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

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

一梦入混沌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

微信扫码分享

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通用8篇)

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感知动词听、闻、摸、尝。  

  2.愿意猜测故事情节,会正确使用不同的感官感知物体,初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电子白板课件《老鼠阿姨的礼物》  

  2.一盒糖果、礼物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有收到过礼物吗?是谁送给你们礼物的?都送给你们什么礼物了啊?

  2.幼儿自由回答

  二、观看课件,认识故事人物。

  1.师:今天也有人来给我们送礼物了,你们知道是谁吗?那我们一起来猜猜看,可能会是谁。

  2.出示图片老鼠的耳朵和眼睛  

  师:看,这会是谁的耳朵呢?(引导幼儿从耳朵的外形和眼睛的形状来猜测)

  3.出示图片老鼠的尾巴

  师:对的,圆圆的耳朵,小小的眼睛可能是老鼠。再看看这尾巴细细长长肯定就是老鼠了。

  4.出示完整的老鼠图片。

  师:啊,真的是老鼠,老鼠阿姨今天要来送礼物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礼物有几份呀?

  5.带领幼儿一起数数:1、2、3、4,有4份礼物,老师告诉你们这4份礼物盒里装的礼物是一样的,老鼠阿姨把礼物送给了四个小动物,那我们继续猜一猜老鼠阿姨到底要把这4份礼物送给谁?

  6.出示兔子耳朵的图片。

  师:这是谁?(小白兔),是小白兔吗?我们来看看,哦,是的,有长长的耳朵,老鼠阿姨把第一份礼物了给了小白兔。(出示完整的小白兔图片)那它还会把礼物送给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7.出示猪鼻子的图片。

  师:看,这是谁?(小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大大的鼻子)真的是小猪来了。刚才来了小兔,现在来了小猪,几个小动物了(2个)?那还有两个小动物没有出现,我们再看看还有谁会来。

  8.出示小松鼠的手的图片。

  师:猜猜看它是谁?它的手大的还是小的?什么颜色的?哦,它有细细小小的,黄色的手,它是小松鼠。小松鼠还有一条大大的、毛茸茸的尾巴。(引导幼儿从细细小小的手,以及它的颜色来猜测。)

  9.出示小青蛙嘴巴的图片。

  师:你们看这是谁?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嘴巴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哦,原来是小青蛙,小青蛙穿着绿绿的衣裳,它有宽宽的、大大的嘴。(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颜色和嘴巴的形状)

  11.师:现在4个朋友都到了,它们都来拿礼物了。

  三、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1.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小动物们拿到了礼物,它们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小动物们除了心里很开心他们还很好奇呢,他们都想知道这4个盒子里装了什么礼物。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有可能会是什么礼物?你们猜了这么多,小动物们也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礼物,但是老鼠阿姨和他们玩了一个“猜礼物”的游戏。 

  2.师:你们看老鼠阿姨在干什么?(用布把小动物们的眼睛蒙了起来)这样做小动物们还能知道盒子里的礼物吗?(不能)  

  有什么好办法能猜出盒子里的礼物?小兔子会想什么办法呢?(教师动作暗示)小猪会想什么办法呢?也许小松鼠、小青蛙还会有不一样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师:你们看小兔子在干什么?它在用它的长耳朵听呢!它在干什么啊?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听!我们一起学一学小兔子,把小耳朵竖起来听一听(哗啦啦、哗啦啦)是一个还是许多呀?(许多)

  4.师:小猪想出了什么办法呢?它在用大鼻子闻!它在干什么啊?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闻!我们一起学一学小猪,用我们的鼻子闻一闻?嗯,香香的,有哪些东西是香香的呢?(请幼儿猜测)哦,有饼干、蛋糕,还有好多香香的东西呢!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5.师:小松鼠想了什么办法呢?它在用它灵巧的手摸呢!它在干嘛啊?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摸!我们一起学一学松鼠,用我们灵巧的小手摸一摸?摸到什么了?硬硬的还是软软的?(硬硬的)苹果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橘子呢?那盒子里面到底装的什么呢?

  6.师:哎!到底是什么呀?小青蛙迫不及待了。教师用动作提示,提问:它在干什么呀?它用它的大嘴巴尝一尝呢!猜猜会是什么味道呢?是苦的?是辣的?是酸的?是甜的吗?哦,是甜甜的!  

  四、组织游戏:猜一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感知物体,体验游戏的快乐。

  1、师:那盒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啊?是糖吗?

