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钢琴”的微笑》教案范文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钢琴”的微笑》教案范文

薄凉之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钢琴”的微笑》教案范文

微信扫码分享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钢琴”的微笑》教案范文(精选5篇)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钢琴”的微笑》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学会9个生字新词,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 知道“钢琴”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 写出感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给予诚挚的帮助,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

  知道“钢琴” 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生字9个及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谁? 为什么微笑?…… )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己读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

  荣誉 敲打 眼眶 沉吟 娴熟 玫瑰

  铭记 炉火纯青 如诗如画

  (2)比一比,在组词

  匈( ) 眶( ) 娴( ) 铭( )

  胸( ) 框( ) 闲( ) 名( )

  誉( )( )( )( )

  吟( )( )( )( )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渎课文,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钢琴”李斯特热情帮助一个身处困境的姑娘的故事。)

  2、默读课文,文章几次写“钢琴”的微笑,划出相关语句。

  四、作业

  1、写生字词

  2、比一比,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 知道“钢琴”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 写出感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给予诚挚的帮助,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

  知道“钢琴” 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中写“钢琴”三次微笑,那这三次微笑有什么不同呢?

  二、默读课文,思考:“钢琴”三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微笑:

  (1)个别说:寻找学生  和蔼可亲

  (亲自调查,没发脾气——先了解情况在下结论)

  (2)当李斯特知道这个姑娘冒充学生在这里办演出,为什么没发脾气,反而微笑?

  (3)姑娘:羞愧  诉说原委

  (4)读:姑娘如此伤心,你读读相关语句。

  第二次微笑

  (1)当李斯特听说了姑娘的解释后,又微笑了,这次微笑是为什么?

  (2)生:鼓励姑娘  同台演出   读相关语句

  (3)假如你是这个姑娘,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会怎样想?

  第三次微笑

  (1)读李斯特微笑着说的话,读出你从他的微笑和语气中的感受。

  (发自内心的笑,即饱含了真诚的祝贺,又包含了善意的批评)

  (2)读姑娘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情,感悟真谛

  (成功的喜悦,由衷地感激、羞愧)

  四、理解重点句,写出自己的感受(通读全文)

  1、是呀!在李斯特“微笑”的帮助下,这位姑娘的演出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位姑娘也说出了一段发自她内心深处的、耐人寻味的话。

  (1)出示句子:“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黄金般珍贵”    联系上下文,自由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①个别说。

  ②“如果……即使……也”对句子表达有何作用?

  ③“如黄金般珍贵”,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为什么?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④齐读这几句话。

  2、评价人物:你认为李斯特和姑娘分别是怎样的?

  (李斯特:善良大度  真诚助人;  姑娘:知错悔过 ……)

  3、通读全文,写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

  (1)写感受要抓住主要人物的表现,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2)“感受最深的地方”指文中某个场景,某个人物的表现(语言 动作 神态)等有叫声的个人体验和感受的地方。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抓住一点就可以。如:“钢琴”的大度宽容,真诚善良,无私助人等。

  (3)学生写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感受,评价修改

  (如果学生写姑娘,教师应引导学生抓文章的主要人物,不要主次不分)

  五、作业  修改自己的文章

  六、板书设计

  10  “钢琴”的微笑

  李斯特               姑娘

  和蔼可亲              辛酸的泪

  充分鼓励              激动的泪

  助人到底              铭记终生

  善良大度  真诚助人          知错悔过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钢琴”的微笑》教案范文 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钢琴是谁? 你了解他么?投影出示生平资料。(学生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钢琴”的微笑》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课文情况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齐读生字表和认读字表中的生字。

  2、轻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生词,结合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就和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学生读书,查找,小组交流)

  同学们,你们还有那些不理解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去体会词语意思,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到了钢琴的微笑?用自己的话简单评价我们的“钢琴”。

  四、理清层次

  思考:按照时间的不同,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想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介绍李斯特; 第二部分2-16自然段:当天傍晚;第三部分17-22自然段:第二天晚上。)

  五、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针对学生的问题,可以直接解决的当堂解决,有价值的问题留到下一节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几次描写了钢琴的微笑?

