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战情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中国石拱桥》

微信扫码分享

《中国石拱桥》(通用12篇)

《中国石拱桥》 篇1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8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2

  .《中国石拱桥》教案7

  .《中国石拱桥》教案6

  .《中国石拱桥》教案5 

  .《中国石拱桥》教案4 

  .《中国石拱桥》教案3

  .《中国石拱桥》教案2 

  .《中国石拱桥》教案1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2份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

  同步练习一(中国石拱桥 第2课时)

  .《中国石拱桥》提高作业练习 

  中国石拱桥·自学评估

  中国石拱桥·综合能力测试 

  .《中国石拱桥》作业练习 

  】《中国石拱桥》课件

  】《中国石拱桥》ppt说课课件 

  】《中国石拱桥》ppt  

  】《中国石拱桥》flash课件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核舟记

《中国石拱桥》 篇2

  2.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典型实例,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作用显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本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本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学习说明文语言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来完成,也可以与略讲其他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和学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结合进行。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的特点--分析赵州桥这一典型实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 拱桥 陡坡 和谐 饮涧 匀称 桥墩 郦道元

  2.解释词义和字义:惟妙惟肖 和谐 匀称 古朴 巧妙绝伦

  以上两项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讨论课题。

  (1)分析达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

  --"石"材(的)

  --"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 "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4.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请问:桥有哪几类?

  首先应明确分类标准。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的、钢材的;按形状分,有平形的、拱形的。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做了明确的限制。那么,这种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二、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初一学《大自然的语言》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教师归纳。板书:

  石拱桥(1一2) :古代状况(3-9) :当代发展(10)

  1.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

  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明确:神话把虹比作桥,诗人把桥比作虹。桥虹互比,既说明了桥的形状,也说明了桥的优美。打比方是为了说明,有赞美之意,但语言简洁,适度得体。

  "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说明了石拱桥出现较早,更说明它结构坚固。

  第1段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第2段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体现了从外到内的写作顺序。"不但……而且"递进关系,准确体现并强调了这一点。

  2.的特点。

  第3段开始说明。同学们划出的特点,看看,上两段提到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 是不是也有,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教师归纳。板书:

  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

  几乎到处都有--多而广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从时间来看,在世界桥梁史上居领先地位。根据:(一)"悠久"更强调了时间早;(二)"旅人桥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从形式、结构上看怎么样呢?这一段中对用"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做了肯定,而且表明我们的石拱桥是"惊人"的桥中之杰。除此之处,我们中国的石拱桥还有数量多、分布广,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独到之处。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的特点。

  三、的杰作之---赵州桥。

  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

  教师归纳。板书: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中惊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对这一点,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说明了出现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说明了它的坚固及美观。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第5段桥的长、宽数据,表明它惊人的雄伟。接着指出它设计科学,技术巧妙,这是从总体上介绍赵州桥杰出的原因。下面从四个方面具体说明它的科学与巧妙。同学们应注意,每个方面都不只介绍了特点,而且说明了这样设计施工的原理。这正是说明文的特点:就事物及其道理做解说。

  (一)一个"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当时世界之最的大拱,怎么保证交通便利?赵州桥的设计者打破常规,将桥洞做成弓形,桥面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可以说的确巧妙。

  (二)这样一座大桥,又是独拱桥,用石材多,对两岸桥基压力会很大,怎么办?牌河汛期暴涨,会对桥身猛烈冲击,怎么办?设计者创造性设计,拱上加供,不但一举两得,而且收到了美观的奇效,不愧巧妙绝伦。

  (三)桥如此长,如此宽,怎样保证它的坚固?怎样便于施工?设计者匠心独运,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弧形桥洞,真是制造奇特。

  (四)除了结构奇巧之外,赵州桥的形式也匀称美观,同四周的景色配合和谐,艺术价值也是不朽的。

  值得注意的,还有:"作者前引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构造奇特,后引张毅的话说明桥的形式美观,最后点明赵州桥是以李春为代表的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先总后分再总,把赵州桥的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提问: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总结:赵州桥独具的特点有力地说明了的特点。赵州桥是位于?河上的独拱石桥,接下来,文章又举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桥卢沟桥,这就印证了数量多、分布广,形式多样的特点。

  布置作业 

  1.将小黑板(或投影)上的字、词记入字词积累本。

  2完成练习一、二(其中卢沟桥的一部分作为预习,先不填入表格,但要在课文上标注。)

  3.预习、思考三、四、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卢沟桥这一典型实例.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教学过程 

  一、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又一个惊人的杰作,上节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找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地点,在永定河上,永定河是比?河更宽的大河。时间,比赵州桥晚些,但距今也已八百多年,称得上历史悠久。桥比赵州桥长得多,略窄。桥面更平坦。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是靠石砌桥墩联成整体抵御洪水的。它也很美观,尤其是柱头上千态万状的石狮子别具特色。卢沟桥在中外都享有盛誉,并且是抗日战争的纪念地。

  归纳、板书: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的特点,除了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出现较早,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之外,还只有历史悠久,数量多、分布广、多样杰出的更突出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典型实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些特点。其中.文章介绍得最充分的是它们的杰出:巧妙、奇特和精美,因为这方面最能说明在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方面的突出成就。说明事物时如何选择实例,如何运用实例,这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同学朗读第9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标注、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教师归纳:

  原因有三: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三、现代的发展。

  同学齐读第10段。

  提问: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的新发展呢?

  归纳: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的独供石桥,拱长一百一十二点五米,是赵州桥的三倍。 双曲拱桥,世界上仅有,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最长一孔一百五十米。这种钢筋混凝土拱桥继承发展了石拱桥的传统。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四、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同学讨论课后练习,教师归纳。

  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把介绍得清清楚楚,是和它出色的运用了说明文语言分不开的。有四个方面值得同学们体会学习。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例如练习八绘的两段文字。一是说明文,它介绍了卢沟桥的有关知识,描写很少,只在介绍最突出的石狮时用了"精刻","姿态各殊"、生动雄伟"等词稍加形容,因为它的目的是说明事物,介绍知识。二是记叙文,它记叙了夜宿卢沟观赏晓月的经过,记叙为主,有大量的描写,还有想象、抒情,因为它的目的是通过记叙描写抒发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与《辞海》条目属同一文体,只是进一步说明了卢沟桥这种结构的原因。这篇课文也有描写,但是很适度。例如第1段把桥比作虹,是为了说明桥的弧形形状,赞美之清暗蓄其中。 同学们看,介绍卢沟桥时,有没有类似情况?

  归纳:说明卢沟桥的石狮,做了描写,体现了感情,但并没有纵情写下去,而是适度收止。说到卢沟桥是抗战圣地只有三句话:一句说明纪念意义,一句说明战争发生时间、性质,一句说明反侵略战争的颌导者和它的结果,言简意赅。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文章为了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往往要用各种说明方法,练习三就是这方面的一个练习。同学们要注意体会,无运用哪种说明方法,目的都是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事物特点。除练习中的句子,同学们还能再举些例子吗?

