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温柔眷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03

  张莉

  《泉城》一文以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泉水的特点。如,抓住“涌”“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拎”等关键词语,想像体会珍珠泉的美丽而神奇,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另外,在教学其它泉水的特点时,又让学生比较了“涌、冒、汇注、喷吐”的不同用法和作用。但由于时间关系,课件没有准备好,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将难以获得亲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情趣因此受到影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浏览与泉城有关的网站链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通过欣赏泉水“白浪翻滚、晶莹剔透……”的精美图片,聆听泉声“如虎啸狮吼、如秋雨潇潇……”,亲自经历视觉、听觉的感受,产生心灵的震动,我想效果一定会很好。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泉城)

  此问转载 

  ;id=6102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简介:《泉城》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状物的课文。本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导入):上节,我们一起学习了(生齐读课题:8泉城),谁来说说,这课主要写了什么了?指名说。师小结:本课就是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2、师: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不但了解济南的泉水之多,而且了解这些泉水是那样的美丽和神奇,我们一齐来背诵一下,再次感受泉水的美,好吗?

  生:齐背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第2-5节

  ㈠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过渡):说到泉城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个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了,这四种泉究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在介绍这些泉时,又抓住了它们什么特点?从中我们又学到了什么写作方法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珍珠泉”。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

  ⑴珍珠珠泉在什么位泉。

  ⑵珍珠泉有什么特点?你又是怎样看出来的?

  2、学生读书,师巡视

  3、交流汇报:

  a)生①:五个珠泉在泉城路北

  b)生②:面积:一高见方,一高=667平方米,也就是大约48间教室大

  c)生:池水,很清。抓住:清澈见底

  学生说完,指导朗读

  师:那么珍珠泉的泉水有什么特点呢?

  d)生:抓住“涌”,是说泉水相对少而急

  师(出示多媒体)并介绍:五个珠泉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银色水珠白水底翻涌而上,所以这就是“涌”。

  e)生:珠串的变化也很有特点:“在阳光……映照下……”

  师:(出示多媒体)指导学生抓住:“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说明串珍变化的过度之快,文中哪个字说明了它的特点?抓住“忽”。

  f)写到这儿,作者仍决觉得意犹未尽:仿佛……拎到水面来“,这里有一个字用得非常形象,谁能告诉我是哪一个字?

  师:小结、归纳。理解:拎。拎就是用手提

  师:谁能演示一下

  g)指导朗读

  师:学习了这节,你觉得五个珠泉怎样?(神奇)。如果你来到五个珠泉,站在它的岸边,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h)那我们赶快把它记下来好吗?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师:小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①    读课文,找出泉水的位置;

  ②    找句子,体会泉水的特点:

  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    练习背诵。

  ㈡请同学们自学习(3-5自然段)按照上面的方法自读

  1、学生自读课文,师:同学们请记住,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自由读吧。

  2、交流

  ⑴五龙潭:

  ①位置:(生:旧城的西门外。)

  ②怎样形成的:(生: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

  a、师:哪个词表现了五龙潭泉水的流动特点?

  抓住:“汇注”。 理解:是说泉水从几个方面流入。

  b、师:为什么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五个珠泉用“涌”,而五龙潭却使用“汇注”?

  c、师:谁能读书它的特点?(指名读:评价?)

  d、师:我们能不能也记住它呢?(练习背诵、齐背)

  ⑵黑虎泉:

  ①位置:(生:在悬崖下的洞穴中。)

  ②特点:(生:水势大,流量多。从“水声泻腾,昼夜不息” 中体会到的。)

  师:为什么会这样?理解:喷吐,喷出。举例生活中的事例(喷吐:体会黑虎泉的气势)

  ③师:能通过背来体会黑虎泉的气势大,水量多的特点吗?

  ④练习背、齐背。

  ⑶趵突泉:

  ①位置:(生: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

  ②地位:名列72泉之首。

  ③特点:指名读句子,体会。:

  大: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

  清:池里……水……清清楚楚

  美:三堆白雪

  a、师:抓住:冒,说泉水多而缓

  b、师:生说,其余学生观察图

  c、师:小结:趵突泉这么大,这么清,这么美。现在我们知道它为什么是七十二泉之首了吧?(生:知道了。)

  d、师:谁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⑷练习背。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感受到了济南壮丽景观。那么同学们,你们在别的地方见过这么美的泉吗?谁能用一个词语归纳(独一无二),那么课文第6自然段,哪个词能说明独一无二:泉城(板书:天下闻名  齐读第6节)

  二、巩固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们都懂了吗?

  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还不懂,谁帮助我一下:

  课题叫泉城,为什么不叫济南,不更好吗?

  请同学们回答我,再次去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找出答案。指名说。

  三、补允介绍泉城(指名说1-2名。师放映介绍济南的课件。)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依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学校或公园、家庭的一处景物,先交代在什么地方,再具体写出它的特点。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2

   年9 月30日   周六  晴

  《泉城》这课文中我认为写的最好的段落当是课文的第一段,说到这儿,我忽然想起教材的问题。我觉得咱小学课本,应该多选用点名家的作品。翻开我们的语文书,看很多课文有样板文的意味,这样的东西看起来很文学,但其实根本就经不起细细回味。

  还是来看看这段中的相关句子到底是如何的吸引着我的: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梨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真是太美,读来,仿佛看见银光闪闪,仿佛听见各式的泉水声,且是错落有致的。

  我在黑板上如下板书:

  白浪翻滚      银花盛开

  颜色光线

  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声音洪大      虎啸狮吼

  声  音

  声音低细      秋雨潇潇

  由于声音有着明显的差别,一豪迈,一温婉,所以读时,我请学生们注意声音的变化,从气上加以区分,孩子们读得还不错,出乎我的意料,许是文章写得太美的缘故,孩子们沉醉了,自然入境,读得好就顺利成章了。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泉城)

  此问转载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会读“剔”“啸”“昼”,学会10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首尾两个自然段。

  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与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语言文字的特点与优美,想像画面,适当借助视频与音乐,体会泉城的泉多与水美,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些地方?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有众多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你一定去过或通过阅读身临其境游览过许多地方,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知不知道这是哪儿。

  2.逐个出示图片,师表述:

  这里鲜花盛开,四季如春,被称为中国的“春城”,这里是中国的——(生答:昆明)

  这里有连绵不绝的山脉,整个城市依山而建,被成为“山城”,这里是——(生答:重庆)