  2、师:今天老鼠阿姨把送给小动物的礼物也带来送给了我们,瞧,这个礼物盒漂亮吗?那我们也来玩一玩猜一猜的游戏吧,猜猜看礼物盒里到底装了什么?我们先来听一听,盒子里有一个还是许多啊?(许多),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起来,不许偷看的哦,闻一闻,香不香?我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摸一摸,闭上眼睛哦,怎么样?是不是一粒一粒的,硬硬的?大家猜一猜是什么?(糖果)

  3、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糖果啊?哦,真的是糖果啊!

  五、利用图片,总结故事,结束活动。   

  1、师总结:小动物们想了什么办法知道盒子里有什么礼物呢?有的是耳朵听出来的、有的是鼻子闻出来的,有的是小手摸出来的、有的是嘴巴尝出来的(教师动作表示),其实我们的小朋友也有这些本领,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鼻子可以闻,手可以摸。 

  2、师:小动物们看到了糖果,高兴得围着老鼠阿姨欢呼了起来!我们跟着它们一起跳舞吧! 

  3、师:小朋友们我们回去跟老鼠阿姨、小动物们再玩一玩这个好玩的游戏,尝一尝甜甜的糖果吧!

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 篇2

  活动目标:1、学着仔细观察画面的细微处,说出除眼睛以外的四种感知方法。2、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耳、手、鼻子、嘴的作用。活动准备:ppt;礼物盒;器官卡片;手串铃、香水、苹果块、袜子。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与客人老师有节奏地打招呼:客人老师,客人老师,早上好!你们看,客人老师多喜欢有礼貌的小朋友啊。)1、出示礼物盒:看,这是什么?告诉你们哦,这是用来装礼物的礼物盒。2、宝贝们,你有没有收到过礼物呀?收到过什么礼物,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3、小结:是啊,爱你们的人都会送礼物给你们的。二、引导观察。1、出示画面一:今天,是谁要送礼物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老鼠阿姨的穿着进行猜测)原来是老鼠阿姨,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老鼠阿姨,老鼠阿姨,早上好!)老鼠阿姨说,小朋友们,小朋友们,早上好!2、老鼠阿姨今天要送礼物,看到了吗,礼物在哪?有几个礼物盒?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3、观察图片:四个礼物盒是不是要送给四个朋友呢?我们一起看。(引导幼儿从动物的特征去猜测)(1)是谁?(长长的耳朵是小白兔)(2)还有给谁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大大的鼻子是小猪)(3)这又是谁呢?宽宽的嘴巴,细细的胳膊是谁呢?(宽宽的嘴巴,细细的胳膊是小青蛙)(4)最后一位可能是谁呢?(大大的尾巴是小松鼠)3、现在四个小动物都到了,它们想干嘛?它们是怎么样去拿礼物的?4、讲述故事第一段:“今天,老鼠阿姨准备了四份礼物,准备送给四个朋友。小猪、小兔、小松鼠和小青蛙高高兴兴地跑来了说:“老鼠阿姨,我要你的礼物。”老鼠阿姨说:“好的好的,一人一个正正好。”“礼物是什么呢?”老鼠阿姨说:“我今天的礼物是要送给聪明的小朋友,你们今天不许用眼睛看哟!”看,老鼠阿姨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老鼠阿姨把它们的眼睛都蒙住了,让它们用其它的办法来猜猜礼物盒里的礼物是什么?5、哎呀,眼睛可是身上很重要的一样器官,它可以看。(出示眼睛的图片)可是,老鼠阿姨已经把它们的眼睛都蒙起来了,让它们用其它的办法来猜猜礼物盒里的礼物是什么。你们有办法吗?什么办法说给大家听听。6、继续图片:那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1)小兔---耳朵---听:小兔子长了一对长长的耳朵,它的耳朵特别厉害,看看它在干什么?嘘,听听礼物盒里的观察东西是多少还是少呢?(出示眼睛的图片)(2)小猪---鼻子---闻:再看看小猪在干嘛?小猪用它大大的鼻子闻气味,呀,闻到了一鼓香香的气味。什么东西闻起来香香的呢?(出示鼻子的图片)(3)松鼠---手---摸:小松鼠伸出它灵活的小手小心地摸了摸,摸到了没有?摸到了,猜猜它摸到的东西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什么东西摸上去硬硬的?什么东西摸上去软软的?(出示小手的图片)(4)青蛙---嘴---尝:小青蛙直接把礼物放到了在嘴巴里尝了尝,你们猜小青蛙尝到的是什么味道?除了甜味道、酸味道,还有什么味道?喝过咖啡吗?什么味道?还吃过什么东西也是苦的?小青蛙尝到的是什么味道呢?(出示嘴巴的图片)7、揭晓答案:哇,是什么?原来是糖果,小动物们跟你们一样喜欢、开心。那收到礼物,它们会跟老鼠阿姨说什么呢?(老鼠阿姨,老鼠阿姨,谢谢您!)真有礼貌,收到别人送你的礼物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记得一定要说声“谢谢”。三、游戏体验。1、老师展示礼物盒:圣诞节快到了,老鼠阿姨也有礼物要送给你们哦,但是要送给聪明的小朋友,你们今天也不许用眼睛看哟!赶紧把眼睛闭闭紧,不然礼物可要逃走了。(1)喷香水: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你家里谁用香水的?(2)敲雪橇铃:这又是什么?这是雪橇铃的声音,好像在告诉我们圣诞老爷爷从远处赶来了。(3)摸袜子:摸上去软软的还是硬硬的?会是什么呢?听说平安夜的晚上在床头准备一双袜子的话,圣诞老爷爷就会送礼物哦。(4)苹果块:最后用小嘴巴尝一尝。是什么好吃的?老鼠阿姨祝每个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2、小结:原来,除了眼睛能让我们看到东西以外,我们还可以用耳朵听、小手摸、鼻子闻、嘴巴尝的方法来知道是什么东西,所以这些部位都是很有用处的,我们可要好好保护它哦,记住了吗?