  归纳:引用古籍-一"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知其所以为'。"列举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使用比喻--"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加以描述--"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进行解说--"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正是这些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达到了说而明的效果。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同学讨论练习四,教师归纳:

  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文如对某些时间、程度的限制;有些词语则表示着一种估计。无论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

  例如说到"旅人桥",在"石拱桥"前用了"可能"(表示估计),"有记载"(做了限定)"最早"(在估计、限定后对时间做了肯定的限定)三个定语,说明得一清二楚。

  又如对赵州桥的说明用了这样两个定语:"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其中第二个定语说明了赵州桥历史悠久,但它只有在第一个定语限定之下才是准确的。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到处都有"体现"数量多、分布广",但只有在"几乎"的限定之下才符合实际,才准确。

  卢沟桥"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是核实了十一个石拱长度之后的结论。育才中学的同学曾就此事向茅以升询问,茅以升回信-一列举了十一个石拱的长度,的确无一相同。看似平易的一句话,却体现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说明文语言这方面的要求,在这篇课文中特别体现在定语、状语和补语的运用上,同学们在完成练习四和后面的语法练习时可注意体会。

  4.注意词句顺序,周密合理。

  我们先看一下练习五,大家讨论一下,可以畅抒己见。教师归纳:

  第1小题,作者做了回答:"先写形式,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不但而且",体现着一个合理的顺序,不能删掉,它联结的内容次序也不能颠倒。

  第2小题也体现着一种合理的顺序,即由主到次,肩上小拱是赵州桥首创的主要特点,最能说明赵州桥的巧妙奇特,而拱圈也见于其他拱桥,比起肩上小拱相对是次要的。类似体现顺序周密合理的,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吗?

  归纳:例如先总说赵州桥外形和设计施工的特点,再分四点具体说明,先总后分,给人清晰印象。又如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用"首先","其次","再其次",表示分项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顺序合理,标示清晰。

  五、总结、作业 。

  在同学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本文介绍了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特点,并分析了原因,介绍了发展状况。

  3.本文在说明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出色:简洁、平实、准确、周密。语言风格与记叙文不同。

《中国石拱桥》 篇3

  茅以升

  预习提示

  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类型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它们是古代石拱桥的典范,在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这两座石拱桥的特点的。

  查字典,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 拱桥 陡坡 匀称 惟妙惟肖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嘉贞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在那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类型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练习

  一 阅读课文,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并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位置、修建年代及结构特征填入下面的表格。

  名称

  位置修建年代结构特征

  赵州桥

  卢沟桥

  二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很讲究用语的分寸。朗读下面的语句,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三 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解释。请你仿照示例,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下“黑板”“飞机”或“网络”(任选一个)。

  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四△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桥?最熟悉什么样的桥?它们有什么特征?收集有关这种桥的资料,并写成介绍性的文字在班里交流。

《中国石拱桥》 篇4

  教学目标 :

  1、了解说明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掌握“拱、贞、撑、涧、虹、弧”等6字。

  2、初步学会从“抓住特点”的角度分析一般说明性文章,圈画关键性语句。

  3、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掌握抓住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初步学会分析一般说明性文字,找出关键性语句。

  教学难点 :

  如何掌握举例的典型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

  介绍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魔镜。并由它引出石拱桥。

  相关资料: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威廉·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二、            学习文章的重点段落——两个典型:

  1、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或看文中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

  2、看课文是如何写的。

  提问:

  (1)赵州桥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它有什么特征?

  (3)这些特征分别有什么作用?

  (4)这几个特征之间可否调换位置?

  (5)文章如何来形容、概括赵州桥?

  3、同学介绍卢沟桥

  4、文章是如何写的?

  (1)    写了卢沟桥的什么呢?

  (2)    可以看出它有什么特点?

  5、课文题目是,写的却是赵州桥和卢沟桥,切题吗?为什么写这两座桥?

  明确:用有代表性的典型实例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6、能说有的像赵州桥,有的像卢沟桥吗?

  7、为什么先写赵州桥,后写卢沟桥?(时间、简单到复杂)

  三、            为什么会取得这样光辉的成就?原因是什么?划出关键性的句子。

  四、仅仅写这两座桥行吗?课文还写了什么?找出前三段的关键句子。

  石拱桥的外型

  石拱桥的结构

  的一般特点

  五、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可否调换位置?

  明确:一般到个别。

  板书:

  石拱桥    形式优美

  一般             结构坚固

  的一般特点

  的杰作  赵州桥  历史        长宽

  结构特点    设计施工

  造型

  卢沟桥

  个别

  取得成就的原因

  的新发展

  六、小结: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辉煌成就和飞跃发展,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教后记:

《中国石拱桥》 篇5

  教学目的

  一、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二、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三、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设想

  一、安排二教时。

  二、紧紧抓住"说明文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内容: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理解说明的方法;防止因旁征博引而出现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现象。

  三、理解本文准确用词的特色。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二、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提问:课前预习,文字上有什么疑难需要解答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如学生无问题,不必多花时间。)

  导言。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这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具体地为我们介绍这两座著名的大桥以及有关的知识。

  二、教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第一、二、三、四段。提问:预习时,要求制作"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读课文以后,填写前两项("位置","历史和修建年月‘勺,填得怎样了?抽查,评价,出示小黑板,根据小黑板所填的前两项内容,共同订正。指名读课文第五段,利用小黑板示范,引导填写赵州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的内容。分散读第六段,示范,5;导填写关于卢沟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勺的内容。提示:第五、第六段里,除了介绍两座石拱桥的结构似外,有哪些关于外形方面的介绍的句子?学生看课文回答,明确:第五段有"拱上加桥,……美观",有"全桥……饮涧";第六段有"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提示:这两段以外,还有哪些?还有第一段的比喻,第七段的整段介绍。结论:由此可见,中国石拱桥本身的特点就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卢沟桥还有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情况,范读第八段,引导理解:卢沟桥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事实。提问: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能有光辉的成就呢?它的发展又是怎样呢?分散读第九、第十段,然后引导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第九段介绍成就的原因:"首先,……智慧","其次,……传统","再其次,……石料"。第十段介绍发展的情况:这段中间四句,用事实证明,全班朗读"解放后,……150米"四个句子。

  小结(指导边看课文边在书上的某些段本写明要点,并在一些句子下边标单横线,不要离开课本抄黑板):

