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说的甜蜜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精选18篇)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杰出的翻译家傅雷的生平

  掌握书信的格式

  能力与方法

  体会文章中讲道理和 抒发情感的两种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世界观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的才是真正的 坚强

  2、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 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整体把握两则书信的 内容

  具体学习第一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全班同学以“那回,我给爸爸(妈妈、爷爷、姐姐)写了一封信”为题进行口头作文。

  要求:写出何时、何地、因为何事给何人写了一封信,别人又是怎样回信的 ,其中有什么令人感动的 话。

  2、引出:

  a、作者傅雷:

  b、本文写作背景:

  简略的说,《傅雷家书》是一位翻译家与国外学习的儿子通信。通信时间12年,信的数量有180多封,这些“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雅,又微妙又率真”的 信件,起先是父亲给儿子的训诫,中途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最后是两位艺术家之间平等的交流。

  3、学生通读两则家书,填写下表

  第一则第二则写作时间  主要内容  情感特色  语言特点  相同点: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茅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 不懈追求,对生活的 赤子之心。

  (二)精读第一则

  阅读第一封信

  思考: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谓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2、傅雷在信中写了几层意思

  (1)首先宽慰自己的儿子,别为父母担心

  (2)父母永远是孩子倾诉的 对象

  (3)情绪起伏是人生难免的

  (4)怎样面对情绪的起伏

  3、学生用“           这句话打动了我,因为它告诉我                    ” 或者用“               这句话打动了我,它使我联想到                 ”这样两个句式说话。

  3、文章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 比喻和 克利斯朵夫的 故事,它的用意是什么?

  小结:本文的 说理方法是什么?

  a、比喻说理

  b、举例说理

  本文的主旨

  要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i,理智的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4、拓展

  (1)、假如你是傅聪,读了这封信以后,你会对傅雷说……

  (2)以”情绪消沉时,我是这样度过……为开头说一段话。

  (3)将本文改写为傅雷父子的 心灵的 对话。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阅读欣赏第二则家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

  (一)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收到儿子的来信,傅雷的感情是怎样的 ?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这种感情?

  比喻成新年的“礼物”。表现了 傅雷夫妇对儿子的 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儿子来信,告诉傅雷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傅雷的情感是怎样的,文章是怎样表述的 ?

  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喜悦

  傅雷把自己的喜悦和激动,表述为三个层次

  ①父母对孩子的 成功感到幸福)

  ②欣赏艺术的 喜悦

  ③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3)傅雷仅仅是为儿子的 成功而激动吗?

  ——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 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 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4)最高的境界: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 “快乐与茅盾”的问题,比较第一、第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总结文章中”做坚强的人“的 具体含义。

  (二)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解决疑问

  (三)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精彩的 语句,或从哲理或从情感或从技法的 角度进行赏析。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2

  广东惠阳良井中学 余思达

  教学目标 :

  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第一课时前,阅读《傅雷家书》,了解傅聪所写信的内容,并对傅雷有整体的了解。布置预习作业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准备一封自己的或记忆深刻的书信。

  2.第二课时前,了解傅雷的艺术观,准备傅聪弹奏的钢琴曲磁带,阅读《傅雷之死》。

  ◆学生准备

  1.第一课时前,完成预习作业 。查找傅雷、傅聪父子的资料,有条件可以欣赏傅聪的钢琴曲磁带。

  2.第二课时前,熟读课文,思考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可以成为朋友。

  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过程 及内容要点:

  (一)整体把握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历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二)问题研究

  1. 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2. 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 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三)关于练习

  1. 此题目的是要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含义。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2. 此题目的是要体会傅雷与傅聪的父子深情,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这一问题。有些方面可以从《傅雷家书》的其他篇章中寻找例子。

  “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首先尽力地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娓娓而谈,以十分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还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傅雷与傅聪对音乐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

  本课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板书设计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多重?相信读过《傅雷家书》的人,会有深刻的了悟。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情境,把学生引入到傅雷对儿子的拳拳爱心之中,使学生理解从父子到朋友,乃至知己,这之间的飞跃在于傅雷、傅聪父子共同的艺术追求和人生境界。教师建议学生,把自己阅读傅雷家书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给父母写一封信,谈人生、谈追求、谈理想、谈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练习设计

  ◆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庸( )碌 谀( )词 扶掖( )廓然无累( ) 涕泗横流( ) 枘凿( )

  答案与提示:yōng yú yè kuò tì sì ruì záo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 枘凿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回答问题,并从课文中再摘抄几句含义深刻的语句。

  (1)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问题,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

  (2)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答案与提示:(1)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2)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个性练习设计

  1.傅雷在家书中屡次提到要傅聪学会“坚强”,请结合课文,理解“坚强”的含义。

  答案与提示:“坚强”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在面对挫折、成功,面对人生的跌宕起伏时,能够宠辱不惊,得失泰然,能够平和、理智地对待现实。“坚强”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2.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答案与提示: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目的在于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现实c,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3.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说过:“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请你比较傅雷和周国平对于“孤独”的理解。

