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红尘戏语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精选4篇)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33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话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

  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

  一、铺垫迁移

  (投影出示)在美丽的沙滩上,有两只海龟正在争吵,它们都说自己的年龄大(出示两只海龟,背部分别写着数:8和13)。一只8岁,一只13岁。请你们来帮助它们比一比,到底是哪只小海龟的年龄大。可以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8<13)你是怎么比出它们的大小?(一位数<两位数)

  这时沙滩上又爬来一只3l岁的海龟,它和13岁的海龟比,哪只海龟的年龄大?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13<31)。你是怎么比出它们的大小?(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l比3小,所以13<31)。

  小结:比较海龟的年龄,其实就是要我们比较数的大小。(出示课题)

  [说明:从比较海龟的年龄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实际作用,引起学生认知上的注意,既体现了生活中数学化的思想,又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衔接和孕伏。]

  二、新课教学

  (一)根据位数分类

  出示挂图:

  1.这些数很大,谁会读?

  2.这些数字王国里的小伙伴们按位数的多少,可以分成哪几类?(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这样我们就把小伙伴们分成了三类。谁能到三位数的家里做客?(965、638、695)。四位数的家里欢迎谁来做客?(123、5640、8790、7001、7O10)只剩下谁到五位数家里?(10000)

  I说明:美丽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学生。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分类,为学习例11(l)在思路和知识上做了铺垫。]

  (二)教学例11(1)

  1.现在数字王国将要举行一场激烈的比大小的擂台赛。数字王国的国王要请各位同学当小裁判,你们可要仔细看,仔细想。首先第一位出场的是(停顿,略带神秘感)四位数家里的1230(板书)和三位数家里的965(板书)比大小,请小裁判们根据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来推测出这两位选手的比赛结果。谁愿意宣布比赛结果。(1230>965)大家都是一流的裁判。现在要请裁判们说说为什么1230大,965小?

  指导学生观察123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超过一千;而965是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一千,所以1230>965。

  这下四位数可高兴了。你们猜猜看,如果刚才上场的不是三位数,而是五位数与四位数比大小,四位数能赢得了吗?为什么?

  2.反馈练习(打手势判断: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

  765○2456 1001○999 123○96

  (1)引入思考:看到这些练习,你们想说些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情绪热烈、大胆发言、各抒已见。)

  (2)教师把握火候,启发思考: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什么?

  3.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说明:采用学生当小裁判,比出不同数位数的大小的形式,使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运用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推导出不同数位的数应怎样比大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例11(2)

  1.第一场擂台赛,三位数与四位数展开了较量,四位数仗着自己的位数多取得了胜利。第二场比赛就要开始了,选手是四位数中的5640和8790。(板书)现在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谁大谁小?(5640<8790)裁判,说说你为什么认为8790大?(5640有5个千,8790有8个千,5个千比8个千小,所以5640<8790)这个裁判当得好!

  2.反馈练习。

  4532○3279 1999○6007 698○703

  从擂台赛的第二场较量与反馈练习中你又明白了什么?

  3.小结:相同数位的数比大小,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大。

  (四)教学例11(3)

  l.数字王国的小伙伴人人都想比个高低,擂台赛越来越热闹,国王为了奖励选手,特别运来了两卡车的汽水[出示11(3)的汽车图片]。一辆卡车运来3864瓶(板书),另一辆运来(3529瓶)(板书)。大家看哪辆车运得汽水多?请一个同学说。(3864多,3529少)

  赞同他的意见的请举手。这么多人都支持你,你能说说为什么认为3864大呢?

  (学生愕然,同学们马上投入思考,举手者廖廖无几。)

  引导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派代表发言。(它们最高位上的数都相同,就比百位,8百大于5百,所以3864>352)谁还想说?

  看了擂台赛,你能总结经验,说说相同数位的数,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该怎样比?

  2.现在,你能替四位数家里所有客人(出示新授时挂图中的四位数〕按从小倒大的顺序排队吗?(1230<5640<7001<8790)

  这个队排得可好啦!说说你是怎么排队的?怎样想就能很快找到最小的数。

  3.小结: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

  [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认真思考、自行探究、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教师适时点拨,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搭桥引路,让学生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已是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

  三、巩固练习

  下面请同学翻开教材第34页,让我们继续为数字王国当裁判。

  1.完成练习九第1、2两题。

  2.操作学具。

  现在我们来动手操作拿出学具1、2、3三张数字卡片,用这些卡片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把这些三位数写在本子上,看谁写得多,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好。

  [说明:练习题设计,形式活泼、富有弹性,诱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因材施教。用操作学具设置开放性习题,既使学生思维辐射到与同题相关的知识点上,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的意识。]

  3.游戏。

  下面我们要做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位同学手中拿一张数字卡片、如图。

  请你们四位互相帮忙,互相合作,按照老师的要求,很快坐到合适的座位上,组成一个数。

  (1)先请一组女生代表队。

  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比5000小的数;再组成一个比5000小的数。

  顺利通过,让我们用掌声祝贺她们!

  (2)再请一组男生代表队上台来做这个游戏。

  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比3000大的数;再组成一个比3000大的数。

  这四位同学同样也表现得很出色!