  1.全文的层次:(1)介绍石拱桥外形特点(用比喻)。_(2)总述石拱桥特点("不但外形优美,而且结构坚固")。(3)引用古籍证明"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并点出将要介绍的事物的具体对象。(4)分述之一,从历史、结构、外形的设计者全面介绍赵州桥。(5)分"述之二,全面介绍卢沟桥:具体数字一结构(河堤冲毁,桥却"从没出过事")一形式("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一赞语("世界上独一无二‘勺一景点("卢沟晓月")一特有的纪念意义(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 6)总说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7)综述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成就和桥梁事业的新发展。全文层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2.段落的条理:介绍赵州桥,先总写历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时间长),结构,外形,设计和施工特点,然后分四点作具体说明,又用评价的句子作结("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 )。这样,在段落内采用总分总的写法,就使介绍的内容很有条理地编排出来。由此可见,不论在全文的整体中,还是在段落的局部中,"总一分一总"能够使文章的内容编排得很有条理,"总一分一总"之间的关系,是有内在联系的密不可分的结构关系。提示;第九段的写法,是不是总与分的结构关系呢?回答,"明确:这一段是用疑问句开头,提出问题,然后按主次由人到物作说明,没有总结的句子。这在表述上也是另一种有总有分的方法。

  提问:《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它传播厂有关石拱桥的哪些知识?试从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来理解。提示课文句子: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3.桥(卢沟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4.大拱的两肩上,一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5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议论,回答,明确:l.传播石拱桥的结构知识。2.传播石拱桥的历史知识。3.传播卢沟桥的结构知识。4.传播赵州桥的结构知识。5再现卢沟桥形式的优美。

  小结: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传播有用的知识的文章。上边五个句子,就是从结构、外形、历史各方面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现在先初步了解;以后还要进一步探讨。

  三、布置作业

  思考,上边举出的五个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再在全文中找出与它们相同的表述方法。

  复习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常用的说明方法。

  二、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与记叙文的区别。

  三、写说明文要准确运用语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提问:上一节课举例的五个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回答,明确:1.运用比喻;2.引用古籍;3.用数字;4.解说;5摹写。(板书)提问:文中还有与这些句子表述方法相同的句子吗?思考、议论,准备回答。

  二、教读课文

  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后,指导根据课文回答。(板书)

  1.用数字:第四段,说明赵州桥历史悠久。第五段,说明赵州桥的外形、规模。第六段,说明卢沟桥的外形、规模。第十段,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和石拱桥的发展。

  2引用古籍;第七段,马可•波罗的游记,赞美卢沟桥,唐代张骂的《朝野企载》写卢沟桥的外形。(这主要是引用,而引用的句子恰好是比喻句。)唐代张嘉贞的《安济桥铭》写桥的设计。

  3.比喻:第一段,写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解说;第二段,说明石拱桥的历史、形式、构造和作用。第五段,先比喻赵州桥洞"像一张弓",然后作解说,两种方法结合,说明设计的效果。

  小结:(一)用数字、引用有关资料、解说、比喻,都是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引用和比喻原来属于修辞的范畴,而在说明文中引用起着"言之有据"的作用,比喻又能形象地说明介绍的对象,也就约定俗成地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了。解说,是对事物作必要的阐述,也就是阐明事理(如本文的第二段)。(二)说明方法,还有:判断,例如,本文中"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等句子。判断要注意的是必须给人以明确的概念。绘制图表,能使说明的对象有系统、有条理、一目了然(上一节课已实践过)。比较,例如,第六段中写永定河水发,"来势很猛",常冲毁河堤,"但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使人印象鲜明。举例,例如,在我国的石拱桥中,举出了赵州桥、卢沟桥,最有代表性。(三)除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外,还有"下定义"的方法,待以后有机会再举例子说明。(四)至于摹写,只是为了对事物特征作直接介绍,使人容易认识,它并不像记叙那样是为了给人以感性的形象,也用得少,并不把它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补充板书)总之,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阐明事理,使人们对事物有个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这就是说明文的特征。

  《中国石拱桥》就是符合说明文特征的典范。理解说明文的特征,并用《中国石拱桥》印证,就可以明确,说明文同以记叙、描写手法为主的记叙文有着明显的区别。

  提示:说明文要准确说明对象,必须重视语言的运用,要做到恰到好处。例如,第三段中说到旅人桥,用"大致"、"可能",是根据在写作文时仅仅能占有的资料,还不可能有更确凿的证据。如果去掉"大约"、"可能",就变成绝对的结论语气了。又如,第二段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是从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是由外表到内在,由感性到理性来写的,这就准确地写出人对事物认识的规律,词语次序,不可移动。试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语言运用准确的例子来。学生看课文,议论,准备回答;教师巡回,了解,指导。提问。回答,明确(举例):第三段,"几乎"限制"到处都有",既表明石拱桥多;接近于"到处都有"却又不是"到处都有"。第五段,"在当时可算…••",从时间上相对地说,不犯绝对的毛病。第九段,"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省"、"巧"、"高"三个字,不仅用得准,而且用得精,位置决不能变动。

  小结:说明文中准确运用词语,保证了文章内容的严密性,达到预期的说明效果。

  三、当堂巩固

  指名朗读。要求;熟悉全文,加深印象。朗读时,要充分利用课文上的注音,不要脱离课本而板书注音。"陡"( )、"墩" )等课本上无注音,可作补充。

  四、布置作业

  (一)体会下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比较早。

  2这座桥建于公元6XX年左右。

  3.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二)介绍赵州桥四个特点,第二点同第三点能不能互换?

  (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三)"积累•联想"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互查。

  板书设计(一)

  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

  │桥名 位置 历史和修建年月    结构特点

  赵州桥 │横跨在│洨河上 修建于公元6XX年左右,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 (一)全桥只一个大拱,长37 4米,桥洞像一张弓(二)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 28近拱圄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 

  卢沟桥 位于永定河上 修建于公元 1189年到1192年间,至今已有近8XX年历史。 由 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板书设计(二)

  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

  1.数字说明(应当正确无误)

  2.引用说明(古今资料,科技书刊)

  3.比喻说明

  4.解说说明(阐述事理)

  5.判断说明

  6.图表说明

  7.比较说明

  8.举例说明(有代表性)

  9.定义说明

《中国石拱桥》 篇6

  一、教学目标 :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了解的特点

  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播放六幅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

  (二)新授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①了解作者

  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推崇(chong) 古朴:朴素而又有古代的风格

  巧妙绝纶:灵巧高妙,独一无二。伦:同类,同等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2、讨论分析:

  A、的特点是什么,在文章中的哪几个段落中介绍的?

  明确:①形式美

  ②结构坚固

  ③历史悠久→⑶

  知识迁移:1向大家介绍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特征

  2、介绍多媒体教室的特征

  B、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明确:①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功用

  ②总体说明的特点

  ③分说赵州桥和卢沟桥

  ④综述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

  C、看下列句子,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列数字)

  ②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打比方)

  ③“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

  ④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举例子)

  知识迁移: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摹状貌)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作比较)

  D、听老师读3、4段,找出漏掉或改变了哪几个词语,掌握说明文的语言。

  明确:大约 可能 最 几乎 左右→准确、科学

  雄姿 青春→生动

  知识迁移:请你试着找出几处能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

  (三)课堂小结(掌握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①理清说明顺序

  ②抓住特征说明

  ③说明方法恰当

  ④语言准确生动

  三、作业 

  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当导游,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学校。

《中国石拱桥》 篇7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典型实例,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作用显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本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本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学习说明文语言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来完成,也可以与略讲其他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和学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结合进行。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分析赵州桥这一典型实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 拱桥 陡坡 和谐 饮涧 匀称 桥墩 郦道元

  2.解释词义和字义:惟妙惟肖 和谐 匀称 古朴 巧妙绝伦

  以上两项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达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

  --"石"材(的)

  --"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 "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4.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请问:桥有哪几类?

