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甜生软语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微信扫码分享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通用17篇)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1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①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①生字新词。②重点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读顺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①谈话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②悬疑读文:读课文题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带疑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自主识字。

  a.提示学生利用窍门,读准字音。找出难读难写的字,研究特点。

  b.同桌交流,相互识认。

  c.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难认难写的字,并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法,落实识与写)

  (二)读课文

  a.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中点拨学生在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或与同学合作读。

  b.交流练读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自然段读,相互推荐读,老师注意给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机会。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求其他人认真倾听,读完后由学生自己有重点地点评。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词句,教师要让学生读到位。

  整体感知。说说初读课文的印象或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再让其组织语言来说。尊重学生自己初步的读书感受和见解。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认识字词,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探读课文,读出自我发现

  ①自主探读: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读出重点,读出感情,与作者情感共鸣。提示学生联系课后连接语提示的内容读课文。

  ②心声吐露:

  a.与同桌相互交流;

  b.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读书体会。教师做要点板书。

  (设计意图:资助交流自己的看法,不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口语表达的能力。)

  (四)精读课文

  ①着眼学生感悟,抓点精读。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内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问学生有什么问题)

  a.学生提问并品读:为什么说“似乎在侦察”?(是“我”见到幼龟的动作后的猜测,但并不了解真的是这样)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突然”“啄”“拉”)向导怎么做?

  b.学生提问并品读:向导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面对的是“焦急”、是责怪──“不能见死不救”、情况十分紧急)

  c.理解“自然之道”并导读(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延迟评价,从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导入故事发展的相关内容),那么,“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愚在哪儿?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a. 学生读书,抓词抓句感受当时的事态。

  b.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要经过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它们可能会想什么?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可结合先前的“颓丧”体会)它们又会想些什么?

  a.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体会向导“悲叹”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②着眼学生体验。

  a.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本文经典句子,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对本文的主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所收获。)

  (五)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①导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②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拿出活动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选定组长,搞好分工,排好时间,并作好相关记载──可以以日记、活动报告、行动纪实等形式反映)

  ③学生分组行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结合后续的学习内容进行)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2

  一、教学目标:

  1、围绕着“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一中心句,从“愚在哪里”,“蠢在哪里”,“痛在哪里”,“悔在哪里”,“悟在哪里”这几个版块进行教学。

  2、以绿龟的命运为主线索,紧紧联系“我和同伴”及“向导”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进而发展到震惊与后悔;“向导”由心平气和进而发展到发出十分难过的悲叹。

  基于以上认识,制定了以

  3、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不前,愚不可及、颓丧”等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5、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猜测“自然之道”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

  2、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道路?道理?道德?学生发表认识,教师不置可否)

  (二)初读课文,感知“自然之道”

  1、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释义

  从同学们的表情,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

  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

  筑巢孵化:这个新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响彻云霄:这个“彻”字可不要读成“切”音

  3、现在请你说说“自然之道”的意思

  学生发言预测:

  也许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也许是海龟有自己的办法,我们不用多加干涉

  也许是每一种生命都要经历的,这是海龟无法躲得过的劫难

  (三)切己体察,揣摩“自然之道”

  1、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先自读3-4自然段。

  2、当你置身于岛上,看到嘲鸫啄食海龟这一幕,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难受,着急,紧张)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

  4、出示画面及文字研读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5、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突然”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

  “啄”

  “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

  你们说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它这么担心有没有必要啊?(理解嘲鸫的凶狠)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

  6、感情朗读人物的不同反应

  (1)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2)“‘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他们会怎样话劝求向导的呢?

  (3)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

  7、推演自然情境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嘲鸫和幼龟之间的故事将如何发展?请你根据课文的有关语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描述你想像的情景。

  (四)谈话总结,感慨“自然之道”

  是啊,多么智慧,多么勇敢的海龟,本来它们可以顺利地实现入海计划,可是由于我们的出现,我们的干涉,这一巢的幼龟就完全改变了命运。我们下节课再去面对我们不忍面对的惨状。

  (五)直面惨状,感同“自然之道”

  师: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由于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爬了出来,成了食肉鸟的美餐。看到这番情景,我们的心情怎样?又是怎么做的呢?

  1、请同学们结合插图,读读7至8自然段,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划出来。

  ⑴ 生划词语。

  ⑵ 交流: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⑶ 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这些幼龟──赶紧、迅速、气喘吁吁)

  ⑷ 朗读体会:(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体会“欢乐”“悲叹”等词语的意义:

  (1)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若不是因为我们的错误决策,幼龟们就不会白白送死了。)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比较句子:

  ⑴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⑵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你读出了什么不同?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叹?(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六)抒发心声,内化“自然之道”

  1、感情朗读

  如此的愚不可及,造成了惨痛的结局。这3个自然希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复杂的感情。好好读读,读出我们的悔恨、痛苦

  2、此时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你现在对“自然之道”有更深的了解了吗?你想给人类怎样的忠告?

  (学生自由发言,中心意思是我们不应是认识自然之道,更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 

  3.学习词语 

  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争先恐后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同学们,这些词语中要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三、学习“救幼龟” 

  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3.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 焦急 

  (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5至8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指名读——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全班读 

  五、小争辩。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读 

  ②这句放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赞同               反方:反对 

  六、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 

  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板书:            

  自然之道 

  游人:紧张 焦急——震惊 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救”       害! 

  [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 

  一、成功。 

  我觉得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自由辩论。联系上下文,谈谈对向导的看法。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时间非常充分。学生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上出现了争辩的场面。有的同学认为向导做的对。以此来让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的同学说向导做的不对。不能以牺牲几十只幼龟的生命为代价来让人们觉醒。还有的同学认为向导的做法既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 

  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二、遗憾。 

  一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师精心为学生搭建的可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平台。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或者说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这是我在这节课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过观察估算了一下,在这节课中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呢?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 

  二是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这节课中,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教师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 

  三是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进取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评价犹如催生剂,给学生以力量,给学生以风貌,给学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我明于心而未能明于行。 

  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矫正自我,改进教学,使教学日臻完善。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4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当中,年轻的陈老师突发奇想,将一个完整的文本横刀立截,一分为二。执教的内容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且看陈老师的教学现场:

  陈老师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她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在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1、出示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的句子,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语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哩。

  生2:我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

  生3:向导在我们的指责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学生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都在为我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学生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陈老师见时机已经成熟,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陈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孩子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5、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注意到了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触目惊心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残不忍睹啊!我们错了,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啊!