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听懂故事内容,对故事充满期待与好奇。    2.通过声音的提示,猜测糖果的多少,发现音量与物体多少和材质的关系。     3.在猜测中萌发对礼物的期待,体验收获礼物的快乐,知道收到礼物应该表示感谢。活动准备:   课件,糖果,糖果罐。活动过程:一、聚焦礼物,激发兴趣。1.引出老鼠阿姨的礼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个新朋友,看看他是谁?(小老鼠)小老鼠,在动物园里面在森林里面小动物们都叫它老鼠阿姨。跟老鼠阿姨打个招呼。(老鼠阿姨早,老鼠阿姨早)老鼠阿姨说你们的声音真好听,老鼠阿姨手里拿的东西你们看见了吗?是什么好东西?(礼物)猜一猜老鼠阿姨为什么要给小动物送礼物?(引导幼儿猜想后放音乐“生日快乐” 小结:原来是老鼠阿姨过生日了,要给小动物送礼物。2.数数有几个小动物来拿礼物呢?一共需要几分礼物。  听,来了几个小动物?(4个)(和小动物打招呼,小兔好,小猪好……)排在第一个的是谁?谁排在第三个?最后一个是谁呢?    来了四个小动物,老鼠阿姨要准备几份礼物?(4份,一起数一数)二、听声音,猜测礼物1.猜猜,罐子里是什么礼物?    小动物们拿了礼物可高兴了。小动物们都问“老鼠阿姨,这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啊?”我们一起来问问“老鼠阿姨这盒子里装的是?”(幼儿一起说)    老鼠阿姨说这个礼物不能用眼睛看,只能用……(出示耳朵的图片,幼儿说出听的方法)2.第一次听一听,猜一猜哪一罐糖果多,知道同样的糖果,摇晃时响的多。 听听,哪个罐子里糖果多?为什么?(教师摇晃红白两个罐子)     你怎么知道这个白的多?(白的声音响,声音响糖就多。)     老师再摇一次。请小朋友要給多的拍手。3.第二次听一听,猜一猜哪一罐糖果多,知道糖装满了就摇不出声音了。小结老鼠阿姨说孩子们耳朵真灵。再送两罐糖给你们,这什么颜色?(绿色)。听一听哪个多?怎么这个罐子没声音呢?打开罐子瞧一瞧,到底是哪一个多呢?(绿色的)为什么装满糖的罐子摇起来没有声音呢?(因为太多了,装满了,摇不出声音了。)     现在这里一共有几罐糖?第几罐是最多的?(第四罐绿色的最多)。4.第三次听一听,猜一猜哪一罐糖果多,知道软糖的声音小,硬糖的声音大。      这一罐糖怎么又没有声音呢?到底是不是空的呢?你看到了?这是什么?(棉花糖)     糖装满了没声音的,可是这个也不满怎么声音这么轻?(因为硬硬的糖声音响,软软的糖声音轻)哪一罐糖多呢?(棉花糖多)     这么多糖,一共有几罐了?(一二三四五六,六罐了。)5.哪个罐子里糖最多?老师数,数到哪一罐最多,你就喊停,看看是不是这一罐最多?三、听故事,分享礼物这么多的糖糖拿回去送给,给谁?(小动物)小猪连忙说:“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小兔子也说:“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小松鼠说:“谢谢老鼠阿姨,这句话可好听了,老鼠阿姨一听到这句好听的话就把糖全都送给小动物了,你们想不想要糖呢?你们也要说那句好听的话给我听,什么话?(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    我是老鼠阿姨吗?你们该怎么谢谢我呢?(谢谢老师,你真好!)这些糖全都送给你们,回教室要分给其他宝宝吃的。 反思: 在《老鼠阿姨的礼物》这一活动中,我改编了绘本原有的画面主,把听一听作为重点,让幼儿根据声音的轻响去分辩糖果的多少。在第一环节看画面,引发关注,采用ppt形式播放了四个小动物、老鼠阿姨,(老鼠阿姨手中还抱着一个大箱子)很形象的让幼儿一看便知道老鼠阿姨来送礼物了,小朋友都好奇的关注着,都在猜测着是什么礼物呢。第二环节是听声音,猜测礼物。当老师摇一摇手中的瓶子,幼儿就猜出了糖果,接着让幼儿去听,哪个罐子里糖果多。初次,我是用硬糖装在罐子里让幼儿判断,幼儿都能根据声音轻响来判断。但在当软绵绵的糖装在罐子时,因为摇起来轻轻的,所以幼儿就误认为里面罐子里是空的。结果当我打开一看,幼儿大吃一惊,满心欢喜的看着,因为罐子里装得满满的都是糖。让幼儿三次练习听,根据幼儿原有经验基础,循序渐进,让幼儿自己去猜,自己去发现音量与物体多少与材质都是有关系的。  

