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看似乖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精选12篇)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篇1

  教材分析: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中描写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发,想到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这首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形象而又富有情趣。前两句交代了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后两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绚丽的春光,总算不虚此行了。可是这“一枝红杏”,正是“满园春色”的集中表现,眼看出墙“红杏”,心想墙内百花;眼看出墙“一枝”,心想墙内万树,不正是一种余味无穷的美的享受吗?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了:“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这首诗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旦“满园”,那“一枝红杏”就要“出墙来”向人们宣告春天的来临。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难道是墙能围得住、门能关得住的吗?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诗歌中还藏着很多美丽了,只有走近作者,才能真正领略到。你们想去体验一下诗人当时游园的情景吗?想体验他游园时的心境吗?

  生:想!

  师:那好,现在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体验一下吧!

  (课件出示时空隧道)

  师:看,我们来到了哪里?(课件展示(柴门)现在我们首先干什么?(读第二句)(小口柴扉久不开)(指名演示)

  师:我们兴致勃勃地来游园,没有遇到主人,吃了个闭门羹。你们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非常失望。

  生:感到非常的扫兴。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

  师:为什么很久没有来人来开门呢?

  生1:主人在家睡觉没听见。

  生2:主人怕别人弄坏了他的园子。

  生3:主人去走亲访友去了。

  生4:主人去买花粉去了。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当时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诗,说一说。

  师:可见园子的主人是多么的爱惜苍苔。但仅仅是园子的主人爱惜苍苔吗?

  生:(不是)诗人也很爱惜苍苔。

  师:你们呢?如果你穿着木屐你会怎样走?指名演示。(你怎么走的就怎么读。听她怎么来怜苍苔。)

  师: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融在朗读中吧!(男女分读一二句)

  师:我们来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多扫兴啊,你们看,那是什么?(课件出示红杏图)(一枝红杏出墙来)。当时这枝红杏带给了诗人意外的惊喜,所以作者由红杏出墙想象出了(满园春色)那么满园春色是怎样的呢?先请大家以自己最舒适的最放松的姿势坐着,然后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生1:我看到园子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似雪。

  生2、园子里还有一个池塘,池面上有几只小鸭在自由自在地玩耍。

  师:真热闹啊!

  生3:靠着墙边的地方,长着那株高大的红杏。

  生4:枝头上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

  师:随着同学们的想象,我们的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园子里,万木争春,小草已偷偷地从地里钻了出来,拼命地吮吸着春天的乳汁。树儿们也不甘示弱到伸枝展叶。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白了玉兰花,辛勤的蜜蜂也不辞辛苦的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花枝上忙着采蜜了。真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蝶飞凤舞,春天是多么美啊1你们领略到这样灿烂的景象,心情怎么样?

  生:非常高兴。

  生:非常喜悦。

  师:想象这景象,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

  师:多美的春光,诗人和他的朋友如此爱惜春景,让我们再美美地深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吧,以此来表达我们心中的爱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师:同学们,你们想听一听古人是怎样吟诗的吗?课件播放配乐朗诵。指导学生吟诗.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游园虽没有(遇见主人)但不遇中有遇,我们意外地遇见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由此想象了(春色满园)这一切都缘于一枝红杏。把那挂在枝头的红杏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头吧,(师生:春色满园-----一枝红杏出墙来)应了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在闹中,我们突然地发现,园还是那座园,压根儿我们都没有进去过,这一切都是我们想的。突然我们明白了,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一切都全凭于我们的心呐。那就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轻轻地回去,把我们所感受到的深深的留在我们的心中吧!可真舍不得走啊!我有一份礼物送给诗人。(出示:《春天是什么》)

  那我们同学有什么礼物送给他吗?(课件出示:吟春天名诗,诵春天美文,唱春天欢歌,绘春天绚色,说春天趣文)大家赶快准备一下。

  (学生送礼物)

  师:你们愿意把今天得到的这份礼物与在座的老师一起分享吗?(学生背诵古诗)

  在以上的各个环节之中,我都在努力营造着一种轻松、和谐、自主、尊重的教学氛围。因为我深信,今天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一种告诉,今天的课堂也不应该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容器,它也必须是一方生发情感的场域,是一次心灵晤对的机遇,是一次萌生智慧的喜悦,是一个快乐有趣的经历!因此我想:如果我们的课堂努力做到了这些,那么,我们小学的古诗教学将会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篇2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案例]

  在《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

  师:孩子们,让我们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并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在作者没有看到的花园里,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

  生:园中的杏花开得灿烂,园中桃花、梨花及别的花也争奇斗艳。

  生:还有柳树、小草,一朵朵野花正在仰着脸冲着太阳笑!

  ……

  [反思]

  之前我还在担心上这样的拓展部分,反被冷冷清清的课堂给弄得无计可施。然而今天这节课却让我颇有感触。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表达得很好。多么精彩的话语呀。这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为什么这一课能让孩子们的思维如此活跃呢?在古诗教学中设计拓展环节,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再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问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能想的想,能画的画,能说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一活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同时让学生把富有诗意的语言摘抄在采蜜本上,目的就是让孩子有意识的积累,而积累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会运用,会自如的用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

  课堂是因学生生成而精彩的,我以后要在这方面努力。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选择《游园不值》这课,缘于去年与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游园不值》教学实录的“偶遇”。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不遇”?怎么会有如此深邃的课堂?记得当时那份实录给我的震撼简直是爆炸性的。我想尝试古诗教学的念头已久,但在几年前上过一节古诗公开课后,就再没有勇气尝试第二次。看到窦桂梅能把这短短二十八个字精彩演绎四十分钟,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引领学生与文字“相遇”,与文化“相遇”,不由得折服她“三个超越”“主题教学”等前卫精深的教学理念与精湛自如的教学技艺。当时,我已经上过这课,颇感遗憾,总觉得如果不把这么精妙绝伦的教学设计奉献给我的学生,那简直是一种“罪过”。基于这样的心态,我又一次选择了古诗教学,选择了当一回窦桂梅的追随者。  

  性格外向直爽的窦桂梅老师说“激情是她的一种状态。”而我则性格比较含蓄,教学风格也相应比较恬淡平和,再说,她的学生都是城市实验小学的学生,而我们的孩子一直住在农村,文化底蕴、文学素养、接受能力等稍逊城市学生。如果照搬她的教学设计,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于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多种渠道解词  

  链接生活、利用插图、结合诗意这些都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解词好方法。  

  苍苔,城市学生不常见到,相对农村学生就有优势,果然,一个女生生动地描述了她所看到的“青色的苔藓”,教师在表扬她“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大大咧咧不注意观察周围的学生,于是,我出示了两张不同角度的图片,引导学生由远及近地观察苍苔,感受它的蓬勃生机,感受春天的气息。  