  6、师:是啊!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读读这3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7、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听课老师都以为这是一节毫无争议的“优质”课了,却不想风波乍起,这节课在评委组中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

  观点一:语文之道不能抛弃。

  这节课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我们在实践新课标时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母语教育几十年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这节课违背了“语文之道”!语文之“道”是什么?语文之道就是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这堂课把文本拦腰一刀,分二次呈现文本,这是肢解了文本,腰斩了文本,先从“部分”入手,没有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文本,一个整体感知,这是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的。

  观点二: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但不是最终目标,语文教学要深入感悟文本。

  陈老师“创意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最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情感为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入情—悟情—动情—表情,应该说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之路。这里的“情”,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情”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从语文的本体来说, “情”更多的是语文教学的“桥梁”和“媒介”,是组织教学的手段和策略。入情、动情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亲近文字,抓住细节,深入的感悟文本,体悟文字的脉搏,决不是那种肤浅的“你说我说”的感动。

  观点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如果按照常规教法,让学生先整体感知,通读文本,学生就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整个故事的变化和结局,就会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的情感就会波澜不惊,对于“自然之道” 的内涵理解也是泛泛而谈。就好像你已经知道了电视剧的大结局后,你对情节的曲折发展的关注就兴味寡然了。而陈老师能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了“不完满阅读对话文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创造性地重组,二次呈现教材,给学生带来的是巨大的“情感冲击波”和“视觉震憾力”。学生主动地去填补、完善、建构,激活原本凝固的文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内涵,并且这种道理的悟得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参与的,更显得刻骨铭心。一堂课好不好,发展是硬道理!

  并且这样做并没有破坏文本的整体性,并没有违背“语文之道”,因为最后的教学还是回归整体,前后映照,只是文本呈现的时间、呈现的手段、呈现的方式有所了,哪能上纲上线到方向性的错误呢?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5

  【设计理念】

  这三个自然段的教学我是抓住两条线进行切入,一条是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各自情感。让学生在词语归类中明确文中各个角色的态度,并亲自演读,体会心情,并由此归结出疑问,为什么各自所持态度会有如此反差,进而引出第二条主线,抓住两个关键句子(①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②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过学生的自独自悟和相互交流初步理解“自然之道”,因我们对自然之道的无知,好心却办了蠢事。

  【设计目标】

  1、情感朗读,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初步理解自然之道。

  【设计过程】

  一、出示词语归类题目

  探出 欲出又止 突然 啄 焦急 紧张 冷淡 极不情愿 鱼贯而出

  结伴而出 侦察 踌躇不前 若无其事 争先恐后 拉到

  幼龟──(探出 欲出又止 侦察 踌躇不前 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 结伴而出)

  我们──(焦急 紧张)

  向导──(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 )

  嘲鸫──(突然 啄 拉到 )

  1、读课文3~5自然段,请找一找上述词语并归类:

  ⑴ 学生交流汇报,找出相应句子完成上述归类。

  ⑵ 生自由挑选句子(可以是“幼龟”“我们”“向导”“嘲鸫”的相关句子)朗读,自读自悟,体会以上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情。

  ⑶ 生返回表演朗读上述分类词语,(可男女读,分组读,个别比赛读)师指导评价(幼龟:表演理解起先小绿龟的机警、谨慎,后来感受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后的心情。我们:当幼龟遭到袭击时紧张担心的心情。向导:冷淡,与我们形成强烈的对比。嘲鸫:看到美食,急切捕猎的心情)

  2,再次朗读3~5自然段,提出疑问:

  ⑴ 为什么向导的态度那么冷淡、极不情愿,并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与我们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

  ① 自读自悟,初步感受“自然之道”,幼龟出巢侦察,嘲鸫捕食是自然之道,向导的冷淡若无其事也是出于自然之道,幼龟得到争先恐后,鱼贯而出是因为得到了错误的信心,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

  ② 各生交流,初步理解。

  ⑵ 我们干了怎样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① 读文交流,同桌互说。

  ② 全班交流(有了以上基础,生基本能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出于对小幼龟的同情,我们却违背的自然之道……)

  3、再次朗读3~5段,体会各种情感,感悟“自然之道”。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6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

  抄写:①生字新词。

  ②两组要比较的句子。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①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③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④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 “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提问: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9课《自然之道》,道就是道理、规律。自然之道就是自然规律。

  二、情感入手,研读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主要讲了两组人物,﹙一组是我和同伴,另一组是向导。)文中,人物情感变化是整件事情发展的一个线索,这节课,就让我们紧抓这一感情线索,一起感受“自然之道”。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找一找两组人物情感变化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

  1. 说说“我”和同伴感情变化的句子或词语。

  这种情感是什么?(生:焦急)<板书>

  我和同伴的情感为什么一开始是焦急的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谁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2-3人]

  2. 是呀,看到这一幕我们怎能不焦急呢?于是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可向导呢?他也同样着急吗?

  不着急,向导的态度是若无其事的。(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指名读:那你就来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师:那么,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向导是生物学家。

  3. 正因为这样向导才如此冷淡,如果你们是游客里的其中一员,面对向导这样的回答,你会怎么想?

  学生自由发挥。(不满意,不理解。)

  正因为他们这么想,所以他们才会发出一片呼喊: 不能见死不救

  4.向导听到游客们如此强烈的呼声,他还是那样若无其事吗?(出示:向导极不情愿地……)

  小龟获救了,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此时我和同伴的心情应该是……高兴,放松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让大家极为“震惊”。发生了什么事让大家震惊了?请你们速读下面的课文,找一找“我和同伴”震惊的原因吧。

  生:自由读文

  5.谁先来读读课文,告诉同学们发生了什么事让大家震惊了?

