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2023年从看电视说起教学反思(四篇)

2023年从看电视说起教学反思(四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从看电视说起教学反思(四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从看电视说起教学反思篇一

一、课前准备:在反思总结中吸取经验,拟定教学目标

我翻开课题实验笔记,认真去研究上三次课题活动中六位老师上课时,桑老师对这六节课的评析,以及自己和课题组成员听课后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总结出这六节实验课共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者在授课时,总是试图面面俱到,而使课堂仓促延堂拖堂。二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有偏差,把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相混淆,界限模糊,表述不清。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目标都含糊或是不正确,课堂效果自然是要大打折扣。在前三次的课题活动中,桑老师明确地指出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有层次,目标的设定一定要明确表达在课堂上达到什么能力目标或知识目标。

有了清晰的思路后,我开始备课。首先确定目标,目标的确定必须要考虑单元目标和文本特点,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目标。首先研究单元目标,本单元目标是: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再研究课文,深入研究后发现《永远的歌声》这篇课文是落实单元导读要求的最好课例。课后练习设计的问题“当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你对文章题目是怎么理解的?”也正体现了单元导读的要求。《永远的歌声》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孩子们冒着被狼吃的危险去东山为生病的女教师采草药和捉小鱼这么一件事。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表达师生情深,很容易引起共鸣。再结合本班学生学习情况,我把目标确定为:1.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方法。2.品味文章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真挚的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教育。3.从词语的替换对比明白用词的准确更有利于表达真实的感情。

二、课堂教学: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

目标确定之后,我开始根据课文选择教学内容,尽力避免出现桑老师在前面指出的情况:授课老师在上课时试图面面俱到而不能完成预先设定的目标。根据课文特点,我改变了授课顺序,先分析孩子们爱老师而为老师采药,然后用一个过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会让孩子们冒着被狼吃的危险去为她采药?”引出写“老师的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写孩子们爱老师而为老师采药”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选择四个最能体现孩子对老师一片深情的句子来展开教学。句子一:“放学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问:‘是男子汉吗?是,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草药叫烟袋锅花,专治咳嗽,老师一吃准好。’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我抓住“拽住”一词与“拉住”对比,让学生感悟二牛急切要约“我”去为老师采药的心情。从“!”“?”这两个标点去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二牛要去采草药的坚定,从标点符号去体会感情学生很容易把握,当时学生朗读很到位。然后抓住“我”的心理活动“马上”“立即”“使劲”三个词语,让学生在看似矛盾中体会“我”对老师发自内心的爱,明知有危险但还是毫不犹豫答应。句子二:“而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她说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让我们抓。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我先让学生画出“我们”捉鱼动作的词语。然后从“摸呀,捉呀,追呀,堵哇”四个词引导学生去想象捉鱼时抓鱼与欢呼的快乐场面,体会孩子们用尽各种办法也要抓到鱼给老师吃的心情,在欢乐中体会孩子们对老师的爱。句子三:“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拎着小鱼往回走,迎面碰上来找我们的大人、老师和同学。”这个句子我抓住“兴高采烈”这个神态词让学生发挥想象:“孩子们会想些什么?”让学生了解在神态描写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句子四:“在大人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了草药和小鱼。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这个句子重点抓住“献”这个字做文章。先让学生用“献”组词,学生很快就脱口说出“奉献”“贡献”,再让学生用另一个字替换,学生自然地说用“送”替换。在词语的替换中,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献”更能表达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爱戴。通过这样的词语替换让学生又明白了用词的准确更利于表现人物的感情。在备课时,我计划抓住“泪水”这个词做文章,我要让学生去理解这是激动的泪水,高兴的泪水,欣慰的泪水,担忧的泪水,是老师被孩子们冒险为自己抓药而感动激动,为孩子们这么爱戴自己而高兴欣慰,为孩子们会被狼吃而担忧的泪水。再抓住“一下搂住”让学生感悟到老师爱抚孩子们的温馨场面,结合课文里的插图去感受浓厚的师生情。但是,在教学时一看时间有点紧,居然把这一个重点环节而忘了,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在分析写老师好的内容时,我主要先让学生找出写老师好的总括句,再让学生具体分析句子老师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容易读懂,师生互动也比较融洽。

三、课后讨论:在反思中树立自信并知不足而明方向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还是比较满意。一是我自己本人进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中,在我的感染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文情境中,所以整节课都处于一种师生互动积极融洽的氛围中,课堂气氛浓厚。二是课堂教学的展开按照我预设的程序进行,指点到位,学生容易理解课文,整节课下来没有冷场的局面。存在问题是在教学中一直处于一种比较赶的状态,似乎一直在催着学生往前赶。更不应该的就是“老师为什么一下搂住孩子们哭了”最能体现师生情这个环节的教学居然遗漏了。