  这里是板桥故居,被成为“梦里水乡”,这是——(生答:兴化)

  3.你们知道兴化为什么被成为“梦里水乡”吗?(兴化河道众多、纵横交错)

  4.师板书:济南

  师:同学们想到了什么?(泉城)

  5.板书课题,学生伸出小手齐写,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师:济南为什么被成为“泉城”呢?课文哪句话能回答这个问题?生自由读文。

  2.生读句交流,出示第六自然段: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城济南为“泉城”。

  板书:天下闻名,理解并读好这个词。

  指读这句话。

  设疑:为什么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她到底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呢?请大家自读课文,要求:大声读文,借助课本注音与字词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

  (1)出示生字,练读,指读,齐读。

  济(jǐ)南             约(yuē)一亩见方     忽断(duàn)忽续     

  悬(xuán)崖       洞穴(xué)                占(zhàn)

  冒(mào)               三堆(duī)白雪

  (2)出示文中难读词语,练读,指读,齐读。

  白浪翻滚       晶莹剔(tī)透      明珠散(sàn)落

  银花盛开      虎啸(xiào)狮吼          秋雨潇(xiāo)潇   

  昼(zhòu)夜不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完成填空。

  1. 师:词语读好了,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的更好,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下面大家默读课文,并完成老师这道简单的题目。

  出示:课文首先总写济南有____,然后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最后再总写济南的泉水____。学生自读,思考。

  2.交流。

  四、又读课文,思考济南泉水天下闻名的原因,精读第一段,领略泉城的泉多与水美。

  1.师:我们再次回到我们刚才所提的问题,济南的泉水为什么天下闻名呢?她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学生再次思考,交流。

  2.出示句子: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济南的泉水怎样?(板书:多)

  读好“七十二”,读好这句话。

  师:“自然”是表示不需要人提醒,看来,济南的泉已经和济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泉已经成了济南的一张名片。其实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名片。出示: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说到北京,自然会________________。

  说到兴化,自然会________________。

  说到____,自然会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练说,完成。

  3.师:济南的泉不仅多,而且------(留有空白),播放济南泉水视频,师朗读第一段。

  4.师:大家觉得济南的泉怎么样?(板书:美)

  师:济南的泉美,课文用了很多的词写出了她的美。(出示第一段)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5.交流所画词语。小黑板出示词语:

  白浪翻滚     银花盛开     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声音洪大     虎啸狮吼     声音低细     秋雨潇潇

  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学生质疑。

  (1)白浪翻滚的样子一般在哪儿出现?读出气势。出示画面,理解“银花盛开”。

  (2)晶莹是透明光亮的,剔透是明澈的,如晶莹剔透的珍珠,又如晶莹剔透的( ),生答,练读“晶莹剔透” “ 明珠散落”。

  出示画面,感悟,读好词语。

  (3)师:济南的泉不仅形态美,而且声音也美。听——有的声音洪大,如(做好指导,读好“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如(秋雨潇潇)。古人诗句“秋雨梧桐叶落时”,夏天是暴雨如注,而秋天的雨却给人无限的遐想与沉思。

  指读,读好“秋雨潇潇”。

  (4)齐读,想像形象。

  6.自由练读句子,感悟、想像泉水的美。指读,男女声读,配乐读。读中见悟。

  7.师: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美好的句子,我们有必要把它珍藏心中。出示提示:

  说到______,   自然会想到 _______ 。这些____有的 ________ , 好像_______ ;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 ;有的 ________ ,听起来如 _______ ;有的 ________ ,听起来如________。

  播放视频,学生练背。

  8.放音乐,指背,鼓励。齐背。

  五、欣赏泉水图片,激发下节课学文兴趣。

  师:济南泉水七十二,课文没有全写下来,而是——(生答)

  想不想看看其它泉?点击图片欣赏,可适当联想文中句子,说一说。

  六、诗文朗诵,课堂小结。

  师:读了优美的词句,看了优美的图画,老师不禁要作诗一首,赞美这可爱的泉水。同学们会写诗吗?

  师结合板书与小黑板,稍作改动,形诗一首。

  泉城

  白浪翻滚像花开,晶莹剔透像珠落。

  声音洪大如狮吼,声音低细如雨潇。

  济南泉水多而美,天下闻名是“泉城”!

  七、书写指导与训练。

  1. 指读。

  2. 观察,指说注意点。

  3. 师补充:(1)“崖”与“堆”的不同,用手齐写。

  (2)注重字的主笔,如“亩”“悬”,写好长横。范写“亩”“悬”。

  (3)注重字的部首,如三点水。范写“济”。

  4. 学生临写。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以小导游的形式介绍泉城的名泉,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泉水的多,泉水的美丽与神奇。

  2、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的名山大川,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很多城市的别称,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是否还记得。(出示课件:考考你)

  同学们都好聪明哦,那你们还记得“泉城”是什么地方的别称吗?(济南)

  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去《泉城》看看(指题目,生读题),老师发现大家对文中的四字词语很感兴趣,谁愿意来读读?

  指名读(1—2个),咱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好。 

  2、谁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济南的泉给你留下的印象? 指名交流

  过渡:是啊,济南的泉水美得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那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看看那里天下闻名的泉吧!

  二、精读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怎样的泉水?(划出相关语句)

  齐读划出的语句,谈谈各自的感受。

  a、相机理解:“白浪翻滚”,洁白的浪花上下滚动,不断地翻腾,多有气势呀!好像——(读句子) (出示白浪翻滚的图片)

  b、相机理解:“晶莹剔透”,(像露珠、钻石、水晶、雨滴、水珠…)多么透明、细腻、纯净的泉水!好像——(读句子)(出示明珠散落图)

  师:这泉水真是形态各异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齐读)

  c、从这句话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你从哪儿感受到泉声的大?( “洪大”、“虎啸狮吼”) 引读:这声音洪大,如——(个别读) 谁来表演一下虎啸狮吼。(出示虎啸狮吼图片)

  d、有的声音还很小呢, 低细得如——( “低细”“秋雨潇潇”)(个别读)

  秋天的雨声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评价:真是泉声绵绵!沙沙的泉声给人以宁静、柔和的感觉。)

  个别读,评价指导:这声音是雄浑的!这声音是轻柔的! 看来,聆听着来自泉城的声音,也足以令人陶醉!(齐读)

  感情朗读:济南的泉形态美,声音美,让人看不厌,让人听不够!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细细体会泉水的美丽、神奇吧!