  生:读文,相互补充。

  幼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原来那只先出来的幼龟,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此时巢中的幼龟得到了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如果你们就是巢中的小龟,你们会怎么想?

  自由畅想。

  带着一份向往,一份期盼,海龟们结伴出巢了……(出示出巢的三句话,指名读。)

  生:鱼贯而出。

  生: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生:成千上百的幼龟结队而出。

  6.你们看!它们就这样浩浩荡荡地奔赴大海,成了黄昏海岛一道亮丽的风景(出示课件)。……可就在这时,天空中出现了几十只食肉鸟,小龟们,此时你们是怎么想的?

  小龟们一定不会想到是这些善良的人们害了他们。此时我们已经明白了我们的做法是多么愚不可及,一切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我门真是后悔不已。抬头仰望天空,叹道:“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7.同学们,我们再开看看沙滩上这一惨不忍睹的景象。

  (点击课件,出示三句话,配乐读“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 )此时,向导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到这句话了吗?

  出示:向导一边发出悲叹……向导为何发出如此悲叹的声音呢?

  (屏幕出示:比较悲叹和叹息)

  9.小结:

  师:向导的悲叹,我和同伴的懊悔,源自于我们违反了对自然规律的遵循。看来,了解幼龟的生活习性,我们才不会好心办坏事。

  附加题: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多不多?你来举一举。

  三、揭示主题,体会内涵。

  1.现在请你再来说说你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吧。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遵循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保护;违背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伤害。

  2.要想不违背自然之道,怎么办?

  大自然的自然规律还有很多,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多了解自然规律,多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四、课内延伸,布置作业。

  必做题:

  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选做题: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给文章加上一句什么样的结尾,给人们以启示?

  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我”和同伴 向导

  焦急→震惊→悔恨 若无其事→极不情愿→悲叹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7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  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让学生交流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根据四年级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启示。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本篇课文讲的是关于自然界的规律,内容相对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知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我准备采用视频课件和谈话法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怎样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突出重点,精读研讨,落实词句段训练,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总结升华,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明确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本课的教学,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先了解每部分内容,再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文中描写作者和向导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采用对比、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表现出来;通过交流感受或启示,拓展延伸,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我会用课件展示海龟蛋和小海龟出壳时遇到的各种危险情景;接着,我会让学生说说:你看了这样的情景,想说些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老师用 “有一个人,亲眼目睹了刚出生的小海龟被食肉鸟咬啄的情景,他会怎么做,你们想知道吗”来导入新课,随后,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1).带着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3).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用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教读,小组读,赛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对这些同学的朗读情况作适当的评议;

  (3)指名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引导学生总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阅读,了解每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内容提要连起来想一想,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突出重点,精读研讨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    到第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和同伴”看到了什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向导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议一议:向导明知“我们”的想法和做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有什么想法?

  2.抓住向导说的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就是这样的”是怎样的?为什么向导会“若无其事”地说?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3.这句话该怎么读?

  4.从我们刚才的理解分析中,你知道“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四)交流感受,得到启发

  作者和同伴是好心办了坏事,原想救助这只可怜的小海龟,却没想到给更多的小海龟带来灾难。你们读了课文,有什么话想说吗?把你们的感受或得到的启发说给同学们听听。

  (五)巩固复习,练写生字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齐读,说说想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和字形。

  2.重点提醒同学们分辨“幻”和“幼”,提醒大家写“啄”字时不要忘了带点。

  (六)反馈质疑,了解学情

  同学们,经过学习,你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自然之道”,也懂得了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提出来,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

  (七)布置作业。

  1.练写课后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到读书笔记里。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8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从食肉鸟口中救下一只幼龟,却使龟巢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倾巢而出,导致成百上千的幼龟受到伤害。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进而引导学生保护大自然,探究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迪,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因此,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设计理念】

  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中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内容,用“先……再……然后……”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多读几遍,不懂的问题,请在书上做好记号。

  2、指名分节朗读,注意正音。重点朗读难读的句子。

  三、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小组合作学习1~4自然段。

  ⑴ 读明白了什么请说说?

  ⑵ 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讨论交流。

  ⑶ 当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食时,对此“我们”与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有关词句,完成下表。(见大屏幕)

  神态语言我们  向导  

  2、向导和“我们”为什么有完全不同的态度呢?

  3、最终向导在什么情况下救那只幼龟?

  4、表演读3、4自然段,着重全体向导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隐藏的对“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见。

  5、感悟启示:

  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示。请把你的收获告诉给大家。

  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请大家再次用心读课文,细细体味吧。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或听说过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而最终受到自然的惩罚的事例?

  例举一、两件,在班上说一说,议一议。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我们”救一只幼龟  误导众幼龟 →众幼龟被海鸟啄食

  (违反自然之道──→事与愿违)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9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课后,我和本教研组的老师一起认真进行了评课总结。静心思考,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找出这件愚不可及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抓“愚不可及的蠢事”,以“蠢,蠢事,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主线感悟情与理的冲突,以达到对自然之道不仅要认识,而且要遵循的这种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感情朗读、对比体验换位思考等过程,理解文章内容。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一、成功之处

  在这堂课的教学进程中,我曾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我”同忧、同喜、同悲、同乐。听着学生们一句句如同真实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证实了这种想象教学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实效。其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一组组鲜活的可视可感的画面,让学生的视野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语言符号。当这些活动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跳跃时,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对文章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其三,紧扣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去把握人物的感情变化,感悟自然之道。