  二、精读课文

  1、下面同学们默读课文,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轻声地读一读。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课文三次描写李斯特微笑,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李斯特的微笑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画出相关的语句,做好批注,与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学,读、找、画 、体会、朗读)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和文本对话,融入文本之中

  2、集体汇报:注意汇报时介绍自己选择了什么学习方法? 最后要朗读出来。

  体会第一次微笑:寻找“学生”,和蔼可亲。

  学生朗读课文3-5自然段。

  2、引导:李斯特是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知道有人冒充自己的学生,并且找到了这个冒牌的学生。)

  3、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齐读第四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在这种情况下李斯特依然微笑着和这个姑娘交谈,你从中感受到李斯特是一个怎样的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4、投影第五自然段,结合上下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填空

  听完了李斯特的话,姑娘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她想————————,羞愧的泪水夺眶而出。

  学生口头填空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去想姑娘的身世,处境,面对李斯特找上门的那种矛盾复杂的心情,以及李斯特和蔼可亲对他的感染。)

  5、面对李斯特那和蔼可亲的微笑,姑娘想了很多,内心也很复杂,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现他们此时的心情吧!

  导语:他的登门,让这个姑娘向他说出了自己的难处,讲明了冒充的原因。这时的李斯特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体会第二次微笑:示范指点,充分鼓励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点,教师相机出示重点的语句,引导体会。重点语句体会完就进行朗读。

  1、投影出示

  李斯特很同情姑娘的遭遇 ,他沉吟片刻,说:“来吧,姑娘,把刚才弹的那支曲子继续弹下去,让我听听。”(引导:他沉吟片刻在想什么?)

  2、结合上下文体会

  “您弹得真好!”姑娘忍不住惊叹。

  “先生,这……这……”姑娘惊讶极了,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引导:姑娘惊叹的是什么,是什么让她如此的惊讶?感受姑娘的意想不到的心情)

  3、李斯特的面带微笑的几句话,让这个姑娘如此的惊讶,不知说什么好。就让我们读读李斯特的话,说说李斯特这样的一番话对小姑娘会起到怎样的作用。(感受李斯特对姑娘的充分鼓励)

  4、李斯特不但对小姑娘加以指点,充分鼓励,而且还有一个更大的惊喜等着小姑娘,那是什么?一起说

  引导:听了这话,小姑娘又一次落泪了,这次落泪和前面的那次落泪有什么不同?(前:辛酸的泪水,现:激动的泪水)

  5、这时的李斯特除了和蔼可亲,你还感受到他什么?(真心助人)

  6、分角色朗读课文10-16自然段,感受李斯特微笑的魅力。

  体会第三次微笑:师生同台,助人到底

  导语:一次偶然的相遇,成就了一场成功的演出,当演出结束时,指名读课文20、21自然段,(投影出示)

  此时的微笑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呢?

  (师生同台助人到底的喜悦,也有善意的批评)

  男女生分读两个人的话,进行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这部分,从把学生带入文本,进行词句的品味之后,还要不拘泥于文本,学生自己的感受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时刻融入文本的情境当中。同时让学生进行想象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3、感悟真谛。

  投影出示: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人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

  朗读,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填空

  (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伸出援助之手,使姑娘( ),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 )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填空。

  (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伸出援助之手,使你( ),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 )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

  【设计意图】: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不断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和作者形成共鸣,分解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抒情表达

  读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有不少感受,选择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写?(播放李斯特的钢琴曲)

  指名反馈,进行指导,注意语言的通顺连贯,表达的清楚明白。

  三、回归整体。

  课文学到这,我们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为什么以《“钢琴”的微笑》为题

  (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全文围绕李斯特的微笑展开)