  过渡:那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特别是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的地方,更是呈现出了“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地品位一下济南的四大名泉。

  【板书: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

  学习课文2~5自然段

  (一)、欣赏珍珠泉

  我们现在到了哪儿了?珍珠泉在哪儿呢?

  珍珠泉【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请你读一读描写珍珠泉的第二自然段!

  2、谈谈你读后的体会。(泉池大:泉池一亩见方,大约有十几间我们的教室这么大;泉水清:清澈见底,一眼可以看见水底;泉水美:像一串串珍珠,晶莹剔透,难怪把这泉水叫做珍珠泉。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还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

  3、从“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 这三个词,你读出了什么?(这些珠串有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颗圆润的大珍珠,有时又散开,仿佛颗颗珍珠散落了满地;有时断断续续,有时上升得快,有时又升得慢。)

  4、这三个词,非常动感地写出了泉水往上涌的变化,实在是神奇极了!

  【板书:涌】

  你能将这种变化,这种动态的美给读出来吗?  指名读,评议

  6、写到这儿,作者仍觉得意犹未尽,“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了水面上来。”这泉水能拎吗?那这儿的“拎”有什么意味呢?(这里其实是说珍珠泉里的水珠一颗接着一颗不断地往上涌,就好像有谁用手拎住了这串珍珠项链一样。)

  7、谁能用朗读来展示珍珠泉的美丽、神奇、变化万千? 指名读

  你们读得这么好,能让我也试试吗?  师读

  8、珍珠泉的美丽不仅在于它像珍珠,更在于它特别有生命力,那串串晶莹的水珠自水底翻涌而上,多么轻盈与神奇啊!

  【出示珍珠泉图片】这么美的泉水,这么美的句子,老师建议你们不妨把它们都记下来吧!齐读!

  (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5自然段,想一想,你最喜欢四大名泉中的哪一处泉水,它在哪儿?有什么特点?并在关键的词句上圈圈画画,抓住这些关键的词句,好好地去研究研究泉水的特点,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2、组织交流:现在谁可以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处泉水?

  五龙潭【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五龙潭名称的由来,它是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的,所以称“五龙潭”。)

  你是怎么理解“汇注”这个词的?【板书:汇注】(汇合,聚集)

  五处泉水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的水潭。看,这就是五龙潭。水面很平静,使我想起了“潭面无风镜未磨”的诗句来。

  3、你还读懂了什么?(泉城的泉水确实比较多,仅在五龙潭的周围就有不少泉水,难怪济南素有泉城的美称。)

  4、你能把泉水的多给读出来吗? 齐读

  黑虎泉【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1、请喜欢黑虎泉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把这个自然段读一下吧。

  2、你们为什么喜欢黑虎泉呢?(黑虎泉的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老虎头,泉水正好从老虎的口中喷吐出来,它的设计非常巧妙;从“喷吐”这个词,可以看出泉流很急,水多而且流得快、猛;从“不断”“水声喧腾”“昼夜不息”体会到泉水流个不停,声音很大,如虎啸狮吼。)

  3、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精妙啊,不同的泉水有着不同的特点。请你把黑虎泉的声势给读出来!指名读,男生读

  趵突泉【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

  1、在济南七十二泉中,趵突泉名列榜首,肯定有他独领风骚的地方。谁知道趵突泉的“趵突”是什么意思?(跳跃、奔突)也就是泉水向上涌的意思。

  【出示趵突泉的图片】你们看,泉池中间正有一股清泉往上冒呢!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趵突泉的呢?请你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出示图片与文字】  指名读

  2、果真这样吗?看图,你体会到什么?(泉池大“占了大半个公园”;泉水清“很清”“清清楚楚”“三堆白雪”;泉水美“比吊桶还粗”“咕嘟咕嘟”“冒”,说明了泉水向上涌出的力度大而且量很多。【板书:冒】

  3、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了吗?谁能读出这天下第一泉特有的地位?  指名读,齐读

  4、看着图,我们一起试着背一背这一段!

  5、师: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来赞美她。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让我们把这美景牢牢记在心中。一起来读一读2~5自然段,读出四大名泉的不同特点,也读出作者和你自己对济南泉水的喜爱和赞美!  齐读

  三、拓展延伸:

  1、小导游介绍名泉:

  同学们,如果你是泉城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你们这的泉水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泉水试着介绍介绍,可以用书上的原话,也可以加进自己的语言,如果能结合课前你收集的资料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则更好。小组内一人介绍,其他三人可以扮演游客,给出恰当的意见。试试看!

  师生互动,扮演游客、导游,介绍济南名泉。

  2、布置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

  关于济南名泉还有许多的文字介绍,课后大家不妨去搜集一下,读一读,你会对济南的泉水有更多的了解!

  习作仿写:

  依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先交代在什么地方,再具体地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附:板书设计:

  珍珠泉      神奇

  泉      城       五龙潭       泉多

  (天下闻名)      黑虎泉       声势大

  趵突泉      大、清、美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学习全文,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泉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泉城就是我国的——济南。说到泉城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泉城,一起去去细细欣赏泉城的美景。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泉城的泉水呢?(出示图片)

  2.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

  ( 美,多,神奇。。。。。)

  板书:泉多、泉美

  3.课文哪一自然段总的说了泉水的这些特点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哪些地方说明泉多?(七十二泉)

  指读。齐读。

  (2)哪些地方说明泉美?(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

  美在什么地方?(样子)

  泉水的姿态各具风姿,给我们视觉上以美的享受。济南的泉还美在什么地方?

  (虎啸狮吼、秋雨潇潇)

  你听过吗?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分别读好这两个词语吗?我们把这两   个词语连起来读一下。

  指读。齐读。

  接下来呢,老师请我们班男生读声音洪大的这句,女生读声音低细那一句,一起来感受一下泉的声音美。

  声音高低不同,给我们不同的听觉冲击。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趵突泉”

  济南的泉真多啊,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而在这几个泉中,趵突泉最为出名,它又有什么过人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出示文字)

  1、接下来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写出了          趵突泉什么特点,动笔划一划、圈一圈能够反映这些特点的词或句子,再朗读一下。

  (1)谁来说说看,趵突泉有哪些特点?

