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无风无月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精选16篇)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材分析: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目标:

  a、知识有技能:

  1、会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蕴涵的道理。

  b、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思考、交流。鼓励学生采用富有创意、多样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习中的自主探究意识。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本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两张小村庄图片(一张变化前图片,一张变化后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让学生走进文本。

  1、出示小村庄变化前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小村庄的美景。

  师:你们想不想住在这个小村庄里呀?

  生:想

  师:可是,这个小村庄过了不久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看下一个图片。

  2、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片,让学生观看。(看后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生1:是谁使它变成这个样子的?真讨厌。

  生2:这么美的小村庄变成这个样子,真可惜!

  生3:我想知道这个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

  3、师讲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点评:教师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用两幅不同的画,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爱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角色,走进文本。

  二、自主阅读,让学生感悟文本。

  师:你们想自己读这个故事吗?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吧!试一试,怎样才能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

  (学生边读边画出生字,先读生字,在读课文)

  师:会读了吗?

  生:会了!

  师:请你读一读吧!(找一个学生读)

  师:(读完后)他读的怎样?有读错的地方没有?请小组讨论后,评一评。

  生1:“澈、湛”是翘舌音,他读的音不准。

  师:你读一读给大家听。

  生读后,师指导读着两个字的音。

  生2:“裸”读成“guǒ”

  ……

  师:想把文章读正确、通顺,应先认识生字。下面大家想办法扫清生字障碍,好不好?

  生:好

  师:(约2分钟后)认识了吗?

  生:认识了。

  师:这些拦路虎是怎样除掉的?

  生1:我用拼音的方法认识的。

  生2:郁、犁、裸、扩、栋、咆、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住的。

  生3:“澈”与水有关,所以将“辙”去掉“车”换成“氵”。

  师:你联系字义来识记字,真棒!

  (学生汇报自己识记“湛”、“哮”的方法)

  师:(出示生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合读生字)

  师:生字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流利。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课文内容)

  点评: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学习方法,变“你应该怎样读”为“我会怎样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自主认记汉字,总结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三、反复品读,体验文本。

  师: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再一次感受一下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好不好?

  生:好!

  师:(读完后)读了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

  生1: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极大地破坏。

  生2:美丽的小村庄消失的原因,就是人们没有环保意识,贪图眼前利益,致使村庄最后消失。

  生3:“谁家想盖房,水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里的两个“谁”表明这里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上山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还有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一棵一棵”表示不确定数目,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师:你真会学习,抓住字、词来理解,体会的很深刻。

  生4:我从“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句话体会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非常严重。

  ……

  师:同学们,你们体会得太好了,老师仿佛也看见了那些画面,请你们提出如何保住小村庄的建议。(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生1;我建议小村庄的人们多植树造树,保护环境。

  生2;我建议小村庄的人们爱护森林,增强环境意识。

  生3:我建议他们不要乱砍乱伐,要爱护树木,要珍惜热爱大自然。

  ……

  师:建议提的真好,你们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生1:如果我们不珍惜热爱自然,自然会对人类进行残酷的惩罚。

  生2:我们人人都要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生3:无知的人们啊!是你们毁了这美好的一切,今后请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点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品读,让学生更入情入景,学生在读中领悟到文本字、词、句的含义,理解文本蕴涵的深刻道理。通过美读淋漓尽致地挥洒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表达便悄然汇成了乐学、会学的课堂氛围,课堂便呈现出勃勃生机,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师:结合周边的环境状况,说说今后怎样做保护环境的小主人?

  (小组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点评: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想、去说、去听,更好的渗透了德育教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爱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总评: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节课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2、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揣摩、探究、品味、把握、理解、掌握。自己找正确的读课文的方法,自己自主识字,掌握识字方法;自己领悟、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过程,也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学习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学习过程】

  一、图画对比,激qing导入

  1、今天老师要把同学们带到一座小村庄里,它座落在悠远的山谷中,那里真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极了。

  2、请看图,这就是我向大家介绍的小村庄,看图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快快说出来让大家与你共同分享。

  3、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座小村庄描绘一下吗?可以不局限画面,尽情展开你们的想像。

  二、感情颂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把小村庄描绘得真美,下面我们看看书是如何描绘的呢?

  谁能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2、人们在这座美丽的小村庄里过着幸福恬静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这座小村庄里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同学们想知道吗?

  3、师:请看图,谁又能说说看了这幅图,你的心情如何?

  4、师:此时此刻我和同学们的心情是一样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无情的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边读边想,那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淹没的原因是什么呢?