  观察插图理解“屐齿”“柴扉”,用我们现代的门与“柴扉”比较,感受“柴扉”的原生态和带来的自然气息。感受“红杏”的美,我没有出示图片,因为他们在四年级时,已经学过《第一朵杏花》,肯定领略过杏花的魅力。而且,如果是实景图片的话,势必与书上插图中水墨杏花有所区别。权衡再三,大胆舍弃。  

  二、舍弃教学环节  

  窦桂梅老师的实录中,还几次引用陆游的诗。“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体会陆游诗中的红杏与本诗中的红杏有何不同。因为考虑这首诗学生不熟,而且本人没有特级老师丰厚的人文素养,缺少炉火纯青的巧妙引导,另一方面担心课的容量过大,学生会如走马观花,收获不多。所以,干脆把它删掉了。省下时间,让学生练习扎实的朗读。先读好词,再读好句,继而读好整首诗。  

  三、寻“诗眼”悟诗情  

  “文章的眼睛是‘文眼’,题目的眼睛叫‘题眼’,而诗的眼睛叫‘诗眼’。”这样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不知是否合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寻找诗的“眼睛”定能感受作者的情感。但,没想到的是,一个语文素养较好的女生,却撇过了“怜”,而找了个“春”字。看来或许是我的讲解误导她以为作者所要赞美的是什么?现在想来,我可以因势利导,是呀,诗人对春天,对春天的这些景物,包含怎样的感情呢?相信这样一启发,她一定能找到。而不是马上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再次告诫自己:耐心,再耐心些,或许精彩就在下一刻。  

  四、感悟“留白艺术”  

  为什么“一枝红杏”就能想到“满园春色”呢?当我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忽然脑海中闪现了多年前读过的一则故事。“有个考官出题‘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画家。很多画家画了一地的花瓣,而一位高明的画家,却只画了几瓣,他在马蹄的周围,画了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有时,越少的事物反而越能引发人们的想象。那不是跟古诗中的红杏有异曲同工之处。至于“留白艺术”在这里揭示是否恰当,自己也不得而知。意外的是,班上竟然有两个学生听过这个故事。看来是我太低估他们了。  

  五、板书“丰富多彩”  

  不知道窦桂梅老师的板书是怎样的?这是我根据自己改动的方案而设计的板书。绿色的苍苔,咖啡色的柴扉,粉红的红杏,我试图用五彩的粉笔向学生勾画出一个五彩的春天。不知道对于学生来说,是否比以往单色的板书来得丰富生动?  

  今天的古诗教学就权当是一枝探出墙外来的“红杏”吧。或许生涩,或许稚嫩,或许模仿的痕迹还有,或许自我的突破有限……但我相信,这“一枝红杏”一定会绽放在教师与学生心中。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教后感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在组织教学中,我从课文中的插图入手,组织教学,我觉得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师: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书上这副美妙的画面。仔细看,你从这副画上,你读到了什么?

  生1:我读到了这是一幅美妙的春天的画面,花红柳绿,让我陶醉。

  生2:我知道了诗人可能是去郊游的,可是却没有进入园内欣赏美景,只能在外面看看了。

  生3:我从诗人看杏花的神情中,读到了诗人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生4:从低矮的茅草房,我读到了想到了主人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却很喜爱花草树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很有生活情调。

  生5:我仿佛听到诗人在看着杏花低低地吟诵:“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那么,通过读画,你能从画面上读出疑问吗?

  生1:我想知道诗人为什么去,去干什么?

  生2:我很想知道那个主人为什么把柴门关得紧紧的,是什么原因呢?

  生3:那枝红杏为什么伸出墙外来了?

  生4:我想问,园子里面是怎么样的呢?

  生5:我从墙外看,那家主人家有柳树,有杏花,并且可以看出他家的园子是很大的。这样看来应该是一个比较富裕的人家。那为什么他的围墙只是用柴草做的呢?

  师: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疑问了,“学贵有疑”咱们就带着我们的一些小小的收获,走进诗歌,到诗歌中找到你收获的证据,同时我们也带着我们的疑问,到诗歌中去寻求你最需要的答案吧!

  【反思】让学生带着感性的认识走进课文,在学习课文中,逐步建立理性的认识,从而升华自己的思维的广度。我想这是非常必要也必须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点滴收获,走进诗歌,也找到了和诗歌进行交流的物质准备,为学生走进诗歌奠定了基础。同时,画面上所带来的疑问,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随后的学习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主动站起来告诉大家,我现在终于懂了什么什么等这样惊喜的回答。从他们脸上流露的满足和成就感,我深深地为他们的成长和思考而高兴。

  理解诗歌并不是很难,学生也学得很轻松自在。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所包蕴的哲理,也成为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想不到一个很轻松的玩笑,竟然很好地收获了课堂的精彩。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的意思了。老师不禁也想到了一件事情,想不想老师告诉你们。(我顿了一下)老师上次到三茅去摸奖,人很多,乘车非常困难,车子上人挤得满满的,连呼吸都很困难,车门也很难关上了。你看:有的车子的车门还可以看到乘客的脚呢?咳——真是“乘客多得挤不下,一只大脚伸出来”呀!(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师:那么,我们同样来看,这两句话,你是不是也可以看出点什么呢?

  生1:我看出这园子里肯定是花红柳绿,五彩缤纷的。

  生2:我也这么认为,我想里面应该是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了。

  生3:我看出这枝杏花,似乎和刚才这位乘客的大脚一样,是被挤出墙外来的。

  师:你这个“挤”字实在用的太美了,那么你们能想象一下这枝杏花是如何挤出来的吗?

  生1:这枝杏花,看到满园都是鲜花遍地,找不到自己的地方了,所以它使劲成长,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空间——就是伸出墙外。

  师:我为杏花的成长而高兴。老师突然觉得,乘车的“挤”和杏花的“挤”那时不一样的。

  生1:对,乘车的那只大脚是被被人挤出来的。他很无奈。但是杏花的“挤”,是靠着自己的努力,靠着自己的蓬勃的生命力才“挤”处墙外来了。

  师:我似乎感到一种力量在我心里涌动,你们能告诉老师,这股力量是一股什么力量吗?

  生1:这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生2:这是一种向上的精神。

  生3:这是一种出人投地。

  师:你们能悟出点什么了吗?

