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白云滩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第一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23、《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执教者 赵 苗

一、品悟教材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二、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5.感悟这首诗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充分备课。

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3.学生整理资料介绍诗人。

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意象铺展,走近田园,了解作者。1.诵读词语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杨柳依依

清风徐徐

鸡鸣犬吠

袅袅炊烟

瓜果飘香

牛羊成群

2.师: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现在就请学们回忆一下。我们 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过古人庄》(唐)孟浩然、《游山西村》(宋)陆游)

今天让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乡村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的脑海里想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宋朝人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2名左右)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二、听录音感悟,读通诗句,勾勒田园,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师: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

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请同学

们把这首

诗自由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握节奏。

3.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

(蚕

桑:指导“蚕”的书写;蚕,天虫也。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4.诗中有几处多音字,你们能找到吗?

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liao)。

5.老师刚才听大家读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想让一些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老师听出你读得好,请你读吧。全班齐读整首诗吧)

6.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 乡村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勒出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

于是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了。

四、感悟赏析,走进田园画面。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读着读着,你眼前会出现画面。

(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请同学们认真朗读前两句诗,请说一说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用——画出来。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雨如烟)

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嫩绿的、深绿的、淡绿的……)

2、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边想像边读诗。

教师引导:村庄的周围,满是树……;村子前面,是一口池

塘,那池水……水上有一群白鹅……;池塘旁边,有一大片草地……;极目远望,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山……

3、师: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这美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4、除了满世界的绿,我们还被什么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伫足的脚步?(白满川)用“川”组个成语,“一马平川、川流不息”这里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景物?

5、师:现在的稻田是白亮亮的,插上稻秧呢,到了秋天呢?

6、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读前两句诗吧!子规、雨如烟

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用一个词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如诗如画)

7、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省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8、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

(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师:说得好呀!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自己读后两句吧!1.你读到了什么?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才、又)3.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板书: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读。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喜悦的心情)5.全班齐读

6.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从翁卷的诗中,你看到人们在忙些什么?

师:来到村后的桑树园,你会看到采桑的人们……;村子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水田,你看,农民伯伯在田间是多么忙碌……。7.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走进这四月的乡村,就如同走进了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读全诗。(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地头忙开了,刚忙完了采桑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了。)

五、回归整体 感情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景、人)勤劳也是一种美啊!2.“子规声里雨如烟”,读了这一句,你仿佛听见了什么?

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笼罩在无边的烟雨之中。闭上眼,你能感受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布谷鸟那熟悉的歌声……,歌声是

那样清脆响

亮,是那样悦耳动听,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 2.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宋·赵师秀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唐)白居易

3.师:风景如画的桑树园里,男女老少正忙着采桑,你听……;无垠的田野上,插秧苗的农民们正忙得热火朝天,你听…… 4.多么美妙的音符,共同汇成了江南四月的乡村歌谣。5.吟诵全诗。

6.师: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还有什么?(味:花朵的芬芳;泥土的清新;农家饭菜的清香……)

7.师:同学们,江南乡村的景色如此迷人,此时,我们仿佛已经置身其中,清晨,烟雨蒙蒙,我们从桑树上采下一片片绿色的希望;中午,布谷声声,我们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丽的诗行;傍晚,清风徐徐,我们向天空中放飞天真的梦想;入夜,繁星点点,我们在睡梦中伴随着青蛙无眠的歌唱。对这样的田园生活,你最想说什么?

六、拓展延伸,丰富田园。1.出示: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宋·)赵师秀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

2.师:这是这是一幅绝妙的田园山水画!翁卷一首《乡村四月》,更是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为我们铺开了一幅江南乡村的画卷。背诵全诗。

七、小练笔

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短文。(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山原 白满川 —— 景美 子规 雨如烟

闲人少

才 又 ——人勤

附诗:

纯真是童年五彩斑斓的万花筒 微笑是没有国界的快乐永恒

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 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纯真的心回归自然的源泉 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在初读部分我做得还不是很到位。我在初读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朗读。第一个层次是希望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的朗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够读懂一些字词的意思。而第三次的朗读,则是希望学生能够读出一点节奏和韵味来,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个层次的朗读掌握的还可以。但在第二个层次上的目标实现得还不是很好。自身对于课堂也还很陌生,所以在引导学生读懂字词方面还不是很全面,比如说:“山原”这个古今用法不是很相同的也没有引导学生去了解。“白满川”、“雨如烟”等也没有很好地让全体学生一起去理解。

