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看似乖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微信扫码分享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精选5篇)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篇1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教学内容是:

  1,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2,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即乘加乘减)解决问题.(例3及相应的练习)

  单元情境图是一个比较大的活动场景,包括了单元内的各个例题的主题图.其中小朋友看"木偶戏"即是例[1],玩丢沙包的场景是配合走掉的几个小朋友的:"我们去丢沙包吧!";例[2]是小女生说的:"我要去买面包"衍生出来的;"跷跷板乐园"是教材中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

  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征,在本单元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例[1]是小朋友在看"木偶戏",可以用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例[2]通过小朋友"买面包",发现可以用连减或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来解决;而例[3]的"跷跷板乐园"则可以用乘加或乘减来解决问题.包括课后的练习题,无一不是配合了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1)主题图提供的活动情景,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例[3],教材中是4人一组进行计算:图中一共有3组在玩跷跷板,每组有4人,在旁边的小朋友还有7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同样的问题,学生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观察:图中的小朋友一共有4组,(玩跷跷板的有3组,又跑来的有1组),每组有4人,在旁边看的还有3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还可以这样理解:在玩跷跷板的小朋友有6个2,(6组,每组2人)旁边还有7个小朋友,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等等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说清图意,能够比较清晰地表述思考过程,并提出问题,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2)对于每一个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无论在例题,还是在练习题中都得到了体现.如例[2]的问题:还剩多少个 教材提供了三种解决的方法.

  ①54-8=46(个) 46-22=24(个)

  ②8+22=30(个) 54-30=24(个)

  ③54-(8+22)=24(个)

  ④还可以这样解决:54-22=32(个) 32-8=24(个)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并不表示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每一种方法,学生只要对其中的一种方法在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即达到教学目标.

  四,解读教材

  1,学生的起点

  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早在第一册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单独安排了几课时的"用数学"(金色的秋天与美丽的森林),接下来的几册内容中,教材也都专门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二册p19,第三册p59.同时,由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把计算教学与问题教学相结合,本单元的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会太困难.因此教学中的重点是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述图意,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式并解决问题.

  关于两步计算式题,第一次接触是在第一册p72的连加,连减,(小鸡图)p76的加减混合,(天鹅图)这些是10以内的计算,侧重让学生在情境图中理解算理,即只有加减法时从左往右计算;在第二册时又安排了两步计算式题,(西瓜图)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主要使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两步计算式题.因此,在本单元中,两步计算并不困难.

  2,教材的处理

  教材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情境,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容易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效率.然而教材在体现大众化的同时,仍突出了地域性,如"解决问题"的例[1]木偶戏,这是一个具有北方特色的生活情境,对于我们这里的小朋友来说,可能只在电视上见过或根本就不知"木偶戏"为何物.如此便与我们设计情境图的理念不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根据不同地域的具有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提高教学效率.

  处理教材有两个注意点:

  (1)理解教材编排意图

  要对教材进行处理,前提是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无论怎样处理教材内容,更改后的教材必须体现教材的原来设计意图.处理教材是处理教材的素材而非教材的意图.

  如例[1],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小朋友看木偶戏这个情境图,它所体现的设计意图是"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使学生在理解这些图意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两步计算式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如果我们认为看木偶戏并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更换更好,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素材,但设计时一定要体现出例[1]的设计意图.

  (2)处理教材必须更好

  既然要对教材进行处理,肯定是原有教材存在某些不妥之处.如有些情境图对学生而言并不熟悉,或创设的情境不能充分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等等,因此处理后的素材必须比原有素材更胜一筹,在体现原有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更好的带动学生融入课堂,学习知识,掌握本领.

  再以例[1]来说,具有北京特色的"木偶戏"由于是台州学生不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师们可以设计符合本地学生认知的生活情境.如阅览室里看书的人数,操场上参加活动的人数,停车场上车子的辆数等.

  老师们在处理教材前应仔细分析,处理后的素材是否比原有素材更好.如果更好,我们可以对素材进行处理;如果还是原素材比较好或两者差不多,则应采用原素材.避免让"处理教材"成为画蛇添足之笔.

  3,分步计算与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需要学生列式解决问题.这里的列式包括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其中分步计算是学生在本单元必须要掌握的计算方法,而综合计算在这里还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把握.(不过从教材的安排来看,如果不要求学生写出综合算式,那么例[2]中的小括号是很难引导出来!)

