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我长大了》教案

《我长大了》教案

一梦入混沌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我长大了》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我长大了》教案(精选23篇)

《我长大了》教案 篇1

  内容标准

  一 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

  一 1.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二 1.3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教育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促进心理与生理协调发展。

  2.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愉快、安全地度过青春期。

  3.以良好的心态、恰当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交往,发展与异性同学的友谊。

  2.能  力

  1.体察自己的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发展自我观察、体验的能力。

  2.提高对青春期烦恼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对心理冲动自我控制的能力。

  3.增强与异性同学交往和沟通能力。

  3.知  识

  1.了解青少年的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2.知道青春期基本的心理卫生常识。

  3.知道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基本的方式和方法。

  课时安排

  本单元包括第十一、十二课内容,计划用5课时授完。

  第11课  人们说我长大了

  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第二框——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

  教学重点:

  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计划用两课时授完,一框一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悄地长大了。成长中的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已步入青春的大门?是否发现自己从生理到心理都在发生迅速而明显的变化?我们在享受成长的喜悦和快乐的同时,是否也会产生一些困惑与烦恼?

  教师检查课前填写的“小测试”答题情况(见教材p1页)。

  看了同学们的测试情况,反映出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或烦恼。

  青春是人生的重要时期,我们只有悦纳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消除青春期的烦恼,解决好自己的心理矛盾,才能凑出青春的华美乐章。

  2.板书课题      

  第十一课  人们说我长大了

  (一)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二、讲授新课

  1.我们悄悄长大

  情境活动一:(详见教材p3页——“我长大了”)(可结合教材p4页第一段内容)

  议一议:从哪些方面看出“我”长大了?

  想一想:进入青春期后,自己有哪些明显的生理变化?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性机能的发育成熟,②身体外形极具变化,③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说一说:面对这些变化自己有哪些心理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

  相关链接:学生自己阅读相关链接的内容,仔细体会自己生理心理的变化。)

  2.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5页图文材料)

  想一想:面对同样的生理现象,两个女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呢?

  ※ 议一议: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

  情境活动三:“小记者与心理健康专家的对话”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8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教材p5页)

  我们应正确认是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面对这些情况,同学们应自觉接受学校的专门教育,主动请求家长、老师的指导,掌握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从而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活动:假如你遇到下列情况自己将如何面对?(教材p6页材料)

  ① 班内许多同学都长高了,而自己却“原地不动”。

  ② 别的男生还没长胡子,自己却长出了毛茸茸的胡子。

  ③ 声音变得沙哑难听。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教材p6页)

  活动: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材p7页材料)

  ① 张捷以这种心理与他人交往,容易产生哪些不必要的烦恼?

  ② 请给她出出主意,帮助她消除烦恼。

  (2)应给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教材p7页)

  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形象,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特点鲜明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只有发现自己的优势,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才能充满自信地学习和生活。同时,我们应给知道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如果过于强调自己的个性,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就会导致自负。

  活动:读一读,写一写(见教材p7—8页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按材料的要求写一句激励自己的话。)

  (3)青少年应努力追求美(教材p8页)

  人的美包括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是指形体美和风度美;内在美,是指心灵与精神的美,包括思想、品德、理想、智慧、情操等。

  同学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体现自己的外在美;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育美的心灵,使自己更具魅力。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见教材p9页材料)

  三、课堂小结: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悄地长大了,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是人生的重要时期,我们只有悦纳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消除青春期的烦恼,解决好自己的心理矛盾,才能凑出青春的华美乐章。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应认识到: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第二、应给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第三、青少年应努力追求美。

  四、本课知识点

  (详见《资源与学案|》p2页——我的新知识:1、2:(1)、(2)、(3)。

  五、课后作业

  《资源与学案》——我的收获“我的判断与选择”:1、2、3。(在《资源---》上完成。)

  《资源与学案》p5页:

  1“我的观察与思考”9——(1)(在作业本上完成)

  2、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正确认识青春期烦恼(见教材p9页情景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烦恼吗?

  议一议:怎样认识青春期出现的这些烦恼?

  (这些心理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板书框题:

  (二)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

  二、讲授新课

  1、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1)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这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教师讲述:

  像上面情景材料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青春期的其他心理矛盾,在成长中出现的其他许多烦恼,这都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些烦恼有哪些特点呢?

  (2)青春期心理特点

  这些心理上的矛盾和烦恼,有时会使我们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

  2、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11页情景材料)

  (指导学生读图,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讨论:“我”是怎样消除烦恼,快乐成长的?这些方面对我们有何启示?

  (“我”是用沟通的方法消除烦恼的,快乐成长的;这告诉我们,要想消除烦恼,就要打开心灵之窗,敞开心灵之门,多与人沟通。)

  (1)多与人沟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克服烦恼三部曲”)

  想一想:对于上面克服烦恼的步骤,自己还有什么补充吗?(指导学生阅读思考)

  读一读:(见教材p12页材料)

  想一想:“战火”为什么这样慢慢地熄灭了?

  (2)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①当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给怎么办?(教材p12页①)

  ②怎样提高自己的控制力?(教材p12页②)

  (3)不断丰富自我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12页情景材料)

  说一说:参加以上活动对解决心理矛盾,消除青春期烦恼有何作用?

  议一议:还有哪些好的方式?

  (教师按教材简要讲述)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p13页:“读一读”

  三、课堂小结:

  (按板书小结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

  四、本课知识点

  (1)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成长中的我们有许多烦恼,这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这些心理上的矛盾和烦恼,有时会使我们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

  (3)当我们遇到“成长的烦恼”时,应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沟通,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4)当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规范、法律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5)要处理好心理矛盾、消除心理烦恼,还要不断丰富自我。

  五、课后作业

  1、怎样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2、我们应怎样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3、预习第十二课第一框内容,思考相关问题。

  六、课后反思

《我长大了》教案 篇2

  第11课  人们说我长大了

  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第二框——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

  教学重点:

  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计划用两课时授完,一框一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悄地长大了。成长中的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已步入青春的大门?是否发现自己从生理到心理都在发生迅速而明显的变化?我们在享受成长的喜悦和快乐的同时,是否也会产生一些困惑与烦恼?

