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拾贝壳》教案设计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拾贝壳》教案设计

温柔眷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拾贝壳》教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拾贝壳》教案设计(精选5篇)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拾贝壳》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能力目标:

  1.自主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贝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今天分带我们去欣赏一下海边的贝壳,谁愿意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字音自己读不准。

  2.听老师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认识的生字 ,并画出来,再读一读。

  三、读文中识字。进行闯关游戏。

  1.第一关: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2.第二关:出示字,让学生开火车式读字。

  3.第三关:加偏旁组成新字。

  四、朗读感悟课文。

  1.放退潮的录像,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你是怎样来到海边的?

  3.你们来到海边你们发现了什么?读三——五自然段。

  4.海滩上有很多石头,贝壳,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读出来吗?

  5.指名读,看看谁的贝壳最漂亮。

  6.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把你喜欢的贝壳介绍给大家。

  六、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又对又好。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拾贝壳》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体会孩子们在金山卫海滩上拾贝壳时的快乐心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广泛兴趣。

  2、正确认读9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五个汉字。

  3、积累9个词语,2个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节。

  5、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之美,学着课文中的样子,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喜欢的贝壳。

  二、教具准备:

  各种贝壳实物、各种贝壳图片、多媒体

  三、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体会孩子们在金山卫海滩上拾贝壳时的快乐心情以及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之美。

  四、教学难点:

  学着课文中的样子,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喜欢的贝壳。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训练:古诗诵读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多媒体画面:大海退潮了,潮水声、海鸥的鸣叫声,让学生进入情景,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

  2、师:退潮了,海边来了一群孩子。出示课文1、2小节。

  用兴奋、高兴的语气读这两节。范读,指名读,小组读。

  3、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吗?

  4、出示课题:拾贝壳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瞧,他们看见了什么?(多媒体演示:海滩上许多银光闪闪的贝壳。)

  在课文中找出这一节读一读。

  你们见过贝壳吗?

  2、将实物贝壳分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说说你对贝壳的感觉:(形状各异,五颜六色、里面光滑……)表扬观察仔细的同学。(注意“扇”是多音字,扇子演示扇风。)

  3、多媒体:扇贝的壳

  (你们看,这就是孩子们从海边拾回来的贝壳)

  让学生说出它的名字,说明原因。(从它的形状看出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师:课文里也写到它了,找到这一节,读一读。

  出示:看,一个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折扇,真漂亮!

  指导朗读。

  4、小声读。

  5、指名读。

  6、教师过渡:扇贝的壳 送来大海 清新的风

  大海不但为我们送来了清新的风,还为我们送来了清脆嘹亮的小喇叭声。

  7、出示螺丝壳,想一想,它像什么?

  8、出示句子:瞧,一个细长的螺丝壳,像一只张着嘴的小喇叭,真逗人喜爱!

  教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9、海滩上的贝壳使孩子们爱不释手,小声读6、7小节。体会孩子们依依不舍的心情。

  10、出示练习:选字填空

  摆 模

  我们把贝壳都( )在桌子上,大家用手(  )着五彩的贝壳。

  11、媒体出示五彩的贝壳,学着课文中的样子,选一种你喜欢的贝壳说一说。

  1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积累词语,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手的动作的词。(拾、摸、把、摆、挤、打)

  2、学习里面的生字:摸、拾

  3、读词语:贝壳、退潮、挤、喇叭、逗人喜爱、拾、手帕、摸

  (四)总结

  1、贝壳传递着海滩上美丽的故事。我们虽然没有去海边拾贝克,但这些美丽的贝壳却把我们带到了海边,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2、齐读课文。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拾贝壳》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自主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挂图、贝壳。

  【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开火车读字词卡片。

  2、激情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神秘礼物,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去摸黑色袋子中的神秘礼物)

  师:请大声告诉同学们,里面是什么?

  生:贝壳!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猜的对不对。

  (师从袋子中拿出贝壳)

  师:猜对了,是贝壳。同学们知道贝壳是在哪里拾的吗?

  生:海边 / 海滩上。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在海滩上拾贝壳吗?

  生:退潮的时候。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退潮了,海妈妈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礼物,每当这个时候,海边的孩子们就会喊着、笑着、跑着、跳着,大家一起来感受下海边孩子们的心情。

  (全班起立,配合表情动作,齐喊“退潮了!退潮了!” )

  (全班齐读一、二自然段。 )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看得出,小朋友们是真的很喜欢贝壳,那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海边拾贝壳,好吗?

