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藤田初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精选6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篇1

  说教学内容:

  本课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讲读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借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说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懂得怎样看待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  

  板书: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说两种树的特点。

  2 、今天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起来到了这里,成为我故事当中的小主人公。我现在就来读读课文,看看学完课文后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

  【创设情境使学生有兴趣读】

  二、朗读质疑

  1、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2、比赛读课文。指定段落读,要求:吐字准确、声音宏亮。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4、讨论问题。

  【锻炼学生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三、朗读感悟

  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用不同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读勾画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同?从哪儿看出来的?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他俩有什么不一样。 ⑴、当小柳树吐绿、发芽儿、长叶之后,他看着小枣树说了些什么?态度怎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树怎样?— 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⑵、当小枣树结满枣子,大家在树下品尝枣子的时候,小柳树是怎样想的?读一读。小枣树责怪、取笑他没有?而是在小柳树一再追问下她才开口。读一读小枣树的话。“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小枣树怎样?— 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6、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根据。7、分角色朗读全文。

  【在品词品句中理解课文,知道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的生长特点,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体会它们性格的不同,通过比较明白小柳树前后表现不同。】

  四、实践活动  

  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提醒。

  五、课堂总结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2、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我们要正确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才能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3、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用一组成语来告诫大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篇2

  说教学内容:

  本课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讲读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借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说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2、懂得怎样看待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1、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  板书:小柳树和小枣树       说说两种树的特点。 2 、今天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起来到了这里,成为我故事当中的小主人公。我现在就来读读课文,看看学完课文后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创设情境使学生有兴趣读】二、朗读质疑1、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2、比赛读课文。指定段落读,要求:吐字准确、声音宏亮。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4、讨论问题。【锻炼学生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三、朗读感悟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一样?2、再读:用不同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3、品读:读勾画的句子,看谁读得好。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同?从哪儿看出来的?找出来读一读。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他俩有什么不一样。 ⑴、当小柳树吐绿、发芽儿、长叶之后,他看着小枣树说了些什么?态度怎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树怎样?— 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⑵、当小枣树结满枣子,大家在树下品尝枣子的时候,小柳树是怎样想的?读一读。小枣树责怪、取笑他没有?而是在小柳树一再追问下她才开口。读一读小枣树的话。       “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         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小枣树怎样?— 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6、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根据。7、分角色朗读全文。【在品词品句中理解课文,知道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的生长特点,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体会它们性格的不同,通过比较明白小柳树前后表现不同。】四、实践活动  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           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提醒。     五、课堂总结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2、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我们要正确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才能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3、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用一组成语来告诫大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 六、板书设计           15  小柳树和小枣树 

  ↙ ↘               

  细腰绿枝     弯弯曲曲                

  发芽早    光秃秃                                                                                                 ↓                 ↓  

  不结果    结枣子

  得意、骄傲   宽宏大量

  不懂礼貌    发现别人优点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蕴涵了深刻而丰富的生活哲理。对于这组课文的教学,要特别关注人文精神的挖掘与落实,在让学生不离开对语言文字感悟的同时进行自然的思想教育,使生动的教材显得更加鲜活。授以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二、说学情: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用不同语气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会欣赏别人。

  四、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特色,教学中,以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比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运用了谈话法、讲故事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说学法:

  1、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二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独特个性。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主人公。

  上课伊时,我请学生说说印象中的柳树是长什么样的。语文学习不是零起点。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都对柳树有所了解,因此也能说出一些描写柳树的词句。而枣树生长在北方,学生相对比较陌生,我就出示枣树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的枣树怎么样,感受枣树从光秃秃到果实累累的生长过程。由学生对主人公的了解走进文本,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弥补了他们原有的认知空白,同时也抓住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契机。然后,我告诉学生: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还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读读吧,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感知全文,初探故事大概。

  记得有位教学专家说:阅读教学,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此环节,我安排了两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书。第一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第二次,我请学生分小节轮读课文,相机进行字音的纠正和强化。如:前鼻音的“忍”、后鼻音的“乘”、既是第三声,又是前鼻音的“浅”,将初读反馈和字音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同时也利于更好地了解学情,并且立足具体的学情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我们的阅读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初读以后,我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利于培养学生一种整体把握的能力,同时这种将厚书读薄的能力必将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研读文本,对比人物特点。

  在了解了故事大概的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去体悟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这里,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两个层次的对比进行品读。

  对比一:春天,小柳树是怎样的,而小枣树又是怎么样的。

  我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春天里描写小柳树的语句,让学生用朗读表现出小柳树的美丽。这里主要有三个重点的语句:

  1、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我先出示插图一中的小柳树,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夸夸小柳树,感受小柳树那柔软、纤细的腰肢和嫩绿、充满生命活力的树枝。然后出示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细细的”、“绿绿的”两个叠词的妙用,读出叠词的韵律感和小柳树的美丽。

  2、春天,小柳树发芽儿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我让学生将文中这句话和”春天,小柳树发芽儿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真美!”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为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语句更好一些呢?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句子是将小柳树当成人来写了,她像人一样穿上了美丽的外衣,好漂亮啊!