  生1:我知道,只要勇于突破,就能出人投地。

  生2:我感觉只要我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我们。

  生3:我们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像这枝红杏一样伸出墙外来的。

  师:对,我们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朝气的新生代,只要我们付出努力,拿出“挤”的勇气和毅力,那是任何外力所无法阻挡的。老师祝愿你们都能如这一枝红杏,高高地伸出墙外来。

  【随想】我觉得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我们的教学,只要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只要是为了学生的感悟而学,为了顺利进行我们的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适度的玩笑或许真的能调和课堂的气氛,缓解学生思维的脉搏,从而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收获自己的学习成果!我是一个很喜欢在课堂上开玩笑的老师。有时一句看似玩笑的玩笑,也能收获不是玩笑的玩笑呢!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篇3

  一、以诗会友   进入主题

  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说上半句,同学们接下半句。

  “春眠不觉晓”——

  “日出江花红似火”——

  “竹外桃花三两枝”——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春天)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领略那诱人的春景。(板书:游园不值)

  二、以读为主   品味诗韵

  (一)初读

  1.诗中的美丽春色正等着我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2.谁来评一评刚才的朗读?

  3.老师请来了一位朗读高手,我们来“三听其声”,听听她怎样读的?明确听读要求:

  第一遍听字音(学生小声跟读)

  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书上划下来)

  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

  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

  5.指名读,再评价。

  (二)细读

  1.一首古诗就是一曲优美的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同学们从诗中仿佛能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自读,讲感受) ppt出示画面

  2.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还必须理解诗意。现在,我们就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并结合同学们的预习来细读古诗,独立思考每一行诗的意思,遇到有难懂的字词可以和同桌商量讨论。

  3.指名交流对诗的理解。(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想请同学帮帮你的?)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解释字词的意思。

  师:谁想读第一行诗句的?(顺势引入第二行)

  ①主人为什么不来开门?(可能是……可能是……)

  ②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一句诗。

  ③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来说一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过渡:诗人满怀喜悦想去花园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遇到主人。现在你们知道“游园不值”的意思了。(明确题意,注意园和值)

  ④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板书  失望)

  谁能再来读读这一句诗的?(老师在你的语气里听出了失望的感情,谁还能再读读的?)正确引导学生的语气

  ⑤诗人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本来十分扫兴,无意间抬起头,却发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枝红杏给诗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不由发出感叹——ppt出示

  ⑥诗人并没有走进园中,他怎么知道是春色满园呢?

  ⑦指名完整地说出第二句古诗的意思。

  ⑧透过诗人的描述,你仿佛看到了园中怎样的景色?你能用上一些描绘春天景色的词语吗?(讨论交流,请学生说)

  4.师:真美阿!想象着满园的春景,看着美丽的红杏,作者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板书  喜悦)

  师:就让我们带着快慰的感情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诗吧!

  (三)品读

  1.这首诗既写了事,又写了景,同学们觉得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呢?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多种方式练习朗读:打着节奏读、摇头晃脑地读、带着表情和动作表演读、和同桌比赛读、放视频画面入情入境地读……)

  3.虽然宋朝离我们已经上百年了,但这首古诗仍流传至今,特别是诗中的最后一句,诗人用了“关”和“出”这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到底是谁想关住春色?关得住吗?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4.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它们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发展生长起来。让我们再次吟诵这千古佳句吧!

  (四)拓展

  1.在这节课里,我们读了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也说了自己对诗的理解,不知同学们能否背诵这首诗?(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背诵)

  2.在诗歌的百花园里,描写春光的诗歌还有很多很多。下面就请大家边听音乐,边欣赏美丽的春光,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想说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三、总结

  我们学习的古诗只是沧海一粟,想要不断感受古诗的魅力,我们就要多接触古诗,多去诵读、去感悟、去积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读诗、背诗,他们便会“腹有诗书气自华”!(齐读)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篇4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三、设计理念:

  1. 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 “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3. 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4. 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

  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

  六、教学流程:

  一、 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

  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

  ① 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② 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 读全诗。

  ④ 完整地说说诗意。

  三.学生质疑、乐于探索。(入诗境、悟诗情)

  1. 学生质疑的问题(略)

  2. 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

  师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同学们可否用音乐来唱出来。(自拟题目,写一则短文)

  四.思维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作业 :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诗作画)

  板书设计 :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篇5

  教案背景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入选的古诗,其内容健康、语言优美,学习这些古诗,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而且使学生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更能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美,从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引导人们想象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前两句诗是叙述事情,写诗人满心欢喜来游园未遇到主人很扫兴的事。诗人却笔锋一转,吟出后两句,揭示哲理: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阻挡不住的,它总会冲破阻碍向前发展的。学生学习这首诗既能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又能感知诗中蕴涵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 借助注释理解《游园不值》诗句意思,感受这首诗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3、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拓展积累其他表现春天景象的诗。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句中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难点:

  朗读领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春天来了,她在同学们的心中是什么样的呢?能不能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下?(课件展示春天美景)

  2、生:春暖花开、万紫千红、鸟语花香、桃红柳绿、春花烂漫、姹紫嫣红------

  3、师:同学们用词语来描绘春天的美,古代诗人却用诗句描绘春天的灿烂美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二)、学习新诗

  1、示《游园不值》。

  2、对于诗人,你了解了多少?(百度搜索,简介作者生平)

  3、对于诗题,你知道什么意思?(借助注释)

  “园”,宋代宦官、文人、雅士栽植名花异草的庄园。(了解宋代私人花园)

  “值”,遇到。“游园不值”,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

  4、投影课本上的诗配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经过自学,你学会了什么,汇报一下。

  “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怜”的字义,为什么用“怜”字?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应该;怜惜、爱惜)。

  “屐齿”的意思: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下锯齿,可以防滑。

  “柴扉”,柴门。重点理解“小扣”之意,(教师引导动作,学生学着用手轻轻敲)

  学生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鞋子下面的木块踩坏了这翠绿的苍苔。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很长时间却不见主人来开门。(鼓励用自己的话说)

  诗人与花园主人约好了前去花园欣赏、游玩,为什么没有见到主人呢?(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也许因为是柴门,诗人的敲门声太小了,主人在午休,没有听见。

  生:也许主人去了后门,而诗人却敲了前门。

  生:也许主人把约定的事情忘记了,出去游玩了。

  生:也许势利的主人根本就没有把诗人当做真心朋友,不希望自己庄园的春景让穷苦的诗人欣赏

  生:也许------

  (三)、领悟诗境

  1、投影诗句,图画,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读: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熟读。

  (1)按节奏读。自由读。

  诗人满心欢喜,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你就是诗人你会坏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就在诗人失落之际却突然发现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时候诗人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如果你是诗人,会怎么读这两句?