  [说明:找座位的游戏,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四人一组,默契合作,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了发挥智能的机会,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有时要比较的数数位不同,有时数位相同)不同数位的数怎么比,相同数位的数又怎么比。

  [说明:本课老师应用已有“百以内数大小的比较”知识为上位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说理概括、操作等多种形式,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广开自我探究、自我获取的渠道。变“教师讲授”为“研究交流”,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群言堂”,正确地处理了教与不教的关系,使之和谐统一。以恰如其分的不教而胜于教,有利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中,教师以成功教育的思想为指导,面向全体,采用了情感激励,评价成功激励的方法,增进师生的感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探索知识的兴趣。

  这节课以数字王国摆擂台比大小,学生当裁判的形式,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用富有童话色彩的拟人手法,使本来十分枯燥的陈述变得妙趣横生。学生情绪激昂,不知不觉地在轻松、偷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整节课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乐中求学、学中求乐、和谐发展的良好效果,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页的例题、“试一试”,第21~2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比较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一方面他们在以前学习百以内数时都比较过数的大小;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多次接触甚至亲自解决过这样的问题。教材没有总结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例题比较的两个数的位数相同,但最高位(百位)上的数不同。“试一试”中比较的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最高位(百位)上的数也相同,但十位上的数不同。都是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

  “想想做做”第1~4题主要是配合例题,练习数的大小的比较。其中第1题借助计数器来比较,更加形象直观,有助于进一步体会数的大小,也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数值不相同”,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第4题则借助数轴来比较,也有一定的开放性,能让学生体会数数与比较数的大小的关系。

  [教学目标 ]

  1.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

  一、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谈话:你们都到商店里买过东西吧!在购买商品时,你们会想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到价格问题、质量问题。如果是同一种商品,你们会在哪家商场购买呢?

  (2)谈话:每逢中小学开学之际,复读机便成为学生学习用品市场的一大热点。各大商场也纷纷打起了价格战。

  下面是新街口百货商店和中央商场金正815型复读机的定价。如果你想买一台这样的复读机,你会选择在哪家商场购买?为什么?

  型号

  商  场

  新街口百货

  中央

  金正851

  209元

  198元

  (3)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①我会选择中央商场,因为198元比209元便宜。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中央商场便宜的?

  ②我会选择中央商场,因为在这家商场里金正815型复读机的价格是一百多元,而在新街口百货的价格是两百多元。

  ③我也选择中央商场。因为它的价格不到两百元,而新街口百货的价格超过了两百元,所以我选择中央商场。

  ④我也选择中央商场。因为209大于198。

  (4)提问:你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比较的结果吗?学生可能会回答:

  ①209>198

  ②198<209

  [评: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购物。本课用现实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激发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启发学生用数学符号表达两数比较结果,让学生感受符号化思想。]

  2.教学“试一试”。

  出示

  型号

  商  场

  新街口百货

  中央

  步步高W001

  439元

  488元

  (1)指名读价格。

  (2)提问:你会去哪个商场购买?为什么?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在班内汇报交流。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学生可能会回答:

  ①我选择新街口百货。因为它比中央商场便宜。

  ②我选择新街口百货。因为虽然都是四百多元,但是新街口百货的价格是四百三十几元,而中央商场的价格是四百八十几元。

  ③我选择新街口百货。因为439小于488。

  (4)让学生用符号表示。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比较。

  (1)提问:上面两题在比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讨论后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

  第一题只要比两个数百位上的数字,第二题两个数百位上的数字相同,还要比它们十位上的数字。

  (2)提问:在比较千以内的两个数的大小时还可能有什么情况?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在小组里讨论后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

  ①还可能有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个位不同的,并举出两个具体的数。教师出示:

  型号

  商  场

  新街口百货

  中央

  苏宁电器

  万信WT761

  223元

  215元

  218

  比较中央商场和苏宁电器商场的价格。

  ②还有两个数的位数不同,只要比较位数就可以了,如999<1000。

  教师再出示两三道这样的题让学生判断。

  [评:对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在这里是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因此,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比较千以内的两个数的大小时还可能有什么情况?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用实例来说明。]

  二、巩固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书上先填写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较数的大小。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

  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

  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一说最后两题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地在“          ”中填数。

  (2)共同订正在数轴下面方框里填写的数。

  提问:这两个数轴下面的数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框里,你填写的是哪三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你们填的数相同吗?如果不同,那么谁填对了?理由是什么?

