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免费论文 > 开题结题 > 如何写课题结题报告模板简短(六篇)

如何写课题结题报告模板简短(六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如何写课题结题报告模板简短(六篇)

微信扫码分享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写课题结题报告模板简短一

《构建幼儿科学教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南京市江宁示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是世界性的潮流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单一的国家课题模式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各个国家都确认,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不可能解决学校遇到的所有课题问题,因此,20世纪70年代英国等发达国家就进行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19xx年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所辖机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举办了一场“校本课程开发”的国际研讨会。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两人在会上最先试图界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19xx年,在日本东京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这一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之后,许多学者也纷纷提出个人的观点。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再采用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而是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一种重要补充。目前,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构建校本课程在我国进行着广泛实践。

2、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

20xx年5月29日,《^v^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色的课程。就目前我国的教育而言,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方向正在从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系的课程模式,由于园本课程具有灵活性、差异性、直接性的实践性等特点,所以校(园)本课程的开发,有利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形成互补。

如何写课题结题报告模板简短二

小学生中年级读写结合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给了我们启发。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一。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每一单元是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练笔次数相对来说较少,致使阅读教学与写作脱节,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较慢。苏教版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的范文,它不但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也可以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一个很好的范式,更可以从这个范式中挖掘出很多潜藏的写作资源。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文本特点,细心捕捉读写的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范本,从而让学生的作文训练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创造性地进行作文,可以进行模仿,也可以进行创造性练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研究,从而使他们能够快速进入写作文的门槛,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基于此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读写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挖掘,以读促写,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二是指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并指导学生把阅读、生活实际同自己的习作有机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中年级学生写作现状的调查,了解了中年级学生写作的基本情况,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便于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法,为以后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2.通过对《课标》的再一次深入学习,更加明确课标对中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使课题研究少走弯路。

3.深入钻研解读苏教版中年级语文教材,发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切入点。4.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研讨,探讨出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方法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2.课标对中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研究。

3.中年级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切入点的开发研究。4.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方式的研究。

本课题立足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着力探寻读写如何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并付诸实施,最终总结一套高效学习语文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1.教育调查法。调查本班学生作文能力和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作业分析、访谈来完成。

2.文献研究法。阅读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中年级习作的教学目标、内容。阅读和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如丁有宽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于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这些书中的理念和经验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指导,对我的作文教学给与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促进课题研究。

3.行动研究法。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寻求苏教版中年级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探索出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方式。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4.经验总结法。把自己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探索进行归纳、论证,分析、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4年5月——2013年6月),拟定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启动阶段(2014年5月——2014年9月)

1、阅读有关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相关书籍和杂志,通过文献研究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并及时上传到博客,申请立项。

2、上网阅读有关如何做读书笔记的文章,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了解了本校三年级学生作文的现状,进行相关问题调查、个别访谈、并对课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价值性进行了论证。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月)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中年级学生写作的能力和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下面是我所调查的三(2)班的学生现在的作文现状:

首先,大部分孩子是不喜欢习作的,他们怕写作文,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习作要费尽脑汁,感觉很累啊!

其次,80%的学生在习作中有困难,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感觉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可见,他们亟待一些作文范例的引领,和作文方法的指导。

还有,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喜欢写童话,那是因为童话离他们最近,童话故事伴随着他们成长,每个学生都能讲几个童话故事。肚里有货,当然很容易就能写出来。我想这种现状与《课标》中“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要求相差还很远。想要达到《课标》要求的“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

我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庭的原因。我们的孩子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他们生活的天地开阔但很单一,家长文化素质也不高。这样造成孩子们思想单纯,见识少,缺少对多彩生活的体验和社会的认识。在写作文时,学生脑子一片空白,缺乏内容,造成无话可说的局面。其次是学校的原因。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实际上我们的教学还是围绕考试转,循规蹈矩。特别是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的难点,大部分教师都是根据教材的编排进行的教学,不敢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改动,课堂教学单调乏味,致使学生对作文课不感兴趣甚至害怕。

调查结果使我不由地觉得我的课题研究太有价值了!我一定要深入研究,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写作的门槛,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阅读相关理论知识,提供研究理论支撑。

首先深入研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相关课标解读的文章,明确中年级学生写作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阅读丁有宽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寻求读写结合的方式方法;贾志敏的《贾老师评改作文》,学习借鉴贾志敏老师作文评改的技巧,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阅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学习管建刚老师作文教学革命的方式、方法;于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等。这些文献为自己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给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阅读的同时认真反思总结,完成了5篇读书心得。

3、立足课堂,通过教学实践寻求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1)、充分利用好语文课本,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写作资源,寻求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读写小练笔。通过对一些典型课文的教学实践,寻找到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2)、与同年级教师进行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经验研讨交流活动,对学生开展读写结合训练,大胆探索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完成了读写案例《读写结合,珠联璧合》,让学生在读中学写,以写来促读。

