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说屏教案

说屏教案

颜值担当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说屏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说屏教案(通用4篇)

说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4、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重点难点:

  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从《口技》中的屏导入。

  二、作者简介:

  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

  三、整体感知:

  1、“问学生最想听谁朗读”的方式推选一学生配乐朗读。

  2、正音释义,积累词语:

  wéi    cāng    tuī                   qì

  帷      伧     忒:太         文化休憩:文化享受,身心休息。

  韶光:美丽的春光。韶:美

  诚:这里是“果真”的意思。

  3、多媒体展示古代的、现代的屏风的图片。

  4、介绍屏风的知识。

  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古代称之为“  (yǐ)”,亦写作“依”,即设在户牖之间的屏风。《辞海》上载有“黼(fŭ)  ”“斧  ”“斧依”,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风,因上有斧形花纹,故名。

  屏风有插屏和围屏之分。插屏多是单扇的,围屏则由多扇组成,少则二扇,多则十二扇,能随意折叠,可宽可窄,使用方便。制作屏风,一般采用木板,或以木料为骨,蒙上丝织品作为屏面,用石、陶或金属等其他材料作柱基。屏面饰以各种彩绘,或镶嵌不同题材的图画,也有全素的屏风。

  四、研读与赏析:

  1、导读课文,梳理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明确要点:a、向顾客介绍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即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使用人可根据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选购所需的屏风。

  b、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c、屏的主要特点:功能与美感相结合,造型轻巧,色彩不伧俗,绘画富有诗意。

  2、选读课文,给屏风下定义。

  ①引用原文:屏者,障也。

  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屏风是一种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可挡风的,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生活器具。

  3、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朗读这篇介绍器物的知识性小品文,我们都觉得它结构灵巧,文笔优雅,文味十足,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①诗文的化用与点缀,得体而优雅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与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②抒情味浓郁的词语运用,感染力极强。

  “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令人销魂”、“神秘”、“微妙”、“称道”、“真够吸引人”、“闲滋味”等。这些词语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五、拓展延伸: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提示:扇子、中国结、陶器、木雕、剪纸等。

  六、作业:

  1、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2、阅读《中国结》。

  中国结年代久远。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采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吉”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流传至今。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中国人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结”从而义不容辞地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含其中。《诗经》中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是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与其扎结,一面叮嘱许多礼节时的情景。这一婚礼上的仪式,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爱》当属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结”字,使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说屏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1导入: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多媒体展示)

  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联系同学学过的课文《口技》引导学生回答出两点,美观和起遮挡视线的作用)

  师: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导入课文。

  2 检查预习情况,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多媒体展示)

  3 学生自读课文,多媒体播放幽雅的乐曲,配合学生的朗读,布置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第一,弄清楚什么是屏,课文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第二,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多媒体展示思考的问题)

  4师提问:“什么是屏?”学生用原文“屏者,障也”回答,并且解说。然后请学生找出,作者还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学生答出屏的功用(多媒体展示)

  5接着梳理文章,继续要求学生寻找文章所介绍的关于屏的知识。

  学生发言后,老师明确:屏的分类和屏设置时的注意事项,如:造型要轻巧,色彩不要伧俗,绘画要有诗意,屏的设置要注意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方面要做到得体。总之作者用一个字来形容屏的结构功用---“巧”。

  6 师:“作者给我们介绍的这种造型精巧,用途广泛,历史悠久且有深刻的文化底蕴的工艺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它的感情如何?”

  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喜爱和向往。”,师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理解“这种喜爱和向往之情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呢?”学生首先会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老师继续引导:“只有这个地方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吗?”要求学生找出直接能书法出这种感情的句子。

  7学生继续深入体会,找出文章中流露出感情的语句。“ 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结合的文章”这些句子自然的流露出作者对屏 那种喜爱和向往之情,那作者还借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

  8体会“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引用在文中的作用。(多媒体展示全诗)这是杜牧《秋夕》中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冷”,“轻”,“小”等字,体会诗歌中幽婉凄清的意境,师问:“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会引用这样的一句诗歌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己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9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引用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戏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间,又使文章更加流光异彩。生齐读文章最后一段,体会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希望那些建筑师和家具师能够还屏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结尾引用诗句来表达这个愿望有什么好处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提倡屏的文化内涵,是平实的说明中流动着诗歌的韵律,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文采。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更好表达作者希望人们更好的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10体会文章语言的特色。

  刚刚我们体会到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作引用,那作者巧妙的运用,展现出文章语言有什么特色呢?

  明确: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是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11 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多少文人骚客的悠悠的情思, 下面是一些大家有关屏风的诗词,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多媒体展示,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的说明理由)。其实古老的中国像这样的有教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物一种器物文化,你能再给我们说出一些吗?”学生各抒己见,例如中国的茶具,

  12 总结:刚才大家都说的很精彩,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

说屏教案 篇3

  第15课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屏风、帷幕、缓冲、造型、伧俗、雅俗之分、因地制宜”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作者对"屏"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2. 体会文中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的城市是一方民间艺术颇为繁荣的热土,有让我们十分自豪的(嘉兴的民间艺术)。

  放眼华夏,我们更会惊奇中国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式多样。瑰丽多姿的中国艺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请同学说说这些艺术形式的名称。

  这是扇来徐徐清风,让生活诗意无比的折扇;

  这是历经水与火的考验,荡漾着浓郁生活气息和独特艺术风格的陶器;

  这是将智慧与灵气凝聚,将愿望与生活浓缩,美仑美奂巧妙绝伦的剪纸。

  今天我们不说折扇、陶器,也不说剪纸,单来说“屏”。(2分钟)