  指导反复读,男女比赛读。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充分感悟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后那种由希望到失望,再到惊喜的心情变化。写作也是如此。)

  诗人仅仅是为一枝红杏兴奋吗?师:春天到了,高高的围墙却把这些名人雅士的私人花园挡得严严实实的,诗人在失望之余却突然发现了一枝红杏伸出围墙来。他突然感悟出了一个道理来,这是什么哲理呢?

  生: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不可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碍向前发展的。 原来诗人在为无意中发现的哲理而高兴啊!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其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提出问题要着眼于教学的重、难点,立足于整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研讨,在轻松的气氛中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抓住“教机”让学生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敢于创新,追求更大的成功。)

  3、整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诗中哪些地方是联想?哪些地方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还有问题吗?

  (四)、拓展运用,小练笔。

  师:诗人既然是来朋友家游览庄园,为什么却没有见到主人呢?同学们猜测出了很多种原因。虽然没有见到主人,心情有些失落,可是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觉感悟出了一个哲理。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春色满园”到底是怎样的?园里可能有哪些景物?小组先说一说,再用你们的彩笔把它画下来吧。用你的笔把这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写出来吧!可以大胆地猜测,合理地想象。

  1、学生练笔。

  2、练笔交流,评价。

  (五)、作业布置:

  1、小练笔没有写完的继续完成。

  2、收集背诵有关春天的诗,第二课时交流。   

  附板书设计:

  游 园 不 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哲理:  一切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的。

  七、教学反思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要想有滋有味,传情达意地诵读一首古诗,解读古诗内容,就应先理解诗人,如果对作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气氛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就会很深刻,诵读时感情技巧的处理也就很容易了。如,教学时我首先请同学们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南宋的政治背景,为学生理解题意、明白道理做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意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各种形式地读,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充分体会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的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诗人为何没有能进入园中”, 在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后,就很容易地想到了南宋的宦官、雅士的私人庄园普通人是不容易进入的。读了后两句诗,我再次提出问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揭示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然就明白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在学生了解诗意后,我让他们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分小组画出作者没有看到的"满园春色"。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有的想,有的画,有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篇6

  一、以文引诗、营造气氛。

  师:同学们,春回大地,春意盎然!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盛老师常常想起我学生时代,学过的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写得非常美,我想背几句给你们听听,好不好?

  生:好!

  师: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幻灯片出示,配乐朗诵]

  师:写得美吗?

  生:美!

  师:你们想不想来读一读?

  生:想!

  师:好,春天……[师引读]

  生: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幻灯片出示,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 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师:这几句话,就是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咱们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38页,请你先把《春日》《游园不值》这两首诗念一念,看看能把它们念得很通顺很流利!

  (生自由读这两首诗)

  师:能读通吗?

  生:能!

  师:好,男孩子读第一首,女孩子读第二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男孩子来!《春日》——

  (男生齐读)

  师:女孩子来!《游园不值》——

  (女生齐读)

  师:读得不错!你们读下来觉得这两首诗哪首比较难学?

  (生议论)

  师:很多同学都说第二首。你想先学难的还是简单的?

  生:难的。

  三、切入一首,深入理解。

  师:真不错,很多同学都说学难的,敢于向困难挑战,是不是?好,那么咱们就先学《游园不值》这首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古诗有哪些理解古诗词句的方法?还记得吗?

  生1: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语序、补省略。

  [师板书:看、查、联、换、补]

  师:好,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试着学学《游园不值》这首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边上的同学商量,也可以找我商量,好不好?

  [设计意图] 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了基础。

  (生讨论学习,师巡视指导)

  师:好,咱们现在交流一下!好,先读一下题目——游园不值。[幻灯片出示插图与诗歌]

  (生齐读题目)

  师:题目什么意思,谁来说!

  生1:到园里去,没有遇上主人。

  师:把话说顺,你再说一次!

  生1:作者去游园,可是没有遇到主人。

  师:好的,这个“园”字在这里是什么?

  生1:是游玩的意思。

  师:“园”字?

  生1:“园”字是花园。

  师:花园,对,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都有私人的花园,所以这个“园”字指的就是花园。好,我们一起来读第1句、第2句。

  生: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看屏幕读]

  师:这个地方有两个字特别容易写错,同学们自己在书的边上写一下,一个是“扉”字,一个是“屐”字。

  (生写)

  师:你们说古代的“屐”和“扉”就是咱们今天的什么呀?

  生:“屐”是鞋子,“扉”是门,

  师:这两句诗你自己能学到什么,汇报一下!

  生1:我学懂了这句诗的意思。

  师:哪一句?

  生1:上半句。可能是主人害怕鞋子踩坏了门前苔藓。

  师:这一句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生2:主人十分爱惜苍苔,所以他怕有客来了,客人的鞋把他的苍苔踩坏了。

  师:这个“苍苔”什么意思?

  生:苔藓。

  师:看到过吗?

  生:看到过!

  师:“怜”指的是什么?是怜惜、可惜的意思。在这里“应”的解释是什么?

  生3:应该。

  生4:大概。

  师:到底是“应该”还是“大概”?联系一下下一句,下一句谁学懂了?

  生5:作者轻轻地敲柴做成的门,可是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师:正因为这样所以作者产生了上面这样的——想法,猜测(生说)那么你说这个“应”字应该解释为什么?

  生:大概。

  师:诗人游园心切,然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生自由读)

  生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盛老师觉得她“久不开”这个词读得不错,“久不开”好象是非常失望的样子,对吧!

  生2: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这么长时间还没来开门,还有谁来读?

  生3: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小扣柴扉久不开,多么失望啊!一起来试试,好不好?

  (生齐读1、2两句诗)

  师:真好,要不要再来一次,好!

  (生齐读1、2两句诗)

  师:正当诗人有点失望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什么了?

  生:一枝红杏。

  师: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大伙儿一起读。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什么意思?谁用自己的话来说!

  生1:春天的景色在花园里是关不住的,一枝红色的杏花伸出墙来。

  师:好,谁再来说一次!

  生2:春天的景色花园里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长出了墙。

  师:听懂了没有?其实啊,同学们,为了表达诗人惊喜的心情,这句话还可以这么说——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你听,盛老师加了一个什么字?

  生:呀。

  师:这就让这个句子变成了一句——

  生:感叹句。

  师:下一句说,你会说吗?试试看!

  生1:瞧,一枝红色的杏花已经伸出墙来了!

  师:真好,这也是一个感叹句啊!还有谁说?其实啊,还可以这么说——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你听,这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那下一句该怎么说?

  生1:看,那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来了吗?

  师:真好!这种惊喜的心情,同学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自己念念!