4、立足学生发展,定期举办读写结合作品展览,并推荐参赛或投稿,力争有部分学生作品获奖或发表。其中涌现了一批喜爱写作的学生,他们的文章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态度得到了端正,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5、组织阶段性研究经验交流活动,分阶段总结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准时参加课题培训,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研讨。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5.2—2015.6)1.参加课题培训,并认真阅读“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2.结合自己的整个研究过程,以及自己撰写的案例、随笔,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提出结题申请,并在博客上呈现相关的研究材料。3.进行成果展示、推广和应用。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有效选择教材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呢?本人做了如下的尝试,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得到了提高。

1、在精彩处仿写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美文名篇,许多重要语段在遣词造句的方法、连句成段的顺序上,堪称“典范”;同时,中年级处在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学习写好段落是“读中学写”的重点。如苏教版第六册12课《荷花》的第二小节: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教学时抓住描写白荷花生长状态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进行句式仿写训练。我把学生带到校园观察玉兰花,让学生仔细观察玉兰花开放的不同姿态,然后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学生们写得生动逼真!

2、在空白处补写

在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很含蓄,或很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这样的文章时,教师可充分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朗。《菩萨兵》:当藏族同胞回到自己的家园,看到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庭院,整治得平平展展的土地时,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想象一下,写下来。

《少年王勃》:在王勃写完了《滕王阁序》之后,前来参加宴会的客人们会有怎样的表现?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写下来 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在形式上变写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说明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教学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悟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并体会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了解雷龙等恐龙的外形特点。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恐龙,我还组织用“我是**恐龙”来自我介绍,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其中一种恐龙,介绍起来更生动逼真,写得也有声有色。

4、在感动处抒写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很感人,有的描写了祖国大好河山,有的记叙了依依离别之情,有的抒发了血溶于水的亲情„„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能触动孩子的心灵感动点让孩子写出内心的感动。

如《雪儿》一文最后描写了一个感人的告别场面,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读写结合的环节:雪儿飞向了无尽的蔚蓝天空,在离别之际,它会说些什么?想象一下离别的场景,代替雪儿写下离别心语。

孩子们写得太好了,有的孩子读着自己写的话都激动得哭了。我想这是真情的流露,是孩子对文本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有的课文通篇都很感人,可以让孩子写写自己学完课文之后的感受和收获。

5、在结尾处续写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在最后设计了一个续写故事的环节: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去小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到了小红马。小红马说:“喂,你这个难看的家伙怎么又来了?快去美容院美容美容再来照吧!”这回,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很多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运用书上的语言加上自己的话把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的作用写出来,把小骆驼和小红马作对比,表达了自己正确的审美观。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启示我们语文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解读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优质资源,让孩子在精彩处仿写,在空白处补写,在形式上变写,在感动处抒写,在结尾处续写„„适时适度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势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作文课堂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1、写作时间的变化

以前的作文时间就是每周四下午的两节作文课,其他时间基本上不会接触作文。而现在不同了,学生的写作没有规定的时间,不仅仅在作文课上,在阅读课中也经常会进行一些小练笔练习。时间增加了,灵活了。

2、写作内容数量的变化

以前的作文教学就是根据教材的编排内容每学期完成八篇,一篇也不会多写,一篇也不会乱写。课题研究之后老师不仅仅灵活激动安排每学期的八篇作文,而且会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写作资源,让学生在精彩处仿写、在空白处补写、在形式上变写、在感动处抒写、在结尾处续写,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数量上也大大增加了。

3、写作方式方法的变化

丁有宽说:读写结合,珠联璧合。读写分离,两败俱伤。的确如此,学生在读中学习写作,使写作变得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了。学生习作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妙趣横生了,改变了以前闭门造车的局面。

(三)学生的写作现状得到了改变

1、通过研究,总结出了中年级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这些问题基本解决,多数学生在写作时已不再感到困难,不少学生还喜欢上了作文,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通过训练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教师本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提升了教师的理论基础,形成了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2、本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读写结合习作指导的方法,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和个人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3、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反思,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自己撰写了10几篇教学案例、随笔。

4、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得到了同行们的赞赏和认可。

六、结论与思考 结论: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读写结合指导中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喜爱作文。

2、读写结合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只要教师能巧抓文本中读写结合点,有的、有序、有点、有法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一定会做写作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思考:

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是很丰厚,尚存不足:

1、依托文本指导中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本人的着眼点还不够全面,没能全面系统地钻研小学阶段的文本,致使研究有些狭隘,研究成果缺少阶梯型和系统性。仅仅抓住了三年级阶段的某些典型课例进行研究实践,致使研究结果形成了一个个点,还需要进一步归纳总结形成系统性。