  在本次活动中,包含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例如:数学领域:小动物排列的序数,动物与礼物数量的对应,幼儿从不同方向数数时的序数的变化。科学领域:礼物声音的响度与礼物的多少、材质有关。还包含了文明礼仪教育“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等等。不足之处就是幼儿个别讲述的机会较少,应该鼓励孩子完整地把话说完。  

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 篇4

  设计思路:

  幼儿的感知觉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各种感知觉的均衡发展才能使幼儿发育正常,因此,提供感知觉均衡发展的机会显得尤为重要。《老鼠阿姨的礼物》这节课就为孩子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简单的故事,帮助孩子理解身体各部位的作用。故事中四位不同特征的小动物,各自运用不同的方法猜一猜盒子里的礼物,画面中小动物的神态激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及想象力。为了让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不同感官,活动中我们以“猜猜老鼠阿姨的礼物”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各种感官,并给与他们大胆表达的机会,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感知觉带给自己的不同发现。活动用“老鼠阿姨送的礼物”贯穿整个活动,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调动了他们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及感官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学习仔细观察画面的细微处,理解故事情节,感知动词听、闻、摸、尝。

  2.能迁移故事情节,尝试用短语表达自己的已有经验。

  3.愿意猜测故事情节,活动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说出自己的理由。

  活动准备:

  1.  ppt 课件《老鼠阿姨的礼物》。

  2.黑板上贴有小兔、小猪、小松鼠、小青蛙以及小兔的耳朵、小猪的鼻子、松鼠的手、青蛙的嘴的图片,还有“听、闻、摸、尝”的字和眼睛图片。

  3.一个装有爆米花的礼物盒,老鼠阿姨的头饰,眼罩一个。

  活动重点:仔细观察画面的细微处,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能充分运用自己的五官,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讨论送礼的话题。

  师:孩子们,你有没有收到过礼物?谁送给你的?(可预设一些孩子的回答)

  2.教师小结并导入主题。

  师:对啊,爱你的人都会送礼物给你们的,今天也有人来送礼物啦,猜猜可能会是谁来呢?

  二、观察画面,理解内容。

  1.揭晓答案,引入下一活动环节。

  师:我们来看,是谁来送礼物了?(幼儿看图后齐说:老鼠妈妈)你怎么知道是老鼠(妈妈)?我们还可以叫她老鼠阿姨,我们和她打个招呼吧,老鼠阿姨,你好!