桑志军副教授的点评很中肯,听了他的点评,既提高了我的自信又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确定了自己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方向。桑老师是这样评价的:一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很到位,能紧扣单元的教学目标及课后练习来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地讲。二是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善于启发引导。三是在教学中有课堂生成,在指导朗读中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时,能从标点符号的理解去引导,这样的课堂生成使教学充满活力。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牵引太多,学生活动空间不足,整堂课比较赶。比如在找体现学生爱老师的句子,一学生汇报了四个句子后,另一学生提出异议,指出其中一处不是时,老师直接说“老师觉得这个地方是”,把自己的理解强灌给学生,有一种“请君入瓮”的感觉。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分析到底是不是呢?二是问题的设置太直白了,比如在教学抓鱼时,设置的问题是“把抓鱼的动词画出来”,可以换个说法“作者是如何描写孩子们捕鱼的?”这样让孩子去找去想,不要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想,不然就牵引太多太紧。

听了桑老师的点评,真是恍然大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的确如此,回顾自己所上的公开课,自己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时间很紧,一节课下来,很累。自己也很想突破改变,但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因此每节公开课都是如此,走不出这个瓶颈。而桑老师的点评打开了缺口: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对学生不放心,牵引得太多,牵引得太紧。正如桑老师所言:课堂给人一种“请君入瓮”的感觉,总是预设好后,就一定要把学生往这个框架里赶,这是对学生的不信任,说到底是对自己不信任,没有底气,怕万一学生游离了这个框架而无法驾驭课堂。也正因为如此,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不充分,只是象征性地思考,然后牵着学生往前赶。

教而知不足,知不足而奋起改进,这是我上了这节实验课最大的收获。课堂中的闪光点要继续发扬光大,与此同时要改正教学中的不足。要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地趋向于完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体验,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也使课堂充满民主气氛,充满生机。

从看电视说起教学反思篇二

六年级第二单元教唱的泰国歌曲《故乡恋情》是一首具有异国风情的歌曲,歌曲就像一幅淡雅而略带朦胧的山水画,表达了远方游子对故乡的绵绵思绪,以及对故乡激情、奔放、真挚、深情的呼唤与倾诉。虽然歌曲比较深情,但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动人心弦,尤其是切分节奏的使用给歌曲增加了独特的轻快感,具有舞蹈的韵律。

在教学这首歌曲时,有一个班级学生独特的表现给歌曲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事情是这样的:

一、案例缘起:

周一的音乐课上,我播放歌曲《故乡恋情》的录音让学生欣赏,以便他们熟悉歌曲,为下面的教唱歌曲作准备。音乐声中,像以往一样,孩子在静静的欣赏,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突然,“恰恰恰”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在我们的耳朵里。是谁?我张望了一下全班,没有发现目标。当第二段歌曲响起,这个声音又来了,而且不是一个学生了,又增加了几个学生的声音。我仔细听了听,看了看,原来是后面的几个调皮的大男生。哼,他们老是这样,唯恐班级不乱,喜欢出一些新花样来捣乱课堂。不和谐的声音刺激着我的耳膜,我心里不禁冒出火来。我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意思是警告他们马上安静。不知道他们是没有看见还是不领会我的意思,声音还是没有停止,而且,引得其他学生也逐渐地加入。是马上制止他们还是随他们。要是制止他们,就要停下课来,这样课堂教学过程就又要打乱了,而且扰断其他学生思考思路。看来,不行。我边思考边又细细听了听。咦,他们也不是毫无规则的在乱发声音,而是在第一、二乐段的每一句后面加入了“恰恰恰”三个字,就像是多了个第二声部的伴唱一样。欣赏完毕,我问刚才几个男生:“你们为什么要加入‘恰恰恰’这三个字呢?”一生回答:“我觉得在后面加入‘恰恰恰’好听,就像在跳舞啊。”另一生说:“我觉得这曲调像我在电视里看过的恰恰舞,听了想跳舞。”真的,我看了看歌曲的节奏,由于歌曲第一乐段每句前半拍的休止和切分节奏的使用,歌曲节奏变得轻快,活泼,充满了活力,具有恰恰舞的特点。孩子们的直觉感受到了歌曲的欢快,才情不自禁表现出来,这是他们内心真实的反应啊,我怎么能制止呢。

二、问题解决;

于是在学会歌曲后,我就对学生说:“刚才欣赏时,老师听到你们加入的伴唱‘恰恰恰’很有特色,那我们一起来加入,在第一段每一句后面加,试一试,好听不好听? ”看见我这么说,学生们开心极了,琴声响起,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唱起来了。一遍下来,有的学生皱着眉头说:“老师,难听死了。”有的说:“他们唱得这么响,一点都不和谐。”“是啊,怎么会这样子,那应该怎么唱才好听呢?”我顺势引导他们说。一生说:“我觉得‘恰恰恰’这个伴唱的人不能太多,应该选一组或几个,人多了就容易乱。”另一生说:“唱时,力度应该用弱,不要太强,而且要整齐。”“还要与下面的乐句连接住,不要脱拍。”有人补充。“还要轻快,干脆,有弹性。”在学生们自己的调节下,我们练习了一遍又一遍,慢慢的。不和谐的声音少了,声音整齐了,配合默契了。在优美的歌声中,一部分孩子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用‘恰恰恰’的节奏进行伴唱,歌曲显得更加动听,活泼了。这时,整个课堂充满了和谐的气氛,大家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