2、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在读写指导中如何有效评价,如何指导学生高效阅读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我想,只要教学在继续,课题就在继续,课题研究没有终结。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和思考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没有尽头。

六、附录

1、读书心得5篇:

(1)、丁有宽的成长历程令人景仰

——《丁有宽与读写导练》读书心得(2)、《学习丁有宽读写结合法的点滴体会》(3)、作文,原来可以这样教

——读《可以这样教作文》点滴体会(4)、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读《新课程标准》有感(5)、正确认识,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读《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有感

2、研究论文1份:如何有效选择教材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3、教学案例1份:《读写结合,珠联璧合》

4、调查报告1份:《中年级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5、咬文嚼字为写作搭桥引路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6、故事随笔1份:《小课题研究要脚踏实地》

7、结题报告1份:《依托文本指导中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七、参考文献

1、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导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2、于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新版。

4、莫尚志,《新课程理念下的仿写教学》,《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7、8期。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6、《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如何写课题结题报告模板简短三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立项背景

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各种期刊已有不少此类文章,各地各校.也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尽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主学习的实施尚有所欠缺:学生的整体能力有所提高,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与生活的真实联系,学生还没真正的学会自我探究、自我探索的学习能力;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的年级差异、个性差异在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针对到具体的年级应如何操作还没有系统有效的研究;针对城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研究的较多,但较少有研究农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

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2014年4月,我校申报了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经有关专家的论证,被批准为立项课题。自课题组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实验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同时教师的实验能力和理论水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均得到明显提高,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等特点。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农村小学生 指在农村小学就读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小学年段的学生。这些学生年龄小,并且由于地域的文化、家长文化水平、教育条件的局限,呈现胆怯、见识少、能力弱、陌生感强等特点。

“自主学习” 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是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能动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它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是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更是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的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进入角色,必要时启发诱导,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同时在探索中学会观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在探索中学会验证,在探索中学会总结,在探索中学会创造,在不断追寻真理中茁壮成长。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

“能力培养”是指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我们正经历着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其根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伙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其终身享用。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达到唤醒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在其影响下的现代教育主张学习者应具有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3.有效教学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二)操作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主体性原则: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把主体转向学生,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而不只是当作认知体来研究,研究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落脚点最终是在学生身上,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看学生如何学习,掌握如何。

3.引导性原则:相对于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说,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限制,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相对性,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构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适当的评价激励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研究课题前期论证(2014年3月——2014年6月)

(1)组成课题实验组。自2011年5月份申报课题获准后,学校成立了课题实施组,并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负其责,个个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从而为实验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完成课题申报书。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局下发的课题申报批复,学习相关理论,体会学习评价对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教学效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积极抓起,从氛围上积极渲染,从行动上积极引领,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论证工作等。学校请市、县级骨干教师对课题组教师做专题培训。骨干教师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展了教师的认知领域,启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进行农村小学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二)研究阶段(2014年7月——2015年2月)

1.具体思路

(1)小组成员将依据方案提出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2014年4月至2012年7月: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本课题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及外地先进经验。(3)制订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教案案例。(4)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认真听课评课。(5)外出取经、改进教法,不断完善实验。

(6)做好实验阶段性的总结,积累资料,撰写教改心得体会文章或教学论文。

2014年9月至10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索的能力,积累相关案例、课例,撰写经验论文并收集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优秀成果作品,及时做好教学评价。

2014年10月至11月:对课题前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解决并做好下一步实验规划。

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并将实验结果与实验前进行比较,剖析成果,对问题进行改进。对学生的方式方法及学习态度的变化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做好实验资料的积累。

2.特色方法

(1)建立以学科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周周学习研讨活动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效率,我校独辟蹊径,将全体教师号召起来,倡议人人为课题实验谏言献策,实行从周一到周五分天、分时间段学习研讨、领导蹲点制度。要求每次集中学习研讨两节课,交流个人一周学习心得,积极研讨有效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方法等,通过研讨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发展的促进者,师生之间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互为沟通、互为影响。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形成了一种开放、广泛、交互、平等的课堂氛围,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沟通、交流、学习的场所。

(2)开展“自主学习”月月展示课活动

为了促进“自主学习”课题向纵深发展,我校每月都要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全校教师研讨课活动,一般安排多位教师上课,要求必须展示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做到有改进、有创新、有实效,每节课后,课题组教师和全体教师共同进行研讨,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优化课堂自主学习方法。这一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活动,它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如2014年5月,我校开展了4位高年级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讨课活动,2014年9月份开展了5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跟踪课活动,2015年3月份开展了3位年轻教师课堂学习评价展示课活动。这些活动孕育着无限生机,因为它们的蓬勃开展,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使我校的教师群体在向新的高度迈进。