  生:好!

  (板书:拾贝壳)

  师:我们一起来到了海滩上,看到了什么?

  (师出示课文挂图,生举手回答在海滩上看到了什么。 )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孩子们在海滩上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后举手回答。 )

  师:刚刚同学回答看到了卵石和贝壳,谁能补充说完整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卵石和贝壳的?

  (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

  (师解释光滑和五彩的意思)

  师:好的词汇我们一定要记入词语库,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应用进去。

  师: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个地方把贝壳当人来写了,同学们找找看,用铅笔画出来,看哪句话让你们觉得它们和我们人很象。

  (师着重分析“挤” ,学习拟人句。 )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来拾下贝壳。

  (师拿起一个扇贝的壳)

  师:啊,一个扇贝的壳,像什么?

  (生举手回答)

  师:我们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指名读,生评、师评。 )

  (学习比喻句)

  师:捧在手里,心里想到了什么?

  生:说不定是海妈妈特意留下来,给我们扇风用的呢。

  (生齐读)

  (找出多音字“扇”,了解它的两种读音,分别组词。 )

  6、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我们继续拾贝壳。啊,一个细长的螺蛳壳,像?(师引读)

  (指名读、齐读。 )

  7、读句子,学写句子。

  一个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骨扇,真漂亮啊!

  一个扇贝的壳,真漂亮啊!

  一个细长的螺丝壳,像一个张着嘴的小喇叭,真逗人喜爱呀!

  一个螺丝壳,真逗人喜爱呀!

  比较每组的两个句子,分男女读,找出你认为写得比较好的句子。

  (师出示各种形状的贝壳,让学生说像什么,学说比喻句。 )

  8、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朗读,分析装满,盛满,舍不得,让学生带着对贝壳的喜爱之情齐读。

  9、拓展

  师:孩子们,我们可以回家了吗?你想以什么方式和海妈妈告别?

  (大家先自由地说,再分别说。 )

  10、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师:我回到家,把贝壳都摆在桌子上,小作者把贝壳摆在桌子上做什么?

  生:让没去过大海边的小朋友们看。

  (师教导学生学会分享。 )

  11、做练习。

  ( )的卵石 ( )的贝壳

  ( )的螺丝壳 ( )的故事

  12、总结。

  板书设计:

  扇贝的壳 像 打开的骨扇

  13 拾贝壳 螺丝壳 像 张着嘴的小喇叭

  ……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拾贝壳》教案设计 篇4

  都处于找的角色中,他们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读读课文、想想贝壳、找找理由。

  二、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代替

  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学生朗读、探究。如: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准备好贝壳给它们起上相关的名字。想取一个合适的名字,那就得读书,而且还要认真地读,得读出文中是如何给贝壳起名字的。这样无须教师多余的讲解,学生就自然地在朗读中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体会、感悟中。而后,又让他们谈谈给贝壳取了怎样的名字?为什么要这样取呢?当学生汇报了自己满意的名字后,为了“自圆其说”必须为自己所取的名字找个合适的理由。此时,他们又进入了朗读、体会的过程。因为只有再读书,从书中找句子、找词语,并读读想想。才能把自己的理由用语言表达出来。少了教师繁琐的讲解,学生却学得更自主、更投入了,何乐而不为呢?

  三、挖掘训练点,发展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

  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段话足矣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就能点燃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促其展开丰富的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拾贝壳》教案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能认读本课8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五个汉字,尤其是“拣”的笔顺,并能掌握“提手旁”组成的汉字的书写规律——左窄右宽。

  2、能积累文中的描写贝壳的有关语句,并能背诵课文的4、5小节。

  能感受海边拾贝壳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识记8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5个汉字。

  2、积累文中的描写贝壳的有关语句,在朗读中感受海边拾贝壳的乐趣。

  教学准备:

  各种贝壳、生字卡片、小黑板、投影、录音机或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看,这是什么?(实物出示形状各异的贝壳。)

  (1)出示词语:“贝壳”

  (2)读准词语的音。

  2、你在哪里见过贝壳?