  首先应明确分类标准。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的、钢材的;按形状分,有平形的、拱形的。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做了明确的限制。那么,这种"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初一学《大自然的语言》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教师归纳。板书:

  石拱桥(1一2) 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 中国石拱桥:当代发展(10)

  1.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

  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明确:神话把虹比作桥,诗人把桥比作虹。桥虹互比,既说明了桥的形状,也说明了桥的优美。打比方是为了说明,有赞美之意,但语言简洁,适度得体。

  "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说明了石拱桥出现较早,更说明它结构坚固。

  第1段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第2段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体现了从外到内的写作顺序。"不但……而且"递进关系,准确体现并强调了这一点。 的特点。

  第3段开始说明中国石拱桥。同学们划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看看,上两段提到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中国石拱桥 是不是也有,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教师归纳。板书:

  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

  几乎到处都有--多而广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从时间来看,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居领先地位。根据:(一)"悠久"更强调了时间早;(二)"旅人桥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从形式、结构上看怎么样呢?这一段中对中国石拱桥用"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做了肯定,而且表明我们的石拱桥是"惊人"的桥中之杰。除此之处,我们中国的石拱桥还有数量多、分布广,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独到之处。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三、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

  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

  教师归纳。板书: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惊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对这一点,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说明了出现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说明了它的坚固及美观。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第5段桥的长、宽数据,表明它惊人的雄伟。接着指出它设计科学,技术巧妙,这是从总体上介绍赵州桥杰出的原因。下面从四个方面具体说明它的科学与巧妙。同学们应注意,每个方面都不只介绍了特点,而且说明了这样设计施工的原理。这正是说明文的特点:就事物及其道理做解说。

  (一)一个"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当时世界之最的大拱,怎么保证交通便利?赵州桥的设计者打破常规,将桥洞做成弓形,桥面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可以说的确巧妙。

  (二)这样一座大桥,又是独拱桥,用石材多,对两岸桥基压力会很大,怎么办?牌河汛期暴涨,会对桥身猛烈冲击,怎么办?设计者创造性设计,拱上加供,不但一举两得,而且收到了美观的奇效,不愧巧妙绝伦。

  (三)桥如此长,如此宽,怎样保证它的坚固?怎样便于施工?设计者匠心独运,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弧形桥洞,真是制造奇特。

  (四)除了结构奇巧之外,赵州桥的形式也匀称美观,同四周的景色配合和谐,艺术价值也是不朽的。

  值得注意的,还有:"作者前引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构造奇特,后引张毅的话说明桥的形式美观,最后点明赵州桥是以李春为代表的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先总后分再总,把赵州桥的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提问: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总结:赵州桥独具的特点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是位于?河上的独拱石桥,接下来,文章又举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桥卢沟桥,这就印证了中国石拱桥数量多、分布广,形式多样的特点。

  布置作业 

  1.将小黑板(或投影)上的字、词记入字词积累本。

  2完成练习一、二(其中卢沟桥的一部分作为预习,先不填入表格,但要在课文上标注。)

  3.预习、思考三、四、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卢沟桥这一典型实例.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教学过程 

  一、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上节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找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地点,在永定河上,永定河是比?河更宽的大河。时间,比赵州桥晚些,但距今也已八百多年,称得上历史悠久。桥比赵州桥长得多,略窄。桥面更平坦。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是靠石砌桥墩联成整体抵御洪水的。它也很美观,尤其是柱头上千态万状的石狮子别具特色。卢沟桥在中外都享有盛誉,并且是抗日战争的纪念地。

  归纳、板书: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除了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出现较早,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之外,还只有历史悠久,数量多、分布广、多样杰出的更突出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典型实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些特点。其中.文章介绍得最充分的是它们的杰出:巧妙、奇特和精美,因为这方面最能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方面的突出成就。说明事物时如何选择实例,如何运用实例,这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同学朗读第9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标注、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教师归纳:

  原因有三: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三、中国石拱桥现代的发展。

  同学齐读第10段。

  提问: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呢?

  归纳: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的独供石桥,拱长一百一十二点五米,是赵州桥的三倍。 双曲拱桥,世界上仅有,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最长一孔一百五十米。这种钢筋混凝土拱桥继承发展了石拱桥的传统。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四、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同学讨论课后练习,教师归纳。

  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清楚楚,是和它出色的运用了说明文语言分不开的。有四个方面值得同学们体会学习。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例如练习八绘的两段文字。一是说明文,它介绍了卢沟桥的有关知识,描写很少,只在介绍最突出的石狮时用了"精刻","姿态各殊"、生动雄伟"等词稍加形容,因为它的目的是说明事物,介绍知识。二是记叙文,它记叙了夜宿卢沟观赏晓月的经过,记叙为主,有大量的描写,还有想象、抒情,因为它的目的是通过记叙描写抒发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与《辞海》条目属同一文体,只是进一步说明了卢沟桥这种结构的原因。这篇课文也有描写,但是很适度。例如第1段把桥比作虹,是为了说明桥的弧形形状,赞美之清暗蓄其中。 同学们看,介绍卢沟桥时,有没有类似情况?

  归纳:说明卢沟桥的石狮,做了描写,体现了感情,但并没有纵情写下去,而是适度收止。说到卢沟桥是抗战圣地只有三句话:一句说明纪念意义,一句说明战争发生时间、性质,一句说明反侵略战争的颌导者和它的结果,言简意赅。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文章为了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往往要用各种说明方法,练习三就是这方面的一个练习。同学们要注意体会,无运用哪种说明方法,目的都是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事物特点。除练习中的句子,同学们还能再举些例子吗?