  在小组内订正并交流,体会答案的多样性。

  三、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是用什么方法掌握的?在日常生活里你解决过类似的问题吗?以后你还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总评]

  本节课教材上的例题是杉树苗312棵、松树苗285棵。“杉树苗和松树苗比,哪一种多?”城市的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对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感受,而每人都有去商店购物的经验,因此,选用了购物时经常碰到的价格问题来作为例题,学生有解决的需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学生在认识百以内的数时已初步掌握了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完全有可能迁移到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中来,所以教师本节课始终将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教师选取生活中的购物实例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台,还可以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也让学生深刻地明白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道理。

  (江苏省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曾涛  金书)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篇3

  年 级 二 年 级 课 题 5.比较数的大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正确掌握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3、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1、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初步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创新目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字解释一些现象。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细心检查的习惯。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设计的。为了更清楚的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着重使学生理解所比较的数,从数位上表示的几千、几百、上进行比较。 (二)学生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在教学前,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旧知识进行复习,如:数的组成,数位顺序,三位数的读写法等等,分散难点。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确定五点

  重  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难  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创新点: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自己获取知识。

  德育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空白点:学生如何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   具自制的卡片主要技术激发创造性思考、启发引导技术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一定读过很多的书,你能说出你读过的书的名字吗? 2、如果有学生说出《一千零一夜》和《365夜故事》教师可问:在刚才大家说的书中,有这样两个数字,请说出它们的组成。你知道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吗? 1、 学生思考后,指名说出。 1、学生很有可能说出谁大谁小的。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数位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2)数位相同数的大小比较。 1、学生看书自学。 2、小组讨论,比较方法。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比较数的大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讨论明确: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带有数字的资料进行比较。如:南京长江铁路桥长和公路桥长、长江与黄河的长度、人造地球卫星和月亮每秒运行速度的比较等等。使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进而加深理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谈谈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2、在学习数学方面你还有哪些新的期望? 3、这节课的学习给没给你带来新的问题? 学生自由谈 六、研究性作业: 1、试着通过你自己的努力解决你刚才提出来的新问题。 2、将收集的资料写在十个一上。     3、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与收获?可以继续收集有关的资料进行研究。 预习下一节的内容,可以试着进行自学。 板书设计: 万 以 内 数 的 大 小 比 较    例11:          数位不同:1230﹥965哪个数位多,哪个数就大。 比较数           的大小             5640﹤8970从高位比起,最高位上大的数就大。 数位相同:          3864﹥3529最高位相同就比下一位,百位上的数大的 那个数就大,如果百位上的数相同,就 看十位、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篇4

  在教学本册《数的比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品的多少,能用20以内的数序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并已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序(当然中重度除外),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此刻,我反思的是这其中的第一个环节,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以前学习“多和少”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进行比较。现在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而且要用“>”、“<”来表示,是一种感知上的过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想要过渡得好的关键还是旧知识的迁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和已学的知识衔接起来。

  遵循“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我在导入过程中,用了很多实物来演示,让学生说说哪些多哪些少,凭直观观察,就一些中重度的学生也能看出,哪些多哪些少。有了这样的过渡,学生的已有知识又唤回来了,但目的是不仅仅停留在原有认知上,而要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例1是通过比较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引出两种数量相等。出示例图时,学生都在数是几个,结果我没问多少个,我问:“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轻度的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一样多,都是四个。中重度的学生也紧跟的说出是一样。这对于他们来讲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环节。所以我也没有浪费很多时间去讲解,只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表示两个数相等用等号“=”,如4等于4,写作4=4,读作4等于4。之后,也举了很多例子,再说明几遍。

  等到学生基本掌握之后,我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教学例2,认识“>”、“<”。过渡时,我设置疑问,问:“两数相等用等于号,不一样了,用什么符号表示呢?”紧接着,我出示例2图,小鸡和小鸭、三角形和圆形。学生忙着数数,我让他们先不用急着数,用眼睛看看,哪些多,哪些少,这样学生很快就回答是小鸡、圆形多,小鸭、三角形少。为达到教学目标,我进一步讲解:“这就说明他们之间有多有少,不是相等的。那么相等用等于号,不相等用什么呢?不等号有两种-----大于号和小于号。”接着我让学生数数,数后我板书。在我板书后,学生这下都蒙了,不认识这两个符号,不懂得应该怎么样读。借例题我进行一番讲解:小鸡5只,小鸭3只,5只比3只多,所以5比3大,写作5 >3。三角形5个,圆形6个,5个比6个少,所以5比6小,写作5<6。讲解完后又带领学生读了几遍。为了让学生记住两个不等号的读法,我又向学生说明:主要看左边,把大于号小于号看成口,左边张大嘴就是大于号,闭着嘴就是小于号。读式子的时候,我指着左边,让学生反复的练习,最后基本能分清楚大于号和小于号了。在分清楚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课堂游戏,我教他们用手势语来判断大于号和小于号。(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然后出示1到9九张卡片,发给九位学生,告诉同学,这九位是数字王国成员中不可少的,他们现在要进行比赛,比比谁的年龄大。你们用手势语来表示,老师分别请两位学生上来,下面的同学纷纷举起手势,刚刚开始可以说是手无足措,都乱了,后来才慢慢适应了。这节课就在游戏中结束了。

  目的是基本达到了,轻度学生基本掌握,中度学生初步掌握,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戏这一环节,学生的情绪激昂,他们可能注重的是游戏本身的趣味,而忽视了活动能给他们所带来的认识。还有鼓励做得太少,虽然知道有些学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应该给与表扬,至少参与其中了,不能给予忽视。这节课突出的瑕庇是玩与学的结合不是那么的理想。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有突破的。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92556129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