  教师检查课前填写的“小测试”答题情况(见教材p1页)。

  看了同学们的测试情况,反映出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或烦恼。

  青春是人生的重要时期,我们只有悦纳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消除青春期的烦恼,解决好自己的心理矛盾,才能凑出青春的华美乐章。

  2.板书课题         第十一课   人们说我长大了

  (一)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二、讲授新课

  1.我们悄悄长大

  情境活动一:(详见教材p3页——“我长大了”)(可结合教材p4页第一段内容)

  议一议:从哪些方面看出“我”长大了?

  想一想:进入青春期后,自己有哪些明显的生理变化?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性机能的发育成熟,②身体外形极具变化,③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说一说:面对这些变化自己有哪些心理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

  相关链接:学生自己阅读相关链接的内容,仔细体会自己生理心理的变化。)

  2.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5页图文材料)

  想一想:面对同样的生理现象,两个女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呢?

  ※ 议一议: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

  情境活动三:“小记者与心理健康专家的对话”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8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教材p5页)

  我们应正确认是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面对这些情况,同学们应自觉接受学校的专门教育,主动请求家长、老师的指导,掌握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从而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活动:假如你遇到下列情况自己将如何面对?(教材p6页材料)

  ① 班内许多同学都长高了,而自己却“原地不动”。

  ② 别的男生还没长胡子,自己却长出了毛茸茸的胡子。

  ③ 声音变得沙哑难听。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教材p6页)

  活动: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材p7页材料)

  ① 张捷以这种心理与他人交往,容易产生哪些不必要的烦恼?

  ② 请给她出出主意,帮助她消除烦恼。

  (2)应给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教材p7页)

  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形象,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特点鲜明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只有发现自己的优势,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才能充满自信地学习和生活。同时,我们应给知道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如果过于强调自己的个性,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就会导致自负。

  活动:读一读,写一写(见教材p7—8页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按材料的要求写一句激励自己的话。)

  (3)青少年应努力追求美(教材p8页)

  人的美包括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是指形体美和风度美;内在美,是指心灵与精神的美,包括思想、品德、理想、智慧、情操等。

  同学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体现自己的外在美;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育美的心灵,使自己更具魅力。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见教材p9页材料)

  三、课堂小结: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悄地长大了,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是人生的重要时期,我们只有悦纳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消除青春期的烦恼,解决好自己的心理矛盾,才能凑出青春的华美乐章。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应认识到: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第二、应给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第三、青少年应努力追求美。

  四、本课知识点

  (详见《资源与学案|》p2页——我的新知识:1、2:(1)、(2)、(3)。

  五、课后作业

  《资源与学案》——我的收获“我的判断与选择”:1、2、3。(在《资源---》上完成。)

  《资源与学案》p5页:

  1“我的观察与思考”9——(1)(在作业本上完成)

  2、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

  六、课后反思

《我长大了》教案 篇3

  (一)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二、讲授新课

  1.我们悄悄长大

  情境活动一:(详见教材p3页——“我长大了”)(可结合教材p4页第一段内容)

  议一议:从哪些方面看出“我”长大了?

  想一想:进入青春期后,自己有哪些明显的生理变化?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性机能的发育成熟,②身体外形极具变化,③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说一说:面对这些变化自己有哪些心理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

  相关链接:学生自己阅读相关链接的内容,仔细体会自己生理心理的变化。)

  2.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5页图文材料)

  想一想:面对同样的生理现象,两个女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呢?

  ※ 议一议: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

  情境活动三:“小记者与心理健康专家的对话”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8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教材p5页)

  我们应正确认是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面对这些情况,同学们应自觉接受学校的专门教育,主动请求家长、老师的指导,掌握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从而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活动:假如你遇到下列情况自己将如何面对?(教材p6页材料)

  ① 班内许多同学都长高了,而自己却“原地不动”。

  ② 别的男生还没长胡子,自己却长出了毛茸茸的胡子。

  ③ 声音变得沙哑难听。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教材p6页)

  活动: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材p7页材料)

  ① 张捷以这种心理与他人交往,容易产生哪些不必要的烦恼?

  ② 请给她出出主意,帮助她消除烦恼。

  (2)应给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教材p7页)

  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形象,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特点鲜明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只有发现自己的优势,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才能充满自信地学习和生活。同时,我们应给知道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如果过于强调自己的个性,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就会导致自负。

  活动:读一读,写一写(见教材p7—8页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按材料的要求写一句激励自己的话。)

  (3)青少年应努力追求美(教材p8页)

  人的美包括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是指形体美和风度美;内在美,是指心灵与精神的美,包括思想、品德、理想、智慧、情操等。

  同学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体现自己的外在美;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育美的心灵,使自己更具魅力。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见教材p9页材料)

  三、课堂小结: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悄地长大了,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是人生的重要时期,我们只有悦纳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消除青春期的烦恼,解决好自己的心理矛盾,才能凑出青春的华美乐章。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应认识到: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第二、应给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第三、青少年应努力追求美。

  四、本课知识点

  (详见《资源与学案|》p2页——我的新知识:1、2:(1)、(2)、(3)。

  五、课后作业

  《资源与学案》——我的收获“我的判断与选择”:1、2、3。(在《资源---》上完成。)

  《资源与学案》p5页:

  1“我的观察与思考”9——(1)(在作业本上完成)

  2、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正确认识青春期烦恼(见教材p9页情景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烦恼吗?