  归纳:引用古籍-一"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知其所以为'。"列举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使用比喻--"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加以描述--"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进行解说--"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正是这些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达到了说而明的效果。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同学讨论练习四,教师归纳:

  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文如对某些时间、程度的限制;有些词语则表示着一种估计。无论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

  例如说到"旅人桥",在"石拱桥"前用了"可能"(表示估计),"有记载"(做了限定)"最早"(在估计、限定后对时间做了肯定的限定)三个定语,说明得一清二楚。

  又如对赵州桥的说明用了这样两个定语:"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其中第二个定语说明了赵州桥历史悠久,但它只有在第一个定语限定之下才是准确的。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到处都有"体现"数量多、分布广",但只有在"几乎"的限定之下才符合实际,才准确。

  卢沟桥"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是核实了十一个石拱长度之后的结论。育才中学的同学曾就此事向茅以升询问,茅以升回信-一列举了十一个石拱的长度,的确无一相同。看似平易的一句话,却体现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说明文语言这方面的要求,在这篇课文中特别体现在定语、状语和补语的运用上,同学们在完成练习四和后面的语法练习时可注意体会。

  4.注意词句顺序,周密合理。

  我们先看一下练习五,大家讨论一下,可以畅抒己见。教师归纳:

  第1小题,作者做了回答:"先写形式,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不但而且",体现着一个合理的顺序,不能删掉,它联结的内容次序也不能颠倒。

  第2小题也体现着一种合理的顺序,即由主到次,肩上小拱是赵州桥首创的主要特点,最能说明赵州桥的巧妙奇特,而拱圈也见于其他拱桥,比起肩上小拱相对是次要的。类似体现顺序周密合理的,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吗?

  归纳:例如先总说赵州桥外形和设计施工的特点,再分四点具体说明,先总后分,给人清晰印象。又如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用"首先","其次","再其次",表示分项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顺序合理,标示清晰。

  五、总结、作业 。

  在同学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特点,并分析了原因,介绍了发展状况。

  3.本文在说明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出色:简洁、平实、准确、周密。语言风格与记叙文不同。

《中国石拱桥》 篇8

  教学目的

  一、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二、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三、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设想

  一、安排二教时。

  二、紧紧抓住说明文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内容: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理解说明的方法;防止因旁征博引而出现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现象。

  三、理解本文准确用词的特色。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二、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 ,导入  新课

  提问:课前预习,文字上有什么疑难需要解答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如学生无问题,不必多花时间。)

  导言。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这篇说明文就具体地为我们介绍这两座著名的大桥以及有关的知识。

  二、教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第一、二、三、四段。提问:预习时,要求制作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读课文以后,填写前两项(位置,历史和修建年月‘勺,填得怎样了?抽查,评价,出示小黑板,根据小黑板所填的前两项内容,共同订正。指名读课文第五段,利用小黑板示范,引导填写赵州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的内容。分散读第六段,示范,5;导填写关于卢沟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勺的内容。提示:第五、第六段里,除了介绍两座石拱桥的结构似外,有哪些关于外形方面的介绍的句子?学生看课文回答,明确:第五段有拱上加桥,……美观,有全桥……饮涧;第六段有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提示:这两段以外,还有哪些?还有第一段的比喻,第七段的整段介绍。结论:由此可见,中国石拱桥本身的特点就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卢沟桥还有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情况,范读第八段,引导理解:卢沟桥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事实。提问: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能有光辉的成就呢?它的发展又是怎样呢?分散读第九、第十段,然后引导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第九段介绍成就的原因:首先,……智慧,其次,……传统,再其次,……石料。第十段介绍发展的情况:这段中间四句,用事实证明,全班朗读解放后,……150米四个句子。

  小结(指导边看课文边在书上的某些段本写明要点,并在一些句子下边标单横线,不要离开课本抄黑板):

  1.全文的层次:(1)介绍石拱桥外形特点(用比喻)。_(2)总述石拱桥特点(不但外形优美,而且结构坚固)。(3)引用古籍证明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并点出将要介绍的事物的具体对象。(4)分述之一,从历史、结构、外形的设计者全面介绍赵州桥。(5)分述之二,全面介绍卢沟桥:具体数字一结构(河堤冲毁,桥却从没出过事)一形式(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一赞语(世界上独一无二‘勺一景点(卢沟晓月)一特有的纪念意义(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 6)总说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7)综述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成就和桥梁事业的新发展。全文层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2.段落的条理:介绍赵州桥,先总写历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时间长),结构,外形,设计和施工特点,然后分四点作具体说明,又用评价的句子作结(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 )。这样,在段落内采用总分总的写法,就使介绍的内容很有条理地编排出来。由此可见,不论在全文的整体中,还是在段落的局部中,总一分一总能够使文章的内容编排得很有条理,总一分一总之间的关系,是有内在联系的密不可分的结构关系。提示;第九段的写法,是不是总与分的结构关系呢?回答,明确:这一段是用疑问句开头,提出问题,然后按主次由人到物作说明,没有总结的句子。这在表述上也是另一种有总有分的方法。

  提问:是说明文,它传播厂有关石拱桥的哪些知识?试从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来理解。提示课文句子: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3.桥(卢沟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4.大拱的两肩上,一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5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议论,回答,明确:l.传播石拱桥的结构知识。2.传播石拱桥的历史知识。3.传播卢沟桥的结构知识。4.传播赵州桥的结构知识。5再现卢沟桥形式的优美。

  小结: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传播有用的知识的文章。上边五个句子,就是从结构、外形、历史各方面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现在先初步了解;以后还要进一步探讨。

  三、布置作业 

  思考,上边举出的五个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再在全文中找出与它们相同的表述方法。

  复习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常用的说明方法。

  二、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与记叙文的区别。

  三、写说明文要准确运用语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 ,导入  新课

  提问:上一节课举例的五个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回答,明确:1.运用比喻;2.引用古籍;3.用数字;4.解说;5摹写。(板书)提问:文中还有与这些句子表述方法相同的句子吗?思考、议论,准备回答。

  二、教读课文

  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后,指导根据课文回答。(板书)

  1.用数字:第四段,说明赵州桥历史悠久。第五段,说明赵州桥的外形、规模。第六段,说明卢沟桥的外形、规模。第十段,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和石拱桥的发展。

  2引用古籍;第七段,马可·波罗的游记,赞美卢沟桥,唐代张骂的《朝野企载》写卢沟桥的外形。(这主要是引用,而引用的句子恰好是比喻句。)唐代张嘉贞的《安济桥铭》写桥的设计。

  3.比喻:第一段,写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解说;第二段,说明石拱桥的历史、形式、构造和作用。第五段,先比喻赵州桥洞像一张弓,然后作解说,两种方法结合,说明设计的效果。

  小结:(一)用数字、引用有关资料、解说、比喻,都是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引用和比喻原来属于修辞的范畴,而在说明文中引用起着言之有据的作用,比喻又能形象地说明介绍的对象,也就约定俗成地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了。解说,是对事物作必要的阐述,也就是阐明事理(如本文的第二段)。(二)说明方法,还有:判断,例如,本文中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等句子。判断要注意的是必须给人以明确的概念。绘制图表,能使说明的对象有系统、有条理、一目了然(上一节课已实践过)。比较,例如,第六段中写永定河水发,来势很猛,常冲毁河堤,但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使人印象鲜明。举例,例如,在我国的石拱桥中,举出了赵州桥、卢沟桥,最有代表性。(三)除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外,还有下定义的方法,待以后有机会再举例子说明。(四)至于摹写,只是为了对事物特征作直接介绍,使人容易认识,它并不像记叙那样是为了给人以感性的形象,也用得少,并不把它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补充板书)总之,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阐明事理,使人们对事物有个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这就是说明文的特征。