三、反思感悟:

1、音乐课是一门实施美育的学科,并不在乎学生需要掌握多少音乐知识,更应该关注的是有没有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发展,有没有把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诱导出来。正如《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的: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2、课堂中,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早已设计的环节教学,为了抢时间保证教案的实现,小心甚至“果断”的回避课堂中的矛盾,绝对禁止学生的“节外生枝”,那这种无缺憾的课堂教学,在看似缜密的安排中,却忽略了教学的真义—— “以学生为主体”,失去了根据学情来因势利导作现场处理的灵活,掩盖了学习过程中应有的矛盾和思维碰撞,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原来也许可以异彩纷呈的课堂却只能是死水微澜。所以,课堂教学不在乎一堂课是否完整、精致,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学得是否真实、自然、有效。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是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

3、就象鲁迅先生所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教学中,我们要习惯于和孩子展开平等自由的对话,在对话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4、教师要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知识观:“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学生不仅仅是教学对象,本身也是教学活动的资源。教学中要尽可能激活、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然后教师在适当的时机介入,并提供有益的帮助。使孩子拥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而灵动。就如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所说:“当孩子的思维没有完全照着你的路子走时,请您允许他走。”唯此,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

从看电视说起教学反思篇三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因此,孩子的娇气与蛮横是每一个家庭的必然。怎么改变孩子的现状呢?趁着第二单元的学习主题,我便尝试着让孩子们改变自我。瞧!

在教学《看电视》一课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课文,并额外地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家里爱看的电视节目。第二天的课上,导课时,学生们都很高兴地把昨天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告诉了我。此时的我,并没有揭穿孩子们的做法,而是将话题一转,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去一个人家看看,瞧瞧他们一家是怎么看电视的”。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因为昨天的预习学生基本知道了每个人都爱看什么电视。点了一名平时还爱发言的学生回答之后,我又顺势问:“爸爸为什么把最爱看的足球赛换成奶奶最爱看的京剧?”有些反应比较快的学生就说:“那是因为爸爸爱奶奶呗!”真好,学生能答到这份上,应该就是能理解课文要表达的主题了。

“是呀,爸爸爱奶奶,所以把最爱看的足球赛换成奶奶最爱看的京剧。现在你们知道奶奶为什么又把京剧换成足球赛吗?”学生们几乎不用思考,都说“因为奶奶也爱爸爸!”

“是呀。因为爱,所以爸爸和奶奶互相让着电视节目。”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图,奶奶在看足球赛时表情如何?

“拍手欢笑。”“谁能说说这又说明什么呢?”“这还是说明奶奶爱我和爸爸。”……

几个小节教学之后,我不忘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那能告诉老师,以前,你们家看电视是怎样的吗?是不是以你看电视为主的呢?”有不少学生沉默了,还有的低下了头。“从今天起,你又会怎么做?是继续看你喜欢的动画片,还是把精彩的电视让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呢?”学生们都举起了手,大声地说:“我不会再抢电视看了!”“我要把好看的电视留给我爱的家人看!”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乐了。语文教学,不光是教学生会学生字,会读课文,还要教学生学会爱长辈、爱家人。

从看电视说起教学反思篇四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因此,孩子的娇气与蛮横是每一个家庭的必然。怎么改变孩子的现状呢?趁着第二单元的学习主题,我便尝试着让孩子们改变自我。瞧!

在教学《看电视》一课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课文,并额外地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家里爱看的电视节目。第二天的课上,导课时,学生们都很高兴地把昨天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告诉了我。此时的我,并没有揭穿孩子们的做法,而是将话题一转,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去一个人家看看,瞧瞧他们一家是怎么看电视的”。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因为昨天的预习学生基本知道了每个人都爱看什么电视。点了一名平时还爱发言的学生回答之后,我又顺势问:“爸爸为什么把最爱看的足球赛换成奶奶最爱看的京剧?”有些反应比较快的学生就说:“那是因为爸爸爱奶奶呗!”真好,学生能答到这份上,应该就是能理解课文要表达的主题了。

“是呀,爸爸爱奶奶,所以把最爱看的足球赛换成奶奶最爱看的京剧。现在你们知道奶奶为什么又把京剧换成足球赛吗?”学生们几乎不用思考,都说“因为奶奶也爱爸爸!”

“是呀。因为爱,所以爸爸和奶奶互相让着电视节目。”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图,奶奶在看足球赛时表情如何?

“拍手欢笑。”“谁能说说这又说明什么呢?”“这还是说明奶奶爱我和爸爸。”……

几个小节教学之后,我不忘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那能告诉老师,以前,你们家看电视是怎样的吗?是不是以你看电视为主的呢?”有不少学生沉默了,还有的低下了头。“从今天起,你又会怎么做?是继续看你喜欢的动画片,还是把精彩的电视让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呢?”学生们都举起了手,大声地说:“我不会再抢电视看了!”“我要把好看的电视留给我爱的家人看!”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乐了。语文教学,不光是教学生会学生字,会读课文,还要教学生学会爱长辈、爱家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从看电视说起教学反思(四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sheji/16852276721358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