  指生读。

  师:现请小组合作讨论,小村庄被洪水淹没的原因。

  5、指生说,随机指导:

  ⑴ 锋利的斧头(你读书读得很认真)

  ⑵ 谁家

  理解:谁、拎

  师:这句话充分展示了小村庄的人们没有任何约束的去乱砍乱伐的错误行为,那怎样才能读出小村庄里的人们当时那种随随便便的错误心里呢?

  6、师:谁还能把你找到原因说给大家听。

  生:

  师:你说的太好了,你能出来伐树木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看来课下你查阅了许多资料,村庄里的人们把这种乱砍乱伐的错误行为延续给了子子孙孙,长期下去小村庄的命运怎能不让人忧虑呢?学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那么你能把这给忧虑读出来吗?

  7、小村庄里的人们想做什么,可以说他们靠锋利的斧头得到的东西真是──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概括(应有尽有)

  8、村庄里的人们靠锋利的斧头过着自认为幸福的生活可是危机就在眼前,一场大雨来临了。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并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生:“没喘气”是什么意思?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替他回答?

  生:“咆哮”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他?

  生:咆哮:形容水势很猛。

  9、师:天灾人祸,使得一座美丽的小村庄发生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看课文最后的一句话,生齐读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什么都没有了你能用一词来概括吗?

  生:一无所有

  10、师: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指什么?

  生:

  师:锋利的斧头,在文中三次出现,那么它又指什么呢?

  三、小结

  师:是呀,村庄里的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应有

  尽有的东,西可是他们乱砍乱伐的错误行为最终导致他们一无所有,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种结局是对他们错误行为的惩罚。

  四、拓展延伸

  我们身边许多不良行为无时无刻地在危害着我们。学了本文,你想对小村庄里的人们说点什么?

  指生讨论。

  师生评议。

  五、高度概括、激qing呼吁

  同学们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身做起,爱大自然吧,维护好生态平衡,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教学设想】

  我讲的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乱砍乱伐,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励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垢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趣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由老师引出,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视觉思维,让学生自由去描绘,不局限画面去描述,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美丽的村庄,让学生们在幼小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使学生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品词析句、感情朗读、突破难点

  在突破重点:小村庄变化的原因时,我采用了抓重点句子来分析理解,通过反复诵读来深入体会,如“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一棵一棵砍下来” 这句中我抓住了“谁”,“拎”让学生理解到村庄里的人,毫无任何约束,乱砍乱伐的错误行为,之后,再深入去读,在读中品味。

  三、质凝问难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质凝问难,让学生当老师,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拓展延伸

  在教学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了一切都没有了,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时由学生理解到是村庄里的人们乱砍乱伐的错误行为祸及了他们自己,也同时初衷祸及到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由此想到我们生存环境。课前我让同学们关于森林砍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材料,危及我们周边的大自然环境受到了什么危害,并谈谈你的想法,同学们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真情呼吁,这一环节使学生对如何爱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有了更高的认识。

  五、不足之处

  新课程理念渗透得还不到位,有几处评价语还是不到位今后我要多听课,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以提高。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增、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读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问点什么?如 一个怎样的小村庄?

  二、对比质疑

  1、课件: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 教师板书:美丽

  2、你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具体地说说吗?

  3、看看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大家自由地读读,有注音的地方应多读一读。

  4、请学生来读第一自然段,要读出它的美。

  5、这么美的小村庄后来变了,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课件)什么都没有了。

  教师板书:什么都没有了说明:这里的“什么”不是用来提问,而是用以“任指”随便的一个什么东西、物品。教师:看了这两幅图,同学们的小脑袋里一定冒出了不少的问题,谁来说说。如: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呢?

  三、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惑,读课文

  找出小村庄消失的原因,并作好记号。

  四、分小组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五、识字写词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读音:如 澈、湛、栋、裸

  字形:葱、裸、黎

  2、指导学生写字

  六、作业

  读课文,抄写你认为含义深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如果你周围的环境正在遭到破坏,请你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广告语。

  第二课时

  一、温情回顾

  1、小村庄给你留下了哪些不能忘怀的印象。

  2、谁能把2~4自然段读得正确、流利。

  二、学文解疑

  是啊,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就这么消失了,真让人痛心。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我们来找一找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1、小组交流自己划下的句子。

  2、全班交流:(顺序不限,以理解句子为主)如:

  ⑴ 谁家想盖房子,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到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过度地被砍伐,根本无人管。这里我们可以用上“滥砍滥伐”之词一点也不过分。)

  ⑵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读时你的心情如何?)