  (生自由读)

  师:谁先来!

  生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脸上笑了,很惊喜了!谁还想读?

  生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真不错!表达了作者高兴、激动的心情。好,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3、4句诗)

  师:好,让我们连起来读整首诗,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好不好?

  (生读《游园不值》这首诗,师指导前两句轻一点)

  四、带动《春日》,整合学习。

  师:满园的春色到底怎么样?诗人叶绍翁有没有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的空间。可是巧了,今天咱们要学的另一首诗《春日》,其中有好几句,是可以用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的,有没有兴趣来研究一下?[板书:满园春色]

  生:有!

  师:好,那我们自己组成学习小组来研究《春日》这首诗,你看看哪几句是可以描绘这满园春色的?

  (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研究,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顺势研读《春日》,形成了一种诗中有诗、景中有景的意境,课堂结构呈现出一种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态势,这是和古诗本身的意境幽远相和谐的。

  师:好,谁来读《春日》这首诗?[屏幕出示插图与诗歌]

  (生1诵读,师鼓励)

  师:这首诗有没有同学学懂了,用自己的话说,试试看!

  生1:作者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来到泗水河边寻找优美的景色,无边无际的风光景色一下子焕然一新。随随便便就能找到春天的面容,春天总是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

  师:对她的说法还有补充吗?

  生2:最后一句。所有颜色都在表明春的存在!

  师:懂了吗?春天的颜色非常的多!那你说这首诗中的哪几句可以用来描绘这满园春色?

  生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还有没有?

  生2:无边风景一时新。

  师:还有吗?你们都觉得第1句不是,是吧!咱们一起来念一下!

  生:胜日寻芳泗水滨

  师:为什么这一句不太合适呀?

  生1:我觉得主要是在“泗水滨”这三个字上。“泗水”是山东的一条河,“滨”就是水边,“春色满园”我想一条河不会在园子里。

  师:就是说他描写的地点是不一样的。但是,这句话里也有春的,哪些词有春?

  生1:“胜日”。

  师:“胜日”什么意思?

  生1:“胜日”就是风和日丽的日子。

  师:对,还有哪个词有“春“?

  生2:“寻芳”。

  师:为什么?你说!

  生2:“寻芳”就是寻找美丽的景色。

  师:对啊,春天的景色就是很美,是吧!那么就让我们重点读好下面的三句话,来体会春天的美丽,同学们练一练,你喜欢哪句诗,你就重点念好哪句诗!

  (生自由练读)

  师:谁先来读?

  生1: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万紫千红”都有哪些颜色?

  (生自由说)

  师:这么多颜色把春天打扮得五光十色,美不胜收,那这句话该怎么读?谁来读?

  生2: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你好象把我们带入万紫千红的春天了![屏幕出示:花团锦簇的背景,上有诗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谁来?

  生3: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4: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5、6: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大家一起来,好不好?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

  师:读得真好,我想再听一遍,齐!

  生: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你还喜欢读哪句呢?

  生1:无边风景一时新。

  师:我觉得你的“一时新”读得很好!同学们,听了她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

  生2:我仿佛看到了河水边,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一棵棵柳树摇着长辫子,十分美丽。

  师:这就是你脑海中的“一时新”,是吧!那这句话你读读,该怎么读?

  生2:无边风景一时新。

  师:你简直把这个“一时新”读活了!谁还想读?

  生3:无边风景一时新。

  师:他笑眯眯的,让人感觉春天真广阔呀!

  生4:无边风景一时新。

  师:好,请喜欢读这句话的孩子一起来!

  生:无边风景一时新。

  师:大伙儿一起来,好不好?

  生:无边风景一时新。

  师:春光无处不在,当然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它了,让我们读读第3句!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

  师:好,让我们连起来读这三句诗!一边读一边想象春天的美丽!

  生:无边风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你们的朗读向我们描绘了一副多么美妙的春光图啊!同学们?如果要你给这副图取题目的话,你觉得这首诗中的哪个词最合适?

  生1:我觉得是“万紫千红”。

  师:你特别喜欢这个词是吗?请你上来写在这儿!

  (生1上前板书)

  师:还有吗?

  生2:寻芳。

  师:“寻芳”也不错的!还有吗?你觉得呢?

  生3:无边风景。

  师:“无边风景“也很好!春光很广阔。还有吗?

  生4:胜日。

  师:也好的!你呢?

  生5:一时新。

  师:你真有眼力!你也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生5上前板书)

  五、欣赏春色,激活情感。

  师:你们刚才描绘的这满园春色,想不想亲眼看看啊!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看到高兴的时候,你可以交头接耳,可以指指点点,甚至还可以手舞足蹈,尽情地来表达我们的感受,敢不敢?(敢!)敢不敢笑?(敢!)敢不敢叫?(敢!!)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放媒体欣赏满园春色。师配以解说,生感叹不已)

  师:美不美?

  生:美!

  六、内外结合,回归整体。

  师:那么让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描绘春天的优美诗文,通过朗诵来表达我们的感受,好不好?

  生:好!

  师:你想到哪一段,想到哪一首诗,就站起来!谁先来?

  生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这是几年级学的?前两句特别合适,接着来!

  生:四年级。

  师:前两句特别合适,接着来!

  生2:《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这诗你怎么知道的?

  生2:课外书里看来的。

  师:好的,再来!

  生3:《春晓》。(配乐,齐诵读)

  生4:《草》(配乐,齐诵读)

  生5:阳春三月……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白花争艳的盛会……

  增添了许多生趣。(配乐,齐诵读)

  [设计意图] 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描绘得非常的美,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对不对!你们刚才描绘的画面就是“万紫千红”,就是“一时新”。你们看,这两个词用得多么的凝练、传神啊!同学们,满园春色诗人叶绍翁虽然没有写出来,但我们的想象和描绘却填补了这个空白。是什么唤起了诗人对满园春色的联想,是什么呀?

  生:红杏。

  师:就是这一枝小小的红杏向我们传递了无穷无尽的春天的信息,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中的下面两句![师板书:一枝红杏-]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盛老师发现你们在读这个“春”字的时候,特别带劲,特别有力量!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读吗?要读出什么吗?

  生1:要读出作者欣喜、兴奋的语气。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你看这一枝红杏就这样伸出墙外来了,它非常的……

  生2:红杏出墙来了说明园子的树木花草已经非常茂盛了!

  师:噢,让我们产生了联想,这枝红杏出墙来了。一个“出“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那种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是吗?(是)那你们说是谁赋予了这枝红杏顽强的生命力呢?

  生:春天!

