论写出你的评论,字数不超过

100字。

事件:春节长假期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电视节目广受关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这样一档形式活泼的电视节目迅速掀起“人人读诗、人人爱诗”的风潮,让人们借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有人为此惊呼:中国诗词的春天来了!

评论:我看比赛中,不少选手只知背诵,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对仗,甚至不能正确书写。难道中国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就只是背诵吗?且古诗文默写在语文考试中也占比不多,值得花那么多时间去背吗?

我的评论:______。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早发昌平岛①

沈佺期

解缆春风后,鸣榔②晓涨前。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

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不能怀魏阙③,心赏独泠然。【注释】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自广西境内取道海上赴贬地途中。②鸣榔:敲响船帮,代指开船。③魏阙:出自《庄子》,原指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后代称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首联点出题目中“早发”二字,并暗示时值春天。在春风吹拂的早晨,诗人乘船出海,“春风”二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轻快。

B.颔联“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描写了行程中所见明丽景象,对于赴贬地途中的诗人来说,能够欣赏到如此美景是非常幸运的。

C.颈联中的“冲”“溢”二字刻画出了海面上波光粼粼、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这两个字富有表现力,表现了诗人在炼字方面的匠心。

D.这是一首贬谪诗,描绘了早发昌平岛旅途中的壮丽景色,语言生动,诗人虽然遭贬,但并没有放在心上,依然兴致勃勃地欣赏美景。

E.诗歌叙事、描写、抒情自然结合,采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情感表达极为充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矛盾的内心。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

8.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茶史

郑培凯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昏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荼有真香”的核心观念。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

第2页,共26页

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当地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属于实用阶段。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表面的泡沫不匀。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劣,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明朝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荼,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了、不对荼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注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荼所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来越小,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了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但是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1890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

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是也符合质朴之道。

(选自《醒狮国学》,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茶在上古时代的中国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古籍记载的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经有了饮用茶的习惯等可以说明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B.三国魏晋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普遍饮茶,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以及行销到游牧民族地区,茶在唐朝时期真正成为国人日常饮用之物。

C.宋代宫廷的点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着一定的系统和仪式而成为精神领域的享受,这说明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宫廷。

D.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整个品茗雅趣走向没落,基本没人提及品茗雅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国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在茶饮上升到精神领域陆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完整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B.饮茶开始时是属于贵族专利,后来饮茶扩展到士大夫阶层,但饮用方式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没有唐代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C.茶的流行除了社会原因和交通外,还与禅教的兴盛有关,很多寺院推广喝茶来提神不寐,因禅宗的影响很大,最终就影响到民间。

D.现在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用大杯冲泡茶叶,这很符合古代的质朴之道,但因历史原因,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

第3页,共26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茶最初被认为是菜蔬等,所以饮茶的方式与后来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气息,在三国魏晋时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

B.唐代在制茶技术上没有宋代复杂,到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使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期。

C.明朝品茶的情趣不仅是品味茶叶和香味,更重要的还有通过品茶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当然在饮茶时还会像唐代一样赏茶具。

D.清代在品茶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茶碗变得更加小,基本使用青花瓷、白瓷杯,紫砂壶成为主要泡茶工具,福建工夫茶出现等。

9.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

2.48本、

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

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

80后以2 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OO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 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研、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 - 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

第4页,共26页

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

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问,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

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______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根据材料一,2 0 1 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 0 1 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2)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______

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3)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10.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小儿子“真是岂有此理!”警察局长温特狠狠地将当天的报纸扔在桌上。“三个星期以来,这已是第六起药房被盗案了,所有麻醉品又被偷了个精光!”他让人通知刑侦科科长埃默尔来见他。

“什么,还是一点儿线索也没有,如果你认为你没法破这个案子,干脆就跟我直说,我会找人接替你的工作!”温特的脾气是有名的,他对着埃默尔大发雷霆。

下班后,垂头丧气的埃默尔回到家。这段时间,埃默尔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小儿子大学毕业一年了,来城里找工作,学的是金融管理专业,却酷爱推理侦探,研读过很多专业的侦探著作,好几次闹腾着要进埃默尔的警察局。“臭小子,又不见人影!”看着空空的家,埃默尔更多了几分烦恼。

坐到桌旁,埃默尔沉下心来,把六起盗窃案的情况又从头至尾细细地回忆了一番。

忽然,他想起,在第六家被盗药房的现场,曾发现一截超级帝国香烟的烟蒂,这种牌子的烟现在很少人抽了,而他的小儿子维尔讷,抽的就是这种……

想到这,他不由得一哆嗦,目光落在桌上的那张全家福上。那上面有他的大儿子,一名优秀的警察,可惜年仅二十五岁就被犯罪分子杀害了。为此,他坚决反对热衷于侦探的小儿子再当警察,可现在……

第5页,共26页

他不敢再往下想。一个儿子被罪犯杀害了,另一个儿子本身是一名罪犯,这会是真的吗?