(3)开展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校内交流活动

除周周研讨外,我校每月都要开展一次全体教师的集体培训活动,请优秀教师谈研究心得和体会,集全体教师之智慧巩固、提高课题研究的成果。我们请本校课题研究骨干教师就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全体老师做了交流。每月总结,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在交流中进步,年轻教师在交流中成长。(4)开展多次的校际交流活动

学校经常把课题组成员派出去,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师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014年5月我校借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全县“小学品德、美术优质课评选”活动,组织课题组教师参与听课,通过这些听课,我们将学到的优秀教育经验带回来,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改革创新。

(5)采取了“自修——反思”学习方式

为了促进教师更全面、更有效、更长时间、更自主的学习,我校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师的自修,将对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研究渗透于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校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教师集中学习新课程课堂自主学习及相关教研论文,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

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学校还要求全体课题实验教师写学习心得、反思,一年来,课题实验教师在反思中茁壮成长。

3.总结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召开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做好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整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聘请专家前来指导,共同研讨,收集整理有价值的实验论文、反思。

(2)撰写有关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论文;

(3)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研究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农村小学学生数学自主性学习能力的现状并针对他们自主性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

3.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现代信息传播理论和自主学习等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和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利用图书馆和教育网,查阅有关资料,借助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详尽的背景资料,并更新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念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4.培训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首先由部分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参加新教材培训与观摩课学习,然后组织全休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他们带回的学习内容及体会,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育思想。再者,邀请相关专家莅临我校,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专题讲座,并要求课题组成员写好学习心得和总结。

5.经验总结法 重视资料积累,及时撰写阶段性小结。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教学大比武、论文、教案评比活动;在市县或校内开设公开课、观摩课、展示课等。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认识过程,采用个别到一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处理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学生数学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内容自主进行探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堂上,问题我们让学生自主提出,结论由学生自主归纳,方法由学生自主探索,结果由学生自主评价,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学生学到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为今后发展而有价值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做到: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②倡导学生乐于探索。③倡导学生勤于动手。

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为了检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我们采用问卷的方式随机抽查了三至六年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自主性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实验前有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显著增强,课堂中师生互动占整个教学过程的比例增大了。一年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全县抽考中数学成绩名列前茅。

3.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改变了。

实验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机勃勃了,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通过课题的实施,我们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民主和谐、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我们的学生的情绪饱满,学习目的明确,充分发挥了他们自主学习潜能,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师相信学生“喜欢学,愿意学,能学好。”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发挥主体作用,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在亲切、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到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认为„„”,这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话语随时可以听到。学生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大部分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在教师预习的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自己获取知识或提出问题。对不懂的地方会提出质疑,会主动向我们或同伴寻求帮助。他们会对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或用学到知识解决问题而感到自豪,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不仅比以前学得多,也比以前学得轻松了。学生们变得越来越爱学、越来越会学。课后,他们能自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写下数学日记,记录下他们收获的喜悦。

4.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学生的数学意识、运算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后,我们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他们更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了,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真实的答案了。

5.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探索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四进”、“四让”和“四多”。

“四进”就是要把“尊重”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同学都享受成功的体验;三是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善学、巧学和乐学;四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

“四让”即:一是新知识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二是重点、难点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三是规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四是发现的新问题要让学生带着走出课堂多想。

“四多”即:一是让学生多一点超前的体验;二是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空间;三是让学生多一点发表意见的机会;四是让学生多一点执着追求的激情。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探索,我校数学课堂有了改变,学生对数学也有了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浓厚了,大胆举手发言的多了,课前、课后主动探索的也多了,学习效果也有了好转,成绩也有了提高。当然,数学教学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会不断实践完善,丰富深化数学课堂教学。

(二)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1.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全组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下结论,学生背结论”的呆板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的现状。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了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师生平等对话,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逐渐被教师所认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并适时给予激励,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学生“两眼发光,两手直举”的现象时常出现。

2.提高了教师备课的质量。备课是上课的第一步,教师则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整合课程资源,把握学生学习的具体特点,对课堂教学的程序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重视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策略的研究,“备课标、备教材、备资源”,实施“学案引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形成了我校备课的特色。

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意识理念逐步向新课程靠拢,能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少教师的课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该怎么办?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撰写优秀论文有18篇,优秀案例12个,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化和推广,实验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一个科研型教师的群体正在形成。

七、课题研究的结论

1.“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把学生真正置身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地位,“先学后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也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自主学习,主要指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而获取知识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力。它包含二层意思:一方面,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提出见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数学问题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学习者根据自我意识经验,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唯师之言而行。这种数学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2.“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能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认识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活动的“主演”,而是“导演”,教师的教学如同向导一样,起着一种把握方向、引导路程,创设环境、优化配置教学各要素的作用。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自主学习的数学的情境,建立自主的氛围。这种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课堂。