  总结全文:李斯特的微笑感染了我们大家,她对小姑娘那如黄金般珍贵的帮助,也足以让我们铭记终生。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四、课外延伸。

  网上有很多关于李斯特的介绍,还有他的钢琴曲,同学们可以去看一看,走进钢琴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打动你的好词好句。

  2、小练笔:整理课上的感受,写一篇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寻找“学生”,和蔼可亲

  “钢琴”的微笑 示范指点,充分鼓励

  师生同台,助人到底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钢琴”的微笑》教案范文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知道“钢琴”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3、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给予诚挚的帮助,会帮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

  知道“钢琴”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能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切入,抓住重点。

  1、齐读课题,“钢琴”指的是谁?(李斯特)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四字词语可以说明李斯特被称为 “钢琴” ?

  (极其娴熟、炉火纯青、如诗如画、如痴如醉)

  2、课文几次描写了“钢琴”的微笑?(3次)

  快速找到这三次微笑,并读一读。

  第一次微笑

  “我是李斯特。”李斯特微笑着说,“听说我的一位学生住在这儿,明天就要举办钢琴演奏会,我想这人肯定就是您了。”

  第二次微笑

  “你也会弹得同样好。”李斯特微笑着说。“你瞧,我刚给你上了一节练习课,现在你可以向任何人说你是李斯特的学生了。”

  第三次微笑

  他微笑着说:“祝贺你演出成功。姑娘,你是我所有的学生中最勇敢的,居然没有通知老师一声,就加入了我的学生的行列。”

  二、深入阅读,理解“微笑”。

  (一)体会第一次微笑(出示第四自然段)

  “我是李斯特。”李斯特微笑着说,“听说我的一位学生住在这儿,明天就要举办钢琴演奏会,我想这人肯定就是您了。”

  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想第一次李斯特是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他为什么微笑?

  1、引导:李斯特是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

  (知道有人冒充自己的学生,并且找到了这个冒牌的学生。)

  2、当李斯特知道这个姑娘冒充自己的学生在这里举办钢琴演奏会时,为什么没有发脾气,反而微笑?

  (先了解情况再下结论,做事讲究有理有据,不因自己是名人就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发雷霆。这是一个和蔼可亲、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3、姑娘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又是怎样的?

  出示第五自然段。

  听完李斯特的话,姑娘的脸刷地一下红了,羞愧的泪水夺眶而出。

  A、抓住“脸刷地一下红”“羞愧的泪水”谈体会。

  B、姑娘为什么脸红、流泪,她可能在想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去想姑娘的身世,处境,面对李斯特找上门的那种矛盾复杂的心情,以及李斯特和蔼可亲对他的感染。

  4、面对李斯特那和蔼可亲的微笑,姑娘想了很多,内心也很复杂,请读读3——5段,用我们的朗读来表现她此时的心情吧!

  填空:在调查谁冒充自己的学生的情况下,李斯特宽容的微笑,使我们认识到他是一个善良大度的人。

  过渡:李斯特宽容的微笑,让这个姑娘向他说出了自己的难处,讲明了冒充的原因。这时的李斯特依然是微笑着面对这位小姑娘。(出示第十二自然段)

  (二)体会第二次微笑

  “你也会弹得同样好。”李斯特微笑着说,“你瞧,我刚给你上了一节练习课,现在你可以向任何人说你是李斯特的学生了。”

  1、回忆:第一次微笑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李斯特是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他为什么微笑?姑娘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又是怎样的?)

  2、默读课文7-16自然段,想想李斯特这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他为什么微笑?姑娘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又是怎样的?(自学画批)

  (1)引导:李斯特是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

  学生读第七自然段,根据小姑娘的身世谈自己的体会。

  (2)他为什么微笑?