  议一议:怎样认识青春期出现的这些烦恼?

  (这些心理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板书框题:

  (二)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

  二、讲授新课

  1、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1)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这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教师讲述:

  像上面情景材料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青春期的其他心理矛盾,在成长中出现的其他许多烦恼,这都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些烦恼有哪些特点呢?

  (2)青春期心理特点

  这些心理上的矛盾和烦恼,有时会使我们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

  2、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11页情景材料)

  (指导学生读图,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讨论:“我”是怎样消除烦恼,快乐成长的?这些方面对我们有何启示?

  (“我”是用沟通的方法消除烦恼的,快乐成长的;这告诉我们,要想消除烦恼,就要打开心灵之窗,敞开心灵之门,多与人沟通。)

  (1)多与人沟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克服烦恼三部曲”)

  想一想:对于上面克服烦恼的步骤,自己还有什么补充吗?(指导学生阅读思考)

  读一读:(见教材p12页材料)

  想一想:“战火”为什么这样慢慢地熄灭了?

  (2)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①当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给怎么办?(教材p12页①)

  ②怎样提高自己的控制力?(教材p12页②)

  (3)不断丰富自我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12页情景材料)

  说一说:参加以上活动对解决心理矛盾,消除青春期烦恼有何作用?

  议一议:还有哪些好的方式?

  (教师按教材简要讲述)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p13页:“读一读”

  三、课堂小结:

  (按板书小结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

  四、本课知识点

  (1)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成长中的我们有许多烦恼,这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这些心理上的矛盾和烦恼,有时会使我们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

  (3)当我们遇到“成长的烦恼”时,应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沟通,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4)当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规范、法律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5)要处理好心理矛盾、消除心理烦恼,还要不断丰富自我。

  五、课后作业

  1、怎样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2、我们应怎样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3、预习第十二课第一框内容,思考相关问题。

  六、课后反思

《我长大了》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产生愉快来园的情感。

  2、鼓励幼儿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快乐上幼儿园的感受。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从中体验到上幼儿园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活动难点

  让幼儿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愉快上幼儿园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小人纸偶或布袋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人纸偶,导入话题。

  ①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新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猜猜会是谁呢?(出示小人纸偶)

  ②师:我们一起来为这个小人纸偶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好不好?

  二、教师讲故事,幼儿听完故事回答老师的问题。

  ①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师:乖乖对它们说了什么?

  ②师:小花猫、小熊、妈妈是怎么回答乖乖的?

  ③师:我们小朋友也是和乖乖一样第一天来幼儿园,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小结:我们小朋友也长大了,所以来上幼儿园了。我们也应该向乖乖学习,每天高高兴兴的来上幼儿园。

  三、教师启发幼儿自己设计动作表示自己长大了。

  (教师可先给幼儿示范一个,让表现好的小朋友上前来示范。)

《我长大了》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在不断成长变化,体验成长带来的快乐。

  2、幼儿能找出自己的优点,并且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展示。

  3、初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明确努力方向。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幼儿成长阶段幻灯片、录像。

  2、人手一张表现自己主要优点的绘画记录。

  3、记录表(教师了解掌握幼儿近期主要的能力发展情况,选其中三项作为调查记录)、贴贴纸幼儿人手三张。

  4、准备一些供幼儿展示的材料:扫把畚斗、跳绳、悠悠球、钢琴、呼啦圈等。

  三、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时间过得真快呀!不知不觉你们又大一岁了,你们还记得小时候的样子吗?

  2、了解成长过程。

  师:今天,傅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我们来看一看!

  (1)、出示一婴儿图片,说说这时候的宝宝会干什么?

  师:看,(图一)这是一个月大的宝宝,一个月大的宝宝会干什么?(这时候的宝宝刚出生不久还没学会什么本领。)

  (2)、逐一出示每个年龄段的照片,说说每个阶段都学会了哪些本领?

  图二:再看看一岁宝宝,他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一岁宝宝会坐、会爬、学走路了)

  图三:宝宝们上幼儿园小班啦!小班宝宝学会了什么本领?(小班宝宝开始学画画、搭积木、会玩好多种玩具了。)

  图四:宝宝们一天天地长大,不断地学习新本领,瞧!现在你们都成大班哥哥姐姐啦!我们来看看大班小朋友有哪些进步?(会骑车、做手工、会表演、还会帮妈妈做家务。)

  3、交流表达现阶段所学会的本领。

  (1)、结合自己的绘画记录表与同伴说说现在你新学了什么本领。

  师:我们大班小朋友学会的本领可多啦。前几天,老师让小朋友们回去用画画的方法记录自己新学的本领。等会儿,小朋友可以拿着这张记录表去和同伴们说说你的本领。

  (2)、拿着记录表去和客人老师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

  师:客人老师也想知道你们都学会了哪些本领,去和客人老师也说一说吧!

  (3)、将记录表放置展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新本领。

  师:刚才,小朋友们在下面说得很好。现在,谁能上台介绍自己的本领!

  4、展示现阶段所学会的本领。

  (1)、播放录像,看看日常生活中小朋友是如何大胆展示自己的本领的。

  师:很多小朋友在平常生活中就很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本领。我们来看看吧!(当主持人、播报员、小旗手、值日生)

  (2)、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本领。

  师:谁能上台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新本领啊?