  4.你写过家书吗?如果没有,请你选择一位亲人,给他或她写一封信,说说你一直想告诉他或她的话。如果你曾经写过,把它找出来,重温当时的情景。

  教学探讨与反思

  在本文的教学中,应该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内涵。因为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要彻底理解艺术真谛和人生境界还有一定的困难,关键在于引导他们通过学习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获得一些感悟。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领会爱的几重境界。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第一课时前,阅读《傅雷家书》,了解傅聪所写信的内容,并对傅雷有整体的了解。布置预习作业,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准备一封自己的或记忆深刻的书信。 2.第二课时前,了解傅雷的艺术观,准备傅聪弹奏的钢琴曲磁带,阅读《傅雷之死》。 学生准备1.第一课时前,完成预习作业。查找傅雷、傅聪父子的资料,有条件可以欣赏傅聪的钢琴曲磁带。 2.第二课时前,熟读课文,思考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可以成为朋友。 【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一)整体把握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历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二)问题研究 1. 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2. 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 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三)关于练习 1. 此题目的是要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含义。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2. 此题目的是要体会傅雷与傅聪的父子深情,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这一问题。有些方面可以从《傅雷家书》的其他篇章中寻找例子。  “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首先尽力地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娓娓而谈,以十分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还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傅雷与傅聪对音乐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 【本课总结】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练习设计】 ◆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庸(  )碌 谀(  )词 扶掖(  )廓然无累(  ) 涕泗横流(  ) 枘凿(  ) 答案与提示:yōng yú yè kuò tì sì ruì záo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 枘凿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回答问题,并从课文中再摘抄几句含义深刻的语句。  (1)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问题,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  (2)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答案与提示:(1)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2)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个性练习设计 1.傅雷在家书中屡次提到要傅聪学会“坚强”,请结合课文,理解“坚强”的含义。 答案与提示:“坚强”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在面对挫折、成功,面对人生的跌宕起伏时,能够宠辱不惊,得失泰然,能够平和、理智地对待现实。“坚强”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2.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答案与提示: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目的在于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现实c,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3.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说过:“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请你比较傅雷和周国平对于“孤独”的理解。 4.你写过家书吗?如果没有,请你选择一位亲人,给他或她写一封信,说说你一直想告诉他或她的话。如果你曾经写过,把它找出来,重温当时的情景。

  《傅雷家书》教案2【教学目标】  1,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体会两封信中的联系及"坚强"的含义.  3,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1,"坚强"的含义.  2,第2封信中哲理的阐明. 【教学时数】安排2课时. 【教具、教法】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与老师讲解结合.

  第1课时(说明:第一封信内容简单,学生理解较易,教学时宜以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为主.) 一、导入新课 简介人物:傅雷(要求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的材料.)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问题   1,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 找出句子.   讨论明确:这种情绪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   讨论明确:称呼:"聪,亲爱的孩子."  这样称呼起了宽慰儿子,给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3,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讨论明确:(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4,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讨论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三、归纳与总结   参照课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学生明确第一封书信层次及其大意,并总结划分的方法与体会. 四、课堂练习  理解下列词语的形,音,义. 舐(   )犊之情: 重蹈覆辙:                   庸碌: 惊心动魄:                   凭吊:

  第2课时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vcd片段.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体会"坚强"的具体含义。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 提示: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找出具体语句. 明确: "坚强"有两方面的表现: (1)在失败时,精神消沉时:(第一封信)"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所侵蚀。(2)在成功时:(第二封信)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三、傅雷在儿子成功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赞赏,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并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更高的要求. 明确: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延伸体会:傅雷在此时用了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对儿子的赞赏与自豪.试想像,在生活中别人或自己获得成功时,你是怎样的感受 ) 傅雷对儿子的赞美,浸透了他自己的人生体会与独特的感受,作为一个过来人,他更提出了要有"赤子之心"这样一个更高的要求.要求儿子在艺术上"保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这是艺术的更高的境界,也是人生的至境,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四、体会傅雷由儿子的成功演奏表现想到克利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复旦"的黎明时期,更想到了滔滔不绝的中华文明,这些相像表现了什么内容。明确:这些想像激励着儿子在音乐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时也洋溢着他对新中国的殷切的期望和信心,要求儿子在艺术上要有气吞斗牛的表现。五,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提示:这是本课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应着重指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去理解。 学生找出文中语句:   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   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   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 明确:这是傅雷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解决矛盾后追求艺术更高境界。 六、学生参照第1课时,自己划分并归纳段落大意。七、总结 八、布置课后练习 1,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体会其含义。2,尝试给亲友,师长写一封友好交流的信。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4

  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是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给他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两封家信。此设计按照其人一其文一其家的思路推进,中间适时穿插一些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步骤:

  一、傅雷其人——多角度评说人物

  1.反复阅读课文,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读傅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傅雷的评价。    \、

  2.学生发言,小结。一个----的父亲;一个----的朋友;一个----的学者;一个----的中国人;一个----的教育家;一个----的知己…

  3.穿插辅助资料——傅雷简介。

  二、傅雷其文——多方位品读文采

  1.有感情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比喻说理的句子、蕴涵哲理的句子、直抒胸臆的句子、整齐划一的句子、启迪心智的句子......

  2.品读你积累的句子,交流,共同鉴赏傅雷的文采。

  3.竞背积累的句子。

  三、傅雷其家——深层次感悟父爱

  1.声情并茂读课文,说说你能感受到字里行间藏着的深深的父爱么?