  就是符合说明文特征的典范。理解说明文的特征,并用印证,就可以明确,说明文同以记叙、描写手法为主的记叙文有着明显的区别。

  提示:说明文要准确说明对象,必须重视语言的运用,要做到恰到好处。例如,第三段中说到旅人桥,用大致、可能,是根据在写作文时仅仅能占有的资料,还不可能有更确凿的证据。如果去掉大约、可能,就变成绝对的结论语气了。又如,第二段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是从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是由外表到内在,由感性到理性来写的,这就准确地写出人对事物认识的规律,词语次序,不可移动。试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语言运用准确的例子来。学生看课文,议论,准备回答;教师巡回,了解,指导。提问。回答,明确(举例):第三段,几乎限制到处都有,既表明石拱桥多;接近于到处都有却又不是到处都有。第五段,在当时可算…··,从时间上相对地说,不犯绝对的毛病。第九段,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省、巧、高三个字,不仅用得准,而且用得精,位置决不能变动。

  小结:说明文中准确运用词语,保证了文章内容的严密性,达到预期的说明效果。

  三、当堂巩固

  指名朗读。要求;熟悉全文,加深印象。朗读时,要充分利用课文上的注音,不要脱离课本而板书注音。陡( )、墩 )等课本上无注音,可作补充。

  四、布置作业 

  (一)体会下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比较早。

  2这座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3.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二)介绍赵州桥四个特点,第二点同第三点能不能互换?

  (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三)积累·联想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互查。

  板书设计 (一)

  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

  │桥名 位置 历史和修建年月 结构特点

  赵州桥 │横跨在│洨河上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 (一)全桥只一个大拱,长37 4米,桥洞像一张弓(二)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 28近拱圄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

  卢沟桥 位于永定河上 修建于公元 1189年到1192年间,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 由 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板书设计 (二)

  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

  1.数字说明(应当正确无误)

  2.引用说明(古今资料,科技书刊)

  3.比喻说明

  4.解说说明(阐述事理)

  5.判断说明

  6.图表说明

  7.比较说明

  8.举例说明(有代表性)

  9.定义说明

《中国石拱桥》 篇9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一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二、结构思路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述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 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最后又综述解放后我国桥 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这种明晰的条理 ,是客观事物自身各种关系的如实反映,也表明了作者对所说明对象的深刻明 白的认识。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3—9段),介绍我国石拱桥的特点、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其原因。

  第三部分(第10段),介绍解放后 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1.打比方

  就是通过比喻进行说明。文中对石拱桥的比喻很多,集中起来,是比作两种事物:一是虹,二是弓。这两种事物既能表现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给人以美的感受,又便于对石拱桥在建筑上的特点给予形象的说明。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2.举事例

  就是举出典型事例来进行说明。如为了说明的特点,就举了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这四个典型的例子。概括介绍旅人桥和长虹大桥,这是纵向说明,既说明我国石拱桥悠久的历史,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又说明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赞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文章着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的特点,这是横向说明,赵州桥是单拱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石桥。文章列举的四座桥很有代表性,有略写、有详写,详略得当,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介绍了的全貌。运用举例说明,一定要注意例子的典型性、代表性,切不可用个别事实、偶然现象来代表一般,代表必然。

  3.列数字

  就是用准确的数字来进行说明。比如对赵州桥存在的时间、长度、宽度、拱圈的道数等都用了具体数字。有概数、有确数,能收到很好的说明效果,如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用了“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4.作比较

  就是用与同类的或相关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进行说明。文中在说明卢沟桥的坚固时,讲到“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是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

  5.引用

  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来进行说明。文中有“泛引”,如文章开头引用我国诗人比喻石拱桥的种种用语。“卧虹”“飞虹”等,这样反复比喻,既给人有关知识,又使人仿佛置身于神话之中,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加深人们对石拱桥形式优美的印象。又有“特引”,如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赞语“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为了说明赵州桥构造的奇特;引用唐朝张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为了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还引用意大利人马可·渡罗的赞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的特点。

  四、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和严密,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用词、造句方面要求精确、合乎语法规律;②准确地运用专门术语、概括性词语;③造句要特别注意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逻辑性;④选用科学的修饰、限制词语;⑤语言力求简洁、浅显、平实。有时也用一些描写、形容等表达方式和某些修辞手段,但目的仍然是为了解说明白,不是为了感染读者。

  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在这个句子中,用“大约”“可能”表示估计,用“有记载”表示确实存在,用“最”表示程度,使全句的意思既准确又严密。

  又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个句子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这些石狮雕刻得生动活泼、精美动人,其目的在于通过摹状貌,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征。

  再如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句中“形式优美”与“结构坚固”是递进关系,关联词语“不但”“而且”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就失去了原来的递进关系。先后次序也不可以颠倒,若是改为“不但结构坚固,而且形式优美”就改变了作者的原意。可见词、句的次序,关系到语言的准确和周密。

  五、异步备课方法建议

  通常备课涉及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板书设计、小结等环节,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结合大纲要求,分清哪些内容简单,较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奥,不易接受,拟定A、B两类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本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基础性知识注意启发引导,而对智力较好的学生就要尽可能地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适当延伸思考;对不同难度的内容,安排不同的作业 练习。例如:一文,在教学内容设计上,A类学生要求掌握的内容有生字、词、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说明顺序等基础知识;而B类学生在掌握了以上基本内容外,还要通过本文,理解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认识说明文中准确运用语言的重要性,并能写出简单的说明文。 

  六、置换法教学建议

  所谓“置换”,就是采用置换课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课文的语言。例如,中介绍赵州桥特点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肩”字若换成“端”、“边”、“头”,效果如何?让学生换了之后依据不同的说法分别画出示意图,就会发现用词不当容易产生谬误。

  七、语言训练五法

  说明文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著名的桥梁专家,同时也是一位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行家。该文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准确而生动地再现了的“雄姿”,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课文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该如何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呢?部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二学生阅读说明文提出了“体会语言准确性”的要求,省颁《各科教学指导纲要》对阅读说明文也提出了“体会说明性语言的特点”的要求。据此结合学生刚学说明文的实际及本文语言特点,应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宜多,而应明确集中,可把“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列为本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为使此教学目标和重点落到实处,可采用了以下训练方法:

  (一)对照比较法

  比较是判别事物特征的一种有效而常用的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较对照,借以揭示事物的异同,优劣与高下,从而帮助人们准确地区别事物,认识事物。为让学生认识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可进行以下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两个片断,综合对照比较,完成以下练习:

  甲文:(见课文第4、5节),略

  乙文: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洨河上。我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拱。隋开皇大业年间(590-608)李春创建。桥单孔,全长五十点八二米,桥面宽约十米,跨径三十七点零二米,拱圈矢高七点二三米,孤形平缓,拱圈由二十八条并列的石条组成,上设四个小拱,既减轻重量,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且增美观。在世界桥梁史上,其设计与工艺之新为石拱桥的卓越典范,跨度之大在当时亦属创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解放后,于1953年至1958年按最初桥样进行了修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下面几个语句均摘自甲文。请分别从乙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语句,并分析它们的异同:

  (1)甲文:赵州桥横跨在浚河上……

  乙文: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

  同:介绍赵州桥地理位置

  异:甲文生动说明;乙文属平实说明

  (2)甲文: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乙文:宽约十米

  同:介绍赵州桥的宽

  异:甲文介绍赵州桥宽较详尽;乙文较简洁。

  (3)甲文: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乙文:其设计与工艺之新为石拱桥的卓越典范。

  同:桥的设计与建造

  异:甲文从设计一直到施工;乙文着重设计和工艺。

  (4)甲文: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乙文:上设四个小拱。

  同:介绍大拱上的小拱。

  异:甲文准确写出小拱位置;乙文就不太清楚。

  2.乙文中说拱圈“弧形平缓”,其优点用甲文中的话来说是: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

  3.甲文中说赵州桥的大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乙文中说赵州桥的“跨度之大在当时亦属创举”,这两句中的“在当时”指的是:公元605年左右。它们不能去掉的原因是:去掉“在当时”就会误认为赵州桥的大拱现在也是最长的,这与事实不符。

  4.下列两个句子,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A、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就象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

  B、拱圈由二十八条并列的石条组成。

  答:A句表达效果好,形象、准确、生动地说明拱圈拼成的样子。

  (二)归类分析法

  只有用最准确的语言对说明对象作精确的说明,才能使读者对事物有明晰准确的印象。的语言特点还在于使用了一些语意模糊、不确定的词语进行说明,以使说明更切合实际。为让学生认识这种模糊说明的艺术,可进行以下归类训练:

  体会下边几句话中加点词语的作用,把它们分别归类到后面的表格里。

  1.“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2.赵州桥修建于公元六零五年左右。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最长的石拱。

  5.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6.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

  7.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8.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9.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10.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表示估计

  表示限制

  表示程度

  大约 二百来

  可算 左右 可能

  有些 完全

  不完全

  几乎 充分

  最 十分

  “几乎、大约、可能、可算”是一组语意内含量大、模糊而不确切的词语,使用它们,似乎很难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而茅以升就是巧用它们,反映客观实际,避免了说明的武断。在中国,石拱桥分布确实广泛,但是否已广泛到自古到今无处不在的情况呢?很难断定,因为事实上不可能进行一次从古到今的全国各地的石拱桥的调查,用“几乎”这个表程度的副词,在强调石拱桥分布广泛的同时,避免了说明的绝对化,否则难以令人信服。同时由于时间久远,掌握的资料不可能齐全,对一千多年前的史实记载更不可能断言,于是作者恰当地选用了“大约、可能”这两个表示估计的词,以对历史情况作客观的反映。表估计的副词“可算”更是经作者再三推敲后而选用的。茅以升在关于的一封信中说:“赵州桥大拱的长度,根据我个人掌握的资料,它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但个人的见闻毕竟有限,这是有所保留的提法。对于不能绝对肯定的东西,不敢率然下结论,于是使用‘可算’表示不作肯定的意思。”“几乎”、“可能”等不能表示明确肯定的词语,看似含糊,而一旦将它们从句中去掉,说明则可能与实际相悖。用这些模糊语言来说明,倒更切合实际。这些模糊语言的选用,不仅是作者求实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的表现,而且是作者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的显现。

  上述语言分析的归类训练,同时也是对学生学过的词类知识的复习巩固。

  (三)误读体会法

  语言的准确性,不仅体现在使用了一些恰当的模糊语,而且体现在准确地运用一些动词、形容词等作简洁确切地说明。这些词既不是生字,也不是难词,学生往往领悟不到,看不出其中的妙处,针对此种情况,采用有意误读的方法,让学生听说辨别,也不失为良策。下文节选的是课文的第3节,教师朗读时,要求学生认真听,并记下老师读错的地方(文中加点的词有意不读;需要故意读错的词,在该词后的括号内表明)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长久)的历史。《水径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建造)于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骇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有名)的当推(是)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悠悠”和“长久”,“建成”和“建造”,“著名”和“有名”,“惊人”和“骇人”;这些词的含义和区别均可让学生讨论发言,以领会课文用词的准确和简明。对于省略不读的词,也可放手让学生辨析,讲用与不用的差别及不用可能会引起的歧义。有意误读,会成功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发热烈的讨论,这既是一种语言听说活动,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语言思维训练,较形象深刻地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四)定义诠释法

  用简洁的语言,把事物所包含的确定意义概括起来,成为唯一正确的解释,使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有个明确的认识,这就是通常说的下定义,也是说明事物的一种方法。例如:“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这是从语文的性质和作用给语文下定义。课文第六节为说明卢沟桥的特点用了这样一段话“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为培养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可以要求学生据此给联拱石桥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可限定字数)以加深对卢沟桥最本质的特点──联拱的认识。

  由多个石拱联接而成的桥,叫联拱石桥。同样为加深对赵州桥最本质的特点──独拱的认识,也可让学生对独拱石桥进行下定义的语言思维训练。

  (五)判断正误法

  可选用课文中若干个句子,或原句,或省略个别字词,或改动若干词语,请学生注意听并判断正确与否,这种练习拟放在课前或课后进行,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课文的熟悉程度,最终目的还在于体会、领悟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落实教学目标和重点。

  第 1 2 3 页  

《中国石拱桥》 篇10

   说课: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三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说明文,本单元的教学忌散,宜一课一得,有所侧重.《中国石拱桥》侧重于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教读本文,首先要应的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其次整体感知,了解说明对象,把握石拱桥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明确赵州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特点的.最后,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和运用限制性词语的表达效果,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以讨论为主,避免说明文教学中常见的枯燥,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  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2.     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3.     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1.  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     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2.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作者的说明技巧。教学方法:1. 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2.    讨论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教学步骤〕  一﹑导语      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形象,它总是那样的平凡,从溪流的这一边跨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形象。以上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桥.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石拱桥》  二﹑辨析文体,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1. 学生阅读课文后面两篇不同的短文,并感知它们的区别。2.    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三﹑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1. 多媒体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并播放音像资料。2.    播放课文配乐朗读。3.    检查需要积累的词语。大屏幕显示,学生注音﹑解释.四﹑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1. 教师指出说明文是给人以知识的,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从文章中获得知识。﹙1﹚            学生默读课文,自行查找,概括。﹙2﹚            小组讨论。﹙3﹚            全班交流。  明确: 本文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最后又分三点解释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五﹑布置作业n    1.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各写一行并解释.n    2.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n    3.天津一位中学生曾经提出一座立交桥的设计方案,并且获了奖.读罢本文,你对桥梁有何新的构想?请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勾勒出你想象中的桥梁模样.或画一张草图,或用文字说明.