  二、改进之处

  第一、教师在设计时,零碎的问题太多,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应该紧扣中心设疑,引发学生思考、阅读、探究、争论。第二,朗读显得单薄。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教师应运用情景渲染,示范朗读和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等手段,促使学生领悟课文情感,生成内在语,激发朗读兴趣,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读得不充分,不能透彻理解文本内容,使教学显得不厚重。第三,教师把握课堂不够灵活。刚上课不久,有一个学生提出质疑:向导明知把幼龟的侦察兵放入大海会使众多幼龟受到伤害,为什么不把它再放回龟巢呢?这个问题我只从表象向学生解答,因为刚刚学习文章,只待学习后学生有了较深的理解,再揭示其含义。因时间紧迫,学后忽略了这个问题,没有向学生揭示深意,虽然这堂课的目标可能是完成了,大部分同学也对于最后感悟的结论自己可以体会到,但总觉得学生学习不够深刻。

  今作如上反思,意在改进教学,今后我会认真研读文本,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日臻完善。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10

  这节课第一、二课时全部上完、评完、讨论完之后,我做出以下总结和反思。

  两个课时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在设计的条理上都还清楚。只是一到课堂上,现场生成的问题我没有做出恰当的处理,导致条理不清。这应该是因为经验不足和机智不够。也正是因为经验的不足我敢放手学生,总是牵着学生,希望学生按照我设计的步骤按部就班。这样越害怕就越不敢放手,越不放手,就越不会放手,岂不成了恶性循环。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这样没有魄力去尝试放手,岂不是故步自封。主任建议我多看名师的课堂实录,用他山之玉,攻我这块石头。我定听从教诲,付诸行动。

  自己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一方面,学生回答问题时,自己比学生还急,总想强学生的话,替学生说,代学生总结。其实想想就算换成我们,针对一个问题也不太可能在一时之间就组织好语言,说得头头是道,要允许学生思考。另外,存在说半句话让学生接话的现象,看似实在启发学生,其实并不是那回事。

  主任建议讲过一节课之后要从这四方面反思:有什么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怎样解决;下次遇到一类的问题怎么办。这样勤反思,勤思考,勤总结规律,才能积累经验。

  就本课第二课时,我没有抓住几个训练语言的重点,和文章的写作方法(几处对比),学生读书也不充分。其实这些训练点也都是学生理解“愚不可及”的关键,语言的训练完全也是为理解课文做准备的。训练之后必不可少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这也是学生感悟文本的一种重要途径。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我总结如下:

  1、在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个切入点时。可以设计通过改句子让学生对比,做一个语言的训练,并为学生理解“愚不可及”做铺垫。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愚蠢到极点了)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在前面再加一个“愚不可及”更是说明我们现在的后悔和自责。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2、预设和生成

  在让学生找“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时候,学生直接找到了第五自然段中的“愚不可及”的理由,我可以追问:“这是我们的做法吗?”这样学生自然的就会向前两段的做法中去找了。

  3、深挖语言训练

  学生在第四自然段中找“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可以抓住向导的“若无其事、及不情愿、冷淡”与我们的“紧张、焦急、呼喊”,两者的态度作对比,让学生充分体会我们的愚不可及。

  (1)学生找到“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2)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向导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还能从那句话看出来向导的态度你?“及不情愿、冷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3)那我和同伴看到嘲鸫在啄幼龟,企图把他拉到沙滩时,我们的态度是怎样的?“紧张、焦急、呼喊”我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4)对比:出示向导和我们的态度,对比

  请同学们对比向导和我们的态度,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有感情朗读第四段,我们来感受他们态度的不同和我们的愚不可及。

  (5)此段讲完之后,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学生读,加深理解。

  4、第五自然段

  在学生找到我们“愚不可及”的理由时,让学生读理由,加深理解。

  5、在学生学习我们的“愚不可及”带来的后果时,可训练学生想象说话:“此时我们看到这样严重的后果之后,我和同伴这些游客会想些什么?向导又会想些什么?

  6、在学习最后一段第一句时,可以在“欢乐”与“颓丧”之间,“食肉鸟”和“幼龟 ”之间,“食肉鸟的欢乐”与“我们低着头”做一个对比,突出我们的愚不可及。

  7、最后在学生说结尾启示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在那之后,每次和别人说起那件事,我都禁不住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学生就不会仅仅局限于说自然规律那些套话了,也可以就对本文的感受谈谈。

  总之,对文本首先要做到自己心里明白,才能引导学生,让学生学清楚。明白文本了,也就能容易的找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的切入点,才能在学生和学习目标之间架起最坚实的桥梁。多方面预设学生了,才能大胆放手而又不乱了阵脚。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11

  (含设计意图、教学反思、专家点评)