  师:对,就是春天,就是这神奇的大自然!那么,让我们再读这两句,再赞美春天,赞美这神奇的大自然,好不好?特别要注意什么字?

  生:出!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这两句诗,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学了这两首诗,马上请同学们再来看看朱自清爷爷的三句话。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这三句话,再读一读这两首诗,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自由读)

  师:谁发现了?这三句话分别解释了咱们今天学的诗中的哪几句?

  生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解释了“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你很自然的想到了这一句,是吧!还发现什么了?

  生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想到了“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是不是很巧妙的联系起来啦!还发现什么了?

  生3:从“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我想到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设计意图] 最后再用《春》当中的排比句整合两首诗,找到诗、文中的契合点,进行概括、总结,使整堂课的结构回归一个“圆”。

  师:都是那样的充满了生命力!是啊,同学们,不管是古代的诗人还是现代的作家,尽管他们写作的角度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向我们描绘的春天都是这样的美丽,是这样吗?(是)我们再来读读这两首诗,体会春天的美,配上音乐,好么?

  (生读《春日》《游园不值》这两首诗)

  师:能背的同学,站起来背一下吧!

  (生背诵)

  七、设计作业,自主学习。

  师:学完这两首诗,盛老师有一个提议!平时,咱们这个作业都是谁布置的?

  生:老师。

  师:想不想做老师?

  生:想!

  师:敢不敢做老师?

  生:敢!

  师:好,今天盛老师就给你们这个权利。你来设计一个作业,给大伙儿设计,也可以给自己设计!根据这两首诗,你想设计一个什么作业?

  生1:课外收集一下关于“春天”的诗文。

  师:好啊,需要吗?做得到吗?

  生2:读诗!

  师:有自己的想法!

  生3:创作一首春天的诗!

  师:好,那从你开始,好不好?

  生4:依据诗句画图画。

  师:这个作业创新,非常好!

  生5:把诗的题目换一下!

  师:可以啊!

  生6:把诗改一下。

  师:改成现代文,写下来,是不是?

  生6:是。

  师:写也有了,再说!

  生7:我觉得可以让同学们将诗中不满意的词找出来,改一改!

  师:你的意思是向古代的诗人挑战,改一改他们的诗,对吗?

  生7:是。

  生8:我们还可以对这两首诗评头论足。

  师:好,这些作业我们平时都没听说过的,设计好了作业,盛老师还有一个提议,下节课,我们上节活动课,形式呢,就是把大家的作业展示一下,咱们起一个主题:新世纪第一春。不满意,还可以改!

  [设计意图] 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板书:

  一时新 

  一枝红杏---满园春色

  万紫千红

  查、看、补、换、联

  注:本课在中央教育三台《名师讲坛》栏目示范教学并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横看成岭侧成峰

  点评:

  执教者在教学资源开发和整合上的巧妙融合,令人瞩目。在“文”与“诗”整体整合的大框架中,又有机地兼容了诗与诗的整合、新学与旧知的整合、学科与学科的整合,联系自然,混若天成,可谓功夫独到!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绍兴市教师进修学校周一贯)

  自评:

  一、多方整合

  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封闭状态,促进各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本课设计做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整合:

  1、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即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力求使精读与泛读都能在课堂上示范方法。

  2、新旧知识的整合,做到以旧引新,以旧释新,以新带旧,以新比旧,新旧知识互相融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脑中的知识经梳理、归纳后有序化、条理化,形成链接、组成知识环。

  3、诗文整合,“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诗文有效结合,定能使各自的优势得到互补,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语言信息量,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

  4、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各学科的知识、教学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我们语文老师主张学习数学老师的精讲多练,学习音、美老师的形象、生动,各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的整合,必定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形象、生动、高效,从而得到优化。故而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想象,配乐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自然美、意境美、语言美的追求;又让学生为古诗配插图,迎合了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兴趣。还有多媒体所展示的大幅的春光图,也取到了同样的作用。

  多方整合是以积累语言为基础的。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传统语文教学向来强调“厚积而薄发”。怎样的积累才是科学的、有效的?有人说“智慧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能形成能力。学生语言能力形成得怎样,既取决于他对外部语言材料及其所涵的信息整理吸收的质量,同样也取决于学生自己头脑中已有相关信息组块的储量及其概括程度。所以积累之功,重在整理构建,形成系统。

  本课的教学设计,多次安排了积累、整理语言的环节。“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一问,调动了所有小学阶段描写春天的语言储量,把它重新整理、构建、形成系统,这样的积累,是个非常强的信号冲击,必定能在学生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巧妙融通

  1、结构上的融通

  本堂课的结构,“曲径通幽”、“有张有合”,“游园不值”就像“一张嘴”,张开后,把“春日”吞进去,然后在里面咀嚼(学《春日》,体会“一时新”、 “万紫千红”),最后再把门关上,回到第一首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二句,整个结构是一个圆,首尾呼应,形成“诗里有诗”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意境。这正是和古诗的意境相和谐的。这样的设计,能够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应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2、情感上的融通。

  《春日》一诗以白描手法向我们描绘了一副无边无际的春天的画卷,诗人坦露的是喜春的情怀,《游园不值》一诗则通过一枝红杏,传递着春天的信息,表露的是诗人惊喜的心情。尽管写作角度不同,然而表达的都是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体情悟情,去接受诗句中蕴含的情感信息,去贴近诗人的情感,努力找到情感的生发点、契合点,使教师、诗人、学生的情感在同一水平线上共振。

  1)导语激情。教师的导语起着有效的激情作用,关键是要吐真音、抒真情,才能打动人。关牧村的歌声动人之

  处便是真、有个性。传神的导语起到了指点江山、冰消雪化的神效。

  2)媒体激情。适时使用媒体,能起到很好的激情作用。读“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时,教师可适时打出图片,当学生一下子看到繁花似锦的景象,好象整个春天一下子呈现在了眼前,情绪会一下子激动起来,争相动情朗读,通过自己投入、动情的朗读,“万紫千红”这个词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了。

  3)朗读激情。朗读应引导学生读出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万紫千红”这些词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意。如“一枝红杏出墙来”通过对“出”字的朗读把握,体会“出”为什么读得那么有力、带劲,领悟到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篇7

  一.揭题,介绍作者 

  1、春天是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用饱含深情的语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游园不值》。

  3、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者

  二.讲评诗歌

  1.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2、师示范朗读。

  3、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4、借助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5、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6、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7、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深化理解,体会意境。

  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

  (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2、作者在文中借一支红杏来烘染满园春色,可谓构思奇特,耐人寻味。再读诗文,你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受呢?(对春天的喜爱)并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篇8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1. 不值:没有遇到要拜访的人。

  2. 怜:爱惜。

  3. 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

  4. 小扣:轻轻地敲。

  5. 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简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诗歌欣赏]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客情:旅客的情绪。

  促织:蟋蟀。

  嘉兴界

  平野无山尽见天,

  九分芦苇一分烟。

  悠悠绿水分枝港,

  撑出南邻放鸭船。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篇9

  一、导入:

  1、同学们,看书,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  )。

  2、我们刚刚学过一首描写花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来,一起复习背诵!