  2.设置悬念,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师:老鼠阿姨来送礼物咯,礼物在哪呢?(在她的手上)几份礼物?(我们数一数)有4份礼物,她是不是要送给4个朋友呢?我们来看看她到底要送给谁?

  3.根据画面提供的部分细节猜出动物名称。

  ①师:是谁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长长的耳朵,是小白兔。)

  ②师:她又给了谁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它的鼻子什么样?(大大的鼻子是小猪。)(播放课件)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③师:已经出来几个动物了?还缺几个?我们看看还有谁来?你怎么看出来是青蛙的?(从它的颜色和大大的嘴巴看出来的。)

  师总结:颜色是绿色的,大大的嘴巴是小青蛙。

  ④师:还有一个可能是谁?看!是谁呀?恩,它的颜色可能有点像小熊,但仔细看,它长得细细小小的手和脚,是谁呀?我们来看一看!看看,它有一条大尾巴,是松鼠。

  师:现在四个朋友都到了,他们想干什么?

  师:他们是怎么样去拿礼物的?(跑着去拿礼物)

  4.师继续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可以调动各种感官去判断礼物的内容的方法。

  ①师:今天老鼠阿姨准备了4份礼物,它要送给朋友。小兔、小猪、小青蛙和小松鼠高高兴兴的跑来说:“老鼠阿姨,我要你的礼物。”老鼠阿姨说“好的好的,一人一份正正好好。”“是什么呢?”“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老鼠阿姨说:“今天我要把礼物送给聪明的朋友,你们今天不许用眼睛看哦”)

  ②师:看!老鼠阿姨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③师:把他们的眼睛都蒙住了,让他们用其他的办法来猜一猜礼物盒里装的是什么?

  ④师:哎呀!眼睛是多么重要啊,它能看到东西。(出示眼睛图片)

  ⑤师:礼物盒一打开我们就能看见里面装的东西,可是现在小动物的眼睛都被蒙住了,(出示动物图片)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小动物猜出礼物吗?(幼儿商量讨论)

  ⑥师:小兔子会想什么办法呢?(用它的长耳朵在听)

  ⑦师: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一看。(ppt)真的耶,小兔子用它的长耳朵在听礼物盒里发出的声音。

  ⑧师:小猪会想什么办法呢?(大鼻子 闻)

  ⑨师:也许松鼠、青蛙也会有不一样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灵巧的手摸)(出示课件)

  ⑩师小结:小动物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来猜,小兔子是用它的长耳朵在听,小猪用它的可爱的大鼻子闻,小袋鼠是用它的小手摸的,小青蛙是用嘴巴尝一尝的。(师幼一起讲述,并以此出示图片)

  三、迁移经验,体验操作。

  1.揭晓谜底,设置下一悬念。

  ①师:聪明的小动物们用不同的方法猜出了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出示课件糖果)

  ②师:今天老鼠阿姨也来给我们送礼物了,瞧!老鼠阿姨来了。

  ③老鼠阿姨:“小朋友好!我是老鼠阿姨,我来送礼物咯!如果你们能猜出礼物盒里的东西我就把礼物送给你们,你们猜的时候不能用眼睛看哦。”

  ④师:你们想不想要礼物?我们怎么才能得到?老鼠阿姨刚刚是怎么说的?

  2.鼓励幼儿选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盒子里的东西内容。

  ①师:小朋友我们也用小动物的方法来试一试,谁想来试一试?你想用什么方法?

  听一听?听到什么声音了?(哗啦啦)是一个还是很多?

  闻一闻?闻到什么味道了?香香的

  摸一摸?摸到什么了?是硬的还是软的啊?

  问:可能是什么呀?(听上去哗啦啦的,闻上去香喷喷的,摸上去一粒粒的可能是爆米花)

  师:我们倒出来看一看是不是爆米花呀?