  “屏”有什么好说的呢?假如是你,你会说说“屏”的什么?(屏的作用,屏的种类等)     那么英雄是否所见略同呢?下面就请大家跟随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走进“屏”的世界,去感受中国屏风的无穷魅力。

  (二)整体感知,把握结构

  1.快速阅读(800字文章90秒速读)、把握内容

  这是一篇散文,也可以当成一篇说明文来读。我们不妨先当做说明文来读。说明文主要给人以知识,阅读说明文我们要培养快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这种能力特别需要着力培养。下面我们用快速阅读的方式来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①什么是“屏”(找出课文中的语句)

  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

  屏者,障也。

  补充了解“屏”的意思:

  屏——大门外或大门内对着大门起遮挡作用的墙。

  屏——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

  屏——形状像屏风一样的东西;如孔雀开屏,荧光屏,屏幕。

  屏——遮挡,像屏风一样起着遮蔽作用的东西;如“屏障”。

  ②排序梳理要点,把握课文内容、结构、顺序。

  生活中诵诗研究觉屏有味(   );    总说:引出对象,点出特点

  功能上实用装饰结合并重(   );          作用

  分类里材料装饰雅俗有别(   );    分说:种类      逻辑顺序

  设置时风格位置得体才是(   );          设置

  结尾处畅想期望超越前人(   )。    总结:强调作用,点明用途

  (三)精读课文(800字文章60秒细读)、赏析美点

  这篇文章,它的语言太美了,用词用语非常的雅致,词汇很丰富。

  本环节的主要内容:

  (1)选一组词儿读一读;(积累词语) (5分钟)

  示例:微妙:深奥玄妙,很难捉摸。擅长:在某方面有专长。称道:赞许,夸奖。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韶光:美好的春光,喻指美好的青春年华。造型:塑造人或物体的形象。得体:恰当,恰如其分。休憩:休息。

  这个“休憩”和“休息”一比,那种很雅致的色彩就出来了,它就比“休息”漂亮。你看“造型”这个词,我们常说这个学校的大门模样很好看,就不如说“造型很别致”。再比如我们可以说有的同学“擅长”做什么。所以说,书面语用在口语的表达上就能显示这个人的文化修养较高。再读。

  (2)选几个句子说一说;(理解诗词) (5分钟)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明确: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的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明确:

  《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这里引得实在有味了——引用之前有一句话很关键,“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屏者,障也”,障什么?障视线!no!障风!no!看一下引用的原文,你就会品出引用之妙——“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封建礼教阻碍了杜丽娘对美好事物包好青春、爱情的追求和向往。韵味无穷。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③“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明确:

  “愁多转觉心闲。纸窗竹户屋三间,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真是引得妙!闲来无事,摆一张小椅,优哉游哉,摇啊摇,视线转到屏风处,这里有天光云影,有风云人物,有世间稀奇怪事,天下间凡所应有都可以无所不有地呈现在那小小的一方屏风上,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④补充:

  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3)选几个美段品一品。(体悟情感) (10分钟)

  体会对屏的感情要抓角度,可以抓时间角度,分别从“小时候,研究时,现在生活中”三个角度找出相关句子,认真品味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其间的情感表达。

  ①小时候:“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心生向往之情”。

  销魂——为什么销魂?向往什么?

  明确:对一个小孩来说,诗中描绘的情景不能不让人“销魂”(形容人极度兴奋、欢乐或极度悲伤、苦恼时情绪难以控制的状态):“银烛、秋光、画屏”多么美妙的景象,还有“轻罗小扇扑流萤”这种让儿童着迷的事情,更诱人的还有“卧看牵牛织女星”的神话传说相伴,这不销魂都不能。

  向往有屏相伴,向往见到更多的屏,向往长大后能够研究屏。

  ②研究时:“神秘作用”,“实在微妙”。

  神秘、微妙——功能多多;阻隔人际;遮挡隐私。

  直接称赞: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侧面烘托: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③现在生活中: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缺少诗意的屏风制作和审美素质的下降,深感遗憾。期盼改变现实,超越前人。

  ④穿插介绍陈从周: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昆曲。著有《说园》、《苏州园林》。

  ⑤总结:

  小时候:喜爱、向往;        研究后:痴迷、赞赏;        生活中:遗憾、期盼。

  课文小结: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四)铺排拓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大世界。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如:尺牍、茶具、漆盒、根雕、木雕、竹雕、瓷雕、篆刻、石绘、匾、佛像、塑像、国画、盆景、刺绣、剪纸、景泰蓝等。

  (五)精彩总结

  网上有句流行语: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而今天我们品的不是物,是文化!

说屏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伧俗、雅俗之分、因地制宜”等词语。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体会本文行文特点,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德育目标]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继往开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局部研讨,把握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揣摩文句,体会本文富含诗意和韵味的行文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我们都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朱漆方台上安放着的金漆雕龙宝座所吸引。在啧啧惊叹之时,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屏面上的纹饰巧夺天工,浮雕的云龙纹更增加了御座的庄重肃穆。今天,我们聚焦“屏风”,再次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超群智慧。

  (板书文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

  教师提示一些需积累的词语。

  (1).多音字:

  屏风(ping)      伧俗(cang)

  屏除(bing)      寒伧(chen)

  (2).形近字:

  帷幕       纳凉(na)

  维护       木讷(ne)

  (3).释义:

  伧俗:粗俗、鄙浅。

  纳凉:享受凉爽。纳:享受。

  缓冲:使冲突缓和。

  雅俗之分:高雅和粗俗的区别。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2.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  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三、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1.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2.“…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四、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练习册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说屏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34489114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