《中国石拱桥》 篇11

  教学目的:

  一、认识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四、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以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和准确运用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

  本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方法:

  1.为增强感性认识,利用赵州桥、卢沟桥的详细挂图,以便在课堂上边看图边分析。

  2.布置预习,运用工具书弄懂生字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教学时数:二节

  第一节

  要点:检查预习,划分段落层次,学习用代表性例事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课,作者茅以升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

  洨xiáo 鷟zhuó 佥qiān

  2.补充解词: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的生动逼真。

  惟:特别;肖:相似。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

  推崇:很尊重。

  三、划分段落。

  1.范读课文。

  2.小结:本文共10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1—2):石拱桥的特点。

  (二)(3—9):的特点。

  (三)(10):的发展。

  四、学习本文选材的方法: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石拱桥:弧形,出现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2.讨论: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的典型特点,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的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3.讨论: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独拱”后者联拱,选两例说明形式多样、多彩多姿。

  五、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五。

  六、布置课后作业 。

  精读课文,研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并列出层次表。

  第二节

  要点: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总结课文。

  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

  1.提问:的特点有哪些?

  2.提问:本文在介绍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的?

  ——石拱桥————赵州桥

  ——卢沟桥——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拱桥。

  二、学习新课。

  1.研讨本文的说明顺序。

  (1)指名读1、2段,讨论:本文主要写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接着写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作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默读4、5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4段: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5段: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

  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是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3)指名读第6段,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由整体——局部。

  (4)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提问: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按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小结: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学习本文运用准确的语言。

  (1)要求学生列举出课文中表示准确数字和概数的词句。

  (2)突出一些有修饰语和关联词语的句子。

  3.总结课文:

  (1)第9、10两段,讨论:本文主要是写特征的,为什么最后还用两段提示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并且写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桥梁?

  归纳:之所以如此,反映了我国石拱桥发展的本质特征。第10段说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2)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赵州桥、卢沟桥以及解放后创造的双拱桥的介绍,说明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成就及发展,充分表现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作业 :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板书:

  由一般到特殊: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一般)

  由概括到具体:我国石拱桥的特点 (特殊)

  赵州桥的特点 (特殊)

  卢沟桥的特点 (特殊)

  由整体到局部:卢沟桥“桥长……”

  “每个石拱……”

  由先到后:旅人桥……长虹大桥。

《中国石拱桥》 篇12

  教学目的

  一、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四、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教学设想

  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以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和准确运用语言的特点。

  二、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时间上则从先到后。要学生理解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在理清全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加以说明。

  三、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必须结合课文有机地进行。

  四、为增强感性认识,最好准备好赵州桥、卢沟桥的详细挂图,以便在课堂上边看图边分析。

  五、布置预习,运用工具书弄懂生字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预习,划分段落层次,学习用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书课题)。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 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

  洨(xiǎo) 匀称(yún chèn)

  鷟(zhuó) 佥(qiān) 河堤(dī)

  2.补充解词: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生动逼真。惟,特别;肖,相似。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

  推崇:很尊重。

  三、划分段落

  1.范读课文。

  2.指名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四、学习本文选材的方法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指名让学生分别回答,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板书小结。

  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2.讨论: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3.讨论: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五、完成课后练习五

  六、布置课后作业 

  精读课文,研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并列出层次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总结课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

  1.提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略)

  2.提问:本文在介绍中国石拱桥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的?

  归纳: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拱桥

  二、学习新课

  1.研讨本文的说明顺序。

  (1)指名读1、2段,讨论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归纳小结:开头第1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第2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默读4、5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归纳小结:第4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第5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来说明其特点。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是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3)指名读第6段,教师强调“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归纳小结:由整体到局部

  (4)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一九六一年。

  提问: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明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归纳提问: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学习本文运用准确的语言。

  (1)赵州桥……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卢沟桥……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

  长虹大桥……石拱长达一百一十二点五米。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

  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提问:以上带点的字词能否改动或去掉?为什么?

  小结:不能改动或去掉。表示准确数字的,都是经过丈量和计算的。表示概数的,都是无法考查、检测而推算的。说明文,特别是科技说明文,所用数据都必须十分明确,语气肯定,毫不含糊,这是用词准确的表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2)教师突出一些有修饰语和关联词语的句子。让学分析。

  修饰语: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赵州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分析后归纳:这些加点的词和短语,分别对“石拱桥”、“石桥”作了恰当的修饰、限制,从而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在中国及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

  关联词语: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讨论:“不但”和“而且”两个词能不能去掉?两个分句和词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归纳小结:“不但”、“而且”表示出了“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层进的关系,去掉关联词,就变成了并列关系。两个分句的词序调换,就颠倒了主次关系。

  (3)研究一些句群的组织。

  第9段对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原因的分析,用“首先”、“其次”、“再其次”分条说明。这三条由人到物,由主到次,既严密又全面,逻辑性强,非常准确。

  第10段除开头和最后一句外,是一个用事实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飞跃发展的句群。这个句群可以分为两部分,第1、2句是一部分,说明不但兴建了许多石拱桥,而且兴建了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第3、4句又是一部分,说明创新建造了“双曲拱桥”,以及这拱桥的总长度及最大桥拱的长度。这句群中的两部分,从量和质两方面准确、严密地说明了我国拱桥建筑的飞跃发展。

  3.总结课文。

  (1)齐读第9、10两段,讨论:本文主要是写中国石拱桥特征的,为什么最后还用两段揭示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并且写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桥梁?

  归纳小结:第9段写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反映了我国石拱桥发展的本质特征。第10段写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说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写这两段不仅使全文结构严谨,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2)简介目前我国桥梁发展的信息。

  《中国石拱桥》写于1962年,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介绍说:“‘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几十年来,我国的双曲拱桥了迅猛的发展,全国已星罗棋布,遍及城乡。据1991年3月份资料介绍,全国已建双曲拱桥20多万座,国外已有20多个国家正在推广。(见《新华日报》1991年3月3日第二版文章《赵州桥后新创造》)

  (3)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赵州桥、卢沟桥以及解放后创造的双曲拱桥的介绍,说明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成就及其发展,充分地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思考和练习”。

  2.学写一篇选择有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文。

  【附】板书设计 :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由一般到特殊:石拱桥的一般特点 (一般)

  由概括到具体:我国石失桥的特点 (概括)

  赵州桥的特点 (具体) (特殊)

  卢沟桥的特点 (具体)

  由整体到局部:卢沟桥“桥长……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

  (整体)

  ↓

  “每个石失拱……每两个石拱之间……(局部)

  由先到后:旅人桥(大约)──二八二年 (先)

  赵州桥──六为五年左右 │

  卢沟桥── 一一八九年到一一九二年间; ↓

  长虹大桥── 一九六一年 (后)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国石拱桥》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86279116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