  2讨论交流。

  开头就用“聪,亲爱的孩子”这样的称谓,“亲爱”一词给人亲切感,似有万般柔情;当儿子精神消沉的时候,及时给予儿子鼓励,鼓励儿子坚强面对;当儿子在艺术上取得成就,拥有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时,他则赞美儿子的谦卑和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理智与坚强。关心儿子成长的每一个脚印,为儿子的成就而欣喜,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信中没有一句说教式的语言,把儿子当朋友,同情儿子,理解儿子,愿意听儿子诉说,愿意帮助儿子……

  3.穿插辅助材料——《重读<傅雷家书)》,感受傅雷这份父爱的伟大。

  4.一句话感悟:父爱是什么?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书是学生自己读懂的。立足于这样的想法,设计“探究主旨”的活动,开展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课文,概括两则书信的内容。2.简介傅雷以及傅聪。 3.再读课文,感受文中情感。

  二、质疑解难

  1.就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2.讨论解疑。

  三、探究主旨

  1.话题: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你们读了这篇文章,会想到什么?要结合课文并联系实际,淡谈你的体会。

  2.学生回答。

  “父爱”——《傅雷家书两则》表现了傅雷对儿子深沉的父爱。他时刻关注儿子点滴的成长,儿子消沉,他循循善诱,化解儿子心头的迷雾;儿子演出成功,他为其骄傲,赞赏儿子的谦卑与理智。开头那声亲切的呼唤更是柔情万丈。

  “朋友”——朋友应该是精神上的互相慰藉、互相理解、互相关怀。从文中可以感受到傅雷父子在艺术上的志同道合,他们有共同的语言,他们在进行艺术和心灵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平等的、亲切的。

  “激励”——父母对孩子的激励永远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

  “家庭环境与成长”——傅雷给了傅聪以爱。既是慈爱,也是严爱。面对鲜花和掌声,他赞赏孩子的同时,也鼓励孩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保留一颗赤子之心,“做新中国的钟声”,终生地追求,苦练。正是这样严格的要求、崇高的目标,才塑造了一位优秀的钢琴家。

  3.就自己的话题说—句话。

  .教师示例:父爱是你做错事时重重的一巴掌。

  4.教师小结,肯定学生探究成果,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说说写写——从朋友的角度延伸话题,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书信体的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话题导人

  话题1:朋友是什么?用或精练或优美或含蓄的语言表述。

  话题2:读课文,说说傅雷和傅聪是朋友吗?

  二、说话活动

  1.这两则书信里,傅雷对儿子傅聪到底说了些什么?分别概括两则书信的内容。(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第二封信,写在儿子音乐会上成功演出后,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2.傅雷和儿子的关系。

  3.阅读作家白桦给儿子的书信,感受书信中透露的人间亲情和心灵的交流。

  4.说说你和父母的关系。

  三、写作活动

  1.了解书信格式。①称呼。②问候语。③正文。④祝颂语。“此致”“敬礼”的写法和一般的“祝身体健康”等的写法  ⑤具名和日期。

  2.书信写作: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知己,诉说自己的烦恼或快乐。

  3.写信封。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5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杰出的翻译家傅雷的生平。

  掌握书信的格式。

  【能力与方法】

  体会文章中讲道理和 抒发情感的两种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情感态度世界观。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的才是真正的坚强。

  2、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

  整体把握两则书信的 内容

  具体学习第一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全班同学以“那回,我给爸爸(妈妈、爷爷、姐姐)写了一封信”为题进行口头作文。

  要求:写出何时、何地、因为何事给何人写了一封信,别人又是怎样回信的,其中有什么令人感动的话。

  2、引出

  a、作者傅雷

  b、本文写作背景

  简略地说,《傅雷家书》是一位翻译家与国外学习的儿子通信。通信时间XX年,信的数量有180多封,这些“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雅,又微妙又率真”的信件,起先是父亲给儿子的训诫,中途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最后是两位艺术家之间平等的交流。

  3、学生通读两则家书,填写下表 第一则第二则写作时间  主要内容  情感特色  语言特点  相同点: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茅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 赤子之心。

  (二)精读第一则

  阅读第一封信

  思考: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谓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2、傅雷在信中写了几层意思

  (1)首先宽慰自己的儿子,别为父母担心

  (2)父母永远是孩子倾诉的 对象

  (3)情绪起伏是人生难免的

  (4)怎样面对情绪的起伏

  3、学生用“          这句话打动了我,因为它告诉我                   ”或者用“              这句话打动了我,它使我联想到                ”这样两个句式说话。

  3、文章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 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 故事,它的用意是什么?

  小结:本文的 说理方法是什么?

  a、比喻说理

  b、举例说理

  本文的主旨

  要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i,理智的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4、拓展

  (1)、假如你是傅聪,读了这封信以后,你会对傅雷说……

  (2)以”情绪消沉时,我是这样度过……为开头说一段话。

  (3)将本文改写为傅雷父子的 心灵的 对话。

  第二课时【教学任务】阅读欣赏第二则家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

  (一)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收到儿子的来信,傅雷的感情是怎样的 ?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这种感情?

  比喻成新年的“礼物”。表现了 傅雷夫妇对儿子的 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儿子来信,告诉傅雷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傅雷的情感是怎样的,文章是怎样表述的?

  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喜悦

  傅雷把自己的喜悦和激动,表述为三个层次

  ①父母对孩子的 成功感到幸福)

  ②欣赏艺术的 喜悦

  ③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3)傅雷仅仅是为儿子的 成功而激动吗?

  ——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 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4)最高的境界: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快乐与茅盾”的问题,比较第一、第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总结文章中”做坚强的人“的具体含义。

  (二)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解决疑问

  (三)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精彩的 语句,或从哲理或从情感或从技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步骤(第1课时)

  1、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

  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3.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4.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5.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第2课时)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4.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5.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的直接解说吗?