  大    从哪里感受到的?(开阔、占了大半个)

  谁来把这句话读一下,要读出它的“大”。

  指名读。

  齐读。

  清    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泉水的“清”?

  (很清、清清楚楚)

  恩,连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泉水可真清啊。你能读好这个句子        

  吗?(指名读.齐读.)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此刻,你的面前出现了一池清泉,泉水很清,连游     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景色真美啊,趵突泉的泉水清得真美啊。让我们再一齐把这句话读一下,再次体会一下趵突泉泉水的清。齐读。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来到了一池清泉边,真舒服,真清爽啊。那趵突泉还有什么特点呢?

  美      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三堆白雪   冒)

  指名读.

  齐读.

  趵突泉那么大,那么清,那么美,不愧为七十二泉之首,让我们再一起通过朗读,再次体会体会。

  三.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

  1.刚才我们学习趵突泉,还记得是怎样学的吗?指名回答。

  2.出示学法。齐读。

  3.请你用以上的方法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泉水来学习一下。

  4.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所喜欢的泉水。

  ▲“珍珠泉”  (出示图片)   

  它有哪些特点呢?

  清——“清澈见底”            谁能来读好这个句子。

  美——“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串珠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指名读。     齐读。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2

  作者:毛红霞                               今天由张丹君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带我走进了济南的《泉城》,《泉城》中多种泉水,在作者的细致的描绘中各展丰姿。

  张老师在教学本课的第二课时,首先通过介绍第一小节来导入下文,形成一种师生互动,接着逐一介绍了各种泉,整体把握全文。然后,步入文本语言文字,学生通过细致读自己喜欢的“泉池”,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中找出各种泉的特点,给大家介绍。在深入文本时,抓住作者如何将不同泉池的特点描写得生动详尽的,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了教师的范读,学生的读以及对课文的感悟。我觉得这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情绪,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学习收集和整理的简单方法。课上孩子们学得相当主动,积极,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在这样充满活力的学习中,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发现的喜悦和探索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张老师和我是同龄的教师,我从她身上看到了我的不足之处,以及和她之间的差距,也从她身上学到了东西,我要做一位像张老师这样勤于钻研,善于思考,不怕刻苦的老师.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泉城)

  此问转载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9

  乘风飞扬 发表

  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按“总-分-总”的 顺序介绍、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其一,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可以以学生的问题和感受来组织教学,处理教学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交流印象和感受过程中,理解和品读课文语言,真正领略到珍珠泉的神奇。

  其二,注重语言的积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而应该把阅读和品位结合起来,在领会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以生与生比赛读、师与生比赛读等方式,提高朗读的效果。让学生跟泉水进行心灵的“对话”,带着自己的个性化的情感和认知体验,再认真地读课文,进一步促进语言地内化,最后的背诵练习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朗读背诵才可能真正发挥积累之功,有利于学生以后的灵活运用。

  其三,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安排借助多媒体的影像技术为学生展现优美的画面和精彩的过程。比如:在教学珍珠泉时,为安排学生观看有关录像,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珍珠泉,为语言训练提供了情境。通过谈感受,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同时锻炼了想象力;并且观看录像也为理解珍珠泉地神奇提供了感性经验基础,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品味语言的魅力。最后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言,又促进了学生的积累。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泉城)

  此问转载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泉城》说课稿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2-5四个自然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借助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知道泉城泉水的特点。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教时的教学流程。

  一 名诗引路,激发兴趣

  《泉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此在教学伊始用名诗引路,创设优美的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操。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曾有诗句写道“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泉城。然后,把渐入佳境的学生引导对课文的探究中去。

  二 通过读,丰富孩子的情感想象。 

  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如何通过读来丰富孩子的情感想象,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自得、自乐、自悟。课文第一节我这样处理:读中感受哪些句子写得美?描写了泉水什么美?让学生从形态和声音去感受泉水的美。通过朗读,有身临其境感觉。

  三 借助多媒体手段,体会文章优美的词句

  文章结构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2-5四个自然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把重点放在对“珍珠泉”和“趵突泉”的理解感悟上,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泉水的特点。在珍珠泉的处理上,让学生去细细地品读文章的语言文字,抓住“涌”“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拎”等关键词,让学生想象体会珍珠泉的美丽和神奇,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比较简单,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通过自读填表来体会泉的地点和名字由来,抓住“汇注”和“喷吐”来想象五龙潭和黑虎泉泉水流动的样子。趵突泉是七十二泉之首,它的特点比较鲜明,课文插图也比较清晰,我先让学生看图说,然后去体会文章中有关描写趵突泉的语言文字。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泉城》是新课标江苏国标版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其中有三篇课文描绘了祖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有一篇课文介绍了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异国风情。

  《泉城》主要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全文共6个自然段,是一种很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济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第二至五小节为全文的重点,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作者生动而详细的介绍,令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四个自然段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都是先介绍 泉水的位置,再描绘泉水的特点。另外全文还多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

  2、教学目标:

  ①、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②、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教学重点:

  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难点:体会趵突泉冒上的水像三堆白雪。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采用变序教学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复习课文最后一小节内容,弄清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练习用上关联词说清楚。然后自然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泉水不但多、而且美。最后让学生选学课文中详写的一处泉水,弄清这一处泉水的位置和特点,并练习以导游的身份进行介绍。

  2、学法:启发式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读通课文。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人们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

  2、出示句子: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谁能加上“因为”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让学生学习使用简单的常见的关联词。

  3、过渡: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二)、精读第一段

  1、出示句子: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学生齐读句子。

  练习填空:说起北京,自然会想起      。

  说起杭州,自然会想起      。

  说起上海,自然会想起      。

  说起  ,自然会想起      。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句式的特点,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语言的积累和知识的扩充。另外对活跃课堂气氛有一定帮助。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泉水的,这些泉有什么特点?