  4、幼儿用记录方式表示近期所掌握本领的情况。

  师:开学时,老师向你们提出了几项要求(跳绳、扫地、早晚刷牙),不知道现在你们做得怎样了。请小朋友们用三种颜色贴纸表示每项本领的掌握情况。哪项本领你已学会就在表上贴上相应的贴纸,若还没学会就把贴纸贴到自己椅子靠背上。

  5、根据记录表中的统计情况,幼儿找出自己的不足。

  明确下阶段努力的方向,争取不断的进步。

《我长大了》教案 篇6

  各位同学、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

  一、说活动教材

  教材来源:针对近段时间,孩子们出现--我长大了的话题,并围绕此话题争论不休。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其一,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其二,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改善孩子们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回报的心理状态。其三,孩子们在活动中可以了解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关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应该"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我认为选择此教材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说活动目标

  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性、科学性、系统性,而且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于生活、游戏中。

  具体目标:

  1、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引导幼儿学会关心父母。

  3、引导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相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4、及理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为今后的成长树立自信心。

  三、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欣赏自己的成长,树立自信心。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自己的成长过程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四、说活动准备

  1、物质方面: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及小朋友近期身高体重的变化记录等。

  2、资料方面:"人的成长过程"的幻灯片,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小朋友小时后或在小中班时的录像。

  3、幼儿方面: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自己成长的经历。

  五、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提问法:在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时,老师询问幼儿,这是谁?他跟现在比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地方是没变的?

  3、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人的成长过程"的幻灯片,多媒体动画"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较好的演示功能,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4、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成长相册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六、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通过讨论和互相学习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通过讨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优缺点,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制作成长相册,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精细动作得以发展。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七、说活动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二得到了体现。

  4、展示自己:让幼儿动手动脑按成长的步骤制作成长相册,并在全班进行展示,看谁做得,根据《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通过制作和展示的形式让幼儿体验成长的快乐,对成长充满期盼,并树立成长的信心,目标三也得到了体现。

  5、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分组自由交流,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展示自己的本领,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从中引导幼儿互相学习、感受别人的长处,目标四得到体现。

  6、展望将来:这是活动的延伸,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成长相册--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什么样--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然后把将来的自己介绍给同伴,以此促进孩子们互相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让孩子们对成长充满期待。

  八、说活动特色

  1、在导入部分,教师运用了孩子们生活中的照片和用具来情景创设的方法,吸引幼儿注意力,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2、在交流体验部分,让幼儿分组自由交流,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展示自己的本领,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从中引导幼儿互相学习、感受别人的长处,使幼儿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我长大了》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音乐《我长大了》

  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中的不同曲调。

  2.会听音乐节奏做出动作。

  教学目标

  1.学唱歌去,熟悉曲调,初步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和速度,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感受长大的心情

  环境准备

  场地、音乐我长大了

  过程与策略

  一、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歌词意境,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引导幼儿说说学会了。。。。

  二、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歌词内容,熟悉歌曲。

  3.教师范唱。引导幼儿跟着教师的节奏感受情感。

  三、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的提示和教师接唱。

  四、幼儿结合自身

  有 效 语 言 设 计

  1.开学啦,小朋友都上大班了,暑假你在家里学会了什么?

  2.那我们一起来发音练习吧!

  3.说说自己还会做哪些事情,把他唱到歌曲里去。

  环境辅助

  主题的引入

  学唱歌曲

  接唱游戏

《我长大了》教案 篇8

  说教材:《纲要》中提出社会领域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或现象感兴趣,并能利用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我长大了”让幼儿从自身的变化来进行观察认知,体味长大的快乐。中班幼儿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初步萌芽,聚合能力、发散思维、评价能力都较弱。根据《纲要》《指南》的精神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为依据,将本次活动目标设为以下:

  说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自己在身体、能力方面的变化,理解成长的初浅意义。

  2、能力目标:能积极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参与活动。

  3、情感目标:激发期盼长大愿意学习更多本领的情感。

  说重难点: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目标1为重点,目标3为难点。

  说准备:1、环境上的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因此,在主题墙的创设中,布置一些幼儿小时候使用的物品、衣物,小时候的照片,和在小班参加一些活动的照片,帮助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和积累。

  2、物质准备:(1)、发挥家长资源,准备孩子小时候的衣物、鞋袜等。

  (2)、PPT,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感知长大的过程。

  (3)、操作材料

  说教法:1、游戏激趣法。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因此在活动中,通过“猜猜他是谁”让孩子乐学、愿学。

  2、直观演示法。具体形象思维是3—6岁幼儿的主要思维形式,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采用PPT进行直观演示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将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以简明、可感的方式展示出来。

  3、操作法。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让幼儿在操作中,自己穿穿小时候的衣服,在亲手体验中感悟自己身体上的长大,在操作中进行排序等,让幼儿在操作中巩固新知。

  4、谈话交流法:中班孩子受认知水平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对于事物的认知所获得的经验往往零散的,通过师幼交流、幼幼交流让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便于老师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

  说学法:1、观察学习法。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自己、观察别人,促进知识的内化。

  2、分享式学习法。谈话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分享学习的过程。

  3、多感官司学习法。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在活动中,幼儿看看、穿穿、说说、做做,更能激发幼儿对长大的期盼。

  说活动过程:在本节活动中,遵循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原则,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以游戏激趣——直观感知——交流讨论——操作实践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

  一、游戏激趣“猜猜我是谁”

  用照片导入,他是我们班的哪位小朋友?

