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契合伴侣 点赞 分享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微信扫码分享

《虎门销烟》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8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会组词。

3、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4、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历史背景及销烟的意义。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历史背景及鸦片的危害(出示鸦片给国家、民众带来危害的画面及文字)

2、释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音,并组词。

2、理解词义

赞不绝口 欢呼雀跃 垂手恭听 水泄不通 沸腾

3、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提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72年前的广州城,去亲自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观场景吧。

二、对照阅读:品味人物心情

(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1、广州城因为什么而沸腾?划出表现广州城热闹的句子。

2、当外国商人见到销烟以后,他们有什么反应?

板书: 百姓      外国商人

开心喜悦   狼狈不堪

大长中国人志气 灭外国侵略者威风

3、指导朗读。

三、重点阅读,体会壮观气势。

(一)体会人气壮观(出示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①表现前来观看销烟人数之多的词。

②描绘人们热烈庆祝销烟喜悦心情的词、句子。

(二)体会场景壮观。

学生自由读第4、5自然段,划出句子,找出重点词。(出示画面)

1、表现销烟池规模宏大的句子:

2、描写销烟时的场景:

①找出销烟的具体过程的句子:

②销烟时的情景:

③围观群众的表现:

④销烟的数量:

3、指导朗读。

四、总结:

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对外敌,虎门销烟之举,销毁的不仅仅是鸦片,更是“东亚病夫”的形象,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

五、拓展训练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仿照文中三处热闹场面描写段落,把“六一”儿童节或春节的热闹场景写下来。

《虎门销烟》教案 篇二

江苏名师 陈建先/执教 特级教师沈大安/评点

第一节

师:同学们,看过电影《战争》吗?

生:看过。

师:谈谈你的印象好吗?

生:洋人太坏了,把那些运到中国,不但残害中国人,而且赚取我们的钱财。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太好了。不过要让现在的洋人听了不产生误会,好像再加上一个词更好些。

生:噢!应该是当时的一些洋人。

师:对了,这就准确了。

师:还有谁愿意谈谈?

生:我觉得林则徐真了不起,如果他是皇帝就好了。

生:我觉得那些抽大烟的人太可怜,太可气了。

【评:从学生感兴趣或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课堂导入不露痕迹;引导学生畅谈感受,又为后面的课文阅读埋下伏笔;抓住学生表述中的“小问题”,启发学生自我规范语言,语感培养细致入微。】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些了解,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虎门销烟》,讲的就是战争的事。

(板书课题:虎门销烟)

师:(边写边说)“销”是个生字,同学们可跟老师一起写。(学生写完后,齐读课题。)

师:知道这里的“烟”是指什么吗?

生:指大烟。

生:指,又叫毒品,它对人非常有害,吸“烟”严重,会导致死亡。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虎门销烟究竟是怎么回事。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怎么读都行。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应该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

师:读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呢?

【评:大巧若拙!看似平白的一问,实则生发了一个浩大的问题空间,比起“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生:害人,早就应该销毁,虎门销烟为中国人争了光。

生:我想,当时成千上万的老百姓,看到这一情景,该是多么激动啊!

生:我觉得咱们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让进不了中国。

生:林则徐是个功臣,要不是他,恐怕还不一定能被销毁。

师:说得好!林则徐功不可没,如果他还健在,一定会倍感欣慰的。

师: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文中并没有对林则徐展开描写,只是一句带过,为什么?(学生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师: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哪段话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评:以疑促读,巧妙过渡。】

生:第三节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

师:(笑笑)能请求暂停吗?

生:可以。

师:同学们看过“双簧”表演吗?

生:看过。

师:我们现在也来段“双簧”表演,(生笑)一个同学读你印象最深的段落,另一个同学马上说出印象深的原因,看谁读得声情并茂,看谁说得情真意切。

【评:以趣引读,读说并重。】

师:(指站起来的学生)你愿意先读吗?(该生读第三节)

师:快!谁来配音?