  3.教师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用不同的方法猜出了老鼠阿姨送给我们的礼物,耳朵听上去是哗啦啦的,鼻子闻上去是香香的,小手摸上去是软软的、一粒一粒的就是爆米花。

  老鼠阿姨:小朋友真聪明,都猜出来了,那我就把礼物送给你们吧。

  师:啊!真好!我们赶快谢谢老鼠阿姨吧。

  师:小朋友跟老鼠阿姨一起用小嘴巴来尝一尝好吃的爆米花吧。(分享礼物)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时围绕《老鼠阿姨的礼物》这个故事展开的,通过让孩子观察画面的细微处,以及细致的提问,每个孩子都能根据局部特点猜出故事里的小动物,虽然再猜测最后一个动物“小松鼠”时,有的孩子说是老鼠,有的孩子说是松鼠,于是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孩子自己“你从哪里看出来是老鼠”“你从哪里看出来是松鼠”,孩子们又仔细的观察,终于发现它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于是都判断是小松鼠。当老鼠阿姨给孩子们送来礼物时,孩子们兴奋极了,老鼠阿姨要求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猜一猜礼物是什么,每个孩子都能很好的运用自己的五官来猜测礼物,当孩子一直认为礼物是爆米花时,我从礼物盒里倒出礼物的那一刻,孩子们都欢呼起来,最后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吃的爆米花,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做到了互相分享。

  当然活动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最后一个环节摸一摸中,应该和故事的情境结合的更加巧妙一些,直接渗透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这样在运用各种感官猜测礼物时,当孩子在摸礼物时,我们可以直接上来让孩子来摸一摸;当孩子在摸时,可以让孩子试着摸一摸是硬的还是软的,还可以让孩子直接上来闻一闻,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猜礼物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感官去发现和探索,这样可能过程更加额紧凑和情景化了。

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 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声音的提示,猜测糖果的多少,发现音量与物体多少与材质的关系。

  2、在猜测中萌发对礼物的期待,体验收获礼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图书

  糖果、糖果罐

  活动过程:

  一、看画面,引发关注

  1、听,来了几个小动物?

  (和小动物打招呼)

  2、老鼠阿姨要准备几份礼物?

  (模仿小动物的对话)

  二、听声音,猜测礼物

  1、猜猜,罐子里是什么礼物?

  2、听听,哪个罐子里糖果多?为什么?

  3、哪个罐子里糖最多?(数数、序数)

  三、听故事,分享礼物

  你想和谁一起分享糖果?

  (模仿小动物的语言)

  小班活动《老鼠阿姨的礼物》生动有趣地吸引了所有幼儿的注意力,为了那甜蜜的礼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选择、不断地表达,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关于这节活动,你有什么要说的呢?快来根据以下问题来探讨吧……

  抛问:

  1、活动中教师讲述的故事内容与原文有出入,你如何看待教师的改编?

  2、故事情节简单直白,老师在引导幼儿阅读的同时,帮助其收获了哪些经验?

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 篇6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小班下学期学习活动--《老鼠阿姨的礼物》

  (2)教时:一教时(3)教材地位:"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以培养幼儿自我认知、自我保护能力为核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同心圆"的形式逐年深化,小班是"小宝宝学本领",中班是"身体的秘密",大班是"我自己"(身体真有用,和影子捉迷藏,我和别人不一样)。根据小班幼儿的关键经验,着重培养幼儿关注自己的五官和四肢等明显的外部特征,初步体验它们的用处,为日后逐步欣赏和保护自己的身体打好基础,也初步掌握充分运用多通道感知器官与外界环境互动。《老鼠阿姨的礼物》以绘本为载体,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物朋友为主角,贴近幼儿的经验。"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这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在谜底揭晓前不断刺激着小班幼儿的好奇心。故事中兔子的长耳朵、小猪的大鼻子、青蛙阔阔的嘴巴以及松鼠的灵巧小手,暗示着它们能用各自的本领解决问题。同样,送礼物的环节也让幼儿学会自如正确地待人接物。因此,教材的使用既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也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是达成学习活动目标的很好的支持。

  二、活动目标1、根据阅读绘本的特点和小班幼儿发展重点,我将目标定位于:

  (1)情感目标:对故事充满期待与好奇,感受正确地待人接物。

  (2)知识目标: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3)能力目标: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回顾五官与手功能的生活经验。

  2、重点: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难点:(1)通过动物有代表性的器官,进行整体辨认,尤其是青蛙和松鼠。

  (2)通过蒙眼操作,猜出老师礼物盒里的礼物。

  3、活动准备:

  盒子一个(中间有盖子,便于开启);糖果多于幼儿人数(圆形、方形、硬糖、软糖都要准备一些;其中六颗糖放在盒子里,其他放在某位教师那里);眼罩人手一个,沙球和铃铛各一个;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的卡片,黑板、磁铁;ppt、音乐。

  四、说教法根据绘本学习的需要和幼儿"做中学"的年龄特点需要,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情境教学法、操作探索法。