  概述 本单元以“自然之道”为专题,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2.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2.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框架 问题 基本问题 大自然给我们什么启示? 单元问题 1、  大自然的一切事物是怎样互相联系的? 2、  不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3、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有何意义? 内容问题 1、  侦察兵幼龟被嘲鸫啄食时,看着焦急的我们,向导为什么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  在我和“同伴”的呼喊声中,向导救了侦察兵幼龟,是做了好事吗? 3、  侦察兵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这意味着什么? 4、  救了侦察兵幼龟,为什么反而害了整个龟群? 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 一、预习。(第一课时完成) 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认真预习《自然之道》 1、标出自然段、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在我要求认识的生字上面注上拼音。 2、找出文章中的多音字,并组字。 3、把难记的生字,找出来,写在预习里。 4、把课文读通顺。家长检查评价,把孩子的表现填在评价表上。(要求:家长签名。) 5、各小组分工合作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与本组课文相关的内容。收集揭示大自然规律的资料。阅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等单位联合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查阅《科学发展观──大自然的警示和启示》并上存本班论坛展览共享资料。查阅更多的以人类对自然的探索、认识、感悟、利用为主题,以科学进步和技术发明的有趣故事及人类违反自然规律办事受到惩罚的故事。 (用评估学生需求的评价表了解学生预习中对与本课相关资料收集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情况。(第一课时完成) (一)读通课文,把握本组课文的内容。 透彻地把课文读熟,通过范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能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准确到位,对文章的感悟才能有个性。让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层层提高要求,阶梯上升,循序渐进。 (二)小组同学交流预习成果,概括出学习本组课文的阅读方法和要求。 第一步:自主读书,先好好的将课文读几遍,然后再读扫清障碍,具体要求: (1)你发现了哪些生字,你会读会写了吗? (2)你发现了哪些难懂和不好读的句子,你读顺、读懂了吗? (3)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包括问题)请批注在书上。 第二步:同桌间、师生间进行交流。 (1)两人一组,相互将课文读一遍,相互指出对方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2)交流自读时的收获:认识了哪些生字?有什么其他的发现等。  [设计意图]  本环节先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然后按照这些方法去实践,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方法的形成和巩固。在明确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顺,以便对课文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 三、互助交流。(第一课时完成) 1、同桌或者小组之间交流一下各自的收获。 2、全班性交流。 (1)你能流利的朗读吗?(师:指名学生朗读片断或朗读全文) (2)检查学生对生字掌握的情况(出示课件)。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将课文读顺是理解课文的前提,因此,本环节的训练重点仍然是引导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在此基础上整体地感知整组课文的内容。 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全班讨论本单元的基本问题。 (1)、学习小组围绕课文内容,讨论框架问题中的内容问题。 (2)、全班汇总,总结出本单元的内容问题。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注:整个过程中,用加分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自然之道》   一、温习  知“道”  1、出示课文生字新词,巩固生字新词识记情况。 幼龟   沙滩    侦察   嘲鸫   啄伤 蠢事   返回   海鸥    棒球帽  企图 欲出又止   无遮无拦   若无其事    踌躇不前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鱼贯而出   极不情愿   愚不可及   争先恐后   后悔不已    饱餐一顿 2、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争先恐后   后悔不已    饱餐一顿 我们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咬啄时,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    )从巢中(      ),我们明白自己干了一件(      )的蠢事。结果让食肉鸟(     ) ,真令人(       )。 二、精读 悟“道”。 思考:课文共写了几次救小海龟?(快速浏览课文) 写第一次救小海龟是哪些自然段?(3、4) 写第二次救小海龟是哪些自然段?(5至8) (一)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我们的焦急;向导的冷淡。(第一次救小海龟) 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用心去感悟,并把其中的内容变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1、示小海龟图,问:如果你是小海龟,你会对向导说些什么话? 2、假若是你救了这只小海龟,你现在心情怎么样? δ体会“极不情愿”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师:向导是极不情愿地救下这只小海龟的,当我们焦急地想去救小海龟的时候,向导是怎么说的? 出示句子: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出示思考题:δ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因为他是个生物学家,这样的情况见得多了,弱肉强食,他明白这是自然之道。) δ在我们不停地呼喊之中,向导是怎么做的? (1)出示句子: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2)出示句子:向导非常不愿意这样做,因为他知道: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语言, 可以用上如果……就……) 从中让学生明白冷淡背后的热情。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深入仔细地读课文,在问题的引导和疏理中理解课文。自主学习中还特别注重了开放性,给了学生一个更自主发挥的引子和空间,有利于学生阅读个性的培养。 (二)学习5至8自然段,体会我们从震惊到懊悔;向导的悲叹。(第二次救小海龟) 1、师:向导在我们的极力要求下,极不情愿地把小绿龟送到了大海。我和同伴们都以为,给了小海龟一个幸福的家。然而,我们万万没想到,救了这只小海龟,却成了一个悲剧故事的开始……让我们一起看看第二次救小海龟的内容。 2、出示自学要求: 请自由读5~8自然段,思考我们因什么而震惊,并用“~~”出相关的语句。   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学习情况。 我们震惊,是因为: (1)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2)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3)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他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4)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5)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重点讲解: 口中之食  这里的食物是什么?相关的句子) 师激情描述:斑斑点点的血迹,支离破碎的尸体,这惨不忍睹的一切让人触目惊心,还有那奄奄一息的小绿龟,正艰难地向前移动,最令人揪心的是还没有到大海就消失的一串串稚嫩的脚印。 食肉鸟:这时候,天空中食肉鸟发出欢快的叫声”。还可以是怎样的叫声?(快乐,得意,满足,刺耳) 老师引读,天空中欢快的叫声和沙滩上惨不忍睹情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4、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当时沙滩上残忍的一幕。并补充句子,练习说话。从而体会到“我们”当时看到这样悲惨一幕的心情。 在明媚的阳光下,在那金黄的沙滩上,成百上千的幼龟带着一份向往,带着一份期盼爬向大海,可是,有的______  ,有的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 5总结: 看到这一切,我们才明白: 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好心办坏事) 6、目睹这令人揪心的一幕,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地震撼,我也听见同伴那呼天喊地的叫声,从文中找到这句话。 出示句子:“天哪”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让学生不停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评价:读出我们的后悔、自责、悔恨、痛苦、内疚、悲惨。 我们只能做什么?    7、体会句子: “向导一边走一边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小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向导又是怎样说的? (2)向导救了一只小海龟,却伤害了整个龟群,他发出这样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个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如果把最后一句话的“悲叹”换成“感叹”,请你比较一下用哪个词更恰当?请大家看投影,一边读一边细细体会。 向导一边走一边感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悲叹:更能体会向导惋惜、懊悔、难过的心情。) 师:尽管我们奋力抢救小海龟,来弥补我们的过失,但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们的心情依然(       ) 学生补充(悲伤、沉痛、难过、后悔) 三、转换角色,想想说说。 当巢中幼龟得到错误信息结伴而出时.那只被向导救起的 “侦察兵”幼龟正在海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被食肉鸟尖锐的嘴巴啄食、嘶咬着……同学们,假若你就是那只“侦察兵”幼龟,你会……  “侦察兵”幼龟(       )地对嘲鸫、海鸥、鲣鸟说:“             。” “侦察兵”幼龟(       )地对“我”和同伴说:“              。” “侦察兵”幼龟(       )地对向导,说:“                。” “侦察兵”幼龟(       )地对人类说:“                 。” 四、回归整体。(欣赏视频,再次感受一下一幅幅让人震惊的画面。) 五、谈谈学习收获。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大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我们要按大自然的规律办事。如果不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2、互相评价。 反思一下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你认为本组谁最有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以评价自己) 3、总结学法。 回味一下,你是如何学习这篇课文的?对老师和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回顾性描述课文的表达顺序,以及向学生补充一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性认识。评价和学法小结,则有利于学生关注别人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板书) 9、自然之道 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否则                                   ? 六、作业设计 1、走近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阅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3、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嘲鸫和幼龟之间的故事将如何发展?请试着写一写。 五  成果展示,评出学习优的小组 (注: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习,发表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小组长把组员的意见汇总评出优秀小组。)