生:这一节是讲林则徐带领工人怎样销毁,所以给我的印象最深。

师:能再具体些吗?

生:这一节作者用了“先……再……然后”这些词语,把销烟的经过写得非常具体,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生:还有“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非常形象,就像在我们的眼前一样。

师:说得多好啊!经你们这么一说,没有印象的恐怕也有很深的印象了吧。来,咱们一起读一读,看看头脑里有没有清晰形象的“销烟”图。

(生齐读第三节,读得声情并茂。)

【评:一个“说具体”,把学生引向纵深。】

师:谁能不看书,说说你头脑里的“销烟”图是怎样的?

生: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工人们先向销烟池里洒了许多盐,再把那些罪恶的抛入池内,然后又把生石灰倒下去。于是池子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臭味。

师:呀,你说的不比书上写的差!你也用了“先……再……然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真不简单!谁能再用“先……再……然后”说一说?

(又有两生以“先……再……然后”的句式复述第三节。)

【评:找出规律,巧妙复述。】

师:第三节是一段动作描写,用上了“先……再……然后”就使文章更加的具体,更加的有条理,假如咱们也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你能用上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吗?

生:能!

师:好,闭起眼睛想一想要写的动作,看谁写得具体、形象,又有条理。

(生练写,师巡视。)

【评:学以致用,及时迁移,在运用中理解语言,巩固语言,发展思维。】

师:大部分同学都写好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投影学生动作描写片段,评议,略。)

第二节

师:上节课,我们重点阅读了工人们怎样销烟的,下面请同学们再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是写销烟过程的?

生:课文的第二节也是写销烟过程的。

生:还有第四节。

生:第五节也是写销烟经过的。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生:课文的第二、四、五节也是写虎门销烟的经过的。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三节在写法上和第三节有什么不同?

生:第三节是直接写怎样销烟的,二、四、五三节主要是写看销烟的男女老少的心情的。

师:说得好,第三节是直接写的,那么二、四、五三节呢?

生:这三节是从侧面写的。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请你读一下第五节。(一生读第五节)

师:这一节是从侧面写的,那么它是从哪个方面来写的呢?

(学生一时被问住了。稍后,一生回答。)

生:这一节写的是销烟的结果,不能说是从侧面写的。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现在总算搞清楚了,谁能对二→五节的写法做个小结?

生:课文的二→五节写了销烟的整个过程,其中三、五两节是直接写的,二、四两节是从侧面写的。

【评:面对学生的认知冲突,师故意不动声色,然后再“请君入瓮”,巧丢“包袱”,使学生“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这种注重过程的做法,值得提倡学习。】

师:概括得很正确!二、四两节描写了当时人们的心情,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当时,人们真是太激动了,太高兴了。我从“激动地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看出来的。

生:人们很关心销烟这件事,巴不得一下子就把它销毁掉,因为他们一大早就从各地赶来,把海滩都挤得水泄不通了。

师:咱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人们的激动之情。

(生读2、4两节)

【评:此处一读带过,略得好!】

师:课文还剩下首尾两节,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生读)

师:读了这两节,你想说点什么呢?

【评:再次以“说点什么”发问,给学生回忆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人文情怀得以释放,自我个性得以张扬。】

生:我想说,虎门销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外国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他们真是太可恶了!

生:我要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

生;我要感谢虎门销烟,我要感谢林则徐,是他让人们擦亮了眼睛。

师:是啊!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也给了那些醉生梦死、意志薄弱的吸“烟”鬼一记响亮的耳光,罪恶实在是太大了!回忆过去,看看今天,你还想说点什么?

生:我们要牢记这个教训,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生:现在,仍有人在吸“烟”,多么不应该啊!

师:对!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仍有人在造毒、贩毒、吸毒,请看图片。

(师逐一映示禁毒宣传图片,给学生以教育。)

师:看了图片,你还想说点什么呢?

【评:由课文联系到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生: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请远离毒品吧!

生:造毒者害人也害已,请不要再制造悲剧了!