  ⑶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不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阴影部分体会:“过度”砍伐的时间长;两个“不断”表明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从而理解了省略号的作用。三个“变成了”构成排比句,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

  思考:“一年与一年年”、“一代与一代代”、“一栋与一栋栋”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⑷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 不知卷到了何处。

  从哪里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儿”?(可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明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读这句话,你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沉重)

  请学生练习朗读这句话。

  小结:读到这里,你知道使小村庄消失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对“锋利的斧头”他们没有环保意识,贪图眼前的利益,致使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都没有了。

  三、交流启示,课外延伸

  1、这是一个叫人心酸的故事,这篇课文仅仅是相告诉我们这个悲惨的故事吗,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如:保护环境,爱护树木)

  2、想一想,我们学校周围,我们住宅周围,我们生活的城市有没有这样破坏环境的斧头?

  四、作业

  1、准备综合性学习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2、练习册中的习题。

  3、预习第8课。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4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三、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生字、生词卡片,字词练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舒适的生存环境。回想一下,第二单元都有哪些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对,我们要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1、板书:小村庄。上课前,老师先带领大家到一个小村庄看一看。(课件背景音乐)怎么样?美吗?谁能用你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这美丽的小村庄?你们说的太美了!我也说一说:早先……你们喜欢它么?

  2、现在老师再领大家到另外一个小村庄看一看,(课件背景音乐)请你把看到的画面跟大家说一说!同学们,其实,这是同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我们喜欢的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会变成现在这种可怕的样子呢?想知道答案吗?

  3、那好,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小村庄,看看它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好,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从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出你们都很想了解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不用着急,咱们先把文中的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了,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一读课文。

  2、老师发现大家读书时都很认真,那么下面这些字词你们能读准么?通过预习,你对它们有哪些了解?学生从音、义分析。

  3、大家刚才读字词时,准确、流利,那你们能不能也准确、流利把课文读出来呢?下面我们分自然段读。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其他的同学认真听一听,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围绕着这个小村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说得真好,说明这位同学认真读书并动脑思考了。大家掌声鼓励一下!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

  6、下面老师想提问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就得好好再读课文,使劲儿钻研,钻研的越透彻越好!看我的问题是:(课件问题)

  现在请再读读课文吧,动笔画出你认为重点的句子。问题想好后到小组内讨论一下。我们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

  7、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板书:村庄美丽  树木减少  土地裸露      什么都没有了这也是这篇课文的思路,谁发现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后,我们再写事儿的文章时,就可以按这种写作顺序来写。

  8、(1)小村庄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那么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哪个组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一下?

  (2)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对,乱砍滥伐造成了这个小村庄出现这种可怕的后果。其实,这也是威胁我们人类生存的一个大问题。老师课前查阅了资料:(课件)像这样的情况离我们远么?不远了!

  9、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两个问题之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我们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阅读的时间,就请你们把手中的有关书籍带来,利用中午的读书时间,和大家互相交流一下,从中找到答案!

  10、教师小结: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小村庄,这些村民们只为了满足一己之私,用手中的一把斧头砍到了树木,破坏了美好的家园!这是多么低级的错误呀!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我想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说上一句更严重的话那就是:罪有应得呀!同学们,现在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呀?如果用酸甜苦辣来说的话,是哪一种味儿呢?是呀!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就请你们通过朗读中表达你们心中的滋味吧!女生读第1自然段,男生读二,三自然段。穆玥彤读4、5自然段。

  (三)、写生字:

  1、出示这节课要会写的字,全班齐读。从字形上看,你有什么发现?

  2、教师范写。

  “葱、黎、裸、森”很多独体字,在做偏旁时,具体的形状要发生变化。

  3、学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四)字词练习:

  1、字音连线;2、形近字组词;3、加不同的偏旁组字并组词;

  4、多音字组词;5、近义词;6、反义词;7、词语搭配;

  (五)、总结全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令人遗憾,引人痛惜,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地球妈妈只有一个,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人类将别无去处,再不行动起来,最终受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从而保护我们的家园。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请课下认真思考,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六)、板书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村   庄    美  丽

  树   木    减  少            土   地    裸  露

  什 么  都  没  有

  保护大自然=保护我家园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3个生字、17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观察(第一幅)

  (2)读。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3)想。小村庄美在哪里?

  (4)议。

  (5)读。感受小村庄的美丽。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看。(第二幅)看到了什么?