教师能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认识到在实施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老师应定位于是学生知识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引导者,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教师不能在教学中独霸课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组内教师认识到在教学中,不能以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不能以知识掌握的数量的精确性作为评价标准,而要实行多向交流、相互研究探讨式的学习方式,贯彻主体性、民主性和启发式教学原则,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等基本教学要素的关系,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结构,构建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3.“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关注了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变成了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克服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不活跃、教学活动无生气的现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学生是个性鲜明、积极活跃的主体,从而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了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促进了学生个性、认知和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点带面、团队合作的多向反馈结构。

4.“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学生数学素养是由数学意识、运算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组成的,适应学习工作生活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空开放了,过程互动了,问题生成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从而产生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学生在教师帮助点拨下理解概念,自读例题,开展观察,比较猜想,辨析交流,自主探究,数学素养得到长足的长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由此可见,本课题的实验是成功的,师生均有较大收获。

八、课题研究后的反思及疑惑:

1.如何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如何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2.如何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因班级规模比较大,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及时捕捉每个小组的信息有一定的难度。

3.如何设计导学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性地思考,为课题研究服务,改革课堂教学研讨的模式,让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如何调控,便于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

4.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引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5.课堂开放后,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以求更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让我们在数学的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和环境,使学生不仅获得学习的乐趣,更为他们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把学生的创新潜能当作一个金矿去勘探、发现和开采吧!

如何写课题结题报告模板简短四

1、课题提出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还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着眼点,是一种改善教学、改革教育的新思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庐阳中学是一所新建学校,作为一所高起点学校,硬件建设较好。大部分教师都具备较高的教育技术能力。在此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开展“有效技能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有利于学校资源设备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的转变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另外,作为一所新办学校庐阳中学年轻教师占87。5%以上,他们对传统教学技能的应用还显不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已成为学校师资培训的现实需求。同时,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毕竟只是一种教辅手段,由于条件及学科特点限制,现代教育技术不可能运用于每节课,传统教学技能的提高在“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着服务于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求教师在立足于传统教学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能,打造学科教学特色。

2、概念的界定

有效技能:达到预期效果谓之“有效”,掌握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谓之“技能”。这里所说的技能是指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有效技能是指通过研修,能够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同时收到预期的教学教学,提升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入学科教学之中,优化教育教学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传统教育技能的拓展与创新。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丰富以自主学习软件为载体的学科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4.探索促进教师掌握并有效运用教育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有效技能培训模式。

“学x——实践——反思——发展”的研究模式

(一)任务分解

为了使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并为教学服务,我们以校本研究思想为指导,要求教师“研究自己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各学科组教师从学科特点入手、从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出发,在校“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大课题范围内共申报了六个校级子课题。

附:庐阳中学“有效技能的实验与研究”子课题一览表

序号子课题名称教研组负责人

1、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语文张晓梅、王园园

2、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讲述技能的研究数学纪贤平

3、多媒体背景下英语导入技能的研究英语宋媛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验效率的研究理化生许登峰

5、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课堂提问的研究政史地刘胜荟

6、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评价艺体汪小宝

如何写课题结题报告模板简短五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前言

课题级别:市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

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由市教研室原化学科蔡秀珍老师和教科所高思刚老师设计和组织(组长为蔡秀珍),全市中学共同参加,课题组成员共15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校长1人)。99年7月蔡秀珍老师退休,99年10月市教育科研办公室将该课题定为市级课题,经教研室和化学科同意,由化学科负责初三教研的傅兴春老师担任课题组长,继续进行本课题研究。

课题提出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教学研究的总动向是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学习能力。我室化学学科对课堂教学优化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老师教学的优化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我们着手对教师教学的各种因素的内涵、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于1999年成立了“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组。

在“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研究过程中,在99年9月以前取得的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的最方向,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重点从教学设计方法的优化上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目的: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研究各种教学方式的最优化,期望得出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方法。

课题研究对象:初三学生。

课题研究时间:1998年9月―2002年7月(原定2001年7月)。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输入、输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这些因素不断由异步、无序到同步、有序的循环中前进和发展的。

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是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教师设计的优化,使学生自身因素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仅有一定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意向过程中的条件(非智力因素)配合,使其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学生自主行为的充分表现。

在诸多的情境因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反应输出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在用课程和教材铺设的道路上,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意向心理条件,促进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的发展,积极开展学习的动力和阻力的相互消长斗争,用教学效果的反馈强化,增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加速度,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省力、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认识和发展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是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中的主导作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活动中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有明确的主体、行为、条件、标准,并以教学需要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以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课题“初中化学教学的最优化行动研究”就是研究如何把化学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各种行为关系,放在一定的组织形式、途径、媒体和方法等情境中,构成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激发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心理条件,促进其认知心理结构的发展,使师生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处于同课题、同步、同时态的最佳状态,并产生共鸣,从而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⒈实验中的因变量:教学最优化后学生教学目标的到达和情感发展水平的制定。