生:一份毒品该是多少座坟墓啊!(还有几人发言,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毒品就像洪水猛兽,摧残着人的身体,腐蚀着人的精神,全世界都应该联合起来,铲除毒品,还世界一份幸福和安宁!

我建议同学们课后到戒毒所做个调查,再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搜集一些资料,搞一次禁毒宣传中队主题会,届时,我愿意做你们的特邀嘉宾!欢迎吗?

生:欢迎!

(下课)

【总评:“自主、合作、探究,”它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自读,自悟,说真话,抒真情,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这就是自主;各抒已见,解人以困,虚心请教,平等对话,这就是合作;声情并茂地读,情真意切地说,设身处地地想,身体力行地做,这就是探究。《虎门销烟》的思想内涵较为深刻,离学生生活也较遥远,要想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其中的道理,确非易事。教学中,陈老师立足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战略”高度,整个教学以“你想说点什么?”这一平白的问语串联起来,为学生生发了浩大的思维空间,学生才得以说真话,抒真情。使学生自主经历了一个“生活→读文→感受→实践”的过程,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流露出科学的教学理念、高超的语言素养,课堂始终充溢着浓浓的人文馨香。】

片断赏析

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吗?

我正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的第5自然段: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段文字,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这不造成环境污染了吗?

生2(也快速地站起来):是啊,几百万斤烟渣都被冲入大海,会对海水造成多严重的污染呀!

生3:老师,看来林则徐根本没有环保意识。……

师(拦住了学生的话):我想,是从罂粟这种植物的果实中提取出来的,它的残渣或许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总而言之,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问题:这位教师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如果你是这位教师,应该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研究林则徐的这种销烟方法是否真的会造成环境污染?大家可以查阅资料、调查询问,也可以通过做试验研究(如在鱼缸中放入少量石灰和盐,观察对小鱼有什么影响)……最后分析得出销烟的过程是否造成了环境污染。接着大家研究讨论一下,作为一名高级官员,林则徐为什么会没有环保意识呢?(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倡导是什么时候提出的?一百多年前的自然环境怎样?当时的人们是否有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小组合作进行研究,看是否能设计出一种更合理的销烟方法。要求是:设计的方案不光要克服环境污染问题,还应考虑到销烟的彻底性和使用的合理性。

只有这样,才是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和发现,并给他们创造机会与条件去研究和探讨。无论学生研究的结果如何,哪怕有悖于教材和老师的意图,但它毕竟是学生阅读和研究的经历,对于他们形成乐于发现、勤于探索的学习品质都会起到莫大的激励作用的。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

一、 谈话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随着课文的描述回到一百多年前,感受虎门销烟那惊心动魄的时刻。

二、 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或一句话来说明。

过渡:课文说虎门销烟是“壮举”,那么“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请看大屏幕)这个伟大、有气魄的举动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2.下面请同学们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哪些句子体现了这是一个壮举,用“—”画出来,并多读几遍,看看你有什么体会?

3.学习一~三自然段。

(1)谁能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壮举。

(2)学生汇报交流。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②你从哪儿体会到这是一个壮举。

a.你体会到了什么?

b.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过渡:可以看出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真是大快人心。

③文中还有两个词说明人多,看谁找到了。

4.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热闹、壮观,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那么销毁鸦片时的场面又是怎样壮观的呢?谁找到了给大家读一读。

(2)是用什么方法销烟的,分几个步骤呢?

(3)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几步的先后顺序。

(4)你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吗?

(5)那么老百姓的反映怎样呢?你体会到了什么?(激动、兴奋)

(6)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

5.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销烟场面后的表现怎样?从他们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威风扫地、狼狈)

三。加深感悟

1.师引读: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的鸦片被全部销毁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放下书,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花?