  (2)读。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3)想。比较第一幅图,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议。

  四、总结设置悬念

  1、读一读:指名读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

  2、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知道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是什么意思?它指什么?

  (3)填空: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

  (4)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

  1、办一个手抄报。

  2、给地球村的村民写一封倡议书,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3、写一句广告词

  板书设计:

  7、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森林郁郁葱葱

  河水清澈见底

  天空湛蓝深远

  空气清新甜润

  锋利的斧头树木减少(房子、工具、家具......)

  土地裸露

  什么都没有了............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6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以一把斧头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本“美丽的小村庄” 的一切。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课文把小村庄的人们在山上砍树建房,制造工具和家具,用树木当柴烧等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表面上看小村庄的人们好像是得益不小,但正因为他们的这些行为,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是学习上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教学这篇课文应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同时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提高阅读能力。教学应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为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上的难点。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学生阅读起来困难不是很大,在教学中,还是以“读”为主,通过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究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学习理解、质疑探索能力都处于开发、培养阶段,他们不可能完全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到好处的发挥下才能得以真正体现,。所以,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关键之处给予点拔,把学生的思维和认识进一步引向深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设计理念和思路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首先以优美的课件展示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带学生进入一个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紧扣“读”字,采用“五步阅读法”——

  一读,疏通字词,读通课文;

  二读,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读,引导学生质疑;

  四读,突出重点,品味词句;(在这个教学步骤中,始终以“自学”为先导,立足“讨论式”,教师给予启发、重点提示­和点拨归纳,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五读,畅谈体会,深化主题。

  阅读要求明确、具体,循序渐进,学生不但由此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到了阅读课文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师:同学们,在一个幽静的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景色?有段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这个小村庄的景色,读一读。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2、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许多年以后却被一场洪水冲得无影无踪。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故事,去探寻其中的原因吧。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的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3、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三、汇报交流:

  1、认读词语:

  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造犁   裸露   扩大   一栋栋   咆哮   洪水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雨水奇多   没喘气儿

  开火车读   齐读

  2、指名回答刚才的两个问题,说出大意即可。

  四、深入文本,探究原因

  1、好,就让我们细细读课文,找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造成小村庄变化原因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

  2、学生交流: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句子,你读了后有什么想法?

  (2)、补充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引导学生从“谁家、谁家”感受人们砍树非常随意。

  (3)、引导学生抓住“拎”这个词与“拿、带”作比较,思考作者这样用词的目的:突出人们没把砍树当成一回事情,非常随心所欲。

  (4)、引导学生从“一棵一棵”体会肆意的砍伐,给森林造成的破坏。

  (5)、指导朗读。

  b、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你能说说读了这句话以后的感受吗?

  (2)、你能把省略号省略的文字说出来吗?

  (3)、指导朗读:是啊,人们只知道向森林贪婪地索取,对森林的破坏在无止境地继续,你觉得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句话比较恰当?

  c、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1)、“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直接写“还有大量的树木被人们当成柴火烧掉了”?引导学生感受这是多么大的浪费,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这是多么令人痛惜的愚蠢举动啊!

  (2)、这句话该怎么读?让学生通过思考体会到,虽然树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同时对森林造成的破坏和存在的隐患是令人担忧的。

  d、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这句话中“大雨没喘气儿”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

  (2)、学到这儿,你能告诉我小村子最终消失的原因了吗?

  是呀,正如文章结尾所说的那样——(出示句子)在这场灾难过后,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引——一栋栋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等等都没有了,包括那些曾经给人们带来好处可最终害了人们自己的锋利的斧头。

  结语:美丽的小村庄在人们勤劳的双手下诞生,最终还是在人们过度的砍伐下消失,面对那被洪水冲刷过的荒凉的土地,我想同学们肯定有许多话想说。现在请大家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在警示牌上吧!

  六、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要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自主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努力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的新观念,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中抓住主线“小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师生合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师生合作相互启发诱导,体现了一种和谐的自主探究过程,在学生找出所要说明是谁毁掉村庄的理由时,达到训练学生自主的思维能力,如: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你能说说读了这句话以后的感受吗?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站在被说话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品味,换位思考,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引导学生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乐学善思,明理悟情,谈体会说见解,不人云亦云,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从过去的重视教学结果转变到重视教学的过程。在结课时,我作了一个课文的延伸:你想对哪些乱砍乱伐的人说些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遗憾的是,由于前半节课的节奏有些缓慢,造成后面的诸多问题:朗读训练的时间不够充分,训练的面也不够广;对于小村庄消失的理由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课文结尾一段的含义也来不及讨论;学生警示牌的内容也没有当堂完成反馈……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有待我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2、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学生应在识字方面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并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3、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更有效地突破难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技能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