  3、出示屏幕:这首诗作者主要抓住(    )、(      )、(     )来描写春天的美好,表达诗人对春天的(     )、(     )之情。诗人的心情是(       )的。

  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花的古诗——《游园不值》,那就让我们跟随宋代诗人叶绍翁的脚步一起去游园赏春,和诗人一起感受“无法成游,却胜似成游”的美妙意境。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理解诗意,体会感情,领悟诗句所蕴含的哲理;

  3、积累有关花的古诗;

  一起读:

  三、指导朗读古诗,读出它的韵律美并初步感知

  游园不值   (宋 ) 叶绍翁

  应 怜︱屐 齿~ 印 苍 苔,小 扣︱柴 扉~ 久 不 开。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屏幕显示:

  指导朗读方法如下:1、教读;2、齐读;  3、这是一首七言诗,“︱”表示短暂的停顿,“~”表示声音的延长,“. ”表示重音,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标一标。4、同桌两个练习朗读;5、一生展示读;6、想听老师读一读吗?谢谢同学们对我的鼓励,说明老师展示成功了。6、齐读,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几遍朗读,你觉得这首诗描写了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一枝红杏  春色满园】

  过渡: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古诗,理解诗意,领悟诗情。

  自学提示

  1、同桌两人合作学习,查资料理解以下词语,并把意思标在书上:不值    应    怜     小扣     屐齿   柴扉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看屏幕:

  四、学生合作学习

  五、班内交流,师指导理解和感情朗读并背诵。

  1、交流词语意思:学生说“不值”时——解说题意,连说两遍。其他词语学生说好就行。

  2、交流诗句意思,屏幕出示古诗,学生从题目开始说意思,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可以解说,再请一个同学说;

  六、看图,屏幕显示,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生交流)“青苔”是什么?诗人爱青苔吗?青苔也是春天的使者呀!作者爱青苔,其实是在表达他热爱春天的感情。热爱春天的感情还能从哪儿看出来呢?同学们,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青苔和红杏来表达他对春天的热爱之情。真是景中含情啊!

  七、同学们,听老师把诗意说一遍,大家可以接说:诗人来到朋友的花园游玩,敲了好长时间的柴门,都没开。诗人就想:这些青苔多可爱呀,园子的主人大概是爱惜自家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青苔上留下脚印吧。可是,这春色满园的美景是柴门关不住的,你瞧,一枝开得正旺的惹人喜爱的红杏伸出了墙来。

  八、师指导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1)同学们,诗人游园没进去,他的心情会怎样?可在此时,他看到了一只鲜艳的红杏,他的心情又会怎样?【板书:扫兴 高兴】同学们,带着和诗人一样的心情,齐读古诗。

  (2)同学们,此时老师心中有个疑惑,诗人没看到这满园的春色,但却看到了“一枝红杏”这只红杏怎么会伸出墙来呢(生交流)好,杏树越长越高,生命力旺盛是柴门关不住的。

  (3)想一想:这春色满园的美景中除了红杏还会有什么?(生交流)把红杏换成梨树,它会长出墙来吗?桃树呢?月季呢?即使是一棵柔弱的小草,它也会在春雨的滋润下,越长越高,不断地繁衍生长,最终也会长到柴门之外的。

  (4)同学们,听到这里,你想说什么?(生交流)请看大屏幕:一切新生事物的力量都是强大的,不可抗拒的。(齐读两遍)抄在语文书上。师板书【新生事物  力量强大】(5)同学们,记得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军有许多革命志士被关在敌人的监狱里,过年了,这些革命志士在监狱的墙壁上贴了一副对联,“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象征新中国的革命事业是强大的,是敌人不可阻挡的。同学们,你们也是中国未来的新生力量,你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肯定会遇到各种障碍或困难,但是我们的的力量是强大的,是不可阻挡的,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想诗中所说:(生齐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九、指导感情朗读和背诵: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古诗又有了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起立!深吸一口气,让我们带上韵律,带上感情一起朗读。再来!能背过吗?向后转,齐背。

  十、板书总结,比较异同,体会写法

  比较异同:

  江畔独步寻花             游 园 不 值

  唐  杜甫               宋  叶绍翁

  黄四娘家花满蹊,         应怜屐齿印苍苔,

  千朵万朵压枝低。         小扣柴扉久不开。

  留连戏蝶时时舞,         春色满园关不住,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枝红杏出墙来。

  同学们看黑板,《游园不值》一首诗主要抓住“一枝红杏”来想象它的“春色满园”,作者在游园时心情先是扫兴而后转为高兴。这首诗不光景中含情,而且情中寓理。请看屏幕:

  同学们,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的花,都表达了一样的热爱之情,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但是前者写了“一大片花”,后者只取在“一枝红杏”上;前者用花、戏蝶、娇莺来表达春天的美好,而后者却从“一枝红杏“上想象满园的春色;前者只用了景中含情的写法,而后者还用了情中寓理的写法。

  同学们,同样的描写春花,一样的热爱之情,可是诗人看到的不同,内心感受不同,写出来的两首诗风格也截然不同。

  十一、拓展新诗,欣赏积累

  同学们,一起来看这首诗,听老师来读:

  欣赏积累

  春      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听老师读,这首是描写了什么花?

  2、齐读,你的心情如何?

  3、再读,同桌练习背诵。

  八、板书:    游园不值

  景:一枝红杏  春色满园

  情:扫兴       惊喜

  理:新生事物   力量强大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这首古诗。

  2、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查找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课外读过或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谁来背?(指名背一两首。)如《春晓》《村居》等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景物,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3、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然后投影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字词,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二、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板书:南宋  叶绍翁)

  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2.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不值”该怎么理解?

  (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

  (诗中的“园”指私人花园。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

  3.听录音范读,学生大体了解内容。

  (l)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句子的意思,画出不懂的词语。

  过渡:作者去老朋友那里游园赏春,他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4.抓字眼,明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汇报:

  着重抓住以下词语。

  应.原意“应该”这里是“大概”“可能’的意思。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的时间。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5.读诗句,悟诗情。

  (1)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听。

  (3)指名读古诗。

  (4)总结写作特点。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作者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而想到满园春色。(板书:叙事     想象)

  (5)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a、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此诗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作者从一枝偶然长出墙外的红杏想到关不住的满园春色,一下子就把春色写活了。

  b、学生谈感受。(如果自己是这首诗的作者,你会对红杏说什么?或者你是红杏,你会对作者说些什么?)