这里如果再加个环节,让学生联系注释话讲讲这几句的意思,可能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会更深入一点,这样也为后面情感的挥发做下了铺垫。在学生讲了诗句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概括地讲讲,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再精练到课文中的诗句,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古诗的精练了。

第二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词,能默写这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第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刚才我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诗句,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一句过渡: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

⑶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⑹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齐读第二句诗)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四、背诵拓展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下面让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诗歌。

五、板书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优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热爱和赞美

才了蚕桑又插田。

勤劳

第三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对诗中的语用知识点可以活学活用。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歌的意思,语用知识点的运用。

难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走进田园,走进农村,感受农村美丽的景色和美好的生活。现在,我们就和宋朝诗人翁卷一起走进乡村四月,一起感受那浓浓的田园气息吧!(板书课题:乡村四月。)

2、了解诗人

对比李白和杜甫,翁卷对我们来说可能比较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吧。(课件出示翁卷的个人简介)

二、初读诗,感受诗所描绘的景象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呢?(多音字:卷、了 正音:“蚕”、“桑”是平舌音)

3.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

4.接下来四人小组再一起来读一读,边读可以边讨论讨论这首诗的大致意思。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

三、品读美景。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接下来我们就逐字逐句地来细细品味诗中的美景吧。

(一)品味第一、二句(课件出示一、二句)

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预设:(1)如果学生说“绿遍山原”

师:你找得课真准确,独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如果学生只写了“山原”

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表示绿的词?(嫩绿的、深绿的、淡绿的„„)

教师引导:村庄的周围,满是树„„;村子前面,是一口池塘,那池水„„水上有一群白鹅„„;池塘旁边,有一大片草地„„;极目远望,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山„„ 试着在这段话中填入表示绿的词。

3、到处的绿,诗人却只用了一个“遍”字就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4.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

学习古诗,我们就要学会抓关键的字,刚才我们抓住了一个“遍”字,那么现在呢?我们应该抓住哪个字?

试着把第一句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乡村四月,还是童话的故乡,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交响曲,镜头再转换,你能听到哪些声音? “子规”是怎样啼叫的? 如:我仿佛听到的声音是:()

6、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在雨里(出示乡村烟雨图)这绵绵的细雨,像什么?

(出示:绵绵的细雨想——————)

7、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笼罩在无边的烟雨之中。闭上眼,你能感受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布谷鸟那熟悉的歌声„„,歌声是那样清脆响亮,是那样悦耳动听,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

此时此景,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

(二)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过渡: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从翁卷的诗中,你除了看到山水风光,还能看到什么?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

1、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才了。。。又。。。(板书:人勤)

2、乡村,忙碌的又何止四月,请看(出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第一句:昼出耕田夜绩麻)你能用“才了.....又”的句式改写这句话吗?

3、除了这些农活,你还能想象出乡亲们在忙什么吗?也用“才了......又”的句式说一说。我们来对对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4、理解了以后,每个人对这首诗肯定都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借助你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四、拓展

1、我想问问同学们,诗人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呢?

师:正因为诗人了解热爱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所以他饱含了这种深情,才写下这样的诗句啊!

师:乡村生活的乐趣,可远远不止这些。看,那边就来了放风筝的孩子,读。(课件10)

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师:放学了,去放放风筝,想不想去?(生:想)生: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师:到小河边去钓鱼,那该是多开心的事啊。生: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师:到菜花地边,去追一下黄蝶,多么开心啊。

2、小练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第四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顺势导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你想外出旅游吗?生:想!

师: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课件展示乡村四月风光影片。)

师:(欣赏完影片后)你们觉得这里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里很美。

生:我觉得这里很迷人。

师:乡村的景色确实美,不过乡村的四月更美,今天我们就随同诗人翁卷一起走进田园,走进《乡村四月》,感悟农家生活吧!(板书课题:乡村四月。)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四月指农历四月,即春末夏初的季节。

二、方法指导,匠心独运

师:在朗读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以前诵读古诗的经验,说说古诗怎样读比较好。

生:我认为应该把字音读准确。

生:我觉得应该读出节奏来。

生:还应该读出感情来。

师:老师觉得如果再做到声音响亮会更好。下面咱们就带着这几种好方法来自由朗读这首诗。(生自由读诗。)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你读得不仅流畅,而且声音很响亮。(再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努力!刚才两位同学读得都很流畅,看来大家确实用心去读了。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仔细听,老师读到哪里会稍作停顿。

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生回答师在哪里有停顿。)

师:对,老师就是按2、2、3的节奏停顿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按这样的节奏再来练习朗读。(生练习朗读。)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既然大家都想读,那么想读的同学就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读。(众生起立齐读。)

三、品析诗句,循循善诱

师:大家刚才读得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学习提示(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和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认真研读古诗。

结合注释和生活实际思考: 1.诗人在乡村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用上你平时积累的好词,把诗句的意思说具体。(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真投入,谁能来汇报你们的学习结果?