  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总结:在傅雷看来,坚强,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6.在傅雷看来,坚强的境界是什么?

  是拥有二颗赤子之心。

  7.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洁。

  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峰。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8、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你能够找到吗?

  希望傅聪做新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古老文明传递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各个角落,并且指出:中华*族是一个具有诗人灵魂的*族,因此音乐的表现力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阳刚之气。

  9.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评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作业

  讨论完成课后练习

  1、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提示:对于第一封信的学习,要抓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7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说到父子家信,当然,那是本教子为人处世,精研琴艺的凝血之作。记忆中是本薄薄的简册,清新素雅。虽屡次再版,但依旧朴实无华,简练的近文中溢露出浓浓的严父之爱。而手中的这本《摩根信札》,风景则大不相同。精明书尚采用了诱人的纸草色书皮,印上醒目的烫银书名,封面,封底,扉叶多方引用了格林斯潘,韦尔奇,巴菲特等人的读后感加以感染,富有时代特色的卡通漫画也穿插其间,“商业忠告”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

  然而剥去华彩的外衣,书内的铅字却显出另一种人性化的温存。通读这三十二封家信,提到的问题有大有小;创新与突破;用人之道;看好你的钱包,让你的演讲充满魅力......有宏观指导亦有不劳其累,不厌其烦的细微关怀,这岂止是一本大资本家的“商业忠告”呢?

  “一个父亲胜过百个教师”。老摩根谆谆教导,语重心长地从生活,工作,处世,为人,管理,经营等多个方面富有策略性的操作性地对儿子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纵然社会制度不同,但我们能从不同时代不同要求中谈懂相同的渴望。不仅仅是书信,这也是一札普适性很强的睿智佳作。他虽然立足于商业投资运作理念,但绝不仅囿与此。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没有经济头脑是行不通的,有经济头脑并非意味?“你死我活”,“尔虞我诈”。这本书在最大程度地积累财富和最大可能性地养性修身,愉悦生活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契虾合点。

  不一样的父亲,相同的父爱。尽管这札家信的作者和最初的阅者都与我们有几重世纪之遥,尽管不同时代社会制度下,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实有迥异,尽管如今的出版业为其缀加了更多的商业炒作,但是今天的读者应该做到的是摒弃这些外在的隔阂和枷锁,静读字里行间的文字深情,一定会受益匪浅。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将告诉你所有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的智慧 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家书的

  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历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的证据”。

  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二)问题研究

  1. 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

  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2. 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

  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境界,人生的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 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

  二、师生问答

  1、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3.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4.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答: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4.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5.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

  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总结:在傅雷看来,坚强,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6.在傅雷看来,坚强的境界是什么?

  是拥有二颗赤子之心。

  7.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洁。

  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峰。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8、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你能够找到吗?

  希望傅聪做新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古老文明传递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各个角落,并且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诗人灵魂的民族,因此音乐的表现力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阳刚之气。

  9.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评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二、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三、作业:讨论完成课后练习

  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提示:对于第一封信的学习,要抓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的格式

  2、体会文章中讲道理和 抒发情感的两种方式。

  3、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的才是真正的 坚强

  4、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这首歌,大家很熟悉,它是──李春波的《一封家书》。你们都听出了些什么呢?说说书信的格式有哪些呢?(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结尾还要署名,写上日期)

  大家谈得都很不错。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无疑成了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感受一下那份牵挂!

  二、整体感知

  学生通读两则家书,试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写作情形:

  主要内容:

  情感特色:

  语言特点: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是作者要儿子做一个怎样的人?两封家书,一封写于儿子消沉时,劝慰儿子勇敢地坦然地面对感情的创伤;另一封则写于儿子成功时,又告诫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敢、坚强的人。

  三、研读赏析

  1、用“ 这句话打动了我,因为它告诉我 ” 或者用“ 这句话打动了我,它使我联想到 ”这样两个句式说话。

  2、从这两封家书中我们就可以感知到,傅雷总是用自己的爱心、关心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帮他排疑解难,助他顺利成长,成为儿子人生之路的坚强后盾。从两封家书中,你能看出父子俩之间的关系如何吗?不但是父子,从交谈的语句中,还能感受到一种朋友的亲切。哪些语句或词语体现得较明显呢?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勾划出这些语句,并以旁批的形式略加一点分析。

  3、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 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评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4、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共同讨论

  四、拓展延伸

  1、说说,从这两封家书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2、傅雷是伟大的,他的儿子是幸运的。或许,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父亲,父亲为什么对自己总是这么严格,总是这么挑剔?就像刚才我说的,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吧,不要失去才后悔莫及!其实,天下的每个父亲都一样,都有一颗慈善的心,一份无私的爱,都期盼着自己的儿女能够健康顺利成长。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下,你们感受到了父亲对你们的爱了吗?告诉大家,我们一齐分享。

  五、布置作业:

  讨论完成课后练习

  1、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 提示:对于第一封信的学习,要抓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 ——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11

  上完九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傅雷家书两则》这一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谈谈:

  1、上这课时注意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尝试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空洞的说教,在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在教学中,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两则家书联系起来进行阅读教学,因为两则家书虽写作时期不同,内容不同,但贯穿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则是一致的,且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了“坚强”的含义,即消沉失意时要坚强,成功得意时更要坚强,这样对学生来说,所获得的启示更全面。

