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忠实履行义务

忠实履行义务

温柔眷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忠实履行义务

微信扫码分享

忠实履行义务(通用4篇)

忠实履行义务 篇1

  教学目标:

  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提高饯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点: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

  教学难点: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真正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导入新课: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我们每一个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以忠实的态度去履行义务。那么,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如何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框 忠实履行义务。

  第二框 忠实履行义务(板书)

  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板书)

  活动:献爱心

  目的:让学生懂得凡是法律提倡、鼓励做到的行为,都应积极去做。

  要求:

  (1)仔细阅读材料,讨论问题:该校师生献爱心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为什么法律鼓励做的,我们要积极去做?

  (2)教师引导学生将认识提升到“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上来,不要仅仅局限在体现了“五爱”的公德上。

  教师小结:凡是法律提倡、鼓励做到的行为,我们都应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我国的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提倡、鼓励做到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积极去做法律提倡、鼓励的事。

  提问过渡:你知道我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哪些?你能举些具体的事例吗?(保护环境、讲究卫生、节约能源、从事各种公益活动等)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填写p19页的表格。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板书)

  活动:地理环保小组的故事

  目的:让学生懂得凡是法律要求做的行为,必须去做,否则,将会因为不作为而承担法律责任。

  要求:

  (1)仔细阅读教材p19文字资料,围绕设问展开讨论: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履行法定义务,对自己和国家有什么益处? 

  (2)教师点播注意:教师应点播两方面问题:其一、法律要求做的,应该像地理环保小组同学那样积极去做,自觉去做。其二,如果不作为,就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纳税,你要不交税,甚至抗税,将受到法律的追究。

  教师小结,并用提问形式过渡到下一问题:你知道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做的行为还有哪些吗?(p16页的公民的基本义务都是)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填写p20页的表格。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板书)

  活动:贾某、姜某的案例

  目的:让学生懂得凡是法律禁止做的行为,要坚决不做,否则,将会触犯法律,受到法律制裁。

  要求;

  (1)认真阅读p21页的文字资料,围绕设问展开讨论:受到法律的制裁是贾某、姜某的初衷吗?他们为什么会触犯法律?我们从中受到什么警示?

  (2)教师点播注意: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危害。第二、引导学生充分明确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后果就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教师小结: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的某些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坚决不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就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我们每一个公民都不能做法律禁止的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提问过渡:你知道我国法律所禁止的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哪些?你能举些具体的事例吗?(见p21页“相关连接”)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填写p21页的表格。

  课堂小结:

  总之,我们要自觉的忠实的履行义务,就是要做到“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我们只有正确的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合格公民。

  课堂练习:见练习册。

忠实履行义务 篇2

  第二框 忠实履行义务

  一、 体现课标的要求

  “我与他人的关系”之“权利和义务”。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了解法律鼓励、要求和禁止做的事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以法律为准绳对公民行为的是非判断能力,提高践行义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忠实履行义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忠实履行应尽义务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增强对国家、社会、集体及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三、教学重点: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

  四、教学难点: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1、出示古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设问:两句古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导入新课。

  2.警钟长鸣慎言行

  出示《阿强日记一》(见大屏幕)

  设问:在金钱的诱惑和在朋友的游说之下,假如你是阿强,你会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出示《阿强日记二》(见大屏幕)

  设问:阿强为什么会触犯法律,我们从中受到什么警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阿强做了法禁止做的事情,触犯了法律,因而受到法律的制裁。从中告诉我们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应坚决不做。

  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看谁说得多。请学生分组抢答所知道的法律禁止做的行为。 教师小结。

  3.身体力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9页“地理环保小组”事例材料。

  教师设问: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法律要求做的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不做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所以我们必须去做。

  组织课堂活动:看谁答得多

  学生结合教材20页图片分组抢答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的行为还有哪些?教师小结。

  4.道义在我心

  教师: 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我们生活中,有些行为法律没有禁止性要求,也没有强制性要求去做,但法律却倡导我们积极去做。

  出示材料——“农民献血大王”杨顺德(见大屏幕)

  设问:杨顺德的行为是否是法律要求必须要做的?杨顺德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法律鼓励我们做的道德义务,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积极去做。这也是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

  学生分组抢答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做的行为还有哪些?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

  5.夸夸我们自己

  组织课堂活动:夸夸我们自己。

  请学生列举班级同学中积极做法律鼓励做的事情的相关事例及行为的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同学中这些行为给予赞扬和鼓励

  6.总结升华

  教师请学生总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具体要求。

  教师小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公民忠实履行义务,就应心中常有红绿灯,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做到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忠实履行义务 篇3

  忠实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鼓励做得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们坚决不做。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忠实的履行义务。

  新授:板书 忠实履行义务

  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一)某中学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1、出示东南亚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我校师生纷纷捐款的图片资料(引用身边的实例,更有说服力,学生感兴趣。)

  2、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人道主义)

  (二)相关链接——“五爱”

  (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举例说明两者的关系:人们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守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现象做斗争。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法律所鼓励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法律不可能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来补充。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实践活动: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1、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表现。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一)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

  3、教师点播——法律要求做的,应该像地理环保小组同学那样积极去做,自觉去做,不要无可奈何勉强去做。如果不做,就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要依法纳税。

  (二)观察图文材料,根据材料讨论我们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做,我们可以怎样来做?(一小组为一个团队,选择一个法律要求做的义务进行讨论,哪一个团队想出来的做法多而且可行,获胜加分。)

  (三)实践活动: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2、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一)贾某和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上)

  3、教师小结——

  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危害。

  第二,帮助学生明确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后果,即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4、阅读相关链接,让学生明白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5、实践活动: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3、对于法律所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做了就是触犯法律。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能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怎样来忠实的履行公民的义务了吗?(三个结论)

忠实履行义务 篇4

  课题:忠实履行义务 课时数:1

  一、 学习目标:

  明确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提高践行义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学习重点:怎样忠实履行义务

  学习难点: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

  二、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 组内合作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五爱”公德指的是那些?

  2、例举: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至少3个方面)

  3、p18献爱心及材料:该校师生支援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4、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去忠实履行义务?(怎样做)

  展示与探究

  1、某中学地理环保小组同学,遵循《环保法》“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规定,积极投身环保行动。他们将垃圾分类,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动手改造家中的抽水马桶以节约用水。他们还把全体师生保护环境的八条建议,提交有关部门。

  ⑴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⑵我们履行法定义务,对自己和国家有什么益处?

  情景探究:

  当你遇到下列情景时,你会怎样做?请说明理由:

  ⑴上学时的路上,你拾到一个钱包。

  ⑵学校号召同学们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⑶上学快迟到了,你急赶到学校,这时却亮起了红灯。

  ⑷购物时排队的人很多。

  归纳与总结

  请你把本课学习内容给予概括:

  感悟与启示

  通过本课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 反馈与检测

  1、权利和义务一致性既要求公民依法维护权利,又要求公民依法履行义务。公民依法履行义务应做到(      )

  a、法律提倡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不容许做的一般不要做。

  b、法律所要求做的事情可以不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c、法律提倡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不容许做的坚决不做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2、下列属于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的是(          )

  a、爱护公共财产                 b、文明礼貌

  c、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助人为乐

  3、下列行为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有(         )

  ①贫困生张某向学校申请减免杂费

  ②陈某叫哥哥把欺负自己的同学打伤

  ③李某购物时向店主索及发票

  ④林某初中毕业后与他人合伙开赌场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忠实履行义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0868115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