  (很同情她,想给她鼓励、帮助她。)

  李斯特很同情姑娘的遭遇 ,他沉吟片刻,说:“来吧,姑娘,把刚才弹的那支曲子继续弹下去,让我听一下。”

  1、沉吟什么意思?(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2、李斯特沉吟了片刻,他可能在想些什么?试着填一填

  李斯特很同情姑娘的遭遇,他沉吟了片刻,心想……,于是说:“来吧,姑娘,把刚才弹得那支曲子继续弹下去,让我听一下。”

  (3)李斯特到底是怎样帮助小姑娘的呢?再读这部分,按照顺序说一说。

  出示第10自然段

  “还不错,但是要注意控制节奏,再有就是手指的力度要尽可能地均匀一些。”说着,李斯特坐到了钢琴前边,以极其娴熟的手法把姑娘刚才弹奏的曲子又重新弹奏了一遍。

  过渡:他还怎样帮助了小姑娘呢?

  出示第12自然段

  “你也会弹得同样好。”李斯特微笑着说,“你瞧,我刚给你上了一节练习课,现在你可以向任何人说你是李斯特的学生了。”

  (不但亲自示范指导,还要收她为徒。)

  过渡:李斯特不但对小姑娘加以指点,充分鼓励,而且还有一个更大的惊喜等着小姑娘,那是什么?

  出示14自然段

  “怎么?不想要我这个老师吗?”李斯特打趣地说,“明天,我准备和你一起登台演出,来个师生同台献艺,怎么样?”

  (不但收她为徒,还要和她同台演出。)

  (出示李斯特对小姑娘的三次帮助的语句)读一读,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李斯特从听小姑娘弹琴,到收她为徒,最后还要和她同台演出,看出李斯特真心帮助小姑娘。

  用“不但……而且……甚至……”说出李斯特对小姑娘帮助的过程。

  3、姑娘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又是怎样的?(结合上下文体会)

  姑娘激动地握着李斯特的手,眼泪又流了下来。所不同的是,这次流的是感动的泪水。

  (1)小姑娘又一次落泪了,这次落泪和前面的那次落泪有什么不同?

  (前:羞愧的泪水,现:感动的泪水)

  (2)小姑娘为什么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3)这时的李斯特除了善良大度,你还感受到他什么?(热情助人)

  (4)朗读课文10-16自然段,感受李斯特微笑的魅力。

  填空:在了解到姑娘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要多挣些钱才冒充自己的学生的情况下,李斯特鼓励的微笑,使我们认识到他是一个热情助人的人。

  过渡:一次偶然的相遇,成就了一场成功的演出,演出成功后李斯特的微笑又代表着什么呢?

  (三)体会第三次微笑(出示第二十一自然段)

  他微笑着说:“祝贺你演出成功。姑娘,你是我所有的学生中最勇敢的,居然没有通知老师一声,就加入了我的学生的行列。”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他微笑为的是什么?(为小姑娘成功举办演奏会而高兴)

  (2)再读一读这句话,从他的微笑中你还体会到什么?

  可以抓“居然”这个词来说。(也有善意的批评)

  (四)感悟真谛。

  是啊,在李斯特“微笑”的鼓励下,这位姑娘的演出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位姑娘也说出了一段发自他内心的耐人寻味的话语

  出示: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人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这种帮助,足以使人铭记终身。

  1、轻声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2、“黄金般珍贵”指的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讨论。

  结合课文或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3、你怎样理解点滴的帮助?与“黄金般珍贵”对比着说一说。

  4、李斯特对小姑娘的帮助仅仅是点滴的帮助吗?

  5、所以用了“如果……即使……也”两个关联词,这两个关联词是什么关系的?(假设)。

  6、为什么用两个假设关联词?

  (想要强调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人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何况是李斯特如此真诚的帮助呢,对姑娘来说就更为珍贵和重要了。)

  7、此时此刻,你认为李斯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结合课文对李斯特全新的认知。

  8、朗读这句话。

  三、回归整体,强化主题。

  1、课文学到这,我们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为什么以《“钢琴”的微笑》为题,除了开始说的技艺高超,还有别的意思吗?