  3、新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通过本文的学习,力图打开学生的一片精神空间。九年级学生虽然只有14、15岁,对生活的理解有限,社会经验尚少,但经过引导,是能体会出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义的。我在教学时,即注意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尽量的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减少学生对久远时代的隔膜。而对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也不亦随便带过,而是把握好阐发的深度和分寸,以减少学生对此抽象思想的肤浅理解。

  4、尤其让我感触较多的是,当我放下身子与学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伙伴时,我感到自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我尝试与学生同读、同讲、同议、同评、同写,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富有情感的情境,引导他们去放映心灵的电影,去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真诚的爱。当学生头脑中出现了那么多感人的画面时,我真正体会到了理解的重要性。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也从《傅雷家书》中获得启示,利用多种方式与你的孩子交流,给他们以帮助和鼓励,成为他们的朋友。

  5、语文的学习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在此课的学习中,我也深切感受到积累的重要。课堂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方法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内引外联,激活思维,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12

  二. 重点、难点分析:

  《傅雷家书两则》

  1. 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 体会两封信中的联系及“坚强”的含义。

  《致女儿的信》

  [知识目标]

  1. 积累词语,理解“忐忑、繁衍、一抔黄土、怒不可遏”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 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

  3. 体悟作者匠心独运的行文思路。

  [能力目标]

  1. 学会读懂别人的文章。

  2. 学习作者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技巧。

  [德育目标] 感知作者对爱情的独特诠释,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 新课讲解

  《傅雷家书两则》

  (一)词语积累:

  1. 庸(yōng)碌          谀(yú)词                扶掖(yè)

  廓然无累(kuò)              涕泗横流(tì sì)      枘凿(ruì záo)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搀扶;扶助。

  枘凿:比喻不调协,格格不入。

  廓然无累:指心胸开阔,没有牵挂。

  重蹈覆辙: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自知之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二)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人。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卅”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弥盖郎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现通译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丹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三)整体感知: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成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四)深入剖析:

  1. 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明确:(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2. 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3. 阅读课文并体会“坚强”的具体含义。

  明确:“坚强”有两方面的表现:

  (1)在失败时,精神消沉时:(第一封信)

  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所侵蚀。

  (2)在成功时:(第二封信)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4. 傅雷在儿子成功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赞赏,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并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更高的要求。

  明确: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延伸体会:傅雷在此时用了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对儿子的赞赏与自豪。试想像,在生活中别人或自己获得成功时,你是怎样的感受?) 

  傅雷对儿子的赞美,浸透了他自己的人生体会与独特的感受,作为一个过来人,他更提出了要有“赤子之心”这样一个更高的要求。要求儿子在艺术上“保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这是艺术的更高的境界,也是人生的至境,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5. 体会傅雷由儿子的成功演奏表现想到克利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复旦”的黎明时期,更想到了滔滔不绝的中华文明,这些想像表现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些想像激励着儿子在音乐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时也洋溢着他对新中国的殷切的期望和信心,要求儿子在艺术上要有气吞斗牛的表现。 

  6. 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这是本课学习上的一个难点,首先找到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

  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

  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 

  明确:这是傅雷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解决矛盾后追求艺术更高境界。

  《致女儿的信》

  (一)词语积累:

  1. 读音:

  忐忑(tǎn  tè)          繁衍(yǎn)        一抔黄土(póu)       怒不可遏(è)

  2. 词义:

  忐忑:心神不定。

  怒不可遏:遏,阻止,禁止。愤怒到极点。

  (二)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36~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帕甫雷什中学的校长。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自1957年起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探讨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学校集体中和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农村学校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校内领导等问题。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

  他写有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余本。主要的分别收入乌克兰基辅“苏维埃学校”出版社编选的《著作选集》(5卷本)和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的《教育著作选集》(3卷本)。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1969)《帕甫雷什中学》(1969)《和青年校长的谈话》(1973)《公民的诞生》(1974)等,已有中译本。

  (三)整体感知:

  1. 文章的主旨是用怎样的一种形式来显现的? 

  明确:本文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完成的。

  2. 故事的中心情节是什么? 

  明确:上帝三次来到人间视察。

  (三)深入剖析:

  1. 关于全文的主旨。

  明确:故事本身并不费解,耐人寻味的是故事背后的寓意。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可是在这个童话里,为什么上帝没有创造、也不能理解人类的“爱情”?上帝恼怒于人类的自我创造,几次三番地要毁灭人间的“爱情”,为什么最终无可奈何又若有所思地离去?理解这些寓意的文眼,正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故事开头说,上帝创造世界时,“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结尾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些议论,点明了全文的主旨: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故事中,上帝没有创造爱情,是因为他仅仅把人看作一般的生物;而爱情的无法毁灭和上帝的沉思离去,正说明了人将永远不会再沦为动物,将成为自己人性的主宰,成为“大地上的上帝”。

  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谈论,是别有深意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砺磨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得上称为真正的爱情。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发现了“美和力量”——人间的挚爱,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

  2.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关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3. 联系全文,探讨下面三句话的深层含义。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这一句饱含了人生哲理的话语,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就本文而言,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故事中,上帝没有创造爱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作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从“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但最终“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文章结尾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些话都很好地解释了“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的含义: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基础知识:

  l.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庸碌(lù)              黎民百姓(lí)                   媚上欺下(mèi)

  b. 繁衍(yǎn)           恼羞成怒(nǎo)             气吞斗牛(dòu)

  c. 谀词(yú)            恪尽职守(kè)                 弥留之际(mí)

  d. 亵渎(xiè)            廓然无累(lěi)         孤军奋战(gū)