3.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数据。(观看课件)

4.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5.读完后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四。总结。

虎门销烟这件事被称为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我们永远记住1839年的6月3日。永远记住一个人物——林则徐。

板书:

虎门销烟    长中国人志气

壮举

灭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自我反思:

《虎门销烟》一课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这是一个壮举,我让他们了解鸦片是怎么制成的和它的危害及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虎门销烟的原因及它的历史意义,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但从这节课,我感觉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如在观看完英国向中国输入的数据之后,有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我们的国家要强大,我觉得学生说得太好了,但只是对全班同学说:“给他掌声”,连我自己觉得还应该说点什么,但却没有了。可以看出课堂评价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好的评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评价语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到细、准、精。要做到因材施评。只要有了针对性,评价的多样化自然就有了。今后我一定在这方面多加努力。

《虎门销烟》教案 篇四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9

作者:丁立燕     你是第106位读者

师:同学们,看过电影《鸦片战争》吗?

生:看过。

师:谈谈你的印象好吗?

生:那时的洋人太坏了,把那些鸦片运到中国,不但残害中国人,而且赚取我们的钱财。

生:我觉得林则徐真了不起,如果他是皇帝就好了。

生:我觉得那些抽大烟的人太可怜、太可气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些了解,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虎门销烟》,讲的就是鸦片战争的事。

(板书课题:虎门销烟)

师:(边读边说)“销”是个生字,同学们可跟老师一起写。(学生写完后,齐读课题。)

师:知道这里的“烟”是指什么吗?

生:指鸦片,又叫毒品,它对人非常有害,吸“烟”严重,会导致死亡。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虎门销烟究竟是怎么回事。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怎么读都行。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老师从学生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畅谈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为后面的课文阅读埋下情感的伏笔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 篇五

许贵华,安徽省六安市解放路小学高级教师,多次参加区、市级教坛新星大赛,裕安区小语会理事,省级骨干教师。曾获安徽省首届文学艺术作品大赛成人组一等奖,全国中小学教师第四届范文写作大赛二等奖,六安市优质课大赛第一名。多次获裕安区“师德标兵”称号。先后参与解放路小学两个国家级课题的研究。目前,正在就学生经典诵读与现代文阅读相互促进方面做有益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初读感知,理清脉络,尝试复述课文。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板书学生尝试复述课文。

难点: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简介林则徐

1、2003年,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刚刚当选新一届中央政府总理的用两句诗来表达他为国为民的理想与信念,获得了中外记者们热烈的掌声,也让电视机前更多的老百姓感动不已。哪两句诗,请看

2、课件出示诗句

师简单讲解诗句意思,引导学生谈谈对诗句作者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了解。

3、板书课题,释题。

销:销毁、烧毁。

烟:鸦片,俗称大烟。

销烟:就是把鸦片销毁。

虎门:广东省东莞市。

二、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1、播放电影《林则徐》虎门销烟视频片段。

2、提问:你看到在虎门销烟过程中最高兴的人是谁?

3、提问:看过虎门销烟视频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4、学生带着感受读课文。

三、出示“自学导读单”,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一)出示::自学导读单

1、简单了解林则徐生平。

2、了解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背景。

3、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按虎门销烟的时间、过程、意义把课文分成三段。

5、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壮”字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6、参加虎门销烟人数众多,文章为什么没有描写人物语言?

7、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同位之间或前后位之间交流自学收获

四、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板书

1、出示课件,学生读词语,师生共同交流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师生交流分段。

3、师生交流虎门销烟的过程。

抓住虎门销烟是怎样的大场面。

‚抓住销烟三个步骤(总结板书,力求为学生复述课文提供线索)。

五、学生根据板书内容练习复述课文。

六、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七、小结

刚才同学们讨论了在整个销烟过程中最高兴的人是老百姓。这就是中华民族能够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翻开我们民族的史册,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时刻,总有像林则徐一样的民族英雄,更有千千万万个普通的老百姓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的英雄业绩,他们的英雄形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课件

八、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上网搜一搜中华之民族英雄有哪些?