  3、出示句子:这些泉……秋雨瀟瀟。

  a、读一读这个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b、学生交流讨论:

  (都有“有的”;前两个句子写泉水的形态,后两个句子写泉水的声音;先写看到的听到的,再写想像到的。)

  c、回忆一下,平时的课外活动时间或者是体育课上,你们都做些什么活动呢?学生练习用上“有的”说一句话,如果能在后面加上自己想象到的,那就更好了。

  【设计意图】:首先是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的特点,帮助学生悟透句式特征之后,我引导学生将目光转移到欢腾的操场上,仔细想想同学们开展了哪些活动,是怎么开展的?又采用先扶后放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四个“有的……”说话。并拓展学生的思路,把视野放得更宽广些,除了说运动项目,还可以说其它的内容。如天上的云、果园里的水果等。通过训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积累语言。

  d、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再读最后一小节。

  【设计意图】:在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的最有效的途径。

  4、过渡:济南的泉水不仅多,而且也很美。在济南的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泉呢?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以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三)、选读第二段:

  1、选学生最喜欢的先学(趵突泉)。看视频资料:趵突泉。说说自已看了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辅助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视频更直观地认识到趵突泉的位置和特点,有助于化解教学难点。

  2、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学生自读,同桌交流。

  3、指名学生全班交流。(先介绍趵突泉的位置,再介绍趵突泉的特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趵突泉。

  【设计意图】: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体会趵突泉的特点。其次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趵突泉,实际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重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作业:

  1、练习用“有的……有的……”写一段话,最好能加上自己的想像。

  2、回家后,给爸爸、妈妈当导游介绍趵突泉。

  【设计意图】:体现了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附:板书设计:

  泉水多、美

  8、泉城 ←――――――――――――― 济南

  闻名天下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泉城》教学实录案例反思

  案例:

  师:济南的七十二泉各有特点,但其中最著名的还要数……

  生: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

  师:同学们想去这些泉看看吗?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四辆旅游车,一辆通往珍珠泉,一辆通往五龙潭,一辆通往黑虎泉,还有一辆通往趵突泉。你们想参观哪个泉就乘哪辆车。

  生:(移动座位)

  师:旅游车就要开了,临开车之前老师还有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先读读旅游须知。

  1、读读课文,想想你参观的这处泉在什么地方?

  2、到了那儿你看到了什么?

  3、这处泉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4、小组同学可以在一起读一读,画一画或者演一演。

  生:(分小组自学、师指导)分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上来汇报。

  生:我们这组参观的珍珠泉,它在泉城路北。到了那儿我们看见它的泉水很清很美。好像一串串珍珠。最吸引我们的是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很神奇。

  师:你们这小组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展示?

  生:我们想来演一演,我是导演。

  生1演太阳。生2读旁白。生3、4、5演泉水。

  (开始表演:旁白开始有感情地朗读,太阳发光,泉水向上涌,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分开,一会儿断开,一会儿连上,一会儿流得急,一会儿流得慢,旁白用一只手将它们拎了起来。)

  师:刚才这小组同学通过表演体现出珍珠泉的特点,接下来的小组准备如何汇报呢?

  生:我们小组参观的是五龙潭,它在旧城的西门外。到了那儿我们看到了……,五龙潭最吸引我们的是……。

  生:我们刚才根据书上的插图以及自己的想象画了一幅画。

  生:(介绍这幅画)

  师:五处泉水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五龙潭,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概括?

  生:汇注而成。

  师:看了他们这小组合作完成的这幅画,我们可以感受到五龙潭泉群的特点。

  生:泉很多。

  师:这小组非常有创意,能通过画来表现五龙潭的特点。

  生:我们这组既不表演,也不绘画,我们想有感情地来朗读,我们相信我们能 读得很好。我们这组参观的是黑虎泉,它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到了那儿我们看 到了……,最吸引我们的是……下面我们全组来为大家朗读这一段。(小组齐读)

  师:我觉得他们的朗读能体现这儿的泉水很大。例如:“不断地喷吐”这个词,我仿佛看见水一直在不停地往外喷。

  生:还有“喧腾”这个词,也能感受到水大。感受水声很大,很热闹。

  生:“昼夜不息”他们是这样读的,“昼—夜—不息”感觉这个水不分白天黑夜地在流。

  师:有哪个组想跟他们比一比吗?

  生:(踊跃尝试)

  师:看来每个小组都做了精心地准备。我感觉我们班的同学有的成了演员,有的成了画家,还有的成了朗诵高手。

  反思:

  通过读,丰富孩子的情感想象。

  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如何通过读来丰富孩子的情感想象,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自得、自乐、自悟。例如:在学习 “黑虎泉”这一段时,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从而了解“黑虎泉”的很大,很急。并从朗读中找到乐趣。最后,我再引导学生开展赛读,评读。通过赛读、评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最终达到通过读,丰富学生情感想象的目标。

  通过画,培养孩子思维创新

  语文教学如何与其它学科整合,达到既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活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孩子各种综合的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常让学生画一画,并且渐渐的发现孩子的兴趣很浓。例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学生选择了画一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小组同学在一起合作完成了“五龙潭泉群”图,从他们所画的画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通过画面来表达“汇注而成”的意思,通过一些小圈小点来表达这是一个泉群。这不由地使我感叹:学生的思维多么活跃,在我们大人看来是一件简单的符号,而在孩子们看来却是一次伟大的创作。

  通过演,展示孩子的创新能力

  《泉城》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绘了珍珠泉的特点,学生在小组学习时选择了通过演一演来理解课文。有的演泉水,有的演太阳,演泉水的同学通过他们的动作来表现“聚、散、急、缓、断、续”这些动词,从而体会到珍珠泉泉水的多变。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朗读一是难以体会的。同时,在练习时充分体现了小班互动的特点,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合作完成。学习在表演时,也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来表达珍珠泉泉水的动态美,展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徐悲鸿励志学画》案例反思

  一、文本解读

  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三《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讲述了徐悲鸿留学法国时,励志学画为国争光的故事,其高尚的精神品质较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全文的语言材料有形象支撑,并饱含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契合。作者在第五自然段中运用了一系列准确生动的词语,突出了徐悲鸿的高尚品格,如课文中的“潜心”深刻地表现出徐悲鸿提高画技的刻苦精神。又如第六自然段中的“一间”、“一杯”、“两张”这三个量词突出了徐悲满怀物质生活的极端清苦,还如第八自然段中的“震惊”逼真地体现了外国学生看到徐悲鸿的作品后十分惊讶的表情……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本课时可让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语言因素。

  二、教学案例

  学习活动一:(第一范文网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泉城)

  此问转载

  师:“潜心”是什么意思?请你想象一下,徐悲鸿潜心临摹时他的神态、动作会是什么样?谁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生:徐悲鸿两眼紧盯着大师的作品,全神贯注地临摹。

  生:徐悲鸿的双手不停的在画板上临摹,一刻也没松懈过。

  生:徐悲鸿就这样一整天一整天的画,双眼已深深地凹陷了下去。

  ……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请你想想看,他在这一整天里会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

  生:他忘记了吃,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全世界。

  ……

  师:是啊,徐悲鸿就是这样投入、认真,这样“潜心”地临摹,刻苦地学画。

  反思: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让学生抓住“潜心”一词想象,通过想象中的徐悲鸿的样子感情语言,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象”材料,从而促使学生领会到徐悲鸿当时的那种忘我的境界。

  学习活动二:

  师:面对着徐悲鸿取得的如此优异的成绩,那位曾对他很不礼貌的外国学生“震惊”了。“震惊”是什么意思?