  先开始请幼儿辨别较容易的,再辨别变化较大的,请幼儿将照片与真人进行对比观察。

  小结:我们现在长大了,和以前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通过幼儿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通过照片和真人的对比,引出“长大”一词,给幼儿以直观、可感的视觉感受。

  二、直观感知自身的长大。

  1、感知身体上的长大。

  出示幼儿小时候的衣服、鞋袜等,进行操作练习。

  让幼儿将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在一起操作、观察、交流。

  教师小结:请一幼儿示范穿小时候的衣服,给大家展示。身体长大了,衣服穿不下了。

  2、感知能力上的长大。

  播放一段幼儿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录像,进行对比观察,让幼儿感知自己学会了更多的本领。

  3、教师进行总结,以一位幼儿从小到大的照片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配背景音乐,讲述幼儿的成长过程,让幼儿在视听结合中,感受长大的快乐,体味生命的奇妙,运用情感上的煊染,调动孩子的激情,为孩子在下面的活动中萌发说一说的愿望。

  三、交流讨论:你们还会长大吗?长大了想干什么?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建构表达的框架,让幼儿抓住表述的要点,进行交流讲述,老师要适时进行间接指导和个别指导,发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帮助幼儿用完整语言,清楚表述。

  四、集体操作活动,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原则,进行分组操作活动。

  1、小宝宝排排队 将一位幼儿不同时期典型照片进行排序。

  2、我需要的东西 将不同实物图片发别粘贴在婴儿和中班幼儿的旁边。

  分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说说做做中,进一步感知长大,同时分组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提高。

  五、音乐活动“你别说我小”中,进行表演,结束活动。

  在动静结合的原则下,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长大的自豪。《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表演让幼儿从情感上悦纳自我,享受成长的快乐。

  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活动中的材料,让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去画一画长大后的自己,给成长的自己排一排,和同伴之间相互交流长大过程中的快乐瞬间。

  《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被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所以在区域活动中,也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平台。

《我长大了》教案 篇9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我长大了》教案 篇10

  教学本课我力求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看到自己入学后一年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通过发现自己身上细微的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学生、好孩子。教学设计的几个版块各自独立,又层层递进,每个活动都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从而顺利的到达活动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伊始,通过欢快的歌曲——《上学歌》,把学生带到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上学的快乐,回忆上学前的自己,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对比,为后边的教学做了一个铺垫。让学生把课前收集反映自己长大的物品或照片等。如:小时候衣服、帽子、鞋,现在都不能穿了,说明“我”长大了,从而很顺利的导入本课。不但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在思想和行动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真正让孩子感受到长大快乐和自豪感。第一部分在学校要做一个“好学生”和第二部分在家要做一个“好孩子”。通过几个图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认识自己的成长,知道尊敬父母和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等也是长大了的表现。第三部分“做一做”,更尽一步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对照自己一年的变化具体认识,学生通过填表格看看自己一年的,变化,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得到提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运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做游戏——“故事接龙”,让学生寻找自己变化的足迹,并把自己的变化接受个同学们。“想到”自己的变化,并且“说出”自己的变化,体验到自己的成长而高兴,树立起快乐成长的信心。教学中能够抓住学生的细微变化让他们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句子没有说完整,在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下,能够重新把句子说完整,这也是进步,是长大的表现,体验成长的快乐。老师能在这个时候及时的指导和肯定学生的进步,让他感受到成长就在点滴的小事上。但是,学生的积极性调整上还有待提高,学生的发言面不广,有好多学生是想说而不敢说。对学生的激励语、评价语应该更丰富些,这样有待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后应在这方面多加锻炼和提高。

《我长大了》教案 篇11

  设计意图:

  前阶段我们为了让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由弟弟妹妹到大班哥哥姐姐的意识转变,开展了《我上大班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在日常交往活动中暴露出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弱点:一方面他们“不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总是计较别人的缺点与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幼儿既不够自信又不善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为此,我设计了这节社会性活动《我长大了》。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在不断成长变化,体验成长带来的快乐。

  2、幼儿能找出自己的优点,并且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展示。

  3、初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明确努力方向。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幼儿成长阶段幻灯片、录像。

  2、人手一张表现自己主要优点的绘画记录。

  3、记录表(教师了解掌握幼儿近期主要的能力发展情况,选其中三项作为调查记录)、贴贴纸幼儿人手三张。

  4、准备一些供幼儿展示的材料:扫把畚斗、跳绳、悠悠球、钢琴、呼啦圈等。

  三、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时间过得真快呀!不知不觉你们又大一岁了,你们还记得小时候的样子吗?

  2、了解成长过程。

  师:今天,傅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我们来看一看!

  (1)、出示一婴儿图片,说说这时候的宝宝会干什么?

  师:看,(图一)这是一个月大的宝宝,一个月大的宝宝会干什么?(这时候的宝宝刚出生不久还没学会什么本领。)

  (2)、逐一出示每个年龄段的照片,说说每个阶段都学会了哪些本领?

  图二:再看看一岁宝宝,他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一岁宝宝会坐、会爬、学走路了)

  图三:宝宝们上幼儿园小班啦!小班宝宝学会了什么本领?(小班宝宝开始学画画、搭积木、会玩好多种玩具了。)

  图四:宝宝们一天天地长大,不断地学习新本领,瞧!现在你们都成大班哥哥姐姐啦!我们来看看大班小朋友有哪些进步?(会骑车、做手工、会表演、还会帮妈妈做家务。)

  3、交流表达现阶段所学会的本领。

  (1)、结合自己的绘画记录表与同伴说说现在你新学了什么本领。

  师:我们大班小朋友学会的本领可多啦。前几天,老师让小朋友们回去用画画的方法记录自己新学的本领。等会儿,小朋友可以拿着这张记录表去和同伴们说说你的本领。

  (2)、拿着记录表去和客人老师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

  师:客人老师也想知道你们都学会了哪些本领,去和客人老师也说一说吧!

  (3)、将记录表放置展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新本领。

  师:刚才,小朋友们在下面说得很好。现在,谁能上台介绍自己的本领!

  4、展示现阶段所学会的本领。

  (1)、播放录像,看看日常生活中小朋友是如何大胆展示自己的本领的。

  师:很多小朋友在平常生活中就很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本领。我们来看看吧!(当主持人、播报员、小旗手、值日生)

  (2)、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本领。

  师:谁能上台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新本领啊?

