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颜值担当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微信扫码分享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16篇)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1

  《醉翁亭记》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下落,石头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曹刿论战》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4.小惠未扁,民弗从也。--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人民不听从您。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灵不保佑您。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2

  1、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2、大江流日月,客心悲未央。——谢洮

  3、人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鸥自相亲。——刘著

  4、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杜枚

  5、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潇潇雨打篷。——陆游

  6、已到穷途犹结客,风尘相赠值千金。——石达开

  7、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汀子弟满天山。——杨昌浚

  8、人从斜月天边去。——吴缙

  9、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

  10、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11、不薄个人爱古人。——杜甫

  12、人难再得始为住。——龚自珍

  13、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

  14、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邓汉仪

  15、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

  16、人言回家乐,尔昔谁得知。——陈师道

  17、山围故国周遭地。潮打空城寂莫回。——刘禹锡

  18、大雪满弓刀。——卢纶

  19、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若何!——韩愈

  20、一年又过一年春,百岁曾无百岁人。——宋之问

  21、山鸟月中寒,梦醒梅花下。——魏际瑞

  22、人言落日是无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觐

  23、五狱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李白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3

  古文句子翻译

  《与朱元思书》

  1.急湍甚箭,勐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勐的巨浪好象奔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远。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了。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还像在黄昏时一样阴暗。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4

  24、人闲桂花落,液静春山空。——王维

  25、误人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

  26、山僧不识英雄主,何必晓晓问姓名。——朱元璋

  27、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

  28、十年别泪知多少,不道相逢泪更多。——徐通

  29、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

  30、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呜蛙。——陆游

  3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3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3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4、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5、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琵琶记

  36、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孔融

  37、小姑居处本无郎。——李商隐

  3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

  39、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

  40、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

  4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

  42、十载青山几战尘,还家何处访情亲。——严粲

  43、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

  44、不羡神仙羡少年。——袁枚

  4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46、千蟑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庵

  47、久在樊笼里,复得近自然。——陶渊明

  48、才如江海命如丝。——苏曼殊

  49、心绪逢摇落,秋声一可闻。——苏延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5

  50、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5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苏轼

  52、人生有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韩愈

  53、心轻万事如鸿毛。——李颀

  5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55、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韩屋

  5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57、力拨山兮气盖世。——项羽

  58、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魏子安

  59、不爱江山爱美人。——陈于王

  60、不曾识面早相知。——赵翼

  6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62、夕阳劝客登楼,去色北朝鲜秋绕郭来。——黄景仁

  6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候家。——韩翅

  64、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丘逢甲

  65、无意怜草,人间重晚睛。——李商隐

  66、人生识字忧患始。——苏轼

  6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6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69、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

  70、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71、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曹雪芹

  72、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份外明。

  7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山空留马行处。——岑参

  74、一人独钓一江秋。——王士祯

  75、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76、又况人之寿,几人能百岁。——邵雍

  77、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行。——杜甫

  78、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常常灭亡。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必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而后有所作为;憔悴枯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而后人们才了解他。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7

  关于雄心壮志的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关于哲理性的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

  关于花的诗句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4.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关于雪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xx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三)

  关于马的诗句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关于桥的诗句

  1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陆游《卜算子 咏梅》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8

  《送东阳马生序》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他们的学业有不精通,德行有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他人的过错呢?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不曾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物味道的享用。

  4.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6.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朝廷每天有粮食供应,父母每年有衣服供给。

  7.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9

  关于忧愁的诗句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关于树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东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10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种类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座)

  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

  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

  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垄)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

  积累卡片:

  常见通假字例释

  以下内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

  说 悦 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女 汝 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知 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还 旋 回转,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汤 烫 用热水焐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齐 剂 汤药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止 只 仅仅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阴 荫 树荫 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屏 摒 舍去 屏弃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

  帖 贴 粘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火 伙 同伴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竦 耸 高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争 怎 怎样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见 现 出现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

  要 邀 邀请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指 直 一直 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亡 无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厝 措 放置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那 哪 怎么 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阙 缺

  ①中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②缺点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

  强 僵 僵硬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道 导 引导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春秋》)

  曷 何 什么 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春秋》)

  辑 缉 连缀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

  熙 嬉 开玩笑 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春秋》)

  零丁 伶仃 孤苦无依 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

  距 拒 抵挡,抵抗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圉 御 抵挡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11

  中考语文成语01、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02、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03、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04、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05、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06、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07、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08、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12、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13、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14、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15、不登大雅之堂:大雅:旧时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堂:厅堂。意思是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的。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与大场面的人。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12

  文言文句子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常常灭亡。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必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而后有所作为;憔悴枯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而后人们才了解他。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13

  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14

  中考语文考点古文句子翻译  《岳阳楼记》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15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篇16

  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20xx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二)

  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2年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93803117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