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我的叔叔于勒》人教九上18

《我的叔叔于勒》人教九上18

零度碳酸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我的叔叔于勒》人教九上18

微信扫码分享

《我的叔叔于勒》人教九上18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把握小说主要情节,体会蕴涵于文字中深刻主旨;辨析小说主要人物,并分析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锻炼起独立阅读小说的能力、概括能力和相应的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3、学生通过对小说的学习,深深领悟到亲情重于一切,金钱不能成为生活主宰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辨析主要人物
  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这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叫做寻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发现后做好记录,然后分组活动。并确定发言人。
  2、学生寻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
  3、分组活动,确定本组发言人。
  4、确定四个小组开始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
  5、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则是菲利普夫妇。
  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1、学生寻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
  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阅读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小说的线索,这就是寻读的效果。
  二、研读课文,体会精妙构思
  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对课文进行梳理式阅读,就是理读。并通过理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探究三:作家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情节:①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②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
  1、分组活动,确定小组发言人。
  2、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讨论明确:①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③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
  3、教师小结:概括后板书:小说的情节美。
  三、品读课文,评说人物形象
  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这篇小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骂于勒,高潮部分)
  首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几个精彩片段,请大家在我的提示下朗读课文片段。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我的叔叔于勒》人教九上18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303661139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