  2.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并解释加点的词:

  麦suì(    )                              xī(    )戏    

  怒不可è(    ):__________               繁zhí(    )    

  zhù(    )立:__________            tǎn  tè(    ):__________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

  b.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 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d.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

  4. 写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1)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

  (2)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

  (3)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

  (4)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

  (5)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

  5. 选词填空:

  (1)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_______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_________,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

  a. 直接 精妙       b. 直捷  精微    c. 直观 精妙       d. 直接  精微

  (2)他_________过一个职能,他___________过一项使命。       (    )

  a. 完成 行使       b. 行使 执行      c. 行使 完成       d. 执行 完成

  (3)但愿父辈的每一句话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从中_________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     )

  a. 萌生          b. 萌动        c. 萌芽          d. 萌发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傅雷家书》饱含着他对儿子的拳拳父爱,同时也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b. 梁启超是近代思想家,维新运动领袖之一。饮冰室主人是他的别号。《敬业与乐业》一文阐述了“敬业”和“乐业”在人一生中的重要作用。

  c.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法国19世纪的精神领袖雨果的代表作品,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

  d. 《致女儿的信》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中阐述了他对爱情的看法,饱含人生哲理。

  7. 填空:

  (1)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明过去曾服从____________,文明以后将服从_________________。

  (3)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___________________出来!

  二. 语言运用:

  根据下面提供的特定情景,请按具体要求,代其中的人物说出她想说的话。

  情景材料:李燕同学是某中学应届毕业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生活,她对学校、老师和同学有了深厚的感情。在即将毕业分别之际,她有许多话儿要倾诉。正好,班里举行“毕业畅谈会”,邀请了校长和所有任课教师参加。(不能出现校名及校长、老师、同学的名字)

  (1)会上,李燕同学深情地感激学校、老师对她和同学的培养:

  (2)接着,她又以同学、朋友的身份向同学们临别赠言:

  (3)最后,她从学生的角度对学校有关教育教学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三. 阅读:

  (一)傅雷家书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 傅雷是在儿子精神消沉时,给儿子写这封信的,他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2.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说明了什么道理?

  3. 这是一封充满真情、流露真意的家书,读后感人肺腑。请你用一副对联表达出父子或父女亲情。

  上联:                                                                   

  下联:                                                                   

  4. 父母对子女倾注了全部的情感,那么作为子女,应该怎样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二)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的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是非懂又似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不久,我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累得他常晕倒在地。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只管自己念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很寒碜,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还执意要为我买。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柜台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又从找回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念书!”

  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又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对我的深切期望!

  父亲,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1. 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期望是什么。请在文中用横线标出这句话。

  2. “父亲”“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原因是什么?(不得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4段中写父亲为“我”做了两件事,请依次简要概括这两件事。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5段画线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最后,破折号后面略去了一些文字。请你替“我”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1. b

  2. 穗  嬉  遏:抑制  殖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忐忑:心神不定

  3. c

  4. (1)排比    (2)比喻    (3)设问    (4)反问    (5)对偶

  5. (1)b    (2)c    (3)d

  6. c

  7. (1)有哲理的忧伤  (2)武力  思想    (3)光明从坟墓里

  二. 示例:(1)感谢母校,感谢老师,感谢您为我们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提高付出的心血!

  (2)让我们带着母校教师的期望去创造新的辉煌。

  (3)如果学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就更好了。

  三. (一)

  1. 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2. 运用比喻修辞。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3. 意思对即可  

  4. 略

  (二)

  1. 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2. ①整天忙碌;②常受人鄙视。或:①生活艰辛,身体劳累;②精神疲惫。(两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3. (1)父亲给“我”买了鞋。 (2)父亲给了“我”钱。

  4. ①为父亲的艰辛难过;②被父亲对自己的关心深深地感动。

  5. (不辜负您的期望,)①一定胜过您,②更胜过那些嘲笑您的人们。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13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之时,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虽角度不同,但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

  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该单元安排了两篇演讲词和两封书信。故知识目标中应明确显示:学习运用书信的写作方法。考虑到三维目标的整和性我决定本节课让学生完成三个目标:(1)整体感知两封家属的异同。(2)学习运用书信的写作方法。(3)在体验运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针对文章的内容,文体特点,及九年级学生的求知特点,尤其是本班语文基础较差的现状,我决定课前先用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格式和情感上或得初步共鸣。感知可文后辨析两封家书的异同;品味赏析文章后趁热打铁,马上进入体验运用环节,延伸拓展后在《感恩的心》中结束本课。

  教学过程

  歌曲激趣

  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

  刚才大家听得都挺投入的,从歌曲中,你听出了什么?

  (友情提示:可以从形式,内容,语言,感情等方面谈。)

  学生举手发言。

  小结语:大家听得认真,听得动情;尤其是能从游子的思亲感受到父母的思子之情。再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书信无疑成了沟通两地的最好桥梁。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再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的多了,整理下来,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感受一下那份牵挂。

  (出示)学习目标

  1٠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异同。

  2٠学习书信的写作方法。

  3٠在体验运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学会感恩。

  整体感知

  请大家快速阅读两封家书,看作者再什么情况下给儿子回的信。傅雷想通过这两封书信告诉儿子什么?请以“从___看出,这封书信是作者在儿子___时给儿子回的信。”的句式回答第一问。

  学生速读后举手发言。

  明确:第一封家书     儿子消沉时                                      

  败不馁                                                做个坚强 人  

  n

  第二封家书     儿子成功时   

  胜不骄

  品味赏析

  正是期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使这两封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家书有了相同的内涵。我想知道,同学们喜欢着两封家书吗?能把你喜欢的词.句和大家分享吗?