  4,小括号的应用

  本单元中的小括号,教学目标的定位是: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只要让学生了解到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即可,不必要求全体学生掌握.重在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来体验,感受,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5,递等式的思考

  递等式在本套教材中,一直到第四册才出现,而且也是一鸣惊人:p59有一个乘除综合算式6×4÷3,是用递等式计算的,而在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在之后也没有安排递等式的计算与练习.因此本人抛出这点思考,与大家一同探讨在这一册中如何看待递等式,是否可以在"解决问题"时就渗透递等式的解题方法

  五,课时划分与具体内容: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p2情境图,例[1]及练习一的第1题)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或带括号的加减两步(应用题)(例[2]及练习一的第2—4题)

  第三课时:乘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例[3]及练习二的第1—3题)

  第四课时:乘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课(p9做一做及练习二的第4题)

  从量上看,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并不多,只有4课时,然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需要教师们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继续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与意识,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篇2

  课  题

  解决问题(1)

  课时类型

  新授

  课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教科书第4页例1。可以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创设情境。第二步,解决问题。

  第 1  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教、学具

  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导 学

  学生活动

  修改

  一、自主训练 精彩展示:学生自己准备卡片

  口算题卡

  二.情境引入,揭示目标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1、学生回答。

  2、学生先自己看图,在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看到的。

  3、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修改

  三、主体探索:

  1、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想知道什么?

  2、讲清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把从图中知道的什么?说给同桌听

  3.小组交流讨论。

  (1)同桌说一说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找学生板演解决问题的方法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找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自己尝试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演:(1)22+13-6        (2)22-6+13

  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找2——3个学生)

  修改

  四:检查点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反复练习

  五、反馈强化: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学生活动

  2、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

  3、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六、回顾知识 总结提高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找2——3个学生(好、中、差)

  板

  书

  设

  计

  解决问题(1)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1)22+13-6             (2)22-6+13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创设了书本中相应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将静态的书本情境搬到了教室里,使学生一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的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同时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篇3

  一、填空

  1、201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有(    )人。

  2、张华有邮票25张,比李明少5张,李明有邮票(    )张。

  3、6×8=(   ),读作:(               ),口诀:(               )。      

  4、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9,积是(      )。  

  5、我今年(   )岁,爸爸的岁数是我的4倍,爸爸今年(   )岁。

  6、5个6相加是(       ),  8的4倍是(       )。  

  34比25多(      ),     18比30少(       )。

  7、   (     )○(     )○(     )=(       )(个)  

  8、(    )×8=32       7×(    )=49      (    )×9=45

  (   )×(   )=36   (   )×(   )=24   (   )×(   )=18

  9、在括号内填上最大的数。

  9×(    )<28     (    )×6<50     8×(    )<45

  (    )×3<30     4×(    )<23  (    )×(    )<42

  10、在○里填上“>”、“<”或“=”。

  5×5○5+5            35-28○ 4+6           8×6○7×7

  50-15○ 5×7       26+37○4×9      45-6-7○45-(6+7)

  二、分一分,把序号填在相应的房子

  三、完成三人做花的情况统计表

  种类

  总数

  小红 比小丽多8朵 6

  小丽 4    比小红少2朵

  小军 9 是小红的3倍

  从统计表可知                                                    

  四、用数学

  1、 算一算,我们班现在有多少个同学?

  3、没有参加运动会的有多少人?

  4、小明、小红和小丽一共做了34朵花。

  6、体育室有:

  7、    我拨了8个萝卜               我们都拨了7个萝卜。

  你们一共拨了多少个萝卜?

  8、一本书有90页。

  (1)成人票每张比儿童票贵多少钱?

  (2)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用15元钱买票够吗?

  10、买学习用品。

  (1)小青买2本故事书和1个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2)小青有30元,买了6支钢笔后,应找回多少元钱?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五、选一选

  1、花园里有4排花,            ,拿走10盆,花园里还有多少盆花?列式:4×7-10

  a、又拿来7盆        b、每排7盆

  2、操场上有3排学生,每排有7人,         ,现在还剩多少人?列式:3×7-8

  a、走了8人        b、来了8人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 (探究题)二(1)班的同学排队,如果每行排6人,排成5行还缺2人。如果每行排5人,排成5行,还余下多少人?

  2、(情境题)合唱队的同学刚好排成4行的长方形队形,其中小林的左边有3人,右边有5人。这个合唱队有多少人?

  3、(拓展题)一个纵队,从后往前数毛毛是第14个,从前往后数毛毛是第12个.这个纵队共有多少人?

  4、(趣味题)傍晚,房间的桌子上有12支刚刚点燃的蜡烛,风从窗户吹进来,吹灭了3支蜡烛。过了一会儿,又有2支蜡烛被风吹灭。把窗户关起来后,再也没有蜡烛被吹灭。天亮时还剩几支蜡烛?

  5、(开放题)有这样三个不同的数,它们相加的和等于它们相乘的积,你知道这三个数是多少吗?

  □+□+□=□×□×□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

  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新课标第一网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篇5

  教学教学知识点:

  1.知道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知道小括号作用和学会使用小括号;2。学会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工具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看木偶戏(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从教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感受对于同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

  1.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学前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自由发言)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看教材插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9(人)    (2)22-6+13=29(人)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一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22+13-6=29(人)      22-6+13=29(人

  教后反思:

  1.学生能根据主题图和生活实际,自由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但解决方法都是分步完成。学生积极动脑,思维活跃。

  2.学生通过看图提出问题,基本掌握了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且,学生基本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3.教学时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叁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找答案,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4。加强学生书写要求,力求让学生作到书写整齐,认真的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390291149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