  生:十分惊讶,非常诧异。

  师:假设你就是那个外国学生,谁能将它表演出来?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

  师:谁又能把“震惊”的表情描述出来?

  生:那位外国学生瞪大了双眼,嘴张得老大。

  生:那位外国学生目瞪口呆,还往后退了几步。

  生:那位外国学生嘴里连连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师:那位外国学生为什么会“震惊”呢?请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生:因为他没想到徐悲鸿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所以他非常震惊。

  生:因为他未曾料到徐悲鸿会有如此惊人的画技,所以他非常震惊。

  ……

  反思:

  研究证明,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紧密相连。因此,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先用表演的手段让他们设身自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再让他们辅以想象性的文字描述,二者结合,使“震惊”这一较为抽象的词语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逐渐鲜明具体的图象,进而再让他们理解外国学生此时心中的惊叹之情。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想象,创设情境,在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知、感受、感悟及积累运用语言这一教学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的。

  作为获得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学习语言,通过本次案例的实施,让我和学生都别有一番收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领悟,不再只是字典上的解释,而能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将一些抽象的语言因素用丰富的形象材料来支撑,如第五自然段“潜心”一词,查字典解释是“十分用心”,究竟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我通过调动学生进行推想、表演、用语言描述、口头填空等种种方式,引导他们明白了徐悲鸿学画是何其的勤奋刻苦,体会到了作者于词句中所流露出的对徐悲鸿的深深地赞叹。(2)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当然是朗读。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积累语言、树立形象、体会情感等。若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活动起自己的五官,效果会更好。如理解“震惊”一词时,我就请学生自己上台表演出这个词的意思来,通过肢体语言给了他们最直观的形象感受,从而较快地学习了“震惊”这一极富表现力的语言。(3)理解语言并不是学习语言的终点,只有当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将所学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算真正地学会了一处语言。如学生在充分弄清徐悲鸿励志成才的经过后,自然懂得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含义。此时,我又让学生联系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实际,也用上 “  功夫不负有心人”说一段话,从而最终让学生对语言的学习达到了“读出去、记得住、用得出”的目的。

  当然,对于本次案例的实施,我感觉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1)对课文中语言因素的挖掘还不够广泛、力度还不够深刻。如第七自然段中“优异”、“轰动”也是语言因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却简单带过。(2)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自主读文、提问的时间还不够长、空间还不够大,要切实将读与领悟、感受结合起来。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3

  ——全国第十三届尝试教学研讨会小学语文教学评析之四

  李祖香老师是云南省昭通地区威信县第二小学优秀教师,其设计和执教的《泉城》一课较全面地、较好地体显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整堂课以“游览”为线索来实施教学,先从云南昆明“导游”到山东济南,再按“游览”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的“游踪”展开教学,最后以评选“最佳小导游”结束教学。

  教学中,李老师突出地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语文教学原则或方法。首先,教师安排了齐读全文,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全文内容,把握全文;接着,教师安排了分部分读课文、分部分介绍景物、分部分指导理解、分部分概括景物特点等;最后,教师又提出了“回到整体看看”的要求,安排了思考讨论“全文中从哪些句子看出泉城的哪几个特点”,又安排了齐读全文。

  教学中,李老师还突出地体现了“学习方法指导”和“从扶到放”的能力培养过程。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了第一部分——珍珠泉,并引导学生提炼出了“看、读、想、说”的学习方法;接着,教师明确要求学生运用所提炼的方法,在小组中开展自学和合作学习;最后,老师在组织学习成果汇报中再次突出加强了这一方法。

  教学中还突出体现出了男教师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沉着稳健、气势宏大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这节课的教学从总体上来说是很全面、很完整、很成功的,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在设计和实施中,由于老师过分追求完整和全面,教学内容过多,教学程序过多,导致教学时间难于控制。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泉城)

  此问转载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读中体会泉水的奇丽,并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品味泉水的奇丽,并能体会作者的表现方法。

  一、激趣导题

  1、谈话导入:我们中国山河壮丽,有许多名山大川,也有许多的城市。老师有一个小小的题目来考考你们。

  出示:日光城 重庆

  冰城 拉萨

  羊城 哈尔滨

  泉城 广州

  山城 济南

  古城 南京

  石头城 北京

  2、这些城市中,你去过哪儿?那儿好玩吗?能否来说说你所看到的景象(生自由发言)

  3、评价:有些地方虽然去过,但同学们还是说不清这些地方的独特景致。今天,我们一起到泉城济南去看一看,领略一下泉水的景象,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绘的?

  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评价:你读的泉水很清澈、活泼、有气势……

  二、品读课文§1,感受奇异的美,体会表现方法。

  1、课文描写的泉水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1。

  2、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1(指名读)

  3、在这段课文中四个字的词语特别多,大家能否把这些地方读好?

  出示: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多人次有滋有味地读课文,以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朗读)

  4、听同学们一读,老师似乎已来到了泉城,亲临其境,泉城的泉水是怎样的?你从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5、大堂交流:

  (泉水各具形态,让学生想象描述,体会奇丽)

  6、作者笔下的泉水真是多姿多彩,那作者又是如何把这种美展示出来的呢?

  学生交流,有这几点要让学生体会到:

  (1)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前半句是事实描写,后半句是想象

  (2)描写有序,写了形、声

  (3)运用了对比:水势大的、猛的——水势缓的、柔的声音低的——声音洪大

  7、作者用凝练的语句,生动的比喻向我们展示了泉水的独特魅力。济南有七十二泉,其中最的要数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趵突泉了。你对什么泉最感兴趣,在你的想象中,这些泉应该是怎样的?