  体验运用

  傅雷的家书,不仅能使他儿子—傅聪获益匪浅,也定能使我们这些阅读者获益匪浅。让我们学以致用,用我们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吧。

  a   小李的爸爸和妈 妈 不幸双双下岗 ,小李也因此情绪消沉,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假如你是小李的好朋友小丁,决定给小李写一封短信。你该怎样写?

  b     小帆前些日子去参加演讲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回来后,就总是指挥这个,教训那个,学习也很浮躁。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小颀,想给小帆写一封信。你会怎样写?

  (左右两大组分别完成a﹑ b情景演练)

  拓展延伸

  n(看来同学们已从精神上把两封家书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了。)的确,傅雷是伟大的,他的儿子是幸运的.或许,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父亲?其实爱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一下,你们感受到父亲对你们的爱了吗?

  先把你的感受告诉你的同桌,再和大家分享。

  交流分享

  小结:大家的述说很动情,也很感人。傅雷有一位让他为之骄傲的儿子——音乐家傅聪。我想:既然大家已理解 了父亲并深深感受到了父爱,那么,只要同学们努力争取,长大后也一定会成为让父母因你而骄傲的人!

  作业安排

  父爱是无言的,较之母爱,它更深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才能发现,他和母亲一起用真情为我们搭建成长之桥。今天下课后,我们能否用自己的心,通过自己的手给父母写一封家书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关心呢?

  结束语:放歌曲《感恩的心》

  课后反思:这节课目标明确,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的述说很动情,感染了许多听课的教师。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课文读的较少,基础知识——字词也是在课前检查而没有在课堂上展示。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1、研读第二封信

  2、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

  1、新年大家总可以从长辈那里收到礼物,或是一件新衣服,或是一份红包。那么你们也送给长辈什么礼物呢?

  2、傅聪在新年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傅雷收到这封信时,他是怎么比喻儿子的信的?

  二、研读第二封信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提示: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明确:

  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

  ⑴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⑵欣赏艺术的喜悦;“世界上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⑶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小结:傅雷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明确: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4、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在傅雷看来,坚强的境界是什么?

  ⑴原文中,找到信中关于“坚强”的解说:

  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

  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⑵在傅雷看来,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但境界,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明确: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引导学生理解“坚强”的含义,激励学生做坚强的人。

  三、拓展延伸

  1、傅雷作为父亲是伟大的,他的儿子则是幸运的。或许,我们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自己的父亲没傅雷那样伟大。请同学们认真想想,自己的生活中,你可曾真的感受到父亲的爱了?

  2、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多重?尽量引导学生和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感知父爱。

  四、小结

  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亲情。五、布置作业

  请你选择一位亲人,给他或她写一封信,说说你一直想告诉他或她的话。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1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4、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自由、合作和探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情感

  2、研读第一封信

  二、导入  

  从游子思乡的诗词导入  。

  在以前,通讯工具并不象现在这么发达,书信则是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他的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信,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牵挂。

  三、整体感知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作用:

  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四、研读第一封信

  再次阅读第一封信,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提示学生: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明确]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明确]

  首先是宽慰儿子,不必为父母担心。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4、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五、小结

  著名学者傅雷在儿子傅聪远赴欧洲学习音乐后,从父亲、朋友、师长的角度出发,用笔记录下分别的日日夜夜,诉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体会,寄托对儿子的惦念和牵挂,给儿子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文字。今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一封家书中流露出的父爱。请同学们课后先研读下一封信。

  六、作业 

  摘抄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七、板书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坚强、勇敢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研读第二封信

  2、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二、导入  

  新年大家总可以从长辈那收到礼物,或是一件新衣服,或是一份红包。那么你们也送给长辈什么礼物呢?

  傅聪在新年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傅雷收到这封信时,他是怎么比喻儿子的信的?

  三、研读第二封信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提示: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明确]

  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

  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欣赏艺术的喜悦;“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明确]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4、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明确]

  原文中,找到信中关于“坚强”的解说:

  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

  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在傅雷看来,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但最高境界,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明确]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 美”。

  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四、拓展部分

  傅雷作为父亲是伟大的,他的儿子则是幸运的。或许,我们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自己的父亲没傅雷那样伟大。请同学们认真想想,自己的生活中,你可曾真的感受到父亲的爱了?

  拓展: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多重?

  五、小结

  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六、作业 

  你写过家书吗?如果没有,请你选择一位亲人,给他或她写一封信,说说你一直想告诉他或她的话。如果你曾经写过,把它找出来,重温当时的情景。

  七、板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

  宠辱不惊

  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成功后的掌声和鲜花

  坚强、赤子之心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16

  (一)整体感知

  这两封家书,第一封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高峰。两封信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二)学法引导

  节选的这两封倾注了浓烈的父子深情又饱含着人生哲理的家信,阅读时,需要用心灵去感悟,一面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期望和忠告,一面感受傅雷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领悟。对于文中关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可以通过尽可能多地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加以分析、领会。另外,课外阅读《傅雷家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及《贝多芬传》等名著,有助于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三)审美鉴赏

  舐犊情深的父爱美

  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之时。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儿子取得巨大成功时,激励孩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攀艺术高峰。不论是前者和风细雨式的款款相慰,还是后者满怀激情式的深情勉励,翻译家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舐犊之情令人心动。谁能不为如此的父爱所感化呢?