吃过晚饭,维尔讷进房间去了。埃默尔悄悄地把维尔讷用过的杯子收了起来,第二天,他把杯子拿到警察局去化验。结果令他几乎站立不住了:杯子上的指纹和现场找到的烟蒂上的指纹,是同一个人的。

晚上,维尔讷吃过饭就匆匆出去了。满面愁容的埃默尔窜进了儿子的房间,意外地发现一张本市地图,上面用各色圆圈做满了记号,其中六个红圈被一条蓝线连起来。埃默尔仔细一看,这六个红圈代表的正是那六家被盗的药店! 对于埃默尔来说,这真是一个痛苦的时刻,他不得不相信,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维尔讷竟是一名罪犯。

这真是他所遇到的最棘手的案子。埃默尔是一名正直而又有原则的警官,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他拨通了刑侦科的号码……接着,他带上装好子弹的手枪,却发现手铐不翼而飞,一定是维尔讷! 但他顾不了这许多,出了门直奔阿德勒药房。

天色阴沉沉的,在昏黄的街灯下,城里的建筑象一个个狰狞的大怪物。阿德勒药房的四周此刻已埋伏了好多警察,将这里团团围住,看着这一切,埃默尔心里一阵难过。“报告警官大人,刚才有人从后门翻进去,现在还没有出来,估计正在作案……”一名警察小声说。

“跟我来!”埃默尔挥了挥手,几名警察在他的带领下,悄悄地进入了药房。药房里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埃默尔等人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忽然前面发出一阵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似是有人在走动,埃默尔大吼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 不然我开枪了!”几乎在同时,一名警察摸到了电灯开关,顿时一片通明。

“不要开枪,爸爸,是我!”一名年轻的男子叫道,正是维尔讷。“你们怎么才来呀,我好不容易逮住了这家伙! 真对不起,爸爸,我拿了你的手铐。”

埃默尔这才注意到,维尔讷身边蜷缩着一个沮丧的男子,双手被手铐铐着。这时,天色似乎清朗了很多,在路灯光的映照下,埃默尔忽然发现,自已的小儿子长高了,长帅了。

“好了,我亲爱的埃默尔,”一小时后,警察局长温特亲切地对埃默尔说:“你难道还不同意维尔讷当警察吗?让他来吧,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年轻人,他会和你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官的。”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常有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暗示人物心情等作用,本文中,前面的天色阴沉和后面的天色清朗属于自然环境,主要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向下发展。

B.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能把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本文采用的是双线结构,明线是埃默尔的经历,暗线是维尔讷的行动。

C.埃默尔在重重压力下理智地分析思考,找到破案的线索,在发现罪犯很可能是自己的小儿子时,果断地“带上装好子弹的手枪”奔赴现场,他高大的形象和光辉的人性在这一系列举动中展露无遗。

D.本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直接表现了埃默尔的尽忠职守,同时在开头两段还通过温特的暴躁,对比突出埃默尔的沉着冷静。

(2)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本文的结尾也有这些特点,那么请结合全文,对这一特点作简要分析。

(3)本文的主人公是埃默尔还是维尔讷?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11.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

第6页,共26页

日进。元统

..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

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

却之。乃集有司

..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

阙祠以少牢

..,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

下。戊申

..,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1)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2)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

D.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B.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C.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D.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4)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7页,共26页

①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②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给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提了如下建议:

(1)要留意报纸,杂志边角处的广告。

(2)将一件电器完全分解并重新装上。

(3)去一次最危险的职业场所。

你认为以上建议中哪一条最不可思议,而又极有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8页,共26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悔相道之不察兮

【解析】

(1)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重点词:恢弘)

(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重点词:嘈嘈、切切、错、)

(3)悔相道之不察兮(重点词:相、查)

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级.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句和名篇.要领悟句子的含义,突破生僻难写字,注重形近、音近词.名句名篇主要靠的是点滴积累,聚沙成塔,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要注重同音异义词.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又知其义.如“别有幽愁暗恨生,的意思是“隐蔽的、隐藏的”,极易误写为“忧”.要关注同音异形词.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长”很容易误写成与其同义的“常”.

2.【答案】C

【解析】

①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使用正确;

②米珠薪桂:米和柴的价格像珍珠和桂木一样,形容物价贵得出奇.使用正确;

③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此处语境讲的仅仅是“一些人道德上的不高尚,并没有讲到持续性的作恶劣“,该成语用在此处不合语境,;语义太重;

④一筹莫展: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使用正确;

⑤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此处语境讲的是人死如灯灭,再不存在了,此处望文生义.可改为“烟消云散“;

故选C.

该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

第9页,共26页

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3.【答案】B

【解析】

A.语序不当,“不仅仅…更…”表递进关系,所带两个分句应对调,改为:其含义不仅仅是让国人重温传统,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创造”。

B.表述正确;

C.句式杂糅,“旨在…的重要尝试”杂糅,删去“的重要尝试”;

D.搭配不当,“拓展”与“贡献度”、“增加”与“源泉”搭配不当,应为“拓展…源泉”“增加…贡献度”。

故选: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动宾搭配不当.

1、一动一宾搭配不当.例如: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同志们为了保重他的健康,在1961年春节期间,托人带了一点故乡的土特产给他.

第10页,共26页

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相关文章:

江苏省启东中学08-09学年高二(下)第二次月考语文

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enghuoketang/anquanzhishi/jujiaanquan/10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