  3这时候,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她在微风中得意地跳起舞来。

  这里,我出示插图二中的小柳树,让学生想象柳树在风儿的吹动下,她会是怎样的。在学生的想象说话中,在大家的交流讨论中,学生仿佛看到到了小柳树轻盈地舞动着动人的身姿,此情此景,的确像极了一个骄傲的小公主,漂亮而自得,迷人又傲慢。朗读时,引导学生特别要突出“得意地跳起舞来”这几个重点的词。

  在小柳树如此漂亮的同时,文中对于小枣树的描写有这样的几个重点的句子:

  1、小柳树看着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结合图片,让学生说说小枣树的样子,学生会说: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就像一个光头,可难看呢!……朗读时,特别要注意“弯弯曲曲”、“一点儿也不好看”这几个重点词语。

  2、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

  朗读时,引导学生抓住“还是光秃秃的”几个词,突出小枣树的难看。

  如此强烈的对比,小柳树的确在外表上有着如此大的优势,难怪她会对小枣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那种奚落,那种傲慢,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体会。

  对比二:秋天,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变化。

  到了秋天,两个主人公的外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枣树结了很多又大又红的果子,给大家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而小柳树什么也没结。这里有几处关于小柳树的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非常传神,也留给了读者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什么,让小柳树“实在忍不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想象说话:小柳树听了,她想:……不好意思地笑了。抓住文中这个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填补,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小柳树当时惭愧、后悔、感动、顿悟等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情,为寓意的体悟打好了铺垫。

  (四)、拓展延伸,体会寓意。

  文中,小枣树的一段话发人深省,平朴间蕴涵着一个深刻而厚重的哲理。我让学生反复地读,用自己的语言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看法和认识,然后联系本单元《识字四》中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旧知的回顾拉进了学生和抽象的寓意间的距离,打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接着,我又让学生小组讨论,联系我们的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个寓言故事的看法和想法,进一步体会其中的寓意。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篇4

  说课稿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一单元的课文都蕴涵了深刻而丰富的生活哲理。对于这组课文的教学,要特别关注人文精神的挖掘与落实,在让学生不离开对语言文字感悟的同时进行自然的思想教育,使生动的教材显得更加鲜活。授以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我从四个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学生分析、教学理念(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要求、教学过程。

  一、学生分析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二、设计理念

  1、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为了这一理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想知道它们在春天、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用学生会唱的歌曲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教者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回答: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明确初读目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以简单的问答,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并想办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课题课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3册第4单元的第3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

  2、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以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结了又大又红的枣子自高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这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话故事,从故事中让同学们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所以,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领悟课文的深刻含意。

  3、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文内容和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本课的重点应该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难点是在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上,真正做到多看别人的长处。

  二、教学目标:

  小学二年级是小学阶段发展的基础阶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本课课文的特点,我拟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知道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处和短处。

  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2、能把识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课文内容,在学习中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三、教法、学法:

  教法: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我将采用“感悟朗读法、读书指导法、创设情境法”扩展思维法来组织教学,

  学法: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读书为基本的三为主原则,让学生运用朗读质疑讨论想象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四、教具准备:

  根据本篇教材内容和二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课堂上我将借助多媒体课件、,来组织教学,以求达到激发兴趣,主动参与的效果。为了使同学们更加清楚的认识柳树和枣树的外部特征,我还准备了柳树和枣树的图片。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安排以下四个环节。

  (一)回忆课文内容,复习导入

  (二)检查认读生字

  (三)朗读课文,以读明理

  (四)相互品评,达成目标

  下面,我来说说每个环节的具体设计。

  1、观察图片,复习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小柳树和小枣树》,同时板书课题。

  2、检查认读生字。

  这一环节,我从以下4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集体读个别读接龙读(2)生字认会了,我们把他放到词语里,还能认识吗?

  抽查指名读

  (3)看同学们读的这么开心,还有一些生字朋友也迫及待的想要见大家呢

  出示写读生字

  组词个别生字组词说话

  同学们生字都认会了,相信在这节课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篇6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一单元的课文都蕴涵了深刻而丰富的生活哲理。对于这组课文的教学,要特别关注人文精神的挖掘与落实,在让学生不离开对语言文字感悟的同时进行自然的思想教育,使生动的教材显得更加鲜活。授以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我从四个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学生分析、教学理念(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要求、教学过程。

  一、学生分析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二、设计理念

  1、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为了这一理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想知道它们在春天、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用学生会唱的歌曲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教者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回答: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明确初读目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以简单的问答,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并想办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开火车认读生字。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帮助不会认的同学想办法认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培养团结合作和竟争意识。]

  2、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设计意图:抓住事情的过程,体会重点人物的特点。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注重展示从对内容的理解到对人物品质的认识过程。]

  (2)略读分析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你喜欢哪几句话?读给大家听,要读出感情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3)学生自选角色,有感情地表演出来,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感悟小枣树说的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柳树: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小枣树: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色的研读,力求突出重点,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4)读了课文,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说出来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3、精读课文,加强语感。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们准备抓住哪些语句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表现出来呢?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拔、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观察插图,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性格对比,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朗读并表演出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情感。]

  三、拓展与巩固

  1、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巧用课文抓住文中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文中人物的优缺点转移至现实的每个人身上,使德育落到实处。]

  2、巩固会认的字

  游戏:听音出示字卡。(教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3、总结                         (第一范文网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谈话: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却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我们是不是要学习小枣树的高尚情操啊?

  四、作业设计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课后朗读全文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吧!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将课题中“小柳树”写成绿色,“小枣树”写成红色,让小朋友说说他们为什么是这种颜色。小朋友课前搜集了资料,基本上都能说出一、二。后面采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15

  小柳树         好看    不会结果

  和         多看别人长处

  小枣树         不好看    会结果

  说效果: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主完成对文章的探究和感悟。通过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使学生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领导、老师批评指导。谢谢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304041145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