  4、幼儿用记录方式表示近期所掌握本领的情况。

  师:开学时,老师向你们提出了几项要求(跳绳、扫地、早晚刷牙),不知道现在你们做得怎样了。请小朋友们用三种颜色贴纸表示每项本领的掌握情况。哪项本领你已学会就在表上贴上相应的贴纸,若还没学会就把贴纸贴到自己椅子靠背上。

  5、根据记录表中的统计情况,幼儿找出自己的不足。

  明确下阶段努力的方向,争取不断的进步。

  活动反思:

  这节社会性活动是以“展示自己的本领”为切入点,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将“如何大胆表达展现自己的优点”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此,我在活动之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1、通过“亲子作业”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以及用绘画的记录方式帮助幼儿概括近期新掌握的本领。2、教师收集孩子的成长记录照片及拍摄生活中的一些片段。3、与同年段的老师交流,了解孩子近期发展情况(为最后环节中记录表内容的设置服务)。

  在活动中,我主要通过“回忆——交流表达——大胆展现——记录总结”四个环节来突破重难点的。其中,“交流表达”的环节,幼儿有了之前的经验准备及记录表的参照,在和同伴交流中就显得就显得较轻松愉快。之后让幼儿与陌生的客人老师交流,这环节师幼互动,孩子们从中得到了老师们的帮助和肯定,表达能力更加大胆流畅了。进而让孩子上台表现,上台表现有讲述表达和行为表现等方式,让孩子体验到了新鲜感和自豪感。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从中体验“大胆展现自己”的乐趣。

  另外,为了使目标落实到日常活动中,我同样精心设置了最后的“记录”环节。首先,记录表中三个项目是较具代表性的,三种色卡都标有幼儿号数,便于老师了解某个孩子的情况。哪个项目还没学会就将相应的色卡贴到自己椅子靠背上,这样便于对孩子今后的督促,直到学会为止。即明确了自己下阶段的努力方向,同时也便于老师同伴对其帮助。当然,社会性活动的内容目标不能光靠一节课完成,有待于日常活动中的不断反复。此环节也为作为这个活动的一个延伸,而记录表同时也能作为目标落实的依据。

  在组织社会性活动中我也有许多困惑:

  1、如何增强社会性活动的趣味性。

  2、在社会性活动中,教师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我长大了》教案 篇1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我长大了》教案 篇13

  在教学程序上采用环环相扣的组织活动的程序。

  “我长大了” 这个主题是很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的,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有很大的好处。特别是这学期孩子们刚升入中班,且当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长辈们都是围绕着一个孩子在转,祖父母辈的老人更是溺爱有加,无疑养成了大多数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而这个主题活动的展开,对于幼儿的成长有很大的裨益,让幼儿在通过自己观察、发现、讲述、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中来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做许多事情了。

  开学没多久,孩子们暑假在家待了很长时间,刚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对各方面还不适应,上课也很没有耐心,但是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提高,身体的变化,心智、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所以我用故事、表演等形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了力。

  由于孩子们缺少应有自主锻炼,孩子们对家的眷恋、对家人的依依之情显得尤为突出。这个”我长大了”的主题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因此我们希望在这个主题活动里让孩子们独立起来。

  在活动中,幼儿的表现都出色,很多幼儿很乐意告诉我们自己的好朋友是谁,自己喜欢什么,由于这个年纪的孩子交往能力大都不是很强,常常拘泥于自己的小世界,没有和其他的孩子们打成一片,所以基于这一点,在整个主题中我们利用这个主题的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让幼儿交流的机会和环境,让孩子们可以多和其他人好好地玩,好好的沟通。

  整个活动在老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但在活动中也让我颇有感触的:

  1.通过此次主题活动,增进了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幼儿之间吵闹、打架的现象明显减少了,班级气氛也和谐多了。

  2.班里幼儿的各种能力主动与同伴交流,也愿意与朋友合作,但也有个别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即使明知道自己做了不应该做的事也不愿意说对不起,需要好好的引导。

  3.我感觉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能基本完成目标,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心游戏。在活动中幼儿为自己升中班而感到快乐和自豪。同时也展露出对自己升中班感到好奇、向往和关爱,在活动中尽情释放感受到的快乐、自信、才才华和热情。在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我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的主题区域环境和游戏的材料,在后面的活动中,我发现一有一部分的孩子积极性很高,他们很喜欢参与一些新的游戏,在新的挑战中收获快乐,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同时也有不少的小朋友比较的胆小和保守。但我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很棒的,也要给他们予以肯定。

  主题活动的顺利完成,证明了孩子们是真的长大了,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我长大了》教案 篇14

  教学游戏目标:

  1。初步学习使用简易的礼貌用语:请进、感谢、再见等

  2。培育孩子与母亲间的亲情,明白自个儿长大啦。

  教学预备:

  孩子做的美工作品、娃娃家的经常用玩具

  情景图-全家福、祖父、姥姥的装扮教学用具

  教学要点:

  培育孩子对娃娃家教学游戏的兴致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简易礼貌用语,请进、感谢等,且能吐字清晰明了。

  教学指导:

  这一次教学游戏是个场景教学游戏,通过祖父、姥姥等家人来玩,孩子与他们间的沟通组成一個能显现孩子彬彬有礼、敬爱长辈的场景教学游戏。

  1。母亲与孩子在一家装扮漂亮的家。

  2。母亲到外面买菜,祖父、姥姥各自到家中玩,且赠送给孩子们礼品"六一"幼儿节啦,孩子们彬彬有礼的接待了客人。

  3。母亲回家后,明白此事夸奖了他们。

  4。隔壁家(其余教学区的孩子)的房子尚未有安排完,母亲带着小孩们一块儿去协助隔壁家的好伙伴安排新家(即一块儿整理玩具)