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自主学习的心理行为表现中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的调节与变化是本实验的因变量。依据《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素质教育要求和教学实际,我们首先制定了本课题的目标体系:

目标 内 涵 发 展 水 平

感受(a) 领悟(b) 追求(c)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的教学质量 达到 良好 优秀

动机 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心理过程,它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⑴家长的要求

⑵老师的要求

⑴老师的希望

⑵家长的愿望

⑴自己的前途

⑵祖国的需要

兴趣 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并能经常关心该活动的心理过程。

⑴对某事物或现象有好奇心

⑵想亲自动手尝试

⑴愿意亲自参与

⑵设法动手实践

⑴十分乐意地去体验

⑵迫切期望去探索

情感 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和体验的心理过程。

⑴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⑵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⑴自主地学习

⑵争取圆满完成老师交的任务

⑴十分乐意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意志 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能支配、调动自己的学习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⑴主动地预习、复习

⑵积极完成课内外任务

⑴遇到困难不避让

⑵能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

⑴能排除干扰,努力学习

⑵即使遇到挫折或失败仍能坚持学习

我们把目标的发展水平分为“感受”、“领悟”和“追求”,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

(a)感受:感知和初步接受。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产生积极的反映。

(b)领悟:领会和觉悟。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能够理解,并能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c)追求:获求和取得。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能够严格遵循,且深刻体验。

⒉实验中的自变量:各种教学情境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心理行为表现,本课题研究的情境创设在实体情境、语言情境和想象情境这些基本情境的同时,更多是创设一种质疑、探究、联想的氛围,建立教学师生互动的主体结构,达到“以境透思”的效果。我们总的构思是:变适应型为创造性,变同步伐为多样型,变封闭型为开放型。

⑴教学情境的类型应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如:

创设明确易读的学习目标,调节学习的动机指向,调控激趣。

创设价值展示,需求激趣;学有新知,以新激趣;情感交融,以情激趣;学有成功,信心激趣。增强求知欲望。

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调动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观察,积极思维。

创设形式多样的实验场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内化学生的学习情感。

创设先学后讲,留给学生以思考与想象的时空,师生互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需求;体会成功的喜悦。

创设立竿见影的反馈渠道,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体现主体的生命活力。

创设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形成互帮、互学的奋发向前的风气。

创设学生“说学”形式(学前说学、学中说学、学后说学、学法说学),增强师生、生师、生生的双向多向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寻找最佳学习途径、探索学习规律。

创设形式多种的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⑵教学情境创设的时间、空间和频率。

我们把引出课题、解决难点的情境称为主情境,其他情境称为自然情境,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中刻意性明显且对学生感官刺激较强的情境,创设不宜过多,一般每节课2-3次。自然性情境只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认知的发展,则可随时进行。

每种教学情境可以对因变量的一个或几个目标产生激发。

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而非全部过程,教学活动应该向课外延伸,所以情境教学的实施不应只限制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内。

⑶情境创设合理性的判断。

可用下面两个指标衡量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一是教师发生的信号能否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反应;二是师生是否有愉悦的心理体验,进入“情境”之中。根据初中生情绪活动的体验的迅速性和外露性,教师可予以判断。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使学生能进入“情境”之中,参与“情境”之中,乐在“情境”之中,完善在“情境”之中。

⒊学生心理行为个别差异发展观察内容

自变量(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的优化)对因变量(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激发,是通过学生心理行为差异发展表现的。本实验着重观察以下几方面的行为表现:

⑴课内行为

①一般参与度(如精神状态、记笔记、举手发言、参与讨论、提问正确率、板演、完成课堂作业等情况)。

②自我能力展示(如质疑、动手实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向教师挑战、上讲台小结等情况)。

⑵课外行为

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复习情况(作业能提出不同解法,超前预习,自学高年级内容等情况)。

②参加课外学科活动情况(课外读物的阅读、魔术表演、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小论文的撰写、小实验的设计等情况)。

③问卷、交谈情况。

④同学间、师生间关系(互帮、团结友爱、互学、谦虚、自律、自立、自信等情况)。

⑤偶发事情的态度(成功、失败、表扬、挫折态度等自我行为自控情况)。

⑶测试成绩变化。

⑷综合评价。

以上观察内容的目的,是从对学生认识中产生,通过运作重新认识学生,即始于学生,终于学生。学生是实验对象和参与者,又是实验成果的鉴定者和受益者。

如何写课题结题报告模板简短六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立项背景

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各种期刊已有不少此类文章,各地各校.也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尽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主学习的实施尚有所欠缺:学生的整体能力有所提高,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与生活的真实联系,学生还没真正的学会自我探究、自我探索的学习能力;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的年级差异、个性差异在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针对到具体的年级应如何操作还没有系统有效的研究;针对城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研究的较多,但较少有研究农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