  (6)填空:

  《游园不值》通过写作者游园观春景,可惜(          ),

  但他从墙上伸出的(          ),想到满园的(          ),

  赞美了(       )的美丽和新生事物旺盛的(        ),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

  三、总结:

  回顾学习的经过。

  四、作业。

  1、齐读最后两行诗句,展开想象,把它画下来。

  2、根据《游园不值》这首诗,编一个故事。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叙事

  小扣/柴扉/久/不开。

  爱春天

  春色/满园/关/不住,        

  名句                               想象    

  一枝/红杏/出/墙来。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篇11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

  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

  (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1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兴趣、发展想象,让学生乐学会学呢?我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初步懂诗句的基础上,紧紧扣住诗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推敲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掌握学习方法。

  一、抓住“小扣柴扉久不开”让学生追究久不开的原因。让学生议论后再引导学生细读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从而弄清“久不开”的真正原因,体会上下句倒装的关系。再让学生口头练习把诗句中的倒装句改为直叙:“让我轻轻敲门很久也不开门,大概是园林的主人害怕客人的木屐踏坏那些青翠的青苔吧!”而让学生掌握作者的逆向思维方法,也就是联系上下句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接着又进一步抓住“柴扉久不开”时诗人想些什么?心情怎样?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失望、扫兴、遗憾,为下文诗人看到红杏的快慰心情的转变打下基础。这也是教给学生体会感情的学习方法。

  二、抓住“春色满园”的“满”字,激发学生想象春色之美,并从描述春色满园美景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教师设题:诗人根据什么想象园内春色满园,你能从一个“满”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述园内美丽景色。发展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然后再问:诗人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想到园内满园春色,感情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快慰心情。

  三、抓住三四句中“关”和“出”这一对关键词一对矛盾对立的词去引导学生探索体会这两句的深刻含义——春天美在富有生命力,任何东西都阻拦不了,教师提出:是谁关住春色,用什么“关”住春色?红杏是怎样“出”墙来?红杏为什么能“出”墙?高墙大门关不住出墙的红杏,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这些设问由浅至深由现象到实质。富有思考想象价值也有趣味性。这就比较顺利的让学生领会诗句的深刻含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它们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发展生长起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程序: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

  二、检查预习

  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

  (2)不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

  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

  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

  6、总结: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

  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2、学生分组交流

  3、指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

  4、教师创设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是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却没有敲开门,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又会想到些什么?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

  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2、在整首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句子?为什么?

  3、再次诵读古诗,力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的进步。

  4、下面我们都做小诗人,不拘形式地练习背诵古诗。

  六、适当扩展,学习古诗

  过渡:刚才,我们一边读书,一边揣摩;一边读书,一边体会,不仅学懂了古诗,而且还把这首诗读得有滋有味。大家愿意试着用这种方法再学习一首描写明媚春光的古诗吗?

  1、请大家看材料——《绝句》,这也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小诗。

  2、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用最段是时间就能够把古诗学会!(学生自学古诗)

  3、大家读书真认真!下面我们人人都做小老师,把自己感受到的内容给同组小伙伴讲一讲、读一读、说一说。大家也可以另外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结合成小组,或者是和老师组成一个小组咱们一起共同学习、交流。

  4、各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5、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学习成果,可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汇报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补充、评价,理解古诗的意思,读好古诗。

  6、现在谁能把这首读出感情了?学生诵读《绝句》

  7、教师总结:看来同学真的是无比的聪明,一块合作就学会了古诗。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描写春光的诗歌还有许多许多。下面就请大家边听音乐,边欣赏着美丽的春光,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是想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8、放录像,学生欣赏

  9、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就请你站起来背诵!如果你认为古诗不足以表达出你此刻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心中最想说的话。

  10.师总结: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下次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就是召开《春之韵——诗歌朗诵会》。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展现出一片春色满园的景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

  2、介绍作者(用投影片将作者情况演示出来)。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4、听录音,听示范朗读。

  5、随录音磁带播放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6、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句子的意思,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7、用投影仪演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①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② 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是: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院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8、有感情地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① 老师范读,指导有节奏,读出重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9、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

  a、有柳树,有美丽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浓郁的花香。

  10、学生讲完后,自己动手设计,画画。

  11、将满园的春色展现出来(打在投影仪上)。

  1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来描写园中的春景。

  编儿歌或诗:老师示范

  春色满园绿青苔,

  鸟语花香蝶蜂缠,

  花红柳绿笑开怀,

  红杏出墙引客来。

  13、背诵诗句。

  14、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作业: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三、设计理念:

  1. 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 “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3. 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4. 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

  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

  六、教学流程:

  一、 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

  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

  ① 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② 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 读全诗。

  ④ 完整地说说诗意。

  三.学生质疑、乐于探索。(入诗境、悟诗情)

  1. 学生质疑的问题(略)

  2. 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

  师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同学们可否用音乐来唱出来。(自拟题目,写一则短文)

  四.思维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作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诗作画)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篇12

  导语:刚才很多同学都写出了属于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我国唐朝大诗人杜甫也早已写出了杜甫版的“满园春色”,想看吗?现在来看《江畔独步寻花》。

  1、总结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读――借助工具书了解大体意思――小组交流――感悟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自主、合作学习这首古诗。

  3、师生互动。学生大体说说古诗的意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

  4、感情诵读全诗。

  [评析: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二首古诗中迁移运用,有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默读两首古诗,想想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在全班交流。教师着重指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方面的直白与含蓄。

  [评析:语文学习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内涵相对来说更容易被学生认识、理解、感悟,而工具性则需要教师的特别指导,本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加强对工具性的认识。]

  六、自学本课生字。

  [评析:相信学生,学生能行!]

  七、课堂小练笔。

  同学们,属于你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是什么样子?能写一写吗?

  扩大阅读范围,布置作业。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评析: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好方法。此时的练笔,学生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抒发,避免了“无米之炊”、“无病呻吟”,增强了学生对习作的喜爱之情。]

  总评: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古诗二首》的教学,崔老师在新课程理念的自觉引领下,知难而上,勇于探索。

  本课设计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习难点的设计上,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这是诗的点睛之处。老师在处理“满园春色”时,提出“拍电视片段”,让一幅春天美景图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走进诗情画意的春天——《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266001144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