  5。完结

  备注:教师既饰演母亲,又饰演祖父、姥姥。

《我长大了》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结合幼儿的经历,通过观看PPT讲述,使幼儿了解自己在不断地成长,引发幼儿对自身发展变化的兴趣。

  2、鼓励幼儿找出自己的优点,并且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出来。

  3、帮助幼儿初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增强自我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了解自己小时候和现在在身体的生长发育上有哪些主要的变化。

  2、PPT、幼儿小时候的衣服、鞋子、裤子等。

  3、记录表、一些简单的技能标志图:如扫把代表自己会扫地、抹布表示自己会擦桌子了、衣服表示自己会穿衣了、话筒表示自己会唱歌了、图书表示自己会安静地看书了、铃鼓表示自己会跳舞或打击乐了……

  活动过程:

  一、通过PPT对比讲述,使幼儿了解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看PPT,让孩子们知道从妈妈肚子里来到这个世界上慢慢长大慢慢学会了很多本领,来激发幼儿知道自己长大后的变化。

  2、幼儿参观孩子们带来的小衣服小鞋子小裤子等,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一样来试穿,看看结果会是什么样的?然后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

  3、请幼儿谈一谈:"我们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又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启发幼儿从外部的变化。如:身高、体重等。)

  4、请小朋友互相讨论自己长大后的变化,然后用标志图来表示自己长大后学会了哪些本领。可以从自己学会的本领。如:念儿歌、画画等方面谈谈)。

  小结:你们现在长高了、变重了……,更重要的是你们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本领,学会画画、顺倒数数等,那么,你觉得哪些本领学得?

  二、鼓励幼儿找找自己的优点,并且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出来。

  1、教师和幼儿共同找找教师的优点,并且将与优点相对应的图片贴在照片旁边,引发幼儿兴趣,激发他们说一说自己的优点。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优点,并且勇敢地在集体面前展示。

  ①请幼儿朗诵儿歌

  ②请幼儿上来拼图

  ③展览幼儿的绘画作用(教师平常应有意识地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

  ④椅子操的表演

  ⑤打击乐表演

  ⑥请。幼儿平时关心集体的行为用录像录下来,再放出来给幼儿看,引起幼儿对其行为的赞扬。

  ⑦进行叠被子、系鞋带比赛,通过竞赛形式看到别人的优点。

  ⑧关心同伴,通过录像形式表现出来。

  小结:每个小朋友都说了自己的优点,有的…有的…有的,并且能够勇敢地将自己的优点在集体面前展示出来。

  三、找找自己的不足,鼓励幼儿今后努力。

  ①请幼儿谈谈自己在关心集体、参加体育活动、画画等方面还要向哪些小朋友学习?

  ②鼓励幼儿今后继续努力,争取不断的进步,特别是在关心他人尊敬长辈这方面。

《我长大了》教案 篇16

  hong 发表于 2007-6-11 19:26:00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体验成长的乐趣,感受成长地快乐,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愿望,并为自己愿望地实现而努力。要求学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还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理劳动技能和家务劳动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能力。设计理念:《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使外部的道德意识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内化为良好的品格。《我长大了》,它强调了“我”在家庭中的主体意识,既享受家庭温暖,又要为家庭幸福做力所能及的事。然而现代家庭的孩子并不缺乏父母长辈的关爱,缺乏的是“小皇帝”、“小公主”们对自己在家庭中角色意识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认识。他们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给予的快乐。故而我在教学活动时用情感去唤醒学生,用知识去启迪学生,用技能去武装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家庭中的主人。我先通过学生自身入手,从学生小时候的长相与现在的长相作对比,引入学生感觉自己长大了,然后设计问题:你们除了身体上的变化,老师相信你们还学到了许多本领,来介绍一下。最后设计了小猪胖胖这一角色作为主线,从他开始不想长大给我写的信入手,从学生的介绍中让小猪胖胖也感到了成长地快乐,使其最后也喜欢长大,这样的变化过程,再最后一步就是放飞学生的希望。这样,我根据新课标提出 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学进入生活,贴近生活,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材流程:一、 猜猜我是谁。先通过学生自身入手,从学生小时候的长相与现在的长相作对比,引入学生感觉自己长大了。二、让学生感觉长大真好。设计了小猪胖胖这一角色作为主线,从他开始不想长大给我写的信入手,从学生的介绍,交流,活动中让小猪胖胖也感到了成长地快乐,使其最后也喜欢长大。并且把孝敬教育融入其活动中。三、  放飞愿望。教师对小朋友提出希望,你对自己长大还有什么愿望吗?并且还出示了一个句式,让学生先互相同桌说说,目的是来带动比较后进的学生,再互相交流。四、总结。老师真心祝愿小朋友们快快长大,本领越来越高,早日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欢呼:我长大了!教后反思:我在教《我长大了》一课时,力求创设各种情景,让儿童通过展示、交流、合作等教学活动感受自身的成长,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本课注重心情体验,特别是感受自己成长的快乐。课一开始,我设计的是“猜猜我是谁”猜照片活动,这一活动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有利于拉近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体验成长的乐趣,为进一步展开教学作好铺垫。紧接着,我又塑造了小猪胖胖这一卡通形象,借助它,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自身的成长,引发长大的思考,通过对小猪胖胖的劝说,既能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锻炼生活能力,体验长大的快乐;又通过角色理解,表演等活动,激发起学生关心、体贴家人的意识和行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对小猪的劝说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摆在课堂的重心,由学生的劝说随机展开教学,体现了课堂的灵活性,学生的主体性。最后,由“你对自己长大了还有什么愿望吗?”一问让学生从体验成长快乐为长大以后的美丽憧憬,体会心中有愿望的美好感受,希望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放飞自己心中的愿望,并以自己的愿望作为动力,来促进孩子努力实现。值得思考的是:1、课前教师应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调查学生最引以为荣的长大事例,以便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整堂课中,不能一味只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师更应注重方法的引导,比如:怎样更好地照顾父母,比如:哪些是二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事,等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性。2、课本上的知识讲到地比较少,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多变了,应该把课本的插图融入教学中去,把学生的实际与课本内容相联系。这样更能体现课堂与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我长大了》教案 篇17