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2014年4月,我校申报了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经有关专家的论证,被批准为立项课题。自课题组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实验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同时教师的实验能力和理论水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均得到明显提高,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等特点。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农村小学生 指在农村小学就读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小学年段的学生。这些学生年龄小,并且由于地域的文化、家长文化水平、教育条件的局限,呈现胆怯、见识少、能力弱、陌生感强等特点。

“自主学习” 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是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能动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它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是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更是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的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进入角色,必要时启发诱导,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同时在探索中学会观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在探索中学会验证,在探索中学会总结,在探索中学会创造,在不断追寻真理中茁壮成长。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

“能力培养”是指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我们正经历着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其根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伙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其终身享用。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达到唤醒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在其影响下的现代教育主张学习者应具有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3.有效教学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二)操作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主体性原则: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把主体转向学生,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而不只是当作认知体来研究,研究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落脚点最终是在学生身上,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看学生如何学习,掌握如何。

3.引导性原则:相对于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说,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限制,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相对性,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构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适当的评价激励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研究课题前期论证(2014年3月——2014年6月)

(1)组成课题实验组。自2011年5月份申报课题获准后,学校成立了课题实施组,并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负其责,个个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从而为实验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完成课题申报书。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局下发的课题申报批复,学习相关理论,体会学习评价对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教学效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积极抓起,从氛围上积极渲染,从行动上积极引领,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论证工作等。学校请市、县级骨干教师对课题组教师做专题培训。骨干教师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展了教师的认知领域,启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进行农村小学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二)研究阶段(2014年7月——2015年2月)

1.具体思路

(1)小组成员将依据方案提出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2014年4月至2012年7月: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本课题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及外地先进经验。(3)制订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教案案例。(4)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认真听课评课。(5)外出取经、改进教法,不断完善实验。

(6)做好实验阶段性的总结,积累资料,撰写教改心得体会文章或教学论文。

2014年9月至10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索的能力,积累相关案例、课例,撰写经验论文并收集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优秀成果作品,及时做好教学评价。

2014年10月至11月:对课题前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解决并做好下一步实验规划。

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并将实验结果与实验前进行比较,剖析成果,对问题进行改进。对学生的方式方法及学习态度的变化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做好实验资料的积累。

2.特色方法

(1)建立以学科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周周学习研讨活动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效率,我校独辟蹊径,将全体教师号召起来,倡议人人为课题实验谏言献策,实行从周一到周五分天、分时间段学习研讨、领导蹲点制度。要求每次集中学习研讨两节课,交流个人一周学习心得,积极研讨有效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方法等,通过研讨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发展的促进者,师生之间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互为沟通、互为影响。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形成了一种开放、广泛、交互、平等的课堂氛围,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沟通、交流、学习的场所。

(2)开展“自主学习”月月展示课活动

为了促进“自主学习”课题向纵深发展,我校每月都要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全校教师研讨课活动,一般安排多位教师上课,要求必须展示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做到有改进、有创新、有实效,每节课后,课题组教师和全体教师共同进行研讨,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优化课堂自主学习方法。这一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活动,它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如2014年5月,我校开展了4位高年级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讨课活动,2014年9月份开展了5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跟踪课活动,2015年3月份开展了3位年轻教师课堂学习评价展示课活动。这些活动孕育着无限生机,因为它们的蓬勃开展,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使我校的教师群体在向新的高度迈进。

(3)开展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校内交流活动

除周周研讨外,我校每月都要开展一次全体教师的集体培训活动,请优秀教师谈研究心得和体会,集全体教师之智慧巩固、提高课题研究的成果。我们请本校课题研究骨干教师就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全体老师做了交流。每月总结,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在交流中进步,年轻教师在交流中成长。(4)开展多次的校际交流活动

学校经常把课题组成员派出去,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师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014年5月我校借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全县“小学品德、美术优质课评选”活动,组织课题组教师参与听课,通过这些听课,我们将学到的优秀教育经验带回来,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改革创新。

(5)采取了“自修——反思”学习方式

为了促进教师更全面、更有效、更长时间、更自主的学习,我校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师的自修,将对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研究渗透于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校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教师集中学习新课程课堂自主学习及相关教研论文,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

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学校还要求全体课题实验教师写学习心得、反思,一年来,课题实验教师在反思中茁壮成长。

3.总结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召开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做好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整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聘请专家前来指导,共同研讨,收集整理有价值的实验论文、反思。

(2)撰写有关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论文;

(3)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研究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农村小学学生数学自主性学习能力的现状并针对他们自主性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

3.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现代信息传播理论和自主学习等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和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利用图书馆和教育网,查阅有关资料,借助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详尽的背景资料,并更新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念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4.培训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首先由部分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参加新教材培训与观摩课学习,然后组织全休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他们带回的学习内容及体会,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育思想。再者,邀请相关专家莅临我校,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专题讲座,并要求课题组成员写好学习心得和总结。