  (四)重难点突破

  1.阅读课文节选的两封信回答,两封信中分别表明了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

  【析】此题意在让学生通读文章后,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并进行简明扼要地概括。

  【参考答案】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

  第二封信里,希望儿子在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高峰。

  2.比较两封信,思考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析】此题不仅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且更进一步地要求学生做到能够从众多信息中求同辨异。就本文而言,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坚强”一词含义的理解。

  【参考答案】两封信形式上独立成篇,其实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之中始终有一条主旋律,即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坚强在本文中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第一封信里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说的都是这方面的道理。

  3.第一封信中用了不少比喻,找出来,试分析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析】此题重点不在于辨别比喻句,而在于充分理解运用比喻在表达效果上的好处。

  【参考答案】作者在劝慰儿子对情绪上的跌宕要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时,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进行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

  又如,作者劝慰儿子要“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时,把对待感情的创伤,比作“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17

  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与风格,把握融汇贯穿于两封家书中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进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耐人寻味的语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阅读课文,在读中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与风格,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在读中品味语言,联系生活实际,感知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家书的学习,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进而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深情;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进而激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重点难点 

  1.由于本文是书信,书面色彩较浓,抒情、描写也比较细腻。而且表达时逻辑性强,思维严密,需要反复阅读某些段落、思考、品味。

  2.联系生活实际,感知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了解书信的格式。

  2. 展示图片,引入本文《傅雷家书》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教学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2、简介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3、第一关:(1)“字词关”(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第二关:预习课文 “比较阅读关”

  (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

  (2)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分小组讨论)

  明确:第一封: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这是学习文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让学生大致感知这两封家书写作的时代、内容虽不同,但都饱含了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做一个坚强的人,从而体会编者将这两封家书编在一起的用意。

  (3)这两封家书,作者分别以什么样的风格展现出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明确:第一封: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第二封:满怀欣喜、激情洋溢的勉励。

  (要求学生结合原文具体语句分析情感。有感情朗读。)

  三、抓住文眼,领悟主旨

  让学生在读中,结合语句,结合自身的积累与生活,通过对“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饱含哲理的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并为学生思考“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打好基础。

  四、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1.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思考:有两个词语透露了傅聪当时的心情,傅雷就是针对他这种心情回这封信。哪两个词语?

  2. (朗读,正音,释义: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思考:“高潮”和“低潮”各指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 (朗读: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思考:举克利斯朵夫的例子是想说明什么?

  4.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两句,意在说明什么道理?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五、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小结:面对儿子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他提出了哪些忠告?

  联系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谈谈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什么新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听写生词、默写第一则有哲理的语句。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消沉苦闷时,那么第二封家书是针对什么情况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结合原文具体语句分析)

  2.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封信是要他怎样?

  三、抓住文眼,领悟主旨

  1. 朗读,正音: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傅雷理解的“坚强” 有哪两种含义?

  明确:1.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2.不为胜利冲昏头脑。

  2. 朗读,正音: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3.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思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明确:1.赤子之心是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2.赤子所创造的世界,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最纯洁美好的世界。

  四、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1.朗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苗河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思考:谈黄河、长江有什么意图?

  明确:激励儿子,黄河、长江这般伟大的文明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 。

  2. 正音,释义: 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

  明确:激励孩子要有爱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别忘记祖国。

  3. 朗读: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

  明确:鼓励儿子不惧怕矛盾,勇敢面对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五、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小结:用“坚强”一词再来概括两封信的内容。当遇到挫折时要坚强面对;当迎来成功时,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坚强;当一名艺术家,要不怕孤独,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是坚强的最高境界。

  2.“与父母尺牍谈心”。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深层次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的交谈有着不同的效果。请你就某一话题,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通信交流。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18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课时编号:    13   

  课题

  7 傅雷家书两则

  课型

  常规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掌握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

  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情感态度目标

  学会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

  重点

  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难点

  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

  回顾

  掌握书信格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信后的回信,

  读后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一是如何面对挫折,二是如何对待成功。

  阅读、思考

  熟悉课文内容

  三、研读第一封家书 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

  1.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称呼?

  2.傅雷是如何劝解儿子的?

  宽慰——肯定(两点)——建议

  讨论、交流

  明确主旨,接受教益

  3.傅雷运用比喻和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掌握分寸;平和心态,控制情绪,头脑冷静,理智分析,

  四、熟读课文

  教

  后

  反

  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课时编号:    14   

  课题

  7 傅雷家书两则

  课型

  常规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掌握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

  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情感态度目标

  学会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

  重点

  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难点

  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研读第二封家书 儿子面对成功和荣耀的喜悦

  1.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

  什么样的感情?

  2.信中除了喜悦之情还写了什么?

  自主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主旨,接受教益

  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3.请找出两封信中,傅雷对“坚强”的

  内涵的直接解说。

  4.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5.比较两封信中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

  自主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主旨,接受教益

  绪起伏的解说。

  二、小结(略)

  三、作业    讨论完成课后练习

  教

  后

  反

  思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086511136948.html