  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精神、理念为指引,设计了这个教学案例,并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从读中感悟文本

  我引导学生透彻地把课文读熟,通过范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入,对文本把握才能准确到位。让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层层提高要求,阶梯上升,循序渐进。

  二、给学生自我提升的空间,共拟本课的框架问题

  根据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精神,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围绕课文内容,共同讨论课文的框架问题。学生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较快,能各抒己见,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我设计了“转换角色,想想说说。”让学生,从“侦察兵”幼龟的角度来看人类。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给我们人类上过的课的确很多很多。它总是以其独有的方式使我们感受到它的奇妙与深刻。我们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探究自然,了解自然,才能真正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样,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了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了学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得高。

  学科专家点评:

  雷润霞老师设计的《自然之道》课例,注意学科资源的整合。有效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推动了课堂教学创新。授课过程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促进高级思考技巧的培养。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12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不前,愚不可及、颓丧”等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③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猜测“自然之道”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

  2.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道路?道理?道德?学生发表认识,教师不置可否)

  (二)初读课文,感知“自然之道”

  1.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释义

  从同学们的表情,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

  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

  筑巢孵化:这个新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响彻云霄:这个“彻”字可不要读成“切”音

  3.现在请你说说“自然之道”的意思

  学生发言预测:

  也许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也许是海龟有自己的办法,我们不用多加干涉

  也许是每一种生命都要经历的,这是海龟无法躲得过的劫难

  (三)切己体察,揣摩“自然之道”

  1.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先自读3-4自然段。

  2.当你置身于岛上,看到嘲鸫啄食海龟这一幕,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难受,着急,紧张)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

  4.出示画面及文字研读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5.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突然”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

  “啄”

  “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

  你们说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它这么担心有没有必要啊?(理解嘲鸫的凶狠)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

  6.感情朗读人物的不同反应

  (1)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2)“‘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他们会怎样话劝求向导的呢?

  (3)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

  7.推演自然情境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嘲鸫和幼龟之间的故事将如何发展?请你根据课文的有关语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描述你想像的情景。

  (四)谈话总结,感慨“自然之道”

  是啊,多么智慧,多么勇敢的海龟,本来它们可以顺利地实现入海计划,可是由于我们的出现,我们的干涉,这一巢的幼龟就完全改变了命运。我们下节课再去面对我们不忍面对的惨状。

  (五)直面惨状,感同“自然之道”

  师: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由于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爬了出来,成了食肉鸟的美餐。看到这番情景,我们的心情怎样?又是怎么做的呢?

  1、请同学们结合插图,读读7至8自然段,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划出来。

  ⑴ 生划词语。

  ⑵ 交流: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⑶ 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这些幼龟──赶紧、迅速、气喘吁吁)

  ⑷ 朗读体会:(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体会“欢乐”“悲叹”等词语的意义:

  ⑴ 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若不是因为我们的错误决策,幼龟们就不会白白送死了。)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比较句子:

  ⑴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⑵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你读出了什么不同?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叹?(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六)抒发心声,内化“自然之道”

  1.感情朗读

  如此的愚不可及,造成了惨痛的结局。这3个自然希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复杂的感情。好好读读,读出我们的悔恨、痛苦

  2.此时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你现在对“自然之道”有更深的了解了吗?你想给人类怎样的忠告?

  (学生自由发言,中心意思是我们不应是认识自然之道,更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13

  ①“自然之道”是不可违背的,人类对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水力等能源的过度开采和无序开采,大量的砍伐和放牧对森林和草原植被的破坏,近代工业发展造成的空气和水源的污染,还有大量的建设和垦荒使得水面和湿地不断减少,等等,这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尊重所造成的生态失衡,反过来,大自然就会以水灾,旱灾,虫灾,非典和禽流感这样的方式来报复我们,来教训我们。

  ②西北防护林建设成效,大家在新闻媒体上都有看到吧!看到郁郁葱葱的绿色,人们感到很庆幸,政府投入大把资金总算没有白花!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这种投入也许是一种破坏!花大钱一心一意办好事却把好事办坏了!据了解现在西北防护林栽种了大量得杨树!杨树的生命力的确强大!不几年就长得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可是问题就处在杨树上!杨树的蒸腾很大,她就像一台抽水机,把地下水一点一滴的往上抽,地下水不断往下降!地下水的下降不但影响整个生态而且很最终很可能导致杨树林的灭亡!而且杨树林容易发生病虫,其对杨树林有毁灭性的打击!

  ③澳大利亚本来不产兔子,1859年,好事的移民从英国带来了12只欧洲野兔,这些野兔发现自己来到了天堂:澳大利亚没有鹰,狐狸这些天敌,与兔子生态位相近的小袋鼠对它们也没有竞争能力,于是它们开始了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大量繁殖,到了1907年,兔子已遍布整块大陆,由于兔子和牛羊争夺牧草,澳大利亚的畜牧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人们想尽了办法,筑围墙,打猎,捕捉,放毒等等……兔灾仍然无法消除。

  本文中所提到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是厄瓜多尔旅游胜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的太平洋上,有“活的生物进行化博物馆”之称,被联合国定为“人类的自然财富”。