3、练习用“先……再……然后…& huzhidao.co mhellip;”造句。

九、板书设计(略)

设计反思:

《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共6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在叙事的过程中,作者不惜笔墨描述了老百姓的强烈反响,显示出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以及崇高的爱国情怀。

秉持有效教学先学后教理念,课前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帮助学生预习的《导学单》,层层递进,从文章的背景链接、生字词的学习、段落层次、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第一课时特点,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围绕这三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有效导入。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文章描述的是170年前的历史事件。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的导入是由“虎”字,由“老虎发威”的俗话入手,联系正在发生的举国关注的中日钓鱼岛事件,这样触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把历史与现实统一在爱国主题之下,使一上课,课堂就荡漾着崇高的爱国情。

二、以学生情感变化为线索,有效安排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朗读。

在设计中围绕爱国这一情感主题,安排学生经历两组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一怒一喜,一悲一壮。

悲: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感受鸦片让许多家庭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怒: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我们的人民竟被列强蔑视为“东亚病夫”而饱受屈辱,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的强烈愤恨。

喜:看到鸦片被彻底销毁,全体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喜悦、激动。

壮:通过虎门销烟这个大事件,体会出中国人民的力量、意志、壮烈豪迈的爱国情感。

三、在情境中寻找与学生有效交流、有效讨论的话题。

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如果没有一个统一、有趣的话题,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时交流话题紧紧围绕“在整个销烟过程中谁最高兴”展开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是文章内容与思想的高度统一。学生也乐于回答这样的问题:老百姓最高兴、林则徐最高兴、文武官员都高兴(所有中国人都高兴)。教师因势利导,那我们就通过读课文表达中国人的高兴。在此基础上话锋一转,仅仅读出中国人的高兴就行了吗?引导学生探究还要读出一个“壮”字,读出中国人 的气势、力量,崇高的爱国情。加上课堂采访的灵活方式,调动了学生交流讨论的兴趣。

四、总结课文方式独特

以古体诗的形式总结课文,我已经坚持了十年。中国是诗歌王国,我们也提倡学生多读一点经典,但是现实中,我感觉学生对经典依然有距离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把课文改编成古体诗,与传统经典建立某种联系,提高了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诗句更便于朗读和记忆,它高度的概括力,反过来又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两者相得益彰。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基本体现了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追求,那就是关注学生情感、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习兴趣、强调教师的亲和力。总之一句话---追求原生态的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 篇六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雨花外国语小学  石莉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

2、仿写片断——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理解“销烟”:销毁鸦片)

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一定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赚取白银。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能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本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明确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无法真正领会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和林则徐的形象,所以这一环节比一般课文的处理要细些。】

过渡:大家想看看这大快人心的一幕吗?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

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过渡:你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过生字关)

出示生字词:历史  值得  虎门寨      盐巴

销毁  响彻  二百多万斤  欺侮

收缴  一担  锅   烟渣   卷进

咆哮  嚣张

(1)自由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2)找多音字:担(dān dàn)、卷(juǎn  juàn)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4、交流:

(1)2—5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2)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分别找一个词概括: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

(3)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出示:给“壮”选择正确解释:a健壮有力;b伟大、有气魄;c增加勇气或力量;d中国少数民族。)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 (相机板书:壮观、隆重)

△“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1)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不同往日,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令人高兴)(讲述:其实景物本身并没有变化,但它们却会因人们的心情而显得与往日不同。风吹得小树哗哗地响,伤心透顶的人会说“小树哭了”,心情愉快的人会说“小树笑了”“小树在唱歌”,而遇到困难受到打击的人会说“小树啊小树,连你也来嘲笑我”。简简单单的一句环境描写也能揭示人们的心情,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板书:环境描写)

(2)指导朗读:突出“分外壮丽”、心情高兴。

△“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

(1)哪里看出人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水泄不通”)(板书:人物描写)

(2)你还有什么词可以用来形容人多的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门庭若市……)

(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

(4)指导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

(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事件重大,场面隆重)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3)指导朗读:突出隆重、庄严。