  生自由想象,交流

  8、这些泉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三、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1作者生动的描绘后,我们不禁为泉城的泉水感到惊讶。在这一段内容的表现手法上,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课堂练习

  1、龙之韵广场上的喷泉有的_________ ,好像____ ;有的_____ ,好像。

  2、雨点儿可真调皮,有的落在树叶上,声音_______,听起来如_____;有的敲在玻璃上,声音________,听起来如________。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在读中感受泉水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出来的。

  一、导入。

  在前面,作者说泉城最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等四处泉了,这四种泉究竟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在介绍这些泉时,又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目标:

  这四种泉究竟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在介绍这些泉时,又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二、学生自读研究

  1、我们要想有所发现,必须好好地去读课文,请同学们用心读读§2-5,看看在这两方面能否有所发现?

  建议:我们读书的时候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读,读一遍的话是不够的,必须要读好几遍。

  三、解决问题

  1、谁愿意来读读课文,能否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课文。把课文有滋有味地读读)

  2、通过这么多遍的读,你发现这四种泉各有什么特点吗?谁来说说。

  3、大堂交流。

  (1、可能说一处泉的特点,加上自己的感受,师可以表扬提示:你还会结合具体的语言来说,还能加上自己的想象

  2、可能只说一处,老师可以引导:其他学生有什么发现吗?如果都很简单,则让学生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能否有更多的感受呢?

  3、如果能对比着学习,应该表扬)

  在读、评、赏的过程中探究学习

  4、小结:

  读了这四段课文,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真不愧是泉城,每一种泉都与众不同。那作者在介绍这四种泉的时候又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呢?我还想请同学细细读读这四段内容,对比着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5、生再读思考

  6、交流:

  每段都先介绍了泉水的位置(能否来说说各自的位置在哪儿。再介绍泉水是什么样儿的)板书:先位置再介绍泉水

  抓住每处泉水的特点板书:抓特点

  用词贴切

  四、总结

  这觉得同学们学得都很投入,大家都是用心在读,学完有何收获?

  (可以说内容上的,也可以说写法上的。)

  五、作业

  练习册上有关内容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泉城》教学反思

  《泉城》也是一篇写景状物的课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用词准确,描写细腻,以总—分—总的结构介绍、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无疑这片课文以读为主,读中想象,积累语言。

  因为重点段落构段方式相同,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然后再描述泉的特点。于是我采用大组合作的方法,即让四小队每队选一个最喜欢的泉,通过读书交流归纳出各自泉的特色,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同时我又规定:每个小组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加分,比一比,哪个小队合作最好,最勇于表达,哪队就胜出!学生们立即来了劲头,有四个一组,有六个一组,热烈地讨论起来。

  交流开始了,没想到第一组异口同声都推选刑星洲做全权代表,这可违了我的初衷,于是我马上调整策略补充一条“得分由发言的人数决定。如果所有的问题都由一个人答只能得一分,当然,同组同学回答得不完整或另有见解可以补充,但如果由其他组的成员来回答,那么分数只能加给其他组。不过,前提是该组的确想不出。”这一招果然灵验!使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更激烈的,不仅调动了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由被动的听众变成主动参者,而且让主发言的小组更有了危机感。一时间课堂里小手如林,争先恐后发言。当动机变得如此强烈,他们的潜力就激发出来了,备课时预设的重点难点都被点到并且理解得相当到位。比如在交流黑虎泉的特点时,罗园朗声答道:“首先黑虎泉泉水是从三个老虎口中出来的,设计很新颖,第二是它的水声很大,还有一点是水量很大。”紧跟着有人帮他补充说:“喧腾就是喧闹沸腾,从中看出水声音响。”“从喷吐一词也可以看出水流很急。”另外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像徐宇超、刘泽善、张高闯这些平时在课堂中不是东张西望就是麻木不仁的“局外人”,今天也来了灵感,跃跃欲试。

  看来要使小组学习有效,除了指导学生把书读熟读透,留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在组织小组合作时,不要把小组分得过细,否则一个老师很难控制,还有一个是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教师在组织全班交流时应该留意尽量让那些不善发言的人来表达,及时鼓励,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口头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是学生情绪过分高涨,纪律容易失控,可能产生鱼龙混杂的现象,让一些南郭先生滥竽充数

  《泉城》教学反思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珍珠,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2-5段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原来我还设想用小导游的形式,让学生分别介绍四大泉,后来考虑到文章的重难点,我还是设计分成三块。把重点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泉水的特点。在珍珠泉的处理上,我让学生去细细地品读文章的语言文字,抓住“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拎”“神奇”等关键词,让学生想象体会珍珠泉的美丽和神奇,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比较简单,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通过自读填表来体会泉的地点,名字由来和特点。趵突泉是七十二泉之首,因此它的特点也是比较鲜明的,我先让学生看图说,然后去体会趵突泉的趵字的意思,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为什么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

  上完课,其中有几处细节,我觉得还需要好好反思和改进。第一,上课时我比较紧张,很多地方说错话,尤其是我的语言并是很美,这就让我上如此美的散文很没有底气。很多地方提问和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有点词不达意。第二,我出示第二自然段后,要求学生先自渎第二小节找出珍珠泉的特点,这问题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太理想化。而后让学生找出神奇美丽的地方,再仔细反复读每句话,用笔圈圈点点,找出写珍珠泉的神奇美丽,这个问题一提,我就觉得不好,比较生硬,破坏了文章的美感和学生的阅读兴趣。说明我当时准备不够充分。反思时我想可以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珍珠泉的哪些情况?第三,在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我让学生上黑板画的时候,由于老师预设的不够,学生体味不到“泉水百尺珠帘水面铺”的情景,预期的效果也没有达到。第四,学生感悟的太少,没有真正的从文本中感悟到美,就更不能内化成朗读了,学生的感情没有得到升华。第四,五龙潭和黑虎泉的教学中使用了表格,这就纯粹的在分析课文,而不是在品析、欣赏课文,使课文失去了它的美感,学生在读地时候也就干巴巴的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了教师在上课之前挖掘文本的重要性。老师悟到多少也就意味着能交给学生多少,所以需要我们首先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教材这一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其次要充满智慧地深度开发教材的教育资源,“用好”、“用活”、“活用”文本资源,最后在具体的教学中动态生成最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今天上了《泉城》

  先听听课文朗读。

  泉城是指谁?

  济南。

  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

  因为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

  板书:天下闻名

  什么叫天下闻名?

  天下人都知道。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

  知道济南的泉水。

  为什么呢?