  2、通过“多读多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悟出课文蕴涵的道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取“激励性教学法”和“主体性教学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鼓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正确而充分地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能力的80%~90%。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了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具体体现在“我会听”、“我会读”、“我会想”、“我会写”、“我会说”五大方面。从听到说,实际上是知识的一个内化过程。会听但不一定会说,要想会说,就必须会读、会想。因此,我把这五个环节有机地揉和在一起进行训练,但每个环节又有所侧重。

  三、说教学过程

  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听入手,让学生自学自问、读通课文、初步读懂课文,为第二课时的精读、品读做好铺垫。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我会听

  课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我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声夺人:“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会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要给你们讲个故事,看看谁听得最清楚,记住了老师讲的故事!”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靠听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于三年级学生理解、概括能力有限,反馈的信息也许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但老师并不急于判断,而是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说得也不错,那怎样才能说得更好呢?”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

  2、音正形清、句顺文通——我会读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各自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和策略。”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提出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课后的拼音把它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用笔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为了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我首先从生字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由于三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我鼓励学生在课前主动识字,把学会了的字制成生字卡片,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老师只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如:平舌音“造”、翘舌音“柴”、后鼻音“洪”;笔画较复杂的字“盖、犁、黎”等。

  接着,我从课文中选出几个句子,稍做改动,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已读熟、读通课文:

  1)、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成柴烧掉了。

  2)、大雨一直下个不停。

  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斧头。

  细心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出示的句子与原文不同。“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我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再读课文。这样一来二去地读,培养了学生读书要细心、不多字、不落字、不换字,正确朗读的良好习惯,也能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做铺垫。

  新课标还指出,中年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认熟了生字、读顺了课文,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此时,学生在先前听的过程中所获取的零散的信息变得完整、清晰,也为下一步的质疑问难做准备。

  3、边读边思、质疑问难——我会想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我告诉学生不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学会边读边划边思,并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我引导他们在没有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有些问题呀,我们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就能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再请教小组同学。”而一些需要更深一步挖掘课文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则留到第二课时,通过老师引导点拨、小组讨论交流解决。

  4、会记善积、搭筑阶梯——我会写

  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本课时,我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另外设计了一个环节——我会写。

  1)、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冒”字。注意字形:上宽下窄、上扁下长,日下两横不靠边、目中两横要均匀。

  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积累词汇

  学生靠边读边想读熟了课文,对语言文字有了初步的感悟。这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如:家家都有一把锋利的斧头。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进一步为听、说、读、写服务。

  5、汇报交流、真情表达——我会说

  学生通过听听、读读、想想、写写四个环节,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并在初读中掌握了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设计了“我会说”的环节,说说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环保的资料,说说学完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设计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于是我教给学生另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到课外去查找资料。“除了乱砍滥伐,你还见过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呢?你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吗?”请男生组成蓝天队、女生组成绿水队展开搜索竞赛,也可以用笔写写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或建议等。

  自主选择作业:

  1、找一找我们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及其造成的后果。

  2、写一写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作业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从学到做、从读到写、从课本到实践的语文学习过程。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8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疲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实录一:

  师:(有感情地朗读)“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听完老师的朗读,请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美丽的村庄?

  (学生兴趣高,纷纷举手发言。)

  生1:小村庄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

  生2:山坡上,牛羊在绿茵茵的草坪上吃草。

  生3:村子中央有一所学校,五星红旗在半空中高高飘扬,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

  生4:家家都住着新房,生活得很好。

  生5:大人们在田里、山上干活,有说有笑的。

  生6:老人们在树荫下乘凉,拉扯着家常。

  生7:村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弯弯曲曲地流向远方。

  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很好,在大家的描绘下,小村庄实在是太美了。有谁能更好的完整的说说小村庄的美吗?

  (准备片刻,学生发言。选录一例如下)

  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山坡上,牛羊在绿茵茵的草坪上吃草。不远处有所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田里、山上愉快地劳作着,到处都可以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教师创造出性地挖掘出教材的创新点,填补了教材的空白。紧紧抓住“美丽”二字,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心中小村庄美丽的样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个性在想象中得到了展示,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在学习中得到了充分训练。教师在一前一后的引导中,引发学生分散思维,引导学生概括归纳,真正成了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教师简单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相比,这一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小村庄美丽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实录二:

  师: 我们的家乡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生态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农村”也有人说是“最后的香格里拉”。我们都应为自己是婺源人而骄傲。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做些什么呢?