  (品德高尚)

  板书:德艺双馨

  总结全文:李斯特的微笑感染了我们大家,她对小姑娘那如黄金般珍贵的帮助,也足以让我们铭记终生。

  2、拓展阅读。

  出示拓展阅读资料,自己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宽容 善良大度

  “钢琴” 鼓励 的微笑

  热情助人 德艺双馨

  祝贺 真诚无私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钢琴”的微笑》教案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受到热爱和平、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2、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理解一些比较难懂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能告诉大家,我们居住在哪个星球吗?(地球)

  2、是啊!我们都幸福地生活在地球妈妈的怀抱里。孩子们想去看看地球妈妈吗?

  3、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地球妈妈的迷人风采吧!请孩子们做好准备,飞船马上就要起飞。五、四、三、二、一(播放课件)

  孩子们,这就是浩瀚无边的宇宙,那披着水蓝色纱衣的就是我们的地球妈妈。

  4、(录像定格地球)孩子们,地球妈妈怎么样?(太美了、太漂亮了)大家知道,地球妈妈给予了我们什么?(大气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

  5、老师此刻最想高呼“地球万岁”,你呢?好,让我们共同高呼“地球万岁”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诗意

  1、这是我们今天要阅读的课文——《地球万岁》,它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是诗人薛卫民献给地球妈妈的赞歌,在这首诗歌里蕴涵着诗人伯伯对地球妈妈的无尽眷恋和赞美,更包蕴着他对地球妈妈美好未来的期盼。孩子们,想读吗?

  2、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最重要的重要方法。通过读,掌握字音,理顺诗句,了解意思,品出味道。(课件出示阅读方法)

  3、孩子们想怎么读(大声读、小声读……)这是你们的自由,现在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这首诗歌。我们读不懂的、读不通的怎么办?(问别人、查资料……)

  现在就请孩子们认真读诗歌吧。(学生自由反复读诗歌)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现在有这么多孩子想读,就一个人读一段吧! 我想问问听的孩子们,你们应该怎么听?(认真听,注意看书)对,这是注意倾听的好习惯。我们一定要注意听他们读准字音了吗,读通诗句了吗。(学生们轮流读)

  5、(学生评议)他们读得怎么样?我们来评一评,我们评价别人读书的时候既要评出别人的优点,也要委婉地指出别人的不足。现在我们来学着评一评。

  三、细读诗歌,品味情感

  (一)、细读诗歌1——6节,体会地球的无私。

  1、老师想听听女孩子读诗歌的1——6节,男孩子们边听边想,从她们的朗读中能想象到什么。

  2、孩子们,你们听懂了些什么?

  3、老师想读第四节,可以吗?谢谢大家给我机会。我如果读得好请给我一些掌声,怎样判断老师读得好不好呢?主要是看我是否读出了诗歌的节奏、韵味,语速、语调是否合适,停顿、抑扬如何等。你可以在老师读的时候做一些符号,以便一会儿评价有依据。(范读,学生评价)

  4、老师读得不错吧,你想读第几节,读给我们听听,让我们饱饱耳福。(指导读诗歌的1、2、3、5、6节)

  5、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地球无私奉献的资料,现在可以在组内交流交流。(学生交流)

  6、老师课前也做了些资料的搜集,想看吗?(播放课件,并做解说)

  (二)、细读第七节诗,认识人类破坏地球的错误行为

  1、尽管地球妈妈这样无私的为她的儿女们奉献着一切,可是她不懂事的儿女却做了很多对不起妈妈的事,我们都做了哪些对不起妈妈的事情呢?请男孩子读读课文第七节,女孩子要认真听。男孩子读的时候声音要小点,读出自责的感情。(男生读)

  2、我们都做了哪些对不起地球妈妈的事呢?(乱扔、乱倒、乱砍、乱伐、乱捕、乱杀,制造战争……)