  首先,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ppt逐一展示动物的代表性器官,能极大的激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幼儿的猜测中,由易(兔子的长耳朵)到难,挑战递进,引导更多的幼儿通过观察,回顾已有经验,进行动物辨认,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五官、手的外部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主人公的出场变得紧张有趣。

  其次,我将故事内容作为教学情境,通过配乐讲故事,将老鼠阿姨要来送礼物的故事引出来,现场充满新奇感和期待感,幼儿始终期盼着活动继续进行,并能随着故事情节进一步明确五官和手的功用。

  再次,我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将故事情节迁移到幼儿亲身体验上,逐一请幼儿感受五官和手的功能。

  五、学法根据教材特点,我引导幼儿运用多通道感知法,在操作中学习,使幼儿真正成学习的主人。

  幼儿先用猜测的方式,脑力激荡,预设不用眼睛也可以猜出礼物内容的方法,通过教师提供尝试机会,验证想法,对于"听闻摸尝"的功用有了切身的体会。之后,老师再准备新的礼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操作,通过多通道感知,对自己的五官和四肢功用产生积极正面的认知,猜测正确也能增强幼儿的成就感。经过这样的活动过程,幼儿了解自己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感知器官了解外界环境,与环境互动,掌握多通道感知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程序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我设计以下活动环节:

  1、聚焦礼物,激发兴趣2、突显局部,仔细观察3、操作体验,再识感官4、猜测礼物,感受快乐首先,聚焦礼物,激发兴趣。幼儿喜欢礼物,从谈论礼物入手,容易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此处为导入部分的谈话,需简短些,教师要关注对话中幼儿的应答,并引出故事名称。

  其次,突显局部,仔细观察。"老鼠阿姨的礼物会送给谁呢?"作为主要提问,在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原有认知水平,也更激发起幼儿观察各动物代表性器官,为多通道感知法的运用提供线索。其中,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辨认兔子的耳朵没有难度,辨认小猪的鼻子主要突出它的鼻孔;辨认青蛙时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它阔阔的嘴巴,避免与鳄鱼混淆;最不容易辨认的是松鼠,可以通过ppt揭晓答案的方式巧妙地让幼儿在关注局部的同时聚焦动物具有代表性的器官,再整体辨认。

  再次,操作体验,再识感官。老师先抛出一个问题"平时我们都是用眼睛看东西,现在把眼睛蒙起来还能猜测出礼物是什么吗?",请幼儿自由表达,对于说能的幼儿要追问"用什么办法猜出来?"并通过真实游戏方法的运用,请幼儿分别戴上眼罩,通过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的方法猜出老师需要的沙球和铃铛,感受多通道感知法的运用。老师继续讲述故事"小动物也在学你们的好方法,看…"一面给幼儿自信和自豪感,一面使幼儿对"听、闻、摸、尝"再次强化。