  (教师情境创设到位,学生入情入境。)

  生1:我要告诉家里人,我们不能乱砍树木,要爱护树木。

  生2:我想告诉全校的同学们,我们要保护好家乡的生态环境,不随地扔果皮纸屑。

  生3:我们学校不应该把垃圾往河里倒,这样会污染水资源的。

  生4: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明天的家乡更美丽而努力学习,长大后更好地建设家乡。

  生5:我们应该经常去打扫老街。为搞好老街的卫生,我们还要去做些宣传活动,让每个人都来管卫生,要让每个人都认识到“清华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生6: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告诉他们要保护好家乡的美丽景色。

  师:我真高兴,听了大家热情洋溢的发言。我相信:有你们的努力,有大家的决心,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我们决不会做小村庄中的人们!

  反思: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同时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是一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热爱我们绿色家园的力作。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认识到了乱砍滥伐的危害,增强了学生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教师恰当时候地把他们学到的知识及想法很好地迁移到家乡,迁移到身边的人和事上,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了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意识。学生们学得轻松,且有所获。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做了学习的主人,也进入了做家乡小主人的情境。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9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多媒体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a、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

  b、这个小村庄有着怎样的一个故事?

  一、学习课文

  (一)体会小村庄的美丽

  1、带着问题读课文。

  2、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找出相关的部分读一读。

  3、画一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想一想这个小村庄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4、请几位小画家上来讲台合作着画一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5、师生共同欣赏这幅美丽的图画。

  6、教师随手擦掉一些学生认为美丽的景物。大声问道“如果有一天,你的这些美丽的景物没有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生表达自己的心情。

  过渡:可是有一天,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却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并找一找,这个小村庄的结局怎样。

  (二)品读结局,引起思考

  指名读一读

  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也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启发: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小村庄一夜之间无影无踪呢?(稍停),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课文最后特意提到了锋利的斧头,这锋利的斧头在这件事情中又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寻找答案。

  (三)探寻原因

  1、生回答,师引导:“从哪里你体会到是人们滥砍滥伐树木造成小村庄的毁灭?”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在书中批划。

  2、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3、全班汇报,交流。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这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引导:读到这里,你想对小村庄里的人们说些什么?)

  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师引导: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总结:现在大家说一说,小村庄毁灭的原因是什么,罪魁祸首是谁?

  (四)再读结局,升华感情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读上面的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观看资料,了解目前形势。

  师补充一些目前人们砍伐树木的资料,包括一次性筷子,人们为了牟取暴利,砍伐稀有树种、目前我国森林资源和世界平均人均数量。以及党中央号召植树造林的图片及数字资料。

  四、激qing总结

  师: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生畅所欲言。

  师:为了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不再重演,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生发言。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10

  一:教学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座座高楼挺拔而起、使用一次性卫生筷等都被人们认为这是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但我国森林的覆盖率很低。1949年时为7.5%。1991年为13.4%,现在约为13.94%,与全球平均水平31.4%相差还是很大的,要是再不珍惜森林的话,中国的国土将有一半的地区有变为沙漠的危险。由此看来我国的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目前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保护自我利益基础上,尚未上升到一种理性的自觉的层次。在当今社会,环保意识是人们目前所缺少的,这对社会环境带来极大危害。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0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精读课文就是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从小善待生存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下面就是笔者设计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的教学案例

  二、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分三部分;

  (一)、课前准备性学习

  1、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了解乱砍伐树木的危害性。

  3、带领学生留心观察社会上乱砍树木,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二)、师生互动

  1、复习检查。

  师: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什么故事?

  生:……        2、再读课文。

  师:你对课文哪个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

  3、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感受,筛选出重点句子。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生读句子,联系全文,自由质疑。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2)、联系上下文解疑。

  师:“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没有了?

  生:有美丽的村庄,有房子、家具、工具以及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东西。

  ……

  师: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是怎样美丽吗?

  学生交流。

  师:课件演示。“美丽的村庄”,

  师:指导朗读第一段。

  师:是什么原因使“什么都没有了”?