  向导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已经接近尾声,但我感觉到,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同学们很想知道的。于是,我问大家: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正如我所想的那样,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我请其中一个同学发言,李诚站了起来,问道:“向导明明知道我们这样做会使幼龟受到伤害,他为什么还要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看来,同学们对向导的这一做法很不理解,其实,迷惑的不仅是同学们,也包括我。备课时,这个问题就一直回旋在自己的脑海中,但教学参考对这一问题也并没有过多涉及,于是上网查本文作者伯罗蒙塞尔的资料,却没有得到多少有价值的内容。现在,同学们果然提出了这个问题。看来,只能引导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我问同学们: “向导是否完全预知这样做带来的严重后果?”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知道。”“真的是这样吗?”我反问他们。听到我这样问,有几个同学犹豫了。我请同学们先不忙着回答,再读读课文,仔细想一想,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都想从课文中找到答案,都认真地思考着。过了片刻,有人举起了手。我请他们发言。

  一部分同学认为,向导是预知幼龟将要受到伤害这一结果的,理由有三:

  1.课文第一句说“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既然这是一个生物学家向导,他就应该非常清楚这是一只侦察龟。如果把侦察龟直接抱到海里,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在不应该出来的时候爬向大海,结果是非常危险的。

  2.课文第四自然段,在“我们”要求向导想办法帮助幼龟时,“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如果他不知道,又为什么会若无其事地回答“自然之道”呢?他既然认为这是自然的规律,那么他肯定知道帮助幼龟的后果。

  3.在向导听到“我们”的呼喊,受到“我们”责怪后,他是“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如果他不知道后果会很严重,为什么会“极不情愿”地做这件事呢?应该和“我们”一样,高高兴兴地帮助幼龟。

  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向导并不十分清楚幼龟将要受到伤害这一结果,理由也很充分:

  1.如果向导非常清楚这样做会给幼龟带来伤害,那么,在“我们”要求他想办法帮助幼龟时,他必然会向我们解释其中的原因,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抱起小龟走向大海,那就说明他也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2.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到“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这大家也应该包括向导,说明接着发生的事情连向导也十分震惊,说明他也并不十分清楚,不然他不会感到震惊。

  3.有一个同学更细心,他在课文中发现了这个句子:“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这说明,“我和七个同伴”并不是一般的游客,而应该是一些科学家,他们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这说明对于幼龟离巢进入大海的过程,科学家并不十分清楚,所以还要做这样的工作,既然连科学家也不知道,那么,向导又怎么会知道呢?

  在同学们的讨论中,问题的答案似乎在渐渐清晰起来,很多同学同意“向导不知道后果”这一观点,讨论也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李诚并不满足,他又问道: “既然向导并不知道后果的结果,他为什么会说这是‘自然之道’呢?”教室里再次沉寂下来,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我,等着我的回答。我说:“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读书,说的也很有道理,我也比较倾向于同学们所说的,向导并不清楚这样做带来的严重后果,他也许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幼龟在离巢进入大海的过程中,是不应该受到外界干扰的。至于其中的原因,他可能并不完全知道。因此,在“我”的同伴们责怪他时,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当然,这也只是老师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确,我们下课可以再找资料求证。”

  课在铃声中结束了,但我相信,这堂课的学习还在继续。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14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 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 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 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准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 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 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

  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 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 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 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 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

  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 二 课 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 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 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 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

  的感受。

  4. 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 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 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

  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 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2. 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 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 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 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 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15

  以下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自然之道》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

  1、引入“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个故事,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同学们很快猜出这个成语是拔苗助长。我随后又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 “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又让学生听课文范读。学生听范读后再进一步读,边读边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在学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内容后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课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悟“道”: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⑴ 学习第三自然段。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相机指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体会嘲鸫的心情。范写“啄”字。

  ⑵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第一范文网=]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数十只食肉鸟因为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 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而“我和同伴们”此时心情怎样?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3、使“道”深入学生内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让学生想像,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 观,使“道”深入学生内心。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并总结:大自然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请看这是一只被圈养的老虎,管理者让它和一只牛关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处,可见这只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着名生物专家吴琦老先生在会上直言抨击了逐年兴盛的商业类“虎牛相争”、“虎鸡相斗”行为,建议政府部门尽快放虎归山。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四、说板书

  自然之道

  遵循 违背

  保护 伤害

  小海龟

  五、说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中运用了表演法、朗读法、比较法、想象、揣摩人物内心、填空等多种方法力求在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在交流讨论中,在分析比较中学生受到启示,更深入的感受到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更好地为自然服务这一思想。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表演,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目标。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16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及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朝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到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小绿龟的命运牵动着“我和同伴”及“向导”的心,也清晰的展现出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时,我采取了联系上下文、联系对比、换位思考和抓重点词等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的情感:“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进而发展到震惊与后悔;“向导”由心平气和进而发展到发出十分难过的悲叹。引导理解感悟的方法和学生理解感悟的过程,可以从下面三个教学片断中可见一斑:

  教学片段一: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 

  引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后,找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找出了“紧张”、“焦急”。

  师:此刻“我们”为什么会紧张、会焦急呢?

  师:要理解我们此刻的情感,结合上文理解。

  师:(指名读文)“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朝鸫突然飞来,他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回沙滩去”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们”之所以紧张和焦急,是因为我们为幼龟的安危担忧。

  生:说明“我们”有保护动物的善心。。。。。。

  教学片断二:采用联系对比理解感悟

  眼前发生的惨剧让大家感到很“震惊”。是怎样的惨剧呢?为什么作者不用“吃惊”而用“震惊”呢?教学环节中,我采取了采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我让学生认真看课文插图,追问学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金黄的沙滩上,有许多幼龟放心大胆地爬出巢穴,正努力奔向大海。大海里有他们日夜思念的妈妈。

  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天空中还有很多食肉鸟正铺天盖地地扑来,那些幼龟马上就要变成它们的美食了。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有只幼龟张开嘴巴,表情十分惊讶,他似乎在说:不是很安全吗?怎么会有敌人出现呢?