5.经验总结法 重视资料积累,及时撰写阶段性小结。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教学大比武、论文、教案评比活动;在市县或校内开设公开课、观摩课、展示课等。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认识过程,采用个别到一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处理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学生数学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内容自主进行探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堂上,问题我们让学生自主提出,结论由学生自主归纳,方法由学生自主探索,结果由学生自主评价,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学生学到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为今后发展而有价值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做到: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②倡导学生乐于探索。③倡导学生勤于动手。

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为了检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我们采用问卷的方式随机抽查了三至六年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自主性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实验前有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显著增强,课堂中师生互动占整个教学过程的比例增大了。一年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全县抽考中数学成绩名列前茅。

3.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改变了。

实验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机勃勃了,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通过课题的实施,我们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民主和谐、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我们的学生的情绪饱满,学习目的明确,充分发挥了他们自主学习潜能,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师相信学生“喜欢学,愿意学,能学好。”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发挥主体作用,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在亲切、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到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认为„„”,这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话语随时可以听到。学生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大部分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在教师预习的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自己获取知识或提出问题。对不懂的地方会提出质疑,会主动向我们或同伴寻求帮助。他们会对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或用学到知识解决问题而感到自豪,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不仅比以前学得多,也比以前学得轻松了。学生们变得越来越爱学、越来越会学。课后,他们能自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写下数学日记,记录下他们收获的喜悦。

4.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学生的数学意识、运算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后,我们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他们更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了,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真实的答案了。

5.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探索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四进”、“四让”和“四多”。

“四进”就是要把“尊重”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同学都享受成功的体验;三是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善学、巧学和乐学;四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

“四让”即:一是新知识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二是重点、难点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三是规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四是发现的新问题要让学生带着走出课堂多想。

“四多”即:一是让学生多一点超前的体验;二是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空间;三是让学生多一点发表意见的机会;四是让学生多一点执着追求的激情。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探索,我校数学课堂有了改变,学生对数学也有了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浓厚了,大胆举手发言的多了,课前、课后主动探索的也多了,学习效果也有了好转,成绩也有了提高。当然,数学教学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会不断实践完善,丰富深化数学课堂教学。

(二)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1.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全组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下结论,学生背结论”的呆板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的现状。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了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师生平等对话,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逐渐被教师所认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并适时给予激励,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学生“两眼发光,两手直举”的现象时常出现。

2.提高了教师备课的质量。备课是上课的第一步,教师则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整合课程资源,把握学生学习的具体特点,对课堂教学的程序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重视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策略的研究,“备课标、备教材、备资源”,实施“学案引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形成了我校备课的特色。

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意识理念逐步向新课程靠拢,能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少教师的课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该怎么办?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撰写优秀论文有18篇,优秀案例12个,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化和推广,实验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一个科研型教师的群体正在形成。

七、课题研究的结论

1.“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把学生真正置身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地位,“先学后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也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自主学习,主要指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而获取知识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力。它包含二层意思:一方面,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提出见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数学问题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学习者根据自我意识经验,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唯师之言而行。这种数学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2.“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能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认识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活动的“主演”,而是“导演”,教师的教学如同向导一样,起着一种把握方向、引导路程,创设环境、优化配置教学各要素的作用。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自主学习的数学的情境,建立自主的氛围。这种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课堂。

教师能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认识到在实施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老师应定位于是学生知识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引导者,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教师不能在教学中独霸课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组内教师认识到在教学中,不能以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不能以知识掌握的数量的精确性作为评价标准,而要实行多向交流、相互研究探讨式的学习方式,贯彻主体性、民主性和启发式教学原则,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等基本教学要素的关系,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结构,构建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3.“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关注了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变成了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克服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不活跃、教学活动无生气的现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学生是个性鲜明、积极活跃的主体,从而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了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促进了学生个性、认知和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点带面、团队合作的多向反馈结构。

4.“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学生数学素养是由数学意识、运算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组成的,适应学习工作生活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空开放了,过程互动了,问题生成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从而产生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学生在教师帮助点拨下理解概念,自读例题,开展观察,比较猜想,辨析交流,自主探究,数学素养得到长足的长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由此可见,本课题的实验是成功的,师生均有较大收获。

八、课题研究后的反思及疑惑:

1.如何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如何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2.如何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因班级规模比较大,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及时捕捉每个小组的信息有一定的难度。

3.如何设计导学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性地思考,为课题研究服务,改革课堂教学研讨的模式,让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如何调控,便于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

4.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引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5.课堂开放后,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以求更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让我们在数学的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和环境,使学生不仅获得学习的乐趣,更为他们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把学生的创新潜能当作一个金矿去勘探、发现和开采吧!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如何写课题结题报告模板简短(六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lunwen/kaiti/1685499187146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