  生:结合上下文讨论,探究,谈出自己的观点。

  师:出示练习,思考:谁家想做(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       )。

  生:练习,读课文相关部分。

  4、前后联系,探理激qing:

  (1)师创设情景。师边说述边演示课件:(这里,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先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来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生前后联系,总结升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5、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1)结合实际议一议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

  (2)为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师生交流。

  (三)课外延申,参与环保:

  选做其中的一件事:

  收集有关环保图片、资料,办一期墙报;或者写一条警示话,向人们呼吁:热爱大自然、善待生存环境、保护大自然。

  三、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的新观念,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过去的“要我学”过渡了“我要学”。笔者始终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让他们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收集资料办墙报和写警示语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这是对课文内涵的深度开掘。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文本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而激励学生“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11

  课型

  综合课型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潘娟        

  审核人

  复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逐步学会自查

  学习薄弱环节

  班级

  三(3)班

  小组

  姓名

  学习

  目标

  1、我能够自主灵活地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重、难点预测

  在字词的预设目标中,能正确听写词语是重点。

  用多种形式展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本课的难点。

  知识链接

  时间预设

  板书课题3分钟、导学2分钟、自学15分钟、互学15分钟、评学4分钟、整理1分钟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预习要求:1、借助工具书认读本课的生字。2、熟读课文。

  一、        激趣,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        出示本课导学目标

  1、我能够自主灵活地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齐读学法指导:

  1、           先自查生字,找出不认识的、难写的和易错的,用铅笔圈出来

  2、           对学互相帮助对方解决生字问题,互相提醒易错的地方。

  3、           小组内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共同探讨展示方案。

  三、        小组自学,互助合作。

  小组内依据学法指导开始自学,师依次巡视掌握小组学习状况。

  易错的生字有--------,我是通过------------解决的。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的事。

  提示:小组展示时可用三字经

  有一个、小村庄、山茂密、水清澈……

  可用线路图

  美丽的小村庄——人们砍树造房——

  四、        互学展示,小组互评。

  五、        评学测试,评比小组

  1、             听写词语

  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锋利、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工具、应有尽有、家具、喘气儿、黎明、洪水

  2、             多音字组词

  露、尽

  六、        整理学案

  襄阳市前进路小学语文(三)年级《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导学案

  课型

  综合课型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潘娟        

  审核人

  复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逐步学会自查

  学习薄弱环节

  班级

  三(3)班

  小组

  姓名

  学习

  目标

  1、我能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我能通过自学、讨论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3、我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重、难点预测

  我能通过自学、讨论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是本课的重点

  我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难点。

  知识链接

  时间预设

  导学2分钟、自学18分钟、互学15分钟、评学4分钟、整理1分钟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一、        课前检测

  以小组为单位听写本课容易错的生字

  ------------------------------------------------------------

  二、        出示本课导学目标

  1、我能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我能通过自学、讨论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3、我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齐读学法指导

  1、           先自己默读课文,了解小村庄前后的变化和原因,用铅笔标注。

  2、           对学交流答案,解决难点困惑。

  3、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式展示学习结果。

  三、        自学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通过------------些词语可以看出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2、         对学、小组合作学习2—4自然段。

  小村庄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当中,“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因为--------------------,才造成了今天悲剧的后果。从中我明白了--------------------。

  小组展示提示:可读一读,把小村庄的以前和后来对比读,再喊出保护环境的口号。

  可演一演,重点突出小村庄被毁后,人们的痛心后悔自省。

  可写一写,续写后来的人们会怎样做呢?

  四、        互学展示,小组互评

  五、        评学测试,评比小组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人们利用锋利的斧头砍下了树木。树木变成了----------------,变成了什么--------------------,变成了---------------,还变成了--------------------。

  2、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

  六、        整理 学案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12

  设计理念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建议

  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步骤设计

  教学互动设计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设问质疑

  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 (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

  教师点拨:读音难点主要有"澈,湛"(翘舌音),"湛,栋"(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难确定的部首:犁,查"牛"字部;黎,查"禾"字部.

  扫清文字的障碍.

  2,再读课文,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美丽的小村庄"变化的过程:最开始那是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人们开始砍树盖房, 造犁,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后来,树木大量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最后,大雨之后,河水暴涨,小村庄为水卷走,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了解课文写作顺序,也就是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指出需要提醒同学的地方.

  2, 如学生未提到,教师点拨:如:"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提醒学生注意,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中的"石"等.

  每节课写好几个字,慢慢就学会了写字.

  第二课时

  巩固生字

  引入新课

  1,听写: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黎明

  2,用几句话说说这个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

  回忆课文内容,引入新课.

  细读课文,探究原因,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这个村庄变迁的原因.说说你是从那些语句看出来的,划出有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

  理解"谁" 谁是指那些人

  理解"拎"(换词方法)

  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指导朗读 .

  b,"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

  c,"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 排比句子练习.