3、小结: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用短短的三句话由远而近地为我们描绘了销烟现场的壮观场面。看似可有可无的环境描写却预示了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将要发生,一件震惊全国震惊全世界的大事将要发生;而对于众多人物的描写,则直接揭示了饱受鸦片之害的中国人强烈的禁烟愿望和愉快的心情;这庄严隆重的场面也在告诉那些外国不法商人和他们的政府,中国人禁烟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一次感受一下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画面。

四、学习方法,仿写片断

【教参云:“本文记叙有序,重点突出,场面烘托描写到位,语言精练,生动形象,无论从内容方面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是一篇好教材。”既然是好教材,就要用好。文章第二节主要是静态的场面描写,而具体的销烟过程为动态的场面描写。故本文的场面练笔至少可以从动静两方面进行。对静态的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认识不到其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作文时又常常把它当做增加篇幅的手段,所以较之于直接揭示文章主旨的场面描写,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反倒成了教学的难点,故第二节的教学花些大力气是值得的,这就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不要以为语文课程内容的构建只能与“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的突出的内容”挂钩。就本课而言,就是不要以为只有动态的销烟过程的部分才可以设置仿写。】

1、在我们的校园中,像这样许多人聚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也有很多,你留心观察了吗?(开学典礼、六一庆祝大会、元旦义卖活动……)

2、出示照片(元旦义卖),回忆当时的场景。

3、你能把这个热闹的场面写下来吗?(指导方法)

(1)环境描写:天气、搬桌子、摆放物品、布置展板、张贴标语

(2)人物描写:志愿者、购物者

4、练写片断。

5、交流、评议。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并初步学会了这种描写场面的方法。那么林则徐是怎么销烟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7 虎门销烟

伟大壮举    壮观  隆重        场面描写  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虎门销烟》教案 篇七

之三

作者:语文教研组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

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以学定教)

(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

(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

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

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

(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思考:分几步硝烟的?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一、六节。

四、迁移内外,读说结合

1、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板书:先……再……然后……)

3、小结: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5、练习说话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 篇八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5

调整了心态以后,感觉真的很好。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虎门销烟》这一课,因为今天是英语早读,学生没有读课文,虽然也布置了预习,好象效果不好。

我由上一课《徐悲鸿励志学画》导入,徐悲鸿用事实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是有才能的,我们今天要学习另外一个向全世界表明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民族英雄的故事。揭示课题:虎门销烟

接着提问:“你们了解这个故事吗?”学生无言。(要是前几天这样,我又会很失望,再叹口气),今天我笑着说:“不知道啊,好,那我们想想,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呢?”有学生问了:是什么烟?为什么要销呢?是谁要销烟呢?立刻有学生说了:“是鸦片。有毒的。”接着就开始谈起了鸦片,有的说用在医学上可用作麻醉剂,多食用对身体有害,引导学生谈它的危害,有的说士兵没有力气打仗,有的说人们没有力气干活,我再补充国民吸食鸦片使得大量的白银花花地流入了外国人的口袋,于是道光皇帝就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主持禁烟,这样就发生了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顺势又谈到了毒品,于是引导学生说出现在的毒品及危害。借机进行了教育,要求学生自觉地抵制毒品。

谈是谁销烟?再谈林则徐,有一个学生拿起了他抄的林则徐的简介读得结结巴巴的,我说:“这位同学有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你们知道吗?”学生说他会收集资料。我立刻加以肯定,并说:“不过我要向你提个意见,下次要说清楚说流畅,让大家听懂就更好了。”大家都笑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

讨论:这篇课文给你什么感觉?

有学生说林则徐真了不起,他领导的这一事件给了外国侵略者沉重的打击。我问在哪儿呢?

我们开始读最后一节。先指名读,学生笑了,因为读得很温柔,再读,再小结,再改进。就这样师生边读边改进,其乐融融,就连一直都没有发过言的林訏也积极举手站起来读了。好高兴啊。

其实有时候给学生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今天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如果我还是像以前一样,一定又上得大家都不高兴。重新给了学生一个了解的机会,就给了我一个跟学生共学共乐的机会。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金笔头网的价值所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