  3、是啊!地球妈妈这么爱我们,我们却让妈妈伤心难过了,这些都是我们的破坏行为。(播放人类破坏地球的录象)

  4、因为我们的不懂事,让妈妈无法忍受,所以,在地球上发生了这么多的灾难。(播放录象)

  5、让我们向地球妈妈检讨检讨我们的行为吧!请带着改过之意朗读课文第七节。(学生小声朗读)

  (三)、细读最后三节,唤起对地球美好未来的期盼

  1、我们已经诚恳地告诉地球妈妈,我们知错了,我们会全心全意保护她,她一定会拥有美好的未来。现在请我们班的朗读高手读读课文最后三节,看看地球妈妈拥有怎样的美好未来。(抽生读)

  2、“这美好的一切”到底是指哪些?(和谐的人文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融洽的社会环境……)

  3、也就是这样的吧!(播放课件,呈现美好的未来的画面)

  4、怎样才能拥有这美好的一切呢?(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到底该怎么做,请联系实际谈谈。

  5、是啊!保护地球妈妈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团结合作,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地球妈妈就不会再受到伤害,她不会计较过去儿女们的不懂事。让我们共同祝福:地球——万岁,万岁——地球!

  6、能再深情点吗?(齐呼“地球——万岁,万岁——地球!”)

  四、总结全文,激发继续探究的欲望

  1、孩子们真能干,能通过自己朗读读出对地球妈妈的赞美,读出对地球妈妈美好未来的期盼,同时还很懂事,知道如何保护地球妈妈。

  2、读到这儿,还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吗?(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段落、搜集地球有关的资料、模仿写诗歌、探究地球的起源……)

  3、老师会充分尊重你的权利的。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钢琴”的微笑》教案范文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受到热爱和平、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这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献给地球的诗。(板书32地球万岁)

  二、初读,自学感知

  1.要求:

  (1)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

  (3)在自学过程中.有什么好方法想介绍给大家,有什么问题要同学帮忙解决,等会儿提出来。

  2.反馈交流。

  三、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地球哪几方面的内容。

  四、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深入探究。

  (1)理解“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是倾其所有。”

  ①根据课文内容谈对这一句的理解。

  ②也可联系课外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至六小节,体会地球的无私。(可采取分读、合读、领读等诗朗诵的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过渡:地球就像一位无私的母亲,把她所拥有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是人类的野心和贪欲已经使地球母亲不堪重负,听,她在流泪、在哭泣。

  (2)读第七小节,重点理解“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的理解。

  ②联系生活实际或根据自己查阅到的资料谈理解、说体会。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

  a.人们乱砍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给人类自己造成巨大损失。

  b.过度放牧,造成草原沙化,原先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变成了荒无人烟的戈壁滩。

  C.蛇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以致鼠害严重,每年仅我国就损失粮食几十亿斤。

  d.我国的藏羚羊的皮毛非常珍贵,被称为“软黄金”,由于人们乱捕乱杀,已濒临灭绝。

  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破坏环境,最终受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七小节。

  过渡:人类已经开始觉醒,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对于我们人类是何等重要!作为地球母亲的儿女,我们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责任。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地球母亲一定会焕发新颜。

  (3)读课文的最后三个小节,理解“为了这美好的一切”指的是什么,我们人类怎样做才能拥有这美好的一切。

  五、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谈一谈学了本课有何感想。

  六、拓展延伸(任选一题完成)

  1.根据搜集的资料或自己的想象,模仿着诗歌的格式写诗,题目自拟(参考题目:①地球的诉说②地球妈妈笑了③未来的地球……)

  2.请你给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个人或单位写一封劝诫信。

  教案点评: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书刊、网络搜集有关地球及环保的资料。由于本课是诗歌,学生很乐于读,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和感悟,并通过联系实际谈感想、说体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恰当演示关于环保的多媒体资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爱护地球,保护地球。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钢琴”的微笑》教案范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55843120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