  理解"柴烟".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 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5)指导朗读

  d,"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去掉"还"字,读一读,问学生感觉怎样.

  e,"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想一想该怎样读好.

  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填空)

  4,小结.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

  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

  明白道理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了解自己周边的环境状况,比如,动植物有无增减,这种增减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变化的原因;周围有无新的建筑和工厂,它们对环境有何影响;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状况,它们对动植物,大气和水等的污染;政府和个人对上述污染或者环境破坏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等.

  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是如何开展活动的,然后请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

  对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中期检查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13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课标版第6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这组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我上的是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的变迁的过程及原因。

  三、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板块结构,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朗读法、讨论法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诵读、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板块进行教学。

  板块一   创设情境,感受小村庄的美 

  我用课件出示“美丽的小村庄图”,引导学生描绘小村庄的美丽。学生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看着画面,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描绘小村庄的美丽。此作法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学生充分描绘的基础上,我出示诗歌,让学生读。最后运用简笔画,再次展现小村庄的美。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的“美丽”给自己带来的那种震撼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学生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让他们积极地融入角色,走进文本。

  板块二  感情朗读,感受小村庄的毁灭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确,书是学生读懂的,不是老师讲懂的。老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因此,在“感受小村庄的毁灭” 这个板块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使其在读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小村庄发生了什么事的自然段,再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情景。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雨下得特别利害的句子“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我接着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读这句话,有全班齐读,配乐读,个别读,评读,赛读……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提高。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的方法理解“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学生通过朗读,说体会,评价,再读,这样将“读”与“思”结合起来,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越读越有味,趣味无穷。而且朗读时的声情并茂,将学生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这就大大增强劲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

  在学生充分感受小村庄的毁灭后,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即“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卷走了?这场悲剧真正的制造者是谁呢?”因为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我以引导学生质疑的方式,在他们兴味盎然时,过渡到第三个板块的学习中。

  板块三  小组合作,探究“小村庄毁灭的原因”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第三个板块里,我首先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参考提示,在小组内展开学习,探究小村庄毁灭的原因。在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时,我适时引导。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而不是让这一学习方式走过场。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这时,我让学生汇报自学所得。学生各有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想法。在听取汇报时,我耐心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学生汇报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此时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保护环境。

  板块四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适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升华情感,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中。在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孩子们,面对着曾经美丽可爱而今却变成一堆废墟的小村庄;面对着曾经在此欢歌笑语,辛勤劳作,享受农家乐如今却命丧黄泉的乡亲们,你们想说些什么?”我以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他们争相发言。在这基础上,我让学生读读自己收集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然后观看我收集的环境污染的图片。在学生情感的波澜汹涌澎湃时,我鼓励学生设计一句环境宣传小标语。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孩子的心是纯真的、善良的。他们在倾听和观看了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小标语的创作中。一句句热情的、包含心愿的小标语告诉我们,他们这节语文课是有收获的。

  最后在优美的环保歌曲中,我要求学生回去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把这节课的学习引向了课外,让语文学习和生活连在了一起。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14

  读短文后作答。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选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不错。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 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傍晚( ) 增加( )

  2. 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应有尽有:

  奇多:

  3.第五自然段已用“||”分成了两层,请写出每层的意思。

  4.写出“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都还过得不错”这句话的意思。

  5 村子里的人们当时在砍树时会怎么想?假如有洪水过后的幸存者,他又会怎么想?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7.大雨倾盆,咆哮的洪水席卷了小村庄时,小村庄会是一片什么情景,请用一、二百字写出你的想象。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15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于炎生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刘昊源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座船。”乔奕宁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老师,乔奕宁造的有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过这次洪水灾难。”于炎生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他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机智的一面,也说明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强烈的求生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16

  作者:朱维山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读写练习题 

  姓名:

  一. 根据课文填空,然后用“//”把这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二. 选词填空。

  (因此、     可是、     并且)

  1.在科学技术方面,我国古代曾经有过四大发明。(  )我们祖先的成就,只能用来巩固我们的信心,不能用来作为我们骄傲的理由。

  2.蜜蜂是画家们喜欢的小动物,(  )我不喜欢它,因为小时候,我曾经被它蜇过一次。

  三. 体会一下“可是”的用法,写一段话,用上“可是”。

  学习小结:

  课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思考.练习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 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2)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3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 搜集有关图片、资料,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以读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58640120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