  学生介绍贝壳,师适时补充,并出示用贝壳做成的工艺品。

  3、补完整课题。

  1、学“拾”

  (1)做做“拾”的动作。

  (2)换个词。(板书:捡)

  (3)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提手旁”的字。(即时板书)

  仔细观察,凡是带有“提手旁”的汉字书写时的诀窍是什么?(左窄右宽;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手旁”。)

  2、朗读课题。《1 拾贝壳》

  说明:

  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易为直观的实物所吸引,用各种贝壳及其工艺品来激发孩子一读课文的兴趣。另外,本课的写字任务为5个汉字,其中4个字同属一个部首“提手旁”,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这里让他们集中观察的目的,一,是滚动复习,二,是观察如何写好这些字(它们书写时的特点均为“左窄右宽”),后者是主要目的。因此在课题教学中,以学习生字“拾”为突破口,将复习旧知、巩固积累、指导书写等有机的整合为一体,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海边拾贝壳是怎样的一个快乐场景啊!赶快打开书本去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根据标点,正确停顿。

  2、你们读得真认真,想亲自去看看吗?就让咱们跟随这一群孩子去金山卫海边!

  (听课文录音,看投影或看多媒体)

  3、你觉得这些孩子心情怎样?从哪儿感受到的?(动作、表情)

  (出示1、2节)这两句怎么读呢?

  从一连串的动作:“喊着、笑着、跑着、跳着”引导体会孩子的快乐心情。训练朗读。(自由读、指名挑战读、师生引读。)

  说明:

  在学生刚激发兴趣时,让学生先去读读,要求读正确。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时,再让学生边看画面,边听课文录音深入感受课文内容,孩子们欢乐之情。体会丰富的情感语言,帮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引导积累有关语段。

  (一)学习3—5节。

  1、师:我们高兴地看到了什么?赶快去读读2-5节,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

  2、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随机进行教学,以四、五小节为交流重点。)

  (1)第三节:通过句式训练,:“海滩上,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挤在在一起晒太阳,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积累词语“银光闪闪、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学习生字“挤”)

  (2)第四、五小节。

  ①学习生字“逗”。(“逗人喜爱”换词。)

  ②重点理解贝壳形状的多种多样,及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出示相对应的贝壳的样子,实物出示“打开的折扇”。

  ④比较这两节,句式相近,用词丰富。如:“看、瞧”用词很准确;想象是根据贝壳的外形展开的。

  ⑤进行朗读比赛,再背一背。

  (二)学习6、7节。

  1、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贝壳,我们……,口袋……,手帕……,还是……。我回到家,把……,大家摸着……,听我讲……。(师生共同读第六、七节。)

  2、快速记忆“拣、帕、摸”。

  (1)通过查字典,做动作理解“拣”在句中的意思是挑选。

  (2)提醒“拣”的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

  说明:

  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有利于他们认真地体会喜欢的内容。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组织课堂教学。由于这几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儿童化,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设计了形式各异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学习课文。如: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选择“拣”的义项,再做动作理解确切涵义,再写一写,加深记忆;通过句式训练积累词语;通过朗读比赛,激发兴趣,感受拾贝壳的乐趣等在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漫漫把生字记住,把课文的语言积累在心。

  四、拓展想象,模仿说话。

  1、海边的贝壳千姿百态,孩子们的口袋装满了,手帕里也盛满了,还是舍不得离开,如果当时你也在海边,你会拾一个怎样的贝壳呢?

  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4、5节,说一说。(可出示各种贝壳或图画,便于学生展开想象。)

  2、总结全文: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真想到海边去拾贝壳呀。拾起一个扇贝的壳,让它为我扇风;拾起一个细长的螺丝壳,听听它的号角声……

  说明:

  朗读、背诵的目的是会运用,因此在课堂中要积极创设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练习运用。当学生对课文的4、5小节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时,利用形象可感的实物贝壳或课文插图,让学生模仿着说一说,对促进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是很重要的。也许学生不能一下达到要求,作为老师就要去积极引导、鼓励,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

  五、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读短文。

  退潮了,孩子们来到沙滩上拾贝壳。瞧,这只像小喇叭,那只像小蜗牛,真是形态各异,惹人喜爱!

  孩子们捧着许许多多逗人喜爱的贝壳,对着大海,高声喊道:“海妈妈!您的礼物我们收到了,收到了!”

  说明:

  最后通过朗读生字组成的词,并放入一定的语境中进行复习这一环节,帮助学生记忆字音、字形、字义。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拾贝壳》教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07102125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