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 篇7

  活动目标: 1.学着仔细观察画面的细微处,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耳、手、鼻子、嘴的作用。2.和朋友一起品尝糖果,体验朋友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ppt、盒子、糖果、眼罩、卡片、铃鼓、肥皂、毛刷等。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1.师:宝贝,你收到过礼物吗?收到过什么礼物?2.师:你们都得到过礼物,是吗?今天,也有朋友来送礼物了,我们来看看,(课件1)是谁来送礼物了呢?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身上有什么?二、欣赏课件,讲述故事内容。1.师:送礼物喽,谁要礼物?(课件2)“我要,我要。”咦?谁来了?你怎么知道是小白兔?(长耳朵——小白兔)。2.师:我来啦。这是谁呀?(课件3)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大鼻子——小猪)3.师:我来了,我来了。(课件4)这又是谁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大嘴巴——小青蛙)4师:我也来啰。这次可能是谁呢?为什么认为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小手——小松鼠)5.(课件5)师:哇,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数一数。他们是怎么来的?(跑来的)(音乐)师:今天,老鼠阿姨要来给朋友们送礼物了,小猪、小兔、小松鼠和小青蛙高兴地跑来说:“老鼠阿姨,我要你的礼物。”(课件6)老鼠阿姨说:“好的好的 一人一个正正好。(课件7)不过今天的礼物我要送给聪明的小朋友,你拿到礼物后可不许用眼睛看哦。”6.(课件8)师:看,老鼠阿姨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把小动物的眼睛全蒙住了。)师:(出示卡片眼睛)眼睛是一样很好的东西,它可以看,盒子一打开就可以看到了。但老鼠阿姨说礼物要给聪明的宝宝,今天不用眼睛看,要用其他的办法来猜猜礼物盒里是什么。你们有办法吗?什么好办法?(幼儿回答:用手摸、耳朵听……)7.师:(出示眼罩)今天周老师带来了眼罩,这是我和我的孩子们一直玩的游戏。我还带来了(出示物品)铃鼓、肥皂、毛刷。现在我们来玩蒙起来的游戏,谁愿意来玩?(让幼儿上来蒙住眼睛,老师说物品的名字,幼儿用手摸出相应的物品。——小手摸(出示图片小手)师:我们换个游戏玩,现在眼睛不用,小手也不用,你能找出这些东西吗?(幼儿回答。如有幼儿回答“嘴巴”,教育幼儿这些东西不能吃,不是每样东西都能用嘴巴帮忙的。)老师帮忙让物品发出声音,蒙眼的幼儿找出相应的物品。——耳朵听(出示图片耳朵)师:周老师再教你们一个好办法——用鼻子(出示图片鼻子),想玩的小朋友上来试试看,先闻一闻每种物品的味道。请你找出肥皂的味道。8.师: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了,我们身上很多地方都是有用的哦,除了这些,还有嘴巴——出示图片嘴巴。你们真聪明,不用眼睛,可以用其他办法,我们来看看,小动物是不是用了你的办法了?(课件9小兔摇啊摇,用耳朵听;小猪闻啊闻,用大鼻子闻;小松鼠用小手小心摸;小青蛙用什么办法?用嘴巴尝。它是这样问的:“老鼠阿姨,这样东西能吃吗?”老鼠阿姨说:“能吃能吃。”小青蛙这才放心的用嘴巴尝一尝。)9.(课件13)师:小动物们用了这么多的办法,那么到底盒子里是什么礼物呢?你也想来猜一猜吗?10.(出示礼物盒)师:看,老师也带来了老鼠阿姨的礼物,它们盒子里的礼物和这个盒子里的礼物是一模一样的。把你的眼睛闭起来,我来发出声音,(摇盒子)有东西吗?猜猜是什么?接着让幼儿闻一闻,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11.(课件14)师:这样礼物是什么呀?(糖)12. (课件15)师:对了,小兔、小猪、小松鼠、小青蛙哈哈哈的笑起来:“我们知道了,我们知道了,里边就是糖。老鼠阿姨谢谢你,你的礼物真好,我们非常喜欢。”老鼠阿姨说:“不用谢不用谢,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糖呢?(打开礼物盒)三、和朋友分享糖果,体验快乐。师:我们来看看,这些糖够不够呢?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来尝尝这些糖果吧。

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 篇8

  《老鼠阿姨的礼物》是一本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小班年龄阶段阅读的绘本,活动开始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是否收到过礼物,是什么礼物,进而引出故事《老鼠阿姨的礼物》。由于是入园不久的孩子,所以一个孩子说了一样礼物后多数孩子都喜欢跟着人家说。但孩子们喜欢礼物,从谈论礼物入手,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紧接着以礼物为主线,我先提出问题:老鼠阿姨会把这么多礼物送给谁呢?孩子们积极动脑,发表了自己的猜想,接着我才以ppt逐一呈现动物的特征部位让幼儿猜测(兔子的长耳朵、小猪的大鼻子、青蛙阔阔的大嘴巴、松鼠的灵巧小手和大尾巴),从局部到整体。让幼儿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大胆猜测动物名称,局部特征的猜测为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做好铺垫。对孩子们而言,辨认兔子的耳朵没有难度;辨认小猪的鼻子主要突出它的鼻孔;辨认青蛙时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它阔阔的大嘴巴;我认为最不容易辨认的是松鼠,结果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出乎意料,他们居然都知道是小松鼠,课后我跟华老师讲起,才得知原来上次华老师在一个故事中讲到过小松鼠,孩子们都记在了心中。    通过动物们猜礼物,让孩子们知道了把眼睛蒙起来了还可以用手摸、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的办法,唤醒了孩子们对自己感官的再认识。孩子们也理解了身体这些部位的作用。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出示礼物盒,进行提问:猜猜盒子里会是什么礼物呢?启发了孩子的思维。在以上经验基础上幼儿通过耳听、鼻子闻、手摸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答案。通过在实际的操作中,进一步复习巩固了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活动中,幼儿孩子们通过听、闻、摸等方法判断盒子里是否有东西,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将变出的糖果与大家一起分享也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欢乐。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623271158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