  生:那些幼龟似乎在叫喊:妈妈,快救我呀!我遇到敌人了@你的宝贝马上要成为敌人的美食了。。。。。。

  师:原来是这么可怕的情形啊!怪不得“我们”会“震惊”呢!。。。。。。

  教学片断三:换位思考和抓重点词方法理解感悟  

  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时,我采取换位思考和抓重点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章情感。

  生:老师,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响彻云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响彻云霄呢?

  生:那是它们叫的声音很大很大。

  生:为什么要欢乐地叫呢?

  师:是啊,如果你是那些食肉鸟,此刻你是怎么想的?

  生:啊!真爽啊!几天没吃东西了,这些幼龟真是美味啊!(生还在抹自己的嘴巴,感觉很惬意、很满足的样子)

  生:啊!这些幼龟真嫩啊!吃了它们,真算是没有白活一场啊!

  生:真过瘾啊!真好吃啊!。。。。。。

  生:谢天谢地呀!今天吃饱后,我又可以管几天了。。。。。。

  师:向导此刻为什么是“悲叹”呢?如果把“悲叹”换成“感叹”,你觉得怎样啊?

  生:不好!书上的肯定好些。

  生:我感觉到向导此刻很后悔了。他后悔自己把那只幼龟抱走。他肯定在想:我怎么这么糊涂啊!我真是徒有生物学家的虚名。

  生:“悲叹”有悲哀、伤心的意思。看到这么多的幼龟都葬身食肉鸟之腹,想到感到很伤心。。。。。。

  生:作者看到这些悲惨的情形感到很内疚。向导是个生物学家,他知道幼龟的生活规律,由于自己极不情愿地将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抱放到大海里,致使众多的幼龟遭受灭顶之灾,他不能原谅自己。。。。。。

  生:老师,“悲叹”比“感叹”更能表达出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

  生:老师,我还知道向导说的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师:好啊,请你把向导的话读给大家听。

  生:(深情朗读向导说的话)。。。。。。

  以情代读,以情代悟,悟中有法,以法促悟,学生的内心情感就会像喷涌的火山滚烫,学生的思维就会像奔涌的泉水滔滔不绝,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就会像江河奔流不息,学生就会口若悬河。和文本对话时,学生的情感、思维和语言都得到了发展,试问,学生的语文还会学不好吗?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篇1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

  2、初步了解概括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重点词语,感受自然之道的含义。

  3、通过对文本空白处的想象,使自己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手段: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道”

  1、故事导入。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领悟“道”

  (一)整体感知

  1、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生自读)

  2、请几位学生分别读每个自然段。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我们在岛上都看到什么情景了?快打开书读读课文。(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并随机板书)

  板书:嘲鸫 幼龟 救 食肉鸟 群龟

  你们能按这样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自由说)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

  1、师:我们当时究竟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使得我们那么紧张,而向导却若无其事呢?你能把描写这个情景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吗?学生读第3自然段。

  2、出示画面及文字: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出示课件1:“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自由读这段话,指名读。

  指导朗读。理解“突然”、啄、“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生:踌躇不前)小幼龟的欲出又止,小幼龟的踌躇不前完全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你们了解嘲鸫吗?它是一种异常凶猛的海鸟,有时候甚至会攻击狗这样体形庞大的动物。试想一下,弱小无助的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处境多么危险,这个场面多么令人紧张、担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自由读,指名读。

  3、师:明明面对的是同样的情景,我们和向导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呢?

  师:我和同伴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师:我们焦急万分!而向导呢?随学生回答,出示2: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师:“若无其事”什么意思?理解吗?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

  师: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是哪样的呢?结合你的体会说说。

  师: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

  师:这就是向导说的“自然之道”,在他看来,这在自然界中是很正常的,难怪他表现得若无其事,你能读出来吗?

  师:“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

  师:谁还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

  师:苦苦的哀求;发自内心的劝告;你对他进行了指责;

  师:我们怎么忍心看着这一幕发生!老师请全体女同学读同伴说的话,全体男同学来读向导说的话,请一位同学来读叙述者的话。

  4、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但在我们“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声中,向导也只能极不情愿地把幼龟抱向大海。请你体会我们和向导当时的心情,完整读读第4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5、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

  6、真实的故事结局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看看故事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7、后来故事情节发生了哪些变化?那你们能说说我们救幼龟的过程吗?出示课件3:填空: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8、师:我们就是这样救幼龟的,老师这儿还有一段话,先看看有什么不同,再读一读,你又有什么感受?出示课件4:对比句子

  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我们的向导摘下棒球帽,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9、学生说不同,说自己的体会理解。就请你们体会着我们以及向导万分焦急的心情读读这几句话吧。

  出示课件3: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10、师:你能想象出我们当时看到什么情景才使得大家如此奋力拯救这一群幼龟的呢?你想象,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情况?播放视频。画外音:幼龟从巢穴爬向大海,要经过一大段无遮无拦的沙滩,此时虽是黄昏,阳光仍很明媚,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了。你想象,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同座互相说说。谁愿意把你想象的情景描述给同学们听。(二至三名同学说说)

  11、听了他的描述,你感受到那一大群海鸟的凶猛了吗?

  师:是的,刚才同学们描述的情景都是我们和向导始料不及的,原来我们看到的是这么令人震惊的情景啊!让我们带着感受完整读读第七自然段。指名朗读

  12、即便我们如此奋力拯救幼龟,也于事无补,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此时听着食肉鸟饱食后发出欢乐的叫声,而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会想些什么呢?这时,我们有可能明白了什么?请你浏览课文。

  13、师: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这小小的幼龟,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可是我们却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说的那句话,出示课件1: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现在你对向导的话,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吗?谁来说说。就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学生自由读。

  14、师:此时看似平淡的一句话,然而是那么的意味深长!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你还了解哪些?

  四、内化“道”

  1、拓展延伸: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

  2、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老师这还有几个小故事,想听听吗?

  故事:《狼和鹿》

  五:升华“道”

  像这样的事例,其实都说明在不了解自然规律的时候,千万不能盲目行动,因为有时候违背自然规律,好心也会办坏事。大自然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自然规律,遵循自然之道。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范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458551275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