生:诗人在乡村看到了山原。

生:诗人看到了乡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生:诗人听到了杜鹃的叫声。

(师板书:山原、闲人少、子规声。)

师:谁能结合平时积累的好词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碧绿染遍山野,水田一片亮光;杜鹃声声啼叫,雨如烟雾朦胧。农历四月的乡村,闲散人很少;才忙完养蚕采桑,又要忙插秧。

生: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秧。

(一)品读美景

师: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齐读前两句诗。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你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说具体吗?

生: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师:听得出,你很会读诗呀!如果让你选择两种颜料来描绘脑海中的图画,你会选哪两种?

生:绿色和白色。

师: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颜色呢? 生:因为山川和原野都是绿的,水色是白的。

师:瞧,四月的乡村,山陵是绿的,原野是绿的,还有绿的——

生:还有绿的草。

生:还有绿的树。

生:还有绿的枝叶。

师: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一个“绿”字,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到生机勃勃。生:我有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师:一个“绿”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所富有的生命力,就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第1句。(指名读,要求其他同学轻轻闭上眼睛听,边听边想象画面。)师:你们的眼前出现画面了吗?生:出现了。

师:这是一种鲜明的绿,谁能读出柔美的绿?生:绿遍山原白满川。

师:让绿色布满整个山原吧!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也仿佛听到了杜鹃鸟的声声啼叫。第几句写出杜鹃的啼叫?生:第2句。

师:我们来齐读第2句。(生齐读: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细雨不停,子规不歇,望着笼罩在雨中的山川绿原,我们忍不住感慨,四月的乡村——好美啊!

师:用朗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吧!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你读出了乡村景色的美,语速再慢些更好。谁还想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四月的如诗如画。

(二)品读人勤

师:绿绿的山陵、原野,映入我们的眼帘,蒙蒙的细雨,沁入我们的心脾。多美的景色啊!(板书:景美。)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我们来齐读第3、4句古诗。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谁能把诗句的意思说具体? 生: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干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生:乡村里的四月,闲着的人很少,都在忙碌着农活,刚刚干完了养蚕的活又要去插秧。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农家劳动是繁忙、紧张的?生:“闲人少。”

师:闲人少可以怎么理解?

生:就是忙人多的意思。

师: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呢?

生:他们忙插秧、喂鸡、喂鸭、翻地„„

师:说明这里的人怎么样?

生:说明这里的人很能干。

生:说明这里的人很勤劳。(板书:人勤。)

师:从哪一句式也能看出这里的人很勤劳?

生:从“才了„„又”看出这里的人很勤劳。

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模仿着诗人用“才了„„又”这一句式,把诗人没写进去的忙写进去。谁想来试试?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翻土又种瓜。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牛又放鸭。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耕田又种菜。

师:大家说得真不错,说了这么多才了什么又什么,但诗人一句都没用,却用了“才了蚕桑又插田”这是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是主要农活。

师: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信你试试。(生自由读。)

师:谁想把这两句读给大家听?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你读出了乡村四月人们的忙碌。

四、拓展延伸,积淀文化

师:孩子们,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吧!此时此刻你们就是诗人,行走在田间小径,面对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又怎能不诗兴大发;又怎能不陶醉其中呢!就带着这种感受带着陶醉之情来齐读《乡村四月》。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也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能熟视无睹?带着敬佩之情再读《乡村四月》。

师:同学们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赞美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于是你把你的赞美之情融进了这一首诗《乡村四月》。

第五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追求随课堂的有效性,让随堂课在真实中见精彩,平实中现智慧,朴实中含韵味,踏实中求质量。

【学习目标】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习重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www.vswenku.com)诵。

【学习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

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 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 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

⑶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 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 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⑺ 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相机指导)

⑼ 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板书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优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赞美

才了蚕桑又插田。勤劳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说课设计

古诗词《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课堂教学实录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说明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sheji/7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