  因为济南的泉水很清。

  板书:清

  因为济南的泉水很多。

  板书:多

  因为济南的泉水很美。

  板书:美

  哦,现在知道济南的泉水为什么天下闻名了,因为——

  因为济南的泉水又清又多又美,所以天下闻名。

  多,怎么多?

  72泉。

  板书:72(有人小声说:72变)

  你们想到什么了?

  我想到了孙悟空72变。

  哦,孙悟空72变,变化多,本领强,那么济南的泉水变化多不多呢?如果72泉都一个样儿,有没有意思呢?那样的话,只要看一个泉就够了,呵呵。

  这么多泉水一一介绍的话那这文章可太难写了,作者怎么办的?

  他选了几个最著名的泉重点写的?

  几个?

  四个。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板书:4

  72泉,只选其中最有名的4个来写,这也是一种选材的方法呀。

  那么这72泉总体的特点是怎样呢?到文中找找句子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文。

  指吴晨希读。

  她错了两个音,散,应该读第四声,剔,是第一声。

  领读。

  顾钰涵说,她虎啸狮吼——(支支吾吾的,不知如何评价)

  什么叫虎啸狮吼?

  就是像老虎叫像狮子吼一样,说明声音很大。

  后面的声音呢?

  很小。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顾钰涵读,读得不错。

  这样听起来,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了。来看看这些泉吧,播放课件,读完这一句就停止。

  这里有几句话?

  一句。

  是的,这是个长句子,用了四个"有的"来连接,之间用三个分号隔开。谁再来读读。

  指读。

  如果分角色读,你觉得可以怎么分?

  指了男女各一名,让他俩商量,然后读给大家听,男生读一三分句,女生读二四。

  还有谁来?

  是两名男生。分别读一二和三四。

  还可以怎么分?同桌之间练一练。

  哇啦哇啦,教室里一片热闹。

  我走到童斌旁边,他一人坐,没同桌,我把他叫到讲台前,轻轻问他,你觉得可以怎么分工读?他说,王禹刚才说—— 我打断他,别管王禹怎么说,你得有自己的想法,你觉得可以怎么读?他接着说,可以你读一四,我读二三。我说,这还是跟刚才的差不多,咱们得来点新鲜的,你看,它每个分句都比较长,分成了前半句和后半句,你看—— 我故意看他等着,他说,哦,对了,可以一人读前半句,一人读后半句。这个与刚才的都不一样了,咱们来练习一下。我和他练读了一遍就够了,因为咱俩都是高手.

  读得差不多了,有人已经举手了。选了两桌,读得都不错。

  第三桌刘颖和吴上宇,分工方法与我们一样,童斌一听就笑了。

  还有谁与他们一样?

  景国伟和张颖又站起来了,读。

  我刚才和童斌也是这样分工的,呵呵,君子所见略同呀。童斌,咱们稍稍变化一下,也来展示一下,稍稍变化一下明白吗?我对他笑笑,他点点头走上前。

  坐好了,高手要朗读了,机会难得,免费欣赏,仔细听了。

  一三前半句、二四后半句他读,剩余的归我。我俩读完,掌声响起。

  一起来吧。齐读。

  继续播放课件,欣赏全文。他们边看边不时发出惊叹声,哇,哇。

  你最喜欢哪个泉?

  趵突泉—— 全班声音最响。

  选你最喜欢的那个泉,读一读,想想喜欢的理由,要读好了,读不好的就是假喜欢,打假。

  又是一片哇啦哇啦。

  开始交流展示了。

  李雅倩说,我喜欢趵突泉。读。

  理由?

  因为趵突泉是七十二泉之首。

  什么叫七十二泉之首?

  就是在七十二泉中它排第一,是老大。

  哦,不简单。还有理由吗?

  池里的水很清,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嗯,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我觉得很美。

  难怪这么多人喜欢趵突泉。

  王越说,我喜欢珍珠泉。读。我觉得珍珠泉很神秘。

  哦,神秘?

  是的,好像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那些水珠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急缓,变来变去的,很有意思。

  说得好,刚才我们从图上没感觉到,因为图是静态的,不是实地拍摄,所以珍珠泉的这种动感没表现出来,但书上这段文字写得是相当精彩的: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学生接着说书上的)忽快——(忽慢)忽离——(忽合)。一齐读读这句话吧。

  谁还能再"忽"两个?

  黄煦磊,我喜欢黑虎泉,读。黑虎泉是由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水声喧腾,昼夜不息,我觉得很有气势。

  这是黑虎泉的特点了。

  五龙潭没人喜欢了?这一段写得简单,我就知道喜欢它的人不多。

  有几人举手了,童斌读了。简单说了说.

  对于这样优美的文章,要不要背呢?

  要——大家轻轻地发出心底的声音。

  我的反思:

  因为直到上课前,还有五名学生8、9两课,还没会背,国庆节就布置了,怕背书呀。这一节课上得非常流畅,一课时基本结束,第二课时就可以完成课堂作业,拓展阅读。主要的原因是预习得很充分,学生基本都能达到熟读成诵,所以在读准读通方面基本不需要花什么时间。这节课,前面第一段如果再紧凑一些,节奏快一点,后面正好可以留点时间进行写字,那就完整了。

  课间在办公室,谈到学生预习背书,有老师认为没讲之前背书,学生背起来很难,因为完全不懂,就靠死记硬背。这也是实情,可能等我儿子上学了,我会有更切身的感受。从理论上分析,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让他们背一篇文章,应该是不费力的,我记得自己上师范时,为了应付考试,明天考生物,今天晚上能把整本书基本背下来,只要定下心来,专心去背,一段一段地背,再连起来,反复几次,背书并不难,但是那些不专心的学生就难了,因为他分神呀,像我班这五个学生,其中有三个可以说头脑非常好,但就是定不住神,真正让他们捺下性子,一定能背好。

  如果说因为没有学,背起来很难,那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遍当然难,生字还没扫除,多读就好了,学习了之后背,那也是多读的结果呀,而且在教师讲之前自己多读,反而自己思考的东西多一些,受教师限制得少一些。一开始这样做可能难,不适应,习惯了,语感会越来越好了,背书也会越来越快,脑子就跟刀一样越磨越快。之前背书困难的,之后背书也不会比别人顺畅吧,讲完课文了,连读准字音、读能句子都做不到的也不少呀。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94563129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