  在教学程序上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活动程序,整个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操作表现来完成。

  在导入部分开门见山,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在自由探索这个环节里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小朋友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讨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相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体现。

  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引导幼儿观看儿童生长的不同时期的图片、照片,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是怎样长大的?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情感,目标三得到了体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第一次操作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第二次操作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或是在树叶上画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

  不足之处:在活动最后,应该增加一个分享快乐的环节,这也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目标二才能得以体现。

  其次,原计划有一个展示自己的环节,让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在备课过程中考虑到时间关系就舍弃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在说课稿的设计指导思想中没有及时更正,反映出说课稿和教案不符现象。

  第三,在教案中有两个失误地方:导入部分,原计划提问幼儿“请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改为后来开门见山“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漂亮的衣服、鞋子,请小朋友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两个导入环节都出现在教案上,另一个在准备过程中的空间准备应该是把桌子排成“同”字形位置,针对以上两处失误将及时更正。

《我长大了》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自己在逐渐长大的愉悦和自豪,感恩长辈。

  2、用比较清楚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成长变化,表达自己的感受。

  3、比较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

  活动准备:

  1、两名幼儿成长照片一组。

  2、幼儿生活、学习的成长历程PPT。

  3、音乐《火车开了》。

  活动过程:

  一、分享成长的快乐

  1、猜照片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猜照片”,请你们猜一猜照片上的小宝宝是你们中的谁?

  2、教师把幼儿1岁、2岁、现在的照片呈现出来,请幼儿猜一猜。

  二、回忆成长历程

  1、出示PPT,共同观察回忆成长的过程

  师:小时候的你是什么样子的?现在长大的你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2、抚养你们长大的过程中是谁照顾你们,谁最辛苦?

  小结:对了,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都付出了许多艰辛劳动,我们要关心、体贴他们。

  三、发现成长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看身高、体重数据测量表,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观看PPT,并说说从动作、自理能力等方面自己现在与过去的不同。

  3、引导幼儿观看PPT,并说说从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自己现在与过去的不同。

  4、师幼共同归纳总结成长的变化

  四、表现成长的喜悦

  1、游戏:火车开了,展示现在能干的我。

  2、教师小结并引出讨论话题:你喜欢自己这些变化吗?你还会变吗?你希望自己将来变成什么样子?

《我长大了》教案 篇19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向家人了解自己成长中的故事。2.收集自己出生到现在的照片,看看有什么变化?

  3.画一幅想像画。想象自己成人后的样子、职业等。

  教师:课件准备,与长大有关的图片、儿歌、故事,等。

  二、课堂教学。

  1.看课件导入  教学内容。

  2.分组交流:我小时候的故事,认识自己长大了。(在自我介绍中练习口语表达)

  3、小组内互评,推选讲得最生动的人做小组代表。(在评价中欣赏别人的表达,同时练习表达自己的想法)

  4.汇报:让各组代表把自己的成长经历讲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评价。(教师的评价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如何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5.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长大?(在讨论中练说并明白长大的意义)

  6.教师总结性发言,点明今后在口语表达和做人的努力方向。

  7、扩展延伸:欣赏儿歌和故事,进一步体会什么是长大。

《我长大了》教案 篇2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 ——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我长大了》教案 篇2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3、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1、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2、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故事、衣服、音乐

  活动进程

  1、讲述故事〈〈谁真的长大了〉〉引出课题

  故事大概,讲述一对双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样,就是一个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个却依靠父母。。。。。。

  2、设计提问(让幼儿明白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真的长大了。

  (2)为什没说某某长大了?

  (3)教师小结:某某长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饭

  3、谈话: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自己是不是长大了。(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穿衣大赛。(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

  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基本达到了,通过此节课孩子们懂得了张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五各环节穿衣大赛有些单调,准备应再丰富一些。

《我长大了》教案 篇22

  一、设计思路

  幼儿园中班的小孩有一些事已然可自行解决,但经过观测和察看与调研发现有一些小孩在家吃饭着装還是要依靠爸妈。为教育小孩自个儿的事自个儿做,培育小孩的自我服务观念设计了此节课。

  二、教学目标

  1、让孩子明白长大了应当自个儿的事自个儿做。

  2、培育孩子的自我服务观念。

  3、锻炼孩子的语言综合表述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育孩子的自我服务观念。

  2、教育孩子自个儿的事自个儿做。

  四、教学预备:小故事、衣衫、Music

  五、教学进程

  1、述说小故事《谁真的长大了》导出教学课题

  小故事大致,述说一对双胞胎姊妹很多地方都相同,即是一個可以自个儿的事自个儿做,一個却依靠爸妈。。。。。。

  2、设计提问(让孩子清楚长大了应当自个儿的事自个儿做)

  (1)小故事内的2个孩子谁真的长大啦。

  (2)为什没有说某某长大啦?

  (3)幼儿教师总结:某某长大了他能自个儿穿鞋,自个儿着装服、吃饭

  3、交流:让孩子说一说自个儿是怎么样做的,自个儿是否长大啦。(教育孩子自个儿的事自个儿做)

  4、着装大赛。(体会自我服务的快乐)

  5、幼儿教师总结。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目标基本达到啦,通过此节课小孩们明白了张大了应当自个儿的事自个儿做。5、各过程着装大赛有一些乏味,预备应再充实些许。

《我长大了》教案 篇2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

  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     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

  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我长大了》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97341141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